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项目

混凝土质量通病和缺陷处理施工

方案

标段:境外停车库标段

标段承包人: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李建勇

项目经理:吴伟庆

编制日期: 2017 年 4 月 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2)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和缺陷处理 (2)

四、质量保证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境外停车库工程是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的一个单体工程,位于港珠澳大桥澳门着陆点的人工岛东面,西面临近为旅检大楼,服务对象为港珠澳大桥向

澳门方向的私家车提供停泊空间。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5000平方,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基础采用管桩基础,建筑物抗震烈度为7度。本工程基础承台砼与地下室底板砼为C40,抗渗等级为P6,整个地下室混凝土BQ工程量约94641立方。

二、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施工验收规范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境外停车库施工图纸

《广州建筑集团施工质量管理手册》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和缺陷处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和缺陷主要有:麻面、蜂窝、露筋、裂缝、孔洞、烂边、烂根、爆模、胀模、夹渣、疏松、外形缺陷、外表缺陷、连接部位缺陷等。

1、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

于5mm。

1.1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2)、浇筑前模板上未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拆模后出现麻面;(3)、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确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时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麻面;(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麻面;(5)、混凝土入模后振捣不到位,气泡未能完全排出,拆模后出现麻面。(6)、振捣过迟,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1.2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浇筑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

但不得积水;(4)、浇筑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5)、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

1.3处理措施

混凝土表面的麻点,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可采用如下方法:在修补前先用水湿透;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砂,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

保湿养护。

2、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

箍筋。

2.1原因分析

(1)、模板漏浆或振捣过度,跑浆严重致使出现蜂窝;(2)、混凝土塌落度偏小,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加上振捣时间不够或漏振形成蜂窝;(3)、混凝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4)、混凝土搅拌与振捣不足,使混凝土不均匀,不密实,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造

成局部砂浆过少。

2.2预防措施

(1)、浇筑前检查并嵌填模板拼缝以免浇筑过程中跑浆;(2)、浇筑前浇水湿润模板以免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3)、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混凝土的工作度相适应;振捣工人必须按振捣要求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4)、混凝土拌制时间应足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3处理措施

小蜂窝可按麻面方法修补,大蜂窝采用如下方法修补:⑴、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⑶、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⑷、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3、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干缩是混凝土随着多余水分蒸发,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少,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3.1原因分析

(1)、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缩变的影响,形成裂纹;(2)、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缩量也增大;(3)、拆模过早,或养护期内受扰动等因素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纹发生;(4)、未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混凝土开裂。

3.2预防措施

(1)、浇筑完混凝土6小时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为7天,前24小时内每2小时养护一次,24小时后按每4小时养护一次,顶面用湿麻袋覆盖,避免曝晒;

(2)、振捣密实而不离析,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减少收缩量;

3.3处理措施

对于细微裂缝可向裂缝灌入纯水泥浆,嵌实再覆盖养护;或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对于较深的或贯穿的裂缝,应用环氧树脂灌浆后表面再加刷环氧树脂胶泥封闭。

4、孔洞

孔洞是指砼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缺陷,结构内存

在着空隙,局部或部分没有混凝土。

4.1原因分析

(1)、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骨料粒径过大,钢筋过密,造成混凝

土下料中被钢筋卡住,下部形成孔洞;(2)、混凝土流动性差,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混凝土浇筑不畅形成孔洞;(3)、未按浇筑顺序振捣,有漏振点形成孔洞;(4)、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厚,使下部混凝土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形成孔洞;

4.2预防措施

(1)、可采用小料、大料两种配比的混凝土,前两斗混凝土拌小料,水平分层浇筑,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它部位混凝土采用大料按上述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2)、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孔隙;(3)、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混凝土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在混凝土运输、浇筑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4)、一次卸料过多避免过多,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5)、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混凝土当中。

4.3处理措施

⑴、修补前用湿麻袋或湿棉纱头填满,保持湿润72小时;⑵、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混凝土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⑶、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⑷、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应与原混凝土一致,为减少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空隙,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⑸、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浆,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凝土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⑹、对于不易清理的较深蜂窝、孔洞,由于清理敲打会加大缺陷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应采用水灰比为0.7-1.1的水泥浆液体进行压浆补强。必要时可

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作促凝剂。压浆孔的位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和浆液扩散范围而定,孔数一般不少于两个,一根压浆,一根排气或排除积水。压浆方法如下:在填补的混凝土凝结2d,即相当于强度达到1.2~1.8N/2㎜后,用压浆机压浆。压力6~8个大气压,最小为4个。在第一次压浆初凝后,在用原埋入的管子进行第二次压浆,大部分都能压入不少水泥浆,且从排气管挤出清水。压浆完毕2~3d后切除管子,剩下的管子空隙以砂浆

填补。

5、露筋

5.1原因分析

(1)浇筑砼时,垫块发生位移或数量太少;(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钢筋紧贴模板;(3)砼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4)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5)砼振捣时振捣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6)保护层小或该处漏振;

(7)木模板在砼浇筑前未浇水湿润,砼表面失水过多等。

5.2预防措施

(1)浇筑前,认真检查,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3)若使用木模板,浇筑前浇水润湿木模板;

5.3处理措施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

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6、烂边、烂根

6.1原因分析

“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

6.2预防措施

⑴、接缝处贴橡胶海绵条或土工布止浆,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⑵、

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保持同步。

6.3处理措施

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将烂根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支模,永专用灌浆料填塞严实,并

捣实。

7、爆模、胀模

7.1原因分析

爆模和涨模的主要原因是模板的强度不刚度不足造成的。如按预定的工况计算但实际施工时,没有按预定的工况来操作。造成模板的强度储备不足而爆模和

涨模。

7.2预防措施

加强模板体系的强度与刚度,对主要构件要进行必要的力学计算。严格按力学计算模型与工况进行施工。当施工中有违反施工工艺的,要立即制止,观测模板的变型,如超过一定的限值时,需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爆模(如灌入的速度减

缓一些)。

7.3处理措施

凿除多余的混凝土,修整平顺。

8、错台、挂帘

8.1原因分析

错台、挂帘混凝土浇筑产生错台缺陷主要是由模板原因造成的。模板设计不合理、模板规格不统一、安装时模板加固不牢或在浇筑过程中不注意跟进调整,使模板间产生相对错动,都会引起错台。特别是模板下部与老混凝土搭接不严密或不牢固,留下缝隙,引起浇筑时漏浆,是产生错台和挂帘的主要原因。

8.2预防措施

为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挂帘的现象,要求模板首先要有足够的刚度且边缘平整,对已经使用过的模板,安装前一定要进行校正。其次是模板安装时,须保证模板间拼接紧密、支撑牢固,整体刚度足够。特别需加强模板与老混凝土之间的紧固,因为这是错台的多发点。如浇筑高度大,最好在上一仓拆模时保留最上一块模板,与新浇筑仓模板拼接。同时,须注意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跟进工作,对模板受力后的变形实时监测,对变形模板及时调整。当混凝土浇至1/3、1/2高度时,需对模板支撑件各紧固一次,待浇筑完成时再紧固一次,可有效防止错

台、倒帘的现象发生。

8.3处理措施

主要采用凿成斜面,形成逐步过渡的形式,一般选用扁平凿和手砂轮作为工具,斜面的坡度一般大于1:20~1:30,最大不应大于1:10,否则修复的效果不理想。为降低处理难度和避免色差过大,错台的处理一般在混凝土拆模后或3天龄期前进行。这种办法其实是采用过渡的措施来改善观感,对有严重错台的缺陷处

理效果不佳。

9、对拉螺栓孔眼封堵

封堵螺栓孔眼前必须对螺栓孔进行清理,将孔内浮浆、残渣清理干净,并用

水冲洗干净,封堵材料采用无收缩水泥,相关材料详见附件。

四、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质量管理程序,设立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系统,抓好施工

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

2、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接受业主及监理单

位的监督、检查、检验与监查,对不符合项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3、建立并实施质量保证记录系统,对记录的编写、收集、分发、标识、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每三个月一次向业主提交质量趋势

分析报告。

4、制定不符合项控制程序,及时将不符合项报告及其建议的处置方案和有关技术处理方案报业主及其代表审查认可,并接受业主及监理对纠正行动的验证。对严重有损于质量和重复发生的不符合项以及质量下降趋势的状况可,必须认真分析、鉴别并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其重复出现。

5、对构成工程主体的材料、半成品供货商进行资格评价并将评价报告业主审查认可,必须时业主可参加资格评价工作或委派监理公司参加资格评价工作。

6、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把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即班组自检、工区复检、项目部专检。

填写检查验评表,逐级签字,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我司对本工程设三级质量检查制,在每道工序作业期间,班组质量检查组、项目质量检查组、公司质量检查组不断检查,按照设计和施工规程,发现问题,

立即解决。

“三级验收”流程图

7、建立质量评定制度,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树立样板工程,及时反馈工程质量信息,把评定结果作为制定项目施工计划的依据之一,制定工程创优规划,明确工程创优目标,层层落实创优措施,责任到人。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罚标准,做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五、质量保证措施

1、在工地以加强质量管理制度为基础,确保以达到合格工程为目标,努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的ISO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各工种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

2、在施工过程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工人岗前技术培训”、“隐蔽工程验收”、“工序交接验收”、“质安员值班”、“质量奖罚”和“技术资料整理”等制度;健全层级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材料试验负责人和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人各负其责,以提高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施工员、质安员在场。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我公司规定和各项规制进行施工。并由公司有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质量安全的检查。按公司规定做评分考核,将发现的隐

患情况作书面记录,限期整改落实。

4、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作业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制度,将工程质量

控制在班组的施工过程中。

5、贯彻“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根据工地施工实际情况制定“质

量通病预防措施”,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提高工程质量。

6、每项分项工程施工完毕,由施工员、质安员会同作业班组长进行分项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评定为合格或优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改)

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 1、麻面 1.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和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2、原因分析 1.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1.2.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1.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1.2.4、模板隔离剂涂刷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2.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2.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1.3、预防措施 1.3.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1.3.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1.3.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1.3.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1.3.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1.3.6、拆模不应过早。 1.4、处理办法 1.4.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1.4.2、表面不再作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 2、露筋 2.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2、原因分析 2.2.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或漏放,致使钢筋下坠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

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 (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一、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 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1.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6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7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体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 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

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1、产生的原因 1.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1.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1.3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1.4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防治的措施 2.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1.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差,存在漏振;(3)下料高度超过2m时未设串筒,造成石子砂浆离析,使石子集中,或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不够严密,有漏浆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没有足够的养生,拆模时间过早;(5)基础、柱、墙根部未进行接缝处理。(6)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时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7)设计不当,造成钢筋过密,使石子不能很好的流动或坍落度过小;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设计时充分考虑的钢筋的间距。(2)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较硬性的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3)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 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露筋: 混凝土内部各钢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浇筑小构件时,设计不当钢筋过密,浇筑混凝土时没有足够的保护层,使钢筋紧靠模。(2)设计不当使钢筋较密、保护层太小、振捣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钢筋移位、变形,从而产生露筋;(3)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4)混凝土配合比及振捣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防治的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适当减小石子的粒径,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人为因素致使钢筋移位;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充分养生,不宜过早拆模以使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4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xx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 施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 整改处理方案 工程名称:集美滨水小区4#地块号楼 编制单位:厦门中宸集团有限公司日期:年月日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我公司承建的集滨水小区4#地块号楼层~层框架砼拆模后,经监理及我公司质检部门检查,发现由于混凝土施工时漏浆造成个别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和小范围的露筋等现象(具体部位详见附表),经现场复核研究拟采用以下处理方案,请监理单位给予审核。 一、质量缺陷情况―――麻面: 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造,或有许多小凹坑,但 无钢 筋外露。 2、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的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二、质量缺陷情况―――露筋: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2、处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各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部位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并充分湿润,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三、质量缺陷情况―――蜂窝: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局部疏松,表面缺少混凝土净浆,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石子外露。 2、处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面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四、质量缺陷情况―――孔洞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构件出现孔穴深度各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2、处理方法:将混凝土松动的石子各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面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五、质量缺陷情况―――夹渣: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构件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2、处理方法:将混凝土夹渣部位的杂物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面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再用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振捣密实,并进行认真养护。 六、质量缺陷情况―――爆模: 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构件出现断面尺寸比原设计构件断面尺寸涨大或局部涨大现象。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工地的 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4.1麻面 4.1.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1.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1.3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 0.5mm。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 1:2或 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 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

起砂和掉皮的处理方法同上。 4.1.4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 20S 为佳,插入下层5-10CM ,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哪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 4.2蜂窝 4.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的窟窿。 4.2.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混凝土通病及处理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工程 (一)常见问题 1、蜂窝:原因就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就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孔洞:原因就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墙体烂根:模板拼缝不严、或加固不够、下料过多导致模板出缝隙,混凝土跑浆造成; 6、洞口移位变形、梁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两侧冲力不均,模板未能夹紧;造成洞口变形,梁扭曲,甚至个别部位截面“颈缩”。 7、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8、墙面气泡过多:一次下料过厚,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不够易造成墙面气泡过多。 9、顶板裂缝:顶板裂缝形成原因多样复杂,一般以下几方面原因较突出。 1)、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2)、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与养护不当也易引起裂缝。

4)、顶板浇注后,上人上料过早,上料集中,也易造成裂缝。 5)、本工程采用快拆体系做为顶板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时有工人不按快拆原理进行施工现象,拆模时将立杆全部拆除然后回顶,也易造成顶板出现裂缝。 6)、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仅为游离水的20-25%,而大部分水就是为了保证混凝土与易性的要求,这些游离水在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毛细孔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掺加粉煤灰、矿渣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与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10、错台:墙体产生错台原因就是大模板与木模板拼接位置未拼紧,混凝土浇注时,造成木模板移位。顶板产生错台原因就是顶板支模时次龙骨未仔细筛选,模板拼缝不紧,模板与龙骨钉子过稀,未钉紧。 11、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原因就是浇注墙体时,将减石砂浆或润管砂浆未均匀入模,而就是集中到一点,造成部分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强度受影响。 12、墙垛、阳角受损:拆模时吊升大模板时磕碰阳角,造成破损。部分墙垛只有100mm,截面过小抗冲击力差。 (二)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1、防烂根、防墙根砂浆过厚:所有竖向结构模内均铺预拌同混凝土配比的去石砂浆30mm~50mm,沙浆用料斗吊到现场,用铁锹均匀下料,不得用地泵直接泵送;模板下口贴双层海绵条;模板外侧根部用砂浆堵缝。 2、严格分层浇注,控制每层浇注高度不超过50cm,及时振捣,不漏振,配备足够振捣棒,钢筋密处采用小直径振捣棒; 3、模板拼逢严密,粘海绵条堵缝,模板对拉要拉紧,浇注前撒水湿润。 4、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均匀,用扎丝将垫块绑扎牢固; 5、合模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 6、洞口浇注时从两侧对称下料,及时振捣; 7、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离析,底部振捣应严格按方案操作。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最新版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2) 第2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3) 第3章主体工程 (10) 第4章建筑屋面工程 (22) 第5章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 (33) 第6章建筑电气工程 (59) 第7章通风与空调工程 (71)

第1章总则 1.1目的 为了消除公司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公司建筑施工的现状和特点,特此编写本手册。 1.2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 1.3主要内容 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我公司主要施工的6个分部工程的质量通病: (1)地基与基础。 (2)主体结构。 (3)建筑屋面。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5)建筑电气。 (6)通风与空调工程。 1.4编制依据 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各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现状及常见多发质量问题进行编写的。 1.5使用要求 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本手册虽然涉及建筑安装工程常见多发质量问题,但由于地区、工程及施工人员水平的差异,具体工程中质量通病的发生会有所不同。为了增强质量过程控制的针对性,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找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确定质量控制点,参照本手册制定防治对策;并积极推广新技术,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水平。

第2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2.1工程桩 2.1.1桩位位移 1.现象 全部或者公司部的工程桩发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分析。 (1)桩基础施工定位错误。 (2)工程桩施工顺序错误。 (3)土方开挖施工错误。 3.防治措施 (1)严格桩基础施工定位: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打桩时严格按照放样进行定位,预制桩沉桩以前以及灌注桩成孔以前进行桩位复核。 (2)预制桩施工严格控制垂直度:预制桩沉桩时,严格控制垂直度,以防止桩顶偏位。场地不平整时,应对桩机垂直度进行调整,保持垂直。 (3)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桩施工:在软土地基进行桩基础施工时,由于施工顺序不当,会造成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桩形成挤压,造成桩位偏移。并可以采用跳打法进行桩基础施工,采用跳打施工时,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0%以上; (4)有序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应有序进行,一次挖深不得过大。土方机械开挖时,应防止挖掘机对桩体造成推挤。 2.1.2工程桩内部缺陷 1.现象 部分或者个别的工程桩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2.原因分析 (1)工程桩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2)灌注桩施工顺序不当时,由于土体的挤压,会对相邻的桩体造成影响,轻则颈缩,重则断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对此影响尤其明显。 (3)孔底虚土或沉渣过多。 3.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砼质量通病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及预防措施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前后,项目部对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预控,混凝土整体感观较好。但仍出现了蜂窝、烂根、麻面等现象,甚至还出现了漏振的孔洞。 针对混凝土浇筑常见的质量缺陷,项目部经过相关技术人员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出以下专项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1、麻面 [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污点用水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3,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 [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人工插捣货人工敲打模板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冬季施工时不应洒水)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 2.蜂窝 [处理方法] ①、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 ④、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 [预防措施] ①浇注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 ②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混凝土的工作度相适应;一名振捣手跟着灰斗粗振,另一名振捣手随后细振,按规定的振捣间距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③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混凝土振实的五点表现。 ④混凝土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 3、漏振、孔洞 [处理方法]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手册

中建五局河南公司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手册 编制日期:2016年3月17日

目录 1、钢筋工程1 2、模版工程6 3、混凝土工程17 4、砌体工程24 5、内墙抹灰31 6、楼地面33 7、外墙工程35 8、屋面工程37 9、安装质量标准38

中建五局河南公司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手册 说明: 1、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手册》涵盖了公司及局今年来有推广性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非系统性工艺手册。 2、各项目在施工中可提出更有效、更新型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公司技术质量部会定期更新完善。 3、本《手册》会作为今后公司工程技术线季度检查的重点,相应措施的落实情况会影响项目排名及项目相关工程技术线人员的考核及评优。要求: 1、本《手册》相应措施均为最基本要求,项目可采取更有效、更新型的措施,不允许无措施,不允许采取低于本《手册》要求的措施。 2、未标注“推荐”字眼的措施为强制性措施,项目应严格执行;标注“推荐”字眼的措施,项目可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尽量执行;标注有不同方式的措施,项目可择优选用。 3、各项目在编制相应方案及交底时应包含本《手册》内对应的措施及要求,建议编制方案及交底时应更多地以图片或图纸的形式表示。 1、钢筋工程 具体措施图片

1)剪力墙定位筋 要求:剪力墙根部及往上500mm 处加设两道水平定位筋 2)柱子定位筋 要求:柱子根部及往上500mm处加设两道水平定位箍筋 3)剪力墙支撑 要求:方案、交底中需明确不同位置墙体采用的水泥支撑材质,以及纵横向支撑间距

4)直螺纹钢筋加工 要求1:必须采用专用切割机切平头(1、切断机采用平口切断机如:GQ50弧形刀片切圆口;2、切割机采用砂轮切割机) 要求2:针对不平整端部进行打磨要求3:方案交底中制作表格明确不同型号钢筋的丝头长度,加工完成后带保护帽

砼浇筑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工程外观弊病 蜂窝一、(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 (2)搅拌不匀; (3)模板漏浆; (4)振捣不够或漏振; (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 (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麻面二、(1)同“蜂窝”原因; (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 (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 (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 (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孔洞三、)同蜂窝原因;1(. (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 (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露筋四、(1)同“蜂窝”原因; (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 (3)缺保护层垫块; (4)钢筋过密; (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烂根五、(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 (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砂浆; (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 (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 (5)振捣不实; (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 缺棱掉角六、(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

(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 (3)模板缝不严,漏浆;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 (5)拆模过早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 )养护不好。6(. 洞口变形七、(1)模内顶撑间太大,断面太小; (2)模内无斜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方正; (3)混凝土不对称浇注将模挤偏; (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造成相对移动。 错台八、(1)放线误差过大; (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须直找正措施; (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 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九、(1)板缝太小,石子过大; (2)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 (3)缝内杂物未清,或缝内布管; (4)无小振动棒插捣或不振捣或振捣不好。 裂缝十、(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孔,龟裂; (2)水泥用量过大,收缩裂纹; (3)养护不好或不及时,表面脱水,干缩裂纹; (4)坍落度太大,浇筑过高过厚,素浆上浮表面龟裂; (5)拆模过早,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 )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6(. (7)钢筋保护层太薄,顺筋而裂; (8)缺箍筋、温度筋使混凝土开裂; (9)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 (10)洞口拐角等应用集中处无加强钢筋。 (1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裂缝的特征。 施工缝夹层现象:十一、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答应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