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最新)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最新)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最新)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最新)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中央文明办、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x —x)〉的通知》(x〔x〕16号)和《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x〔x〕5号),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切实提升我省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以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管理力度,坚持专项治理与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相结合,创新制度、机制、方法,推进协同共治、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创造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二、行动目标

x年至x年,通过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整顿交通秩序,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健全静态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促进绿色、节能、低碳交通方式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效能和管理水平,实现下列行动目标:

(一)协同共治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交通管理职责分工更加明确。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机构,统筹研究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道路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交通事故研判、预防、应急处置等能力不断提升,城市道路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减少。因酒驾、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超速、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下降。

(三)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交通组织精细科学,道路资源和通行权分配合理,智能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总体路网运行顺畅,道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交叉的科学渠化率均达到90%以上,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规范化设置率达到95%以上,交通信号灯规范化设置率达到100%。

(四)执法质量进一步提升。提高执法震慑力,严重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的违法行为基本杜绝,常见多发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

少。交通违法现场处罚率逐步提高,x市、x市、x市达到25%以上,其他城市达到30%以上。

(五)出行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显著提升,与其他交通出行方式高效衔接。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条件逐步改善,通行空间得到有效保障。x 市、x市、x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其他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

(六)道路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道路级配合理、通达性提高,路内交通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七)城市停车管理逐步完善。推动停车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形成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格局。路外停车设施供应不足、占用挪用停车设施、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停车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城市停车难状况得到缓解。

(八)文明守法意识全面提升。交通参与者交通出行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信用评价、联合惩戒体系逐步完善。城市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90%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措施

(一)依法综合治理提升工程。

1.健全城市交通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城市交通管理综合协调机制,逐步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专门机构,加强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研究,明确规划建设、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各部门落实交通管理责任定期报告制度和工作会商制度,统筹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制定长远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落实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措施,明确停车管理机构,健全停车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部门责任和属地责任。(各级政府负责)2.推动地方立法解决交通管理难题。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理城市交通,在法律授权范围内积极推动地方立法,解决超标电动自行车和低速电动车管理难、停车设施配建不足等交通顽症难题。针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分时租赁汽车、自动驾驶等新业态、新问题,及早研究政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落实企业责任,促进有序健康发展。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针对本地交通突出问题,编制地方标准,规范引导交通管理。(公安、住建、交通运输、法制、邮政管理部门负责)

3.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执法体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城市综合执法体系,规划建设、交通运输、城管执法、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清理整顿“马路市场”、占路经

营,清除占道物,整治非法营运,清查整改遮挡交通设施的广告牌、管线、树木及其他植物,全面清理挪用、占用停车设施问题,严厉打击违规占道施工和挖掘道路、生产销售违规超标电动车辆和拼装改装车辆等违法行为,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查违法违规运行及不按规定使用卫星定位装置等行为。及时共享城市工程车、公路客运、旅游客运、营转非大客车、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交通违法及交通事故信息,为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对驾驶人、运输企业及负责人依法实施惩处提供证据,提高其违法成本。(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

4.保持城市交通秩序高压严管态势。持续开展常态化交通违法整治,以城市中心区、核心区为重点区域,严厉打击闯红灯、套牌假牌、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查违法停车、违法变道、不按规定让行及非机动车逆行、行人闯红灯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严管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工程运输车通行秩序。健全“交通违法随手拍”及交通违法举报机制,搭建违法举报平台,鼓励群众举报严重交通违法。定期对吸毒人员信息进行查询比对,依法注销其驾驶资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推广可查缉多种违法行为的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移动式交通违法行为记录设备,不断扩展非现场执法覆盖面。将驾驶证被暂扣、注销、吊销、记满12分的驾驶人作为重点对象,将其名下的车

辆信息录入缉查布控系统,严查严控无资质驾驶人违法驾车行为。(公安部门负责)

5.改进城市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健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分析研判机制,实时采集、加工、分析、挖掘、研判交通“大数据”,实行“日研判、周分析、月会商”工作模式,全维感知、自动识别、及时预警交通风险,实现交通管理情报制导、精确打击、精准防控。推行警情主导警务的指挥体系,建立责任明晰、动态管控的勤务机制,健全部门联动、多警联动、属地共治的管控模式,提高路面管控效率和执法效能。依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立集成化、专业化、扁平化的指挥体系,实现城市道路“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化、网格化、无盲区管控。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激励履职尽责、严查失职渎职,提升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现场执法率。x年,x市要基本建立“情、指、勤、督”一体化现代勤务机制框架;x年,其他地级市要基本建立“情、指、勤、督”一体化现代警务机制。(公安部门负责,住建、交通运输部门配合)(二)交通组织提升工程。

1.优化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开展城市交通堵点乱点挂牌治理和示范路路段创建活动,树立典型样板,推动整改治理。针对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和道路功能不全、设施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交通流量变化规律,实施道路交叉渠化改造和交通信号控制协同设计,合理布设交通设施,结合街区建设,实施微循环交通组

织,通过多种交通控制措施,在时间上削峰填谷,在空间上控密补稀,缓解城市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情况,最大限度挖掘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改进道路工程、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等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组织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公安、住建部门负责,交通运输部门配合)

2.持续推进交通信号设施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提高道路交通信号设施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优化交通信号控制,逐步实现中心区信号灯协调控制,主干路行人协调二次过街控制。合理设置道路隔离设施,确保其高度、强度及配套设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及人车安全通行需求。科学系统设置城市交通指路系统,确保指路标志设置层次清晰、系统,传递信息明确、连续。创新完善专业技术服务机制,引入社会技术力量,推动交通管理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优化改进的专业化。全省信号灯多时段控制率达到100%,主干路信号灯违法抓拍设备设置率达到90%以上,x市信号灯联网控制率达到70%以上,其他城市达到55%以上。(公安部门负责,住建、交通运输部门配合)3.构建精准高效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紧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通状态感知、高清视频监

控、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基础系统建设,创新应用汽车电子标识、缉查布控、事件检测和交通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道路状况自动感知、交通态势自动研判、信号控制自动调整、交通违法行为自动监测、路况信息自动发布。积极推进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信息系统对接,共享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建设城市“交通大脑”,提升城市交通态势综合分析和管控能力。实现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功能集成,逐步打破“电子警察”与“视频监控”“卡”的界限,推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执法、流量、事件采集功能的高效集成。(各级政府负责,公安、工信、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

4.强化交通出行诱导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交通”思维,加强动静态交通诱导与服务,降低路上交通压力。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渠道,为群众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路况信息和交通管理信息,及时发布交通管制、恶劣天气等出行提示信息。推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方便群众在线查询和预约停车泊位。加快公共交通和公共自行车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为群众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公安交通管理互联网平台、短信平台和手机APP,开展交管业务在线办理,满足群众需求。(公安部门负责,工信、住建、交通运输部门配合)

(三)交通建设优化工程。

1.全面开展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各地要组织专人,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专业机构技术力量,对人、车、路、设施特别是对城市道路、道路交叉、交通设施、停车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数量、位置、状态等情况,并建立数字化档案。坚持机制创新,积极构建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交通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政府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提供依据。x市、x市、x市政府要组织编制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

2.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强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规律的研究,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同步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坚持交通系统与用地开发、基础设施与运行管理的统筹协调,实现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发展。配套做好城市路网规划、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停车场规划、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等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建立评估反馈和跟踪监督机制,根据城市交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规划。(住建、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3.推动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合理布局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打通“断头路”,提高城市路网通达性。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推动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落实

“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次干路、支路、街坊路的建设、改造力度。大力推广新建住宅小区街区制,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不断提高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结合街区建设与修复工程,对周边道路系统进行改造,发挥道路微循环系统作用,科学设计各类交通流的通行和停车空间,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各级政府负责,住建、公安、交通运输部门配合)4.加强停车供给需求管理。在全面普查停车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结构。不同城市区域采用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制定、完善本地化的停车场配建标准,分类确定公建设施的停车配建比例,适当超前配建,缓解停车压力。加快停车场建设进度,优先以商贸区、医院、学校、集中居住区等地区为重点,挖掘用地潜力,在内部和周边区域增建停车设施。大力发展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条件。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推广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以及差异化的停车收费等措施,提高停车设施周转利用率。(各级政府负责,发改、公安、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

5.健全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机制。建立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制度,规划建设、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要对新建改建

道路联合开展项目工程的前评估和后评估,强化与交通管理需求的衔接融合。制定完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细则,建立落实监督和审查机制。严格落实城市大型建设项目的部门联合验收制度,重点监督出入设计、停车配建、交通组织以及配套设施的落实情况,督促整改交通隐患。(住建、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6.强化城市交通隐患治理。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理念和保障措施贯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全过程,贯穿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不断筑牢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结合巡逻管控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影响人车安全通行的占道物、影响安全视距的障碍物,及时报告,及时协调处理。加强交通管理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每年开展设施安全性排查,对路上交通设施、科技设施及其他道路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消除断裂、碎裂、跌落、漏电、倒伏、移位、丢失等可能伤人、伤车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城市道路桥梁养护技术规范要求,每年对城市道路桥梁进行养护、维修,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确保所有的城市道路桥梁都纳入养护监督体系。强化监测监控,对道路检查井及井盖的安全状况进行日常巡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处于安全运行的良好状态。(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住建、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

(四)交通结构优化工程。

1.加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力度。落实公共交通系统用地和资金保障,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优化公交线网布局,x市、x市、x市实现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合理设计公交站点,提高城市道路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加强公交首末站停车场建设。优化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加强与交通枢纽、停车场的衔接,促进便捷换乘。严格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及相关技术标准,对公交车、场站设施实施无障碍改造,提高公交出行舒适度,x市新增公交车辆全部实现低地板化。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信号设置,保障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提高公交发车频次,适当延长运营时间,提高服务品质。开展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建设,完善公交乘客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推广定制客运、社区公交等多元化运输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加强公共交通运行情况评估和研判,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交通线网。x市建成城市公交智能化示范工程,至少规划建设1条快速公交通道,公交专用道逐步形成网络,公交车进场率达到80%以上,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运营车速大于15公里/小时;其他城市逐步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公交车进场率达到90%以上,高峰时段公交车平均运营车速大于20公

里/小时。(各级政府负责,交通运输、公安、住建部门具体负责)

2.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顺畅通行。加强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规划和建设,完善配套交通管理设施,切实保障通行空间连续性和舒适性。坚持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行人过街设施,推广设置安全岛、行人驻足区等二次过街安全设施和行人过街信号灯。鼓励在人流密集的区域,结合周边建筑、公交车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统筹规划和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形成连续、贯通的步行连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周边配套规划和建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加强电动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的通行和停放管理,结合本地综合运输发展水平,合理设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公共自行车的投放规模和停放站点,完善配套管理设施,规范通行停放秩序。(各级政府负责,住建、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

3.改善城市货运车辆通行管理。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货物运输、工程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货运车辆的通行管理,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合理规划设置城市商业区、居住区、生产区和大型公共活动场地等区域的停车设施及行驶区域、路线、时间。加大货运车辆动态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力度,提高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城市配送需求

量调查预测工作,优化完善城市配送运力调控政策和通行保障机制,逐步解决城市配送车辆在城区内“通行难、停车难、装卸难”的问题。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技术标准,推动城市配送车型向标准化、厢式化发展,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并给予通行便利。加快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公安、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管理部门负责)

(五)交通文明提升工程。

1.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宣传媒介特别是现代传播新媒介,广泛传播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推动建立与汽车社会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交通文明。制作刊播文明交通公益广告,增强文明交通意识。鼓励开展“交通违法随手拍”“典型案例大曝光”等媒体行动,发挥媒体力量、社会力量、道德力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文明理念、行为准则。深入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公交出行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和文明交通进驾校、进学校专题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文明交通的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充分发挥公益组织、企业、社团、车友会等单位作用,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文明体验等公益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发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带动全省各级城市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

造文明、和谐、有序的良好交通环境。(文明办、教育部门、公安、交通运输负责)

2.推进文明交通诚信体系建设。将交通运输行业诚信监管纳入运输行政管理日常工作,建立信用评价与审批事项关联机制,并作为政府采购、资格审查、评标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x〔x〕33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x〔x〕5号)的要求,对客运、货运、物流、快递、外卖等重点企业及相关人员的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建立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整合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基本信息和交通失信信息,生成文明交通信用记录档案,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记录。将文明交通信用与职业准入、个人信贷、车辆保险、评优评先等挂钩,探索交通违法记录与商业车辆保险挂钩,对交通失信行为人实施相应惩戒。加快交通出行领域信用记录建设,建立健全交通出行领域信用信息采集、共享规则,严格保护组织、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依法向社会公开的信用信息应当及时通过部门网站公布,并及时主动向“信用中国”“信用交通”“122交通网”“信用x”网站推送。(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运输、工商具体负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纳入政府工程。省政府成立了x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xx副省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各地要参照省级模式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省文明办、公安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共同牵头协同其他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及上级工作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部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重大问题,提出改善对策,抓好推动落实,并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经费保障。加大道路和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维护、交通工程设计咨询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完善、提升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维护标准,建立与实际维护需求相匹配的经费投入增长机制。

(三)发动社会参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完善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意见建议。建立交通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单位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化交通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的机制,为研究城市交通管理政策、提出专业化设计方案、开展交通管理日常技术服务和维护智能化交通管

理系统提供服务支撑。将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推动各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四)加强专业指导。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建城市道路交通专家和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加的专家组对各地城市进行分类指导、专家会诊、检查督促,帮助和推动城市实施治理措施。通过竞赛评比、典型案例收集等方式,积累和总结实施经验,组织编制相关技术指南和手册,加强规范引导与人才培养。培育先进典型,选树部分地级市及一个县级市作为示范城市,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加强评估考核。按照国家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专家评估、明查暗访、民意征询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动态综合考评机制,充分利用各地智能交通系统、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不同城市类别,开展阶段性评估考核工作,引导各地开展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每年10月组织开展实际效果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当地政府并向社会公布。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学校文明交通行动工作总结

学校文明交通行动工作总结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交通文明和社会公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为了继续深入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合祁县道路交通综 合整治活动,全面提高学校的交通安全工作水平,根据我县教育系统的统一安排,我校以交通安全教育为基础,以文明行路为突破口,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而进行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工作,现将创建活动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统一认识,注重实效 我校历来重视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并把它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不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的意识。由此,学校成立了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领导小组,推行交通安全责任制,校长总负责,相关教师分工负责。同时,制定计划方案,定期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交通安全工作。同时,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统一认识,聚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另外,我们聘请交警为我校共同开展系列活动,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安全能力水平,为使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工作更加有实效作出努力。 二、扎实工作,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我校就开始组织开展“进一步贯彻实施《道路交通法安全法》宣传活动”,结合有组织的道德实践和阶段性集中整治活动,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工作。 1.,集中解决日常交通行为突出问题,广泛树立文明交通意识”加强学习,宣传动员阶段。我校组织“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启动仪式,并开展学校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创建仪式,开展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重要性和交通文明素质教育的意义。 2.我校开展了以“遵章守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阶段。我们与交警中队联系,共同举行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富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主要有:邀请交警校处辅导员来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组织观看交通安全宣传图片,交通安全知识问答、争当“小交通安全宣传员”等活动,教导处举行交通安全征文与演讲比赛。少先队举行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晨会教育、 班队活动、黑板报等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全力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3.我们通过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交通安全标 志标线进校园”、印发《告家长书》、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课”讲座,切实提升全社会对校园交通安全的认知程度,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学校也针对校园周边的道路交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养成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提高交通安全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进而影响和推进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公众对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视和关注,进一步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我校实际,就全校开展小学文明交通进校园系列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二、主题:宣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一)全校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 (二)小学生参与文明交通进校园受教育率达到100%以上; (三)学生交通安全法制常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四)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显提高,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遵守

率达到90%以上; (五)中小学生校园内车辆停放有序; 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宏瑜 成员:校安全小组成员年段安全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活动的开展当做作是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宣传,严格检查。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 (三)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学校各部口互相配合,加强对活动的指导,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四)建立机制,巩固成果。提高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应当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以文明交通进校园的成果,促进日常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五、具体活动实施 (一)开展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9月3日至7日) 1、领导高度重视,师生积极行动。 2、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 3、开展特色活动,让交通安全深入人心。 (二)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系列活动(9月份) 1、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举行“文明交通进校园”的启动仪式,少先队辅导员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关爱生命,平安出行”;高年级同学出一期“关爱生命,平安出行”的安全知识手抄报;撰写关于文明交通的为主题的作文。 2、学校门口悬挂宣传横幅“小手拉大手,共走平安路”“树立交通文明意识,(我们 http://fanwen.) 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在宣传栏内设立《交通安全常识》专栏;各班利用时间观看“珍爱生命,平安出行”的影视文件;召开了文明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安全文明出行活动方案

勤宝小学“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交通安全教育进校园,使我校学生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礼貌出行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程度,根据上级领导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交通安全文明出行”养成教育为主线,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校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关注交通安全、遵守交通秩序、摒弃交通陋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安全文明出行的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1、文明交通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安全出行讲座和《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的学习,让“各行其道、文明礼让”的交通宣传进校园、入头脑,师生知晓率达到100%,小学生文明交通习惯逐步形成,文明交通素质明显提高。 2、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斑马线、减速带等交通标识设置到位。 3、道路交通安全明显改善。通过文明礼让宣传活动和争当“交通小宣传员”活动的开展,师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形成,交通安全事故零记录。 4、提高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

信”等形式,引导家庭树立文明交通意识。 三、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平安交通,文明劝导,礼貌出行。 四、工作措施 1、积极安排部署。迅速召开“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活动动员大会,将此要求传达给每位师生,并就开展“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2、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校园网站、《告家长书》、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相关规范要求。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识别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增强学生交通文明意识。 3、排查道路隐患。积极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师生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学校门前路段警示、提示标志和减速设施的设置,为文明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 4、开展实践活动。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学生路队制”、“周末安全行”等以路育人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师生从规范自身交通行为做起,自觉遵章守纪,文明出行。教育训练学生会走路(如: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正向靠右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游戏、追逐、打闹;知道礼让于车,不与车抢道等),让学生知道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中学生文明交通行为的倡议书

中学生文明交通行为的倡议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今天华考作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学生文明交通行为的倡议书,供广大对倡议书有需求的读者阅读,希望对大家了解学习写倡议书有帮助。具体内容如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交警、记者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为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部署从XX年起到XX年在全国实施为期3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计划围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这一活动主题,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交通执法更加规范,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管理更加科学,文明交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随着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经济高速发展,一个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现代化城市展现在大家面前,路越来越宽了,楼越来越高了,滨州越来越漂亮了。

然而在经济发展、城市巨变的同时,不文明交通行为妨碍着城市的文明与进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交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对交通的依赖越来越强。构建文明的交通环境,人人有责。 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为了城市的文明、家庭的幸福,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我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 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交通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 摒弃六大交通陋习—— 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 坚决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 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倡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关于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及建设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及建设活动的 通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及建设活动的通知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镇辖各企事业单位:为深入推进“畅通” 、“平安”建设,切实开展“平安交通”建设行动,全面增强辖区群众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委办发[20]12号)和中共开县委员会办公室、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县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委办发[20]7号)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20年4月至12月底,在全镇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及建设活动”(下简称文明交通建设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并形成长效机制,现就有关工作要求及安排部署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为主线,突出“关爱

生命、文明出行”主题,广泛发动,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活动,构建大宣教格局,营造大宣教声势,奏响文明交通主旋律;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严格、公平、公正执法,严厉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消除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突出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各类问题;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并重,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学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文明交通安全畅通长效机制,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二)工作目标: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总体目标到,全镇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各类交通违法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交通畅通、有序、良好的目标。2、具体目标机动车驾驶人守法率达到95%;群众交通出行安全感达到95%以上,社会各界对“畅通”和“平安交通”建设满意率达90%以上。(1)“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得到全面遵守。即全面遵守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内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切实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在全国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努力提高公民文明交通素质为主线,以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为抓手,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活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精细管理,严格规范执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交通执法更加规范,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文明交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具体目标 1、2010年,全面启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日常交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文明执法和科学管理,促进交通参与者知法、守法,努力实现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明显提高,机动车驾驶人交通陋习及危险驾驶行为进一步减少,道路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公务人员进一步发挥文明交通表率作用,执法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活动首先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一批重要中等城市取得明显实效。 2、2011年,大力解决交通行为中的痼疾。通过组织专项检查,督促工作落实,促进交通参与者身体力行文明礼让,努力实现安全带、头盔使用率明显提高,机动车停放规范有序,路口、路段人行横道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酒后、超速、疲劳等危险驾驶行为引发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道路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隐患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执法效率和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活动在全国中小城市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3、2012年,巩固前两年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成果。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扩大活动实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全社会文明交通良好风尚的形成,努力实现交通参与者守法出行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机动车交通违法率、事故率显著下降,城市和公路建成一批交通秩序好、事故少的“示范路”,群众交通出行安全感以及对交通环境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执法能力显著增强,执法形象、执法公信力大大提升。活动向全国各县城和中心镇全面铺开,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