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共五套 教科版

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共五套 教科版

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共五套   教科版
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共五套   教科版

小学科学期末测试题(卷)

小学科学期末测试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科学(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 、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2、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方法连接的。 4、一朵油菜花由、、和组成。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青蛙、鸡、猫和兔这四种动物,胎生动物有,卵生动物有。 7、米饭主要含有,猪肉主要含有和。 8、我们可以从鱼肝油和黄绿色蔬菜中获取来预防干眼病。 9、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

0、地质学家根据,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属于。 二、判断题: 、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用时间长久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2、家里和学校里的电是220v,干电池一般是,电动车的电是12v。()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可以在大树下避雨。() 4、苍耳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5、蜻蜓点水是因为蜻蜓在产卵。() 6、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我们所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 9、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0、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它们是取之不尽的。() 三、选择题: 、下列物体中不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A、钥匙 B、塑料尺c、铅笔芯 2、我们说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A、在户外活动时,不靠近高压线 B、遇到电器着火,要用手去拔插头 c、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两节的干电池串联,三个小灯泡并联,那么流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是()。 A、、3Vc、 4、下列植物中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和果实的植物是()。 A、莲蓬和蒲公英 B、番茄和蓟c、蓟和蒲公英 5、植物的茎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来的。 A、胚根 B、胚芽c、子叶 6、用碘酒的方法来检测食物的()含量多。 A、维生素和矿物质 B、蛋白质c、糖类 7、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A、胡萝卜 B、牛奶c、羊肉 8、在组成花岗岩的矿物中,硬度最硬的是()。 A、云母 B、石英c、金刚石 9、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作用形成的。 A、大气 B、生物c、岩石 0、实验中,反复将烧热的岩石放入冷水中,使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1、情境导入 1.1 你听说过火山和地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思考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2.探索新知 1.2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火山和地震使地表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来了解火 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1.3 图中苏尔特塞岛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提示:请阅读课本第一段文字) 1.4 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艘渔船在海面作业,人们突然看到那里的海水汹涌翻 滚,烟柱腾空而起,结果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苏尔特塞岛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新岛屿。 1.5 2007年,所罗门群岛发生的八级地震,使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岛屿周 围的瑚珊礁受此影响露出水面。

1.6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海原县8.6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山崩地陷,山地开裂,河流 堵塞,最终形成堰塞湖。 1.7 从以上的几个事例中,我们发现火山和地震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和地貌。引起火山和地 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阅读课本后并讨论3分钟) 1.8 我们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从外到内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火山和地震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和地壳及地幔的岩浆活动有关系。

1.9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 使它分裂成六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1.10 这些大陆板块通过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试卷A卷 1.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25分) 答: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是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素养。 科学老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图表,因此做好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影像资料,以及趣味性实验作为启发学生爱好科学积极性的基本教学手段。 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描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25分) 答:(1)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探究性学习具有的三大特征是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定向探究,自由探究,归纳探究,演绎探究。探究式学习所营造的理念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再次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而不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其特点是消除了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学生互动性强、参与愿望强烈的教学氛围,以满足探究式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这些都有助与探究式学习。一般设计模式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方案→探究实践→分析归纳→阐述交流→评价结果。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 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 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雨水能侵蚀土地,使土地表面形态发生变化。 2.了解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能够作出推测并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5.能够关注到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页码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境导入 1.1 同学们请看下图,为什么土地会有那么多的沟壑?

(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1.2 有的同学认为是风的作用,有的认为是雨水冲走了土壤,留下了沟壑。那么,雨水会 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会变成什么样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探索新知 1.3 下雨是我们常常经历的天气现象,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下雨后土壤和雨水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吗? (提示:学生交流2分钟)

1.4 同学们的想法和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看 看雨水是如何影响土地的。 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装土壤的容器、喷水器、接水 容器。 然后将土壤装入容器中,将其中一边垒高,做成一个“斜坡”, 并用小铲子把土壤拍紧。 再用喷水壶向斜坡洒水,观察“斜坡”表面有什么变化,接水 容器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1.5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实验视频,仔细观察当“雨水”降落到“斜坡地形”上时,发 生的现象,以及雨水的变化。 1.6 交流一下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下雨时,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雨水落到土地时,雨 水怎样了?比较接水容器里的径流和雨水,它们有什么不同?还有其他发现吗?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试卷A试题-(1989)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 A 卷 姓名:陈燕梅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 181201803464874 学习中心:广东汕头澄海奥鹏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表格中,60 分) 1 2 3 45 6 78 910 C C C C C C A A A D 11 1213 141516 1718 1920 B C A B C C B A D C 21 2223 242526 2728 2930 D A D B A A B D D A 1.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解释、考验。 A. 思考 B. 观察 C. 探索 D. 表达 2.科学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相结合。 A. 科学精神 B. 科学知识 C. 日常生活 D. 科学方法 3.科学教育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准确性、进取性几个基本特征。 A. 可行性 B. 挑战性 C. 理智性 D. 适应性 4.左脑具有()功能,主要分管思考、语言、书写、计算、判断、推理。 A. 形象思维 B. 线性思维 C. 逻辑思维 D. 非线性思维 5.人的认知结构的主观部分可分为知识结构、()、价值规范结构三个方 面。 A. 方法结构 B. 技术结构 C. 能力结构 D. 系统结构 6.STS教育是以突出()、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 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 ▆《小学科学教育》试卷共 2 页(第 1 页)育。 A. 科学态度 B. 科学精神 C. 科学探究 D A. 科学精神 B. 技术 C. 科学 D. 工程17. 教学目标编制要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 7. 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A. 全体学生 B. 社会大众 C. 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 D. 未 A. 课程标准 B. 行为动词 C. 学生特点 D 来科学家18. 美国教学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课堂学习8. 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和学生习过程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和“发现双方面的发展。学习”和“意义学习”。 A. 社会 B. 教师 C. 家长 D. 教育者 A. 接受学习 B. 探究学习 C. 合作学习 D 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19. 探究研讨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 A. 科学素养 B. 科学精神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未来本环节构成。 科学家 A. 机械学习 B. 观察 C. 思考 D. 探究10.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20. 实验探索法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实验进行探索、质疑和()。形式或()。 A. 分析 B. 思考 C. 总结 D. 研究 A. 探究研讨 B. 情景模拟 C. 独立实验形式 11. 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一是指向具体的、未知的某个问题或21. 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某类问题;二是指向(),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探索科学的奥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因秘。质是一种()。 A. 科学精神 B. 科学的本质 C. 科学方法 D. 科学内容 A. 教育测量 B. 主观感受 C. 客观分数 D 12. 科学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22. 科学课程资源按科学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件性资源两大类。 动和外在表现。 A. 素材性资源 B. 非条件性资源 C. 电子版 A. 核心素养 B. 科学素养 C. 基本信念 D. 科学态度资源 13.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也可以23. 科学课程资源按科学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科普读物 B. 电视媒体 C. 课外书籍 D. 家 A. 积极作用 B. 经济效益 C. 社会影响 D. 伦理道德问题24. 酸奶主要由()发酵而成。由于乳酸菌是 14. 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的教育,关保证一个厌氧环境,比如密闭容器。 注科学能力的培养。 A. 大肠杆菌 B. 乳酸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A. 科学态度 B. 科学方法 C. 核心素养 D. 科学知识25 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 15. 小学科学知识内容包括:()、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三个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部分。26. 身高和体重是青少年()的重要指标,是 A. 科学与技术 B. 化学 C. 生命世界 D. 地理规项目。 16.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科学知识、情感 A. 生长发育 B. 生理疾病预防 C. 心理行为态度与价值观。育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完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班级姓名 沉与浮单元概念 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35、塑料块在食用油中会沉。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教学教材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试卷A卷 1.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25分) 答: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是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素养。 科学老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图表,因此做好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影像资料,以及趣味性实验作为启发学生爱好科学积极性的基本教学手段。 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期中考试 五年级试卷(答案附后)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填空题。(10分) 1、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 ,它就会慢慢 到水底了。 2、船是人类的伟大 。 3、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 他们所受到的浮力是不 的。 4、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5、锑和铋这两种金属不像其他金属那样热胀冷缩,而是 。 二、判断题。(16分) ( )1、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直接用测力计来测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比较困难, 如果在容器底部安装一个小滑轮, 测起来就容易一些。 ( )4、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 ( )5、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 )6、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 ( )7、我们把温度计放到一件没有穿在身上的毛线衣里面, 过一会儿,温度计的读数就上升了。 ( )8、木勺与钢勺相比,木勺的传热速度要快一些。 三、选择题。(24分) 1、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 A. 它的重量 B. 液体浓度 C. 它的体积 2、马铃薯放入( )中会浮起来。 A. 很淡的盐水 B. 清水 C. 浓糖水 3、我们把塑料块放入( )中,它会下沉。 A. 清水 B. 食用油 C. 浓盐水 4、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A. 加快 B. 减慢 C. 不改变 5、下列几种物质中,( )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热量。 A. 棉衣 B. 太阳 C. 食物 6、( )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 大多数 B. 很少 C. 所有 四、填表题。(12分) 1、看图,再根据要求填空。 把图中容器里的物质由轻到重排列 顺序 1 2 3 4 5 物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题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检测题题库 一、口试题。 第一单元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发生改变吗? 答: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什么有关? 答:质量和体积。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 答:沉,浮;沉,浮。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什么来实现沉浮的? 答:轻重。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什么? 答:排开的水量。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怎样?它的装载量也怎样? 答:上浮,增大。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什么? 答: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0.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什么测出浮力的大小? 答:测力计。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就会怎样?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怎样? 答: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相同吗? 答:不同。 第二单元 13.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至少说三种) 答:运动、吃食物、用取暖器、晒太阳、烤火等都能让自己热起来。 14.衣服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 答:不能,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1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 答:沉,浮;沉,浮。 1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瓶里的液体不装满是给液体一定的空间,不要液体满出来。17.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它与水比有什么特别的区别? 答:有。空气的变化比水更明显,空气变化得更快。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思路 1、“运动和力”单元: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围绕小车的运动展开的探究和制作活动。 研究不同的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重力、弹力、反冲力) 研究小车载重以及摩擦力 研究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动力大小、小车重量和摩擦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设计和制造一辆小车,举办一个赛车会 2、“时间”单元:循着人类计量时间的技术发展史的轨迹,引领学生感受时间 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 估算时间活动 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白天和夜间的计时方法 研究蜡烛钟、水钟、摆钟的计时原理 从摆钟的计时原理深入研究重力摆运动快慢的规律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认识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器的计时准确性在不断提高。 3、“生物与环境”单元:侧重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从观察一处花丛开始,从花丛里动物的食物入手,研究生物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同生物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从建造和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条件的观察活动,发展到探讨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认识。 4、“地球的运动”单元:引领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 从不同侧面对昼夜和四季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和逻辑推理的工具,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了解人类为认识这个客观事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从以上内容看出,本册教材的内容已从前出几册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物质的特性以及变化过渡到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方面。如: 相互关系:小车的运动速度和小车质量、摩擦力、动力大小的关系;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力摆的摆动快慢和摆线长短的关系; 昼夜和四季变化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 运动规律: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利用; 重力摆运动的规律以及利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二、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物质的质量(载重)也影响着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

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 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 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 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 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 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 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 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 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 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大。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的有效方法

如何科学有效地复习《小学科学》 临近期末复习,各位同仁也一定紧锣密鼓的在进行这各科教学的复习,今天有幸在我家讲坛上说说自己在科学复习上的几点小见解,希望我的复习方法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许我的复习方法不适合各位,那我们就把这次讲坛当做一次交流和互相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平时同学们时间有限,课外也没能花过多的时间去学习这门课程。所以在期末考试之前有必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确保达到科学课程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首先,组织同学们翻阅科学书,一单元一单元地复习。科学概念是科学复习过程中的重点,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也是出题者随意发挥的地方。在复习中将教科书上的科学知识(科学概念)列成提纲,把本单元的知识点穿成线,这就相当于给学生编制了一张知识网,有助于在学生做题和记忆的时候查找。 其次,组织学生读课文,读课本要求学生一定要很仔细的阅读,最好读出声,这样子,一些重点就在不经意中记住了。读完之后,应该能够对本节的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并且对照着框架能够复述本节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于试卷中的一些基本的题目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于试卷中的问答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能够做到回答问题的严密性。 再次,要认真复习平时练习过的单元练习题及期末复习提纲,这样整本教科书的知识脉络就一清二楚。其中,对于课本中出现过的

实验,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典型的几个实验,要弄清(研究问题、实验猜测、研究材料、研究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般期末评价中有这样实验操作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