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标准(西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率先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1.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符合国家相关建设标准,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实现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有文化广场)。

2. 公共图书馆建设。80%的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6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人均到馆0.4次以上。

3.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建设。80%的市、县两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4.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乡镇(街道)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

5. 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60%的村(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建有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米,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6.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高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7.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根据本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城乡基层和贫困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集中实施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8. 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有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9.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制定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规范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开展馆际合作,推进本地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

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10.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有向社会免费开放的项目,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各配备1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图书馆每年下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8场以上,流动展览6场以上。市、县图书馆以总分馆等多种形式形成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12. 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

三、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

13.结合本地实施的“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

14. 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市级文化馆建设2个、博物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20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2TB。

15. 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配备数字文化设施,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服务产品,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的数字服务资源。

16.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

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

17. 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制定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本地财政预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

18.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19.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

20. 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

21.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加强统筹、整体设计、协调推进。发挥本地基层党委政府作用,

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各类重大文化项目的统筹实施,实现共建共享,提升综合效益。

22.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本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23.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本地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引进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24. 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测算、落实当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必需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公共财政文化事业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提高。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人均文化事业费(按常住人口计算)处于本省领先水平。

25.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3名以上,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行政村和社区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26. 市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70%,县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

数比例不低于80%。

27. 加强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每个社区、村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

28.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当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体系。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

七、其他方面

29. 创新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服务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价值。

30.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并通过验收。

31. 涉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等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部门要求达到相应标准。

32. 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内容,达到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16—2020年)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 (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0.6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0.03册。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 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 (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 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 (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 (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内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可行性报告

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的基本情况 2010年12月31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创建工作旨在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建设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一)关于创建标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创建分东、中、西部三类标准。东部创

建标准共有6个方面31条,涵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等。 表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主要指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市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 市、县两级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考核时);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1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4册次以上(考核前几年);人均到馆次数0.5次以上。 市县两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 100%的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 100%的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每个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市及所辖县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100%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全覆盖。 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近三年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本省平均水平。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 (摘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创建标准) (二)关于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每两年以地级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申报。“十二五”期间申报的时间分别是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根据申报标准和相关要求,原则上每省(区、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知识竞赛题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知识竞赛题 一、选择题 1、(),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鄂尔多斯市名列其中,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示范区”。 A、2008年5月 B、2009年5月 3 C、2010年5月 D、2011年5月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周期是()。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鄂尔多斯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时间是()。 A、从2011年至2012年 B、从2010年至2012年 C、从2010年至2011年 D、从2009年至2012年 4、各地区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最终由()批准审定。 A、文化部、财政部 B、文化部、教育部 C、教育部、财政部 D、文化部 5、为推动全市公共文化的快速发展,建立文化投入长效机制,使公共文化建设得到有力的经费保障,根据示范区创建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级政府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至少占一般年预算支出的()以上。 A、4% B、5% C、6% D、7% 6、“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化文物基本建设投入达( ) A、50多亿元 B、60多亿元 C、70多亿元 D、80多亿元 7、我市创建示范区规划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体系,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财、物得到保障。其中,市群艺馆年活动经费不低于()万元,市图书馆年购书经费不低于()万元,市博物馆年征集文物经费不低于()万元。 A、100 300 1000 B 、200 400 900 C、300 500 1000 D、 400 600 700

8、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充项目,我市将大力扶持农牧民群众以单户或联户的方式兴办各种类型的文化户,目前全市示范文化户达到了()户。 A、750 B、650 C、550 D、450 9、按照我市创建示范区标准,全市展览馆、艺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要达到()个以上。 A、20 B 、30 C、40 D、50 10、目前,我市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个项目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3 54 B、4 55 C、5 56 D、7 57 11、按照我市创建示范区规划要求,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应达到()册以上,市、旗区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次以上。 A、1 1 B、1 0.5 C、0.8 1 D、1 2 12、按照我市创建示范区规划要求,市、旗区图书馆人均到馆次数()次以上。 A、0.3 B、0.5 C、0.8 D、1 13、我市创建示范区规划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明确,全市要实现城镇()分钟文化圈,农村()公里文化圈和牧区()公里文化圈。 A、十、五、三 B、十、两、十 C、八、五、三 D、六、二、八 14、按照我市示范区创建标准,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应建有单独设置的()平米以上、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文化站。 A、600 B、700 C、800 D、900 15、截止“十一五”末,我市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总藏量达到() A、100多万册 B、120多万册 C、150多万册 D、180多万册 16、目前,我市共建成()个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A、2 B、3 C、4 D、5 17、目前,我市被评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个、自治区级民间艺术之乡()个、市级民间艺术之乡()个。 A、1 5 11 B、2 6 11 C、3 7 12 D、4 8 12 18、目前我市有()支乌兰牧骑被评为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 A、5 B、6 C、7 D、8

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项目内容标准基本 服务 项目读书看报1.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28小时;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2.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1册以上,或总藏量不少于50万册;人均年新增藏书量不少于0.05册。农家书屋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3.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每年组织送书下乡1万册次;县级公共图书馆对乡镇图书分馆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指导举办1次全民阅读活动。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显示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收听广播5.乡镇有线广播联网率达到100%,有线对农广播覆盖率达到80%;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每天播出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6.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7.通过直播卫星,免费提供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免费提供不低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免费提供不低于15套广播节目。观看电视8.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海岛包括微波方式),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实际入户率达90%以上;电视自办对农栏目每周达3档(含)以上,平均每档不少于10分钟。9.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低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在城市和有线电视通达的农村地区,为城乡低保户免费提供基本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观赏电影10.为农村群众提供

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合理调整放映结构,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比例不少于1/3。11.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看戏12.根据群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平均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5场以上。13.国有剧院每年举办公益性演出不少于12场。设施开放14.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15.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施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16.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免费使用。17.学校、工人文化宫、体育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文体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和免费项目由地方政府制定。文体活动18.每个县(市、区)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12次;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举办文化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不少于6次;每个村(社区)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展览展示19.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美术馆每年分别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4次。文化走亲20.市、县(市、区)每年组织跨区域文化走亲5次。数字文化21.县(含)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内免费提供Wi-Fi,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22.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可以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培训讲座23.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12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公益培训不少于6次。24.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6次。 项目内容标准硬件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摘要]文章阐明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日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全国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当前公共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法规刚性支撑体系缺失 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在微观的执行层面上,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等方面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这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都不相适应。体制性障碍继续困扰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的部门分割、行政壁垒,各级政府的行为不到位和责任落实不明确也都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人总量偏少,中央财政2006年的文化事业费只占其全部支出的0.39%,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2006年国家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的28.5%,这是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阶段,文化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比例低,公共文化经费的增长速度仍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行业一直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三)资金投入少,自然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全国38240个乡镇,58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23000多个图书馆、文化馆需要新建和改建;许多县和乡镇的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等公共文化机构都已相当陈旧,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服务能力逐渐弱化。目前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多数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1/4。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有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政府保障资金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公共博物馆难以为继。而且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更加落后,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有所萎缩。有的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或利用率不高或挪作它用。一些基层文化站门庭罗雀,其结果是被随意挤占,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文化站(室)步入建了倒、倒了建、循环往复的怪圈。还有的乡镇基本无综合性文化站,有的村社(社区)基本无活动室及相应设备,也无专兼职人员。有些地方广播电视覆盖率低,收视效果差。还有一大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景点根植于民间,由于多年得不到保护,濒临灭绝和消亡的边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附件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部、财政部拟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

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充分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集成、整合、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二、基本做法 (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的地区和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相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设工作,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是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度设计研究成果是示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16—2020年) 一、服务项目与容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 (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0.6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0.03册。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 (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 (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 (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 方 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剖析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社会参与。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立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达到“两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的标准,形成覆盖全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在全区各项工作进入收官冲刺的关键阶段,区政府召开这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推动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表明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刚才,xxx,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做了经验介绍,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可鉴可学。xx主席对我区前一阶段创建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国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并以此为抓手,整体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去年7月份,经过严格评审,我区进入全国第x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范围,但要真正获得示范区称号,还需要付出x年的艰苦努力。今年x月份,我们召开了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标志着创建工作正式启动。x个月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各有关部门主动进位、协调配合,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们创建国家示范区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对照国家创建标准,相比其他先进地区,我们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较低、资金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过程管理滞后、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等等。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镇村换届、村级拆迁的客观制约,但更多的还是主观上的问题,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停留在配合的层面上,甚至产生“干到哪儿算哪儿”的思想,没有站在全区的大局中去认识创建工作,没有真正从建设国家级示范区的高度上落实创建工作。 从全市的情况看,第一批申报创建的时候,xx市有两个区,x区和x区,x区的x大赛搞了很多年,我们区的x大赛也搞了x届,都是有区域文化品牌作支撑、作引领的,凝结了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第二批申报的是x区和x区,但赶上了全市文化中心在x区落成,所以我们排到了第x批。我们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就是在争创品牌。品牌是影响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就像消费的时候我们对某些品牌有忠诚度一样,有品牌和没有品牌的商品价值差异日益明显。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有数量、更要有典型,典型代表水平,数量代表实力,有一个典型代表不了实力,但是有一批典型才能体现我们的实力。大家都知道,无文不成人、无化不成器,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不仅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人都不可或缺,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据我了解,xx区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上是漕运重地、皇家粮仓,底蕴深厚、贤士辈出。特别是近年来,全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天穆杯小品、北仓杯歌手大赛等文化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评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我区也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已有的成绩和特色亮点,使我区完全具备了创建示范区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和较劲爬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既是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富民强区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保障。全区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真抓实干,集中精力、财力、人力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圆满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加快建设北部新区提供精神引领和内在动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 工作方案 翰风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建设并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大力开展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以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文明水平,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明确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目标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到“十三五”末,逐步实现行政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全覆盖。初步建成现代化、标准化、广覆盖、高效能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广场的文化载体功能和凝聚人心作用,组织引导、整合吸纳各类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广场集聚,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农村群众就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分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是文化惠民的德政工程、改善民生的福祉工程,并将带动农村文化的全面繁荣,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集思广益,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确保农村文化广场工程顺利实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目标提供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明确领导责任分工,加强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纳入部门责任目标,强化督查。建立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提倡和鼓励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投入提高建设项目的档次。针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国家和省级采用先建后补的扶持方式,即主建设方先行投入建设,工程完工报请主管部门,经验收合格后,给予适当补助。除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地方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因地制宜,统筹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可采取专项资金统筹、地方财政支持、村(社区)自筹、共建单位帮扶、社会捐助的办法,形成多渠道有效融资机制。 农村文化广场规范化建设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允许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本着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经济适用,合理规划,反对浪费的原则。整合有效资源,提高利用率。活动室能综合利用的绝不分设。文化广场应具备多种服务功能,以满足文艺演出、大型集会、多项体育运动等文体活动的开展,以及应急避难等。避免重复建设。 一、农村文化广场的基本建设要求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农村文化广场是村屯文化中心,选址应方便群众参与,利于疏散的安全地带。基本建设要求:要做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人性化、标识化”。 (一)硬化:农村文化广场面积一般按当地人口计算,人均占地1平米左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 2012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 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