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4.8.1 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4.8.1.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C】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2.主管职能部门熟悉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B】符合“C”,并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辅助检查、药房等区域距离急诊科的半径较短,提高急诊服务效率。

【A】符合“B”,并医院认真贯彻与执行《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并不断改进。

4.8.1.2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C】

1.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2.急诊科主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3.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理人员不少于在岗护理人员的75%,护理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4.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 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

5.急诊监护室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

6.急诊病房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

7.主管的职能部门人员熟悉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

【B】符合“C”,并

1.急诊医师以主治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70%)。

2.急诊护理人员以护师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70%)。

3.急诊手术室由专职护理人员、或由病房手术室统一管理。

【A】符合“B”,并医院对急诊人力资源配置有规划、有落实措施,急诊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8.1.3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

【C】

1.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

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

2.急诊监护室固定医师与护理人员均经ICU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

3.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B】符合“C”,并

1.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有记录。2.对轮转的医师和护理人员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

3.无毕业三年以下医护人员独立执业。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急诊科及监护室医护人员培训有规划、有措施、有监管,不断提高急诊人员诊疗水平。

4.8.1.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C】

1.有统一规范的急诊(含抢救)服务流程。

2.有明确的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与服务时限要求。

3.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4.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至少做到:

(1)医院凡已经设置的临床内科、外科专业科室(包括介入专业)均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2)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I、超声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5.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抢救设备、后勤保障支持服务。【B】符合“C”,并

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专业等医师承担本专业急诊工作。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急诊抢救工作有监督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4.8.2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4.8.2.1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C】

1.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2.急诊患者、留观患者、抢救患者均有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急诊病历,记录急诊救治的全过程。3.有急诊病历质量评价的记录,评价结果纳入医师、护理人员个人的技能评价。

4.有急诊与挂钩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

5.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

【B】符合“C”,并

有完整的登记资料,能够对患者的来源、去向以及急救全过程进行追溯,开展质量评价。【A】符合“B”,并

1.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实现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

2.急诊科能够事先获取转诊患者信息,提高抢救效率。

4.8.2.2医院管理部门对急诊实施管理与协调。

【C】

1.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

2.有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负责协调急诊科日常管理。

3.有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

4.相关管理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记录。

2.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演练。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急诊抢救工作有监管,定期评价医院急诊体系对院内外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4.8.3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4.8.3.1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C】

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

【B】符合“C”,并

1.检诊、分诊人员经过培训,熟悉急诊检诊、分诊业务。

2.检诊、分诊准确率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抢救。

3.非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妥善处置,有去向登记。

【A】符合“B”,并

主管部门对检诊分诊工作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4.8.3.2有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控制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 小时。

【C】

1.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 小时的要求。

【B】符合“C”,并

对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 小时的患者有管理协调机制,及时妥善处置。

【A】符合“B”,并

主管职能部门对急诊留观制度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无超过72 小时留观病人。

4.8.3.3有急诊患者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C】

1.有急诊抢救患者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

2.定期与不定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流向情况进行分析,有相关制度。

3.有措施保证急诊抢救患者经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4.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知晓相关要求。

【B】符合“C”,并

1.主管部门履行协调与监管责任,有收住科室无床位时的应急管理办法,有改进措施。

2.急诊住院病人滞留急诊观察比例下降。

【A】符合“B”,并

急诊需住院病人均能及时通过绿色通道入住相关科室,无急诊住院病人滞留急诊留观。

4.8.4 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4.8.4.1实施急诊分区救治、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各科室职责明确。

【C】

1.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住院→手术/介入)与规范。2.明确界定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与药房等科室职责与配合的流程。

3.实施急诊分区救治,有患者分诊体系,能够按照患者的主诉和生命体征进行分诊,分区救治。

【B】符合“C”,并

主管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可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4.8.4.2

对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C】

1.医院对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2.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3.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4.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5.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用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相关科室的服务。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重点病种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多科疾病的患者得到连贯、及时、有效救治,无诿现象。

4.8.4.3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C】

1.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

2.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3.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

【B】符合“C”,并

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有会诊实施记录,会诊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会诊时限符合规定,会诊记录完整,持续改进会诊质量。

4.8.5 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4.8.5.1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

【C】

1.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

2.保障急救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满足急救需要。

【B】符合“C”,并

1.急救设备有专人保养维护。

2.急救药品有专人管理。

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急救设备完好率100%,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有应急调配机制。

4.8.5.2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包括高级

心肺复苏技能。

【C】

1.有各种抢救设备操作常规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

2.经培训后,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诊科内的各种抢救设备。

3.医护人员具备高级心肺复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4.急诊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复律、呼吸机使用、血液净化和创伤急救等技能。

5.急诊护理人员除具备常用的护理技能外,还应具有配合医师完成上述操作的能力。

【B】符合“C”,并:

1.有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技能评价与再培训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对于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离岗培训。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急诊人员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100%合格。

4.8.6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

与质量安全指标来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管理与定期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4.8.6.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2.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3.急诊科所有员工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B】符合“C”,并

对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管理文件定期研讨与修订,并有培训、试用、再完善的程序。【A】符合“B”,并

能运用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

4.8.6.2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C】

1.医院对急诊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2.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3.有相关工作统计指标: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例数。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

(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等)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5)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

(6)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

【B】符合“C”,并

1.科室能定期统计与分析质量与安全指标,评价有记录。

2.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严重程度评估”,结果有分析。

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急诊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小于60 分钟。

2.经“严重程度评估”属严重创伤患者的比重逐年提高。

3.本科/室/组能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有定期质量管理评价,持续改进急诊工作质量。

急诊科应急预案演练持续改进

一、急性心肌梗塞抢救应急演练 一、演练目的 1、考核急诊科医生、护士、陪检人员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抢救流程掌握程度及应变能力。 2、考核急诊护士对各种抢救设备、药品使用掌握程度。 二、演练形式和内容 演练时间:2015年月日时分。 演练内容:我院急诊科接到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诊护士立即护送入抢救室,立即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紧张有序参与抢救,最快最大限度救治患者。 演练地点:急诊科抢救室 三、演练工作人员职责: 分诊护士:接听电话,通知医生及护士,迎接患者,初步评估,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A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核对、执行临时、口头医嘱,监测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护送患者转入病房。 B护士:准备抢救车、气管插管、除颤仪、吸痰器、微量泵、氧气袋等,配齐抢救物品,留取血液标本,记录患者信息、病情资料,处理医嘱并转抄医嘱,临时、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及时整理,完成各项记录。 医生: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下达医嘱,补写抢救记录。 二线医生:配合医生抢救,连接心电监护仪与监护。 注意:1、内一科电话及内一科医师应到达时间!

2 、内一科处理预案:注意要果敢、有序、正确!。 陪检人员:负责输液架和液体,准备被服,协助A护士和医生护送患者转科(可由我院后勤支持系统担任)。 C护士: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汇总,形成书面《情况报告》,并负责现场拍照。 科主任:考核医护人员的三基操作,诊断要点、处理原则等。 护士长:现场考核救护流程,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 四、演练情节: 地点:我院急诊科 1、一阵急促的电话后(120车急速驶来),急诊分诊护士迅速接通电话后被告知,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分种后到达科室。 2、分诊护士接电话后,立即通知护士和值班医生,电话请内一科医生会诊,迅速迎接病人,值班医生向二线医生或科主任汇报情况。 3、A护士守在患者床边,准确给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和B护士共同执行医嘱,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4、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下达各项口头和临时医嘱,做心电监护与心电图(注意事后补写!)。 5、B护士根据病情做好用物准备并做好各项记录。 6、陪检人员:迅速疏散人群,手举液体迎接患者,准备被服,送标本。 7 、C护士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并拍照 8、演练顺利结束,科主任和护士长进行评估。 五、考查重点:

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30 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 (一)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六)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七)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八)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九)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十)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15、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1)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 (2)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3)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 (4)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36、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 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

持续改进的措施

持续改进程序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持续改进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过程的持续改进。 2 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持续改进的组织策划,负责组织持续改进的实施和协调。 2.2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归口管理持续改进,编制、实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改进,对持续改进最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2.3 各维保检测室负责完成本检测室的持续改进项目并形成记录。 3 控制程序 3.1持续改进是公司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公司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开展改进活动,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 3.2 确定持续改进项目持续改进是一个过程。公司通过以下活动的实施,实施不断的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的服务质量改进,目的是促进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维保检测服务的有效性提高: a)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建立、实施和考核,营造激励维保检测服务的改进机制; b)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过程的趋势和不足,评价顾客不满意的信息; c)通过内部审核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d)通过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 e)通过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采取改进措施。 3.3 持续改进的方法 a) 通过机构调整,优化维护保养检测服务的组织及接口方式; b) 对维保检测服务实现过程进行改进; c) 资源的合理优化和调配; d) 开展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监督活动;

e) 纠正和预防措施; f)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或方案; g)合理化建议。 3.4 持续改进的措实施 3.4.1 重大持续改进关系到公司整体运行机制、过程的重大突破性持续改进,由总经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具体改进方案,经总经理办公会评价批准(一般以文件形式下发指令)后实施。 3.4.2 一般持续改进项目:指日常渐进的改进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提高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由各维保检测室负责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经本检测室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3.4.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质量监督活动:各维保检测室应积极开展服务质量监督活动。通过开展服务质量监督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维保服务质量。 3.4.4技术、质量负责人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项目改进计划,规划持续改进工作程序,并通过实施维保检测项目改进计划,检查完成情况,持续改进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3.5 持续改进的考核技术、质量负责人每年组织公司所属维保检测室对开展的持续改进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在持续改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维保检测室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优秀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监督活动成果;对未按计划完成持续改进项目的单位进行必要的处罚。 4.0记录 4.1 实施本标准形成以下记录: 持续改进实施记录 质量监督活动成果 持续改进奖惩记录 4.2 本标准形成的所有记录由《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根据医院护理部2018年的护理质控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结束我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急诊科2018年回来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管理目标 以护理部管理目标为准则,检查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畅通、快捷、高效、安全”的急诊科服务理念。按三甲复审、门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做好科室一级质控及安全管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全程化的服务。 1.落实护理质控目标,通过对质控计划的实施,使各项护理环 节质量得到保障,从而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制度、规程, 急救技术操作熟练,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完成。 3.急诊科布局合理,标识醒目。 4.急诊病人分诊及时、准确、有序,登记信息完整,急救绿色 通道畅通标识醒目。 5.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抢救及时、有序、 准确。 二、一级护理质控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质控小组 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质量控制,科室护理骨干为组长,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为质控成员参与的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组织对科室日常护理工作,检查者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和护士长,

根据PDCA循环,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护士长和质控员进行追踪检查质量落实情况,以达到有效控制护理质量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 2.护理质控小组检查方法: (1)护士长不定时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认真做好每季度、每月工作安排,落实护士长五查工作,每周检查一次质控员工作情况。 (2)质控小组成员对所分管的工作每周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指标记录在质控本上,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每季度对所分管的质控存在问题和指标完成情况做好统计,并从人、机、发、料、环、测进行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护士长每周夜查房一次,将夜查房结果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每月科室召开一次质控评议会,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在下月质量检查中重点查上月存在的问题是否改进及当月重点工作是否按要求落实,以达到持续改进。 (5)每季度组织护士学习一次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3.继续利用品管圈活动,不断完善急救工作流程,达到人人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 4.督查内容: 每周检查内容为:按照急诊科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每周全覆盖。

急诊科质量持续改进分析.docx

急诊科医护质量PDCA持续改进 计划(P) 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体现医护质量持续改进,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措施,进行了改进。 数据调查:我院共有急诊医生2-3名,急诊护士10名,其他科室轮转急诊科医生1-2名。轮转医生多为年轻医生,且有些为专科医生,知识面不宽。护士也存在业务知识、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 原因分析: 医护人员病人情况 医疗技术待提高 医护人员不足病情复杂多变 急诊科 医护质量改进设备有欠缺科室布局有不足 设备场地 实施:(D) 一、具体措施:

1、科室医护人员组织学习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 2、向院领导提出医护增员申请。 3、向院领导提出增加急诊设备的申请。 4、向院领导提出增加急诊科房间,满足急诊科功能需求。 检查:(C) 1、了解医护人员专科知识的学习情况。 2、坚持不断地组织科室业务学习。 处理:(A) 1、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急诊科医生及轮转医生的业务水平。 2、以上措施将进一步不断实施中。 售后服务方案(赠送) 1.售后服务概述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用户的系统稳定运行。 公司拥有一批资深的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设备各类故障,强大的用户支持队伍和良好的用户满意度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维护计划及承诺 一、项目售后服务内容承诺 我公司贯彻执行:“诚信正直、成就客户、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宗旨,对于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质量跟踪服务,本着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向用户奉献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维护服务。 我公司如果承接了端拾器项目,将严格遵循标书及合同的规定,在保证期内向业主提供该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在保修期之后,考虑到设备维护的连续性,建议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维护合同,以确保此系统项目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 二、服务与保证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始进行售后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售后服务期;2、维护人员;3、售后服务项目;4、服务响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专家督查——术前:有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麻醉前访视,病人准备充分,与病人签署手术、麻醉、输血同意书等;术中:执行手术分级制与术者资质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病人家属等;术后:手术记录完整,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等。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定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4、缩短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2、完善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就诊咨询、导诊咨询、预约咨询、健康咨询等),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化验结果领取须知、就诊流程、就诊注意事项。 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知名专家门诊一览表,并在各专科诊室前增设周内医师排班表、专科就诊流程图,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门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正(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70%,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5、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管理,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完善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作到件件有落实。 6、完善门诊突发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7、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10分钟。 8、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方案 检查标准1: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安定,人员相对不变,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按照要求急诊科设置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急诊“绿色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流通,设置了急诊导医。 (2)急诊医疗专业设内、外科两大系列,护理工作由急诊科护士担任。 (3)专业队伍相对不变,确保急诊观察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1%,不变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副高以上人员大于的标准。 (4)根据急诊工作的要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 检查标准2:急救技能掌握(附件1: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及操作技能)(1)急诊医务人员经过医院和科室的培训和考核,能够烂熟掌握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的诊治及相关技能(考核办法见附件2急诊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见附件3) (2)熟悉院前急救程序(见附件4:院外急、往诊接待流程); (3)烂熟使用抢救设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抽查附件1、2内容);

(2)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 (3)每月进行急诊业务学习,及时查找不够,总结经验教训。 (4)及时组织新员工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烂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喉罩管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能。 检查标准3: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及完好率 考核方法: (1)设备设施:实地查看急救设备设施是否定位放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完好率能否达到100%,对于临时故障设备是否加以标识及有无应急措施。查看急救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交接班记录及设备的调配方案; (2)急救药品及急救物品:查看药品、急救物品的准备是否齐全足量,有无过期药品和消毒物品。现场查看各种无菌包及治疗盘的使用情况;查看质控小组抽查情况记录,查看药品、物品的交接班记录; (3)现场查看救护车车况及随车必备抢救设施、物品情况; 改进措施: (1)急诊抢救设备每天有专人负责,做到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并记录交接班记录,保障设备性能优良,处于应急状态。按照要求建立各类设备的应急调配预案,以备应急使用。对于发生故障的急诊抢救设备,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设备管理员,并进行设备故障报告登记,同时启动应急调配预案。 (2)严格执行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每天进行急救药品、物品交接班清点登记,所消耗药品、物品应及时补充,过期药品及物品应及时淘汰。 (3)医用救护车满足需要,处于应急状态,车载设备齐全(车内必备担架、氧气、急救箱、抢救药品等,完好率100%) 检查标准4:急诊管理

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

巴康医发(2014)15号 巴中市巴州康达医院 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 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确保医疗安全,将我院建设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陂,根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医院管理年活动”内容等,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的主题是:质量、安全、服务、绩效。 本办法的核心是: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本办法由医院管理、质量控制、教学科研、运行安全、服务规范、绩效评价六部分组成。 一、医院管理 (一)依法执业(主要职能部门:院长办公室、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完成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的相关任务。 2、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各种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3、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医院执业登记、注册、变更、校验,医院运行的诊疗项目与执业许可认定的诊疗项目相符,开展新科目及时申报, 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岗位任职资格和执业资格,依法执业,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二)组织管理(主要职能部门:院长办公室、院办公室) 1、医院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高效,架构清晰,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2、医院院长、副院长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主要精力用于管理工作。 3、医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和院办公会议研究讨论通过后向全院公布,根据中长期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实行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医院根据卫生局下达的管理目标与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组织考核。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医院奖惩办法。 6、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参与管理、监督职能。 7、院级领导任期内原则上每2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相关卫生管理培训,中层以上干部实行上岗前管理知识培训,各级干部实施管理学科继续教育工程,逐步推行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职能部门: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 1、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制定全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年度计划。 2、根据床位设置和医疗需求,核定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编制,按实际开放床位动态配备医护人员。 3、根据国家指导原则和临床需要,制定全院各专业学科建设,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的梯队建设,建立学科带头人的竞争机制和后备人才库,尤其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行动态管理,给以专项资金支持。 4、实行技术人员准入机制,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和执业资格。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细则分解

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 4.7.1 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按照本细则第二章第三节第一条标准的评价要求执行。 4.7.2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4.7.2.1 【C】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1.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1、首诊负责制度、 2、急诊制度、职责、流程、急诊知识技能培训(签名、内容、课件、照 片) 3、知晓率 4、执行情况考核(应纳入月度质控考核,考核内容、标准、考核分) 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 2.急诊患者、留观患者、抢救患者均有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急诊病历,记录 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急诊救治的全过程。 急诊病历书写的规范,急诊病历中记录急诊患者救治全过程 度。 3.有急诊病历质量评价的记录,评价结果纳入医师、护理人员个人的技能 评价。 1、急诊病历书写考核(应纳入月度质控考核,急诊病历书写评分标准、 评分表,每月考核分) 2、急诊技能月度考核资料(考核标准、评分表)及评价 4.有急诊与挂钩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 1、急诊转接服务制度, 2、挂钩单位清单,协议书,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3、与基层医院建立急诊转接服务机制,流程图 4、急诊转接服务记录 5.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 1、转送交接制度、流程(包含完整病情资料的交接) 2、急危重症患者交接单 【B】符合“C”,并 有完整的登记资料,能够对患者的来源、去向以及急救全过程进行追溯, 开展质量评价。 1、急诊登记本 2、急诊观察、急诊抢救登记本 3、急诊质控标准、质控表 【A】符合“B”,并 1.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实现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 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 2.急诊科能够事先获取转诊患者信息,提高抢救效率。 4.7.3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按照第二章第三节第二条标准的评价要求执行。 4.7.3.1 【C】

2018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二)质量管理 1.基础质量 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 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入出院疾病诊断准符合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 —1—

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甲级病历率、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医疗事故发生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留观时间等22项。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 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设备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相关职能部门 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重点进行环节质控。 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 —2—

(完整版)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文件名称:持续改进管理办法页数:第1页共4页 文件编号:编制: 生效日期:审批: 1 目的 为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工艺、服务、质量和成本,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工艺、服务、质量和成本有关的所有持续改进活动。 3、职责 3.1 公司各部门均应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等主题,不断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3.2 质检部负责持续改进的归口办理。 3.3 技术部和生产部负责持续改进项目的协调和验证工作。 4、管理内容 4.1 公司应全面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在全公司各项与产品、工艺、服务和成本有关的日常活动中不断地深入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4.2 技术部有计划地向公司全员贯彻持续改进并鼓励每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安排时间作相关持续改进技术的培训。 4.3 根据公司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内审结果,管理评审及公司业务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每年年初由质检部负责制定年度持续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往各部门。 4.4 公司员工均随时有提出持续改进建议的权利和义务,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持续改进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技术部按照所提建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分析和评估,纳入年度改进计划中并组织实施。 4.5 持续改进的项目内容 4.5.1 产品改进 技术部针对具体产品的设计和结构,对照同类产品的设计和结构,结合生产实际中曾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具体产品的现状,找出差距,制定持续改进的计划,利用相关持续改进技术,如试验设计(DOE)、FMEA、价值分析(VA)、防错技术和8D问题解决法等,持续不断的实施产品改进。技术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改进项目进行跟踪、验证。 4.5.2 工艺改进

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4.8.1 合理配置急诊资源,人力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4.8.1.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C】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2.主管职能部门熟悉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B】符合“C”,并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辅助检查、药房等区域距离急诊科的半径较短,提高急诊服务效率。 【A】符合“B”,并医院认真贯彻与执行《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并不断改进。 4.8.1.2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C】 1.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2.急诊科主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3.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理人员不少于在岗护理人员的75%,护理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4.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 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 5.急诊监护室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 6.急诊病房由专职医师与护理人员负责,单独排班、值班。 7.主管的职能部门人员熟悉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 【B】符合“C”,并 1.急诊医师以主治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70%)。 2.急诊护理人员以护师以上职称为主体(在岗≥70%)。 3.急诊手术室由专职护理人员、或由病房手术室统一管理。 【A】符合“B”,并医院对急诊人力资源配置有规划、有落实措施,急诊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4.8.1.3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 【C】 1.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 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 2.急诊监护室固定医师与护理人员均经ICU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 3.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B】符合“C”,并 1.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有记录。2.对轮转的医师和护理人员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 3.无毕业三年以下医护人员独立执业。 【A】符合“B”,并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按照要求急诊科设置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急诊“绿色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通畅,设置了急诊导医。 (2)急诊医疗专业设内、外科两大系列,护理工作由急诊科护士担任。 (3)专业队伍相对固定,确保急诊观察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1%,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副高以上人员大于1/3的标准。(4)根据急诊工作的要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 检查标准2:急救技能掌握(附件1: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及操作技能)(1)急诊医务人员经过医院和科室的培训和考核,能够熟练掌握急诊医生必须 掌握的急症的诊治及相关技能(考核办法见附件2急诊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见附件3) (2)熟悉院前急救程序(见附件4:院外急、往诊接待流程); (3)熟练使用抢救设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抽查附件1、2内容); (2)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 (3)每月进行急诊业务学习,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4)及时组织新员工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喉罩管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能。 检查标准3: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及完好率 考核方法: (1)设备设施:实地查看急救设备设施是否定位放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完好率能否达到100%,对于临时故障设备是否加以标识及有无应急措施。查看急救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交接班记录及设备的调配方案;

最新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持续改进工作法作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效能、实现企业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的方法,于去年在我公司全面展开。实施一年多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它是一个查找工作问题,协调各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成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下面就我公司一年来开展的情况及效果向各位做以简要汇报: 一、方法具体,保证落实 至接到总公司《持续改进工作法》的通知后,我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王经理为组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持续改进工作小组,并采取一文两档一会的方法,全面展开工作。一文即《十五公司持续工作实施办法》;两档是持续改进工作问题记录本,持续改进工作督查考核记录本;一会为每月五号的问题分析会。每星期办公例会,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及对解决问题的想法、需要协调的单位、人员。经过大家讨论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改进时间,制定相关负责人,由办公室登记上档,记入持续改进工作问题记录本。会后,在明确的改进时间之前,由持续改进小组考核员督促相关责任人,并将督促情况记入持续改进工作督查考核记录本。每月五号在持续改进工作会上,考核员公布

督查、考核情况。予会人员对改进不利的工作进行分析,再次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改进时间、责任人,记入问题记录本。办公室做好分析记录、整理并归纳确定的管理方法。对因相关责任人工作不利造成连续两次未完成持续改进工作给予警告和一定经济处罚。 二、规范工作规程,定岗定责,责任追究 在持续改进工作中,通过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不断规范岗位职责,使其明晰化,责任到人。在一次持续改进会上,有靠挂车主提出运费结算慢的问题,我们顺藤摸瓜查找原因。在工作中,运输返单的收集、汇总、核算、结算直接关系到我公司资金周转的效果。负责返单收集的人员还担负着核算、结算运费的工作,工作相当繁忙。在结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问题的返单及残单,因为没有具体的残单操作方法,致使残单被一味的积压,时间一长,甚至被遗忘,造成几十万元运费无法及时收回,影响靠挂车主的运费结算。找到症结后,马上安排专人收集、处理残单,订出改进时间,当月就结算残单20余万元。日常工作打破以往一人多管的被动局面,指定财务人员协助核算,结算。制定残单操作规程,定岗定责,责任到人,保证了有问题单据的收缴,结算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全员参与,职责落实

如何实施组织的持续改进

实行持续改进 【本讲重点】 或者持续改进,或者失去竞争力 五种持续改进思路 实施持续改进战略的关键 【管理名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修身》 商海沉浮,不少企业一度实施了成功的改革,企业也名声鹊起。但是,以后就再也听不到组织创新的声音,企业没有能够继续保持活力。究其原因,主要有: ■成功了的思路和方法会获得广泛的认可,成为新的常规,对它的违背则会引起反感,受到压制; ■一般人不可能长期总是在尽最大努力,他们需要在高峰的间歇舒缓一下; ■上一轮改革会消除大多数明显的缺陷,再变革则需要更大的努力; ■成功的领导人不愿意否定自己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经验; ■人们或许还希望好好享受一下刚刚过去的改革成果,包括职位、地位等。 事实上,环境在变,一次变革完成了,并不等于企业完美无缺了,不再需要发展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变革后的组织构架基础上,实施持续改进战略。 变革是一次性的,持续改进是永恒的。日本企业靠点滴改进改变了质量差的形象,台湾的王永庆,只有小学毕业,企业做得那么大,靠的也是对管理的一点一滴的改进。现在,许多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名声和当年的日本、台湾产品一样。所以,在这方面,对我们的企业非常有意义。 持续改进战略的五个思路 都有哪些持续改进的战略呢? 持续改进战略的名目很多,甚至你也可以发明一种新的名词。但是,从全世界业绩优秀的企业实践来看,基本的思路有五种: ■以质量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6西格玛 ■以顾客为核心——顾客满意管理 ■以竞争为核心——标杆超越活动 ■以利润为核心——内部市场机制 ■以学习为核心——学习型组织 下面我们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以质量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6西格玛 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使用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员工培训、开展各种质量改进活动等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全面质量管理有五个核心理念:■改进整个组织系统;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 ■关注顾客; ■领导者亲自参与; ■全体员工参与。 说到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不能不提及摩托罗拉。 【案例】 摩托罗拉,这个世界电子通信领域的顶尖企业,不仅仅是高技术的代表,更是高品质的化身。1988年,它获得了全球最有名望的企业管理奖——美国质量管理学会的鲍德里奇奖。

持续改进实施办法

持续改进实施 办法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落实“岗位就是责任”的经营理念。鼓励和引导员工积极开展持续改进活动,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增强我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开发员工智力资源,提高素质,发扬主人翁精神,培养知识型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此实施办法。 二、范围 1、科技创新方面: 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辟新市场、开发新资源、提供新服务。 2、有效改进方面: 设备、工装改进,工艺改进、操作方法改进,供应和销售方式改进、管理方法改进(物流、环保、安全、废品综合利用、生活服务、人才培养和使用、防火防盗等)。 3、降低成本方面: 减少各方面的浪费(用替改、代等手段,节约费用)。 4、提高质量方面: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建议。 5、企业形象方面: 为公司争得荣誉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建议。 三、机构: 持续改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重大项目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分厂持续改进工作小组 组长:杜海峰、曲宏刚 副组长:荆志强、李洪吉、洪飞、张兴民、王金刚、徐丁刚 组员: 四、评审流程: 持续改进各项评等首先由分厂持续改进小组评出等级,然后由持续改进领导小组把关、讨论、审定,并评出重大项目,重大项目移交重大项目组,由重大项目组实施、验证。 奖励原则和奖励标准 五、奖励 1、奖励原则 只有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时效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项目,才能按奖励标准进行奖励。 a 进步性:指建议者所提的方案,措施相对于本单位(或本系统)原有事物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 b 可行性:是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 c 效益性:是指项目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奖励标准 可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分为七个等级,具体奖励标准如下表:

PDCA管理急诊科病历持续改进

PDCA循环法管理急诊科病历 急诊科

Plan: 一.发现问题: 根据《省急诊病历管理标准》的要求,急诊病历应包含首次病历、抢救记录(急危重症者)、化验记录、用药记录、去向等要求病历书写规,现就急诊病历(约80份)进行查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急危重患者病历完成不及时,主要是小儿外科、妇产科。 ?2、部分急诊普通患者的病历诊断书写不规,体格检查未填,无处理意见。 ?3、部分急危重患者抢救记录上级医生签名不及时。

二.分析原因: ?1、法律观念淡薄,对可能引发的纠纷知识不足,只注重技术操作而忽视书写; ?2、未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急危重病例抢救制度》、《省急诊病历管理制度》。 ?3、个别同志危机意识及责任心不强,不注重医疗安全。 ?4、医患沟通不及时,记录不全。 ?5、未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6、急诊小儿外科人员不足导致急诊科无定点人员,小儿外科、妇产科紧急情况替代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列出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急诊病历质量问题的分析,主要原因为: 1、法律观念淡薄,对可能引发的纠纷知识不足,只注重技术操作而忽视书写。 2、未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急危重病例抢救制度》、《省急诊病历管理制度》。 3、急诊小儿外科人员不足导致急诊科(8:00---17:00,22:00—8:00)无定点人员,

小儿外科、妇产科紧急情况下替代制度执行不到位。 4、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相应对策,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制定解决措施、提出改进计划

人员不足 与医务 科、人力资 源部、小儿 外科、妇产 科加强协调 人员到岗率 100% 1、引进及培训人员。 2、合理调配人员。 3、出现的问题纳入 pdca持续改进 医务 科、人力 资源部、 小儿外 科、妇产 科、急诊 科管小组 持续改进 一、质量管理小组正在集中查阅现岗病历:

PDCA管理急诊科病历持续改进

PDCA循环法管理急诊科病历 急诊科

Plan: 一.发现问题: 根据《省急诊病历管理标准》的要求,急诊病历应包含首次病历、抢救记录(急危重症者)、化验记录、用药记录、去向等要求病历书写规,现就急诊病历(约80份)进行查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急危重患者病历完成不及时,主要是小儿外科、妇产科。 ?2、部分急诊普通患者的病历诊断书写不规,体格检查未填,无处理意见。 ?3、部分急危重患者抢救记录上级医生签名不及时。

二.分析原因: ?1、法律观念淡薄,对可能引发的纠纷知识不足,只注重技术操作而忽视书写; ?2、未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急危重病例抢救制度》、《省急诊病历管理制度》。 ?3、个别同志危机意识及责任心不强,不注重医疗安全。 ?4、医患沟通不及时,记录不全。 ?5、未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6、急诊小儿外科人员不足导致急诊科无定点人员,小儿外科、妇产科紧急情况替代制度执行不到位。

三、列出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急诊病历质量问题的分析,主要原因为: 1、法律观念淡薄,对可能引发的纠纷知识不足,只注重技术操作而忽视书写。 2、未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急危重病例抢救制度》、《省急诊病历管理制度》。 3、急诊小儿外科人员不足导致急诊科(8:00---17:00,22:00—8:00)无定点人员,

小儿外科、妇产科紧急情况下替代制度执行不到位。 4、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相应对策,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制定解决措施、提出改进计划

人员不足 与医务 科、人力资 源部、小儿 外科、妇产 科加强协调 人员到岗率 100% 1、引进及培训人员。 2、合理调配人员。 3、出现的问题纳入 pdca持续改进 医务 科、人力 资源部、 小儿外 科、妇产 科、急诊 科管小组 持续改进 Do 一、质量管理小组正在集中查阅现岗病历: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民生医院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为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科室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小组由科主任、科护长及科内医护人员组成。 职责:主要是负责制定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审议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评价方案,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2)质量管理职能: 职责:对科室质控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的检查评比并提出奖惩意见,并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及整改意见。 (3)科室质控小组:由医疗、护理各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护士等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对质控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任务、措施及评价方法,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督促落实各项医疗法规、规章制度,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完善科室质量管理的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质控小组每月至少开展活动一次,每季总结一次;结合本专业特点、技术水平以及《临床诊疗指南》、单病种临床路径,制定本专业疾病诊疗、操作规范、急救预案。 科室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科内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并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二、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十三个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落实,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完善其他相关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完善各种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实施按上级要求的各专业单病种、临床路径,按照具体规范进行诊疗活动,保证环节质量、终末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