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汉语言文学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马玲玲

摘要:汉语中的联合构词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作为合成式复合词中的一个堇

要组成部分,联合式复合词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堇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角度入手『对联合词进行分类探析,以期对以往的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词:联合词隐喻阐释

本文所论及的隐喻式联合词是指联合式复合词的意义在原义的基础上发生了隐喻引申,使词义更加丰富。

认知语言学意义上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的。

人们的许多经验和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人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由隐喻建构的。认知语言学家指出,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隐喻就是要发现“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从而用‘‘始源域之名'’代替〃目标域之实"。恰似赵艳芳所论述的「在隐喻结构中■两种本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这就是隐喻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们可以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为出发点对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式联合词试作分类阐释。

二.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性质相似的隐喻

性质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性质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把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投射到了原本不熟悉、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中,从而使其易于被理解、接受。以”豺狼"一词为例:在汉民族的思维习慣中,豺

和狼一直是两种非常贪婪、残暴的动物,能给其他很多动物甚至人类带来严更的伤害。当人们想要表达某些人凶恶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就以"凶恶残暴”这T

寺征为桥梁产生联想,从而以自己熟悉的凶猛动物”豺狼”来喻指

"凶恶残忍的人"。此类隐喻式联合词还有"爪牙、禽兽、虎狼、堡垒、本末、日苦、钢铁、风雨、机械、锦绣"等。以下面两个词为例具体分析:

"堡垒"在词典中的解釋:①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②比喻难于攻破的事物或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人。因为作防守用的建筑物一般是非常坚固、难于被攻破的,可谓"固若金汤"。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人也是非常固执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S欢一意孤行。一个是物质上的坚固,另一个是思想上的顽固,两者在"牢固"这一特征上具有相似性。所以,人们就用指

"坚固的建筑物"的"堡垒"通过隐喻机制投射到了指"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人"。

"甘苦"在词典中的解釋:比喻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甘”和"苦"是两种相对的滋味和感觉,味道的"甘苦"可以通过人的味觉系统直接感知。比如当人的舌头接触到甜的食物时,往往会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而接触到苦的食物时,往往会产生痛苦的心理感受。于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将具体可感的”甜和苦”与抽象的”美好和艰苦”联系在了一起,通过隐喻机制喻指”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这也是基于两者在特征上的相似性。

类似词在文学作品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如:

(1)看起来这封建堡垒、老顽固■还得不断地攻雹点儿!(魏巍《东方》)

(2)只因打了仗,你们一同出来,患难相救护,疾病相扶持,这种同甘苦.

相感激的情感的积聚.便产生了一种很坚固的友情。(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

显然.这些经过隐喻机制取得新意的词,用在句子中后,能让人由它们的本来意义

生发联想.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使话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功能相似的隐喻

功能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功能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以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理解、对待不熟悉.较为抽象的事物。以”包袱” 一词为例:旧时,人们在外出的时候多半会带上用布包起来的包袱,往往使行动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包袱‘‘就成了影响人们行动的负担.一种具体的.

有形的负担。而平常所说的”某种负担"是一种虚化的概念,它是无形的,在不同的语境中『指称对象可能也不同。但这种无形的负担跟包袱之间具有功能上的相似『即给人以压力。于是,人们就以此为基点产生相似联想『用具体的实物“用布包起来的包"来喻扌馳象的概念"某种负担"。类似的词语也有很多,如「把柄、膀臂、材料、巢穴.藩篱、根基、骨干.牢笼.阶梯、领袖.羽S"等。以

F面的词语为例试作阐释:

I.牢笼:关住鸟兽的东西,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胸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儿就应该在海洋中自由遨游■鸟儿就应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也是一样。当笼子或其他东西把鸟兽关住后.它们就失去了那种自由,受到了束缚。同样,当人被某些事物束缚住之后就很难伸展拳脚,容易为其所困。所以,基于‘‘给人或物束缚〃这样相似的功能,,,牢笼"由指关鸟兽的东西隐喻为束缚人的事物。如:

(3)我们一起从那个牢笼里冲了出去,对那种优裕富足的生活视如粪土,毫不可惜!(陆文夫《一路平安》)

2.体制:①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②文体的格局;

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要根据”组织制度”来组织、安扫吳内部的机构甚至是员工的岗位;文体的"格局"也就是文体的结构方式,乍者是根据文体的格局来安排文童结构的。因此,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之处便是它们都是一种结构,一个是指国家机关等的组织结构,一个是指文体的结构,两种结构分别在不同领域发挥看相似的功能。如:

(4 )赋、比、兴以体制言: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三)关系相似的隐喻

关系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发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投射。以"唇齿"一词为例:成语"唇亡齿寒" 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形象地说明了 "唇"与"齿"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以这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为相似性,人们用身体上的一部分"唇齿"来喻指抽象的"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类似的还有"伯仲、冰炭、骨肉、雌雄、琴瑟、参商、黑白、手足、天渊"等,具体结合以下实例分析:

"冰炭":比喻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冰"融于水,"炭”熄于火,正所谓

"水火不相容”,冰与炭也是难以彼此相容的”敌对者“。以”难以相容“这样的关系作为相似点,具体实物"冰炭"隐喻为"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

"骨肉":①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②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骨"和"肉"本是构成身体框架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存活有看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家人都是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是自己永远的牵挂者和坚强的后盾,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之间的关系是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基于对人的重要性这样的相似关系,骨肉隐喻为"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并引申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此类词在文学作品中也1:匕较常见,如:

(5)至于给你们说和的事,小胖子说非有老李不可。老武你知道:欧阳和老李是冰炭不能同炉的,这不叫我为难吗!(老舍《赵子曰》第十二)

(6)他借用两首台湾诗人的诗歌,强调海峡两岸统一,以骨肉相连的诉求打动台湾民众。(北大语料库)

(四)行为相似的隐喻

行为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行为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发生了跨空间的投射。以"栽培"为例:"栽培"本指种植、培养, 对象一般是农作物,人们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劳彳乍过程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同样, 培养和造就人才也是如此,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使其学有所成,有所作为。

以行为和结果上的相似性为基点,人们用熟悉的种植、培养农作物来喻指培养、造就人才。这样的联合词I:匕较常见,如:"熬煎、爆炸、庇荫、鞭策、哺育、沉浮、冲击、打造、点染、动荡、堆砌、泛滥、消化"等。下面以"熬煎"和"消化"为例具体分析:

1?熬煎:比喻折磨。

"熬"是把食物放在水里煮,"煎”是把食物放在油锅里加热,都有极力磨难

之意;件斤磨‘‘是指使在精神或肉体上受打击,受痛苦,要历经同样的艰辛和磨难。基于"使受磨难"这种动作上的相似特征,"熬煎〃由对食物的磨难经过隐喻投射喻指对人或物的"折磨"。如:

(7 )她无日无夜不在痛苦中熬煎。(梁斌《播火记》)

2?消化:①食物在人和动物体内,经过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变为能够融解于水并

可以被机体吸收的养料。②比喻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食物从进入口内到转化成养料需要一个过程'即"消化",消化后得来的养料可以满足人体内各部分的需求。同样,学习知识并把知识融进脑中,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需要一个过程,过程完成后所得到的也可以为己所用。两者在所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结果的效用上具有相似性。如:

(8)焦田给他们念,他们一句一句地听,-字一字地记,一点一滴地吸收和

消化。(浩然《艳阳天》)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类阐释可以看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诸如"堡垒〃"消化",,牢笼"等词语,它们的意义都经过了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隐喻投射。

这种以,'相似性‘‘为基点的隐喻机制已渗透到了人们对词语意义的迁移性理解

中Q娥们更好地把握、运用这样的词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L

[2]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司徒允昌?试论联合式合成词的构成[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 3 ) ?

[4]周光庆?汉语词汇研究的认知学基础[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 , (5).

[5]吴振国.现代汉语中的粘合式联合结构[几语言硏究,2004 , ( 1 ).

(马玲玲河南郑州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453000 )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和语音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课时少,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学起来就难上加难。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背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对于语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和语音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经过多年的的英语教学,我对英语词汇和语音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词汇教学 (一)巧妙呈现单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单词,抓住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1、直观呈现法。就是借助于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手段学习单词的方法,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单词。这种呈现方式比较生动、形象、趣味性强,便于学生理解词义。比如学习有关文具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文具进行教学。学习有关颜色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水彩笔或蜡笔进行教学。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出示动物玩具、动物的图片或挂图进行教学。学习有关水果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来呈现单词等等。这些直观的呈现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使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乐于跟着教师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呈现 肢体语言呈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声音等呈现单词

表达单词的意思。学生开始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单词的读音学习单词。如在教学有关表情的单词happy,angry,bored,,excited,tired时,教师通过表情和和动作呈现单词。微笑表示happy,大笑并欢呼表示excited,发怒表示angry,无事可做茫然的样子表示bored,连续跳10次然后喘粗气表示tired。再如教学有关疾病的单词和短语时,捂着腮部龇着牙做痛苦状表示have a toothache,打喷嚏表示have a cold,摸额头然后打哆嗦表示have a fever,摸着嗓子做痛苦状表示have a sore throat,假装不小心割到手指表示hurt等。教师充分利用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去理解这些词汇,并通过模仿去巩固这些词汇。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3、创设情境,呈现单词 教学单词时,教师可创设情景,呈现新词。比如在教学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时,利用一个交通灯模型来创设情景。教师找一名学生上前充当路人,自己则充当交通警察。当红灯亮时,学生根据交通知识会停下,教师顺势说stop at a red light.同理当黄灯和绿灯亮时引出wait at a yellow light和go at a green light。学生在情景中非常容易地就理解了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又比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longer,shorter,bigger,smaller时教师可运用皮筋慢慢拉长和缩短来呈现longer,shorter,把汽球吹大再慢慢放气来呈现bigger,smaller。这种方法生动有趣,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新知,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 (二)、灵活操练单词,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在呈现了单词学生掌握了单词的发音后,我们就要强化记忆,运用各种方式操练单词,要让学生自主能动性地说单词,而不是被迫机械的模仿单词读音。让他们喜欢开口,乐于开口,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隐喻认知理论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认知理论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张文奕 (甘肃中医学院公共课部,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 关键词:隐喻隐喻认知理论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传统的隐喻研究将隐喻仅仪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Lakoff&Johnson在他们标志性的著作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指出,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一种称为“隐喻概念体系”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1。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与词汇有着密切的联系。 1隐喻认知观 I丑l【罐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conceptorconceptualmetaphor)o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在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先从隐喻的源域(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然后把它投射到用以把握目标域(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的映射关系。受话人依据此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跨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翻。这一过程即隐喻认知过程。如时间域TIME,映射到一个不熟悉,较为抽象的同标域,如金钱域MON—EY。人们常常会说“浪费时间,花费时间,节省时间”是因为人们把金钱域内的概念投射到了时间域,把时间作为金钱来对待,即时间是金钱TIMEISMONEY。 2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医学英语文章中通常包含有三种词汇: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普通词汇即日常生活词汇.如:nune酣h动.跳动)、transformation(转变,变化)。半专业词汇就是在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中都能常见到的词汇,但词义不同,如以下两个例子,前面为普通英语词义,后面为医学英语词义。pupil(/b学生.瞳孔)、toilet(_卫_生间,洗涤创口)。专业词汇是指一般仅出现在与医学有关的文章中而且词义单一的词汇.这些词绝大多数都是名词。如:vascuk一血管的)、pm'itonitis(腹膜炎)。专业词汇中,还有许多药品名、以发现者命名的疾病名和用开发者命名的医疗技术名词,这些词的首字母一般都要大写。血ll:Stersne去氢氢化可的松(prednisolone泼尼松龙的商品名)。Hodgson’sdisease霍奇森病(主动脉起端部动脉瘤样扩张)。还有很多缩写词如:IgA(免疫球A)、WHO(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英语文献以专业词汇为骨干。以半专业词汇为实体,以普通词汇为纽带,构成其独特的词汇文体特征;同时,熟悉词汇的构成和组合,是掌握医学英语的—个重要环节。 3隐喻认知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人类拥有的最具语言生成力的力最,是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把隐喻的认知理论引入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必将会产生更为符合认知规律,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3.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医学英语中大约有80%的专业词汇来源于日常英语基本词汇。虽然来源于基本词汇的专业词已具有新的词义,所表示的概 念与原词已不同,却常常仍不失其内在联系,如:bridge含义是 “桥”;医学上表示“《假牙上的)齿桥”,“plastic”在普通英语中意为“可塑的、塑料的”,在医学英语中意为“整形的”,而“tabour”在普通英语中意为“劳动”,在医学英语中意为“分娩”。 3.2深入讲解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十分普遍,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包括不同义项和不同词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131。 一词多义指同一个词的各义项问存在着隐喻联系,如:a旷 pendix附录,阑尾、cataract瀑布,白内障、valve阀门,瓣膜、kt培焦点,病灶。它们的普通义是隐喻的本体,医学义是喻体。认识到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内在的联系进行分析,产生联想,充分认识人的隐喻思维发展在词义发展中的作用,指导他们循着隐喻思维规律,根据认知模式由词汇的本义推导其各个喻义。 3.3解释复合词和派生词 复合词和派生词多是由基本范畴词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模 式创造出来的,其词义一目了然。较长的医学术语主要由复合词 和派生词两种构词方式,前者如wind(风)和¥Ufl(太阳)分别加上stroke(打击)变成windstroke(中风)sunstroke(中暑)。后者如ten—sion(紧张)的前面加上前缀hyper-(亢进的)变成了hypertension(高血压)、加上hypo-(f氐下的)变成了hypotension“氐血雎)。 3.4讲解新兴词汇 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作用。医学英语中的很多术语都是利用隐喻扩展语义得来的。如hospital原指“宗教人士开办的收容所”,现赋予新义为“临终关怀医院”。ableism“对残疾人的歧视”是仿racism(种族歧视)和B既i哪(性别歧视)类比构成的新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3.5注重跨文化异同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注意对医学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不但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恰当地使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有时会出现空缺现象。如“13”在西方文化中有不吉祥的意义,病房和病床没有13号,而代之以“12B或14A”,请客避免13人,重要的活动避开每月的13日等等。而在中国病人忌讳…4’,因为和中文中的“死”谐音,所以病人很忌讳住尾数为“4”的病房和病床,重要的活动避开尾数为“4”的日子。 4结束语 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隐喻思维模式,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独自的词汇学习心理体系,学会正确使用词汇,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医学英语学习的整体成效。 参考文献: 【1】L止off,G.&Johnson,M.MetaphonWeLiveBy【M】.Chicago:The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l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1.外语教学.2004,(6):9一12.【3】姜志芳.李佐文.从隐喻角度看词汇多义现象【J】.学术研究,2003,(8):100—103. 173  万方数据

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柳凡菊 词汇课不管是哪个年级,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都是基础和重点。所以,本人在积极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词汇教学的学习研究和改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新课改模式和教学实践后,本人摸索总结出了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但愿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指教。 一,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1.先呈现要教单词所代表事物之形状。 可以通过实物、多媒体、图片或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服装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sun,star,rainbow,rain等单词可以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2.让学生拼读单词。 我把所要学的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让学生拼读,掌握单词是由那些字母或字母组合组成的。 3.让学生先试读一些简单的单音节词,如果读错了再范读或放录音给学生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的感受单词的读音。 4.让学生思考单词的读音和构成。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所学单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

本上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时让学生想一想所学单词的读音和字母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让学生牢记。 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 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我们拿出实物或卡片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出所学单词,并能在四线三格本上正确书写。如老师拿出钢笔,学生观其形,就拼写出p-e-n。 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看、读、听、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的完成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二,教单词与做游戏相结合,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 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还不够,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活动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县小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我在教单词的时候,辅助以游戏,设置多个层次的不同的活动,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如我在教三下Unit2 My Family第二课时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后,我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发给每个小组,同时又把单词卡片发给他们,先让拿图片的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片所代表的单词,然后依次贴在黑板上。再让拿单词卡片的同学把单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这一活动不但巩固了新单词,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下来又趁机在黑板上绘制出了一棵Family Tree,然后

通感的认知阐释

通感的认知阐释 摘要通感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它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既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同其他隐喻一样,通感隐喻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而形成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运用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来分析通 感,以便探寻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和心理奥妙。 关键词通感隐喻认知方式意象图式隐喻模式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并将它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但是Lakoff和Johnso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将这种说法彻底推翻了。他们提出隐喻是普遍的,不可简化的。人类理解的想象结构直接影响隐喻意义的本质,并规约我们的理性推理。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通感这一隐喻修辞手法,通过对其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以及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通感的认知性阐释。 一、什么是通感 通感(synaesthesia),望文生义,指的是人的各种感觉相互连通,身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同时又引起其他感官的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指我们在思考或交流使用乙器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属于甲器官范畴的事物印象,以达到新奇、精辟的表达效果。传统上,通感现象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体现象,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饰手段。例如英语中有 piercing cry (刺耳的声音)、sweet music (悦耳的音乐)、 sour look (怒视)、a loud shirt (颜色花哨的衬衫)、 soft light (柔和的光线)这样的表达方法。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法,如“闻见(香味)、听见、冷眼、清净、音色、声音刺耳、眼睛尖、口味重”等。小孩会说“妈妈的牛奶洗面奶闻起来好甜啊!”。电视台广告中也有“听得见的微笑”之说。在文学作品中,通感更是受到了古往今来中西文人的青睐,被广泛地运用着。 二、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 英语中synaesthesia(也可写作synesthesia)就是与汉语“移觉”相对应的修辞格。该词中的syn,据 Webster’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来自希腊语的 aisthēesis,意为sensation。其定义为

政治演讲概念隐喻

An Analy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Pointing out the significant role Conceptual Metaphors played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The aims of this paper are 1)to introdu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Political Speeches; 2) elaborate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n the basis of Lakoff and Johnson’s great work Metaphors We Live By;3)Take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a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alyze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used and relevant functions in his Political Speech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metaphors in political speeches systematically and reveal how metaphors work in the political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taphors, this research can help people know the American politics and understand its culture. Key words: Political Speeches; Conceptual Metaphors; Application 奥巴马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概念隐喻在奥巴马政治演讲中的使用,指出概念隐喻在奥巴马的政治演讲中发挥的重要角色,本文旨在:1)简要介绍概念隐喻与政治演讲之间的关系;2)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来阐述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3)以奥巴马的政治演讲作为背景材料,分析其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以及这些隐喻对其演讲的辅助作用.本文试图对所选语料中的隐喻进行系统研究,揭示隐喻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特殊作用,并且通过分析隐喻,帮助人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和文化. 关键词: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应用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何陆敏 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 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人类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概念隐喻能派生出众多隐喻表达形式,如由“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次旅程”。这一概念隐喻可以派生出“life is starti ng point, terminal point, transfer station/人生的起点、终点、中转站”等多种具体的隐喻表达形式。概念隐喻对语言表层形式中的隐喻起到决定作用,了解概念

初中英语语法和词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法、词汇教学,否则,学生的语言能力将难以提高。 初中词汇和语法教学中,首先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其次,在拼写方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第三,在记忆单词的意义的时候,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和语法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学习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放弃这门学科。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在词汇教学方面,首先,词汇教学也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在初中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也一定要首先是“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

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能,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 其次,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这是因为,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虽然字母的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组合的读音规律,能够听词能写,见词会读。 第三,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有意先读一些词汇,或读课文,让学生先不要去看书,跟老师读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拼写,和学生讨论如何去拼写,看这些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对于一些没有规律的单词构成,进行比较,以促进记忆。老师还可以先写出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拼读知识试着去读出这些单词或句子。 第四,拼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从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掌握有规律的单词读音,比较无规律的单词读音,从而达到记忆词汇,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 而语法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语言规则,而是让其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2009年第4期总第24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9,№4 Serial №241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朱建新,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收稿日期:2009-02-18(修改稿)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朱建新 (淮阴工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 ichards &B lack 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 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 on 的“关联理论”。本文在论述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 关键词:隐喻;认知研究;三种认知理论 A Study on the Cogn iti ve I n terpret a ti on of M etaphor ZHU J ianx in (Fo re ign L anguage D ep a rt m en t ,H ua iyin Ins titu te of Techno logy ,H ua i πan 223001) Abstract:Based on three main cognitive theories ofmetaphor,namely,Interaction Theory,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the pa 2per explores their motivations,ways and li m itations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Key W ords:metaphor;cognitive study;three cognitive theories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9)04-0018-04 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学传统,二是哲学传 统,三是语言学传统。三种研究传统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修辞学家关心的是隐喻的修辞功能;哲学家关心的是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与词的组合、词的意义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 (1936)&Black (1962)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on (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on (1995)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试图对这三种认知理论作一综述,并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和方式,以及它们阐释隐喻的局限性,以便我们能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1.Richards &Black 的“互动理论”与隐喻阐释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谈论隐喻的,最早可追溯到雪莱(Shelley )。雪莱说,“隐喻不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严世清,1995)。但对隐喻的认知特征阐述得最明确、最系统的要首推Rich 2ards 。首先Richards (1936)引入了“本体”(tenor )和“喻体”(vehicle )的概念,认为隐喻就是由喻体和本体这两部分构成的。如在隐喻“a seed of hope ”中,seed 是喻体,hope 是本体。其次,他认为隐喻的含义来自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互作用。Richards (1936)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Richards,1936)。Richards 对隐喻的论 述,突破了修辞学将隐喻仅仅作为辞格来研究的局限,拓宽了对隐喻本质理解的视野,奠定了其在隐喻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Black (1962)在Richards 观点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隐喻“互动理 论”。Black (1962)认为,“次项”(即Richards 所说的“喻体” )是一个语义联想集,它被当作是理解“主项”(即“本体” )的一个“透镜”(lens )或“过滤器”(filter ),隐喻的含义是“主项”和“次项”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对隐喻“Man is a wolf ”的理解:wolf 是一个可供联想的语义体系,听话人以此为“透镜”来认识man,从而突出了wolf “凶猛”这一普遍认同的含义。于是wolf 和man 两者相互作用,听话人在头脑中重塑对man 含义的理解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wolf,从而理解了“Man is a wolf ”的隐喻含义。总的来说,隐喻“互动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把隐喻次项的联想含义应用于主项,因此可以认为隐喻创造了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因而是一个认知问题。(参见林书武,1997) Black (1997)的“互动理论”后来发展成为隐喻的语义观的基本理论。他(1997)认为,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predication ),其表达形式是句子,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语;隐喻是在做出一项陈述,而不仅仅是对一个实体的重命名。这样,Black 就将隐喻从词语层次提升到了句子层次作为一种语义现象来考察,这一转变也将隐喻纳入了篇章的认知范畴。隐喻的语义观利用语义特征来阐释隐喻。该理论认为,隐喻违反了语义的“选择限制”(selection restriction ),是一种语义异常现象(semantic anomaly )。如:The stone died .通过义素分析,发现stone 具有以下语义特征:physical object,natural,non 2living,mineral,concreted 。die 具有如下语义特征:processwith result,namely,that some living entity x ceases to be living (Levinson,1983)。很显然,此句并不是

隐喻与词汇教学

论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工具。隐喻是词义发展、变化和引申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语新词产生的重要途径。因此,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不是简单地对词汇字面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和文字符号进行分析、归纳和合成,从而实现词义的构建。在分析了隐喻在英语词汇中的重要作用后,本文试图探讨隐喻如何能更好地指导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教学

1.引言 作为语言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 词汇学习应始终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然而,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句子和篇章的层面上, 注重进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多少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导致了教师在教授词汇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不能随着时代变化而更新,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词汇方面的方法陈旧、低效,从而最终导致了在词汇的使用方面不能活学活用,在实际阅读和写作时往往束手无策。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词汇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例如:the head of a state(国家元首),the mouth of a stream(溪口)。词语“head”和“mouth”的使用已涉及到了语言的本质问题,即语言是具有隐喻性的。 隐喻在传统的语言学中被看作是语言的一种偏离现象,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常被忽视或不予研究。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发展,隐喻所具有的强大认知功能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成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到了Lakoff & Johnson(1980)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时,隐喻更是明确地被认为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工具,被定义为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现在,隐喻研究者们基本都接受了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的观点(束定芳,2008)。近年来,Cameron &Low(1999)合编了论文集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隐喻的研究与应用》),将隐喻研究引人了应用语言学领域;其中,Cameron还建构了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框架,但并未就隐喻与二语习得及语言教学的直接关系作具体讨论。 我国外语界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认知语言学领域,涉及隐喻的语用研究、语义研究,隐喻的基本工作机制及其理解过程等;除此之外,国内还发表了隐喻研究的专著(束定芳,2000),语法隐喻的研究也有涉及。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体现于:“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束定芳,汤本庆2002)。但1990年以来国内刊物刊载的近百篇关于隐喻的文章里,对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却少有讨论。本文试图从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来探讨隐喻如何更好地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之中 2.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概念隐喻理论浅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411431873.html, 概念隐喻理论浅思 作者:时璐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2期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 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局限及其前景预示。 关键词:概念隐喻;映射;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9-01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是La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来的。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这样的隐喻被莱可夫和约翰逊等称为概念隐喻。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性的。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莱可夫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 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去认识、去思维、去经历,从而在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时,就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一定的文化中,隐喻概念已经形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考证 概念隐喻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INFLATION IS AN ENEMY.(通货膨胀是敌人。)这里的INFLATION称为目标域(target domain), AN ENEMY称为始发域(source domain), IS被看作是“经验集的简化,隐喻以它为基础,我们根据它理解隐喻”,即“经验基础”。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为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系统的、部分的、不对称的结构映射。这种映射通常有几种对应关系。一个是本体对应(ontological correspondences),映射是始源域与目标域实体间的一个固定的本体集对应。我们以概念隐喻“经济是旅行”为例:“经济是旅行”映射“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的共同目的”和“经济危机对应旅行中的障碍”。另一个为推理模式对应(inference pattern correspondences),当本体对应被激活时,映射能把始源域的推理模式映射到目标域的推理模式上。

概念隐喻意义在图片中的传递

概念隐喻意义在图片中的传递 孙启耀杨珺 (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及其普遍性,进而对非语言现象---图片中的概念隐喻作了分析解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多非语言现象中概念隐喻得以发挥。这也证明了人类思维的确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意义不仅以语言的方式传递,而且在非语言现象—图片中也有概念隐喻意义传递的现象。 关键词:概念隐喻;图片;传递 1.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有关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转喻进行再研究的文章俯拾即是。如果说前些年隐喻类文章大多围绕隐喻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的话,而在最近两三年,隐喻研究趋向于研究隐喻和其他理论等结合。范文芳(2007;朱永生(2006 )等在语法隐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廖美珍(2007 )研究了语篇隐喻,刘乃实(2007 )把隐喻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蓝纯(2003)对空间隐喻进行了研究,汪少华分别对伦理概念(2007)和时间概念(2006)中的隐喻分析研究;张祝祥(2007 )对颜色隐喻加以论述,陈家旭(2007 )分析了情感隐喻。以上对隐喻的研究属于语言层面,而对非语言层面的概念隐喻意义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发现一些非语言现象诸如艺术、广告、宣传画中隐喻的研究还未见有论述,本文拟从概念隐喻入手,对图片中所包含的概念隐喻意义进行初步的探析。 2.概念隐喻理论 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在词汇层次上的修饰,是两个相似物体之间的比喻。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形成的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但渗透于语言中,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人们的普通概念系统本质上都是隐喻的。这样的隐喻即为概念隐喻或隐喻概念(1980:3)。概念隐喻涉及两个基本要素:源域和目标域。人们倾向于用比较具体的概念(源域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思想或概念(即目标域),从而形成隐喻理解。然而,以往有关概念隐喻的讨论都是以语言材料为基础的。人们对非语言现象中概念隐喻意义的的传递与理解是否与语言中隐喻的理解是一致的?本文试图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总结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总结 篇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辅以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但作为语言学习,词汇教学是起成败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敢开口交流,才有兴趣学习。小学生与中学生不同,他们不可能通过大量的朗读来识记、背诵单词。机械的、枯燥的操练反而会适得其反,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词汇教学中创设不同形式的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下面结合我的一点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主要用于实物名称教学,如钟表、 杯子、苹果、桔子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极容易准备且面积不大,便于携带。上课时,教师可一边呈现物品一边将单词读出、板书,将单词的音、形、义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又形象。接着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套入一些

句型“ What's this?lt's a/an …”或“I like …very much ” ,统一意识。 2. 不便于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期、天气、动物等,可利用挂图、简笔画或电教媒体,如何运用视学校实际条件而行。 3.借助手势、动作或表情进行教学。英语中有许多动词, 我们可通过手势、范文TOP100动作、表情,使学生易于领会。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出英语单词,也可以请一些英语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按教师所示做动作,教师可先叙述,接着要求学生跟着单词及句型:run-He is running;jump-He is jumping 等等,教师并将 动词及相关句型板书,带领学生操练熟悉词汇。 二.创造情景法 教师教词汇应尽量避免单调地直接板书单词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要努力地创造情景,用创造情景法进行词汇教学,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掌握单词。如教授地点名词(如:hospital 、station 、cinema)时,教师可预先把地点名次分别简单地画在卡片或纸上,同时写上单词,上课时特定几个学生上台拿着。教师说:I want to go to Beijing. Where must I go? 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生词station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汉语言文学 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马玲玲 摘要:汉语中的联合构词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作为合成式复合词中的一个堇 要组成部分,联合式复合词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堇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角度入手『对联合词进行分类探析,以期对以往的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词:联合词隐喻阐释 本文所论及的隐喻式联合词是指联合式复合词的意义在原义的基础上发生了隐喻引申,使词义更加丰富。 认知语言学意义上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的。 人们的许多经验和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人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由隐喻建构的。认知语言学家指出,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隐喻就是要发现“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从而用‘‘始源域之名'’代替〃目标域之实"。恰似赵艳芳所论述的「在隐喻结构中■两种本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这就是隐喻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们可以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为出发点对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式联合词试作分类阐释。 二.隐喻式联合词的认知阐释 (-)性质相似的隐喻 性质相似的隐喻式联合词是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性质相似"为基点,通过隐喻机制,把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投射到了原本不熟悉、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中,从而使其易于被理解、接受。以”豺狼"一词为例:在汉民族的思维习慣中,豺 和狼一直是两种非常贪婪、残暴的动物,能给其他很多动物甚至人类带来严更的伤害。当人们想要表达某些人凶恶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就以"凶恶残暴”这T 寺征为桥梁产生联想,从而以自己熟悉的凶猛动物”豺狼”来喻指 "凶恶残忍的人"。此类隐喻式联合词还有"爪牙、禽兽、虎狼、堡垒、本末、日苦、钢铁、风雨、机械、锦绣"等。以下面两个词为例具体分析:

关于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关于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论文摘要: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以突破传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论文关键词:隐喻词汇学习文化意识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感知和体验现存社会的认知工具,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语言文化发展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认知语言学家发现,随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展,英语的词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Ilenter,hit,memory,bus在日常生活中含义分别为“进入,打击,记忆,公共汽车”,而在现在的电脑术语中则为“回车,访问人数,内存,总线”。新词大量涌现,旧词被赋予更广泛的含义和新的内涵外延。事实上英语词汇的灵活性是其它语言无法与之相比的。英语中绝大多数词汇具有一词多义的特征,多义词大多都是通过隐喻这一认知手段扩充和深化它的基本含义而实现的。新的词义经过反复使用得到普遍认可后就会作为该词的另一个义项确定下来。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有意识的认识词义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认知角度及文化内涵方面,对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1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些基本词汇演变而来,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隐喻词不仅是实体性隐喻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用法。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概念隐喻,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范畴词的隐喻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如“theater”因其形状或功能的相似映射到其他实体域“阶梯教室,手术室”和抽象域“戏剧文学,戏剧效果”等。概念隐喻在英语中大量存在,了解概念隐喻有助于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深层把握。 (1)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教学。认知语义学用意象图式及隐喻、转喻引申来说明一个词语相互关联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的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和转喻模式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于是一个词的意义具有了用于不同的认知域的不同的而又有联系的义项。比如英语中的at,从物理空间影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从而形成at的多义网络:atthestation(处所),atfive01clock(时间),atwar(状态),aimat(方向),athighspeed(方式)等。介词beyond 的字面意义表示某物在某地或另一物的另一面,其物理意义转移到隐喻意义,则根据不同的语境而获得不同的动词含义。例如,①Thenew housingestatestretchesbeyondtheplaying—ifelds.新的住宅区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