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8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8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8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8章 入侵检测系统(IDS)及应用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入侵者进入我们的系统主要有三种方式:物理入侵、系统入侵、远程入侵。

2. 入侵检测系统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

3. 入侵检测系统由三个功能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感应器(Sensor)、分析器(Analyzer)和管理器(Manager)。

4. 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其监测的对象是主机还是网络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5.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工作方式分为在线检测系统和离线检测系统。

6. 通用入侵检测模型由主体、客体、审计记录、活动参数、异常记录、活动规则六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IDS产品相关的等级主要有(BCD)等三个等级:

A: EAL0 B: EAL1 C: EAL2 D: EAL3

2. IDS处理过程分为(ABCD )等四个阶段。

A: 数据采集阶段B: 数据处理及过滤阶段C: 入侵分析及检测阶段D: 报告以及响应阶段

3.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ABCD ):

A: 监测并分析系统和用户的活动

B: 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C: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D: 识别已知和未知的攻击行为

4. IDS产品性能指标有(ABCD ):

A:每秒数据流量

B: 每秒抓包数

C: 每秒能监控的网络连接数

D:每秒能够处理的事件数

5. 入侵检测产品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ABCD ):

A:黑客的入侵手段多样化

B:大量的误报和漏报

C:恶意信息采用加密的方法传输

D:客观的评估与测试信息的缺乏

三、判断题

1. 有了入侵检测系统以后,我们可以彻底获得网络的安全。(F )

2. 最早关于入侵检测的研究是James Anderson在1980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

( T )

3.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比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性能优秀一些。( F )

4. 现在市场上比较多的入侵检测产品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T )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简述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

答: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事实上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计算机和网络为防止网络小偷安装的警报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监控网络、系统的状态,来检测系统用户的越权行为和系统外部的入侵者对系统的攻击企图。

2. 比较一下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作用。

答: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起到大门警卫的作用,对进出的数据依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匹配,符合规则的就予以放行,起访问控制的作用,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关卡。IDS 是并联在网络中,通过旁路监听的方式实时地监视网络中的流量,对网络的运行和性能无任何影响,同时判断其中是否含有攻击的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向管理员报警,不但可以发现从外部的攻击,也可以发现内部的恶意行为。所以说,IDS是网络安全的第二道关卡,是防火墙的必要补充。

3. 简述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

答:优点:①准确定位入侵②可以监视特定的系统活动③适用于被加密和交换的环境

④成本低

缺点:①它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系统本身具有基本的安全功能,才能提取入侵信息。②主机入侵检测系统除了检测自身的主机之外,根本不检测网络上的情况

4. 简述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

答:优点:①拥有成本较低②实时检测和响应③收集更多的信息以检测未成功的攻击和不良企图④不依靠操作系统⑤可以检测基于主机的系统漏掉的攻击

缺点:①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只能检查它直接连接的网段的通信,不能检测在不同网段的网络包。②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常采用特征检测的方法,只可以检测出普通的一些攻击,而对一些复杂的需要计算和分析的攻击检测难度会大一些。③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只能监控明文格式数据流,处理加密的会话过程比较困难。

5. 为什么要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

答:①有助于更好地描述IDS的特征。②通过测试评估,可更好地认识理解IDS的处理方法、所需资源及环境;建立比较IDS的基准。对IDS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估,确定IDS 的性能级别及其对运行环境的影响。③利用测试和评估结果,可做出一些预测,推断IDS 发展的趋势,估计风险,制定可实现的IDS质量目标(比如,可靠性、可用性、速度、精确度)、花费以及开发进度。④根据测试和评估结果,对IDS进行改善。

6. 简述IDS的发展趋势?

答:①分布式②智能化③防火墙联动功能以及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④标准化方向

五、思考题

观察一下自己所在院校的校园网,总结一下该校校园网的安全漏洞。假设你们学校要购买入侵检测产品,而你是学校的网络管理员,请思考一下你会选择市场上的哪种产品?说出你选择产品的依据以及产品如何实施?

答:此题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节引言 通过电子手段对一个组织信息库的恶意攻击称为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攻击的目的可能干扰组织的正常活动,甚至企图对组织的信息库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信息战的各种抵抗措施都可归结为三类:保护、检测、响应。 保护 (入侵的防范)指保护硬件、软件、数据抵御各种攻击的技术。目前各种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及VPN,各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易攻击性扫描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检测 (入侵的检测)研究如何高效正确地检测网络攻击。只有入侵防范不足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任何系统及协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可能是协议本身也可能是协议的实现,还有一些技术之外的社会关系问题,都能威胁信息安全。因此即使采用这些保护措施,入侵者仍可能利用相应缺陷攻入系统,这意味着入侵检测具有其他安全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响应 (入侵的响应)是入侵检测之后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损失评估,根除入侵者留下的后门,数据恢复,收集入侵者留下的证据等。这三种安全措施构成完整的信息战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之一,它通过监测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信息,加以分析,检测入侵行为,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系统信息包括系统记录,网络流量,应用程序日志等。入侵(Intrusion)定义为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不正当使用(misuse)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内部威胁),危害或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入侵检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是可以检测的。入侵检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入侵检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间出现了许多研究原型与商业产品。 入侵检测系统在功能上是入侵防范系统的补充,而并不是入侵防范系统的替代。相反,它与这些系统共同工作,检测出已经躲过这些系统控制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一个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能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持续运行。 ?能够从系统崩溃中恢复和重置。 ?能抵抗攻击。IDS必须能监测自身和检测自己是否已经被攻击者所改变。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 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影响下,极大地促进了入侵检 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维护好计算机网络的 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个人信息出现泄漏、盗窃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入侵检测 技术,然后针对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 借鉴。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 用和优势,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威胁网络安全 的因素比较多,带给了网络用户极大的不便。因此,必须要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 应用,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与处理,确保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创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更好地提升网络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1入侵检测技术的简述 1.1入侵检测的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进行入侵式的检测的先进技术, 它作为网络安全中第二道防线,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入侵检测是通 过收集与分析安全日志、行为、审计和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关键信息, 以此检测出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受攻击的对象的一个工作过程。 它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具体可分为:监视、分析网络用户和网络系统活动;网络 安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查评估;认定反映已知进攻活动并作出警示警告;网络 系统异常行为的统计和分析4个步骤。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同时完成实时监控内部 攻击、外部攻击和错误操作的任务,把对网络系统的危害阻截在发生之前,并对 网络入侵作出响应,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被动静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出的一种积 极动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2入侵检测技术的特性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上不具有访问控制的能力,这一技术就像拥有多年经验的 网络侦查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过滤可疑的数据包,将正常使用方式 与已知的入侵方式进行比较,来确定入侵检测是否成功。网络安全管理员根据这 些判断,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所受到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减轻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 负担,降低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 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功能有:①监视用户和系统的功能,查找非法用户合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②审计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后动。③对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④操作系统的审 计跟踪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检查系统程序和数据的 一致性与正确性。 1.3入侵检测技术的流程 具体如下图1所示。现如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发挥计算机数据库功能的同时避免其遭受病毒的侵袭,需要技术人员 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了解入侵检测技术原理并实现技术 的合理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要严格按照应用流程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要点包括如 下几个步骤:①攻击者可以先通过某种方式在网络上注入网络攻击行为;②如果攻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生产、办公、服务水平,随着电力系统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建设作为保障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据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电力系统存在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已明显地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数字电力系统”的实现进程。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是电力行业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榕基入侵检测系统(RJ-IDS)是榕基网安公司除了漏洞扫描系统外的一条全新产品线,该产品是一种动态的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除了能对高速网络上的数据包捕获、分析、结合特征库进行相应的模式匹配外,还具有强大的行为和事件统计分析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可疑行为,及时发现来自网络外部或内部的攻击,并可以实时响应,切断攻击方的连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内部的网络安全。 网络构架描述 国内电力行业某省级公司,随着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网络及系统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从保障业务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等方面考虑,必须升级优化现有系统,其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是重中之重。 该公司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部分。电力系统网络是承载该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内部业务交流的核心平台,局域网是该公司内部日常办公的主要载体,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发 布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该公司的局域网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核心交换机为Cisco Catalyst 6509。以千兆下联十多台设在各部门的百兆交换机,均为Cisco Catalyst 3524XL/3550系列交换机,并划分了多个VLAN;在网络出口处,该公司通过Cisco 7401交换机与Internet连接,Internet接入边界有最基本的安全设备,一台硬件 防火墙和一台VPN设备。 公司提供包括WWW、SMTP、FTP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目前开设了一个内部信息发布、员工交流站点和一个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站点,公司还架设了一个供300多人使用的邮件系统。同时公司还拥有很多的重要应用系统,其中包括企业OA系统和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大流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局域网内,因此局域网的压力很大;大部分的应用必须跨广域网,但由于应用刚刚起步,因此跨广域网的流量不很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域网潜在的瓶颈将会严重影 响应用的普及;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以VPN相连。 安全需求分析

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摘要 当今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特别是网络中涉及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单纯的采用防火墙已经不足以保护这些重要信息,还要能够及时的发现恶意行为,并在恶意行为实施前做好保护措施,如断开连接,发出警告,过滤IP,甚至发起反击,这就是入侵检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分类的情况,并就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作简单分析。 关键字:网络安全; 入侵检测; IDS; 发展趋势; 网络攻击 一、入侵检测技术简介 1、入侵检测的发展概况 入侵检测可追溯到1986年,SRI的Dorothy E.Denning发表的一篇论文《AnIntrusion-Detection Model》,该文深入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检索了行为分析的基本机制,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安全防御措施提出,并建立了一个独立于系统、程序应用环境和系统脆弱性的通用入侵检测系统模型。90年代以前,SRI以及Los Alamos实验室都主要是针对主机IDS 进行研究,分别开发了IDES、Haystack等入侵检测系统。1990年,UCD设计的网络安全监视器标志着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入网络领域。网络IDS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分析各主机的审计数据,并分析各主机审计数据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网络数据包。由于90年代因特网的发展及通信和网络带宽的增加,系统的互连性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于是人们开始试图将主机和网络IDS集成。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最早试图将基于主机的方法和网络监视方法集成在一起。可见,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主机IDS的研究、网络IDS的研究、最后将主机和网络IDS集成。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现在随着黑客技术的提高,无线局域网(WLANs)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配置无线基站(W APs)的失误导致会话劫持以及拒绝服务攻击(DoS)都象瘟疫一般影响着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无线网络不但因为基于传统有线网络TCP/IP架构而受到攻击,还有可能受到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发行802.11标准本身的安全问题而受到威胁。为了更好的检测和防御这些潜在的威胁,无线局域网也使用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IDS)来解决这个问题。以至于没有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织机构也开始考虑配置IDS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将为你讲述,为什么需要无线入侵检测系统,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等问题。 来自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无线局域网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象802.11标准的加密方法和有线对等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都很脆弱。在”Weaknesses in the Key Scheduling Algorithm of RC-4” 文档里就说明了WEP key能在传输中通过暴力破解攻击。即使WEP加密被用于无线局域网中,黑客也能通过解密得到关键数据。 黑客通过欺骗(rogue)W AP得到关键数据。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为自己通过很好的信号连入无线局域网,却不知已遭到黑客的监听了。随着低成本和易于配置造成了现在的无线局域网的流行,许多用户也可以在自己的传统局域网架设无线基站(W APs),随之而来的一些用户在网络上安装的后门程序,也造成了对黑客开放的不利环境。这正是没有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组织机构开始考虑配置IDS的解决方案的原因。或许架设无线基站的传统局域网用户也同样面临着遭到黑客的监听的威胁。 基于802.11标准的网络还有可能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的威胁,从而使得无线局域网难于工作。无线通讯由于受到一些物理上的威胁会造成信号衰减,这些威胁包括:树,建筑物,雷雨和山峰等破坏无线通讯的物体。象微波炉,无线电话也可能威胁基于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黑客通过无线基站发起的恶意的拒绝服务攻击(DoS)会造成系统重起。另外,黑客还能通过上文提到的欺骗W AP发送非法请求来干扰正常用户使用无线局域网。 另外一种威胁无线局域网的是ever-increasing pace。这种威胁确实存在,并可能导致大范围地破坏,这也正是让802.11标准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对于这种攻击,现在暂时还没有好的防御方法,但我们会在将来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分析网络中的传输数据来判断破坏系统和入侵事件。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和对破坏系统作出反应。如今,入侵检测系统已用于无线局域网,来监视分析用户的活动,判断入侵事件的类型,检测非法的网络行为,对异常的网络流量进行报警。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同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类似。但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加入了一些无线局域网的检测和对破坏系统反应的特性。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提供商来购买,为了发挥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优良的性能,他们同时还提供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如今,在市面上的流行的无线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文由heisja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戚 技术 人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厉史 华中科技大学 摘 DIS 涂保东 要:从大量史料中整理出入侵检测系统(}n七ru]s的历史进程 : , 。。 eciDteto 。 n ys s et m , IDS )研究与开发的历史 , 为人们了解 把握

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提供参考 }Ds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发展历史 网络安全 很早以来人们就认识到用户的行为进行适当监控络恶意的和错误的操作 应对网以阻止 etm Dl(田 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nnte「e 。 ’‘ 被 Dete et!on 网od e l “ 正式发表 。 De

旧g 用在早期的{ t A网(AR尸)上监控 保障网络数据 re o 用户的验证信息 这是第一个基于规 , 在该文中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抽象模型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入侵者: 与运行的安全 。 入侵检测思想在二十 te tn多年前就已萌穿随着I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旧S得到了较深入的研则的专家系统模型采用与系统平台和应用环境无关的设计针对已知的, 使用系统的模式与正常用户的使用模 式不同 , 因此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跟 系统漏洞和恶意行为进行检测 为构

踪记录来识别入侵者的异常使用模式 从而检测出入侵者违反系统安全性的o情形Den旧g的模型是许多旧S原型 。 究和广泛的应用 1980 年 4 月Jam g es P A n des 「。on 发 ‘’ 建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品同P架随后S日完成了与sA四AR的合为其提交了第一款实用的旧S产 1985 表著名的研究报告 rT卜eat Comp an ute「 eeur、t丫

入侵检测的智能应用

入侵检测的智能应用 移动代理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在大规模、分布式、跨平台的应用中,移动代理拥有独特的优势。将移动代理技术应用到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能实现全局范围内的入侵检测功能,具有清晰的系统结构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减少了出现瓶颈的可能。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Internet和企业Intranet的飞速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法分子不断试图利用新的技术伺机攻入他人的网络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网络入侵的风险性和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入侵有的是针对计算系统和软件的漏洞,有的是针对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但是,它们都对主机和网络造成了破坏,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肩负保护网络重任的系统管理员则要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来防范各种各样的非法网络入侵。 结合国内外入侵技术及入侵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分析各种入侵检测系统的缺点和不足,针对当前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本文分析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及其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实现。该模型把移动代理引入

到入侵检测系统中。 传统的网络入侵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除了防火墙等以外的另一种安全防御措施。它能够保护网络系统不受外界的攻击与入侵,大大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因此,为了保护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入侵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入侵检测技术是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检测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DS)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DS); 根据检测使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异常检测型(Abnormal Detection)和误用检测型(Misuse Detection); 根据IDS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Centraliz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和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简称DIDS)。 虽然当前的入侵检测技术种类繁多,但基本体系结构是相似的,如图1所示。 目前许多入侵检测系统基于Denning的入侵检测模型.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1. 引言 1.1 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它的一些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网站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近年来由于对电子商务的热切需求,更加激化了各种入侵事件增长的趋势。作为网络安全防护工具“防火墙”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措施,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 IDS)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依赖防火墙建立网络的组织往往是“外紧内松”,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从外面看似非常安全,但内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入侵来自于内部。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防火墙形同虚设。 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1.2 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入侵检测技术国外的起步较早,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和相关产品。如开放源代码的snort,虽然它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但它也是各种商业IDS的参照系;NFR公司的NID等,都已相当的完善。虽然国内起步晚,但是也有相当的商业产品:天阗IDS、绿盟冰之眼等不错的产品,不过国外有相当完善的技术基础,国内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

入侵检测技术简单汇总

入侵检测技术 注意:本文只是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粗略的汇总,可供平时了解与学习,不能作为科研使用! 入侵检测分析系统可以采用两种类型的检测技术: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也被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基于行为的检测指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或资源使用状况来判断是否入侵。基于行为的检测与系统相对无关,通用性较强。它甚至有可能检测出以前未出现过的攻击方法,不像基于知识的检测那样受已知脆弱性的限制。但因为不可能对整个系统内的所有用户行为进行全面的描述,况且每个用户的行为是经常改变的,所以它的主要缺陷在于误检率很高。尤其在用户数目众多,或工作目的经常改变的环境中。其次由于统计简表要不断更新,入侵者如果知道某系统在检测器的监视之下,他们能慢慢地训练检测系统,以至于最初认为是异常的行为,经一段时间训练后也认为是正常的了。 异常检测主要方法: (1)统计分析 概率统计方法是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中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种方法。首先,检测器根据用户对象的动作为每个用户都建立一个用户特征表,通过比较当前特征与已存储定型的以前特征,从而判断是否是异常行为。 用户特征表需要根据审计记录情况不断地加以更新。用于描述特征的变量类型有: 操作密度:度量操作执行的速率,常用于检测通过长时间平均觉察不到的异常行为; ` 审计记录分布:度量在最新纪录中所有操作类型的分布; 范畴尺度:度量在一定动作范畴内特定操作的分布情况; 数值尺度:度量那些产生数值结果的操作,如 CPU 使用量,I/O 使用量等。 统计分析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收集与合法用户行为相关的数据来定义正常的域值(Threshold ),如果当前的行为偏离了正常行为的域值,那么就是有入侵的产生。对于用户所生成的每一个审计记录,系统经计算生成一个单独的检测统计值T2,用来综合表明最近用户行为的异常程度较大的T2值将指示有异常行为的发生,而接近于零的T2值则指示正常的行为。统计值 T2本身是一个对多个测量值异常度的综合评价指标。假设有n个测量值表示为Si ,(1<=i<=n ),则T2 =a1S12+a2S22+…+a n S n2,其中 a i(1<=i<=n )表示第i个测量值的权重。 其优点是能应用成熟的概率统计理论,检测率较高,因为它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数据,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统计检测对事件发生的次序不敏感,也就是说,完全依靠统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

3.IPS与IDS的区别、选择 IPS对于初始者来说,是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的设备。这样,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它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而IDS只是存在于你的网络之外起到报警的作用,而不是在你的网络前面起到防御的作用。 IPS检测攻击的方法也与IDS不同。一般来说,IPS系统都依靠对数据包的检测。IPS将检查入网的数据包,确定这种数据包的真正用途,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这种数据包进入你的网络。 目前无论是从业于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用户,都认为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是两类产品,并不存在入侵防御系统要替代入侵检测系统的可能。但由于入侵防御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新的困惑:到底什么情况下该选择入侵检测产品,什么时候该选择入侵防御产品呢? 从产品价值角度讲:入侵检测系统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入侵防御系统关注的是对入侵行为的控制。与防火墙类产品、入侵检测产品可以实施的安全策略不同,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实施深层防御安全策略,即可以在应用层检测出攻击并予以阻断,这是防火墙所做不到的,当然也是入侵检测产品所做不到的。 从产品应用角度来讲:为了达到可以全面检测网络安全状况的目的,入侵检测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的中心点,需要能够观察到所有网络数据。如果信息系统中包含了多个逻辑隔离的子网,则需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布部署,即每子网部署一个入侵检测分析引擎,并统一进行引擎的策略管理以及事件分析,以达到掌控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目的。 而为了实现对外部攻击的防御,入侵防御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的边界。这样所有来自外部的数据必须串行通过入侵防御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即可实时分析网络数据,发现攻击行为立即予以阻断,保证来自外部的攻击数据不能通过网络边界进入网络。 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全网信息的分析,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而指导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目标以及安全策略的确立和调整,而入侵防御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策略的实施—对黑客行为的阻击;入侵检测系统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监控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子网,包括来自外部的数据以及内部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入侵防御系统则必须部署在网络边界,抵御来自外部的入侵,对内部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明确了这些区别,用户就可以比较理性的进行产品类型选择: ·若用户计划在一次项目中实施较为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则应同时选择和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两类产品。在全网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的边界点部署入侵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James Aderson在1980年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在该文中Aderson提出审计追踪可应用于监视入侵威胁,但由于当时所有已有的系统安全程序都着重于拒绝未经认证主体对重要数据的访问,这一设想的重要性当时并未被理解。1987年Dorothy.E.Denning[2]提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的抽象模型,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防御问题的措施提出,与传统加密和访问控制的常用方法相比,IDS是全新的计算机安全措施。1988年的Morris Internet蠕虫事件使得Internet近5天无法使用。该事件使得对计算机安全的需要迫在眉睫,从而导致了许多IDS系统的开发研制。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的定义为:识别针对计算机或网络资源的恶意企图和行为,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IDS则是完成如上功能的独立系统。IDS能够检测未授权对象(人或程序)针对系统的入侵企图或行为(Intrusion),同时监控授权对象对系统资源的非法操作(Misuse)。 ●从系统的不同环节收集信息; ●分析该信息,试图寻找入侵活动的特征; ●自动对检测到的行为做出响应; ●纪录并报告检测过程结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入侵检测系统能很好的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防火墙的补充[1]。 二、入侵检测的分类 现有的分类,大都基于信息源和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2.1 根据信息源的不同,分为基于主机型和基于网络型两大类 2.1.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IDS可监测系统、事件和Windows NT下的安全记录以及Unix环境下的系统记录。当有文件被修改时,IDS将新的记录条目与已知的攻击特征相比较,看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就会向系统管理员报警或者作出适当的响应。 基于主机的IDS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其他技术。检测对关键系统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入侵

入侵检测系统应用

实训11:windows下配置snort(一) 【实验原理】 一、Snort是一个强大的清量级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它具有实时数据流量分析和日志Ip网络数据包的能力,能够进行协议分析,对内容搜索或匹配。它能够检测各种不同的攻击方式,对攻击进行实时警报。此外,Snort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还有,这个软件遵循公用许可GPL,所以只要遵守GPL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二、snort特点: 1.Snort虽然功能强大,但是其代码极为简洁,短小,其源代码压缩包只有200KB不到。Snort 可移植性非常好。 2.Snort具有实时流量分析和日志Ip网数据包的能力。 3.Snort能够进行协议分析,内容的搜索/匹配。 4.Snort的日至格式既可以是Tcpdump的二进制格式,也可以编码成ASCII字符形式,更便于拥护尤其是新手检查,使用数据库输出插件,Snort可以把日志记入数据库,当前支持的数据库包括:Postagresql, MySQL,任何UnixODBC数据库,MicrosoftMsSQL,还有Oracle等数据库。 5.使用TCP流插件(TCPSTREAM),Snort可以对TCP包进行重组。 6.使用Spade(Statistical Packet Anomaly Detection Engine)插件,Snort能够报告非正常的可以包,从而对端口扫描进行有效的检测。 7.Snort还有很强的系统防护能力。 8.扩展性能较好,对于新的攻击威胁反应迅速。 9.Snort支持插件,可以使用具有特定功能的报告,检测子系统插件对其功能进行扩展。 10.Snort的规则语言非常简单,能够对新的网络攻击做出很快的反应。 三、入侵检测的原理 1、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这除了尽可能扩大检测范围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一个源来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点,但从几个源来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却是可疑行为或入侵的最好标识。 1)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 黑客经常在系统日志文件中留下他们的踪迹,因此,充分利用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信息是检测入侵的必要条件。 2)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文件系统包含很多软件和数据文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数据文件经常是黑客修改或破坏的目标。 3)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 网络系统上的程序执行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网络服务、用户起动的程序和特定目的的应用,例如数据库服务器。 4)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未授权的对网络硬件连接;二是对物理资源的未授权访问。例如,用户在家里可能安装Modem以访问远程办公室,与此同时黑客正在利用自动工具来识别在公共电话线上的Modem,如果一拨号访问流量经过了这些自动工具,黑客就会利用这个后门来访问内部网,从而越过了内部网络原有的防护措施,然后捕获网络流量,进而攻击其它系统,并偷取敏感的私有信息等等。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录 1 引言 (1) 1.1入侵检测技术成因 (1) 1.2入侵检测系统的成长 (2) 2 入侵检测定义与分类 (3) 2.1入侵检测定义 (3) 2.2入侵检测技术分析 (4) 2.3入侵检测的分类 (5) 3 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方法 (6) 3.1 神经网络异常检测 (6) 3.2 概率统计异常检测 (7) 3.3 专家系统误用检测 (7) 3.4 基于模型的入侵检测 (7) 4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7) 4.1 分布式合作引擎、协同式抵抗入侵 (8) 4.2 智能化入侵检测 (8) 4.3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技术架构 (9) 4.4应用层入侵检测技术 (9) 4.5入侵检测技术的评测方法 (9) 4.6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 (10) 4.7 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 (10)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 1 引言 1.1入侵检测技术成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也能够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保证网络上信息的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关键技术。虽然迄今为止以发展了多种安全机制来保护计算机网络,如:用户授权与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但以上的安全机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要。网络入侵和攻击的现象仍然是屡见不鲜。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使得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信息与网络的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安全,传统的安全防御措施,如: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已暴露出了众多的缺陷或漏洞。入侵检测责是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中应运而生的关键技术之一。入侵是指未经授权蓄意尝试访问信息、篡改信息,是系统不可靠或不能使用,亦即破坏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行为。它的特点是不受时空限制,攻击手段隐蔽而且更加错综复杂,内部作案连接不断。入侵检测以其动态防护特点,成为实现网络安全的新的解决策略。引入入侵检测技术,相当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一个闭环的安全策略。计算机的多种检测系统进行安全策略的反馈,从而进行及时的修正,大大提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2-28T15:08:00.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牛晓娟 [导读]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三河 065201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影响下,极大地促进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维护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个人信息出现泄漏、盗窃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然后针对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比较多,带给了网络用户极大的不便。因此,必须要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与处理,确保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创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更好地提升网络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1入侵检测技术的简述 1.1入侵检测的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进行入侵式的检测的先进技术,它作为网络安全中第二道防线,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入侵检测是通过收集与分析安全日志、行为、审计和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关键信息,以此检测出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受攻击的对象的一个工作过程。它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具体可分为:监视、分析网络用户和网络系统活动;网络安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查评估;认定反映已知进攻活动并作出警示警告;网络系统异常行为的统计和分析4个步骤。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同时完成实时监控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错误操作的任务,把对网络系统的危害阻截在发生之前,并对网络入侵作出响应,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被动静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出的一种积极动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2入侵检测技术的特性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上不具有访问控制的能力,这一技术就像拥有多年经验的网络侦查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过滤可疑的数据包,将正常使用方式与已知的入侵方式进行比较,来确定入侵检测是否成功。网络安全管理员根据这些判断,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所受到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减轻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负担,降低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功能有:①监视用户和系统的功能,查找非法用户合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②审计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后动。③对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④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检查系统程序和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1.3入侵检测技术的流程 具体如下图1所示。现如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发挥计算机数据库功能的同时避免其遭受病毒的侵袭,需要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了解入侵检测技术原理并实现技术的合理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要严格按照应用流程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要点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攻击者可以先通过某种方式在网络上注入网络攻击行为;②如果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已经突破了防火墙,可以应用服务器,评估用户的安全证书;③未发现用户的欺骗验证行为,可以查看SQL语句;④使用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警报。 1.4入侵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过收集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信息点,并通过相应软件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是否存攻击进行分析,如果检测到计算机某个系统正在受到网络病毒入侵、身份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其实入侵检测技术上也就是一种动态安全防护技术,在国际上称之为IDS,主要技术手段是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异常和匹配模式。 1)异常入侵检测 异常入侵检测,是指将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所常用的行为特征信息储存到数据库当中,当产生新的数据库使用行为时,系统会自动将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储存好的用户常用数据库使用行为特征相比较,如果两者相差比较大,就说明此次访问行为与平时有明显的不同,即访问出现异常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时系统会自动开启安全防御系统,对异常现象进行处理。异常入侵检测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网络安全检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可以在大量数据中慢慢地掌握检测的方法和规则。 2)入侵检测的匹配模式 匹配模式就是把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和已知网络入侵、系统错误模式数据库等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侵害的入侵行为,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此过程的重点是把所有入侵手段用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模式进行表述,并建立入侵模式数据库。在具体检测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数据特征模式是否在入侵模式库中进行判断,而批评模式的占有系统比较少,仅仅包含集中收集到的数据库,因此匹配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基本上不会出现在错报的情况,发展至今匹配模式在入侵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其主要缺点升级比较频繁,负责也就难以应对各种新型入侵攻击技术。 2入侵检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而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体系或软件没有绝对的安全,为确保计算机用户数据与体系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就一定要使用重要的安全防护方法。现阶段常用的安全防护方法有对系统实施完善、对数据实施加密、控制执行访问等。然而就现阶段技术发展来看,第一种方法在技术层面非常难完成;第二种方法短期内能对数据实施保护,然而加密技术自身完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被破解的可能性比较高;第三种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用户的应用效率降低。综合来看,能够运用相对容易完成的安全系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入侵检测的作用和原理 2.理解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区别 3.掌握Snort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实用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入侵检测概念及其功能 入侵检测是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报警和响应,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完成入侵检测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入侵检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视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2). 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 3). 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并报警。 4). 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5). 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 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行为。 2、入侵检测的分类 根据IDS检测对象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IDS分为基于网络的IDS(简称NIDS)和基于主机的IDS(简称HIDS)。NIDS和HIDS互为补充,两者的结合使用使得IDS有了更强的检测能力。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HIDS历史最久,最早用于审计用户的活动,比如用户登录、命令操作、应用程序使用资源情况等。HIDS主要使用主机的审计记录和日志文件作为输入,某些HIDS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的信息。HIDS所收集的信息集中在系统调用和应用层审计上,试图从日志寻找滥用和入侵事件的线索。HIDS用于保护单台主机不受网络攻击行为的侵害,需要安装在保护的主机上。 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NIDS是在网络中的某一点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并通过协议分析、特征、统计分析等分析手段发现当前发生的攻击行为。NIDS通过对流量分析提取牲模式,再与已知攻击牲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形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3、入侵检测系统 1). 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防火墙有益的补充,它对网络和主机行为

入侵检测技术

江苏大学 JIANGSU UNIVERSITY 入侵检测期末论文题目:入侵检测技术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它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参见国标GB/T18336)。入侵检测是检测和响应计算机误用的学科,其作用包括威慑、检测、响应、损失情况评估、攻击预测和起诉支持。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简称IDS)。 发展历史 1980年JamesP.Anderson在给一个保密客户写的一份题为《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的技术报告中指出,审计记录可以用于识别计算机误用,他给威胁进行了分类,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1984年到1986年乔治敦大学的DorothyDenning和SRI公司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PeterNeumann研究出了一个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模型-IDES(IntrusionDetectionExpertSystems入侵检测专家系统),是第一个在一个应用中运用了统计和基于规则两种技术的系统,是入侵检测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系统。1989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ToddHeberlein 写了一篇论文《ANetworkSecurityMonitor》,该监控器用于捕获TCP/IP分组,第一次直接将网络流作为审计数据来源,因而可以在不将审计数据转换成统一格式的情况下监控异种主机,网络入侵检测从此诞生。 系统模型 为解决入侵检测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国际上的一些研究组织开展了标准化工作,目前对IDS进行标准化工作的有两个组织:IETF的IntrusionDetectionWorkingGroup(IDWG)和CommonIntrusionDetectionFramework (CIDF)。CIDF早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赞助研究,现在由CIDF工作组负责,是一个开放组织。 CIDF阐述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IDS)的通用模型。它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以下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generators),用E盒表示;事件分析器(Eventanalyzers),用A盒表示;响应单元(Responseunits),用R盒表示;事件数据库(Eventdatabases),用D盒表示。 CIDF模型的结构如下:E盒通过传感器收集事件数据,并将信息传送给A 盒,A盒检测误用模式;D盒存储来自A、E盒的数据,并为额外的分析提供信息;R盒从A、E盒中提取数据,D盒启动适当的响应。A、E、D及R盒之间的通信都基于GIDO(generalizedIntrusiondetectionobjects,通用入侵检测对象)和CISL(commonintrusionspecificationlanguage,通用入侵规范语言)。如果想在不同种类的A、E、D及R盒之间实现互操作,需要对GIDO实现标准化并使用CIS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