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教学案

2020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教学案

2020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教学案

专题: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题型特点】此类试题一般依据一定的材料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概括出材料信息所体现的知识。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学生“运用某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实现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结合,既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点拨】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拆分—联系—梳理作答。

首先,定点:确定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

其次,拆分:将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如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五个方面。

再次: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这类试题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要对材料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地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

【题型示例】

2017年8月28日至9月2日,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随着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深刻演变,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这需要一个大国的担当和作为。

大国外交实质体现的是“大国担当”。5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8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方面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在南海仲裁问题的有力回击、在印度非法入侵问题上的当仁不让,

都表达出了坚定的“中国态度”。5年来,我国成功组织9次海外中国公民撤离行动,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袭击案件,受理各类领事保护救助案件近30万起,充分彰显了“外交为民”的大国带给自己公民的自豪与自信。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大国外交实质体现的是“大国担当”。

【解题思路】

常规题型二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目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理由、依据”“……的意义”等形式呈现。“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

【方法点拨】

第一种:解答“理论依据”类主观题,可按两步走。

第一步,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具体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设问如未限定原理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设问若限定了原理观点,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这种题型除了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或必要性外,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

第二种: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回答本类试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解答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知识点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题型示例】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更是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和代表未来的新经济。

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形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与星巴克合作,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门店。走进烘焙工坊,用手机“扫一扫”,不仅能看到一杯咖啡的“诞生过程”,还能加入不同场景,让平日的下午茶有了海边度假的感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求,提高效率;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咖啡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意义类主观题

材料

信息

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

器等——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

求,提高效率等——对企业的意义;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

的豆浆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等——对消费者

的意义

调用知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整理答案(1)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

(2)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市场,促进供需对接,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更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

题型三建议·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这一类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主要对策”“应该如何做”“……建议”“启示”等关键词来进行设问,回答的是应该怎么做,如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设问前面多有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背景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泛泛地罗列知识或政策内容。从能力角度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都给出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方法点拨

措施类的题目,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主体各司其职,切忌越俎代庖,最后对措施进行综合。

(1)主体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大、政协、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先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再找具体措施,宏观层面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层面上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等。

(2)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中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决策中找方法。

材料信息对答题没有任何支撑作用的试题,主要是围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多方位链接教材知识和时政术语。

【题型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是各种要素在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

措施类主观题,主体是国家

材料信息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规范市场秩序;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用知识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整理答案(1)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

(2)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题型四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观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观点)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方法点拨】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评论。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

(1)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依据。

(2)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等。

(3)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

(5)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

措施来解决问题。

【题型示例】

乡村振兴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要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长治久安。

有人说,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坚持村民自治。请简要评析该观点。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政治生活

设问指向:评析“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坚持村民自

治”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材料

信息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坚持村民自治”有合理之处

——坚持村民自治的意义;同时这一观点不全面——此

外,还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作用

调用知识民主管理;党的领导;政府职能

整理答案(1)坚持村民自治,有利于保证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切实发挥政府作用,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题型五探究·开放类主观题

【题型示例】综合探究类题目又称探究与实践题,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以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是综合探究题的主体和重点。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提倡和鼓励答案多元化,鼓励创造性思维,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探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1)提出建议:依据对材料中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认识,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或建议。

(2)拟定标语:依据材料信息或设问指向,命制解决相关问题,或者扩大相关现象影响力的宣传标语或公益广告等。

(3)列举提纲:依据某一主题列出发言提纲,或者列出关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解决措施、意义、原因等的简要说明。

(4)提出观点:依据某一现象或者某一问题,针对特定的主旨,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主张,可以是解决某一问题的表述等。

【方法点拨】

(1)解答建议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2)解答标语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3)解答提纲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找出相应依据依据角度,结合理论和现实,完善提纲信息(4)解答观点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观点要求依据设问指向,明确撰写观点的主旨依据或者核心内容

找准观点定位依据主旨依据,找出撰写观点的思路

完善观点信息依据思路完善观点信息,提出对应的观点

【题型示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充满科技元素、传统韵味、现代特色的视听盛宴,22名轮滑少年和2名少年演绎的熊猫队长,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曼妙的曲线轨迹,先后勾勒出寓意友爱团结的中国结、幸福吉祥的龙凤、众志成城的长城、高洁谦虚的梅花等充满浓郁中国元素的图案。以表达中国人民对冬奥会的美好祝愿,以及办好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信心。24面人工智能控制的“冰屏”陆续呈现出国家大剧院、“天眼”望远镜、高铁、“新四大发明”、现代化城市等影像,这些凝聚中国智慧、工匠精神的中国制造,讲述着中国发展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风貌。这些“冰屏”自动控制,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默契配合,相映成趣,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融合了高科技和“非遗”工艺——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的“熊猫队长”化作信使,穿越互联网隧道,把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装入信封,伴随着光影幻化出的橄榄枝和用世界各国语言书写的“相约北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2022,相约北京”!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北京8分钟”是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的。

(2)14年前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这次的“8分钟”充满科技感,融合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展示新时代现代中国的魅力。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2022北京冬奥会办赛理念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请你就此设计两条宣传语,宣传冬奥会。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第(1)问,文化生活知识;第(2)问,矛盾的观点

设问指向:第(1)问,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自信,属于措施类主

观题。第(2)问分析变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第(3)问,设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类主观题

材料

信息

第(1)问:借助高科技;新时代中国的风貌;中国元素的图案。

第(2)问:14年前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重点展示传

统文化;本次的“8分钟”突出展示新时代现代中国的魅力。第

(3)问,北京冬奥会办赛理念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

调用知识第(1)问:科技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立足实践、中华民族精神;第(2)问:矛盾的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整理答案(1)①借助高科技手段,运用新颖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立足实践,从多个方面向世界展示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示新时代我国新风貌

③积极向世界展示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和平美好世界的大国担当

(2)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变化发展需要世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发展变化了的中国,所以不同时期展示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要求我们突出重点,抓好关键。14年前,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我们以展示传统文化为主。14年后,融合科技的展示意在向世界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新时代中国风貌,传达民族自豪和自信

(3)示例答案:北京欢迎您,蓝天白云等着你;五湖四海皆宾朋,奥运连着你我他;激情冰雪,廉洁奥运

题型六经济生活解题突破

【题型特点】

1.命题特点

(1)背景材料:以时政热点为背景,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等特点。2014年市场准入制

度、信息消费;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互联网+”;2017年中国高铁“走出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

(2)考查知识范围:突出主干知识,经济生活一至四单元的知识点均有涉及,知识跨度较大。2014年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价格、供求、竞争);2015年财政的作用、税收、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就业的意义、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绿色消费、经济效益;2017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走出去”战略等等。

(3)试题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突出综合运用知识并结合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查概括材料的能力,又考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设问角度:多为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也有体现说明类、开放类题目。

(5)设问特点: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设置的问题非常新颖,考查的知识综合性很强,把对知识的考核融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之中。

(6)分值分配:一般比较固定,均为14分。

2.答案特点

(1)答案强调针对性。背景材料提供的信息具有明显的现实性,答案的组织具有鲜明的材料指向性,因此,我们作答时,要坚持“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回答,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2)答案力求实现知识性、具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运用知识时,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全面的思考,强调知识的整体构架乃至细节表述。

(3)答案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体现了答案具有发散性、多元性的特点;结合现实问题又体现了答案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答案的组织注重实际运用。根据新课标的考查能力要求,组织答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5)答案的组织具有层次性、条理性和全面性的特点,答题既要将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又要表述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方法点拨】

(1)把握材料中心思想和主旨。

(2)针对设问,瞄准设问指向,紧扣设问的知识限定,检索相关知识,有的放矢地作答。

(3)答案宏观构思、微观切入,要具有针对性,答题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具有层次性。

【题型示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说明类题目

材料

信息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

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引导汽车

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调用知

生产与消费;调整产业结构

整理答案(1)对消费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

(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题型七政治生活解题突破

【题型特点】

1.命题特点

(1)背景材料:考查近期国家对内和对外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其调整或变革。如: 2014年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2016年“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和建设、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2017年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考查主体:涉及政治生活的主要主体,如政府、人大、政党、主权国家。突出主干知识,政治生活考查的内容跨度小,综合性要求不高,时政性强。

(3)试题立意:突出对政治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考查。围绕这一主

题命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考查学生的政治素养。

(4)设问方式:多为措施类、原因类、意义类试题。

(5)设问特点:一般属于限制性试题。设问的知识范围一直在变,从“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到运用某一课时的知识,再到不指定知识范围。

(6)分值分配:政治生活设问固定为12分,一般设置一个问题,有时会出现两个小问题。2.答案特点

(1)答案的组织强调主体性。答案的组织强调某某主体应从事一定的活动,以及从事这一活动的意义。主体鲜明,切忌张冠李戴。

(2)答案具有一定的模式。与主体相连接的知识往往具有明确性、固定性。

(3)答案组织注重实际应用。根据新课标的考查能力要求,答案应体现对政治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4)答案强调立场。答案要具有旗帜鲜明的立场,尤其是意义题。

(5)答案重视考查思维方法。答题时往往要运用聚合思维,试题千变万化,但理在书中。

方法点拨

(1)从材料中的主客体出发,把握住材料中心思想。用考点内涵阐释或演绎材料。根据阅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找出的关键词句,联系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材料到原理的思维。

(2)运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去体会材料从而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原理到材料的思维。

(3)答案要明确主体,主体与客体的搭配必须一致。

【题型示例】

(2017·全国Ⅱ)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确立为法定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

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政治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第一层次,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

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

属于体现类主观题

材料

信息

第一层次: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政府支持;人

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第二层次: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

等化、专业化发展

调用知识国家性质;人大和政府的知识

整理答案(1)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人民负责

(2)特点:依法行政,履职行为规范,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具体明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提高

题型八文化与哲学解题突破

【题型特点】

1.命题特点

(1)背景材料:材料多为长效热点,以历史文化类材料为背景,具有厚重感和思辨性。如2014年教育与创新;2015年乡愁与传统文化;2016年民族英雄与民族精神;2017年Ⅰ卷《中国诗词大会》,Ⅱ卷科技创新。

(2)考查知识范围:突出主干知识,文化生活模块考查知识跨度大,能力整合强。生活与哲学模块,要求把握每个考点的具体内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试题立意:更加注重能力性,突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设问方式:多为原因(依据、理由)类、意义类,有时有评析类、措施类等。

(5)设问特点:有一定的开放性,尤其是第三小问,答案开放多元。

(6)分值分配:2017年全国Ⅰ、Ⅱ卷生活与哲学占12分,文化生活模块占10分;第三小问占4分。

2.答案特点

(1)答案组织强调逻辑性。答案的组织强调从“答教材知识”到“用教材知识答”的转变,要

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

(2)答案强调知识性、具体性和完整性。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部分的考查更强调知识的整体架构和细节表述。

(3)答案组织注重实际应用。根据新课标的能力考查要求,答案注重理论观点的实际应用。

(4)答案强调针对性。背景材料本身提供的有效信息有明显的指向性,答案的组织具有鲜明的材料针对性。

(5)答案重视考查思维方法。答题往往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

【方法点拨】

(1)从材料中的主客体出发,用考点内涵阐释或演绎材料。

(2)把握住材料中心思想。

(3)组织文化生活模块试题的答案要注意从宏观构思、微观切入,组织生活与哲学模块试题的答案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题型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第(1)问,文化生活知识;第(2)问,认识论的

相关知识

设问指向:第(1)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

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属于原因类题目;第(2)

问,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属

于原因类题目;第(3)问,开放类题目

材料

信息

第(1)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片围绕中华美

德的千百年传承”“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立体的

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活化石”

第(2)问,不同学者的不同感受

第(3)问,城镇化的发展,乡愁的传承

调用知识第(1)问,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2)问,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第(3)问,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整理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