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必修二2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及典型题目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二2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及典型题目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二2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及典型题目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二2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及典型题目解析

第五章

第 一 二 节 曲线运动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曲线运动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合运动与分运动:几个运动的合成就是合运动,这几个运动就是这个合运动的分运动。 合运动与分运动特点:分运动之间具有独立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具有等效性 典型题目

1,在弯道上高速行驶的赛车,突然后轮脱离赛车,关于脱离了的后轮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仍然沿着汽车行驶的弯道运动

B .沿着与弯道垂直的方向飞出

C .沿着脱离时轮子前进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离开弯道

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由于车轮原随赛车做曲线运动,脱离赛车时车轮的速度方向为弯道的切线方向,由此可知C 正确.

2,小船过河的问题,可以 小船渡河运动分解为他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水的运动(设水不流时船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运动),一是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等于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解析: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河水流速为v 2 ①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间最短,t 短=

1

v d

②当 v 1> v 2时,且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航程最短x 1=d

当 v 1< v 2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确定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以 v 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 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 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航程最短, 由图知: sin θ=

2

1v v

最短航程x 2=

sin d =

1

2v d v

第 三 四 节 平抛运动

抛体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空中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v 1 θ

d v 2

x 2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2

2y

x s +=。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

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

g h

2。 9、斜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斜上方抛出去,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典型题目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B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 C 、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

D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

解析:曲线运动中某一时刻质点的瞬时速度 总是沿该时刻质点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故:AD 正确。

2,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 、B 、C 三点,取A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右图6-6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

解析:根据2

gT

s =?得:

s

s g s T 1.010

15

.025.0=-=

?=

所以s

m s m T x v /1/1

.010

102

0=?=

=

-

由于

5

:3:1::321=s s s 所以: 抛出点的坐标应为(-10,-5)

3,如图6-10所示,摩托车做腾跃特级表演,以初速度v0冲上高为h 、顶部水平的高台,然后从高台水平飞出,若摩托车始终以额定功率P 行驶,经时间t 从坡底到达坡顶,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 ,且各种阻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求:

(1)人和车到达坡顶时的速度v (2)人和车飞出的水平距离x

(3)当h 为多少时,人和车飞出的水平距离最远?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得:

20

2

2

121mv

mv

mgh pt -

=

-

所以:2

22v gh m

pt v +-=

(2)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g

h t vt x 2,,

,=

= 所以:

g

h v gh m

pt x 2222

+-=

(3)由(2)的结果整理得:

2

2

02

02

4)24(244h

h g

v mg

pt g

h v h mg

pth x -+

=+

-=

g

v mg

pt h 422

+=

时,x 最大。

4,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1,阻力不计,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正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 抛出点离地面高度h 水平射程x

小球的位移s

落地时速度v1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是多少?

解析:(1)如图在着地点速度v 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v 0和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

而v y =gt 则v 12=v 02+v y 2=v 02+(gt)2 可求 t=g v v 20

21-

(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h=gt 2

/2=2g

·

2

1

g 20

2

1v

v -=

g

v v 22

21-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x=v 0t=g

v v v 2

02

10

-

(4)位移大小s=

2

2h x +=

g

v v v v 2324

1

4

02

12

0+-

位移s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x h

=

2

02

12v v v -

(5)落地时速度v 1方向的反方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1=x/2=v 0g

v v 22

2

1-

x

y

h

O

s

x x 1

v 0

v 1

v y

第 五 六 七 八 节 圆周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v :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L/△t ,单位m/s ;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角速度: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ω=△φ/△t ,单位 rad/s ;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周期T ,频率f =1/T ,转速n =1/T T=2π/ω 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v r ω=

向心力: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力的作用,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向心力表达式:2

F m r ω=,或者

2

m v F r

=

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2

a r ω=,或

2

v

a r =

注意的结论: (1)由于a 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满足条件:

(1)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便沿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飞出。

(2)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不完全消失,而只是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一条曲线运动,远离圆心而去。

现实中的实例:雨伞旋转、链球投掷、洗衣机的脱水筒

防止离心运动的实例:汽车拐弯时限速,高速旋转的飞轮、砂轮的限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供需关系 当F=m ω2

r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F= 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当F <m ω2r 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 当F >m ω2r 时,物体逐渐靠近圆心

典型题目

1,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 通过一圆弧式的拱桥顶端时,关于汽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

B 、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

C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汽车在拱桥顶端时,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水平方向受牵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故:B 正确。

2,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 、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C 、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速率是

gl

D 、小球在圆周最低点时拉力一定大于重力

解析:(1)当球刚好通过最高点时,拉力为零,有gj v l

mv mg ==

,2

(2)当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gl v 时,绳的拉力为F ,此时l

mv F mg 2

=

+ 故 D

选项正确。

(3)小球在最低点有:l

v

m

mg F 2

=- 所以拉力F 必大于重力。故:CD 正确。

3,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的半径关系是r A =r C =2r B .若皮带不打滑,求A,B,C 轮边缘的a,b,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解析:A,B 两轮通过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

则A,B 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即 v a =v b 或 v a :v b =1:1 ① 由v=ωr 得 ωa : ωb = r B : r A =1:2 ② B,C 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轴转动,则B,C 两轮的角速度相同, 即 ωb =ωc 或 ωb : ωc =1:1 ③ 由v=ωr 得 v b :v c =r B :r C =1:2 ④ 由②③得ωa : ωb : ωc =1:2:2 由①④得v a :v b :v c =1:1:2

4,细杆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可绕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不计摩擦,杆长为R 。 (1)若小球在最高点速度为gR ,杆对球作用力为多少?当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杆对球

的作用力为多少?

(2)若球在最高点速度为gR /2时,杆对球作用力为多少?当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是多少?

(3)若球在最高点速度为2gR 时,杆对球作用力为多少?当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杆对球

a · ·B C A ·

b

c

的作用力是多少?

解析:

(1)球在最高点受力如图(设杆对球作用力T 1向下)

则T 1+mg=mv 12/R ,将v 1=gR 代入得T 1 =0。故当在最高点球速为gR 时,杆对球无作用力。 当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由动能定理得:

2mgR=mv 22/2- mv 12/2, 解得:v 22

=5gR , 球受力如图: T 2-mg=mv 22/R , 解得:T 2 =6mg

同理可求:(2)在最高点时:T 3=-3mg/4 “-”号表示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即杆对球作用力方向应为向上,也就是杆对球为支持力,大小为3mg/4 当小球在最低点时:T 4=21mg/4

(3)在最高点时球受力:T 5=3mg ;在最低点时小球受力:T 6=9mg

5,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的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R 的圆弧,那么车速为多少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

解析:此题为火车转弯模型。汽车在倾斜路面转弯时要使车轮不受横向摩擦力。则汽车所受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R v

m

mg 2

tan =θ

θ

tan gR v =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开普勒三大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物体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公式表示:F=

2

2

1r

m Gm 。

引力常量G :①适用于任何两物体。

②意义: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作用力。

③G 的通常取值为G=6。67×10-11Nm2/kg2。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得。

mg

T

2

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当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 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①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②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③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都非常小,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 , 天体半径R,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 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下面式中r=R+h ) G

m

r

Mm =2

r T

m

r m r

V 2

2

2

2

24πω==

重力=万有引力 :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2

R

Mm g = G

M R

2

≈9.8m/s 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2

)

(h R Mm

+ g = G ()

2

h R

M

+<9.8m/s

2

三种宇宙速度 :

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 =mv 2

/R 或由R

GM V R

V

m

R

Mm G

=

?=2

2

=

gR

=7.9km/s

①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 ,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地球同步卫星 :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 ,离地面高度 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 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1,利用下列数据和引力常量,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B、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

C、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线速度v

D、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

解析:选项A设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某一物体的质量是m,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得: GMm/R2=mg

得:M=gR2/G

选项B,设卫星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

GMm/R2=MR 4π2/T2

得:M= 4π2 R3/GT2

选项C,设卫星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

GMm/R2=mv2/R

得:M=v2R/G

选项D,设卫星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

GMm/R2=mv 2π/T

GMm/R2=mv2/R

得:M=v3T/2πG

综上所述,该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如果已知地球的半径是R,且把地球看作球体,则地球的体积为V=4πR3/3,根据ρ=M/V=3πr3/GT2 R3计算出地球的密度,此法也可以计算其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当绕行天体在中心天体表面附近运行时,此式可简化为

ρ=M/V=3π/GT2

2,宇航员站在某行星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行星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

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内,该行星的半径为,万有引

力常数为,求该行星的质量.

解析:设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两次抛出的时间相同,都为t,则根据

平抛运动的公式可得:H=1

2

gt2----(1)

L2-H2=(Vt)2----(2)

3L2-H2=(2Vt)2----(3)

由以上三式得:g=2L/3t2

根据: g=GM/R2 可得:M=2LR2/3t2G

3,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行的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

B、运行的速率可以等于8km/s

C、运动的轨道半径越大,周期也越大

D、运行的周期可以等于80m

解析:在中学物理中,一般认为人造卫星在圆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是m,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为v,根据

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可得

v=GM /r ------------(1) ω=(GM/r 3

)1/2

---------------(2) T=(4π2r 3/GM)1/2 -------------(3) 据(1)式选项A 错误 因v=(gr )1/2

=(6.4×106

×10)1/2

=7.9km/s 故:B 错误

4,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所必须的最大地面发射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C.卫星离地面越高,运行速率越大,周期越小

D.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越小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同时也是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根据

公式以及T=2πr/v 可知:卫星离地面越高,运行速率越小,周期越大。根据能量守恒,要把卫星发射的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就越大,但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就越小。答案:BD

5,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因超期服役和缺乏维持继续在轨道运行的资金,俄政府于2000年底作出了将其坠毁的决定.坠毁过程分两个阶段,首先使空间站进入无动力自由运动状态,因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缓慢向地球靠近,2001年3月,当空间站下降到距离地球22km 高度时,再由俄地面控制中心控制其坠毁.“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3月23日顺利坠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在空间站自由运动的过程中 A.角速度逐渐减小 B.线速度逐渐减小 C.加速度逐渐增大 D.周期逐渐减小

解析:根据

可得:卫星绕地球的线速度:

; 卫星绕地球的周期:

卫星绕地球的角速度: 卫星的加速度:

所以,当半径逐渐减小时,角速度增大,线速度增大,周期减小,加速度增大。答案:CD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 一 二 三 节 功 功率

功的定义: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物体受力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单位:焦耳(J )。

计算功的方法种:

αcos Fl W = 其中α为力F 的方向同位移L 方向所成的角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

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将α理解为F 与V 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0时,W=0.这表示力F 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0时, cos 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 对车做正功。 (3)当 时,cos 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 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 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功率:

功率的定义式:P = W /t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功率的计算式: P =Fv 。(或 =F 平)P 和v 分别表示t 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

两者间的夹角.

单位:瓦特(W )

功率的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 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 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 ,而后7、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平均功率:描述力在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快慢,用W P t

=计算,若用cos P F v α=,v 为t 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平均功率是针对一段时间或一个过程而言的,因此在计算平均功率时一定要弄清是哪段时间或哪一个过程的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描述力在某一时刻做功的快慢,只能用cos P F v α=,v 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瞬时功率是针对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而言的,因此在计算瞬时功率时一定要弄清是哪个时刻或哪一个位置的瞬时功率。

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为:

2

2

1mv

E K =

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为:mgh

E

P

=

注意:(1)式中h 应为物体重心的高度。(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3)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4)选取不同的零势面,物体的势能值是不同的,但势能的变化量不会因零势面的不同而不同。

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高度有关,物体减少的力 势能仍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式子为12sin G W FS mgh mgh θ==-

P v

动能定理: 2

02

2

12

1mv mv

W -

=

其中W 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 为物体质量,v 为末速度,0v 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1k E 和2k E 。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12k k W E E =-和。 机械能守恒定律:

2211

k p k p E E E E +=+(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

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

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典型题目

1,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 ,汽车的质量为5 t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阻力是车重的

110

,取g=10 m /s 2.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不变从静止启动后,

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m /s 2时速度是多大?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 m /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解析: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为

N 105N 1010

51.0mg 1.0F 3

3

f ?=???==

汽车保持恒定功率启动时↓?-=

↓?=↑?m

F F a v

P F v f

当0a =时,v 达到m v ,输出

功率图象及速度图象如图。

当0a =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最小,其值为N 105F F 3f min ?== 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s /m 12s /m 10

5106F P v 3

4min

m =??==

设汽车的加速度为2s /m 2时牵引力为1F

N

105.1N 210

5N 105ma F F ma

F F 4

3

3f 1f 1?=??+?=+==-

汽车的速度为s /m 4s /m 10

5.110

6F P v 4

41

1=??=

=

当汽车以恒定加速度2s /m 5.0匀加速运动时,汽车的牵引力为

N 105.7N 5.010

5N 105ma F F ,F 3

3

3

f 22?=??+?=+=

汽车匀加速运动时,a 不变↑?=↑??v F P v ?当额P P =时匀加速运动结束,而

0a ≠,速度继续增大,此后汽车以恒定的功率行驶,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速

度最大,输出功率图象及速度图象如下图。

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s /m 8s /m 10

5.710

6F P v 3

42

t =??==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s 16s 5

.08a

v t t ===。

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0v 开始加速行驶,经过一段时间t ,前进了距离s ,此时恰好达到其最大速度m v .设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始终以额定功率P 工作,汽车所受的阻力恒定为F ,则在这段时间里,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

A. t Fv m

B. Pt

C. 20

2

m

mv

2

1s F mv

2

1-

?+

D. 2

v v Ft

m

0+

解析:

汽车在恒定功率作用下是做变牵引力的加速运动,所以发动机做功为变力做功。 根据t /W P =,可求出Pt W =

而m v F v 'F P ?==,所以t v F W ,v F P m m ??=?= 根据能量守恒:s F mv

2

1mv

2

1W 2m

20

?+=

+

所以20

2m

mv

2

1s F mv

21W -

?+=

, 故选ABC

3,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连接,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体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用水平力缓慢拉物体,使物体前进x ,求这一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解析:

方法一:力F 做功是用来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但弹力不是恒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又知缓慢拉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kx F =,可用平均力来代替。

平均力2kx 0F +=

2

kx =,F 做功2

kx 2

1x F W =

=。

方法二:画出拉力F 随位移x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图线与横轴构成的三角形面积即为拉力做的功2

kx 21x kx 21S W =

?=

=。

4,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S=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

物体在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有重力、AB 段的阻力、BC 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G=mgR ,fBC=umg ,由于物体在AB 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得:

所以mgR-umgS-W AB =0 即W AB =mgR-umgS

=1×10×0.8-1×10×3/15=6(J)

5,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 (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 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 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

(1) 设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h ,则由动能定理得: W 合=ΔE k 即:mg(H-h)-kmg(H+h)=0 解得:

H

k

k h +-=

11

(2)、设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S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 合=ΔE k 即: mgH-kmgS=0 解得: k

H S =

6,如图所示,跨过同一高度处的定滑轮的细线连接着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A 套在光滑

水平杆上,定滑轮离水平杆的高度h=0.2 m ,开始时让连着A 的细线与水平杆的夹角θ=37°,由静止释放B ,在运动过程中,A 所获得的最大速度为多大?(设B 不会碰到

水平杆,sin37°=0.6,sin 53°=0.8,取g=10 m /s 2

)

解析: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v B =v A cos θ,当A 运动到左边滑轮正下方时A 的速度最大,此时B 的速度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B g(

g sin θ

-h)=m A v m 2,

得v m =h 82g (h )sin 3

θ

-=

m /s .

答案:83

m /s

7,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600 N /m 的轻弹簧两端焊接着质量均为m=12 kg 的物体

A 和

B 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在A 上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A 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过0.4 s B 刚好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弹簧都处在弹性限度内,取g=10 m /s 2,求此过程力F 所做的功.

解析:没有加外力时,弹簧的压缩量x1=m g

k

=0.2 m,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

x2=m g

k

=0.2 m

在外力作用下A做加速运动时有

弹簧恢复原长前F-mg+F T=ma,F T为弹簧的弹力,由此得开始时拉力F最小;

弹簧恢复原长后F-mg-F T=ma,FT为弹簧的弹力.由此得当t=0.4 s B刚要离开地面时拉力F

最大,此时弹力F T=mg=120 N,A上升的位移为x=x1+x2=0.4 m由运动学公式x=1

2

at2得A 的加速度a=5 m/s2,此时A的速度为v=2 m/s

由于开始时弹簧的形变量与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即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

零,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力F所做的功W=mg(x1+x2)+ 1

2

mv2=72 J.

8,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为θ=30°,另一边与水平地面垂直,顶端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接,A的质量为4m,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当A沿斜面下滑距离s后,细线突然断了.求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H.(设B不会与定滑轮相碰)

解析:设细线断前一瞬间A和B速度的大小为v,A沿斜面下滑s的过程中,A的高度降低了s sinθ,B的高度升高了s.物块A和B以及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物块A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物块B机械能的增加量,即

4mgssin θ-1

2·4mv2=mgs+1

2

mv2

细线断后,物块B做竖直上抛运动,物块B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设物块B继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有mgh=1

2

mv2.

联立两式解得h=s

5,故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s+h=s+s6

55

s.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个圆周运动到达C点.试求:

(1)弹簧开始时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

(3)物体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时的动能.

解析:(1)物块在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mg=m

2

B

v

R

,F N=7mg

E kB=1

2

mv B2=3mgR

在物体从A点至B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的弹性势能E P=E kB=3mgR.(2)物体到达C点仅受重力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m

2

C v R

E kC=1

2mv C2=1

2

mgR

物体从B点到C点只有重力和阻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W阻-mg·2R=E kC-E kB

解得W阻=-0.5mgR

所以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0.5mgR.

(3)物体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仅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 k=E kC+mg·2R=2.5mgR.

10,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圆柱截面,用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的A、B两球,悬挂在圆柱面边缘两侧,A球质量为B球质量的2 倍,现将A球从圆柱边缘处由静止释放,已知A始终不离开球面,且细绳足够长,圆柱固定.若不计一切摩擦.求:

(1)A球沿圆柱截面滑至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

(2)A球沿圆柱截面运动的最大位移.

解析:(1)当A经过轨道最低点时速度水平向左,这是A的实际速度也是合速度,所以根据其作用效果将其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绳子方向的两个速度如图,则v2=v1sin 45°

=2

2

v1.A到达最低点时在竖直方向上下落R,而B上升了2R.

对AB 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mgR-2mgR=

12

×2mv 12+

12

mv 22,解得v 1=2

22

gR

5

-.

(2)当A 球的速度为0时,A 球沿圆柱面运动的位移最大,设为s ,A 物体下降高度为h .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mgh-mgs=0,

2

2

2R s s s h

=

-,联立

解得s=3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难点梳理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 (3)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3、疑点: (1)“舍掉开头-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2)“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一段话的意义。 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 (2)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圴的方法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精心集合直接打印)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 曲线运动

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例2]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1,阻力不计,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正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1)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 (2) 抛出点离地面高度h (3) 水平射程x (4) 小球的位移s (5) 落地时速度v 1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是多少? [思路分析](1)如图在着地点速度v 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v 0和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 而v y =gt 则v 12=v 02+v y 2=v 02+(gt)2 可求 t=g v v 2 021- (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h=gt 2 /2= 2g ·21g 2 021v v -= g v v 220 21-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x=v 0t= g v v v 2 210- (4)位移大小s=22h x += g v v v v 2324 1402120+- 位移s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x h =02 0212v v v - (5)落地时速度v 1方向的反方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1=x/2=v 0 g v v 22 21-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1 (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氨基酸 I R—C—COOH I NH2 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 -------- 脱水缩合 H H H H I I I I NH2—C—COOH+ NH 2—C—COOH宀NH2—C—CO —NH—C—COOH+H 20 I I I I R1 R2 R1 R2 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 2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3. 蛋白质的功能: ⑤结构蛋白:毛发,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⑥催化作用:酶 ⑦运输作用:血红蛋白 ⑧调节作用:胰岛素 ⑨免疫作用:抗体 4. 主要组成元素:G H O N,还含有少量P、S 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 考点2 (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

2.核酸的功能

绝大多数的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3. 主要组成元素:C, H, Q N, P 备注:DNA 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 考点3 (B)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 组成元素:C, H, Q 考点4 (A)脂肪的种类和作用 考点5 (B)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 )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化学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生命活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的伸长。

3.碳链是生物体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考点6 (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说明新陈代谢越旺盛 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考点1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①英国的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并命名了细胞 ②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③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有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对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备注:细胞学说揭示的是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内容 考点2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提出模型的科学家:桑格和尼克森 基本内容:磷脂分子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可以镶在,嵌入和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原因是由于组成细胞膜(生物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可以运动。备注: ①1970年,用红绿荧光标记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被(糖蛋白)具有识别和润滑作用。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 目及解析 第一二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

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能不能能不能不能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3,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解析: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4,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0400米第3节速度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定义式:v=Δx/Δ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典型题目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汇总重点题型新人教版

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汇总(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曲线速度方向:沿轨迹 (1) 方向 运动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方向(2) 运动的合合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 成和分解运算法测:(3) 运动性质: (4) 曲线运动 平具有水平初速度 抛运动特点 运只受(4) 作用 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v x=v0,x= v0t 运动规律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v y=gt,y=1/2gt2 合运动:v=(6) ,s=(7) 线公式: (8) =(9) 速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度 线物关系 理角 v= 曲运量速公式:ω=(10) =(11) (13) 线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12)的快慢 运实 动周公式:T=(14) 例期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圆向心公式:a=(15) =(16) 周加速 = (17) 运度物理意义:描述(18) 变化的快慢 动向心力公式:a=(19) =(20) F n=ma n =(21) 匀速定义:(22) 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圆周特点:线速度大小(23)方向 运动 两个模型(绳和杆) 竖直面内绳模型中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 min=(25) 的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模型中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 min=(26) 火车转弯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车过拱桥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离心现象 核心归纳整合 一、小船渡河问题和速度关联问题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有效方法,关键是找准合运动和分运动,认清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其参与的运动为分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1.小船渡河问题:处理小船渡河问题的方法是沿流水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将小船 的实际运动(合运动)进行分解,如图甲,然后根据两个方向的运动(分运动)规律解决有关问题,设河宽为d,水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 甲 (1)渡河时间: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关系可得:t=d/(v2sinθ),与水速v1无关。当θ=90。,即船头垂直河对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 min=d/v2. (2)渡河航程:渡河航程由实际运动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船不能垂直河岸过河, 最短航程可由图丙所示方法确定,最短航程 2 1 sin x v d v d = = θ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乙 (3)船渡河问题规律总结: ○1船头指向垂直河岸时,航行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 min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d/v2。○2在v1v2时,船不能垂直渡河。 ○4渡河时间与河水流速v1无关。 2.速度关联问题:速度关联问题主要是指由绳子、杆一端所连接的物体的运动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键是分清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 方法总结: (1)找合速度:连接点(包括绳端、杆端或其端点所连接的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注意:沿绳或杆方向的运动一般不是合运动,只有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时才是合运动。(2)分解运动:将各端点的合速度沿绳或杆的方向及与绳或杆垂直的方向分解。 (3)关联:合速度在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与绳端或杆端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等。 【典例1】已知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m/s,现让船渡过某条河,假设这条河的两岸是理想的平行线,河宽为d=100m,水流速度为v2=3m/s,方向与河岸平行。 (1)欲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航向怎样?最短时间是多少?船发生的位移有多大? (2)欲使船以最小位移渡河,航向又怎样?渡河所用时间是多少? (3)若水流速度为v2=5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m/s不变,船能否垂直河岸渡河?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导读: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即质点运动时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曲线运动。例如电动机转子、车轮、皮带轮等都作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的弯道:

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 向 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 倾向。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做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t 0 v v t a =+(2)2 01v t 2 x at =+(3)22t 0v =2ax v -(4)()0 t v v v 2x t +==平均 常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 2 v v v 2 t +=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 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t v gt = ②2 1h 2 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 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 x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2)v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 (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必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 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四、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1)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 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 F=kx 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 f N μ= 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人教版高中物理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016高中生物必修一超全面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种子是(器官)层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蓝藻、变形虫、绿眼虫、草履虫、细菌。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亮度(暗),视野小,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度(亮),视野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放大倍数的实质:指放大的长宽,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6成像的特点: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即旋转180度。 视野中的物象在左下角,实际在右上角。 7判断污物的位置:先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则在装片上。污物不动,则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则在目镜上,不动则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7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数的倒数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

精心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重点:①质点概念的建立;②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②坐标系的建立。 2时间和位移 3 4 信息。 5 1.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①v-t图象中位移的表示;②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②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②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重点: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观察现象→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式。第三章相互作用 1. 2. 3. 4. 5. 1. 教学重点:①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②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3.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4.力学单位制 教学重点:①知道单位制的作用;②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教学难点:单位制的实际应用。 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学重点: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7.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 W=(F 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5.3 功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作者:————————————————————————————————日期: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