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小学部分

1、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韵译】: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评析】:

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

语言平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⑤见――通“现”,读xiàn,呈现、出现。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

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

这首北朝民歌,虽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3、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赏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

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xí)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

【注释】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赏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

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6、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赏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

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

7、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穷:尽。

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8、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啼鸟:听见鸟叫。

【赏析】

孟浩然,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9、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2、卧:躺。

【出处】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

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赏析】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

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10、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有《王昌龄集》。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

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2、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号称“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

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是田园诗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1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

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蕴含丰富。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8、倍:格外。

9、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15、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李白祖籍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内容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

继续北上太原、长安(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

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16、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17、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香炉:即香炉峰,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2、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3、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它“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18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之:往。

3、广陵:即扬州。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5、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6、尽:消失。

7、唯见:只见。

8、天际:天边。

【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

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20、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

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1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②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③回:转变方向。

④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⑤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赏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22、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2、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3、知己:知心朋友。

4、识:赏识。

5、君:您。这里指董大。

【译文】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23、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適。既至而適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小学20xx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小学20xx年校本课程规 划方案正式版

小学20xx年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 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 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大靖第二小学

★卷首语★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新朋友 ——“巧学妙记姐姐”,从这学 期开始,我要和大家一起走 进《HAPPY ENGLISH》“快 乐英语”,学习英语知识了! 也许你们还没有接触过 英语,也许你们的英语学习 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不 管怎样,聪明的你们一定已经对这门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们想不想学得更多更好?想不想学得轻松愉快?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外国知识?欢迎你们到《HAPPY ENGLISH》“快乐英语”来作客! 这里有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生动活泼的儿歌、故事和有趣的游戏。在我——“巧学妙记姐姐”的带领下,学习最常用的单词,最实用的日常英语会话,还有好听的歌曲呢! 每周一节的英语课,《HAPPY ENGLISH》都会为大家调制好一份新鲜美味的知识营养餐,让同学们信心百倍、聪明过人,Happy Study! Happy Life! 准备好了吗?Let’s go!

学习目录 课题内容页码Lesson 1 HAPPY字母歌 (1) Lesson 2 HAPPY问候语 (2) Lesson 3 巧学妙记学习用具 (3) Lesson 4 天天营养三餐 (4) Lesson 5 你会用英语问候吗? (5) Lesson 6 幸福拍手歌 (6) Lesson 7 学穿冬衣 (7) Lesson 8 Colour Song (8) Lesson 9 牢记“身边人” (9) Lesson 10 A Number Song (10) Lesson 11 填成语学数字(复习) (11) Lesson 12 填成语学颜色(复习) (12) Lesson 13 营养早餐歌 (13) Lesson 14 我的学校我的家 (14) Lesson 15 动物园里的竞技表演 (15) Lesson 16 学习的好朋友 (16) Lesson 17 你会“喝”吗? (17) Lesson 18 巧记动词 (18) Lesson 19 水果派对 (19) Lesson 20 CLOWN的表演 (20) Lesson 21 服装秀 (21) Lesson 22 餐具大聚会 (22) Lesson 23 填成语学生肖(复习) (23) Lesson 24 单词目录 (24) 编后语

小学三年古诗文校本课程教材

1、长歌行汉乐府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 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dài rì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dé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jié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yè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shífùxīguī

何时复西归? shào zhuàng bùnǔ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tú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二、读中感悟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三、背诵 2、七步诗 曹植 教学目标:

一二年级小学课文中的古诗

一二年级小学课文中的古诗 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登鹳雀楼 (唐)李白(唐)王之涣 一去二三里,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 烟村四五家。疑是地上霜。黄河入海流。 亭台六七座,举头望明月,欲穷千里目, 八九十枝花。低头思故乡。更上一层楼。 ~~~~~~~~~~~~~~~~~~~~~~~~~~~~~~~~~~~~~~ ~~~~~~~~~ 示儿画咏鹅 (宋)陆游(清)高鼎(唐)骆宾王 死去无知万事空,远看山有色,鹅,鹅,鹅, 但悲不见九州同。近听水无声。曲项向天歌。 王师北定中原日,春去花还在,白毛浮绿水, 家祭无忘告乃翁。人来鸟不惊。红掌拨清波。 ~~~~~~~~~~~~~~~~~~~~~~~~~~~~~~~~~~~~~~ ~~~~~~~~~~~ 华山春晓村居 (宋)寇准(唐)孟浩然(清)高鼎 只有天在上,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更无山与齐。处处闻啼鸟。拂提杨柳醉春烟。举头红日近,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

回首白云低。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 寻隐者不遇绝句悯农 (唐)贾岛(唐)杜甫(唐)李绅 松下问童子,迟日江山丽,锄禾日当午, 言师采药去。春风花草香。汗滴禾下土。 只在此山中,泥融飞燕子,谁知盘中餐, 云深不知处。沙暖睡鸳鸯。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所见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宋)范仲淹(清)袁牧(宋)杨万里 江上往来人,牧童骑黄牛,毕竟西湖六月中, 但爱鲈鱼美。歌声振林樾。风光不与四时同。 君看一叶舟,意欲捕鸣蝉,接天莲叶无穷碧, 出没风波里。忽然闭口立。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思回乡偶书古朗月行 (唐)王维(唐)贺知章(唐)李白 红豆生南国,少小离家老大回,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来发几枝。乡音无改鬓毛衰。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愿君多采撷,儿童相见不相识,仙人垂两尺,桂树何团团。此物最相思。笑问客从何处来。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编------------------行为养成篇第二编------------------安全我知道第三编-----------------健康要做到

第一编 行为养成 (使用于本校一、二年级学龄初期儿童) 举止言行 身姿 站如松,挺胸膛。抬起头,看前方。坐如钟,腰杆硬。腿并拢,脚平放。行如风,步轻松。头不摇,身不晃。卧如弓,嘴合拢。向右躺,利健康。(一)站姿 头部摆正下巴收,挺胸收腹肩放松。 颈部脊椎要挺直,两个脚跟应并拢。 一根直线贯身体,身姿挺拔站如松。(二)坐姿 头正上身微前倾,后背挺直肩放松。 双手相握自然搁,两个膝盖要并拢。

坐满凳面显沉稳,身姿端正坐如钟。(三)行姿 目光平视正前方,昂首挺胸气势雄。脚尖向前双腿迈,双臂自然勤摆动。神态平和有节奏,步履轻捷行如风。 二、仪表 头发干净不蓬乱,不戴戒指与耳环。五官清洁无污垢,脸部干净笑灿烂。指甲缝里不见黑,整洁直到耳朵眼。衣服鞋袜穿齐整,注意场合服装换。(一)身体卫生 勤洗勤理勤修剪,飘逸闪亮长黑发。早晚打水不能忘,清洗眼耳鼻与牙。饭前便后要洗手,手指缝里莫忘刷。睡前热水把脚泡,通经舒络乐哈哈

(二)穿着 红领巾在胸前系,每天佩戴常换洗。 衣服方便又实用,不求名贵与华丽。 鞋袜合脚衣合身,袒胸露腹算无礼。 描眉涂唇还太早,佩戴首饰不可取 三交谈 交谈使用普通话,发音准确表达清。语调平稳又柔和,语气商量用中音。简洁清楚易听懂,态度坦率又诚恳。君子一言马难追,一诺千金言有信。言多必失要牢记,少说更须多倾听。(一)身体语言 眼睛手势和身体,都能传达无声语。 微笑面对谈话者,目光专注莫游移。 强调话语用手势,表示赞赏竖拇指。 牵手拥肩挽手臂,同学之间真亲密。(二)鞠躬礼

(完整)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校长寄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 我们满怀憧憬创办这本教材,衷心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坚信这朵新绽的希望的教材必在未来的岁月里明艳无限,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

目录 寻隐者不遇 (1) 古原草 (2) 登乐游原 (3) 鹿柴 (4) 江雪 (5) 江南 (6) 敕勒歌 (7) 梅花 (8) 望天门山 (9) 早发白帝城 (10) 望庐山瀑布 (11) 咏柳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 出塞 (14) 绝句 (15)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注词释义】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我会诵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本册共6首] 1、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 [本册共7首] 7、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鸟 (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1、春夜喜雨(节选)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长歌行(节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对联: 明月照九州花灯映万家 明月皎皎千门雪华灯盏盏万户春 颜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年级上册 [本册共7首古诗] 14、山行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夜宿山寺

(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9、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附:三字经(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二年级下册 [本册共7首古诗] 2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华山 (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6、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警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三年级上册 [本册共9首] 2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学校本教材《智力七巧板》

学校课程教材编委会 小学学校课程教材

★前言★ 七巧板的来历..............................................1 ★第一章认识七巧板★ 现代七巧板介绍...........................................2 七巧板的演变发展史.....................................4 ★第二章拼图★ 按样拼图....................................................5 按图分解....................................................7 举一反三....................................................8 一图多拼....................................................9 ★第三章专题设计★ 飞机专题...................................................11 动物专题...................................................13 人物专题...................................................14 运动专题...................................................15 ★第四章拓展应用★ 观察创造...................................................16 ★第五章组合创作★ 单副组合创作.............................................17 多副组合创作.............................................19 ★第六章智力冲关★ 小试牛刀...................................................20 过关斩将...................................................22 最后冲刺...................................................23 附录 常见图形...........................................25 ------------------------------------------------------ 目 录 CONTENTS 平川镇中心小学 学校课程教材 编委会 主 编: 副 主 编: 编委会成员: 责任编辑:

初三学生英语校本教材

英语校本教材 一、前言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 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我校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 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 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 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 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 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开设目的 开设了英语校本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 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 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 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素质。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 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 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 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 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 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 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 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 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 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每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 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 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 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6.安溪县校本课程教材古诗300首(六年级)

六 年级 古 诗 词 三 百 首 本册编者:林秋水 胡丽霏 黄君斓 安溪县校本课程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古诗词三百首(六年级) 目录 复习(一至五) (5) 1《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7) 2《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 (7) 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7) 4《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 (7) 5《对酒》[清]秋瑾 (7) 6《未展芭蕉》[唐]钱珝 (7) 7《咏白海棠林黛玉诗》[淸]曹雪芹 (7) 8《怡红快绿贾宝玉诗》[淸]曹雪芹 (7) 9《步出夏门行》[东汉]曹操 (8) 10《龟虽寿》[东汉]曹操 (8) 11《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8) 12《鄠杜郊居》[唐]温庭筠 (8) 13.文体常识(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8) 14.《虞美人》[宋]蒋捷 (8) 14.《虞美人》[五代]李煜 (9) 15.《浪淘沙令》[五代]李煜 (9) 16.《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9) 17.《蝶恋花》[宋]晏殊 (9) 18.《蝶恋花》[宋]柳永 (9) 19.《念奴娇》[宋]苏轼 (9) 20.《水调歌头》[宋]苏轼 (9) 21.《江城子》[宋]苏轼 (9) 2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10) 23.《一剪梅》[宋]李清照 (10) 24.《如梦令》[宋]李清照 (10) 25.《醉花阴》[宋]李清照 (10) 26.《破阵子》[宋]辛弃疾 (10)

人教版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2、画 3、咏鹅 4、画鸡 唐骆宾明唐寅 一去二三里,远看山有色,鹅,鹅,鹅,头上红冠不用裁,烟村四五家。近听水无声。曲项向天歌。满身雪白走将来。亭台六七座,春去花还在,白毛浮绿水,平生不敢轻言语,八九十只花。人来鸟不惊。红掌拨清波。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 6、悯农唐李白唐李绅 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 疑是地上霜。汗滴禾下土。 举头望明月,谁知盘中餐, 低头思故乡。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7、春晓8、村居9、所见10、小池 唐孟浩然清高鼎清袁枚宋杨万里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牧童骑黄牛,泉眼无声惜细流,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歌声振林樾,树阴照水爱晴柔。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欲捕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忽然闭口立。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12、山行13、回乡偶书14、赠汪伦 宋苏轼唐杜牧唐贺知章唐李白 荷尽已无晴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正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15、草16、宿新市徐公店17、望庐山瀑布 18、绝句19、敕勒歌 唐白居易宋杨万里唐李白唐杜甫北朝民歌 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敕勒川,阴山下。一岁一枯荣。树头花落未成阴。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行白鹭上青天。天似穹庐, 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流直下三千尺,窗晗西岭千秋雪,笼盖四野。 春风吹又生。飞入菜花无处寻。疑是银河落九天。门泊东吴万里船。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 柳条,学名白杞柳, 当地俗名簸箕柳、南 柳。把柳条剥去皮,通 体呈白色,就叫白柳 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 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 种筐、篮等制品。 我镇的柳编师出有 名,相传它始于鲁班的徒弟泰山。泰山系今沭河岸边人,起初跟鲁班学木匠,但很不专心,总是偷着跑到河边柳条丛中练柳编。鲁班看他不长进,很生气,于是就辞掉了他。而泰山不久却成了一个出色的编匠,做出的柳编制品比木制品还精致,鲁班知道泰山的情况后,很内疚,并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受到师傅的鼓励,泰山越发努力,技艺不断提高,品种花样也日渐增多。不久,皇帝要庆寿,当地的县官便请泰山用柳条编几样东西献给皇帝。泰山命徒弟挑选出质量最好的柳条,褪皮熏白,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编得薄薄的,刮得亮亮的,使出最好的技艺编织出一只精致的高脚盘,盘内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放着几串紫葡萄,晶莹透明,令人馋涎欲滴。县官一看,连连叫绝,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盘里还放着两枚钱币,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结果连盘

子也一起拿起来了。原来那两枚钱币也是柳编的。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称赞。从此,沭河柳编名声大震。泰山死后,徒弟们继承他的手艺编织了篮子、簸箕、筐子和各种用品,畅销大江南北。现在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远销国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 陶醉于这个美丽动 人的传说,我们去寻访 临沭县的柳编之乡— —白旄镇。走进柳编之 乡,看到的是一方方、 一片片嫩绿的柳条。微 风吹拂下,万亩柳田那绿色的波浪此伏彼起,景致煞是壮观。更引人入胜的还要数坐落在十多个村庄的柳编制品贸易货栈或加工厂。一溜摆开的10多间宽敞明亮的大仓库,库房里盛满了上千个品种的柳编制品。其中有供观赏用的各式花盆外套、花篮、吊花篮等;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提篮、挎篮。一件件玲珑剔透,各自错落有致,静动结合,栩栩如生。走进农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编着柳条。不知是谁家传出悠扬的《柳条歌》:“涝洼湿地可发芽,青枝绿叶不奢华……”歌词唱出了这里的劳动人民对柳条的赞美。其实,这里的农民也正如柳条一样勤劳、质朴、率真。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

英语儿歌小星星教案

英语儿歌小星星教案

英语儿歌小星星教案 【篇一:小班语言《小星星》教案】 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展示说课比赛 小班语言----儿歌《数星星》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在语言的感知理解阶段,儿歌《数星星》以其语言浅显、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喜欢,也因此被选作小班教材。这次活动为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幼儿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在活动中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让幼儿自然学习儿歌,感受儿歌有趣的特点。 2、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而响亮地朗诵儿歌。 3、感受与同伴一同游戏的愉悦情绪。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学、做做、说说等活动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2、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ppt演示文稿 幼儿用书第6页

幼儿操作材料星星粘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动画《小星星》在音乐声中,老师与幼儿一同做拍手或手腕转动的动作,引导幼儿有序入座稳定情绪。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演示文稿(1),请幼儿观赏图片,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星星在哪里? 2、教师演示文稿(2)请幼儿欣赏配乐朗诵《数星星》,初步让幼儿对感受知儿歌意境美。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再听一遍。 第二遍欣赏时请幼儿尝试跟着朗诵,让幼儿对有儿歌完整印象。 3、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天上星星怎么样? 娃娃看到星星做什么? 娃娃怎么数星星的? 数了多少颗星星? 为什么多了几颗星星? 4、分句教幼儿朗诵,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采用完整教念与分句教念的方法教学,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儿歌内容。 以个别与分组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5、幼儿操作活动。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

第一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1节教学内容:江南春作者:杜牧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第二课 作品名称:古诗总序第 2 节 教学内容:乐游原作者:李商隐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1)

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2、画 3、咏鹅 4、画鸡 5、静夜思 6、悯农 唐骆宾王明唐寅唐李白唐李绅 一去二三里,远看山有色,鹅,鹅,鹅,头上红冠不用裁,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烟村四五家。近听水无声。曲项向天歌。满身雪白走将来。疑是地上霜。汗滴禾下土。亭台六七座,春去花还在,白毛浮绿水,平生不敢轻言语,举头望明月,谁知盘中餐,八九十只花。人来鸟不惊。红掌拨清波。一叫千门万户开。低头思故乡。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7、春晓8、村居9、所见10、小池 唐孟浩然清高鼎清袁枚宋杨万里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牧童骑黄牛,泉眼无声惜细流, 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歌声振林樾,树阴照水爱晴柔。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意欲捕鸣蝉,小荷才露尖尖角, 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忽然闭口立。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12、山行13、回乡偶书14、赠汪伦 宋苏轼唐杜牧唐贺知章唐李白 荷尽已无晴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 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 正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1

15、草16、宿新市徐公店17、望庐山瀑布18、绝句19、敕勒歌 唐白居易宋杨万里唐李白唐杜甫北朝民歌 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敕勒川,阴山下。 一岁一枯荣。树头花落未成阴。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行白鹭上青天。天似穹庐, 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流直下三千尺,窗晗西岭千秋雪,笼盖四野。 春风吹又生。飞入菜花无处寻。疑是银河落九天。门泊东吴万里船。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学三年级】上册: 20、夜书所见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2、望天门山23、饮湖上初晴后雨24、小儿垂钓宋叶绍翁唐王维唐李白宋苏轼唐胡令能 萧萧梧叶送寒声,独在异乡为异客,天门中断楚江开水光潋滟晴方好,蓬头稚子学垂纶,江上秋风送客情。每逢佳节倍思亲。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色空蒙雨亦奇。侧坐莓苔草映身。知有儿童挑促织,遥知兄弟登高处,两岸青山相对出, 欲把西湖比西子,路人借问遥招手,夜深篱落一灯明。遍插茱萸少一人。孤帆一片日边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下册: 25、咏柳26、春日27、乞巧28、嫦娥29、游子吟 唐贺知章宋朱熹唐林杰唐李商隐唐孟郊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泗水滨,七夕今宵看碧霄,云母屏风烛影深,慈母手中线,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牵牛织女渡河桥。长河渐落晓星沉。游子身上衣。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家家乞巧望秋月,嫦娥应悔偷灵药,临行密密缝,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穿尽红丝几万条。碧海青天夜夜心。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四年级上册: 2

小学系列地震校本教材之一1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系列地震校本教材之一1 范与与救上高中小学上高中小学訾晓慧主编地地震震防防范救助助 DIZHENFANGYUYUJIUZHU 目录第一部分: 地震基本常识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 二、地震的分类5 三、震级与烈度6 四、地震前兆7 五、地震预报9 六、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10 七、地震观测11 第二部分: 紧急避震一、积极避震,化险为夷12 二、在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13 三、地震时要牢记的事项16 第三部分: 抗震救灾一、我校紧急避震方案17 二、检查家居,扫除隐患18 三、如何做好家庭防震准备19 四、防震减灾在社区研究性实践活动22 五、震后互救23 六、地震之后我们怎么办24 前言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 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但由于地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局限性。 1 / 19

因此,减轻地震灾害必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 其中搞好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地震科学和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小学是全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小学切实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为了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特编订此教材。 欢迎广大师生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部分地震基本常识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0 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个: 一是弹性回跳说 1911 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 二是岩浆冲击说1955 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 三是相变说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词赏析》

校本课程古诗词赏析 单位:小学 年级: 负责人: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作“直”。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词鉴赏: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

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2、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人教版) 描写春天的诗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夏天的古诗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行(晚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描写冬天的古诗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去二三里(北宋)理学家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思乡诗]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涧,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本课程教材参考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本课程教材参考 【发布时间:2011-10-22】-关注更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Rss订阅QQ邮件订阅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本课程教材参考,文章底部有完整带插图版下载。 三上科学校本课程教材(教师版) 生活中的节约与环保 节约用水很重要 小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它们可不是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么终有一天,它会从生活中消失,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我们将无法生存下去。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下面这些情况呢?这些可都是浪费水资源的表现啊。 1、刷牙时,长时间开着水龙头。 2、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 3、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 4、洗澡涂肥皂的时候不关淋浴喷头。 …… 我们已经明白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这些细节,,明白了怎样节约水资源。你打算怎样从身边节约一滴水做起呢?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二、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 四、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冲厕所:如果您使用节水型设备,每次可节水4一5kg;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九、洗地板:用拖把擦洗,可比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每户可节水200kg以上; 十、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浪费水资源2、知道怎样去节约用水,了解、收集节水方法3、明白节水的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但是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匮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充分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找到节约办法。并鼓励学生创新,相处节水好方法,比如,可以在抽水马桶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做个节约用水的小公民。 资料袋(来源网络) 1、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家庭用水浪费种种,让人心痛!专家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月就可望节水4.9亿吨。 2、节水洗衣机:一年能节出714个昆明湖 家庭用水其实存在不少隐性的浪费,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节水办调查显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严重超标,用水量超过8吨/月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