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地质学复习重点

考试时间:星期一3-4节(23号)地点:教一A503 座位号:10

第一章:1.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过程、沉积环境的一门学科。侧重于岩类学研究。沉积学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一门学科。侧重于成因研究。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母岩的风化与剥蚀作用阶段;风化物质的搬运作用阶段;风化物质的沉积作用阶段;沉积物的固结(成岩)作用阶段

3.牵引流:以一定介质动力(推力或举力)导致流体运动并带动所携带碎屑颗粒迁移的流体。流体力学性质:属牛顿流体;搬运方式:推移(滚动和跳跃)、悬浮.搬运力:作用于沉积物上的推力(牵引力),大小取决于介质流速;负荷力(载荷力),大小取决于流体流量的大小

4.重力流:是含大量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密度流)。如泥石流、浊流等。流体力学性质:非牛顿流体;搬运方式:悬浮;搬运力:负荷力(载荷力)

5.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沉积相(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6.通过现代沉积研究,对某些沉积环境和亚环境在横向上的分布以及沉积作用机理已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可用来解释古代沉积中亚环境的变化序列,从而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作用的面貌。这种古代沉积作用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和模式化,称为沉积模式。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的全面概括,称为相模式

7.沉积体系是指与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Scott和Fisher,1969)。可以理解为有成因联系的相构成的三维地层单位。沉积体系通常以其形成的环境命名。

8.沉积建造(sedimentary formation)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如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红色建造、潟湖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9.沉积旋回主要是由于地壳周期性振荡运动引起的,而韵律的形成则多与局部的地区性因素有关,由于地壳周期性振荡运动引起的。

10.沉积韵律(sedimentary rhythm)是指由两种以上的岩性单元组成的,有规则的和频繁重复的层序。例如粉砂岩、泥岩与泥灰岩的互层,韵律层厚度薄的几厘米、几米,韵律层系厚达几百米,多与局部的地区性因素有关。

11.在没有沉积间断的地层剖面里,垂向上彼此邻接的沉积层,在横向上也一定彼此邻接--称为瓦尔特相律。基本含义:在连续的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出现的次序,与他们在横向上所出现的相带毗邻顺序是一致的。

第二章:沉积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称为相标志沉积相的鉴定标志:1.岩性(沉积)标志(包括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沉积组合及相序、沉积体空间形态等);2.古生物、古生态学标志;3.沉积地球化学标志;4.地球物理学标志

一、岩性(沉积)标志包括:

1.沉积岩的颜色:颜色也是沉积岩的—个重要待征。对沉积岩颜色的研究有助于推断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可用来恢复古沉积环境水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根据沉积岩颜色的不同成因,可将其颜色分为下列几种:继承色:碎屑岩的颜色常取决于其中碎屑颗粒的颜色,是母岩的机械风化产物,其颜色是继承了原生母岩的颜色;原生色:粘土岩和化学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在沉积物成岩阶段形成的矿物及其它杂质;次生色:沉积岩形成之后,如果长期暴露在地表环境经受风化,某些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又称次生矿物),也会

导致岩石的颜色发生改变。在对沉积岩的颜色进行观察时,应该寻找岩石的新鲜断面,观察岩石的原生色。例如:红色一般代表干旱氧化环境,绿色代表弱氧化环境,灰色代表弱还原条件,灰黑色代表潮湿还原环境,尤其以泥页岩为关键。

2.沉积岩的碎屑成分和岩石类型:矿物成分标志研究主要是用显微镜和其它方法对岩石或矿物进行显微研究,提供环境分析、物源特征等标志;(1)、陆源碎屑成分:陆源碎屑成分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岩屑及各种轻重矿物。它们实质上是岩层物理风化和化学分解作用的残余物,同时也是分析物源区岩石类型的直接依据。陆源碎屑成分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鉴定分析沉积物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及各种轻、重矿物标型组合特征,研究它们的含量变化,以确定物源方向、源区的大致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类型等,可以利用矿物的标型特征分析母岩类型,也可利用碎屑矿物组合分析母岩类型。(2)、自生矿物:海绿石主要形成于远离大河口的陆棚区,其介质条件为弱咸性(pH=7-8)和弱氧化—弱还原(Eh=0)的正常海水,水温10-15℃左右,形成深度大于125m,在寒冷地区,水深30m就可形成。大量原生海绿石的形成主要与海水有密切关系;鲕绿泥石:属海洋自生矿物,但和海绿石的形成温度和深度不同,鲕绿泥石形成于较温暖的浅海,水温大于20℃,其分布深度小于60m;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可以反映介质的pH值。高岭石形成于酸性介质中,一般为大陆环境;伊利石、蒙脱石形成于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多为海洋环境。(3)、特殊岩石类型:碳酸盐岩在海洋和湖盆中均可产生出,但两者的特征不同,前者常大量产出,而后者常呈夹层或透镜体产出;红层:一般是大陆沉积物含铁矿物在潮湿—干燥的温暖气候;蒸发盐:一般反映气候干燥和闭塞环境。内陆盐湖或半封闭的滨海泻湖是形成蒸发盐的有利环境;磷块岩:一般指环境是浅海;锰结核:锰结核中微量元素的浓度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其比值具有指示环境的意义礁灰岩:是浅海环境的良好标志

3、沉积岩的结构:粒度分选及粒度结构反映了水动力条件、流体力学性质;分选度、形状、圆度、球度反应搬运改造历史;支撑类型、结构成熟度判断水介质的流动性质。

4、沉积岩的构造:进行古水流方向的恢复;

5、沉积组合及相序:遵循“远观近取”原则;注意沉积成因组合的划分,综合研究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在剖面上的变化序列;对于砾岩层和交错层理测古流向;详细分层、逐层观察描述、寻找沉积标志、区分微相。典型地质现象的拍摄;重点(骨架)岩层的横向变化、相变关系;沉积岩层厚度分析——沉积物供应丰度、速率、沉积区坳陷强度;沉积岩层之间接触关系分析——过渡、明显、冲刷。区分自旋回和它旋回,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层序划分;目的层的采样——目的、新鲜、编号。

二、古生物学标志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意义:指示沉积水体介质的温度、深度、压力、光照度、浑浊度、水体流动性质、基底性质、水体所处位置等。1.遗迹化石及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遗迹化石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物质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生物的生活环境。例如:停息迹:为逆水流的方向;爬行迹:底栖生物生活在泼水环境中;居住构造迹:底栖生物生活在滨海地带环境中;觅食构造迹:底栖生物生活在浅海环境中;啮食迹:底栖生物生活在较深水环境中。2.遗迹化石环境意义:(1)判断沉积时期水体底层的气体状况(2)判断沉积时期的沉积速度(3)判断水体流动与否及水流方向(4)判断沉积底层性质(5)判断沉积环境: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差异,底栖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也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三: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包括元素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原理的应用。

1、元素地球化学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沉积岩中的元素含量取决于下列因素:陆源区性质(母岩成分)、古气候、沉积环境(包括水体等介质性质)、沉积岩的成分、生物作用、成岩及后生因素等,因此研究它就可以对再造古地理环境提供信息。1)水体古盐度的测定:主要有硼含量法、微量元素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自生铁矿物法等等。2)氧化还原条件

的标志:判断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主要是根据同生矿物组合,3)离岸距离(古水深)标志:近些年对现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元素的聚集和分散与水盆地深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一性质主要是元素在沉积作用中所发生的机械分异作用、化学分异作用和生物、生物化学分异作用的结果。4)源区分析:母岩岩性基本决定了风化产物的元素组成。所以母岩成分还是能在某些特征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上体现出来。

2、稳定同位素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古盐度测定:δ13C 和δ14C 、δ16O和δ18O,一般认为,海相灰岩δ13C平均值为-5‰~±5‰,δ18O平均值为-10‰~±-2‰.2)古温度测定:碳酸盐岩的δ18O随水温增高而降低。δc:25℃时碳酸盐与100%磷酸盐反应时产生的CO2的δ18O值;δw:25℃时所测试的CaCO3样品形成时与海水平衡的CO2的δ18O值3)古气候分析:δ18O /δ16O比值淡水低、海水高、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四、地球物理学标志:常用的有沉积序列和沉积相相的测井响应、地震响应,根据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资料解析出其中的基本相标志,进而鉴别沉积相类型。沉积相的测井响应:自然电位、自然伽玛、视电阻率、声速、中子、密度、井径等。反映岩性组合、沉积序列。沉积相地震响应:地震反射剖面。反映地质体的空间连续性、叠置关系、进而反映沉积相类型。注意:各种相标志必须时原始成因的,反映原始沉积过程的信息;各种相标志要综合分析,是统计的,单一的相标志的解释要慎重,除非是过硬标志;野外宏观标志与微观标志相结合,多学科领域相结合,各种相标志相结合;沉积地球化学标志的运用是建立在野外基础上的;相分析必须考虑沉积背景,包括大地构造位置、古气候条件、物质供应或物源条件。

第三章:大陆相组

第一节:冲积扇:是一种自山口顺坡呈放射状的河流形成的扇形堆积物,是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多数是由许多扇体互相衔接起来形成巨大的冲积扇体系。一、特点:在陆相沉积中,冲积扇是粒度最粗、分选最差、沉积速率高、最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1.冲积扇的演变和沉积物的特点明显地受气候、物源和构造条件的控制;2.冲积扇是一个扇状的楔形堆积体。通常将扇其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部分; 3.冲积扇的堆积和保存需要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4.古冲积扇体系中往往赋存有丰富的沉积矿产资源。常见有黄金、外生铀矿床、煤田、石油和天然气等。

二、沉积类型:(1)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主要由砾、砂沉积物组成,粒度粗,分选也差。成层性不好,可见交错层理。常具明显的切割-充填构造(2)漫流沉积--漫流沉积物主要由碎屑组成,可含有少量粘土和粉砂。常呈块状,亦可出现交错层理或细的纹层。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3)筛状沉积--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其他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4)泥石流沉积--当水流携带的砾石和泥砂沉积物达到足够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大量碎屑物质在泥石流中呈块状整体搬运,在扇体上堆积后,形成泥石流沉积。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可以看出,二者主要不同在于常年流水还是暂时性流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洪积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积为冲积扇。所以说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规模形态有差异而已!他们均在水处山口处。洪积

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节性或常年河流冲积扇则与季节性或常年河流的冲击有关

三、沉积亚相:(1)扇根:也称为扇头或扇首,分布于邻近断崖处的冲积扇顶部地带,其特征是沉积坡度角最大。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2)扇中:位于冲积扇的中部,以沉积坡度角较小和辫状河道发育为特征。以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砂岩、砾状砂岩为主。可见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河道冲刷-充填构造发育。(3)扇端:也称扇缘,出现于冲积扇的趾部,地形平缓,沉积坡度角低,沉积类型以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常由砂岩夹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可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等潮湿扇。

四、冲积扇类型:1.潮湿扇分布于年降水量较高的潮湿气候区。潮湿扇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泥石流作用相对较弱。在潮湿扇上,砾岩与砂岩的成熟度较高,煤和根土岩较发育。

(1)粗大砾石主要集中于扇根部分,且多为碎屑支撑的块状层,砾石磨圆较好,叠瓦状排列常见。岩体呈透镜状或原始水平层叠覆,偶儿夹有平行层或交错层砂砾岩透镜体。(2)扇中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的互层。河道砂岩、砂砾岩具滞留沉积,槽状和板状交错层发育,砾石坝具平行层理及前积型交错层。(3)扇端部分主要为辫状河道砂岩,槽状和板状交错层发育,砾石坝具平行层理及前积型交错层。扇端部分主要为辫状河道砂岩,槽状及板状交错发育,局部见有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层。2.旱地扇干旱扇规模较小,沉积物多呈红色。扇体由泥石流沉积、筛状沉积、河道沉积和漫流沉积组成。(1)扇根主要为泥石流成因的杂乱砾岩和碎屑支撑的槽洪砾岩与筛状沉积。沉积物分选通常较差底部具侵蚀面,分选相对较好,可以有大型交错层和叠瓦状砾石组构。(2)扇中主要由砂岩与砾岩的互层组成,砂岩与砾岩之比增大。分选较好的河成交错层砂岩及砂砾岩透镜体增多,冲刷-充填构造发育。(3)扇端以砂质沉积为主,常夹泥质和粉砂层。泥岩具干裂,缺乏植物化石。

五、冲积扇沉积的鉴别标志:几何形态特征与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经受的作用营力有关。(1)盆地下沉幅度大,扇体推进慢,沉积厚度大,形态呈楔状体;(2)盆地下沉幅度小,扇体推进快,沉积厚度小,呈分布广泛的席状。(3)碎屑流发育的扇体多呈厚的楔状体,河流作用强的扇体则以席状形态为特征。

六、湖泊扇三角洲沉积(1) 扇三角洲平原--是扇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包括从扇端至岸线之间的近海平原地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扇三角洲平原具有旱地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在潮湿区的扇三角洲平原则以发育砾质辫状水系沉积为特征。(2) 扇三角洲前缘--亦称过渡带,位于岸线至正常天气浪基面之间的浅水区。河控型扇三角洲前缘是湖泊扇三角洲的特点,以各种粒级的砂和粉砂为主,也常有砾石沉积。粒度变化向盆地方向变细。砂层中交错层理发育。

(3) 前扇三角洲--是指扇三角洲的浪基面以下部分,向下与陆架泥或深水盆地沉积过渡。发育在宽阔陆棚上的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临滨-远滨的粉砂和泥质沉积,与陆棚泥呈互层产出。4)我国的湖泊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由于离物源区很近,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沉积物粒度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均很低,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密切相关。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包括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含植物化石。平原面积一般较小。剖面上片状颗粒流砂、片状牵引流砂、碎屑流砂及河道砂频繁交替。形态受沉积物的来源和水体搬运能力的大小控制,在沿流动方向的剖面上砂体呈楔形,在垂直流动方向的剖面上呈透镜状。

七、冲积扇沉积与煤油气资源:1、主要形成于湿润地区的扇端或扇间的泥炭沼泽环境,分布局限;2、煤系的岩性、岩相变化大、不稳定;可用于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较少;煤层不易对比;3、煤层厚度不稳定,变化大;多数为薄层状-中厚层状煤层;4、煤层中一般含有较高的灰分,低硫份;5、煤系地层中多见植物化石。

第二节河流沉积环境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剥蚀作用按方向可分为下蚀(底蚀)作用、侧蚀作用1)河流的下蚀(底蚀)作用是以河流水体动力及其夹带的砂石,对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进行冲击、磨

蚀、溶蚀等作用的过程。结果导致河床逐渐降低、河谷加深。2)河流的侧蚀作用是河谷加宽过程。在河流的中下游地段或弯曲河段,河水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偏向河湾的外测(凹岸)一侧,在拐弯处形成螺旋状前进的横向环流,使河床的凹岸受到冲蚀和侵蚀。河流的侧蚀作用,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河床凹岸处水下部分被掏空,使河床边坡上的岩石、泥土坍塌坠落,河床随之迁移、河谷拓宽,同时河床也变得更加弯曲,形成河流冲积平原。河床迁移、河流改道是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河流的侧蚀作用——河道裁弯取直与牛轭湖的形成。随河流的侧向侵蚀,河流曲率增加,相邻的两个河曲之间逐渐靠拢。最终因某次洪水的冲击,河水从上游河曲直接流入下游河曲(称河道的裁弯取直);它们之间的河曲不再有河水通过,遭废弃的河曲两口逐渐被淤塞,形成牛轭湖。

二河流的分类.

1、按照河流搬运的沉积载荷类型、河道的几何形态和沉积类型,将平原河流分为:(a)富砂(推移载荷)的低弯度河(b)富泥(悬移载荷)的低弯度河c)混合载荷的曲流河

2、按河道的平面形态(a)辫状河(b)曲流河(c)交织河

(1)曲流河:环境特征--曲流河的突出特征是因河道侧向侵蚀呈明显的弯曲状。河道凹岸遭受侵蚀,在凸岸发生堆积,形成曲流沙坝。在河道强烈弯曲的地段,河流在洪水期可因截弯取直或决口发生改道,使部分老河道废弃。河流沉积相特征:(1)河道沉积:①滞留沉积--河道底被侵蚀成起伏不平的冲刷面,砾石、植物干和泥砾等粗颗粒滞留其上②曲流沙坝沉积--在沙坝近主流线的较深水区,通常沉积大型槽状交错层的中-粗砂。它们构成沙坝的下部单位。在远离主流线的沙坝较高部位,水深变浅,沉积物粒度变细,主要形成小型交错层的细砂。造成特征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③废弃河道沉积--曲流河道可因流槽截直逐渐废弃,也可因曲流颈部截直突然废弃。河道口淤塞变成牛轭湖。主要是一套很厚的泥质沉积物,通常称为泥质塞。牛轭湖沉积的纹理发育,富含植物残骸河道边缘-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分布于河道边缘,沉积物略粗。(2)河道边缘:①天然堤沉积--天然堤是位于河道岸边的楔状沉积物突起。主要为砂、粉砂和泥质沉积物构成的薄互层。其中砂及粉砂层具有小型交错层和平行层理;泥质层具水平层理②决口扇沉积--决口扇是河水在洪水期冲决天然堤向泛滥盆地倾泻时形成的扇状或舌状砂质沉积体。常含大量植物碎片及泥砾。有小-中型槽状交错层、沙纹层理、流水波痕、粒序层、平行层理等。(3)河漫滩沉积又称河道间,包括冲积平原上除了河道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是由溢岸洪水引起的垂向加积单元。泛滥盆地沉积---主要为水平纹层状的泥质层夹细砂或粉砂质薄层,富含植物化石和根迹。泛滥平原沉积---专指因河道迅速迁移, 河道间地区的所有溢岸沉积物. 主要为细砂、粉砂和粘土。小型交错层及平行层理常见。富含植物碎片、干裂等。河道砂体的形态曲流河是一种河漫滩沉积比较发育的高弯度河流体系,将形成一系列曲流带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的条带状河道砂岩透镜体河道砂岩的横剖面形态呈上平下突的透镜状;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河道砂岩在等岩性图上呈串珠状的条带;

(2)辫状河由一系列宽而浅的河道.河道沙坝及河间冲积岛组成

1.沉积特征:辫状河有河床滞留沉积,出现在河床底部,以砂砾沉积为主,其上发育河道沙坝;因为辫状河河道迁移迅速,稳定性差,所以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河道沙坝沉积物一般较粗,成分复杂,成熟度较低,常为长石砂岩类或岩屑砂岩类;辫状河的垂向沉积序列该沉积层序的最底部为河床滞留沉积,以含泥砾的粗砂岩和砾质砂岩为主,与下伏层呈侵蚀冲刷接触(SS)其上为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粗砂岩(A)、具清楚槽状交错层理的粗砂岩(B)及板状交错层理砂岩(C)再向上主要由小型板块状交错层理砂岩(D)组成,偶见大型水道冲刷充填交错层理砂岩(E)顶部由垂向加积的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和泥岩互层(F)及一些具模糊不清的、角度平缓的交错层理的砂岩(G)组成富泥低弯度河是指被泛滥平原分成若干条彼此分隔而又会合的持久河道系统,其中各条支流可以有不同的弯曲

度;分支河则是因原始河道快速加积淤塞、分支而成的。

(3)交织河指的是被一些植被岛、天然堤和湿地组成的洪泛平原分隔开的,具有细粒沉积物(粉砂和泥)稳定堤岸、低坡降、深而窄、顺直到弯曲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河道所形成的网状水系。交织河环境特征河道基底冲刷面起伏强烈,常具滞留沉积物;顺直河道的下部砂质单位以大型槽状交错层砂为特征,向上或逐渐递变为粉砂、泥质沉积,或者突然与废弃河道成因的泥质塞接触;富泥的低弯度河道砂体形态呈伸长状的狭窄条带,横剖面为对称或近于对称的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具有十分发育的河漫滩及沼泽沉积,常夹煤线或煤层,植物化石及根迹发育;砂/泥比大大小于1.河道砂体呈分支状或交织状锒嵌于漫滩的泥质沉积之中,古流向分散;

三、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

1、辫状河沉积以河道砂岩为主,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整个剖面中,河道砂与漫滩沉积之比通常大于1,最高可达4以上。道沉积的突出特征为:(1)主要为中—粗粒砂岩。(2)具河道坝序列,但是在剖面上常常是不完整旋回反复叠置的巨厚层,最大厚度逾百米。(3)垂向上粒序性较差,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多为箱状。(4)砂体呈宽阔的板状,宽/厚比大。多河道充填的砂岩在侧向上彼此连接成席状。(5)砂体基底冲刷面比较平坦,厚度在区域上变化小。

2、曲流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具有较发育的河漫滩沉积,在整个相序中砂/泥比近于1。河道沉积特征为:(1)主要由中一细粒砂岩组成。(2)具曲流沙坝序列。在剖面上可以是完整的序列,也可以是不完整旋回叠置成的厚砂体。砂体厚度—般在10-30(3)正粒序发育,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状。(4)砂体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四周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砂厚图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条带(5)砂岩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最大起伏可达3-4m。

四、河流沉积的主要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河流沉积发育的岩石类型以碎屑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碳酸盐岩极少出现;在碎屑岩中,又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河床沉积中;碎屑岩的物质成分杂,它与源区以及河流流域的基岩成分有关。一般不稳定组分高,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的,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个别也出现石英砂岩,泥质胶结者居多,间或有钙、铁质胶结者;大多数河流的水介质是弱氧化的,并几乎是中性至弱酸性的,故河流相沉积中不出现海绿石,菱铁矿等二价铁矿物也常见。粘土矿物以高岭右较多,伊莉石较少。2 结构:河流体系碎屑沉积物以砂、粉砂为主,分选差至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粒度概率曲线显示明显的两段型,且以跳跃总体为特征,其分布范围为1.75~3.0Ф之间,跳跃总体与悬浮总体之间的截点在2.75—3.5Ф之间,悬浮总体的含量为2~30%,通常缺乏滚动总体,如果有,也比1Ф粗。3 沉积构造:河流相层理发育,类型繁多,但以大型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一般有半数以上的层具交错层理。细层倾斜方向指向砂体延伸方向,倾角15~30o,由下至上层系及细层的厚度变薄,粒度变细,细层具粒度正韵律,层系厚度很少超过1m,一般为30cm或更薄。在河流沉积的剖面上,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在下部,小型者发育在上部,波状层理发育在剖面顶部。河流沉积中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也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向上游倾斜,倾角约为10 -30o。河流沉积的最底部常具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层的砾石。4、生物化石:河流体系生物化石一般保存不好,通常较难见到动物化石及较完整的植物化石,所见者常是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等。河床亚相典型的指相化石为硅化木,它是植物的干或茎在开放系统条件下硅化而成。河漫沼泽沉积中可见炭化植物屑袁完整的植物化石,它们多是在封闭缺氧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在时代较新的河流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5. 在沉积剖面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下粗上细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典型的河流沉积剖面应具有完整的河流沉积层序,即具有完整的“二元结构”,从下而上由河床滞留沉积开始,

向上依次出现点砂坝或河道砂坝以及泛滥平原沉积。6 砂体形态:河流砂体的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等。在横切河流的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机积之中,如辫状河心滩砂体和曲流河边滩砂体,总是呈透镜状成群出现,交错叠置,四周为泥质沉积所包围,显示河道的多次往复迁移。

五、河流沉积与煤油气资源1、泥炭沼泽发育场所:冲积平原、岸后沼泽、废弃河道、牛轭湖2、石油、天然气储层: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成煤环境重要场所:冲积平原,岸后沼泽和废弃河道充填沼泽,牛轭湖,这些沉积场所多存在于曲流河沉积体系,网结河沉积体系中,而辫状河沉积体系成煤的条件是有限的,正在形成的辫状河体系对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往往不利,因而难于出现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河流沉积体系中河流相的砂体若离上覆和下伏的生油凹陷中心较近,就会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相的平面分布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而影响着赋铀砂体的空间分布。

六、湖泊--是陆地上稳定的天然蓄水盆地、形成巨厚的碎屑沉积,膏盐和岩盐等化学沉积、湖盆沉积在剖面上往往是一个向上变粗、变浅的序列;水动力条件也往往是从边缘向湖泊中心逐渐演变的;湖泊沉积是煤的积聚、石油与天然气生成与储集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湖泊沉积相关的粘土及盐类矿床也是具有重大价值的资源。

1.湖泊的主要特征及分类(1)、湖水的温度分层:1)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将逐渐降低,当达到某一深度时,水温降低很快,这个水温突然变化的水层称为温跃层;(2)在温跃层以下,水体较冷,密度较大并处于停滞状态,人们通常把该层称为下部滞水层;(3)温跃层以上为水体运动活跃、混合良好的暖水层,一般称为上部温水层。

(2)、湖泊的水动力条件:湖泊潮汐作用很弱;湖浪的大小与湖泊的规模和风的吹程有关。在较浅的湖区,风暴浪改造近岸沉积,可以产生类似于陆棚的风暴沉积

(3)、湖泊的水化学条件1)在温暖潮湿气候区的淡水湖中,生物的繁殖率很高。当这些生物死亡后沉积于湖底,可使湖底的游离氧消耗贻尽,造成无氧带。这种湖泊----称为富营养湖泊,其沉积物主要为黑色的富含硫化物的有机质组成的腐殖泥。(2)如果生物繁殖率低,或者水体保持良好的氧化条件,那么水体中因含游离氧较多,只能沉积黄灰色的含植物和藻类的软泥。软泥中可以见到底栖动物化石。这种湖泊称为贫营养的湖泊。

(4)、湖泊的分类(1)按湖水盐度将湖泊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盐度<0.1%者称为淡水湖,盐度>3.5%者称为盐湖,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咸水湖。(2)按湖泊的沉积物类型分为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型湖泊和以蒸发岩为主的化学沉积型湖泊。(3)按湖盆的成因分为构造湖、河成湖、火山湖、溶蚀湖和冰川湖等。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通常按湖盆地成因将其分为断陷湖泊、坳陷湖泊和过渡型湖泊三个主要类型

2、碎屑湖泊沉积相1、滨湖相:在碎屑沉积的湖岸--湖滩:其组成可以是砾石质的,也可以是砂质的。砂质沉积中常见波痕、小型交错层以及冲洗交错层;地形平缓的泥质湖岸--泥滩:为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常具水平纹层、透镜状层理、韵律层理、冲刷面、干裂、直立虫孔及植物根迹。2.浅湖相(1)水体透光性较好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十分发育。2)沉积物主要粉砂质泥岩夹薄的粉砂岩与细砂岩,或者呈互层状产出。3)泥岩呈块状或具粉砂纹层。富含底栖生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发育。颜色以灰绿色居多。4)砂岩和粉砂岩多为薄的下平上凸的透镜体,内部具小型浪成交错层。

3、深湖相①无氧深湖泥岩。深灰-黑色的泥岩和页岩。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水平纹层发育,常含保存完好游泳生物化石;②氧化深湖相泥质岩:主要为韵律性的纹层状泥岩,一般呈灰色。浊积岩①湖底浊积扇:可因河流直接注入或滑坡产生。(a)内部扇为碎屑流沉积的杂乱砾岩和近基浊积岩,序列上部的砂岩和泥岩为天然堤沉积(b)中部扇为不夹泥岩的巨厚砂岩和砂岩复合层。单层具粗尾粒序或反-正粒序;砂岩具正粒序或块状。为缺乏天然堤的辫状水道反复迁移的结果。(c)外扇是薄层粉砂岩与泥岩的互层。②湖盆平原沉积是指湖底地形平坦的地区。原以典型的浊积岩

为特征,其主要岩相为单调的砂岩与页岩互层。4、湖湾沉:湖湾是指滨岸沙坝背后或者三角洲分流间形成的半封闭水域。沉积物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偶尔夹有薄的砂及粉砂层。1)在潮湿气候区,湖湾沉积为黑色或深灰色的富含有机质粉砂质或砂质泥岩。常夹有劣质油页岩、薄煤层或煤线。其中植物化石丰富,根土构造发育;(2)在干旱地区,湖湾主要为浅色的富含碳酸盐的纹层状泥岩或泥灰岩。白云岩化强烈,也常见干裂及盐类假晶。

3、湖泊三角洲沉积(1)浅水型三角洲--特征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河口坝沉积不发育。在多数情况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与湖相泥岩呈冲刷接触;(2) 深水型三角洲--特点是具有厚而完整的进积序列,骨架砂体呈厚的豆荚状;

我国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三角洲发育在距物源区相对较远的地方,是一个相带发育完整的沉积体系沉积物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及矿物成熟度较高,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一致;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其中包括槽状及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冲刷面构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常呈交织状,河道砂多为对称或近于对称的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平面上为分枝或交织的鞋带状;浅水湖泊三角洲河口砂坝不发育;三角洲主要形成在湖盆拗陷回返后期。

盐湖沉积相带划分及特点1、深水盐湖相:含盐层系组合为石盐、石膏和暗色泥页岩或钙质页岩及油页岩的互层。盐类沉积和砂泥沉积在平面分布上有明显分带性,从湖心向岸,依次出现膏盐沉积区-膏盐和泥质沉积区-砂泥沉积区。2、浅水盐湖相:水盐湖相多发育在某些盆地演化的坳陷阶段和衰亡阶段。由于受其所在自然地理环境控制,入流量和降水量较少,一般湖水深度均比较小;在这些盐湖中,不同成分盐类的分布状况大多不呈同心环带状。3.干盐湖相:干盐湖通常分布在盐湖的外围或盐湖发育的晚期,它是盐湖湖水被蒸干或基本蒸干而裸露在地表的干盐滩。边缘相以含方解石结核和钙质胶结物为特征;泥坪相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特征;湖相则以天然碱(碳酸钠)或油页岩(方解石或白云石质)为特征

第四章过度相组

一、三角洲的的作用与控制因素

(1)河流的作用: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2)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差异:①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底部流动②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③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通常发生在河流入海处。

(3)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可对河流输入的泥砂进行改造和再分配,改变着三角洲发育的形状。

(4)河口区海底地形: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5)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水盆地相对稳定,或沉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淤高。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决口扇。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三、三角洲的分类

这一分类着重考虑的蓄水盆地的特征,即波浪和潮汐能量的强弱,对注入蓄水盆地的冲积体只考虑了曲流河,而没有考虑冲积扇和辫状河。

(1) 河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①鸟足状三角洲;

②朵状三角洲。

(2) 浪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的作用,河流输入泥砂量少,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

(3) 潮控三角洲--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他形状的港湾,由于潮汐作用远大于河流作用,在港湾中堆积的泥砂受潮汐作用的强烈改造,仅形成小型三角洲。外形受港湾控制,发育的潮汐砂坝。

1、河控三角洲亚环境级沉积特征

1)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1.分流河道沉积--为砂和粉砂沉积物。横剖面形态为近于对称的透镜体。为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天然堤--发育在河道两侧,由细砂、粉砂和泥质组成。砂质沉积内部具沙纹交错层和流水波痕;泛滥盆地-沼泽及湖泊--排水不良,但植物繁茂,沉积物主要为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夹泥炭和煤层。植物化石丰富,根土构造发育。湖泊的规模通常较小,沉积物主要为泥岩;决口扇沉积--发育在天然堤两侧和分流间海湾,呈扇状分布,由细砂和粉砂组成。常见粒序层、沙纹层和平行层理;分流河道间沉积、分流间湾沉积--分流间湾是指分流河道间与海洋相通的相对低凹的地区。为泥质,含少量粉砂和细砂,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海相动物化石。

2)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①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陆上分流河道的延伸部分。沉积物中常含粘土碎块,具交错层理、流水沙纹层理和侵蚀面等;②水下天然堤沉积--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可见沙纹层理、浪成波痕、虫孔和包卷纹层等;③河口砂坝沉积--由砂质沉积物组成。质地纯净,分选良好,具多方向槽状交错层和冲刷面。河口坝末端通常称为末端坝,为细砂、粉砂和泥组成的交互层。具反粒序,有水平纹层、波状及透镜状层理,河口坝单元形成向上变粗的序列;④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经海洋营力改造形成。

3)前三角洲沉积特征前三角洲位于前缘的向海一侧,水深通常在浪基面以下;沉积物主要为泥和粉砂质泥,富含有机质,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层理主要是水平纹层;在近前缘的部分可出现少数粉砂薄层,其中有小型交错纹层和波痕等构造;含海相动物化石,有较多的虫孔及生物扰动构造

4)沉积相组合、沉积旋回及演化

(1)平面相组合及垂向层序当波浪作用稍强,三角洲前缘砂体被波浪和沿岸流所改造,使三角洲呈朵状和鸟嘴状,碎屑物质被携带至三角洲侧翼,形成海滩和障壁岛相沉积,这种平面组合就形成了河流——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当河流碎屑物质供应充分时,三角洲向海推进至较深水,形成巨厚的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堆积,并形成一定的坡度,由于事件性因素的影响,它们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可在三角洲前缘深水区形成重力流沉积,通常形成深水浊积扇。这种平面组合构成了河流——三角洲——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前一种组合或沉积体系多出现在浪控三角洲或河控朵状三角洲发育的地区,而后一种组合出现在河控三角洲发育的地区;三角洲在平面上依次邻接而出现的相,在垂向上亦依次递变。垂向层序为下细上粗的逆粒序旋回。在层序上部局部出现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顶部出现夹炭质泥岩和薄煤层的沼泽沉积;在河控三角洲垂向层序中,由下至上海相化石减少,而陆相化石尤其植物化石增多,以至顶部出现炭质泥岩或薄煤层;波浪波痕及其产生的交错层理向上减少,流水波痕及其产生的交错层理增多。

(2)三角洲沉积旋回分为两个时期:即建设期和破坏期:三角洲向海推进增长发育时期称三角洲的建设期;三角洲被海水淹没遭受侵蚀破坏的时期称三角洲的破坏期。每个单一的三角洲沉积体在垂向上就代表了一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三角洲的建设相开始,以破坏相的出现而告终。在垂向剖面上,建设相和破坏相周期性地交替重复出现,就形成了多旋回三角洲复合体系。

2、浪控三角洲亚环境级沉积特征:浪控三角洲的垂向层序通常仍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具有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而且层序顶部一般都出现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支河道沉积,以此区别于海岸沉积的海滩脊层序。

3、潮控三角洲亚环境级沉积特征:潮控三角洲沉积是三角洲沉积物被潮汐水流破坏、改造的产物。潮汐沙坝、潮汐河道沉积构成了潮控三角洲的骨架,也是砂质沉积物的主要营造单元;潮汐水能改造是主要水动力条件,潮汐沉积发育是其典型标志。

(1)潮控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泥炭沼泽沉积。

潮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主要由多个相互叠置的单个砂体组成,间夹泥质条带或透镜体.单个砂体由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组成,粒度向上变细,底部具冲刷面及泥砾屑;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层理;古流向为双向,表明分流河道具有潮汐河道性质。

分流间湾沉积覆于潮河道沉积之上,由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组成;水平微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脉状层理发育,见破碎的碳化植物化石碎片及根系化石;以垂向加积为主,并随其充填变浅转而沼泽化并发生泥炭堆积.

(2)潮控三角洲前缘包括潮汐砂坝、混合坪沉积,潮汐砂坝是其沉积骨架,由河流携带的砂质沉积物受潮汐作用改造而成。潮汐砂坝沉积层序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砂坝沉积由细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组成,发育波状、透镜状层理,常被生物掘穴,生物扰动构造发育;上砂坝沉积由砂岩夹泥质条带组成,单个砂体呈不连续的透镜状相互叠置,再作用面发育,由粒度向上变细、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粒石英砂岩组成;发育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见生物潜穴、音叉状波痕,古流向呈双模态,表征了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水动力条件。潮汐砂坝沉积自下而上泥质减少,粒度变粗;混合坪沉积由暗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及其互层组成,常夹有菱铁质细条带,潮汐层理及生物潜穴发育;泥炭坪直接发育在潮汐沙坝之上,形成泥炭堆积

(3)前三角洲由灰、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向上砂质含量增加;富含菱铁质结核或薄条带,见水平及水平微波状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四、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常见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或薄煤层等。无或极少有砾岩和碳酸盐岩,与河流相和湖泊相有别。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河流相高。

2.粒度分布特征:三角洲由陆向海方向、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的总趋势。在概率累积图上,远砂坝沉积的粒度分布主要以细粒的单一悬浮总体为主。河口砂坝沉积有以跳跃总体为主,其粒度区间为2-3.5φ,分选好,其他两个总体(滚动、悬浮)含量相对少,分选差,反映水流作用不很强,而存在一定的波浪改造作用。

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和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如砂岩和粉砂岩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泥岩中见水平层理。此外还发有波状、透镜状层理、冲刷-无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

4.生物化石:海陆生物混生现象是三角洲沉积的重要特征,三角洲形成时正常盐区、半咸水和淡水环境皆有发育。三角洲形成过程中,咸、淡水混合,盐度变化大,水体混浊度高,窄盐性生物不易繁殖,能堆积、埋藏并保存为化石的原地生长的生物主要为广盐性生物,如瓣鳃、腹足类、介形虫等。异地搬运埋藏的主要为河流带来的陆生动植物碎片。在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垂向沉积层序中,海相生物化石多出现层序的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炭或煤层。

5、沉积层序:三角洲沉积在垂向上呈现下细上粗的逆粒度旋回层序,在层序顶板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的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反映三角洲在横向上的相序递变。这与河流相沉积的间断件正旋回有而著的不同。

垂向剖面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砂——三角洲平原的砂、泥互层夹煤层,其中水下沉积部分是一个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沉积是其最特征部分,它不仅有别于其它沉积单元,也是区分不同三角洲类型的重要依据。

6、砂体形态:除了潮控三角洲和浪控三角洲的端元类型外,几乎所有的三角洲骨架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均呈朵状或指状,砂体的伸展方向垂直或斜交于岸线。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呈齿状交叉

三角洲沉积突出特征:具有特定的剖面沉积序列和骨架砂体的几何形态。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体系,可以根据骨架砂体的成因特征、几何形态、定向习性、进积砂体与分流河道的空间关系,以及河道充填物的特征等加以识别。

五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的分布较为普遍,但其形成仍然象扇三角洲一样,需要在特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并与源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条件下才能发育。扇三角洲往往形成在盆地断陷边界地带,辫状河三角洲往往发育在坳陷盆地徒坡边界地带,而曲流河三角洲往往形成在坳陷盆地缓坡边界地带。只有盆地坳陷较陡边界最有利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这是因为较陡的盆地坳陷边界地带地形坡降大,易于辫状河人湖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体;随着进入盆地的沉积物数量的增加,辫状河三角洲的向前推进,冲积平原必然向盆地方向扩展,冲积平原沿陡倾的盆地边缘向盆地内进积,盆地的依次被充填表明沉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

古气候条件决定了一定区域的降水量、水系的特征、风化的强度以及碎屑物的供应,其对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的影响尤为重要。干旱气候向潮湿气候转化会引起沉积物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扇三角洲沉积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转化。因此最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形成的古气候是半干旱一半潮湿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有一定的降水量,可形成稳定的水系,同时物理风化亦较为强烈,可有大量的碎盾物供应。此外,海平面的升降也会影响三角洲沉积类型的变化。一般认为,扇三角洲沉积与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见于海平面上升减缓的时期。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包括辫状河道、泛滥平原及沼泽微相,并以辫状河道最具代表性。辫状河道由颗粒支撑的砂、砾岩组成,碎屑颗粒一般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填隙物以泥质为主。测井曲线表现为较高的视电阻率,呈齿状或尖峰状起伏,自然电位曲线一般呈箱形或波状起伏。泛滥平原主要为泥岩夹粉-细砂岩,而沼泽微相主要由煤层、碳质泥岩夹粉砂岩组成。主要以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为特征。古植物化石丰富。(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①水下分流河道---系平原辫状河道入湖后在水下的延续部分,它在辫状河三角洲中所占的厚度是最大的。岩性一般较粗,以砂岩和砂砾岩为主。从剖面上看,水下分流河道大都从冲刷面开始。向上依次为具层理构造的砂、砾岩,顶部为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河道砂频繁交互,形成多层楼式的正韵律的砂、砾岩组成的叠合砂岩。②水下河道间---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状砂岩。块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波状层理发育。由于水下分流河道冲刷力强,改道频繁,一旦发生改道,这些沉积物就被冲刷减薄,甚至全被冲刷掉,因此常以碎屑岩夹层的形式出现。③河口砂坝——岩性为分选、磨圆较好的细砂岩、中砂岩,偶含泥砾。具板状、楔状及槽状交错层理。与下伏席状砂沉积过渡,并一起构成明显的反韵律,电测曲线形态呈漏斗型。④席状砂---岩性一般为分选相对较好的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发育。一般与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呈薄互层。

(3)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较细,多为灰、灰绿、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组成,在剖面上为砂泥岩薄互层。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发育。

我国中生界辫状河三角洲的主要沉积特征:①辫状河三角洲大多发育在距物源区相对较近的地方,其间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瓦1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②沉积物粒

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一致;③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包括板状及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含动、植物化石及生物遗迹构造,在平原部分可见到一些水上暴露沉积构造标志④辫状河三角洲平原部分可发育成非常宽广的席状形体;⑤由于水下分流河道不固定,常常侵蚀下伏沉积物,所以很少发育河口砂坝,剖面上河道砂频繁交替;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砂体呈席状,范围可达数十至几百平方千米。

六、三角洲与煤层聚集的关系:在各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往往为成煤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在不断推进的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滨岸地带,都是泥潭沼泽发育的良好场所;在三角洲朵叶废弃之后,低平的地势也成为良好的成煤场所。地域辽阔的三角洲环境是河、海、湖交汇的地带,气候潮湿,生物的繁衍速度是极快的,由于沉积物源的丰盛、海岸线和构造沉降环境的持续,就为古代油气的形成、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场所。

第二节河口湾

一、环境特征:河口湾是被海水淹没的河口,也可以看成是位于河口的海湾。河口湾的外形多呈喇叭状;主要营力为潮汐作用与河流作用;淡水与盐水至少在部分时间内是呈相反方向流动的。在二者之间的混合带内,含砂量高于上层的淡水与下层的盐水,因此又称最大混浊带。混浊带是水流循环的结果。河流挟带的泥砂逐渐沉降到混合带,而当泥砂下沉到海水层时,又随海水逆向搬运,重新进入淡水层;河口湾的沉积物来自海洋与河流。在河流挟沙量低的河口,沉积物主要来自经风浪搅动的浅海悬浮载荷,在河流挟沙量大的河口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

二、沉积特征(1)河口湾的主要沉积单元是潮道、浅滩及潮坪;(2)潮道的充填序列自下而上通常为:基底冲刷面-含介壳的滞留沉积-大型双向交错层的或浅滩砂岩-平行纹层或低角度交错纹层砂岩(潮汐砂坝);(3)细粒河口湾沉积由砂泥薄互层组成,反映水流强度的周期性变化;(4)特征的层理为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和压扁层理以及大型双向交错层理。第五章海相组

海水的运动主要表现为:波浪、洋流(海流)、潮汐和浊流。

1、波浪:波浪是海水运动最基本的形式。对于海水质点,也仅在作近于圆周运动。当风吹过海面时,大气与水面发生摩擦,将水质点向前推进,因受前方水体的阻力、重重力以及水的粘滞力的影响,水质点遂绕一圈又回到原地,同时带动了相邻水质点也作圆周运动。

当水质点运动到圆周的最高点时出现波峰,降到最低点时出现波谷,便产生波涛起伏。水质点的圆周运动向深处减弱,最深只能影响到其波长的1/2深度。在浅水区域,海底与水质点发生摩擦,水质点运动轨迹变为椭圆状,水越浅,这种变形越明显。结果,出现部对称波浪,或者波峰出现倾斜宏观上,由深水区到海岸,依次形成了规则波浪带、不规则波浪带(升浪带)、破浪带、冲浪带。

2、潮汐:潮汐是全球性的海水作周期性涨落现象。其主要动因是由月球对地球上的水体的引力作用引起的。一般一天中一个地方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一个月出现一次特高潮和一次特低潮。是由太阳、地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位置不断变化造成的。

3、洋流(海流):洋流是海水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而产生的。产生洋流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水体温度、盐度的差异,以及定向风的持续吹拂作用。洋流的流动速度较慢,每小时数千米;行程较远,可达几千米或上万米。根据洋流与周围温度的关系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是洋流的温度较周围水体的温度高,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是洋流的温度较周围水体的温度低,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4、浊流:是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一种高密度流。主要发育在大陆坡。这种水体富含悬浮物质,水体密度较大(1.2-2.0g/cm3)。其结果可形成粗细相间的沉积物

(浊积物)浊流的密度大,在流动过程中,紊流强烈,具有极强的搬运力,可以将其大量的砾石和沙级碎屑搬到半深海、深海区产生沉积。浊流作用可将浅海和河口沉积物带到大陆坡下或深海盆地中沉积。典型的浊流沉积物主要由粘土、粉沙、沙组成。在空间上多为扇体。

5、、海岸环境是分隔大陆与开阔海的过渡地貌单元。在这里专指三角洲以外的海滨带

1、按照潮差的规模,把海岸环境分为小潮差海岸(<2m)、中潮差海岸(2~4m)和大潮差海岸(>4m)三类:(1)小潮差海岸是一种浪控海岸,主要发育海滩和障壁体(2)大潮差海岸是一种潮控环境,以发育大潮差河口湾和潮坪为特征。(3)中潮差海岸的特征介于二者之间,发育低矮的障壁岛和广阔的潮坪与沼泽。

2、海岸环境包括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障壁岛(障壁砂坝)—泻湖体系是障壁海岸的主要类型,主要由三大碎屑单元构成即潮下到露出水面的障壁砂坝(包括冲溢扇)、坝后泻湖和碎屑潮坪、以及将泻湖水体与开阔海域连通的潮汐水道和潮汐三角洲三部分组成。

3、海岸环境的沉积物主要补给方式:河流沉积物入海后被沿岸流搬运;陆棚沉积物的向岸搬运;海岸侵蚀形成的残留物;短小河流的注入

二海滩-障壁岛(砂坝)沉积

海滩和障壁岛-都是平行岸线分布的线状砂质沉积体,区别在于海滩与陆地直接相连;障壁岛则以泻湖与陆地分离。它们的范围都处于正常浪基面与最大高潮线之间:

1、水动力条件:海滩受波浪作用的控制,在深水区,水质点的运动轨迹近于圆形,当水深变浅时,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在波浪向岸触及海底,波浪由正弦波形变为弧立波形,浪尖开始上升,底部产生一个向陆方向的海底浪涌和一个弱的向海方向的回流;该带称为升浪带或波浪加强带;随着水深变浅,波高增大,波形严重向前陡倾。直到临界点破碎,此带称为破浪带;破浪带是海滩上水动力条件最强的地带,下伏的沉积物经受了强烈的改造;波浪进一步破碎,即形成拍岸浪或碎浪带;在波浪向这种极浅水区形成一个高速的向陆方向的冲流,紧接着又向海方向回流,该带称为冲流带或冲洗带;波浪呈一道道激浪冲向海滩面。碎浪向上运动停止,可产生回流,集聚于沙坝裂口向海方向退回。这种回流称为离岸流;当其进入沙坝间的凹槽转为平行岸线方向流动时,则称为沿岸流

2、沉积微相特征:1)临滨沉积:a)下临滨能量较低,主要为细砂、粉砂和滨外泥岩不规则互层。含海相化石,生物拢动强烈。见水平纹层,层面具浪成波痕,但纹层多为生物扰动所破坏;(b)中临滨位于破浪带,水动力强烈。主要为中-细砂。分选好,常夹介壳层。交错层发育,为双向槽状交错层。见冲刷面、滞留沉积以及平行层理、粒序层及洼槽交错层等;c)上临滨处于碎浪带,是高能环境。沉积物从细砂级到砾石级。沉积构造为多方向的槽状交错层系,向岸倾斜的板状交错层及风暴成因的侵蚀面和洼槽交错层。2)前滨沉积:前滨相当于冲流带,地形比较平坦;沉积物通常比临滨细;典型的沉积构造是冲洗层理;常见平行纹层、沙纹交错层;层面构造极为发育,如流痕、浪成波痕、流水波痕、复合波痕以及变形的平脊波痕、圆脊尖谷波痕等等,反映该区水深极浅及间歇性暴露。3)后滨沉积:水动力条件弱;沉积物粒度较细;层理主要为水平纹层状,局部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4)风成沙丘沉积:海岸沙丘呈低起伏状。沉积物以中一细粒为主,分选很好,圆度也较高,颗粒具霜面,风成交错层发育,主要是大型交错层理。

三泻湖-潮坪沉积泻湖---是平行岸线的浅水盆地,它与开阔海之间为障壁岛分隔,又以潮道与开阔海连通;水动力条件较弱;在潮湿区,其细粒的泻湖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在干旱区,其细粒沉积物中常含蒸发矿物;在靠近潮汐水道的地方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沙纹交错层。在小河的注入处,具有三角洲的特征;广阔的泻湖底水动力条件很弱,为水平层状的粉砂和泥质沉积。也可夹薄的砂岩;薄砂层多具水平纹层,或者发育浪成波痕及浪成沙纹交错层。

1、潮坪水动力条件:潮坪水动力条件从潮下带向潮上带逐渐减弱;潮道和潮沟水动力最强,

沉积物最粗,发育人字形交错层;在低潮线附近,波浪的活动强一些,主要为砂质沉积,称为砂坪;而簸选出来的泥主要沉积在高潮线附近的泥坪;砂坪和泥坪之间为砂与泥质的混合沉积带,称为混合坪。

2、潮坪微相沉积特征: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底部为潮下带的潮道沉积,通常为块状砂岩,具滞留沉积和人字形交错层;之上为砂坪沉积--具小型流水沙纹交错层的砂岩,有时也有人字形交错层及再作用面等双向流水构造,以及反映水位变化和间歇暴露的标志;再上为混合坪沉积--为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具压扁层理、波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以及砂、泥薄互层状的潮汐韵律层理等复合层理;顶部为泥坪沉积--为厚的泥质沉积,常夹有薄的砂质层。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泥坪形成石膏和石盐晶体,可使原始层理破坏。泥坪上的干裂常见;潮上盐沼或沼泽--温湿区长满植物;干旱区发育干裂石膏和石盐;潮沟沉积--砂质沉积,并富含介壳和泥砾。发育人字形交错层

3、潮坪沉积的识别标志:具有流水方向截然相反的人字形交错层和再作用面;压扁层理、波状层理及透镜状层理发育,反映流水强弱的交替出现;具有干裂、雨痕、植物根迹、蒸发岩、泥炭和薄煤层等反映间歇性陆上暴露的标志;具水道冲刷、泥质碎片和簸选的砂质透镜体等暴露与沉积交替出现的标志;

四进潮口及潮汐三角洲沉积:进潮口在中等潮差区比较发育。进潮口的主要沉积特征是:基底有一个以滞留沉积为标志的侵蚀面,滞留沉积通常为介壳和泥砾;具有双向的大型平面状交错层和中型槽状交错层较粗粒砂的深潮道沉积;具有双向的小型-中型的槽状交错层中、细砂和平坦纹层砂的浅潮道沉积;结构向上一般变细,交错层系厚度向上变薄;顶部常过渡为潮坪沉积;动物化石组合是混生的。

潮汐三角洲--是受边界限制的高速潮流通过障壁岛进入潮道两端的开阔水域时,流速因流水分散突然降低而成的朵状砂质沉积体。向陆一侧潮道口的朵状体称为涨潮三角洲,向海一侧潮道口的朵状体称为退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具有平面状交错层和槽状交错层的各种序列。底部通常为双向的或向海倾的平面状交错层砂,代表早期的退潮水道沉积。其中为向陆倾的板状交错层的厚层序,反映一系列沙浪在涨潮斜坡上的迁移,这些层序向上变薄,并可被泥坪或沼泽沉积覆盖。

五冲溢扇沉积冲溢扇----是在风暴期从障壁岛上侵蚀下来的砂质沉积物被搬运到泻湖一侧形成的扇状沉积体。沉积构造为平行纹理,但在其边缘部分可出现向陆倾斜的中型前积层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遭受生物扰动,在现代沉积中,单个冲溢扇的沉积单元自下而上有如下序列:冲刷面-含混合生物介壳的基底层-平行纹层、沙纹层或逆行沙丘纹层砂。

六古海岸沉积的识别标志1、古海滩和障壁岛主要是分选很好的石英砂岩;砂体呈席状;古流方向垂直砂体走向,反映砂体走向与岸线平行的原始特征;冲洗交错层理发育。2、识别海岸沉积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在剖面上形成的地层序列。在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陆地退却,较深水的沉积物覆盖在较浅水的沉积物之上,造成退积(海进)地层序列;在海平面下降时,海岸线向海方推进,较浅水的沉积物覆盖在较深水的沉积物之上,形成进积(海退)地层序列。

第三节陆棚碎屑沉积相1、陆棚--指正常浪基面以下至陆棚坡折的广大浅海水域。2、陆棚地区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泥质沉积,底栖生物发育。3、在受潮流和风暴潮强烈作用的地区也有砂质沉积物的大量分布。

一、陆棚作用1、潮流--潮波是由大洋传到陆棚的。2、波浪作用--影响陆棚的波浪主要与风暴有关,涉及的水深可以达到200m。3、风暴流--由飓风引起的风暴流(storm surge)对陆棚沉积有重要影响,将搅混的泥砂以密度流的方式带回陆棚,形成风暴沉积。风暴浪的波动可以把海底冲刷成丘、洼相间的波状起伏面,然后堆积风暴流携带的悬浮状细砂和粉砂,造成丘状交错层。4、密度流--海水可因温度、盐度及悬浮物含量的变化出现密度分层。是河流,

大洋环流等引起。5、底栖生物发育,生物扰动强度大,生物扰动可以强烈破坏原生沉积构造。

二、陆棚沉积相1、陆棚砂质沉积1)潮控陆棚砂(1)沙波相--是横交主要潮流方向的巨型沉积单元,可以造成巨大的面状交错层系。古代的沙波沉积的识别:(Ⅰ)具有单向倾斜的巨大前积型交错层(Ⅱ)具有再作用面,反映潮汐作用的周期性(Ⅲ)为生物扰动强烈的陆棚泥所分隔。(2)沙脊相--沙脊是一种大型的线状底形,砂体的走向总是平行于海流的流向。2)风暴沉积自下而上的沉积序列:A冲刷面:由风暴流搅动早期的沉积物而成。B粒序层(B):下部常含大量滞留沉积物,如介壳、泥砾;向上逐渐变细;C面状平行纹层(P);D丘交错层理(H);E平坦纹层(F);F浪成沙纹交错层理或对称波痕(X);G强烈生物扰动的陆棚泥岩(M)。3)、陆棚泥质沉积(1)陆棚泥含有少量的粉砂、砂和介壳,往往缺乏内部构造;2)在富氧的陆棚上,生物扰动强烈,正常的海相化石丰富,泥岩中含球粒多;(3)在缺氧的陆棚上发育富含有机质的纹层泥,生物类型少,主要限于食泥生物;(4)在无氧环境,底栖生物不能生长,泥质岩中只含浮游类生物。

三、陆棚沉积序列1. 退积陆棚沉积序列(海进序列)2. 进积陆棚沉积序列(海退序列)(1)风暴控进积陆棚沉积序列--砂主要限于内陆棚,相当于序列的上部;其它部分由含粉砂纹层的生物扰动泥岩组成。2)混合型进积陆棚序列--底部为厚的陆棚泥;向上为多个向上变粗的砂质单元覆盖,砂体平行岸线。每个砂质单元的下部为薄层的海绿石砂与泥岩的互层;上部沉积较粗。

第四节深海碎屑沉积深海沉积环境一般是指水深大于200m的海底,相当于大陆坡至深大洋底;将深海沉积环境分为与大陆边缘有关的深海环境和深大洋环境两种类型;与大陆边缘有关的深海环境接受大量重力流沉积;深大洋环境以远洋沉积为特征,主要是从上覆水体中缓慢沉降的细粒沉积物。

1、控制深海沉积的因素:表层水域的肥度--表层水域的肥度指供给在表层水域生活的生物的营养组分含量。肥度高的地带有高的生物成因沉积物速率;碳酸钙的补偿深度--当深度增大到某一深度线时,就出现碳酸钙的产生(或加入)量与溶解量达到平衡;距大陆区的距离--陆源物质的分布随与大陆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大洋底流--大洋底流是沿洋底的大规模水团运动;沉积物重力流--深海远洋粗碎屑的搬运和沉积主要都是通过重力流进行的;其他影响因素--有风、冰川等作用。等深流--是由于大洋水团的温度盐度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环流体系。在两极地带由于冰层和低温的影响,表层海水因密度增大而下降,并沿洋底向低纬度方向流动。由于受科里奥利效应的影响,底流的流向分别向右偏转。在北大西洋来自北极的底层水团便沿北美大陆边缘的陆隆平行等深线向南流动,而来自南极的底层水团因受南极大陆地形的影响而转为围绕南极大陆边缘向东流动,形成环南极的等深流水团。

2、深海重力流沉积深海半深海环境中,大多数碎屑沉积物都是以块体-重力方式搬运的。大量沉积物与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高密度流体,借助重力作用整体顺斜坡向下移动,一旦重力效应消失后即沉积下来。因此将这种流体称作重力流或密度流和块体流。

(1)主要沉积类型岩崩--是已石化的巨大岩块受重力作用自由崩塌滑落而移动;滑动与滑塌--是半固结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破裂的底面,顺坡向下滑动,内部仍保持一定的粘连性;碎屑流沉积--是非牛顿流体的高浓度的沉积物分散体,具有屈服强度和高粘性,其流动方式为层流。基质屈服强度和产生的浮力构成对碎屑支撑的机理;颗粒流沉积--沉积物直接由颗粒之间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颗粒流沉积物的特征是厚层块状,具突变的顶底面;液化流沉积--含水的粉砂和砂受到突然冲击变成沉积物流体化。其沉积特点是:递变差或无递变,顶底面分明,底面可有负载铸型,内部具有各种泄水构造;浊流--浊流是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浊流中的沉积物呈悬浮状态搬运,由流体的湍流机制支撑,可以在极缓的斜坡上流动。

2、鲍马层序鲍马层序自下而上由五个层段组成:A段—为递变段,是鲍玛层序的底部单元,一般为具粒序层的杂砂岩或块状杂砂岩。底部有明显的侵蚀冲刷面,底面常发育有底面槽模等底痕;B段—为下平行层理段,由具平行层理的砂岩组成C段—波纹层理段,由细砂及粉砂沉积物组成,小水流波痕层理发育,可以有爬升层理、卷曲层理等D段—上平行纹层段,主要为极细砂至粉砂质粘土,具有清楚的平行纹层。E段-泥质段为块状泥岩组成,含有孔虫化石。

第五节海洋碳酸盐沉积

一、碳酸盐沉积的基本条件:生物在碳酸盐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水动力条件对碳酸盐沉积的控制;碳酸盐沉积基本上是在原地形成的;碳酸盐沉积主要形成于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碳酸盐的沉积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抑制1. 生物在碳酸盐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海洋生物可以通过吸收大量CO2改变介质的条件,促进碳酸钙的沉淀.生物可以把壳体,死亡后沉积于水底,直接由生物形成的碳酸盐组分数量很大,其中有灰泥、碳酸盐颗粒及原地生物礁等2. 水动力条件对碳酸盐沉积的控制,灰泥总是堆积在安静的环境中,较粗的颗粒如砾屑、砂屑、生物碎屑等沉积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水体中,有一些碳酸盐沉积如生物礁等,呈块状的原地生物格架产出在水动力条件活跃的地区。3. 碳酸盐沉积基本上是在原地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基本上是在原地或者是在盆地内形成的;在高能环境仅留下颗粒,在安静环境中颗粒与灰泥并存在碳酸盐沉积中,每一类颗粒都有其特定的形成条件4. 碳酸盐沉积主要形成于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温暖的气候是碳酸盐沉积的一个有利条件;浑浊水体对碳酸盐沉淀的抑制作用;水浅温度高,透光性好,有利于生物繁衍5. 碳酸盐的沉积作用迅速,但容易受到抑制;要造成巨厚的碳酸盐沉积,盆地的沉降速率必须与沉积速度相适应;气候、清水环境和生物繁殖要适宜

二碳酸盐沉积模式1、几种常用术语:碳酸盐台地(carbonateplatform):指具有近于水平的顶和陡峻的陆棚边缘的大型碳酸盐沉积体,在其边缘常常有高能量的沉积物。碳酸盐缓坡(carbonateramp):指从岸线向盆地缓慢倾斜的大型碳酸盐沉积体,其坡度很小(<10),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间一般没有明显的坡折,有的的缓坡坡度很小,以致于难以把缓坡与台地分开,因此这两个术语经常交换地使用;碳酸盐建隆(c arbonate buildup):指在原地形成的横向上局限、呈凸起地形的碳酸盐体, 它不涉及内部的组成。碳酸盐建隆不涉及内部的组成,包括下列有成因含义的描述性术语:(1)生物格架礁:这种建隆部分地由抗浪的生物格架组成,该术语通常也称生物礁。(2)生物滩:这种建隆主要由生物碎屑堆积而成,大部分是由于陷落或阻挡作用而堆积,但也有—部分是由波浪和水流机械堆积的。(3)灰泥丘:在该建隆中灰泥基质超过了其它组分,如生物粘结岩和生物碎屑组分。因此它的形成兼有水动力学堆积和原地生物产生的作用(4)沉积物堆积(分选、磨蚀的骨骼建隆):指任意形态的沉积物堆积,其内部组成表明,它主要是移动质点的机械堆积作用形成的。也有人用滩表示这一含义,如鲕粒滩、生物碎屑滩、砂屑滩、砾屑滩等。

2. 陆表海清水沉积模式:(1)X带(低能带) 位于浪底或浪基面以下:沉积物主要来自Y带的细粒物质即灰泥;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沉积物多呈暗色;这一环境有利于生油。(2)Y带(高能带从波浪冲击海底的地点起,直到波浪及潮汐的能量大部被消耗掉为止;向海方向一侧,由于营养物质及氧均较充分,各种生物(包括造礁生物)发育,常形成生物礁;向陆一侧是各种较粗的颗粒堆积的有利场所;碳酸盐岩都是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岩(3)Z 带(低能带) 位于Y带的向岸方向,直到滨岸为止,此带水很浅;波浪及潮汐作用很弱,其能量大多被海底摩擦消耗掉;水循环也很弱;形成白云石以及各种盐类矿物的沉积;在此带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化石少见,但叠层藻席却相当发育

3. 潮汐作用沉积模式(1)潮上带: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组成;在高潮或风暴时,沉积物沉积在有藻席覆盖的潮坪上;在低潮时,沉积物的上层和藻

席发生干裂、风蚀以及后来的再改造,就可以形成砾石级或细小的内碎屑;白云石是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的产物(2)潮间带:潮间带的上部,其干燥和泥裂作用与潮上带相同;在潮间带下部,风暴和潮汐能量形成内碎屑及生物碎屑堆积;潮间带上部藻席茂盛;潮间带下部柱状叠层石以及藻灰结核常见;虫孔常见,潮间带上部多为垂直虫孔,下部多为水平虫孔;潮间带也可有白云化现象(3)开阔潮下带:为高能量环境,波浪和潮汐可以搅动和簸选底部的沉积物;主要沉积是清洁的(即无灰泥的)内碎屑石灰岩或生物碎屑石灰岩;可出现低角度斜层理;各种海洋生物如棘皮类、珊瑚、腕足类、三叶虫以及软体动物均很发育4)局限潮下带:此带为较低能的环境;此带的岩石主要是轻微冲刷的内碎屑生物碎屑石灰岩和致密的内碎屑生物碎屑石灰岩,其基质主要是灰泥即泥晶,也有亮晶;此带也和开阔潮下带一样有多变的生物群;在此带的较浅部位,还可出现由生物泥晶石灰岩和粘结岩组成的生物丘第六章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大地构造、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

一、大地构造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作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具体的表现为:(1)影响沉积盆地的类型、成因、演化;(2)控制物源区上升和侵蚀;(3)控制沉积盆地下沉和沉积物搬运、堆积速度等;(4)影响沉积物或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5)沉积物的厚度和性质。(6)火山物质的的掺入。(7)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8)沉积物的后生作用。(9)沉积物堆积体的形态。(10)沉积矿床的形成。

1、沉积盆地:盆地:四周为高地所环绕的一块低凹的地面,它可以分布于陆地或海洋中。该类型盆地又称为地貌盆地或地形盆地。构造盆地:指中间地层新,四周地层老的一种构造形式,称为构造盆地。这种盆地的下沉发生在变形岩层沉积之后,即先有沉积物的堆积然后发生下沉,岩层变形,因此盆地内岩相带的走向和古水流的方向与盆地的结构形态无关。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沉积物大量堆积的场所,是地球表层极其重要的地貌—地质单元。通常所指的盆地是同生沉积盆地。这类盆地边下沉边沉积,因此常有巨厚沉积物的堆积,通常是盆地中央厚,边缘薄,其岩相带的走向与古水流方向和盆地的形状有关。

2、从成因上沉积盆地有:构造成因:沉积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有关。盆地的沉降常常是岩石圈变薄或挠曲、重力均衡及热力作用的结果。非构造成因:这些盆地规模小,如剥蚀盆地、死火山口形成的盆地等。但其沉积物最后得以保存也必须有构造沉降。因此,地球表面主要的沉积盆地都是构造活动引起沉降的结果。叠(复)合盆地和原型盆地:沉积盆地自太古代至新生代的整个地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形成、消亡、再形成的多旋回的演化。在地层记录中有多个盆地的叠复。单一的盆地又称原(单)型盆地,多个盆地的叠置形成叠(复)合盆地(朱夏,1980) 。它们为重要的地层间断和构造变革事件所分隔。不同的原型盆地形成和演化与其同期的构造作用等有关。

3、板块构造基础:板块构造理论: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构造活动性很强烈;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板块构造运动包括大陆的破裂解体、海底扩张、板块相互碰撞、俯冲、剪切、走滑等作用。板块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可以发生漂移运动是由于岩石圈之下存在一个软流圈的流变带。1.离散环境:离散边界是指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导致大陆破裂、离散漂移至海底扩张的构造环境。典型的离散边界是大洋中脊。随地慢物质上涌,在大洋中脊两侧不断形成新的洋壳,两侧大陆边缘形成被动大陆边缘。2、汇聚环境:聚敛环境是指两个板块发生相对聚合运动的地带,导致岩石圈板块消失于另一板块之下。聚敛环境有三种边界类型:(1)洋-洋俯冲边界。大洋岩石圈俯冲于另一大洋岩石因之下形成的边界。如马里亚纳群岛的边界,以发育典型的海沟和火山岛弧为特征。(2)洋-陆俯冲边界。大陆岩石

圈俯冲于大洋岩石圈之下形成的洋一陆边界,如安第斯山脉西部的边界,由海沟和大陆岩浆岛弧组成。(3)陆-陆碰撞边界。由大陆壳和大陆壳聚合产生的碰撞带。这里没有发生上述意义的俯冲作用。下行板块的浮力抵制了俯冲,导致了强烈的变形和隆起。世界之脊的喜马拉雅山被认为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3、转换环境:转换环境出现于相邻板块作平行剪切运动的地带,以发育转换或走滑断层为特征。典型的转换边界见于大洋中脊两侧洋壳走滑运动导致的转换断层;典型的转换边界见于大洋中脊两侧洋壳走滑运动导致的转换断层。

4、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1966、1968)根据现今地球上存在着从大陆裂开到大洋形成,以及从大洋缩小到关闭等地壳不同演化阶段的代表产物,提出了一个大洋从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全过程,即被称之为威尔逊旋回。威尔逊将大洋发展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幼年阶段、成年阶段、收缩阶段、残留洋阶段、大陆碰撞阶段。前三个阶段代表板块的活动方式是扩张,形成相应的断陷型地槽和大西洋型地槽。后三个阶段代表了板块活动方式是聚会碰撞,形成了大致相当于上述的岛弧型、日本海型和地中海型地槽。威尔逊旋回表明所谓的地槽和造山带是板块运动的结果,由反映板块运动的三种主要作用所形成:①大陆裂开和海底扩张作用;②板块俯冲和海洋收缩;③海洋关闭和大陆碰撞作用。大陆上或大陆边缘上有些小型盆地的形成与平移断层或转换断层有关。

5、走滑盆地充填特点:(1)盆地几何状态狭长而深,堆积作用快,砾岩等发于在盆地地层边缘;(2)横向相变快;3)边缘断层活动频繁,引起同沉积不整合发生,与相邻盆地地层有别,对比困难;4)沉积物来自物源区,一般是补偿相的;(5)在现代盆地中可能是地貌特征的补偿。

二、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是古气候或冰川作用、大地构造、极地变化、沉积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1、对滨岸沉积作用的影响。2、河流上溯(回水作用)3、河流作用的下锥。4、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统一性。

三、古气候条件:气候的变化可以导致地球上冰川的增长和消融,进而引起世界范围内海平面的变化,而海平面的变化是影响海陆面积变化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也就影响到海陆沉积相的分布。气候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作用更直接地表现在对陆地上的风化剥蚀作用、生物和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使得不同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沉积作用特征和出现不同类型沉积岩组合。

四、生物条件: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生存和演化对沉积作用也有着巨大影响。生物自身能直接参与沉积作用,形成各种生物成因或生物化学成因的沉积岩;生物能通过其生命活动过程和生物遗体的分解作用等引起周围介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和促进沉积作用的进行。

总结:大地构造作用是控制沉积作用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素,古气候的变化和生物的演化等也往往受到其制约。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地表表层大部分地区都是被沉积物或沉积岩层所复盖。这些沉积层是在基准面不断升降,沉积物不断发生分异和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而基准面的升降则与地壳运动有关,大规模的地壳升降运动和水平挤压运动在地球表面形成隆起和坳陷区,隆起区遭受风化剥蚀,坳陷区接受沉积物的堆积。显然,地壳运动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源区和沉积区。由于大地构造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在地壳上不同地区往往存在着差异,因而在地球表部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区。

第七章:古地理分析与恢复:古地理分析是对地质历史时期中自然地理景观的再造,也就是再造沉积区和侵蚀区的景观。古地理分析的内容包括:(1)确定侵蚀区的位置及母岩的性质、古地形的起伏;(2)确定沉积区的边界,搬运介质及水动力条件;(3)确定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介质条件(4)确定古气候及古构造状况;5)确定古火山喷发的中心等。

1、古地理的分析研究意义:(1)确定沉积期的自然地理景观,沉积体系时空分布;(2)查

明沉积矿产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3)阐明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史,作出矿产的预测。总之,古地理分析是在综合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沉积学、古生态、古构造、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再现当时的自然地理景观。

2、物源分析:1、判断古陆或侵蚀区的存在:古陆的确定——边缘相的存在;地层尖灭与新地层超覆;不整合面或古土壤的存在;相变原理;古流向特征;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岩石成分成熟度变化、重矿物组合的时空变化等。2、查明古陆地形起伏特征:强剥蚀面的存在(地形落差大)、风化壳的存在(平坦);河流类型;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分布;沉积相带展布相对宽度等

3、古河流体系的恢复:河流沉积标志、河流类型、古流向等

4、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砾岩、砂岩)岩屑类型与成分(岩石类型与古陆区岩性组合关系);重矿物组合类型;阴极发光的应用

5、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石英、长石类型与源区大地构造背景。

3、古岸线分析1、沉积相标志:反映滨岸沉积的沉积相:海滩、泻湖-潮坪沉积等。如叠层石、萨布哈、鸟眼构造等;干涉波痕、泥裂构造、垂直虫孔等2、沉积相展布:海相与陆相的交叉地带,海相三角洲的存在与空间分布等。

4、盆地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分析1、pH、Eh的推断:矿物法;微量元素法。2、古盐度:微量元素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法;生物组合类型与生态特征;沉积组合。3、水深:生物组合;特殊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等。4、水动力、水清澈度:沉积构造、生物组合、沉积类型等。

5、古气候分析:1、古生物标志:生物组合(植物、动物)及生态类型;生物分区2、岩性特征标志:特殊岩类的分布。煤、海绿石、碳酸盐岩、蒸发岩、红层、沙漠、冰碛岩等。

3、沉积相标志:不同气候下各种沉积相类型特点不同。

4、古地磁法

6、古水流向分析:1、反映古水流向的构造及其他标志(1)交错层理;(2)波痕;(3)底面构造;(4)碎屑和化石优选方位-砾石的定向排列、古生物化石;(5)倾角测井2、古水流测量与数据处理(1)古水流测量(2)古流向的校正3、成果表示和矢量平均值的计算4、古水流型式的解释

7、古构造分析1、隆起与凹陷分析:古地形、厚度分析、补偿沉积条件2、古大断裂分析:沉积相分布、沉积厚度、岩浆岩分布等3、同生断裂分析:沉积相分布、沉积厚度、重力流沉积等4、沉积盆地构造背景、性质、盆地边界

浊流:turbidity current 碎屑流:debris flow

颗粒流:grain flow 液化流:liquified sediment flow

等深流:contour current 内波:internal wave 内潮汐:internal tide

陆表海:epicontinental sea 陆缘海:pericontinental sea

特殊的岩石类型与气候:冰碛物、冰川纹泥是寒冷气候标志;蒸发岩是干旱气候产物、煤系地层是温暖潮湿气候的标志。在海相地层中,大套石灰岩(尤其是生物石灰岩、礁石灰岩)磷酸岩盐、铁、锰、铝等矿产,均为潮湿气候的可靠标志。藻叠层石碳酸盐岩:潮坪

鲕粒灰岩:滨海或碳酸盐岩台地的高能带;生物礁灰岩:浅海高能。

泥包砂是网状河的特征。

DSDP(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

ODP(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新IODP: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沉积岩石学》A卷)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4、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5、①河床亚相、②堤岸亚相、③河漫亚相、④牛轭湖亚相。 6、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7、沉积体系—指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8、广盐性生物—耐盐度广泛的生物。 9、陆表海—是指位于大陆内部和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10、生态礁—指造礁生物的原状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简要说明沉积相、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关系。 关于沉积相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对于为种观点,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岩相是他们的产物;一种观点是特定的岩石组合即岩相,对于为种观点,沉积相就是岩相,沉积环境是其基础;一种观点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对于为种观点,沉积相包含沉积环境和岩相。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七、根据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回答下述问题:①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②三个能量带的位置,③三个能量带的环境特点,④三个能量带与油气的关系。(10分,图及每小点各2分) (1)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是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大小划分为三个能量带(即X低能带、Y高能带和Z低能带)。 (2)三个能量带的位置:X带:远离海岸,其海底位于开阔海波基面以下的地带。Y 带:稍近海岸,从波浪触及海底的地点开始向岸方向延伸,直至波浪能潮汐能基本上被海底的摩擦力消耗掉为止的地带。Z带:靠近海岸,从波浪能、潮汐能基本消失的地点起直至岸边为止的浅水地带。(如图)

沉积岩石学论述题总结

沉积岩石学论述题总结 1、试论述沉积岩的基本类型及划分依据?(2001,第一章,P4) 答:⑴根据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的来源,首先把沉积岩分为三类: a 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 b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c 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土。 ⑵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和其搬运沉积作用的不同(机械的和化学的),把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分为:①碎屑岩②化学岩其次,根据主要的结构特征即粒度,把碎屑岩分为:①砾岩②砂岩③粉砂岩④粘土岩根据主要成分特征,把化学岩分为:①碳酸盐岩②硫酸盐岩③卤化物 ④硅岩⑤其它化学岩 ⑶主要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沉积岩为火山碎屑岩。 ⑷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生物岩,根据其是否可燃分为:①可燃生物岩,如煤 ②非可燃有机岩,如珊瑚礁 2、试论述白云岩形成机理(2001,第十三章,P176) 答:⑴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三种: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和混合白云化作用 ⑵蒸发泵白云化作用,发生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陆上沉积的是疏松的文石层,由于蒸发作用强烈,粒间水向上运动,海水借助毛细管作用对其进行补充,使粒间水含盐度增高。石膏首先沉淀,从而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提高20:1,高镁粒间水中文石被交代,发生白云化作用。这种作用时间是准同生的。 ⑶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Mg/Ca比率的盐水对表层沉积物白云化完成时,向下回流、渗透,穿过潮上带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对它们进行白云化作。这种作用处于成岩期。 ⑷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它只是发生陆表海陆棚等缺乏蒸发环境的地带,大气水与海水混合后发生的白云化作用。混合水中,当方解石欠饱和溶解,而白云石过饱和溶解时,即发生白云石交代方解石的白云化作用。 △试从岩性特征、形成机理、形成时间及环境等方面说明毛细管浓缩作用和回流渗透作用形成的白云岩两者之间的异同?(2003、2005) 相同点:高镁钙比率的盐水所引起的白云化作用

沉积学试题库

《沉积学》复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8分) 1.沉积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风化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3.风化壳: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4.牵引流:指的是能沿沉积底床搬运沉积物的流体。 5.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6.沉积后作用: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包括同生、成岩、后生、表生等阶段的变化。 7.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已基本与上覆水体脱离的情况下,由疏松的沉积物转变为固结的沉积岩的作用。

8.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9. 胶结物: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10.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11.结构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12. 层理: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13.波痕:由于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沉积物(主要是松散砂)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也称波纹或沙纹。 14.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15.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很像鱼子,故得名。 16.亮晶:它是充填于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质。 17.缝合线构造:压溶作用形成的压溶面,呈锯齿状、波状、指状。 18.萨布哈:干旱气候条件下潮坪沉积。 19.微亮晶:某些古代泥晶石灰岩,其泥晶的粒径一般为5-10微米,福克将这种大小为5-10微米的方解石晶体称为“微亮晶”。 20.蒸发岩:海盆或湖盆水体遭受蒸发,其盐分逐渐浓缩以致发生沉淀,这样形成的化学成因的岩石叫“蒸发岩”。 21.含煤岩系(煤系):是指一套连续沉积的含有煤或煤层的沉积岩层或地层。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石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石、磁铁矿物及玻璃质 8.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

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里特曼指数:δ=(K2O+Na2O)2/(SiO2 -43)(wt%)δ<3.3 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 者为碱性岩,δ>9 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 14.包橄结构:橄榄辉石岩中,常见到大的辉石晶体内,包含有许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石颗粒 15.文象结构: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 16.环带结构:常见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石最常见(图3-4)。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可出现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正环带,也可出现反向变化的反环带及交替变化的韵律环带。 17.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 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 18.蛇绿岩:蛇绿岩是代表由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熔岩/细碧岩和伴生沉积物--放射虫硅质岩、远洋粘土和有孔虫灰岩组成的一套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及答案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杂基、胶结物、层系、纹层、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层流、紊流、槽痕、陆表海、陆缘海、相序递变规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杂基支撑、颗粒支撑、内碎屑、颗粒石灰岩、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剥离线理构造、沉积相、沉积体系、φ值、海相自生矿物、岩屑、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颗粒、晶粒、重结晶作用、蒸发岩、冲积扇、冲刷-充填构造、曲流河、二元结构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纹层:(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亦称细层。 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槽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 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陆缘海:亦称大陆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相序递变规律: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的规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漂浮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基质对颗粒起粘接作用的胶结类型 孔隙胶结:碎屑颗粒互相接触,构成孔隙,胶结物冲天于孔隙中的胶结类型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的支撑结构 颗粒支撑:颗粒含量高,颗粒相互接触构成孔隙使杂基充填其中的支撑结构 内碎屑:沉积不久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颗粒 颗粒石灰岩:颗粒含量大于50%,灰泥含量小于50%的石灰岩 三角洲:海(湖)陆交互地带的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三角形沉积体 扇三角洲: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湖中滨-浅湖地区形成的扇状砂体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由暂时性洪水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槽状交错层理: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形成的槽状层系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理构造(河流沉积常见) 剥离线理构造:沿层面剥开体现原生流水线理的平行层理薄层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φ值:是一种粒度标准,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φ=-log2D 海相自生矿物:指一般形成于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浅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的特征程度(颗粒圆度、球度、分选性程度)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通过化学作用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颗粒:泛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

《沉积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共享).doc

《沉积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沉积岩的成因特点,建议和岩浆岩对比分析;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特征,建议从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分布等方血等方面进行总结。 简述沉积学(包括沉积岩石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给你的启示? 试述沉积(岩石)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儿种来源?并论述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造岩矿物的稳定性有何不同,它们如何反映在风化作用的阶段性和风化产物?并试述母岩风化产物的主要类型。 试述鲍文反应系列及其和矿物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母岩风化过稈中元素迁移顺序及影响元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 什么是风化壳?其地质意义? 雷诺数(Re)的含义,及其水力学解释在地质屮的应用。 佛罗徳数(Fr)的含义,及其水力学解释在地质中的丿应用。 解释下列名词:层流、紊流、静流、急流。 试论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基木特征和区别,重点在于试论牵引流和重力流在搬运和沉积方血各有什么特点?理解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概念、福劳徳数和雷诺数的意义。试述斯托克斯沉速公式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以龙尔斯特龙图解为例,说明不同人小的碎屑颗粒的启动流速、临界流速和侵蚀区、搬运区、沉积区的关系。理解细砂级颗粒为何分选最好。 试述影响碎屑物质在流水屮搬运和沉积作川的主要因素。 什么是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它们在搬运和沉积方瓯有何不同? 什么是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试述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的关系及其在地质中的意义。 试以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积为例,说明C02溶解度对其的影响。 与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相比,风和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备有哪些显著特点? 溶度积、PH值、Eh值对溶解物质的搬运、沉积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试述成岩作用的物化环境(T、P、Ph、Eh)特点,及各类沉积物在此阶段的变化情况。有何典型自生矿物生成?它有何环境意义? 试述示生作用阶段的物理化学环境、沉积物变化情况及新生矿物特点。 试述表层后生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区别。 从原始物质、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等方面说明碎屑岩、粘土岩、化学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二、实习内容 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

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 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 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成因分析:次生变化现象:岩石命名: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 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 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次生变化现象:成因分析:岩石命名:偏光倍 偏光倍 篇二: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 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代表性的岩石手标本一定程度上是野外现象的缩影,肉眼观察可以了解岩石的宏观特征;光学显微镜下的薄片鉴定,可以细致地了解到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显微构造、成岩作用及孔隙等方面的信息,基本可满足岩石的成因分析、储层评价等研究的需要。因此,沉积岩的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学》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实践过程,也是对理论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加深,也可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第一节沉积构造的观察描述方法和实验 沉积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分析沉积岩形成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标志。因此,沉积构造观察、描述是沉积岩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 一、流动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 (一)层理的观察描述 层理的观察、描述主要对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进行,其观察和描述的内容有:层理的厚度和规模;层理的类型及其特征;斜层理的纹层和层系产状的测量;层理

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岩石力学考试试题 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A )。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B )岩体中含有水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 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 C )。 (A )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 (B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C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D )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 3 、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C )。 (A)岩石类型、埋深 (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 (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 (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 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A )。 (A)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B)岩石的抗拉强度 (C)岩石的变形模量 (D)岩石的粘结力

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D )(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 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 A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 C ) (A)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 (D)晶面 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B ) (A)柱状>板状>块状 (B)块状>板状>柱状 (C)块状>柱状>板状 (D)板状>块状>柱状 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A ) (A)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B)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C)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D)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

沉积学期末总结(长江大学)

沉积学复习 基本概念: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别着重研究沉积(物)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以及沉积物及岩石的形成作用、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的学科。 沉积学:沉积学是沉积岩岩石学中的沉积作用部分发展、演化而来的,并形成了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它解释了沉积地层的垂向和横向的关系,从多方面探讨沉积地层中构成地质记录的特征,作用成因分析,并使之上升为理论。 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表明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总和。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相标志:指反应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相序递变规律:是指沉积相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有序性或相序递变。主要是: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没有间隔。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沉积体系:是与某些现象的或推测的环境和沉积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三度空间岩相组合。(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基本原理: 沉积相(见P241)和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1)沉积相的概念: 2)沉积环境的概念: 3)岩相的概念: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 相互关系:关于沉积相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岩相是它们的产物;第二种观点是指疼的岩石组合就是岩相,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岩相,沉积环境是其基础;第三种观点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组合,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包含沉积环境和岩相。 相模式的作用:(见P242)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岩石学复习纲要答案 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①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②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③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④宇宙源物质—陨石 3.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石英(quartz)>长石(feldspar)(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云母(mica)(白云母>黑云母) 5.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各种硫酸盐矿物 重矿物(heavy mineral):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 6.最易转移元素:CI,Br,I,S 易转移元素:Ca,Mg,Na,K 可转移元素:Mn,Si(硅酸盐),P ,Cu 略可转移元素:Fe,Al,Ti, 基本不转移元素:Si(石英) 7.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 (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2)饱和硅铝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 8.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 9.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0.雷诺数(ReyonoldsNumbers):雷诺数(Re)= 惯性力/ 粘滞力 Re = 1时,流动呈层流 Re = 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 Re > 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涡流) 佛罗德数(FroudeNumbers)数: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 11.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滚动搬运,包括跳跃搬运),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1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范本册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编号:FS-DY-20621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二、实习内容 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 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 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

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 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 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 一、实习要求 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 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 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

沉积岩石学作业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趁机后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2.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是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ppt 02A) 3.风化壳: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叫作风化壳或风化带。(课本p16) 4.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分异作用。(ppt 02B) 5.沉积后作用: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 (ppt 02B) 6.弗劳德数:弗劳德数是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Fr=惯性力/重力=( v2/L )/g=v2/Lg(详见课本p19) 7.重矿物:相对密度大于2.86的陆源碎屑矿物。主要为岩浆岩中的副矿物,部分铁镁矿物(辉石角闪石)以及变质岩中的变质矿物(石榴石)。 8.胶结物: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9.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充填碎屑颗粒间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10.成分成熟度:成分成熟度是指以碎屑岩中最稳定组分的相对含量来标志其成分的成熟程度。 11.结构成熟度: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以及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理想终极结构:分选磨圆好,碎屑等大球体具有颗粒支撑结构)。 12.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13.孔隙:碎屑岩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之一,期间可以充填大量气体或液体(如氦,二氧化碳,水,等)。其可以分成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前者是碎屑颗粒原始格架间的空隙,后者绝大多数形成于成岩中期以后。 14.圆度: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是碎屑颗粒的重要结构特征。只是棱角尖锐程度的函数与颗粒形状无关。 15.分选:碎屑岩中颗粒大小均匀的程度,其程度可以分为好、中、差三种。 16.层理: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是碎屑岩最典型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7.层面构造: 出现在沉积物或岩层表面上的各种沉积构造 Ps:CH05_B_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_KC第2张 18.原生流水线理: 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沿层面剖开出现大致平行的线状沟或脊。又称剥离线理构造。 Ps:CH05_B_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_KC第17张 19.槽模: 定向水流(突发性水流、涡流)在尚未固结的软泥表面侵蚀冲刷出许多凹槽,后被砂质充填而在砂岩底面上铸成的印模。 Ps:CH05_B_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_KC第25张20.沟模: 工具刻压模,是由流水携带运动的颗粒对下伏泥质沉积物侵蚀而成细沟,后被砂质物充填,而在砂质岩底面上呈现出一些稍微突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 Ps:CH05_B_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_KC第27张 21.包卷层理: 在一个层内的层理揉皱现象,表现为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的“背斜”所组成。又称卷曲层理/旋卷层理/揉皱层理/扭曲层理。 Ps:CH05B

中国矿业大学第2学期《沉积学基础》试题A卷(试题参考)

中国矿业大学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沉积学基础》试卷A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简述沉积环境及含义。(10) 二、简述重力流、牵引流的区别。(10) 三、举例说明河流沉积特点及与煤油气资源的形成关系。(20) 四、论述三角洲沉积特点(20) 五、论述沉积岩心的描述鉴定分析方法。(20) 六、论述控制沉积作用的因素。(20)

中国矿业大学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沉积学基础》复习资料 看分值,举证 1、沉积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概念:沉积学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一门学科。侧重于成因研究。 古地理学(岩相古地理学)是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一门学科。 内容:(1)研究沉积物的来源;(2)沉积物的沉积条件和沉积机理,特别是有益沉积矿产的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赋存规律;(3)沉积相分析,恢复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大地构造背景、生物特征以及沉积物供应(物源)条件。 意义:沉积矿床(包括煤、油、气、油页岩、油砂等能源矿床;金属及非金属等层控矿床)储集体(石油、天然气、水、包括砂岩、碳酸盐岩、页岩等)记录历史。生命、有机质、热、构造、盆地、气候、海平面变化等演化历史 地质学基础 2、沉积环境、沉积相概念与关系。(重点:沉积环境背后隐藏的意义) 沉积环境是沉积物形成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沉积环境的内涵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江河湖海、高山平原 气候环境——干湿冷热 生物条件——包括动物和植物 介质环境——沉积介质的水动力条件,沉积介质的盐度、深度、PH、EH、温度等 构造环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沉积盆地内的隆起、凹陷等 沉积相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沉积相(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3、Walther相律、沉积模式概念与关系。(重点关系) 根据相标志恢复古环境的方法称为相分析或环境分析 相序分析-瓦尔特(Walther)相律:在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沉积模式/相模式/沉积相模式是对沉积环境的特征研究、发展演化及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是以图形或文字方式表现的一种立项的概括的沉积相格局。 4、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是指与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Scott和Fisher,1969)。是与某些现象或沉积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三维空间岩相组合(或地层单位)。沉积体系通常以其形成的环境命名。如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等。同期沉积体系联接而成的等时地层体被称为沉积体系域。相邻的不同沉积体系之间通常以不整合或相变面为界。沉积体系一般根据相模式来确立。 5、沉积建造,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概念。 沉积建造(sedimentary formation)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流变学 2、变形 3、内应力 4、弹性 5、弹性变形 6、塑性变形 7、剪切速度 8、剪切力和剪切应力 9、牛顿流体 10、非牛顿流体 11、塑性流动 12、假塑性流动 13、胀性流动 14、触变性 15、黏弹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 2、对于外力而产生的固体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_________,而非可逆性的形变称为____________。 3、影响乳剂流动性的处方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流动和变形的形式不同,将物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的流动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假塑性流动的特点是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而具有胀性流动特点的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塑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D=S/η B D=S/ηa C. D=S n /η a (n>1) D.D=S-S0/η E. D=S n /η a (n<1) 2、甘油属于何种流体()。 A.胀性流体 B.触变流体 C.牛顿流体 D.假塑性流体 E.塑性流体 3、对黏弹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变形,使其保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A.应力缓和 B.蠕变性 C.触变性 D.假塑性流动 E.塑性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流变学的正确表述有:() A.牛顿流动是切变应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D=S/η)、黏度η保持不变的流动现象 B.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具有屈服值(或称为致流值)、不经过原点 C.假塑性流体具有切稀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D.胀性流体具有切稠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E.触变流体的上行线与下行线不重合,所包围成的面积越小,其触变性越大 2、以下关于乳剂流变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散相体积比较低时,体系表现为非牛顿流动 B.随着分散体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流动或塑性流动 C.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D.平均粒度相同的条件下,粒度分布宽的系统比粒度分布窄的系统黏度低 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有()。 A.塑性流动 B.假塑性流动 C.层流 D.胀性流动 4、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仪器为()。 A.落球黏度计 B.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C.毛细管黏度计 D.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E.圆锥平板黏度计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有何特征? 牛顿流体、非牛顿流动面包括塑性、假塑性、胀性 2、分别以混悬液、乳剂、软膏为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什么是黏弹性?常见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沉积岩石学试题二

《沉积岩石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是①____________,其次分别是②____ 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 2、0.25mm粒径对应的φ值是①______φ,3φ对应的粒径是②______mm。 3、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______、④ 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 4、海相沉积中常见的自生矿物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等。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四个亚相。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 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 2、后生作用 3、成分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 5、胶结物 6、硅岩 7、相标志 8、狭盐性生物 9、陆缘海 10、清水沉积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每小题1分,共10分) 1、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沉积岩原始物质最主要的来源。() 2、自然界任何流体按其流动特点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形态。层流和紊流的判别标准是弗劳德数(Fr)。() 3、该沉积构造()所指示的水流方向是向左的。() 4、泥裂、雨痕、晶痕及晶体印痕等层面构造具良好指相性,主要见于海(湖)滨岸及河漫滩等沉积环境的泥质沉积物表面,古气候一般较干燥。() 5、底砾岩成分比较简单,多为稳定性较高的砾石,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它是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6、在偏光显微镜下,海百合碎片的显微结构是连生单晶结构,腕足类碎片的显微结构是平行片状结构,三叶虫碎片的显微结构是玻纤结构。() 7、陆源碎屑淡水湖泊沉积中常见各种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等,它们都属狭盐性生物。() 8、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可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称指状砂坝。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标志。() 9、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碳酸盐岩的浅海大多是陆表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浅海大都是陆缘海而不是陆表,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海平面很低的地质时代中。() 10、在海相地层中,大套石灰岩(尤其是生物石灰岩、礁石灰岩)、磷酸盐岩、铁、锰、铝等沉矿产,均为潮湿气候的可靠标志。()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共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