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论文: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

医学论文: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

医学论文: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
医学论文: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

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46例,根据患者胃镜诊断的时间分为急诊胃镜组86例,非急诊胃镜组60例,分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以及内镜治疗的疗效。结果: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96.5%,活动性出血率为82.6%,而非急诊胃镜组中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为80.0%,活动性出血率为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1)呕血或黑粪;(2)出血量大于400 ml会引起贫血或进行性头晕,起立时会晕厥,血压偏低、肢体冷感等;(3)出血量为全身30%~50%会产生休克,情绪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热、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处理不当会导致生命危险等。

1.3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前行血常规、血型、凝血时间、血糖、电解质以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对于大量出血而导致休克的患者,予以紧急处理,待血压平稳后再进行检查。胃镜进入胃里要尽量少注气,避免患者因恶心呕吐加重出血。对胃潴留患者,尽力吸引和转动体位,尽量暴露黏膜,方便观察。对于胃镜观察视野内的粘附血块,不必去除,避免诱发出血。

1.4治疗方法内镜治疗前先对患者病情进行总体评估,充分补液、输血以及抗休克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内镜止血治疗。内镜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09T11:29:32.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李润语郑彦彦董来春邵艳艳田国利 [导读]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够明确出血病因,可明显提高显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渐增多。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急症,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患者生命。原发病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如今,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逐渐普及,采用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机械止血法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检查治疗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1~66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21例,<709eL 23例。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7例,胃溃疡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胃粘膜糜烂出血1例,Dieulafoy病例1例。对照组22例患者,其中男11例,年龄22~64岁,男13例,女9例,;年龄20~68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14例,<709eL 8例。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例,胃溃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胃粘膜糜烂出血2例,Dieulafoy病例1例。所有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分为:轻度出血(无特殊症状,出血量小于500 m1)25例,中度出血(有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出血量在500一1000 m1)11 例,重度出血8例(有出冷汗、晕厥、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量大于1000 m1)。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测血压、血常规、心率、心电图。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内镜下约物喷洒,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具体措施如下: 1.3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呕血、黑便消失,血压脉搏正常;有效:呕血停止,黑便颜色减轻,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改善;无效:持续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ll.0软件进行x 2检验。 2结果 2.1止血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率达9.2%,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2.4)d,对照组为(14.4±1.3)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应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症状消失时间短,再出血率低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有效。 2.3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对比 由以上数据可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之一,出血死亡率达1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为主。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原因和部位,积极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例均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同时给予内镜下治疗。静脉曲张性出血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或组织粘合剂止血成功,行环套扎止血患者可以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22例除1例消化性溃疡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内镜止血成功率97.95%。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如今,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基本方法。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一般只适用于较粗大的静脉,对于较小的静脉一般情况下是在出血的近处静脉内注射,静脉旁注射需采用SEEE计划。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开展能够明确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 出血病人注意要点:1有无休克表现(尿少,四肢凉,脉细,血压下降),头晕,心慌,呕血,口渴,尿少,出汗情况,注意血压,尿量,脉搏呼吸,肠鸣音,腹部情况,大便颜色,量,2注意排除口咽,牙龈出血吞咽,3主要病因:a消化性溃疡,b肝硬化c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是主要诱因d 胃癌e应激性溃疡4主要表现:黑便(进食铁剂,铋剂,动物血及肝脏会引起黑便,注意鉴别)呕血贫血(HB低于70g/l,需输红悬)5问诊病史注意黑便,呕血,量色及时间,有无血块,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坚持劳作,肝病者注意有无皮肤瘙痒,既往史:肝病史,出血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药敏史,糖尿病,高血压,烟酒史,家族史(有无乙肝及癌症病史)6查体:注意生命体征,面色,四肢有无水肿,温度,肠鸣音,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如有腹痛,腹部压痛注意,胰腺,淀粉酶检查,CT排查) 长期医嘱:1护理等级,病重或病危,暂禁食,留家属,生命体征监测,计尿量,有腹水,水肿者利尿,注意,血压情况,如有血压下降,先不考虑水肿,待血压稳定后边补边脱先小剂量利尿,逐步增加 乙肝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医嘱模板: 1按感染科常规护理,一级护理,病危,暂禁食,监测血压,脉搏,Q2H,计24小时尿量NS 100ML+ 奥美拉唑40mg(或洛赛克进口) ivgtt bid 或q8h, NS 50ML+善宁0.3mg 微量泵入Q12H泵完,云南红药2片tid NS 10ML+血凝眉1KU iv qd bid ,止血敏,止血芳

酸如有感染,酌情vitk1 使用,加用抗生素 临时医嘱:三大常规,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凝四项,乙肝六项,病毒量测定,血气分析(病危者),定血型,(出血量大)输血前五项(酌情),配交叉(输红悬时需要,输新鲜血浆不需)AFP 肝胆胰脾B超,或CT等检查, 脑垂体,休克者补液(平衡盐,林格氏液),代血浆,休克治疗原则,休克者红悬和新鲜血浆都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鸟氨酸,(肝病者出血警惕肝性脑病) 反复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告知病危或病重卧床休息,不进食,期间注意血球分析复查HB ,病情监测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尿量,血量,肠鸣音活跃否, 输血前:定血型配交叉输血五项,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签字,输血医嘱:输“”型新鲜血浆200ML,生理盐水100ML冲管,输“”型红悬2u,生理盐水冲管,输血过程中注意滴速,红悬不要挤压,易破坏红细胞,出血病人48小时未出血,考虑流质, 肺结核咯血诊治流程 咯血病人注意要点:1询问病史注意血量,色有无血块,咯血前有无喉部瘙痒,面色,指末端,(备注:小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小于100ml, 中量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100-500ml,大咯血指24小时出血量在500ml以上)2 交待病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温凉饮食,出血时尽量咯出,不要吞咽,防止窒息,(咯血量多,呼吸困难者吸氧),交待患者咯血时不要过于紧张,大咯血不易致死,易致窒息死亡,3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诊疗规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三、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四、方法: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的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五、注意事项: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注意防治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四)放射性核素扫描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min,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注射一次99m锝标记的红细胞,可以监视病人消化道出血达 24h。经验证明,若该项检查阴性,则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亦往往阴性。[治疗]一、迅速补充血容量大出血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可处于休克状态,此时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在着手准备输血时,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强调不要一开始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为病人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血较粘稠,此时输血并不能更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的缺血、缺氧状态。因此主张先输液,或者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当收缩压在6.67kPa(50mmHg)以下时,输液、输血速度要适当加快,甚至需加压输血,以尽快把收缩压升高至10.67~12kPa(80~90mmHg)水平,血压能稳住则减慢输液速度。输入库存血较多时,每600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粘膜损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对于有心、肺、肾疾患及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输液、输血量过多、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颈静脉的充盈情况。最好通过测定中心静脉压来监测输入量。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有下列几点: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4kPa (30mmHg);肛温与皮温差从3℃转为30ml/h;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5~ 13cmH2O)。二、止血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一)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1.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用该法止血效果较好。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甲氰咪胍(Cimetidine)及雷尼替丁(Ranitidine)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甲氰咪胍口服后小肠吸收快,1~2h血浓度达高峰,抑酸分泌6h。一般用口服,禁食者用静脉制剂,每次400mg,每4~6h一次。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强6倍。每次口服150mg,早晚各一次。静脉滴入每次50mg,每8h一次。抑酸作用最强的新药是质子泵阻滞剂洛赛克(Losec),口服20mg,每日一次。2.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收缩而止血。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 8mg,加入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0.5~1h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应激性溃疡或出血性胃炎避免使用。下消化道出血时,亦可用该液反覆灌肠3~4次止血。3.内镜下止血法(1)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孟氏液是一种碱式硫酸铁,具有强烈收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血栓形成,并使红细胞聚集、血液加速凝固而止血。常用浓度5%~10%,每次50~100ml。原液可使平滑肌剧烈痉挛,曾有使纤维胃镜因肌肉挛缩过紧不能拔出的报道,故不宜使用。孟氏液止血有效率85%~90%,去甲肾上腺素可用8mg加入等渗盐水20ml使用,止血有效率80%。(2)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止血必须确定出血的血管方能进行,决不能盲目操作。因此,要求病灶周围干净。如若胃出血,电凝止血前先用冰水洗胃。对出血凶猛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电凝并不适宜。操作方法是用凝固电流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精品范文】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 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代写论文。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

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 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一、定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upp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病死率为6%-10%[1,2]。 二、ANVUGIB的诊断 1.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2.內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有出血病灶,ANVUGIB 诊断可成立。 3.下列情况可误诊为ANVUGIB: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入食管,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等)引起粪便发黑。对可疑患者可作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 4.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不应漏诊。 三、ANVUGIB的病因诊断 1. ANVUGIB的病因繁多,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其中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最为常见。少见的有Mallory-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Dieulafoy溃疡、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或套叠、急性胃扩张或扭转、理化和放射损伤、壶腹周围肿瘤、胰腺肿瘤、胆管结石、胆管肿瘤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

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引起本病。 2.重视病史与体征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如消化性溃疡有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病史,应激性患者多有明确的外伤史。恶性肿瘤患者多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有黄疸、右上腹绞痛症状应考虑胆道出血。 3.內镜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检查:(1)内镜检查能发现上消化道黏膜的病变,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并备好止血药物和器械。(2)有內镜检查禁忌证者不宜作次检查:如心率>120次/min,收缩压<90mmHg(1 kPa=7.5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血红蛋白<50g/L等,应先迅速纠正循环衰竭,血红蛋白上升至70g/L后再行检查。危重患者內镜检查时应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心电、血压监护。(3)应仔细检查贲门、胃底部、胃体垂直部、胃角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球后处,这些部位是易遗漏病变的区域。当检查至十二指肠球部未能发现出血病变者,应深插內镜至乳头部检查。发现有2个以上的病变,要判断哪个是出血性病灶。 4.內镜阴性患者的病因检查:(1)仍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急诊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造影,以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必要时同时作栓塞止血治疗。(2)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可作胃肠钡剂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如99m锝标记患者的红细胞),但此检查特异性差。(4)对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而出血不停者,病情紧急时可考虑剖腹探查,可在术中结合內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四、ANVUGIB的定性诊断 对內镜检查发现的病灶,只要情况许可,应在直视下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病灶性质,对钡剂等影像检查应根据其特点作出是炎症、溃疡或恶性肿瘤的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 1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失血量的估计]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 5ml 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 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 400ml 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 1h 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 400ml 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 1200ml 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2 性失血已达 2019ml 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1 / 22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 次以上,失血估计为 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 1600ml 以上。 毕业论文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3 当急性失血 800ml 以上时(占总血量的 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急性失血800~1600ml 时(占总血量的 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 (70~80mmHg),脉压小。 急性失血 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 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doc16)(1)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 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关于上呼吸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关于上呼吸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方法[摘要]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 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本文主要阐述胃、食管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呕血、大量柏油样便、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起病迅猛,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36例病人。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消化性溃疡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例,胃癌2例,应激性溃疡1例。常见临床表现有呕血、柏油样便、精神萎靡、乏力、失血性休克,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发病。 2 护理体会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患者血液大量丢失,必然有外周血管的充盈不足, 给静脉穿刺带来不利。因此,迅速、准确地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病人的有效保障。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及早输血,以恢复和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大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血供。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将血液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大出血时多有低氧血症存在,缺氧又可诱发出血,故应及时吸氧,氧浓度以1~2 l/min为宜。 2. 2 病情观察 根据病情迅速做好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观察1次,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观察呕血、便血的量和性质。正确估计出血量,一般胃内积血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 之间,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乏力等。及时发现肝昏迷、休克等并发病,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若出现休克时,应取休克卧位。有呕吐先兆时,给患者平卧位,并保持下肢略抬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止血治疗 2.3.1 药物止血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止血药。如血管加压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说明书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文档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文档

文档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文档

文档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 内镜的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和48h内行胃镜者的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内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的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呕血或/和黑粪情况; 2、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注意有无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5、既往史有无患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二)体格检查 1、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静脉充盈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低热;肠鸣音活跃;

3、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粪便隐血试验。 3、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24~28小时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但在病情危急时,则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X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99锝标记的胶体后,用ECT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CT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有呕血或/和黑便者;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诊断上消化出血成立。应和下列情况鉴别: 2、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3、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或呕、血鉴别。 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处理措施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监测生命体征。 2、量输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输血,肝硬化病人宜用新鲜血液。 3、止血措施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应区别不同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二是先一般止血措施,效果不理想则选用特殊止血措施。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间期可行急诊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或食管静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得诊断与治疗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指屈氏韧带以上得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与胆管得出血。 常见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得病因绝大多数就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就是全身疾病得局部表现。 (一)消化性溃疡 出血就是溃疡病得常见并发症。据国内、外报道,溃疡病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得50%-60%,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致命性出血多属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穿透性溃疡腐蚀粘膜下小动脉或静脉所致。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绝大部分病例就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临床上往往出血量大,呕出鲜血伴血块,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三)急性胃粘膜损害 急性胃粘膜损害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得15%~30%。近年有增加趋势,常见于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酗酒;各种应激因素如烧伤、外伤或大手术、休克、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患。严重烧伤所致得应激性溃疡称柯林(Curling)溃疡;颅脑外伤、脑肿瘤及颅内神经外科手术所引起得溃疡称库兴(Cushing)溃疡。 (四)胃癌 进展期胃癌可伴有慢性、少量出血,若癌组织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 (五)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 约占8%,多在酗酒后发生。有食管裂孔疝得患者更易并发本症。多数发生在剧烈干呕或呕吐后。 (六)血管异常 血管异常如 Dieulafoy病、动、静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

(七)胆道出血 肝化脓性感染、肝外伤、胆管结石、癌及出血性胆囊炎等可引起胆道出血。 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表现为呕血。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得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得就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得硫化铁,所以排出得血液一般都就是柏油样黑便。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得血液可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通常,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出血量小时,常仅有黑便。十二指肠出血,呕血较少见。 (二)出血引起得全身症状、体征 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可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且快,则可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与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等急性失血表现。 (三)原发疾病得症状、体征 溃疡病出血,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得临床表现。查体时注意腹部压痛、肠鸣、腹水以及肝脾大小等。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得程度。但在急性失血得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因此出血后3~4小时血色素检查才能反映贫血得程度,动态观察有助于活动出血得判断。 2.细胞计数: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二)尿素氮 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因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所致,1~2天达高

57例上消化道出血论文与护理

疗,做到药到病除。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主要是清热解毒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清肺解毒汤,疗效显著。③如果病情出现心脏症状(如心悸、胸闷、心律失常),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淡渗除湿为主,选择甘露消毒丹方剂,此方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淡渗除湿护心脾,它是治疗湿热症的有效方剂。病人经过治疗,如果反复出现心脏不适,成为慢性迁延性的表现,此时既有湿热未除或除而未尽,蕴结难解,也有正气渐伤,脾运受困,气机不畅,心肾阳气渐衰,气化功能不健,抗病能力下降等,这时机体最容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对心肌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故治疗上主要是:分消湿热、畅达脾气、升清降浊、化气行水,以助浊毒废物的排出,并佐以温肾化气扶正之,以保五脏元真通畅。药方选用:半衰泻心汤合五参散,观察组患者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方。④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心脏症状(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致全身水肿),中医则认为系心肾阳衰、气化失常、心脾肾功能严重受损。治疗上宜阴阳双调,气血双补、扶正驱邪。如果以心律失常为主,则应阴阳双调,补阴血养心体,温心阳复气脉,用炙甘草汤加味。如果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主,则温心肾之阳、益心肾之气化进行护心强心,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加减治疗,观察组根据当时情况加减方剂。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相同的护理措施治疗后观察到:经过中医治疗后的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发展明显延缓,住院人次大幅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显著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应引起重视。此病早期以预防为主,防止心肌细胞受到病毒侵害,避免造成损伤,如果确诊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合理用药,正确护理,多数可痊愈。 2.1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用平常心了解病情发展变化和治疗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2.2急性期卧床休息1个月,病情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氧耗,防止心肌细胞受损,卧床休息期间,应进行适当的轻微活动,防止肌肉的萎缩。 2.3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C、易消化、营养高为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酒及辛辣食物,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2.4病情观察:治疗期间,教会病人测量脉搏及脉律,学会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2.5病情稳定,适当锻炼和中药补气补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来自各种病毒的侵袭。一年内避免重体力的劳动。 参考文献 [1]刘增云,吴杰娜,李亚梅.病毒性心肌炎104例的中药防治与中医护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14-14. [2]肖群娥,谢雪华.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0,1:72-73. [3]田晓梅,张今朝.病毒性心肌炎的综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诊,2010,6:1056-1057. [4]王丽,张英惠,郝丽丽.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1,2:48. *湖北省郧县中医院(442500)2012年3月1日收稿57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蒋国凤*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7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达到最佳疗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除5例死亡,其他经临床随访及观察近期效果良好,总治愈率91.2%。结论: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工作中的忙乱,为抢救赢得时间,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12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及胰和胆等脏器病变引起的出血。起病急,病情重,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腹痛,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 1临床资料 2005 2010年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38 76岁,平均57岁。消化性溃疡27例,急性糜烂性胃炎2例,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23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1例。入院时均不同程度出现呕血、便血、腹痛和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等休克症状。 2临床观察 2.1观察病人有无继续出血:若病人持续存在心悸、出汗、恍惚、烦躁,提示病人有继续出血;若持续腹胀,肠鸣音亢进以及出血后周围循环衰竭未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再次呕血或从胃管内抽出新鲜血液,说明有再出血。黑便的观察:如果黑便无光泽、量少、质硬说明为陈旧性出血;如果是柏油样便、质稀薄、量多,颜色变为暗红或鲜红色,说明正在出血。凡遇到以上几种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备好急救物品。 2.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1次,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循环、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烦躁或淡漠、皮肤湿冷、脉细速、尿量少或尿闭、收缩压在80mmHg以下,表明进入休克状态,应报告医生,积极协助治疗及抢救[1]。2.3观察有无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应密切观察昏迷的前驱症状,如患者短时间内出现神志、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烦躁、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积极治疗。 2.4输液、输血的观察: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血红蛋白和尿量来掌握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2]。输血尽量选用3d内抽的新鲜血,输血速度30滴/min,以免血压增高太快增加出血。如进行加压输血时,护士应密切守护,严防输血终了,空气随之进入血管造成栓塞。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1)体位:急性出血期须静卧,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下肢抬高30度。注意加盖棉被保暖,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暖,以防再度出血。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3]。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2)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3次清洗口腔。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被污染的床单衣物及时更换,避免不良刺激。用氧化锌油涂抹肛周,防止湿疹及褥疮。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经常按摩骨隆突及受压处。(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以中流量为宜,随时注意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应用8 12号针头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2 3条静脉通道。开始输液宜快,一般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三腔二囊管备用。 3.2治疗护理:(1)凝血酶为生物活性药物,应避免加温或与酸、碱及重金属盐类物质接触,切忌肌肉或血管内注射。(2)应 721 2012年第7期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适应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术前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l肌肉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操作方法及程序]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 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治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