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10、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2)课程内容3)教学活动4)学习评价5)信息技术

11、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1)《课标(2011年版)》对学段划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个层次

3)课程内容仍分四个领域,领域名称及各部门内容作了修改。

12、提出数学核心概念的意义:

1)是在”课程内容“栏目下提出的,是课程内容的核心和聚焦点

2)是课程目标的关注点

3)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性质上体现了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

13、《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提出三维培养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

1)直接的活动经验2)间接的活动经验3)设计的活动经验4)思考的活动经验

14、学段目标表述的四个方面:

1)知识技能:掌握初步的技能到掌握基本方法

2)数学思考: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到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教师指导到学生主动尝试,由尝试解决到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层层深入

4)情感态度:由好奇心到愿意了解,由能参与到主动参与,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自觉,范围也从“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到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变得更加广泛。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课标(2011年版)》首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表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

15、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时期:百废待兴,全面学习苏联,以及大跃进后的精雕细琢,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探索。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6年:十年动乱后的拨乱反正,适应四化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阶段:1986年至2000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一纲多本”

第四阶段:2001年以来,进行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6、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演变的主要特点:

1、从以本待纲到一纲一本。

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文件名称交替出现

3、借鉴仿照外国,到逐步增强中国特色

4、精简算术内容,充实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出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基)到“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5、由注重计算和推理,到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删减偏深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小学数学教材

1、小学数学教材的含义:

广义: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师生公用的教科书,练习册,以及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辅助教学软件等教学材料

狭义:指小学数学教科书,亦称课本。

2、小学数学教材的组织单位是“课”和“单元。

3、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

1)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2)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依据

4)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4、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应用性原则

5)可读性原则

5、课标实验教材的主要特色:

1)教材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

2)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过程性

3)教材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

4)教材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6、教材分析的意义:

1)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2)教材分析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途径

3)教师在使用教程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和研究教材、发现问题发表意见,有益于教材的完善

7、教材的重点:在某一部分教材中,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他知识学习的那些知识。

8、教材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易于引起混淆或误解的教学内容。

9、教材的关键: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10、掌握和理解教材分析的内容:

1)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分析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因素和渗透的思想方法

4)挖掘教材的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5)研究教材中的习题

6)确定教学目标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

1、小学数学学习: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于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

2、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1)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

2)小学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学数学学习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

4)小学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和教材进行的

5)小学数学学习要把握住主要的学习目的

3、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

1)按学习的深度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A、机械学习:学生在学习时,不理解一些语言文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方法,仅仅记住这些符合的组合或词句

B、有意义学习:指学习理解由符号或词句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了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C、接受学习: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即把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推导过程等都叙述清楚,不需要学生独立发现,只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进行思维加工,就可以与旧知识融为一体。

D、发现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要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然后内化。

4、小学数学学习,按学习的深度划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按学习的方式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P60

认知结构P62:在认知活动中,输入的信息被加工和改造,人脑中的知识便按照各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形成了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5、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同化和顺应。P62

同化:如果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知识有着适当的联系,学生就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如果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没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那么就要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组,是指能接纳新的知识。

6、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P63

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同化或顺应)阶段、操作阶段。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P66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则。P73

7、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有4种:①用图画的形式;②用描述的形式;③用逐步渗透的形式;④用定义的形式(属加种差定义、发生定义、约定式定义)P75

数学概念学习一般有2种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在课堂教学条件下,从具体事例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抽象、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P76

1、分析比较辨别一类事物的具体例子;

2、抽象出各个例子的共同属性;

3、概括共同的本质属性作

为新概念的内涵;4、根据新概念的内涵明确新概念的外延;5、明确新概念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间的关系,扩大或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概念同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同化的一般过程:P77

1、找出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研究它的分类;

2、把新概念从原有概念中分化出来,并给出定义;

3、根据新概念的内涵明确新概念的外延;

4、明确新概念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间的关系,扩大或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8、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集合叫作这个概念的外延

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集合叫作这个概念的内涵

数学概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P78

1、注意选择学习新概念的感性材料和经验;

2、注意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和连贯性;

3、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

4、注意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规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学概念之间固有关系的叙述,提出以经过严格论证的数学命题的形式呈现。P82

数学规则的分类三种: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并列关系

小学数学规则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例-规法和规-例法

例—规法:是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肯定例证,然后从例证中概况出一般结论,从而获得规则的方法。规—例法:是指先推导出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规则的方法。

数学规则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P84

1、学习新规则要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把新规则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2、弄清新规则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技能:表现为完成某种数学活动时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和活动方式的自动化,这种协调的动作和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是在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

数学技能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P86

1、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3、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数学心智技能学习的过程分为四阶段:P87

认知阶段;示范、模仿阶段;有意识的言语阶段;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

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分四阶段:P88

动作的定向阶段;动作的分解阶段;动作的整合阶段;动作的熟练阶段

数学技能形成应注意的问题:1、练习要有针对性2、练习要有计划性3、练习要及时反馈

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解决而又没有现成对策的新问题、新情境。P90

数学问题由三部分构成:条件、目标、操作。

数学问题解决: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思考活动。

数学问题解决包含的五个阶段:P92

1、了解问题情境

2、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3、寻求解决方法

4、求得解答并检验

5、回顾反思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P96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2、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

3、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情感含义:因数学学习而产生的种种内心体验

数学学习的态度含义:

学习态度是一种无法直接观察的内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其语言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外部学习行为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目标内容:P100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客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了解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与态度的途径:

1、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

2、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3、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体验

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适用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与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基本条件:1)学生具有主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

2)学习材料要具有潜在意义

3)学生头脑里要具有联系新内容的知识与经验

4)教师的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P107

1、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

2、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合作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P108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反映,是教学原则的具体化和行为化,它随着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P111

教学方法大体分为五个系列、三个层次P113

五个系列:传递接受型、自学辅导型、引导发现型、情境陶冶型、示范模仿型

三个层次:基本的教学方法、综合性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P113

1、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解释概念、说明规则和规律性知识。其特点是:教师可以系统

地、有证据地讲述新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5点:(要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注意新旧联系,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语言要简练易懂,生动有趣;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应注意的问题3点:(谈话前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或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设计好所提的问题;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谈话后要小结)

3、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且发展智力。

应注意的问题7点:(练习的目的要明确、适当;练习要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练习的份量和练习的时间要适当;练习的要求应有弹性,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并严格要求。

4、演示法:是通过教具或实物来说明或印证所教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4点:(演示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前准备好演示用具;演示要与讲解相结合;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5、实验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掌握数学概念或规律。

应注意的问题3点:(用好实验法的关键在于课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课前要学生准备好实验的器材;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6、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3点:(阅读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且对此作出针对性的讲解。)

(我国)运用引导发现法的注意事项:P119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发挥课本的作用

3、概念性较强、学生缺少旧知识作基础的内容,不宜运用引导发现法

4、教学时要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思考

5、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发展趋势P119

1、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预设”与“生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以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关系

小学数学教法的改革呈现的特点P119 6点

1、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长智慧。

2、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3、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4、在教法选择上,强调多法配合,提高整体功能。

5、在教学组织上,强调形式多样,适应学生的差异。

6、在课程结构上,强调整体优化,提高效率。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意义P124

1、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情和现象直接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

4、能适应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分为五种P127

练习操练型、个别指导型、问答咨询型、模拟游戏型、问题求解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P128

1、交互性(CAI最突出的特点)

2、有利于因材施教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4、有利于把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习环境预测教师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形成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的原则P129

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美学原则、反馈原则

小学数学的主要课型分为综合课和单一课。P130

单一课主要有: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评讲课、实习作业课(实践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P132

(1)新授课——检查复习;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新授;巩固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

(2)练习课——复习;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练习前的指导;课堂练习;作业评讲;布置家庭作业

(3)复习课——宣布复习的范围和要求;复习;练习;评讲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达到的要求P145:准确性、逻辑性、趣味性

小学数学练习按其不同的作用分为七种P150:基本练习、单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准备性练习、对比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变式练习

备课的基本要求:1)学习课程标准2)钻研教材3)了解学生4)选择教法

备课的全过程包括三方面:P154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2、制订单元授课计划;3、制订课时教学计划—(内容有4点:教学内容或课题;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拟订教学过程)

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P136

1、基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

2、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其一般策略为①组建合作学习小组②营造合作学习空间③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④把握好教师的角色⑤合理评价学生);

3、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其基本策略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②提出猜想,建立假设。③探究发现,验证猜想。④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1、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准确

2)语言要有逻辑性

3)语言要形象生动

4)语言要有启发性

2、讲述:指教师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叙述、解释、描绘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

讲述的注意点:

1)要讲清基本概念和规则

2)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讲解

3)要适时而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常见形式,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提问要做到:

1)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问题更有层次性

4)提问要面向多数学生

5)反馈要及时有效

4、练习设计的要求:

1)目的性2)针对性3)层次性4)多样性5)科学性

5、练习设计的类型按其不同作用分:

1)基本练习2)单一性练习3)综合性练习4)对比性练习5)发展性练习6)变态练习

6、练习设计的方法:

1)筛选2)改编3)自编

小学数学设计改编形式:

1)扩缩改编

2)可逆改编

3)情境改编

4)形式改编

5)数据改编

小学数学作业的方式,一般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1)当堂批改2)课后批改3)教师面批4)学生互批

7、教学预设:教师在课前就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的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8、教学生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学反应,产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行为

9、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A、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

B、正确引导学生合作与竞争

2)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A、掌握适应生活实践和继续学习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学会数学思考

C、培养问题意识

3)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说课:一般指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其他教学研究人员,针对具体课题,采用口头表述的方法,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通俗说就是说清某一课题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

说课的意义:

1)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2)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3)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说课的类型P157: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评比型说课、专题型说课、示范型说课

说课的内容P157: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说课与备课的关系P158

1、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教研活动。

2、说课是面向教师的,其目的是指导备课,提高备课水平。

3、说课是教师集体进行的备课活动。

4、说课要求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客观公正而又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充分发挥其诊断、反馈、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对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师素质5)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

1、做好准备,认真备课;

2、简要记录,分项评分;

3、计算总分,综合评价P3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

1、注意评价的整体性、坚持全面评价

2、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把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3、充分发挥执教人自我评价的作用

第六章数与代数的教学

1、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满分:4 分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解题能力 D. 注重数学交流 满分:4 分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四个纬度。 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满分:4 分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满分:4 分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A. 问题的起始状态 B. 问题空间 C. 问题的目标状态 D. 问题的中间状态 满分:4 分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A. 导向价值 B. 甄别价值 C. 反馈价值 D. 诊断价值 满分:4 分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容。 A. 数的认识 B. 运算方法 C. 简便运算 D. 理解算理 满分:4 分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 A. 空间想象障碍 B. 性质理解障碍 C. 视觉知觉障碍 D. 空间描述障碍 满分:4 分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传统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包括(认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认识)、(代数初步认识)、(统计初步认识)、(比与比例)、(应用题)。 2.现代小学数学内容结构是以()为指导思想。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包括(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简明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分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从(广义的认知学习)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类。5.奥苏伯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它们包括:()、()、()、()、()、()、()。6.比格斯则认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7.小学生实现数学认知迁移的基本特征包括(学习内容的特征)、(学习目标)、(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定势干扰)。8.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对已有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思维能力。 1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基本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结合以及 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与教育的作用等 四个. 2、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以及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征。 3、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 这四个领域。 5、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标 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 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6、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 义务教育的性质与需要、现代科技发展的 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小学生年龄 特征和接受能力等。 7、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 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8、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 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 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9、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 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 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10、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 致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连接阶段 以及自动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11、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致 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学习、理解 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三类。 12、从迁移反应的条件看,在小学数 学的认知中实现迁移,主要取决 于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 概括水平、定势作用以及学习的 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 13、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 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以 及策略等三类。 14、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 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 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 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 个过程。 15、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 以包括认知形体形状特征、认识 形体大小以及认识形体间的位 置关系等。 16、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三类。 17、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 异主要表现出分析型、几何型、 调合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三、判断题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不需考虑数 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 系。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只需遵循数学知 识逻辑结构,而不必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的发 展顺序。 3.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成人的认知特点完全一 致。 4.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 概念,在这个阶段,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是 不分离的。 1、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 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 课程内容。(错) 2、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 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对)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 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对) 4、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 性的特点。(对) 5、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螺旋递进式体系组织”的特 征。(对) 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逻辑推理式知识呈现”的特 征。(对) 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的特 征。(对) 8、21世纪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之呈现“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 取向。(对) 9、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 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 价值取向。(对) 10、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 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 为接受学习。(对)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与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 业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01任务 1.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具有自然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点。自然性是指学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都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生成性是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调用、调整、提升或者重新确立的过程,也存在着对活动中新的认识不断接受、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的经验建立和生成的过程。发展性是指经验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丰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先前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又会导致经验系统的变化,在这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再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先生,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仔细地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这种“在生活中学习

最新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 A.运算规则 B.数的概念 C-图形分解的思路 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 )。 A.代数初步知识 B.概率知识 C.几何初步知识 D.量与计量知识 4.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 )两类。 A.发现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主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 A.探究参与 B.问题参与 C.认知参与 D.评价参与 6.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 )。 A.准备原则 B.活动原则 C.个别适应的原则 D.需要原则 7.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 )。 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 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 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 8.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 )学习为起点的。 A.方法 B.认数 C.概念 D.性质 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A.水平O B.水平1 C.水平2 D.水平 10.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 )等。 A.状态 B.运算 C.问题 D.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基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一-----------等。 3.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一-----以及---------等的识别。 4.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以及-------等三种。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 抽象性)。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C. 注重解题能力)。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D.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C. 学会解题阶段)。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B. 问题空间)。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B. 甄别价值)。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 B. 运算方法)等一些内容。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 C. 视觉知觉障碍)等两个方面。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B. 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 10. 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 A. 探究启发式)等。 11.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 B. 动作式阶段)阶段。 12. 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C. 图形分解的思路)。 1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C.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这样三个特征。 14. 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C. 调和型)三种。 15.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16. 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C. 音像资料)。 17. 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B. 生活化策略)。 18.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B. 问题导入)等。 19. 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C. 水平2 )。 20. 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A. 问题表征阶段)。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观察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请举例说明。第二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用实例分析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 占总成绩的。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设计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四章至第六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四章文本论述主题:为什么说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第五章文本论述主题:请具体分析再创造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缺点。 第六章文本论述主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占总成绩的。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评析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七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在策略上的特点。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占总成绩的。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客观性网上自测:单项选择题:共道单项选择题,前道每题分。最后道题分。可多次做(共分)。 ②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1、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并举例说明(至少三个例子) (1)按照研究对象: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按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按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高考改革的成效属于价值研究;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属于应用研究;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属于定性研究。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1)从认识论角度看,两者属于不同的范例。定性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而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定性研究注重过程,而定量研究注重结果。 (2)研究路径不同。定性研究更多的采用归纳法,而定量研究具有演绎性的特性。 (3)研究设计存在差异。定性研究不强调程序的严格,方法更灵活,而定量研究要求有标准的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 (4)目的存在差异。定性研究旨在解释社会现象,而定量研究在于确定关系、影响、原因。 (5)表现形式不同。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而定量研究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 3、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4)伦理原则:由于教育研究的对象的人,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基本内容: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避免和消除不良后果。 4、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题(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设计(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等等);搜集资料(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整理与分析资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撰写研究报告(不同体例);总结与评价阶段; 5、教育研究方法的特征和功能 特征: (1)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教育规律,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有明确的指标和严格的操作程序;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3)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4)创造性。 独特特征:(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针对性、实践性强;(4)研究参与主体广泛。 功能: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教育研究者的素养和研究能力。6、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DOC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 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問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問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問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問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問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問题与非科学問题 ②有意义問题与无意义問题 ③常规問题与突破常规問题 ④具体問题与抽象問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問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問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問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电大在线作业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3 03任务 作品题 一、作品题(共2 道试题,共100 分。) 1.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评析报告。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学生下载对应的附件完成作业,上传提交任务。 03任务案例分析.doc 03任务临床学习.doc 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 课题:小数乘法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描?述 情境描述 ?这是一堂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展示课,教室里坐满前来听课教师。 ?这是一堂小数乘法新授课,教师已将知识点讲授完毕。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将预先发下的练习纸拿出来,并要求当场做第一大题(共由四个小题目组成)。 ?学生开始按教师布置的要求做练习题,教师开始巡视。

?此时教室里的空间排列如下(图例:※为学生;⊙为听课教师;⊙为观察者所坐的位置;箭头所指为教师巡视方向;英文字母为学生的排号): ⊙⊙⊙⊙⊙⊙⊙⊙⊙⊙⊙⊙⊙⊙⊙ ⊙⊙⊙⊙⊙⊙⊙⊙⊙⊙⊙⊙⊙⊙⊙ ⊙※※⊙※※※※※※ ⊙※※⊙※※※※※※ ⊙※※⊙※※※※※※ ⊙※※⊙※※※※※※ ⊙※※⊙※※※※※※ A B C 讲台 教学描述 ?教师沿图所示第一排学生巡视时,速 度较快。 ?从观察者的视角看不到教师全部表情,?没有出现希望的创新? ?学生做的太慢?或者是学生的错误率太高? ?想发现正确的? ?已经发现了最优秀的? 只能看到其侧面,但能发现其在频频摇 头。

?学生的作业似乎较快,待教师转身看中 间合并的这一排学生时,已有2-3人举 手示意作业完成,但教师没有任何反应。 ?此时,观察者能看到教师的全部表情, 显然不是很高兴,但无法知道原因。 ?在看这排时,教师明显放慢了脚步。 ?转眼教师巡视到观察者所坐的这一列, 突然发现教师停住了脚步,并带有微笑 地微微点了点头,其视觉明显是停留在 观察者身边的学生作业上。 ?教师马上收住了巡视,一大步跨到讲台前,猛一转身,微笑地环视左右一遍。 观察说明 ?观察者发现身边学生一题做错了,该学生看了看教师,又看了看观察者,待教师转身时,他已经用橡皮在擦,并作了正确的订正。 观察及对话记录 (距教师站回讲台前约5秒钟) 师:做好的同学将手放好,人坐直,没有做好的同学请抓紧时间。 (距教师刚才的话约8-10秒钟) 师:好,现在都把笔放下,人都坐好,我们不再做了。 师:(教师环视四周约2秒钟)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将他刚才做的抄在黑板上,我们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8月29日 地点: 数学教研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计划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学期教研教学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3、本学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9月 地点:数学教研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最新四川省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大全

简答题 1 2 一、《标准》中四大目标领域体现了哪些改革动向? 3 1、强调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2、强调努力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4 5 3、设立了过程性目标,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6 4、目标体系充分的考虑了计算器(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7 5、目标体系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弹性; 8 二、《标准》中数与代数的教学要求 9 1、第一学段: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10 见的量,体会数的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11 系; 12 2、第二学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运算,进一13 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方程和负数,开始利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探索数14 学问题。 15 三、《标准》中数与代数的内容特点 16 1、注重学生对数感的培养; 2、注重算法多样化的体验; 3、注重实际问题的17 解决; 18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1、重视理解数的意义; 2、重视数的相对大小; 19 20 3、重视数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的培养; 4、重视运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

五、《标准》中数与代数调整的内容 21 22 1、强化与增强方面:①增加了负数的认识;②增加计算器的运用;③增加了23 估算的比例; 24 2、删减与削弱方面:①删减了珠算的内容;②删减了繁琐的运算步骤;③削25 弱了运算的数目要求 26 六、《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求 1、第一学段: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7 28 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29 念。 2、第二学段: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 30 31 变换和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2 七、《标准》中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特点 33 1、重视现实三维空间的认识; 2、重视运用操作、测量等手段认识图形; 3、34 重视运用图形的变换; 35 八、《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调整的内容 36 1、增加与强化:①增加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认识;②增加了认识物体37 的相对位置;③增加了认识方向和路线图;④增加了测量不规则的图形 38 2、削弱的内容:削弱了纯图形计算思想的内容。 39 九、《标准》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特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统计的观念; 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40 41 十、《标准》中统计与概率调整的内容

电大在线作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 5 05任务 简答题判断题作品题 一、简答题(共1道试题,共46分。)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等四个阶段。 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 以及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 以及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 以及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以及 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

以及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 、以及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以及反思评价等。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以及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及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 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 以及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及等三个阶段; 1、.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2.(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4.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5.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6.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7.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8.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9.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策略(能力)10.(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获得结论11.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1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1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4.情景(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15.认知、联结、自动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