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一)

作者:王永丽张春兰胡西玲【关键词】晚期癌症病人心理护理

癌症晚期病人身体衰弱,情绪悲观绝望,生的欲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增强,护士不仅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更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健康。逐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让病人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由于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因此要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从病初到临终通常要经过5个心理变化期,护士要注意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针对性地做好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否认期,病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最初的反应是不相信,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护士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要强迫病人立即接受,在告知病人患癌症的同时,给病人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2.愤怒期,当病人面对自己的诊断时,会感到无助和绝望,难以控制的焦虑和烦燥表现出来,医务人员应给予理解和关怀,护士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说话,言语要谨慎,态度要真诚,对患者一些失控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

3.协议期,病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状况,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用良好的病例来鼓励他们,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饮食上给予指导,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4.抑郁期,病人感到焦虑,不安和悲衰,对疾病失去信心,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给病人表达自己情感和顾虑的机会,护士要绝口不谈病故和死亡这类敏感的话题,护士要加强防范,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接受期,病人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或临近的死亡,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与临终关怀,为病人提供安静整洁的环境,让家人陪伴在病人身旁,鼓励家人表达对病人的爱和关怀,并配合家属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晚期癌症病人虽然身体极度衰弱但多数患者神志清醒,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患者既要忍受躯体的折磨又要忍受着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护士不仅要做好以上5个阶段的心理护理,还要做好各个专科的护理和疼痛的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

护理毕业论文_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_正文

护理毕业论文_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_正文

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对68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68例前来我院进行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指导。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占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1 绪论 目前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糖尿病是内科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引发各种并发症而加重病情,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对的心理护理,使其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免疫力,促进血糖标准,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 现将来我院治疗的大约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 临床资料 2010年3——1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68例,男性5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6岁。大多数患者为复发,少数为初发。 3 心理分析 3.1 悲观、自责、内疚 此类心态多数发年在中青年患者身上,经过多次检查确诊后,患者逐渐接受患病事实,但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需终身服药时会情绪悲观,消极厌世,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害怕因需要照顾给家庭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内疚。而他们又正处于学习、创业、的大好时光,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心型特点 多数患者术后因病灶已切除,表现情绪稳定、能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疼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但有少数患者,由于情绪应激,仍有不良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是承受大手术的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还活着,颇感侥幸,这时他们迫切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手术位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术后不久的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更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紧张、痛苦难熬.2—3天后疼痛缓解,但对预后的担心又紧紧地围绕了患者。 (2)惧怕心理:疼痛是术后最主要、最痛苦的不良感觉。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平素惧怕疼痛者,在术后表现尤甚,可能会呻吟不止或痛苦哀叫。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惧怕心理,还可使其烦躁焦虑,可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3)疑虑心理:患者的心身经受手术打击之后是较为脆弱的,各种不适和虚弱状态使其产生种种疑虑,如手术是否真正成功,疾病是否已经根除,机体功能是否能够恢复等,并希望医护人员能确切答复。 (4)依赖心理:手术使患者遭受痛苦、产生应激,更加强化了“患

者角色”被动依赖心理。表现为情感受得脆弱、幼稚、顺从、撒娇、依赖。此时,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顾,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洗手、洗脸、吃饭、翻身、大小便等都不去做.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5)抑郁心理;术后患者平静下来,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思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不能及时下床活动,卧床又影响丁心、肺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和继发感染等。 (6)缺陷心理:一部分破坏性的手术,如截肢、毁官、肚器移植和手术造成的各种重要功能破坏等,尽管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保全了生命,但却导致了患者N6B体生理缺陷,给患者造成了难以平复的缺陷心理。具有缺陷心理的患者多表现出自卑感,不愿和他人接触,孤独,回避,内心有强烈的压抑感。 2.术后心理护理 (1)消除疑虑:当患者从麻醉中醒来,或从手术室回到病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手术已成功地切除了病灶,即使术中不顺利或病灶未能切除,亦暂时不能把真情告诉患者,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措施。态度应和蔼,让患者知道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的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胸腹部手术术后需咳嗽排痰,但患者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生怕造成疼痛或致刀口裂开。这时,应向患者重复强调术前训练时所说的咳嗽方法,鼓励其大胆咳嗽排痰,并告知其适当的活动,刀口不但不会裂开,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刀口愈合。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1]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帮助病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理工作者应在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只要有护士的场所就应该实施优质护理。为了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手术室秉承我院“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了手术室。 一、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 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 掌握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手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室器械或巡回护士在不引起病人的紧张感和疲劳感的基础上,花费约15~20分钟做好术前访视。护士到病区访视病人时,先做好自我介绍,再发放我们自己设计的“致手术病人的一封信”,说明了访视目的,根据评估内容, 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 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 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 以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 并可使病人有充分思想准备, 积极主动应对手术。访视态度要严谨认真,获得病人真实情况,准确客观

填写,确保记录真实性。术前访视不仅要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更要和家属多做沟通,家属对手术了解愈多,就愈能协助病人减轻术前焦虑,一些不便向病人讲明的问题,可向家属交待清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指导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室外等候区等候,以便术中出现特殊情况及术后看标本时能与家属直接沟通,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和手术顺利进行赢得宝贵时间。做到了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术前访视由病人延伸至家属。 二、细微之处显现温馨的优质服务 我们在加强术中规范化护理配合的同时,积极开展细微之处现温馨的护理服务。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环境、设备对于病人来说非常陌生,使其处于恐惧状态下,此时护士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使其消除恐惧的心理,缓解其忧伤和孤独的情绪。因此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病人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1、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三方一起严格核对病人身份信息,确保安全。 2、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病人摆好手术需要体位,此时,除了要使病人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对特殊病人使用压疮评估单。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队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二、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empirenews.page--]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17T16:36:3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11月第21期供稿作者:门丽华刘波 [导读] 如何使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门丽华刘波(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1-0089-02 【关键词】护理 现在老年病人增多,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有很大影响,如何使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1.内科老年病人,由于认识及感知能力的减退,使一部分老年病人产生猜疑心理,他们常因眼.耳朵不灵,对任何的言语.表情.行为都变得多疑,甚至猜想自己的病情如何严重。 2.一些阅历较深的老年病人,在焦虑与恐惧的基础上产生不信任心理,怀疑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诊断,对治疗不信任,对护理更是挑三捡四,使护理工作实施起来很困难。 3.内科老年病人,由于体弱多病,多数又都是慢性病,有的 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给病人带来了很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很多老年人病人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表现为焦虑,沮丧,失去信心,如果久治不愈或效果不明显,便会焦虑不安,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即将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4.内科老年病人由于长期住院治疗,经济上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又怕拖累儿女,所以对治疗疾病产生厌倦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对未来不抱有希望。 根据以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个人对此做出如下护理措施,来帮助老年人走出“心理疾病”的阴影。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老年人经历了坎坷人生,自强不息的老人很多,又由于长期患病使他们自我调节功能下降,往往对疾病转归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上要注意耐心疏导,可结合病人的病情和症状通俗易懂,调整心理平衡,也可以请同种病人治愈的病友,向他们讲他们的切身体会,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疾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2).针对老人的心理特点与疾病的不同,护理时应善于掌握病人的气质类型.性别.性格特点,对不同的病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的人说话一定要掌握技巧,对有知识的老年病人要多讲解医学知识,对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病人要浅显易懂,应该注意语言和善,态度和蔼,使病人知道我们掌握他们的病情,关心他 的疾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改善老人的消极心理,控制不良情绪,让他们懂得情绪对恢复疾病的重要性,并举出实例现身说教,使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综上所述,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老年病人在获得疾病的转归中,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治疗,使老年病人在经历人生不幸的同时,得到护理人员精心护理,轻松愉快的面对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早日恢复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 摘要】护士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 消极心理反应程度,可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51-01 手术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大出血等,都必须 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病人的精神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手术病人除了承 受疾病的刺痛外,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师和术 者的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病人 的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 配合手术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极为有益[1]。 1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 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 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等,还有一些 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和焦虑心理,手术患者焦虑心 理来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怕术中、术后出现意外, 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 时间休养,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对这一些情况考虑过多,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能配合 手术。 2心理护理方法 2.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认 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耐心说明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告知病人术前应如何禁食水、用药和手术的体位。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 麻醉和手术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嘱病人好好的休息有利于手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 配合好麻醉。说明皮肤准备、术前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要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不做手术的危害,告知病人要勇于面对现实, 战胜病魔,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 2.2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2.2.1动作轻柔 病人进了手术室,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 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2.2.2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术中要正确的运用语言,准确的表达情感,和 病人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问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谈话时态度要和葛可亲,必 要时做些手势和动作,同时也要做个好听众,认真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发言,当病人过 度激动哭泣时应给予安慰,也可诱导继续谈些别的话题,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 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 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的配合手术[3]。 2.2.3注意仪表言行使病人感到可信可亲 病人入室后往往会产生“生命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的念头。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 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应注意仪表整洁,态度和蔼,如果在室内随意嘲笑、闲谈、喧哗, 甚至对病人漠不关心等,必然会让病人感到手术没有保障或引起反感,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 思想负担[4]。 2.2.4注意沟通的技巧

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患者 乳腺癌发病率目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身心健康。国内治疗乳 腺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及配合术后化疗和放疗。手术治疗对患者而言,一方面是承受 手术带来的恐惧和身体的伤痛,另一方面是“毁容”对身体形象完整性破坏的影响。还有 疾病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种种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应针 对乳腺癌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人群、不同背景和需要,在手术前、手术中、手 术后实施各种必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和治疗。 1.手术前的心理疏导 手术室护士应首先通过病历资料、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 然后面带微笑地询问患者姓名,核对病历,并主动自我介绍,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根 据患者的年龄特点、职务、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称谓,让她们感到被尊重的同时,对护 士的礼貌产生好感,以便进一步沟通和交流。首先寻找患者感兴趣的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交谈,如关于孩子和家庭状况,其次是谈论其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如职业特长、专业业绩等,以体现她们对家庭、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当交流话题逐渐涉及患者疾病与手 术时,主动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先进的医疗条件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主刀医 生和麻醉师以及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成功业绩,让患者对给予治疗的医生有绝对的信任和手 术安全感 J,消除顾虑,配合手术。 2.手术中的心理安慰 乳腺癌手术一般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选择硬膜外麻醉和全麻插管两种方式。护士 应根据不同麻醉方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知晓程度,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在每一步操作 前都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清楚手术和手术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 硬膜外麻醉时,巡回护士协助患者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应将麻醉的每一步操作,需 要患者配合的方法,可能体验到的感觉及不适提前告诉患者,以利于顺利操作。患者在手 术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高度紧张的患者会产生分不清触觉和痛觉的现象,巡回护士在保 证手术过程中物品供应的同时,主动陪伴在患者身边,握住患者的手,可缓解患者的紧张 情绪。 全麻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但在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前应向患者简要解释 穿刺的目的、给药后反应,以及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阶段的感受和配合方法,告知使用约 束用具的必要性。术中尽量减少器械物品的撞击声,避免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 3.手术后的心理支持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

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当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带着疾病来到医院时,总时处于一种陌生、恐怖、痛苦、焦虑,接触的都是陌生事物,远离家人,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室,没有安全感,而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准确分 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本文浅谈手术病人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 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 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这种反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可见到,是手术病人 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 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症。对手术目的、施 术医生和术后效果也极为关心,想方设法地询问和探究。同时还怕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动作 粗暴。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 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 们的提问。术前所做的各种检查,要及时给以解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应在术 前予以说明。术中尽量减少物品和器械的碰击声,避免高声喧哗和窃窃私语。手术之后经常 访视病人,观察病情,在生活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处理问题。 2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 存在这种反应。病人的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其表现, 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 者违犯院规和法纪。前者多见于内向性格的病人,后者多为外向性格病人的表现。无论哪种 病人,都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患,增强生活 信念。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注意语调的平和、言 语的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语言的效果。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手术 以后,要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尤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从而使之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手术以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 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 脆弱以及兴趣索然、犹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所以,要耐 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 们精神爽快,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思想压力。 护士要懂得谈话的艺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所处的家庭、工作环境,智力和疾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语言文字以求恰到好处。保持病房安静,床铺舒适。在一切 操作中,动作要准确、轻柔、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 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4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 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例如:子宫切除、 截肢术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对手术准备不足,而社会对手术评价又不高,可能导致术后忧郁。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而术前严重失眠加上手术创伤可能引起术后谵妄。病人有答非所问、定向不全和恐惧等症状。术后病人发生变态心理反应,尽管与病人的素质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可迅速传播, 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 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 因而往往造成病人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心理压力较大。在传染病的临床疗工作中, 心理护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传染病病人除具有一般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外, 还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下面我主要介绍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 一、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1、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首次患病且确诊病情的病人。乙肝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情绪。主要与乙肝的传染性有关。有些患者不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害怕他们、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患者感到自己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恐惧心理。有些患者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和转归以及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常常表现出心事重重、忐忑不安的焦虑情绪。此时期病人比较敏感,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均影响病人的情绪。(举例) 2、不安全感、多疑心理有些传染病病人在住院期间害怕再染上其他传染病, 因而在病室内过分小心谨慎, 过分疑虑, 不敢活动, 不敢接触病室内的各种物品。(举例) 3、孤独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住院病人。由于传染病室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 住院病人的动常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加之严格的探视、陪侍制度, 病人不能经常与家人和朋友见面,病人之间因病种的不同也不能相互来往。这样, 病人往往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空虚无聊, 因而产生孤独感。(举例) 4、急躁、担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慢性传染病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反复、情绪易波动, 甚至性格发生改变。病情反复时情绪难以控制, 或消沉哭闹, 甚至不配合治疗, 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举例) 5、悲观、绝望心理这种心理多见于病程长、病情重、经济条件差的病人。18--30岁的青年患者也有悲观绝望的情绪。未婚青年担心由于乙肝的传染,影响个人问题的解决;已婚青年担心婚后的幸福及家庭的破裂。由于病痛长期折磨, 经济难以承受, 造成思想负担沉重, 终日烦躁不安, 情绪不稳定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举例) 6、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出院病人。传染病人出院时仍担心有传染性, 出院后会传染给亲人和朋友, 更担心因患过传染病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 此时病人心理复杂, 表现为忧虑不安, 过多询问。(举例) 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使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得到改善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护理对传染病病人的治疗过程及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是传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学科。 1、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化要掌握、理解、同情, 细心观察病人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 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接触病人, 细致观察病人的表情、言语及行为或与病人交谈,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阅读病历, 了解病人症状及治疗情况、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等, 此外还可向家属了解病人提出哪些问题及要求, 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 能反映病人精神状态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推理, 从而准确地分析了解病人的真实心理。 2、注重语言修养语言可以治病, 也可以致病, 甚至致命。关心体贴患者乙肝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特别敏感:因此,护士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用亲切的口吻、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 一、心理诊断 1、恐惧癌症。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往往有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寝食难安,反复向医护人员和患同种疾病的患者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 2、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被确诊癌症的病人大都怀疑是误诊,心理矛盾,情绪紧张,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癌症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3、悲观与失望的心理。患者一旦得知所患癌症无疑时,常表现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 4、自卑心理。患乳癌的女性患者居多,她们因乳房疾病或外观的改变,怕遭丈夫的嫌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患者,由于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不适,情绪很不稳定,性格的改变使他们常会对身边亲人和医护人员宣泄自己的情绪。 5、绝望期过后的强烈求生欲望。患者经过不同心理过程之后归于平静、准备接受事实的心理状态,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持以积极的态度。特别是术后正接受化疗的患者,对化疗药物盲目依赖,忽略自身

的免疫状况。 6、抗药心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常有严重的化疗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毛发脱落、血管损伤等痛苦。因为上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丧失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对治疗极为不利。面对这样的病人,医护人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取得乳腺癌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针对上述心理诊断,特制定一套心理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对于患者的真实病情,特殊情况应采取适度保密的措施,避免患者过度恐惧、紧张,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对于已得知病情的患者,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安慰与鼓励患者,使病人对乳腺癌有正确的认识。 2、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慎重、科学、耐心的解答,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疏导病人的不安情绪,排除不利于乳腺癌治疗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 3、对于极度悲观与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的同时向病人介绍有关乳癌治疗新进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介绍患同种疾病并且治疗效果及心态较好的患者相互认识,促进患者之间对抗疾病经验的交流,从而获取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告诉患者乳腺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很理想,使患者尽快摆脱癌症带来的精神折磨。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病人自手术完毕回病室直至出院阶段的护理,称为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一)心理状况手术后是病人心理反应比较集中、强烈的阶段,随原发病的解除和安全渡过麻醉及手术,病人心理上会有一定程度的解脱感;但继之又会有新的心理变化,如担忧疾病的病理性质、病变程度等;手术已致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者,则担忧手术对今后生活、工作及社交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切口疼痛、不舒适的折磨或对并发症的担忧,可使病人再次出现焦虑,甚至将正常的术后反应视为手术不成功或并发症,加重对疾病预后不客观的猜疑,以致少数病人长期遗留心理障碍而不能恢复正常生活。 (二)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不同类型的手术,涉及的范围、大小及持续时间各异,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安置的引流管及不同麻醉方式使术后观察和护理的要点亦不尽相同。故护士要正确评估。 1.手术类型 (1)按手术期限分类大致分为三类:①择期手术:手术日期的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有充分时间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等②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不易延迟过久,如恶性肿瘤根治术等。③急症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疾病,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最短时限内完善必要的准备,争分夺秒地进行紧急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例如:脾破裂、肝破裂等。 (2)按手术范围分类可分为大手术、中手术、小手术及微创手术。 2.麻醉方式分类可分为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三)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切口状况:有无渗血、渗液、感染及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3.引流管与引流物:术中是否安置引流管、术后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量、色、质的观察等。 (四)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必要时可行胸部X摄片、B超、CT、MRI检查等,了解脏器功能恢复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一)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方面的知识。 (二)疼痛与手术创伤、安置引流管有关。 (三)尿潴留与麻醉剂残余作用未完全消失、切口疼痛、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尿有关。 【预期目标】 (一)病人能复述术后饮食、活动、切口护理、导管护理的要点和相关知识且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保健。 (二)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三)病人能够有意识地排尿。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护士应根据病人术中、术后的具体情况及出现不适的原因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给予对症护理;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缓解不良心理反应,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根据手术大小,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不稳定或特殊手术者,应送人重症监护病房,随时监测心、肺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伤口、胸腹腔以及胃肠道出血和休克等的早期表现,并对症处理。 1.血压中、小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一次,直至平稳;大手术后或有内出血倾向者必要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0-08-10T15:05:1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春艳[导读] 外科疾病在一般人的常识里就是要动手术的。而手术确实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王春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五常 150236)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99-02 【关键词】外科手术心理护理医患关系 外科疾病在一般人的常识里就是要动手术的。而手术确实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一些人听说自己的病需要手术,就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认为自己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手术中、手术后会不会出现意外或是后遗症,或是术后恢复不好伤了“元气”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由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及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不同,他们对手术的必要性、迫切性就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接受手术的态度就不同。所以外科手术直取得病人的同意。一些病人经耐心说服动员后仍对手术持保留态度时,医护人员应用明确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对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并着重说明手术对治疗其所患疾病的必要性。正确回答病人提出的疑虑,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让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一些病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以及与手术有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而对手术信心不足,担心手术医生技术好不好,手术能否成功,手术中会不会出现意外等。因此,应根据病人的文化修养、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手术的一般情况,手术原理,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使病人减轻对手术的神秘和恐惧心理,对手术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相信手术的安全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从而保证了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的尽早康复。 另外,手术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如备皮、上胃管、灌肠、导尿、禁饮禁食等,应向病员解释清楚它的目的和意义,以征得病员的配合。对于那些清楚手术目的仍存余虑的患者,除对他做好心理咨询外可适量予以安眠药,以提高身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手术志愿书上记载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并发症,正是手术本身应尽量避免的。这些内容都不应让病人知道,应嘱病人家属对病人保密。 2 手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环境。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手术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诚恳的语言,熟练的操作接待病人,使病人感到安慰,增强手术的信心。手术中医护人员的语言应谨慎。不要在清醒的病人前谈及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手术中遇到问题不要惊慌,也不要斥责助手或乱丢器械。巡回护士应随时安慰病人,解释手术过程及手术中遇到的不适感。使病人感觉到医护人员的认真和关心而产生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 3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后大多数病人已去除病灶,心情愉快,能自觉地配合恢复期的治疗及护理。但也有一些病人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手术后的持久疼痛,某些手术的并发症如肠梗阻、粘连、感染、高热、肢体活动受限等。因而病人不愿下床活动,睡眠差,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忧郁。所以应经常观察术后病人的病情及情绪。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多翻身,积极咳痰,让病人了解这些活动的目的,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不适。对于因手术造成的脏器或肢体的损失,如乳房切除、截肢,胃大部分切除等而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者。除了术后的积极治疗和恢复功能锻炼外,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增强独立生活的信心,宣传自我保健知识如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制定合理的饮食和休养计划。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康复,愉快出院。 例如,患者,男性,42岁,农民。因胃部疼痛,反复黑便,消瘦而入院。入院确诊为胃大面积溃疡,需手术治疗。初患者不同意,认为胃溃疡就是一般的胃病,吃两剂药,消些炎就能治好。后经耐心解释其病如不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部分,难以愈合以及有癌变的可能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顺利,术后给其术后常规护理外,还讲解了胃大部分切除后消化功能所受的影响。嘱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如何克服术后的不适感等。使病人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快地康复出院。一段时间后回院复诊,见其精神饱满,体重明显增加。 所以,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心疾病的尽早恢复。医护人员要善于发现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掌握其心理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 袁耿清,主编.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