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内科学肝胆系病

中医内科学肝胆系病

中医内科学肝胆系病
中医内科学肝胆系病

◎<名词解释>◎<是非题>◎<填空题>

◎<简答题>◎<问答题>◎<病案分析>

◎<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B.肝郁气滞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养E.以上都不是

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B.清热利湿止痛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E.疏肝和络止痛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B.走窜不定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B.口苦口粘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B.胸闷腹胀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E.舌质紫暗

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B.悠悠不休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E.头晕目眩

7.胁是指以下什么部位()

A.胸部B.上腹部C.右上腹部

D.左上腹部E.侧胸部

8.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藉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景岳全书》

D.《证治汇补》E.以上都不是

9.萎黄的代表方剂是()

A.人参养营汤B.茵陈四苓散C.茵陈五苓散

D.柴胡疏肝散E.茵陈术附汤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萎黄的主症()

A.皮肤淡黄不泽B.两目不黄C.小便色淡黄

D.倦怠无力E.大便溏薄

11.吴又可《瘟疫论》推崇退黄以什么药为专功()A.玄胡粉B.茵陈C.栀子D.黄柏

E.大黄

12.黄疸脾虚湿滞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健脾和胃B.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C.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D.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E.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13.茵陈术附汤是黄疸哪个证型的代表方剂()

A.湿重于热证B.胆腑郁热证C.热重于湿证

D.寒湿困遏证E.脾虚湿滞证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湿重于热证的特点()

A.黄疸不甚鲜明B.头重身困C.舌苔黄腻

D.胸脘痞闷E.脉濡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疫毒炽盛证的特点()

A.发病急骤B.疸色晦暗C.皮肤瘙痒

D.神昏谵语E.舌质红绛

16.下列哪一项不是脾虚湿滞证黄疸的特点()

A.肌肤淡黄B.疸色晦暗不泽C.肢软乏力

D.大便塘薄E.小便色清

17.下列哪一项不是寒湿困遏证黄疸的特点()

A.身目黄色晦暗B.疸色如烟熏C.脘腹痞胀

D.舌淡苔黄腻E.脉沉迟

18.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热重于湿证的特点()

A.身目黄色鲜明B.头重身困C.腹部胀闷

D.小便黄赤E.大便秘结

19.黄疸的辨证要点是()

A.以阴阳为纲B.区别湿重于热重C.区别热重与寒重D.区分疫毒之盛衰E.以虚实为纲

20.茵陈五苓散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

A.胆腑郁热证B.热重于湿证C.湿重于热证

D.寒湿阻遏证E.脾虚湿滞证

21.黄芪建中汤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

A.脾虚湿滞证B.寒湿阻遏证C.胆腑郁热证

D.热重于湿证E.湿重于热证

22.茵陈蒿汤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

A.脾虚湿滞证B.寒湿阻遏证C.胆腑郁热证

D.热重于湿证E.湿重于热证

23.大柴胡汤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

A.脾虚湿滞证B.寒湿阻遏证C.胆腑郁热证

D.热重于湿证E.湿重于热证

24.《千金》犀角散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A.脾虚湿滞证B.寒湿阻遏证C.胆腑郁热证

D.热重于湿证E.以上都不是

25.下列哪一项不属《金匮要略》五疸()

A.谷疸B.酒疸C.黑疸D.胆黄

E.女劳疸

26.茵陈术附汤是哪一部医籍中创制的方剂()

A.《金匮要略》B.《圣济总录》C.《卫生宝鉴》D.《景岳全书》E.以上都不是

27.《金匮要略》对黄疸的预后提示:黄疸之病,当以多少日为期( )

A.七日B.十八日C.十日D.八日

E.十五日

28.哪一本书提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A.《金匮要略》B.《圣济总录》C.《卫生宝鉴》D.《景岳全书》E.以上都不是

29.哪一本书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的治则()A.《金匮要略》B.《圣济总录》C.《卫生宝鉴》D.《景岳全书》E.以上都不是

30.黄疸邪郁肌表,寒热头痛,宜先用下列何方疏表清热、利湿退黄()

A.麻黄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C.甘露消毒丹

D.荆阶败毒散E.三仁汤

31. 首先提出积聚的病名的医著是()

A.《杂病广要》B.《金匮要略》C.《内经》D.《难经》E.《诸病源候论》

32.提出“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的医著是()

A.《医宗必读》B.《外台秘要》C.《医学入门》D.《丹溪心法》E.《难经》

33.首先提出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的医著是()

A.《丹溪心法》B.《医宗必读》C.《外台秘要》

D.《医学入门》E.《杂病广要》

34. 提出积聚治疗“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的医著是()

A.《杂病广要》B.《丹溪心法》C.《医宗必读》

D.《外台秘要》E.《景岳全书》

35.首先提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的医著是()

A.《金匮要略》B.《黄帝内经》C.《丹溪心法》

D.《杂病广要》E.《景岳全书》

36.明确说明“癥即积,瘕即聚”的医著是()

A.《景岳全书》B.《医宗必读》C.《杂病广要》

D.《外台秘要》E.《丹溪心法》

37.下列哪项不可归属积聚范围的病证()

A.痞块B.癥瘕C.癖块D.痃癖E.痞满

38.积聚的病机主要是()

A.湿痰内聚,气血瘀滞B.虫阻脉道,血络受阻C.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D.气机阻滞,瘀血内结E.痰湿内阻,瘀血内结

39.积聚的病位主要在()

A.肺肾B.肝肾C.肝脾D.肝胆E.脾肾

40.下列哪项不是积证的特征()

A.结块有形B.结块固定不移C.痛有定处D.病在气分E.是为脏病

41.下列哪项不是聚证的特征()

A.结块无形B.包块聚散无常C.痛无定处D.病在气分E.是为脏病

42.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疗方剂宜首选()

A.六磨汤B.逍遥散C.柴胡疏肝散D.木香顺气散E.平胃散

43.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治疗方法宜首选()

A.理气化痰,导滞散结B.补益气血,活血化瘀C.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D.理气消积,活血散瘀E.祛瘀软坚,兼调脾胃

44.积证之瘀血内结证的治疗方剂首选()

A.通窍活血汤B.膈下逐瘀汤C.血府逐瘀汤

D.身痛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

45. 某男,65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证属()

A.积证之瘀血内结证B.积证之正虚瘀结证C.腹痛之气滞血瘀证

D.积证之气滞血阻证E.腹痛之湿热壅滞证

46.某女,75岁,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不思饮食,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面肢浮肿,舌质淡紫,脉弦细。治疗方剂宜首选()A.六君子汤合鳖甲煎丸加减B.膈下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C.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D.八珍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E.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47.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主要用于()

A.肝气郁结之郁证B.肝气犯胃之胃痛C.气滞血瘀之腹痛D.肝气犯胃之呕吐E.气滞血阻之积证

48.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治疗方法宜首选()

A.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B.理气消积,活血散C.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D.理气化痰,导滞散结E.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49.鼓胀病名最早见于()

A.《金匮要略》B.《诸病源侯论》C.《内经》

D.《医宗必读》E.《丹溪心法》

50.认为鼓胀发病与感受“水毒”有关,并称为“水蛊”的医著是()A.《证治要诀》B.《诸病源侯论》C.《金匮要略》D.《景岳全书》E.《丹溪心法》

51.将鼓胀称为“膨月亨”、“蜘蛛蛊”的医家是()A.张仲景B.朱丹溪C.张景岳D.喻嘉言E.戴思恭

52.认识到癥积日久可致鼓胀的医家是()

A.唐容川B.李梴C.戴思恭D.喻嘉言E.李中梓53.提出“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之殊。鼓胀者,中空无物,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的医著是()

A.《医学入门》B.《医宗必读》C.《证治要诀》

D.《医门法律》E.《景岳全书》

54.将鼓胀的病机概括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的医家是()

A.喻嘉言B.朱丹溪C.李中梓D.张仲景E.唐容川

55.下列哪项不是鼓胀的病因()

A.酒食不节B.情志刺激C.外感六淫D.病后续发E.虫毒感染

56.鼓胀的病变脏器主要在于()

A.肝肾B.脾肾C.肝脾D.肺脾肾E.肝脾肾57.实脾饮主要用于()

A.鼓胀之气滞湿阻证B.鼓胀之水热蕴结证C.鼓胀之水湿困脾证D.鼓胀之阳虚水盛证E.阴虚水停证

58.下列哪项不是鼓胀的特征()

A.四肢肿不甚明显B.以腹部胀大为主C.兼见面色青晦

D.浮肿多从眼睑开始E.腹皮青筋显露

59. 下列哪项不是水鼓的特征()

A.腹部胀满膨大B.嗳气或矢气则舒C.腹膨大如蛙腹

D.按之如囊裹水E.常伴下肢浮肿

60. 下列哪项不是血鼓的特征()

A.脘腹坚满B.青筋显露C.痛如针刺

D.面颈部赤丝血缕E.腹膨大如蛙腹

61. 下列哪项不是气鼓的特征()

A.嗳气或矢气则舒B.腹部按之空空然C.腹部膨隆

D.腹皮青筋显露E.叩之如鼓

62.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治疗方法首选()

A.疏肝理气,化瘀散结B.疏肝解郁,行气利水C.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D.疏肝理气,活血化瘀E.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63.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治疗方剂首选()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B.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C.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D.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E.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64. 鼓胀之瘀结水留证的代表方是()

A.失笑散B.膈下逐瘀汤C.旋复花汤D.调营饮E.通幽汤

65. 某男,46岁,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出现血痣,口干不欲饮水,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有紫斑,脉细涩。证属( )

A.胁痛之瘀血停着证B.鼓胀之瘀结水留证C.积聚之瘀血内结证

D.鼓胀之水热蕴结证E.鼓胀之正虚瘀结证

66.某女,70岁,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白光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治疗方法首选()

A.滋肾柔肝,养阴利水B.疏肝理气,运脾利湿C.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D.活血化瘀、行气利水E.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67.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治疗方剂首选()

A.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B.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C.黄连阿胶汤合一贯煎

D.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E.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68. 鼓胀中较易诱发肝昏迷的证型是()

A.瘀结水留证B.气滞湿阻证C.阴虚水停证

D.水热蕴结证E.阳虚水盛证

69.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治疗方法宜首选()

A.温中健脾,行气利水B.疏肝理气,运脾利湿C.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D.活血化瘀、行气利水E.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70. 鼓胀实证一般均配合使用的治法是()

A.运脾利湿B.疏肝运脾C.行气利水D.活血化瘀E.攻下逐水

71. 下列哪项不适于应用逐水法()

A.腹胀殊甚B.腹水不退C.脉实有力

D.黄疸日渐加深E.正气尚未过度消耗

72.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主要用于()

A.鼓胀之水湿困脾证B.鼓胀之阳虚水盛证C.鼓胀之水热蕴结证

D.鼓胀之瘀结水留证E.鼓胀之气滞湿阻证

73. 头痛一证,首载于()

A.《伤寒论》B.《东垣十书》C.《丹溪心法》D.《内经》E.《难经》

74. 首先始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的医著为()

A.《内经》B.《证治准绳》C.《伤寒论》D.《医林改错》E.《东垣十书》

75. 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的医家是()

A.李东垣B.朱丹溪C.张仲景D.王肯堂E.王清任

76. 首先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的医著是()

A.《丹溪心法》B.《医林改错》C.《类证治裁》

D.《医学入门》E.《东垣十书》

77. 对头痛病因独倡瘀血之说的医家是()

A.朱丹溪B.李东垣C.王肯堂D.王清任 E.张子和

78.外感头痛的致病因素以何者为主()

A.风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燥邪

79.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的头痛多为()

A.太阳头痛B.厥阴头痛C.阳明头痛D.少阳头痛E.太阴头痛

80.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恶风发热,面红而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E.瘀血头痛

81.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治疗方剂首选()

A.芎芷石膏汤B.通窍活血汤C.羌活胜湿汤D.川芎茶调散E.大补元煎

82.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头痛的特征()

A.灼痛B.掣痛C.重痛D.胀痛E.空痛

83.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头痛的特征()

A.起病缓慢B.疼痛较轻C.痛无休止D.痛势悠悠E.遇劳加重

84.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用于()

A.痰浊头痛B.血虚头痛C.肝阳头痛D.肾虚头痛E.瘀血头痛

85.头痛而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宜首选()

A.养阴平肝,潜阳熄风B.养阴补肾,填精生髓C.疏散风寒止痛

D.养血滋阴,和络止痛E.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86.某男,50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

A.风热头痛B.肝阳头痛C.风寒头痛D.血虚头痛E.痰浊头痛

87.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宜首选()

A.疏风清热和络B.祛风胜湿通窍C.平肝潜阳熄风

D.疏散风寒止痛E.健脾燥湿化痰

88.川芎茶调散主要用于()

A.风热头痛B.风湿头痛C.风寒头痛D.肝阳头痛E.瘀血头痛

89.某女,45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治疗方剂宜首选()A.加味四物汤B.天麻钩藤饮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大补元煎E.通窍活血汤

90.引经药吴茱萸、藁本等适用于()

A.太阳头痛B.厥阴头痛C.阳明头痛D.少阳头痛E.少阴头痛

9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

A.《素问》B.《灵枢》C.《金匮要略》

D.《医学正传》E.《景岳全书》

92. 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有()

A.风痰 B.风火痰 C.气火痰 D.风火痰气 E.风火痰瘀

93.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心肝脾 B.肺脾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心脾肾

94. 眩晕的特点是()

A.坐立不安 B.头重如蒙 C.头痛头胀 D.头晕眼花E.恶心呕吐

95. 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二陈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天麻钩藤饮

D.异功散 E.参苓白术丸

96.下列哪项不是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主症()

A.头痛 B.面赤C.烦燥D.口苦E.呕吐

97. 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炙甘草汤 B.归脾汤 C.加味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人参养营汤

98.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燥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证属()

A.肝肾亏虚 B.痰火上扰 C.痰瘀阻窍

D.肝阳上亢E.气血亏虚

99.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

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应选方()

A.天麻钩藤饮 B.黄连温胆汤 C.藿香正气散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100.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以下列何方为主()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知柏地黄丸 E.黄连阿胶汤

101.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瘀血阻窍证的主要症候()

A.头痛固定B.唇舌紫暗C.舌有瘀斑

D.面色少华 E.脉象细涩

102.眩晕发病后饮食上要注意()

A.禁食 B.低盐饮食 C.清淡饮食D.流汁饮食 E.半流汁饮食

103.将中风分为真中和类中二大类的医家是()

A.刘河间 B.朱丹溪 C.李东垣 D.王履 E.张元素

104.从气虚血瘀立论,治疗中风偏瘫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李中梓 C.叶天士 D.张璐 E.王清任

105.下列哪项不是中风中经络的主症()

A.卒然昏仆 B.半身不遂 C.口眼喎斜

D.语言不利 E.手足拘挛

106.中风的病理基础是()

A.肝肾阴虚 B.心肝火旺 C.肝脾血虚 D.脾肾阳虚E.心脾两虚

107.中风阳闭和阴闭的区别在于有无()

A.痰浊 B.火热 C.血瘀 D.气滞 E.肝风108.中风的好发年龄是()

A.30岁以上 B.40岁以上 C.50岁以上 D.60岁以上 E.70岁以上

109.中风与厥证的区别是有无()

A.神昏 B.肢厥 C.口吐涎沫 D.牙关紧闭 E.后遗症

110.下列哪项不是中风发病的诱因()

A.醉饱无常 B.气候变化 C.情志刺激 D.气血亏虚E.烦劳过度

111.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何证型()

A.气血亏虚 B.肝肾阴虚 C.气虚血滞 D.风痰阻络E.肾虚精亏

112.中风的病理因素为()

A.风痰气 B.风痰瘀 C.痰火瘀 D.风火痰瘀 E.风火痰

113.患者高血压病史多年,今晨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应选方()

A.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B.羚羊钩藤汤合至宝丹

C.参附汤合生脉散

D.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 E.礞石滚痰丸合安宫牛黄丸114.中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证的主方为()

A.大秦艽汤B.小续命汤 C.天麻钩藤饮

D.镇肝熄风汤 E.独活寄生汤

115.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证属中风之()

A.中经 B.脱证 C.中腑 D.阳闭 E.阴闭116.中风阴闭的治法是()

A.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B.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C.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D.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E.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117.中风病位在脑,涉及到()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18.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闭证的表现()

A.神志昏迷 B.口噤不开 C.大小便秘 D.两手握固E.肢冷汗多

119.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证属中风之()A.中经 B.脱证 C.中腑 D.阳闭 E.阴闭120.地黄饮子适用于中风下列何证()

A.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 B.肝阳上亢之半身不遂 C.风痰阻络之语言不利

D.肾虚精亏之语言不利 E.风痰阻络之口眼斜

121.礞石滚痰丸适用于中风之()

A.中经 B.中腑 C.阳闭 D.阴闭 E.脱证122.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言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手足拘挛、关节痠痛

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其病机是()

A.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B.肝肾阴虚,阳亢化风,上扰清空

C.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D.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E.正不胜邪,元气衰微

123.中风阳闭的治法是()

A.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B.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C.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D.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E.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124.下列关于中风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中经络是实证 B.中脏腑是虚证 C.中经络是重证

D.中脏腑是危证 E.以上都不对

125.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证属中风之()

A.中经 B.脱证 C.中腑 D.阳闭 E.阴闭126.中风后遗口眼斜由风痰阻于络道所致者,治疗主方为( ) A.天麻钩藤饮 B.牵正散C.菖蒲郁金汤

D.大秦艽汤 E.镇肝熄风汤

127. 我国关于瘿病的记载,最早见于()

A.《内经》B.《庄子》C.《三国志》D.《肘后方》E.《吕氏春秋》

128. 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是()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外台秘要》D.《肘后方》E.《圣济总录》

129. 瘿病多见于()

A.女性 B男性 C.青年 D.壮年 E.老年

130.瘿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

A.心肝,与脾有关B.肝脾,与肾有关 C.心脾,与肝有关

D.肝肾,与心有关 E.肝脾,与心有关

131.瘿病气郁痰阻证的主方是()

A.海藻玉壶汤B.四海舒郁丸C.栀子清肝汤

D.藻药散 E.鳖甲煎丸

132.瘿病心肝阴虚证的证机概要是()

A.气郁化火,肝火旺盛,耗伤心阴B.痰气交阻,血脉瘀滞,心肝之阴耗伤

C.气火内结,心肝之阴耗伤D.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化热伤阴

E.肝肾阴虚,心肝火旺

133.黄药子有小毒,长期服用对肝脏损害较大,必须慎用。用量一般不宜超过()

A.3克B.5克C.8克D.10克E.15克

134. 瘿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有()

A.气火痰 B.气痰瘀 C.气痰火瘀 D.气痰湿食 E.气血痰火湿食

135.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等药的大量使用,应当是患者确系缺乏()

A.锌 B.钙 C.铁 D.硒 E.碘

136.瘿病的基本治则为()

A.理气化痰,活血散结B.理气舒郁,化痰消瘿C.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D.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E.理气活血,宁心柔肝

137.瘿病证属痰结血瘀者,最佳选方是()

A.桃红四物汤 B.海藻玉壶汤C.复元活血汤

D.丹参饮 E.抵挡丸

138.瘿病证属肝火旺盛者,最佳选方是()

A.栀子清肝汤B.丹栀消遥丸 C.龙胆泻肝汤

D.二冬汤 E.知柏地黄汤

139. 最早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功效的著作是()A.《肘后备急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

140. 疟疾之名,则首见于()

A.《内经》B.《金匮要略》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 E.《肘后备急方》

141. 除感受“疟邪”外,疟疾的诱发因素,以下列哪项为最多()A.风寒 B.风热 C.寒湿 D.暑湿 E.暑热

142. 临床最为常见的疟疾是()

A.正疟 B.温疟 C.寒疟 D.瘴疟 E.劳疟

143. 疟疾根据寒热的偏盛分类,瘅疟的特点是()

A.寒多热少 B.但寒不热 C.热多寒少 D.但热不寒 E.寒热不清

144. 疟疾的好发季节是()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四季

145. 感受疟邪后,疟邪一般伏藏在()

A.表 B.里 C.营 D.卫 E.半表半里

146. 何人饮是治疗下列哪种疟疾的主方()

A.正疟 B.温疟 C.寒疟 D.瘴疟 E.劳疟147. 治疗疟疾时,服药一般在()

A.疟疾发作时 B.疟发前1小时 C.疟发前2小时

D.疟发后1小时 E.疟发后2小时

148.病情危重、凶险的疟疾是()

A.正疟 B.温疟 C.寒疟 D.瘴疟 E.劳疟149.正疟的治法是()

A.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B.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C.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D.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E.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150.瘴疟的分类是依据()

A.在气在血 B.属寒属热 C.属虚属实 D.在表在里E.病情轻重

二、B型选择题

A.柴胡疏肝散B.龙胆泻肝汤C.血府逐瘀汤

D.六味地黄丸E.一贯煎

1.肝络失养证胁痛代表方是()

2.瘀血阻络证证胁痛代表方是()

3.肝胆湿热证胁痛代表方是()

A.血府逐瘀汤合鳖甲丸B.一贯煎合金铃子散C.复元活血汤合硝石矾石散D.乌梅丸大柴胡汤E.龙胆泻肝汤合硝石矾石散

4.蛔虫阻滞胆道所致胁痛方选()

5.胁下积块、瘀阻肝络所致胁痛方选()

6.湿热砂石阻滞胆道所致胁痛方选()

A.黄疸热重于湿证B.黄疸湿重于热证C.黄疸胆腑郁热证

D.黄疸疫毒炽盛证E.黄疸寒湿阻遏证

7.茵陈术附汤适用于()

8.大柴胡汤适用于()

9.《千金》犀角散适用于()

A.硝石矾石散B.茵陈术附汤C.茵陈蒿汤

D.甘露消毒丹E.黄芪建中汤

10.黄疸湿重于热证方选()

11.黄疸热重于湿证方选()

12.黄疸脾虚湿滞证方选()

A.茵陈四苓散B.归芍六君子汤C.鳖甲煎汤

D.黄芪建中汤E.调营饮

13.黄疸消退后的肝脾不调证方选()

14.黄疸消退后的气滞血瘀证方选()

15.黄疸消退后的湿热留恋证方选()

A.八珍汤合化积丸B.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C.六君子汤合化积丸D.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

E.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合六君子汤

16.气滞血阻之积证的代表方首选()

17.瘀血内结之积证的代表方首选()

18.正虚瘀结之积证的代表方首选()

A.正虚瘀结之积证B.气滞血阻之积证C.瘀血内结之积证

D.食滞痰阻之聚证E.肝气郁结之聚证

19. 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等。证属()

20. 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证属()

21. 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证属()

A.朱丹溪B.李宗梓C.丹波元坚D.王肯堂E.张景岳22.提出积聚治疗“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的医家是()

23. 提出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的医著是()

24. 明确说明“癥即积,瘕即聚”的医著是()

A.《丹溪心法》B.《证治要诀》C.《医宗必读》

D.《诸病源侯论》E.《景岳全书》

25.将鼓胀称为“水蛊”的医著是( )

26.将鼓胀称为“膨月亨”、“蜘蛛蛊”的医著是( )

27.将鼓胀又称为“单腹胀”的医著是()

A.气鼓B.水肿C.水鼓D.积聚E.血鼓

28.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 )

29.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 )

30.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是为()

A.附子理中汤或济生肾气丸B.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C.六味地

黄丸合一贯煎

D.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E.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31.鼓胀之气滞湿阻证的代表方首选()

32.鼓胀之水热蕴结证的代表方首选()

33.鼓胀之阳虚水盛证的代表方首选()

A.鼓胀之阴虚水停证B.鼓胀之气滞湿阻证C.鼓胀之瘀结水留

D.鼓胀之水热蕴结证E.鼓胀之水湿困脾证

34.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证属()

35.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证属()

36.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证属()

A.通窍活血汤B.川芎茶调散C.羌活胜湿汤D.加味四物汤E.大补元煎

37.风湿头痛的代表方宜首选()

38.肾虚头痛的代表方宜首选()

39.瘀血头痛的代表方宜首选()

A.头昏胀痛B.头痛昏蒙C.头痛如裹D.头痛且空E.头痛而晕

40.痰浊头痛的特征为()

41.肾虚头痛的特征为()

42.血虚头痛的特征为()

A.风湿头痛B.风寒头痛C.肾虚头痛D.血虚头痛E.痰浊头痛

43.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证属()

44.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证属()45.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证属()

A.天麻钩藤饮B.归脾汤C.左归丸 D.半夏白术天麻汤E.通窍活血汤

46.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47. 眩晕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48. 眩晕肾精不足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A.肝阳上亢证 B.气血亏虚证 C.痰湿中阻证 D.肾精不足证 E.瘀血阻窍证

49.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证属()

50.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

51.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燥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证属()

A.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B.肝肾阴虚,阳亢化风,上扰清空

C.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D.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E.正不胜邪,元气衰微

51.中风中脏阳闭的主要病机是()

52.大秦艽汤证的主要病机是()

53.中风脱证的主要病机是()

A.养血祛风通络B.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C.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D.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E.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54.中脏腑脱证的治法是()

55.中风中脏阳闭的治法是()

56.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的治法是()

A.涤痰汤 B.杞菊地黄丸 C.参附汤合生脉散

D.羚羊钩藤汤 E.天麻钩藤饮

57.中风脱证的主方是()

58.中风阳闭的主方是()

59.中风阴闭的主方是()

A.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之半身不遂 B.肝阳上亢,脉络瘀阻之半身不遂

C.风痰阻络之失语 D.肝阳上亢,痰邪阻窍之失语

E.肾虚精亏之失语

60.地黄饮子的适应症是()

61.补阳还五汤的适应症是()

62.解语丹的适应症是()

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外台秘要》D.《儒门事亲》E.《圣济总录》

63.指出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者是()

64.指出瘿病以山区发病较多者是()

65. 指出常食海带、海藻、昆布可消瘿者是()

A.理气舒郁,化痰消瘿B.理气活血,化痰消瘿C.理气活血,宁心柔肝

D.清肝泄火,消瘿散结E.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66. 瘿病证属痰结血瘀者,治宜()

67. 瘿病证属肝火旺盛者,治宜()

68.瘿病证属气郁痰阻者,治宜()

A.寒多热少 B.但寒不热 C.热多寒少 D.但热不

寒 E.寒热不清

69. 牝疟的特点是()

70. 瘴疟的特点是()

71. 温疟的特点是()

A.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B.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C.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D.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E.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72. 热瘴的治疗方法是()

73. 寒疟的治疗方法是()

74. 正疟的治疗方法是()

三、X型选择题

1.胁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是()

A.阴虚B.湿热C.血瘀D.气虚

E.气滞

2.胁痛的常见病因为()

A.情志不遂B.跌仆损伤C.饮食不节

D.外感湿热E.劳欲久病

3.胁痛的病理因素为()

A.气滞B.血瘀C.湿热D.阴虚

E.血虚

4.瘀血阻络证胁痛的表现为()

A.痛处拒按B.胁肋胀痛C.痛有定处

D.舌质紫暗E.脉象沉涩

5.黄疸胆腑郁热证的特点为()

A.黄疸鲜明B.上腹右胁疼痛C.疼痛牵引肩背

D.寒热往来E.脉弦滑数

6.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是()

A.茵陈蒿汤B.大柴胡汤C.茵陈五苓散

D.大柴胡汤E.甘露消毒丹

7.黄疸消退后调治肝脾不调证的代表方剂是()A.茵陈四苓散B.柴胡疏肝散C.归芍六君子汤

D.逍遥散E.鳖甲煎丸

8.疫毒炽盛证黄疸常选用下列方剂()

A.大柴胡汤 B.茵陈蒿汤C.《千金犀角散》

D.安宫牛黄丸E.紫雪丹

9.黄疸消退后调治气滞血瘀证常选用下列方剂()A.丹栀逍遥散B.逍遥散C.归芍六君子汤

D.鳖甲煎丸E.大柴胡汤

10.黄疸热重于湿证的特点为()

A.黄疸鲜明B.发热口渴C.腹部胀闷D.大便秘结E.舌苔厚腻微黄

11. 积证日久可出现()

A.痉厥B.出血C.黄疸D.鼓胀E.胁痛

12. 癥积的特征是()

A.有形可征B.病属血分C.固定不移D.痛有定处E.病情较重

13.肝气郁结之聚证的治疗主方是()

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逍遥散D.柴胡疏肝汤E.木

香顺气散

14. 积聚的病因有()

A.情志失调B.饮食所伤C.感受寒湿

D.黄疸胁痛病后E.久泻久痢之后

15. 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治疗方剂首选()

A.膈下逐瘀汤B.金铃子散C.失笑散D.鳖甲煎丸E.六

君子汤

16. 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黛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治疗方法宜首选()

A.理气消积B.补益气血C.理气化痰D.活血化瘀E.导

滞散结

17.鼓胀的病变脏器主要在于()

A. 肺B.心C.肾D.脾E.肝

16.鼓胀病后期导致的危重证侯有()

A.大量呕血B.神昏谵语C.虚脱D.痉厥E.鼻衄、齿

17.逐水法主要适用于鼓胀的何证型( )

A.气滞湿阻证B.水热蕴结证C.水湿困脾证

D.瘀结水留证E.阳虚水盛证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方歌

肝胆病证 一、胁痛 1. 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2.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3. 瘀血阻络 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复元活血汤8:复元活血柴胡穿山甲,桃仁大黄瓜蒌根红花当归甘草。 4. 肝络失养 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二、黄疸 (一)阳黄 1. 热重于湿 茵陈蒿汤3:茵陈蒿、栀子、大黄 2. 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茵陈蒿 甘露消毒丹11:甘露消毒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湿热流连正治方。 3. 胆腑郁热 大柴胡汤8: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枣生姜。 4. 疫毒炽盛(急黄) 千金犀角散5:犀角散中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安宫牛黄丸12:安宫牛黄开窍方,黄芩黄连山栀郁金朱砂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金箔。 羚角钩藤汤10:羚角钩藤生地茯神,桑叶菊花白芍生甘草川贝鲜竹茹。 紫雪丹17:紫雪羚羊角犀牛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炙甘草,更用黄金法亦超。 (二)阴黄 1. 寒湿阻遏 茵陈术附汤6:茵陈蒿白术附子,炙甘草干姜肉桂。 2. 脾虚湿滞 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 湿热留恋 茵陈四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去桂枝+茵陈蒿、栀子 2. 肝脾不调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归芍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当归身、白芍 3. 气滞血瘀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鳖甲煎丸23:鳖甲煎丸金匮方,?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干,桂枝厚朴紫葳丹皮芍药干姜,瞿麦柴胡黄芩阿胶半夏,桃仁葶苈大黄赤硝。 三、积聚 (一)聚证 1. 肝气郁结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木香顺气散12:木香青皮橘皮枳壳川朴甘草,苍术川芎桂心砂仁乌药香附。 2. 食滞痰阻 六磨汤6:六磨沉香槟榔,乌药草枳壳大黄。(四磨沉香槟榔,乌药人参。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存。)(二)积证 1. 气滞血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失笑散2:蒲黄、五灵脂 2. 瘀血内结 膈下逐淤汤12:膈下逐瘀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六君子汤6:四君子汤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3. 正虚瘀结 八珍汤8: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化积丸10:化积丸中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随,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四、鼓胀 1. 气滞湿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胃苓汤11:胃苓汤有五苓散5(泽泻桂枝,茯苓白术猪苓),生姜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 2. 水湿困脾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张某,女,43岁,突然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开目,苔白腻,脉滑数,测血压130/80mmHg,做头颅CT未见异常,素无耳病。 第1题: 为明显诊断,下列检查哪项最合适 A.血清钾钠氯检测 B.肾功能 C.颈椎X片,经颅多普勒 D.MRI E.肝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检查结果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 A.肝火上炎 B.痰郁化火 C.痰湿中阻 D.气血亏虚 E.肾精不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其治法是 A.平肝泻火 B.清热化痰 C.化痰祛湿,和胃降逆 D.补益气血 E.补肾填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其选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温胆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归脾汤 E.左归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40岁,腹部胀痛半年余,现症:自觉腹中有条索状物隆起,按之痛更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第5题: 其诊断是 A.瘀血内结(积证) B.气滞血阻(积证) C.肝胃不和(痞满) D.食滞痰阻(聚证) E.肝郁气结(聚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其治法是 A.疏肝和胃 B.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C.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D.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E.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其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六磨汤 E.疏肝健胃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若患者痰湿较重食滞不化,苔腻不消,宜选方 A.化积丸 B.枳实消痞丸 C.平胃散 D.保和丸 E.二陈汤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若患者兼瘀象者,可加 A.五灵脂、蒲黄 B.桃红、红花 C.元胡、莪术 D.当归、川芎 E.刘寄奴、姜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65岁,左胁下包块年余,曾做B超示脾大,肝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现症觉左肋下胀痛不适,包块质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质淡稍暗,脉弦细。第10题: 本病例诊断为 A.正虚瘀结证(积证) B.气滞血阻证(积证) C.瘀血内结证(积证) D.食滞痰阻证(聚证) E.肝气郁结证(聚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四章肝胆病证 一、填空题: 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有————,而以————为多见。 2胁痛之实证以————、————、————为主,三者又————为先。 3.鼓胀后期多因出现————、————或————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救。 4.鼓胀的病机多由于————、————、————三脏受病,————、————、————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 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得之。”又对治疗提出“诸病 黄家,但————”。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或如————。 7. .眩晕病位在————,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 之脏关系密切。 8.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以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恢复期是 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以上者。 10.如何防治————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 A.龙胆泻肝汤 B.旋复花汤 C.丹栀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2.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 A.肝脾 B.脾胃 C.肝胆 D.肝肾 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 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 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 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 4.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 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 D.温阳化气,解表行水 5.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 A.中满分消丸 B.紫雪丹 C.安宫牛黄丸 D.犀角地黄汤 6.鼓胀的病位在( ) A.肺脾胃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 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检查:面 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诊断为( ) A.水肿 B.黄疸 C.积聚 C.鼓胀 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 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 C.湿热蕴结型鼓胀 D.气滞湿阻型鼓胀 9.下列哪项不属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 ) A.小便黄与不黄 B.病程较长与较短 C.黄色鲜明与晦暗 D.虚证与实证 10.黄疸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A.肝胆 B.肝脾 C.肝胆脾胃 D.肝胆脾肾 11.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 ) A.大柴胡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乌梅丸 12.下列哪项不符合阴黄的临床特征( ) A.身目俱黄 B.黄色晦暗 C.纳少脘闷 D.发热口渴 13.风阳上扰型眩晕宜选用( ) A.镇肝熄风汤 B.大定风珠 C.天麻钩藤饮 D.龙胆泻肝汤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 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头痛 头痛 【概述】 一、概念: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头痛是以症状命名,头痛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二、沿革: (一)《内经》中有“首风”“脑风”之名。 《素问﹒风论》言“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头痛病因由风寒侵犯所致。并且《内经》中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脑风——因风邪入脑所致,见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痛不可忍者。 首风——指头痛因洗头受风所致,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遇风易发者。 (二)《伤寒论》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

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三)《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病因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偏头痛——头痛偏于一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其痛暴发剧烈,痛止如常人,又称“偏头风”。 真头痛——头痛剧烈,引脑及巅,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系寒邪入脑所致,病情多属危重。 厥头痛——寒邪犯脑所致,病见头痛剧烈,连及眼齿,治宜温散寒邪。 (四)《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引经药的使用。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 “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五)《证治准绳》有头痛、头风之分。 “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病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以来而治之。” 头风——指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反复发作的头痛。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在于 (分数:2.00) A.有无神志不清√ B.有无后遗症 C.外风与内风 D.夹痰与夹瘀 E.邪浅与邪深 解析:解析: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知人。 2.与中风的病位无关的是 (分数:2.00) A.心 B.脑 C.肺√ D.肝 E.肾 解析: 3.与中风发病机制无关的是 (分数:2.00) A.肝风 B.心火 C.风痰 D.外伤√ E.气滞 解析: 4.下列治疗黄疸的治则中,最重要的是 (分数:2.00) A.清泻热邪 B.通便泻热 C.温化寒湿 D.清热解毒 E.化湿利小便√ 解析:解析:化湿可以退黄,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 5.阳黄中热重于湿型的黄色是 (分数:2.00) A.黄疸急速加深呈深黄色 B.掉黄或染衣着色 C.黄色不泽 D.黄色晦黯 E.黄色鲜明√ 解析: 6.下列各项,对积与聚无鉴别意义的是 (分数:2.00) A.积属血,聚属气 B.积属脏病,聚属腑病

C.积的病程长,聚的病程短 D.积为固定不移,聚为聚散无常 E.积的病位在大腹,聚的病位在小腹√ 解析:解析:积聚二证多以虚实、病程为鉴别,其病位均在腹部,并无大腹小腹之分。 7.鼓胀后期,其证表现为肝肾阴虚时,当禁用 (分数:2.00) A.养阴之品 B.滋阴之品 C.活血之品 D.止血之品 E.峻下之品√ 解析:解析:证见肝肾阴虚之时,应治以滋养肝肾之法,配合行气活血利水,不可擅用峻下之品。 8.下列各项,不属眩晕治本之法的是 (分数:2.00) A.填精 B.养血 C.益肾 D.养肝 E.潜阳√ 解析: 9.眩晕的治法不包括 (分数:2.00) A.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B.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C.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D.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E.补肾滋阴或补肾助阳 解析: 10.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宜选用的方剂是 (分数:2.00) A.补中益气汤 B.归脾汤√ C.四君子汤 D.左归丸 E.右归丸 解析: 11.中风病之阴闭,应具备闭证的主要症状,其兼症不包括 (分数:2.00) A.面白唇紫 B.痰涎壅盛 C.呼吸气粗√ D.舌苔白腻 E.四肢欠温 解析:解析:阴闭有寒湿痰浊之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欠温等,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可见呼吸气粗。 12.脱证的治疗方法是 (分数:2.00) A.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B.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胁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胁痛 一、A1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 B、肝郁气滞 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和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 B、悠悠不休 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 E、头晕目眩 3、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 B、胸闷腹胀 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 E、舌质紫暗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 B、口苦口黏 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 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 B、走窜不定 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 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6、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 B、清热利湿止痛 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 E、疏肝和络止痛 7、肝胆湿热证的胁痛,治疗主方为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甘露消毒丹 D、龙胆泻肝汤

E、三仁汤 二、A2 1、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2、患者梁某,男,52岁。近来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宜选用 A、疏肝理气 B、祛瘀通络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E、以上都不是 三、B 1、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血府逐瘀汤 D.六味地黄丸

E.一贯煎 <1> 、肝络失养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2> 、瘀血阻络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3> 、肝胆湿热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该题针对“胁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和病证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肝络失养证 证候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该题针对“胁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进行考核】 3、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七版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肝胆系病变

一、A型选择题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B.肝郁气滞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养E.以上都不是 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B.清热利湿止痛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E.疏肝和络止痛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B.走窜不定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B.口苦口粘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B.胸闷腹胀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E.舌质紫暗 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B.悠悠不休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E.头晕目眩 7.胁是指以下什么部位() A.胸部B.上腹部C.右上腹部 D.左上腹部E.侧胸部 8.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藉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景岳全书》 D.《证治汇补》E.以上都不是 9.萎黄的代表方剂是() A.人参养营汤B.茵陈四苓散C.茵陈五苓散 D.柴胡疏肝散E.茵陈术附汤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萎黄的主症() A.皮肤淡黄不泽B.两目不黄C.小便色淡黄 D.倦怠无力E.大便溏薄 11.吴又可《瘟疫论》推崇退黄以什么药为专功() A.玄胡粉B.茵陈C.栀子D.黄柏E.大黄12.黄疸脾虚湿滞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健脾和胃B.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C.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D.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E.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13.茵陈术附汤是黄疸哪个证型的代表方剂() A.湿重于热证B.胆腑郁热证C.热重于湿证 D.寒湿困遏证E.脾虚湿滞证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湿重于热证的特点() A.黄疸不甚鲜明B.头重身困C.舌苔黄腻D.胸脘痞闷E.脉濡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疫毒炽盛证的特点()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六)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六) 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积聚的病因有 A.寒邪 B.虫积 C.痰浊 D.湿热 E.食滞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2题: 中经络的主要表现是 A.半身不遂 B.神昏谵语 C.口眼歪斜 D.言语不利 E.意识清楚 参考答案:ACDE 答案解析: 第3题: 眩晕的病因病机是 A.痰湿 B.瘀血 C.扰乱清窍 D.肝阳上亢 E.气火暴升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4题:

黄疸病人应禁食 A.辛热之品 B.富于营养 C.油腻之品 D.酒辣之品 E.易消化食物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 第5题: 萎黄的临床特点为 A.小便通畅而色清 B.两目不黄 C.周身肌肤呈淡黄色 D.黄色晦暗 E.干萎无光泽 参考答案:ABCE 答案解析: 第6题: 急黄证的临床主症有 A.神昏谵语 B.发病急骤 C.黄疸迅速加深 D.黄色如金 E.高热口渴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7题: 胁痛的病理因素有 A.湿热 B.气滞 C.血虚 D.血瘀 E.气虚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 第8题: 西医学中哪些病与聚关系密切 A.胃肠功能紊乱 B.食道癌 C.胃癌 D.不完全性肠梗阻 E.胰腺癌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 第9题: "气鼓"的特征有 A.腹部膨隆 B.嗳气则舒 C.青筋显露 D.腹部按之空空然 E.叩之如鼓 参考答案:ABE 答案解析: 第10题: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逐水药 A.十枣汤 B.控涎丹 C.实脾饮 D.舟车丸 E.牵牛子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 第11题: 外感头痛的病机是 A.外邪上扰清窍 B.外邪郁表 C.壅滞经络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汤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八节 瘿病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八节瘿病 瘿病 【概说】 一、概念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籍中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 二、沿革 (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 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而《吕氏春秋·季春纪》所说的“轻水所,多秃与瘿人”不仅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而且观察到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三国志·魏书》引《魏略》有“发愤生瘿”及“十人割瘿九人死”的记载,提示当时已经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有关,并有手术治疗瘿病的探索。 (二)晋隋唐时期指出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对含碘药物及脏器治疗已有相当认识。 晋《肘后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 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指出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数十个治疗瘿病的方剂,

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海藻、昆布、羊靥、鹿靥等药,表明此时对含碘药物及用甲状腺作脏器疗法已有相当认识。 (三)宋金元时期对病因病机认识较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圣济总录·瘿瘤门》指出瘿病以山区发病较多,“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并从病因的角度进行了分类,“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主要根据瘿病局部证候的不同,提出了瘿病的另外一种分类法:“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即名肉瘿;筋脉露结者,名筋瘿;赤脉交络者,名血瘿;随忧愁消长者,名气瘿。”并谓“五瘿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其对本病的分类更切合临床实际,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不可轻易施以刀针。 《儒门事亲·瘿》指出常食海带、海藻、昆布可消瘿,以之作为防治瘿病的方法。 (四)明清时期突出了气滞、血瘀、痰浊在致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除继承消瘿散结外增加了许多有效的治法方药。《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并记载了在用黄药子酒治疗瘿病时,“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及“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观察疗效的方法。《外科正宗·瘿瘤论》认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

中医内科学肝胆疾病

第四章肝胆病症 第一节胁痛 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因】①情志不遂②跌仆损伤③饮食所伤④外感湿热⑤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肝、胆 病理变化:“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基本病机:肝络失和。实证: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邪阻肝络,不通则痛;虚证: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诊断要点】一侧或两侧胁痛,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可伴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病史 【治疗原则】疏肝活络止痛。实证:理气、活血、清利湿热;虚证: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第二节黄疸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伤寒杂病论》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景岳全书黄疸》提出“黄疸”病名 【病因】①外感湿热疫毒②内伤饮食(1.过食酒热甘肥或饮食不洁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病后伤脾)③病后续发 【病机】病理因素:湿、热、寒、疫毒、气滞、瘀血,以湿为主

病位:脾胃肝胆 基本病机: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病理表现:湿热、寒湿 【诊断要点】以目黄、肤黄、小便黄为特征,可伴胁痛腹痛、纳呆恶心,病史 【辨证要点】以阴阳为纲 【治疗要点】化湿邪,利小便 【证治分类】 阳黄:

第四节鼓胀 鼓胀: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医学入门鼓胀》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病因】①酒食不节②情志刺激(气机滞涩,脉络瘀阻,水湿内停)③虫毒感染④病后续发 【病机】病位:肝脾,久则及肾 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性:本虚标实,气滞、水停、血瘀三者错杂为患 【诊断依据】脘腹作胀,饭后尤甚,继而腹胀大如鼓,重者门脉高压征或腹壁浅静脉怒张,脐突出(症状系门脉高压征典型)病因病史【病症鉴别】(水肿/鼓胀见肾病)

中医内科学 第五单元 肝胆系病证【中医助理】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 第五单元肝胆系病证

胁痛 ●胁痛的概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的病机 病位:肝胆,脾胃,肾 病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胁痛的诊断要点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胁痛的鉴别 ●胁痛的辨证要点 首辨胁痛在气在血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 ●胁痛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宜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宜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痛的转归 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一般胁痛,若治疗得当,多能消失,预后较好。 若致病因素不能消除,胁痛可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患者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胸闷腹胀,嗳气频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 B.五磨饮子 C.通道散 D.木香顺气散 E.六磨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用柴胡疏肝散。 A.龙胆泻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复元活血汤 D.一贯煎 E.茵陈蒿汤 1.治疗胁痛肝胆湿热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胁痛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 2.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胁痛瘀血阻络证用复元活血汤。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机 病机: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病理因素:湿邪是关键 ●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是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黄疸的鉴别 ●黄疸的辨证要点 首辨阳黄、阴黄。 次辨阳黄湿热之轻重、胆腑郁热及疫毒炽盛。 三辨阴黄之病因。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 知识提纲 上篇 总论 第一节 感冒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二节 淋证 第四节 喘证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五节 肺痈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四节 阳痿 第八节 肺痿 第一节 心悸 第五节 遗精 第二节 胸痹 第一节 郁证 第三节 不寐 第二节 血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四节 癲狂 第六章 气血津液 第三节 痰饮 第五节 痫病 第四节 消渴 第六节 痴呆 第五节 自汗 第七节 厥证 盗汗 第一节 胃痛 第六节 内伤 第二节 痞满 发热 第三节 呕吐 第七节 虚劳 第四节 噎膈 第八节 肥胖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五节 呃逆 第九节 癌病 第六节 腹痛 第一节 痹证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二节 痉证 第九节 便秘 下篇 各论 第一节 胁痛 第七章 肢体经络 第三节 痿证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颤证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头痛 第五节 腰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 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中医内科学歌诀

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发作缓解分期辨,寒哮射麻青龙专, 热哮越婢或定喘,青膏厚麻热被寒,三子养亲主风痰,虚哮补纳用平喘, 回阳生脉治喘脱,肺脾气虚六君全,缓解肺肾生脉地,再加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 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蛤蚧粉,参附送服黑锡丹。 5、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康。 6、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齐, 月华丸治肺阴亏,百合秦艽虚火肺,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损。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满喘咳痰悸胀肿,痰浊水饮淤血源, 苏子降气合三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神窍用涤痰,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麦门清燥治虚热,草姜姜草虚寒卓。心系病证 1、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朱砂补心丹,心阳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瘀阻桃仁红花剂,再合桂甘龙牡蛎,黄连温胆痰火息。 2、胸痹:胸痹寒痰气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用柴胡, 栝楼涤痰痰浊阻,枳薤当归寒凝除,生脉养荣益气阴,心肾阴阳分两虚, 炙甘草汤合补心,参附汤合右归饮。 3、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阳盛阴衰是病理,肝火扰心龙胆斟,痰热扰心黄连温, 心脾两虚归脾施,六味交泰交心肾,心胆气虚遇事惊,安神定志酸枣仁。附1.多寐: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附2.健忘: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4、癫证:癫静多喜称文痴,痰气郁结伤心脾,逍遥散合汤顺气,越鞠丸合养心宜。 狂证:狂证痰火盛阴伤,生铁二阴琥珀养,痰热淤结用癫狂,气痰火瘀除后康。 5、痫证:痫证形成多先天,突然昏倒抽叫涎,定痫丸主风痰闭,痰火涤痰并龙胆, 瘀阻脑络用通窍,心脾归脾六君全,心肾亏虚左归丸,再合天王补心丹。 6、痴呆:痴呆还少脾肾虚,髓海不足用七福,痰浊蒙窍涤痰祛,通窍治疗瘀血阻。 7、厥证:厥证昏仆气逆乱,辨证分为气血痰,气虚参附生脉液,醒后四味回阳添, 气实五磨与通关,血实羚钩通瘀煎,独参养营补血虚,导痰汤用治厥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积聚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积聚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聚证的特征 A、结块无形 B、包块聚散无常 C、痛无定处 D、病在气分 E、是为脏病 2、下列哪项不是积证的特征 A、结块有形 B、结块固定不移 C、痛有定处 D、病在气分 E、是为脏病 3、积聚的病位主要在 A、肺肾 B、肝肾 C、肝脾 D、肝胆 E、脾肾 4、积聚的病机主要是

A、湿痰内聚,气血瘀滞 B、虫阻脉道,血络受阻 C、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D、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E、痰湿内阻,瘀血内结 二、A2 1、患者腹内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食减少,时有寒热,舌紫黯苔薄,脉细涩。其证候是 A、肝气郁滞 B、食滞痰阻 C、气滞血阻 D、瘀血内结 E、正虚瘀结 2、患者女,症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闷纳呆,舌苔白腻,脉象弦缓。治宜选用 A、柴胡疏肝散 B、金铃子散 C、失笑散 D、木香顺气散 E、以上均非 3、夏某,男,38岁。症见腹中积块,胀满疼痛,按之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六磨汤 B、逍遥散 C、膈下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三、B 1、A.正虚瘀结之积证 B.气滞血阻之积证 C.瘀血内结之积证 D.食滞痰阻之聚证 E.肝气郁结之聚证 <1> 、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证属 A B C D E <2> 、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证属 A B C D E <3> 、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证属 A B C D E 2、A.八珍汤合化积丸 B.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中医内科学肝胆系病

◎<名词解释>◎<是非题>◎<填空题> ◎<简答题>◎<问答题>◎<病案分析> ◎<答案> ※ 一、A型选择题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B.肝郁气滞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养E.以上都不是 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B.清热利湿止痛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E.疏肝和络止痛 3.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B.走窜不定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B.口苦口粘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B.胸闷腹胀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E.舌质紫暗 6.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B.悠悠不休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E.头晕目眩 7.胁是指以下什么部位() A.胸部B.上腹部C.右上腹部 D.左上腹部E.侧胸部 8.最早明确指出胁痛与肝胆病变相关的医藉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景岳全书》 D.《证治汇补》E.以上都不是 9.萎黄的代表方剂是() A.人参养营汤B.茵陈四苓散C.茵陈五苓散

D.柴胡疏肝散E.茵陈术附汤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萎黄的主症() A.皮肤淡黄不泽B.两目不黄C.小便色淡黄 D.倦怠无力E.大便溏薄 11.吴又可《瘟疫论》推崇退黄以什么药为专功()A.玄胡粉B.茵陈C.栀子D.黄柏 E.大黄 12.黄疸脾虚湿滞证的治法是() A.温中化湿、健脾和胃B.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C.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D.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E.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13.茵陈术附汤是黄疸哪个证型的代表方剂() A.湿重于热证B.胆腑郁热证C.热重于湿证 D.寒湿困遏证E.脾虚湿滞证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湿重于热证的特点() A.黄疸不甚鲜明B.头重身困C.舌苔黄腻 D.胸脘痞闷E.脉濡 15.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疫毒炽盛证的特点() A.发病急骤B.疸色晦暗C.皮肤瘙痒 D.神昏谵语E.舌质红绛 16.下列哪一项不是脾虚湿滞证黄疸的特点() A.肌肤淡黄B.疸色晦暗不泽C.肢软乏力 D.大便塘薄E.小便色清 17.下列哪一项不是寒湿困遏证黄疸的特点() A.身目黄色晦暗B.疸色如烟熏C.脘腹痞胀 D.舌淡苔黄腻E.脉沉迟 18.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热重于湿证的特点() A.身目黄色鲜明B.头重身困C.腹部胀闷 D.小便黄赤E.大便秘结 19.黄疸的辨证要点是() A.以阴阳为纲B.区别湿重于热重C.区别热重与寒重D.区分疫毒之盛衰E.以虚实为纲 20.茵陈五苓散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 A.胆腑郁热证B.热重于湿证C.湿重于热证 D.寒湿阻遏证E.脾虚湿滞证 21.黄芪建中汤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 A.脾虚湿滞证B.寒湿阻遏证C.胆腑郁热证 D.热重于湿证E.湿重于热证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 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 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 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 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内生,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 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 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 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5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5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下列选项中,不能协助辨别中风闭脱两证的是【score:2分】 【A】目合口开与口噤不开 【B】手撒肢冷与两手握固 【C】二便自遗与大小便闭 【D】肢体软瘫与肢体强痉 【E】躁动不安与静而不烦【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闭证属实,症见神志昏迷,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两者均有昏迷症状,故无法以躁动不安与静而不烦辨别两证。 2.下列各项,与胁痛的发病无关的是 【score:2分】 【A】情志不遂 【B】饮食所伤 【C】外感湿热 【D】劳欲久病

【E】感受寒邪【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肝阴不足而致胁痛的发病机制是 【score:2分】 【A】络脉失养【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肝络不和 【C】气阻络痹 【D】胁络不畅 【E】瘀血阻络 本题思路:久病可耗伤阴津,肝阴损伤,络脉失养,则胁肋作痛。 4.下列各项,不是肝络失养型胁痛主症的是【score:2分】 【A】胁肋胀痛【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头晕目眩 【C】胁肋隐痛 【D】心中烦热 【E】舌红少苔 本题思路:

5.下列各项,治疗肝络失养型胁痛的首选方剂是【score:2分】 【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一贯煎【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血府逐瘀汤 【E】逍遥散 本题思路: 6.与黄疸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病邪是 【score:2分】 【A】风 【B】寒 【C】暑 【D】湿【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火 本题思路: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致黄疸。 7.急黄最主要病机的是 【score: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