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化学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实验题汇总

1.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再由a 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

是。

(3)上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

为,实验现象为;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2.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

因。

3.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氢气

_____ ;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

有;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

氨, 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

是:;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

是,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

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离子。

4.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Cl3:Si+3HCl SiCl3+H2

③Si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Cl3

(沸点33.0 ℃)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 ℃)和HCl

(沸点-84.7 ℃),提纯SiCl3采用的方法为。

(3)用Si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

是。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____

a.碘水b.氯水c.NaOH溶液d.KSCN溶液e.Na2SiO3溶液

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

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方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

F.从分液漏斗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A→G

→→E→F。

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⑶上述G步骤的操作的目的是:。

⑷能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

是。

6.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7.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签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和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

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生成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i ) (ii ) 7. 16、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种装置。

(1)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

是 。

(2)该装置可制取的气体 。

(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3)若用上述装置制取O 2,除了可选择二氧化锰和 (填物质名称),

还能选择 (填物质的化学式)和水。

(4)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 2,可选择下图中的A 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 口进气。

(填“a ”或“b ”)。

若用排水法收集H 2,可选择同时使用下图中的A 和B 两套装置,其操作是:在A 中加

满水,盖紧瓶塞, 。

8.(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

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 KBr D. Na2CO3

9.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 K+、 Na+、 Mg2+、 Ba2+、 Al3+、Fe

3+、Cl-、I-、 NO

3-、CO

3

2 -、S2-、SO

4

2-、AlO

2

-、SO

3

2-、MnO

4

-,取该溶液进行

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可以排除离子的存在。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以排除离子的存在。

(4)、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离子存在,又可排除离子的存在。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10.、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 K+、 Na+、 Mg2+、 Ba2+、 Al3+、

Fe3+、Cl-、I-、 NO

3-、CO

3

2 -、S2-、SO

4

2-、AlO

2

-、SO

3

2-、MnO

4

-,取该溶液

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可以排除离子的存在。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以排除离子的存在。

(4)、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离子存在,又可排除离子的存在。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11、 选用如下实验装置组合后完成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Cl 2,并用Cl 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的实验。已知反应2Cl 2+2Ca(OH)2==Ca(ClO)2+CaCl 2+2H 2O+Q 温度稍高即发

生副反应6Cl 2+6Ca(OH)2==5CaCl 2+Ca(ClO 3)2+6H 2O 。

A B C D E F

⑴选用各装置的接口顺序为

⑵各装置所起的作用

⑶实验中若用12mol ﹒L -1的浓盐酸100ml 与足量的MnO 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 的量总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假定各步反应均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12、有一种由CO 、CO 2、H 2、水蒸气四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要证明其中含有CO 和 H 2,可选用的仪器及药品如下:

(1)实验时,连接装置的顺序是 ;导管接口的顺序是 。

(2)装置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

13.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 溶液);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

为 。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

4

2-离

子?。如果有,应该如

何除去SO

4

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

2CO

3

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

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

时:

过滤

时:

蒸发

时:

高考化学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模式归纳

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常见模式归纳 一、实验部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方法(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例】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3,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____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 仪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3.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6.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若滤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不引入杂质。) 7.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滴加××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8.焰色反应操作: 用洁净的铂丝(铂丝沾取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相近为止。用盐酸洗的原因:金属氯化物的沸点较低,灼烧时挥发除去)沾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元素。 9.萃取分液操作: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及配套练习题 一、实验基础知识 1.常用化学仪器 (1)应用要点:熟悉常用仪器结构特点、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加热容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注意事项:加热容器要区分是直接加热还是隔石棉网加热;分离仪器要区分是用于分液、过滤还是蒸馏;计量仪器要特别注意零刻度的位置及读数的精度要求。 2.常用试剂的使用与贮存 (1)应用要点:着重了解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试剂、易挥发的试剂、易燃试剂、不宜用玻璃试剂瓶盛放的试剂等。 (2)注意事项:试剂的使用和贮存方法是由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易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试剂不能长时露置在空气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受热易分解的试剂和易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冷暗处;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的试剂,如NaOH、Na2CO3等不宜放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3.气体制备与净化 (1)应用要点: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制备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吸收等。(2)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的选择主要看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尾气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4.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应用要点:要注意区分检验、分离、提纯的区别;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检验方法;掌握分离和提纯的试剂选择依据和分离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要注意三者在目的上的不同。检验是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鉴定;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提纯是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由于目的不同,所选试剂及分离方法也要相应地变化。 5.定量实验 (1)应用要点:掌握四个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热的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主要仪器和装置、操作要点、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 (2)注意事项:要在熟悉仪器构造的前提下掌握操作方法和读数方法;在深入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综合实验 (1)应用要点: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和装置、确定装置的接口顺序;能够设计简装实验;能够对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等的进行评价。 (2)注意事项:要注意区分洗气瓶长进短出和短进长出时的不同用途;。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四个基本原则;在掌握好实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正确地评价实验。 1.典型例题: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实验习题选摘 1.(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及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答案、(6分)(BCDGJK)(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2、(8分)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容量瓶:。 (3)酸式滴定管:。 (4)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答案、(8分,每空2分) (1)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用已给酸液润洗滴定管2~3次(4)干燥集气瓶 3(5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B.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在加稀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C.制乙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D.用3mL乙醇、2mLH2SO4、2mL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现改用6mL乙醇、4mLH2SO4、4mL冰醋酸 E.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答案. BCE(共5分,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 4、(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实验室制取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 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及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 的最高温度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 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 热蒸发滤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90%的浓硫酸搅拌, 使脱脂棉变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 (OH)2加热至沸腾即可 答案。BC 5.(6分)下列操作或说法合理的是 A.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4.80毫升的浓硫酸 B.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及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高中化学:实验题超全归纳!

高中化学:实验题超全归纳!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见去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

2020高考化学常考的20个教材实验精细总结

高考理综化学必考的其中一道大题是化学实验题,今天给大家分享化学实验题 的考查点、你需要必备的实验基础知识,以及答题策略,还有,一定要结合近 几年的高考真题来练习~ 实验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 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 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 的展开的。 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 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 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 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 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 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 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 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 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 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 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 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完整版)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大题专题(二)实验叙述 一、【考点分析】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二、【知识归纳】1、基本化学仪器及其使用(1)容器及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用于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2)加热器:酒精灯、酒精喷灯、水浴装置(控制一定温度≤100℃) (3)计量器: ①温度计 ②天平:粗略称量药品(固体)的质量(精度≥0.1g) ③滴定管(酸式、碱式):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④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精度0.01ml)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 ⑤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1ml) ⑥移液管: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4)过滤(分离)器:普通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5)干燥仪器: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 (6)夹持(支撑)器:试管夹、铁夹、镊子、坩埚钳、铁圈、三角架、泥三角、石棉网、试管架、漏斗架、铁架台、滴定管夹 (7)连接器:导管(玻璃、橡胶)、胶塞、活塞、接液管(牛角管) (8)其他:药匙、研钵、玻璃棒、试管刷、冷凝器、滴管、表面皿、水槽、U形管 2、常用药品的保存及其取用(Ⅰ)化学试剂的存放 (1)存放的原则依药品状态选口径,依光照稳定性选颜色,依热稳定性选温度,依酸碱性选瓶塞,相互反应不共放,多种情况同时想,特殊试剂特殊放,单独记忆不能忘。 (2)存放例析①易被氧化而变质的试剂活泼金属单质K、Ca、Na等遇O2或H2O都会剧烈反应而变质,一般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空气和水,Li的密度小于煤油,宜用固体石蜡封存;Na2SO3、FeCl2、FeSO4、KI、Na2S等平时保存固体而不保存液体,需要液体时现配制;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试剂瓶内放少量铁钉或铁屑以保持溶液中以Fe2+为主;苯酚要密封保存。 ②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吸水、潮解、水解)而变质的试剂如氢氧化钠、石灰水、漂白粉、碱石灰、CaCl2、电石、P2O5、水玻璃、过氧化钠等应密封保存;石灰水要现用现配制;浓H2SO4易吸水变稀,应密封保存;各种试纸一般也应密封保存。 ③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HNO3、AgNO3、氯水、AgBr、AgI、H2O2等,一般应放于棕色试剂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 ④易燃或易爆试剂如白磷,少量保存在水中,大量则应保存于密封容器中。切割小块白磷应在水中进行。红磷、硫磺、镁粉等应远离火种,远离氧化剂,置于阴凉通风处。易燃、易爆、挥发性有机物等与强氧化剂(如NH4NO3、KClO3)不能混合存放。 ⑤易挥发或易升华试剂 a.液溴易挥发、有剧毒,应盛在细口试剂瓶中,液面上加适量水(水比液溴轻,可浮于液溴之上形成“水封”),瓶口用蜡封好,置于冷暗处。取用时配戴乳胶手套,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取用时宜用长胶头滴管吸取底层纯溴)。 b.氢氟酸易挥发、剧毒,保存于塑料瓶中。 c.氨水、浓盐酸、碘、萘及低沸点有机物如苯、甲苯、乙醚等均应装在试剂瓶内加塑料盖密封,放于冷暗处。 d.氯水、挥发性有机物等亦应避光放冷暗处。 ⑥一些特殊物质的保存强碱、水玻璃及某些显较强碱性的水溶液等不能用磨口玻璃瓶;浓HNO3、浓H2SO4、液溴、溴水、大部分有机物不能用橡胶塞;易风化的物质也应密封存放(如Na2CO3·10H2O等)。 (3)常用试剂的保存方法(Ⅱ)药品的取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从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看,在实验题和理论试题中都出现了用文字正确表述分 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论的题目,实验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 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 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 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 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 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 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 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 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 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 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 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 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 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高考化学最常考的化学实验现象题总结

高考化学最常考的化学实验现象题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

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 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高考再现率为100%。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解决实验综合题,不仅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理解实验原理。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应考能力有质的飞跃,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供学习参考。 一、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步骤: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则应粗进(同样利用 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

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是手段,要达到目的的还需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剥去假像方能识

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高中化学实验题文字表达归纳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到pH试纸上,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平衡内外压强)。 3.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如往含SO 42―的溶液中加BaCl 2 溶液,如何证明SO 4 2― 沉淀完全?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 2 溶液(沉淀剂),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4.洗涤沉淀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5.如何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 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7.浓H 2SO 4 稀释(或与其它混合)液体操作:将浓H 2 SO 4 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 中(乙醇硝酸乙酸)中,并不断搅拌。 8.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 10.装置气密性检查:(1)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往分液漏斗中加水,加一定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启普发生器型装置。关闭导气管出口,往球形漏斗(长颈漏斗)中加水,加适量水后,若球形漏斗(长颈漏斗)和容器中形成液面差,而且液面差不会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1.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2.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5)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例:1、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 2、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

高考历年真题-化学大题汇总(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6.(15)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 3CH 2CH 2 CH 2OH CH 3CH 2CH 2CHO 将6.0gNa 2Cr 2O 7放入100mL 烧杯中,加30mL 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 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 中。在A 中加入4.0g 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 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 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 Na 2Cr 2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 仪器的名称是 ,D 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赏析: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察化学实验知识。涉及浓硫酸稀 释、沸石作用、仪器名称、 Na 2Cr 2O 7 H 2SO 4加热

分液操作、分层分析、原因分析和产率计算。 (1)不能将Na 2Cr 2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 Na 2Cr 2O 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 伤人。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 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 降低产率。 (3)B 仪器是分液漏斗,D 仪器是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0.8017 g·cm -3,比水轻,水层在下 层。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 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 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4.0g ×7274 =3.9g ,实际产量是2.0g,产率为: 2.03.9 ×100%=51.3%。 参考答案: (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冷凝管。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 28.(14号) 在1.0 L 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 反应应: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高考化学实验题归纳汇总情况

化学实验基础 一、能力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二、知识归纳 1、基本化学仪器及其使用 (1)容器及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用于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2)加热器:酒精灯、酒精喷灯、水浴装置(控制一定温度≤100℃) (3)计量器: ①温度计 ②天平:粗略称量药品(固体)的质量(精度≥0.1g) ③滴定管(酸式、碱式):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④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精度0.01ml) 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 ⑤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1ml) ⑥移液管: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4)过滤(分离)器:普通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

(5)干燥仪器: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 (6)夹持(支撑)器:试管夹、铁夹、镊子、坩埚钳、铁圈、三角架、泥三角、石棉网、试管架、漏斗架、铁架台、滴定管夹 (7)连接器:导管(玻璃、橡胶)、胶塞、活塞、接液管(牛角管) (8)其他:药匙、研钵、玻璃棒、试管刷、冷凝器、滴管、表面皿、水槽、U形管 练习 1、(1)图(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2)图(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 。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解析:一般情况下,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与其全容量关系如下: 本题A刻度为4ml,B为3ml,10ml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0.2mL,则图(工)中表示液体体积为3.2ml。图Ⅱ表示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由于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上方,50ml刻度线在下方,同时滴定管的下端还有一段带玻璃活塞或橡皮塞的容器里也充满溶液,则此条件下液体体积大于(50-a)mL。 答案:(1)3.2ml (2)D 2、如图所示由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高频考点:仪器使用——辨别、检漏,检查气密性,干燥除杂,分离提纯,防氧化,防水解,安全性——防腐蚀、防暴沸(爆炸)、防倒吸,环保——药品处理、吸收尾气,定量分析——产率、纯度计算。 一、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实验部分)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归纳、总结方法与技巧 1、通过审题,寻找实验目的。题干上一般会直接给出。 2、围绕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即相关反应方程式。

a.从题干上看出; b.从第一问上找出; c.从大脑中想出。 注意:要始终围绕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想问题! 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装置。特别是特殊的实验装置。一般由四部分构成: a.气体的发生制备装置; b.气体的净化、除杂、干燥装置; c.气体的反应或收集装置; d.尾气的处理装置。 弄清:仪器的名称、构造、使用、作用、注意点等。尤其是特殊仪器、陌生仪器要特别小心。 4、绝大多数实验题都与气体、气流有关。 务必按照气流的方向思考问题,务必弄清气体的成分,务必弄清每个装置中发生的变化。务必弄清研究对象的成分。 用过程分析法分析每一个过程——即弄清每个过程中的八个什么。 5、只要在地球上做实验,实验装置内就一定有空气,不可能是真空。 对于空气: A、用于气密性检验——制造一个密闭空间、采取某种操作以制造压差、观察是否有可能的现象以便得出气密性是否良好的结论。理论依据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若影响实验,则实验开始前,务必用外加气体或本实验气体将空气排空,并在末端验纯以检验是否排净;若不影响,则不必管他;

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一、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实验1: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 实验1: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固体变为有红色固体,说明有金属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2:向盛有紫色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并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当加热时,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3:在玻璃管里放入CuO,通入CO,并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加热,仔细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CuO变成了红色的Cu,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CO能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 2 。 三、氮族元素 实验1:在长玻璃管中放少量白磷,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纸团塞紧,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 实验2: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思考:如何用只用试管和烧杯做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由于氨水挥发出来的NH 3 与 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化合形成微小的NH 4Cl晶体。(思考:NH 3 与浓硝酸、浓硫酸靠近时 有什么现象?)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 4 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由于受热时, NH 4Cl分解,生成NH 3 和HCl,冷却后,NH 3 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 4 Cl。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 4) 2 SO 4 和NH 4 NO 3 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 的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高考历年真题 化学大题汇总

26.(15)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OH CH3CH2CH2CHO CH3CH2CH2CH2 将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 中。在A中加入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赏析: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察化学实验知识。涉及浓硫酸稀释、沸石作用、仪器名称、分液操作、分层分析、原因分析和产率计算。 (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 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 (3)B 仪器是分液漏斗,D 仪器是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 g·cm -3,比水轻,水层在下层。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 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72 74 =,实际产量是,产率为: 错误!×100%=%。 参考答案: (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冷凝管。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 28.(14号) 在 L 密闭容器中放入(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 B(g)+C(g) △H=+·mol -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