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体育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体育的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学的实际情况,体育课总学时为72学时,同时我们选择历年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理论课(体育与健康);基础体育课(田径、体操、球类、武术);选修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操、健美操、武术等)。其中安排8学时理论讲授和62学时实践课。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践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成果,并争取学习掌握一、二项终身锻炼身体的技能。

本大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本着以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个必要修改,以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学时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三年制大专小学教育方向学生

教学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教学要求:

1、技术教学以讲授、实践,以及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通过达标达到大纲考核标准的要求;理论课以讲授、讨论、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达到大纲理论考核的要求。

2、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单纯传授体育技术的作法,把一些从体育项目中引申出来的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从而使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日趋完善。

3、突出能力培养。通过体育理论课与技术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方法,懂得运用体育运动去锻炼身体,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总学时:108学时

基础体育课教学大纲(72)

选项体育课教学大纲(36)

理论部分

体育与健康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志;

2、体育的概念和组成。

二、熟悉: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三、了解:

1、体育的功能;

2、大学生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健康的基本定义、健康的标志、体育的组成和范畴。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保健意识淡薄、忽视身体锻炼、忽视心理健康;

2、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体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3、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1)人体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

(4)卫生保健因素;

(5)体育锻炼的因素。

4、大学生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1)饮食习惯与健康;

(2)生活模式与健康。

专项理论课

以排球例: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传、垫、发、拦、扣的基本型,及移动技术。

二、熟悉:

1、排球比赛的基本站位;

2、排球比赛中基本进攻战术配备;

3、排球比赛中基本防守配备。

三、了解:

1、现代排球的发展动态;

2、排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理论课上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二传、“五、一”配备“四、二”配备,边一、2进攻,中一二进攻,边跟进防守,中跟进防守。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排球的起源及发展进程;

2、介绍排球五大技术的基本对型及移动技术;

3、排球比赛的基本站位;

4、简单介绍排球的进攻体系及防守体系;

5、介绍排球裁判法。

公共体育课实践教学大纲

田径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100米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2、中长跑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3、背越式跳高技术

4、蹲距式跳远技术

5、侧向滑步掷铅球技术

二、熟悉:

1、200米、400米跑技术

2、慢跑健身运动

3、挺身式跳远技术

4、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三、了解:

1、竞走运动技术动作

2、110米跨栏技术动作

3、“走步式”跳远及三级跳远技术

4、其它投掷项目

5、田径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24学时(第一学年12学时,第二学年12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念“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奔跑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

(1)短跑;

①100米跑技术;

②200米和400米跑的技术。

(2)中长跑;

(3)慢跑健身运动。

2、跳跃的基本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

(1)跳高(背跃式);

(2)跳远;

3、投掷的基本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

(1)抛铅球的基本动作技术;

(2)抛铅球的练习方法。

篮球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移动技术

2、传、接球技术

3、投篮

(1)原地投篮;

(2)行进间投篮;

(3)跳起投篮。

4、运球

二、熟悉:

1、抢蓝板球

2、持球突破

3、防守对手

4、篮球战术基础配合

(1)进功战术基础配合;

(2)防守基础配合。

了解:

1、篮球的起源及发展进程

2、篮球战术概念

3、篮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主要教学内容:

1、移动

(1)移动的动作方法;

(2)移动技术的应用;

(3)移动技术教学与练习方法。

2、传、接球

(1)传球的技术分析;

①持球;

②传球动作。

(2)接球的动作方法及运用;

(3)传接球技术的教学;

(4)练习方法。

3、投篮

(1)投篮技术动作方法;

①原地投篮;

②行进间投篮;

③跳起投篮。

4、运球

(1)运球技术动作方法;

(2)运球技术教学;

(3)练习方法。

5、持球突破

(1)持球突破的动作方法;

①交叉步突破;

②顺步突破。

6、防守对手

(1)防守无球队员;

(2)防守持球队员。

7、篮球的基本战术

(1)篮球战术基础配合;

①进攻战术基础配合;

②防守基础配合。

(2)快攻与防守快攻;

①快攻;

②快攻的基本要求。

(3)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4)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①区域联防;

②进攻区域联防。

排球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准备姿势和移动

2、发球

(1)正面下手发球;

(2)侧面下手发球;

(3)正面上手发球。

3、垫球

(1)正面双手垫球;

4、传球:正面传球

5、扣球:正面扣球

6、拦网:单人拦网技术

二、熟悉:

1、发飘球及大力发球

2、体侧及跨步垫球

3、侧传球

4、集体拦网动作技术

三、了解:

1、单手及滚翻垫球

2、二传

3、近体快攻、远网扣球

4、排球基本战术

5、排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准备姿势和移动

(1)半蹲准备姿势;

(2)稍蹲准备姿势;

(3)低蹲准备姿势;

(4)移动。

2、发球(以右手为例)

(1)正面下手发球;

(2)侧面下手发球;

(3)正面上手发球;

(4)发球的技术要领;

(5)发球的练习方法;

(6)发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3、垫球

(1)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要领;

(2)体侧垫球;

(3)跨步垫球;

(4)垫球的练习方法;

(5)垫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4、传球

(1)正面传球;

(2)侧传球;

(3)背传球;

(4)其他姿势的传球;

(5)传球的练习方法;

(6)传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5、扣球

(1)正面扣球;

(2)近体扣球;

(3)扣球的练习方法;

(4)扣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6、拦网

(1)单人拦网动作要领;

(2)集体拦网动作要领;

(3)拦网的练习方法;

(4)拦网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7、个人战术

(1)发球的个人战术;

(2)一传个人战术;

(3)二传个人战术;

(4)扣球个人战术;

(5)拦网个人战术;

(6)防守个人战术。

8、接发球及其进攻战术

(1)“中一二”进攻战术;

(2)“边一二”进攻战术;

(3)“插上”进攻战术。

足球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踢球

(1)脚背正面踢球;

(2)脚背内侧踢球;

(3)脚内侧踢球。

2、停球

(1)脚内侧停球;

(2)脚背正面停空中球;

(3)脚底停球;

(4)大腿停球;

(5)胸部停球。

3、运球

(1)脚背内侧运球;

(2)脚背外侧运球。

4、掷界外球

二、熟悉

1、踢球:

(1)脚外侧踢球;

(2)脚尖踢球。

2、脚外侧停球、停反弹球

3、头顶球

4、抢截球

三、了解:

1、踢弧线球

2、守门员技术

3、个人战术

4、局部战术

5、整体进攻战术

6、整体防守战术

7、足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踢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①脚背正面踢球;

②脚背内侧踢球;

③脚背外侧踢球;

④脚内侧踢球。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2、停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①脚内侧停球;

②脚外侧停球;

③脚背正面停空中球;

④大腿停球;

⑤胸部停球;

⑥停反弹球。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3、运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①脚内侧运球;

②脚外侧运球。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4、头顶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5、抢截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踢球假动作

(2)接球假动作

(3)运球假动作

(4)无球假动作

7、守们员技术

(1)接球

(2)扑、接球

(3)拳击球

(4)托球

(5)掷球和抛踢球

8、掷界外球

9、个人战术

(1)个人进攻战术

(2)个人防守战术

10、局部战术

11、整体进攻战术

12、整体防守战术

武术

目的要求:

一、掌握:

24式简化太极拳。

二、熟悉:

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身型。

三、了解: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其它武术项目、套路。学时安排:实践课:8学时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学习武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法、身型;

2、分段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

乒乓球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球拍的正确握法;

2、如何站位;

3、发球。

(1)正面手击球;

(2)正手发急球;

(3)反手发急球;

(4)发下旋球。

4、推挡球

(1)档球;

(2)快推。

5、攻球技术

(1)正手扣杀;

(2)近台正手攻球;

(3)正手中远台攻球。

6、搓球技术

7、削球技术

二、熟悉:

1、发球

(1)反手发平击球;

(2)发短球;

(3)发上旋球。

2、推挡球

(1)加力推挡;

(2)减力推挡;

(3)推下旋;

(4)推挤

3、步法的移动

4、攻球技术

(1)放高球;

(2)放短球。

三、了解:

1、如何打旋转球;

2、弧圈球技术;

3、左推右攻、推挡变侧身攻、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4、乒乓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主要教学内容:

1、球拍的正确握法:直握法、横握法;

2、如何站立;

3、发球;

(1)平击发球;

(2)正手发急球;

(3)反手发急球;

(4)发短球;

(5)发上、下旋转球。

4、推挡球:挡球、快推、加力推挡、减力推挡、推下旋、推挤;

5、步法的移动:单步、跨步、单步侧身、跨步侧身、交叉步;

6、攻球技术;

(1)正手攻球技术;

①近台正手攻球;

②正手中远台攻球;

③正手扣杀。

(2)反手攻球技术;

(3)放高球;

(4)放短球。

7、如何打旋转球;

(1)旋转球右拍面的反弹特点;

(2)制造旋转球的因素;

(3)增强旋转的方法;

(4)应对旋转球的方法。

8、搓球技术:正手搓球、反手搓球;

9、削球技术:正手削球、反手削球;

10、弧圈球技术:正手加转弧圈球、正手前冲弧圈球、反手弧圈球技术;

11、组合战术运用。

(1)左推右进攻;

(2)推挡变侧身攻;

(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羽毛球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握拍法;

2、发球:正手发后场高运球、正手发网前小球、反手发网前小球。

3、击球:高远球、吊球、杀球;

4、脚步移动;

二、熟悉

1、发球:正手发后场平高球、正面发后场平射球、反手发后场平快球;

2、击球:勾球、搓球、推球。

三、了解:

1、羽毛球起源及发展;

2、羽毛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握拍法:正手握拍法、反手握拍法;

2、发球;

(1)正手发后场高远球;

(2)正手发后场平高球;

(3)正手发后场平射球;

(4)正手发网前小球;

(5)反手发网前小球;

(6)反手发后场平快球。

3、击球;

(1)高远球;

(2)吊球;

(3)杀球;

(4)勾球;

(5)搓球;

(6)推球。

4、脚的移动:上网前步法、后退步法、两侧移动步法;

5、比赛方法、规则简介。

游泳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蛙泳

二、熟悉

1、爬泳、仰泳

三、了解

1、蝶泳、潜泳

学时安排:实践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爬泳: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臂部动作、两臂的配合、呼吸和动作配合;

2、蛙泳: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和臂部配合动作、完整配合动作;

3、仰泳: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和臂部配合动作、完整配合动作;

4、蝶泳:身体姿势、腿部动作、臂部动作、腰部动作、完整配合动作;

5、教学原则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

(1)安全第一原则;

(2)自愿积极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从实际出发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水陆结合,以水为主的原则。

选修课教学大纲(足球例)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踢球

(1)脚背正面踢球;

(2)脚背内侧踢球;

(3)脚内侧踢球。

2、停球

(1)脚内侧停球;

(2)脚背正面停空中球;

(3)脚底停球;

(4)大腿停球;

(5)胸部停球。

3、运球

(1)脚背内侧运球;

(2)脚背外侧运球。

二、熟悉

1、踢球:

(1)脚外侧踢球;

(2)脚尖踢球。

2、脚外侧停球、停反弹球

3、头顶球

4、抢截球

5、假动作

三、了解:

1、踢弧线球

2、守门员技术

3、个人战术

4、局部战术

5、整体进攻战术

6、整体防守战术

7、足球裁判法

学时安排:实践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

1、踢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①脚背正面踢球;

②脚背内侧踢球;

③脚背外侧踢球;

④脚内侧踢球。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2、停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①脚内侧停球;

②脚外侧停球;

③脚背正面停空中球;

④大腿停球;

⑤胸部停球;

⑥停反弹球。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3、运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

①脚内侧运球;

②脚外侧运球。

(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动作方法和要点(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5、抢截球

(1)动作方法和要点(2)练习方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6、假动作

(1)踢球假动作

(2)接球假动作

(3)运球假动作

(4)无球假动作

7、守们员技术

(1)接球

(2)扑、接球

(3)拳击球

(4)托球

(5)掷球和抛踢球

8、掷界外球

9、个人战术

(1)个人进攻战术

(2)个人防守战术

10、局部战术

11、整体进攻战术

12、整体防守战术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说明 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初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它是国家对全体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教

材,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教学质量和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I 、八 I 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为了深化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菏泽医专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供我校体育课教学使用。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1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 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和实践课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意实效。为达到体育课程日的,任务和阶段目标的要求,应注意教材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要少而精。 (四)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应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五)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强调理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课、理论课教材应紧扣培养目标,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教材融汇贯通,相辅相成。 (六)坚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使体育课与早操、课外活动融为一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 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 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I 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为了深化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菏泽医专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供我校体育课教学使用。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和实践课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意实效。为达到体育课程日的,任务和阶段目标的要求,应注意教材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要少而精。 (四)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应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五)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强调理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课、理论课教材应紧扣培养目标,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教材融汇贯通,相辅相成。 (六)坚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使体育课与早操、课外活动融为一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代码:00029 学分:6 总学时:104 理论学时:8 实践学时:96 机动学时:0 教育部于2002年8月6日发布了《全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特点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得到弘扬,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课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的任务: 1、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的水平,积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真正达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真正掌握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促其终生受益。 4、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生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一)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部于2002年8月6日发布了《全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特点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得到弘扬,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课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的任务: 1、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的水平,积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真正达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真正掌握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促其终生受益。 4、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IV课程代码:19ACT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32实践学时:32 学分:2 选修课程:体育科学锻炼的方法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开课院部:体育部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目的:是指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上均得发展。具体目的应体现在: 1.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2.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平等、信任、包容、互相依赖、勇敢、创造、理性、追求美等价值观念。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共同活动和同场竞技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锻炼计划。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和处置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的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生活,形成锻炼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自身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述 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体育的发展史,熟悉体育教材内容。 2. 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

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说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 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 要求制订的. 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总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 (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 增进健康,抵御疾病;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 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 (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 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 建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 (一)课程理念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力求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二)课程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来设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选择拓展模块A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内容,以及拓展模块B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 三、课程目标与体系 (一)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健美操)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体适能是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Fitness)、运动体适能(Sport-relatedFitness)和专项运动体适(Skill-relatedFitness)三大类。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体育知识和方法。本课程为长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公共必修选项课。 (二)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2.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3. 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 4.教学中,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三)任务: 通过体适能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健美体形和提高体育素养,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及洒脱的气质,提高学生对美的正确理解及感受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并用以自己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2.掌握跑、跳、滚翻各项目基本技术、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掌握速度、耐力、力量、柔软的练习方法。 3.提高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气质。选择音乐要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的活跃欲。 4.体现人体造型、变化、活力和动态之美,使形体和身心全方位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 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并受到教育。 二、教材选定: 1.各种方式的跳跃 2.各种游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跳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形。 2.通过保龄球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形成群体合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人际交往,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课的结构: 1.开始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组织学生进行转法、行进间转法的练习,培养学生集体行为,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准备部分:

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编健身操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然后和老师一起做诱导性练习。通过小游戏练习,提高学生起跳的判断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基本部分 在练习各种方式的跳跃教学中采用小组练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本课游戏《保龄球比赛》,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通过对学生的诱导、使学生了解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懂得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支持帮助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部分 最后,通过组奥运五环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奥运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概述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自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我院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及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原有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使其更加规范、统一。 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目标 (一)体育课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 体育课程的目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掌握技能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是三年制中专一、二年级必修课。对未完成课程及未修满学分的学生不准毕业。 课程类型: 1、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教育,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选项课打基础。 2、选项课: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项基础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掌握专项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熟练掌握该项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培养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运动能力。 3、理论课: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正确认识体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科学锻炼的手段、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质和健康的自我评价和监督,以及运动创伤的救治和处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4、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的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 篮球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 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学写与运动实 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

体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

大学体育排球专选课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排球专选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1 计划学时:72 课堂讲授:4 外堂课教学:68 适用专业:本专科各专业 参考教材: 1、李洪亮主编,《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体育系通用教材《排球》,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4月第六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排球课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排球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排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为学生“健康第一”打下良好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掌握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和基本战术的基本方法,使其在课外时间和闲暇时间中得以应用,并提高学生欣赏排球的能力,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和谐社会和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的目的。通过排球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排球比赛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全面按照学习大纲进行,并根据各章内容,围绕重点并有所侧重。 2、在加强排球课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重视本学科的新的发展与动向,以及有关的学术观点,在学习中不断充实与完善技能、技术和规则的变化。 3、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讲解、示范、图片、影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球规则与裁判法。 3.比赛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二).技术部分 1.传球 2.垫球 3.发球 4.扣球 5.拦网 6.侧垫球 7.挡球 8.“中一二”接发球占位阵型 9.“边一二”接发球占位阵型 三.考试 1.考试内容 第三学期: ①.自垫球 ②.自传球技评 第四学期 ③.对垫球技评 ④.发球 2.考试办法 ①.自垫球:垫球高度在一米以上;自垫球60次为及格60分,100次为满分100分。 ②.自传球技评:传球高度在一米以上;自传球20次为以后开始技评,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评分标准见附 表_1)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推进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学习领域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道德 五、教学效果和教学时数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3、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4、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5、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6、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7、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 8、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9、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田径 英文名称:Track and field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144学时 学分:9学分 适用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技能占40%,理论占30% 选修课程:未作要求 二、课程简介 《田径》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主干课之一,面向非师范类、共180学时。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技术技能和健身锻炼三大部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田径运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和组织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

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定义、分类、从事田径运动锻炼的价值,了解我国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田径课程和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及内容和安排。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本门课程。 要求听课和自学相结合,充分理解内容实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田径运动定义、分类;难点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及内容和安排。 第一节田径运动定义和分类 一、田径运动的定义 二、田径运动的项目与分类 (一)世界田径运动比赛项目与分类 (二)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与分类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 一、田径运动的价值 (一)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 (二)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体育教学大纲.doc

第一部分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

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