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5湖泊的成因题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5湖泊的成因题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5湖泊的成因题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5湖泊的成因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

05湖泊的成因题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答案】1.A

【解析】1.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2.(2017年北京卷)读下,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2.【答案】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据图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湖泊的成因及分类

1.湖泊形成的原因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湖盆逐渐淤浅,变成陆地,或随着沿岸带水生植物的发展,逐渐变成沼泽;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缩干涸,或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最终变成干盐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干涸。此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覆过程,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

2.湖泊的分类

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九类:

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学科!网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1、具有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2、保护海岸的功能:由于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3、是天然的养殖场: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4、由于潟湖外侧往往有沙洲作为防波堤,其内风平浪静,因此有时可以改建为人工港

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约1200千米,里海最南部的纬度为37°N。图2为冬季里海盐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对此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A.蒸发量 B.湖水温度

C.径流量 D.湖泊宽度

2.到了春、夏季,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潮。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④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形成牛轭湖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②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

③凸岸侵蚀、凹岸堆积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该演化过程可以

A.增加灌溉水源 B.降低河段落差

C.避免洪涝灾害 D.增加航运里程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泊按湖水性质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咸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高的湖泊(含盐量一般以1%以上为咸水湖)。淡水湖是指湖水含盐量较低的湖泊(含盐量一般以1%以下为淡水湖)。

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大型湖泊,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3821米,面积约为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的的喀喀湖位置及区域图和月降水量分布图。

(1)推断的的喀喀湖的形成过程。

(2)推断的的喀喀湖按性质所属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堰塞湖、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甲湖泊总面积166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8米,湖面低于海平面213米。乙湖泊最大深度380.29米,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甲、乙两湖及河流干流沿线温泉众多,是冬季著名的休闲旅游区。

香蕉主产区为热带地区,但该湖沿岸盛产香蕉,所产香蕉品质优良。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甲湖泊放大图。

推测甲、乙两湖的成因类型,并说明理由。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部的乍得盆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内陆淡水湖,湖面海拔281米。在乍得湖的东北部,分布有著名的博得莱洼地,其最低处海拔155米,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层源源不断地流入博得莱洼地。乍得湖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非洲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和淡水鱼产地之一,但其面积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已经缩小了90%,严重制约了乍得盆地的发展,引起了沿岸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图为乍得湖周边水系及等高线地形图

说出乍得湖形成内陆淡水湖的原因。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1.B 2.D 3.A

【解析】1.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

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三阶段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①③②。故答案选B项。

2.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大量水流冲向凹岸,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凸岸流速缓,堆积作用强。最终导致河道天然裁弯取直,而弯曲的河道被废弃,积水成湖。由此判断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3. 牛轭湖自然演化的过程,是河道天然裁弯取直和河道遗迹湖的形成过程。河道遗迹湖的形成,可以增加了灌溉水源;河道天然裁弯取直可以缩短航运里程,减轻洪涝灾害,但几乎不改变河段落差。故答案选A项。

4、【答案】

(1)由于板块运动,使科迪勒拉山系隆起及巨大的构造断裂,,在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形成了一条构造盆地,的的喀喀湖就位于该构造中。

(2)淡水湖。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解析】(1)从材料图中可以看出,喀喀湖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边界地带,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引起地壳抬升,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断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在盆地中汇聚,形成湖泊。

(2)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性质与成因。读图分析可知,的的喀喀湖位于山间高原盆地,夏季降水较多,主要靠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淡水的补给量大,水体的盐度较低;而且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湖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从而形成淡水湖。

5.【答案】甲、乙两湖为构造湖;理由:甲、乙两湖地处裂谷地带,构造运动陷落形成;温泉众多,地壳运动较频繁

【解析】甲、乙两湖地处裂谷地带,构造运动陷落形成。温泉众多,说明地壳运动较频繁。为构造湖。

6.【答案】乍得湖地势(或海拔)较低,河水在乍得盆地汇集成湖,湖水难以流出,形成内陆湖。湖泊东北部有地势更低的博得莱洼地,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缝或含水岩层(地下径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洼地,大量盐分被带走,最终形成淡水湖。

【解析】乍得湖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且有大量河水淡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湖地势低洼,且没有明显的河流流出,形成了内陆湖;湖泊东北部还有地势低于200米的博得莱洼地,乍得湖水通过地下岩层源源不断地流入博得莱洼地,带走很多盐分,因而乍得湖虽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

7、【答案】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受由北向南流动的洋流(巴西暖流)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解析】根据提示:狭长状的帕图斯湖是海岸潟湖,这种湖泊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泥沙入海、潮水顶托有关;湖区形状则与沿岸的地形及洋流有关。具体成因: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并受由北向南流动的洋流(巴西暖流)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高考地理微专题“风”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微专题“风”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风向的判断方法; 风力的判读; 风的影响。 能力目标: 灵活运用风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风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色,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节知识学生都基本学习过,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链,本节课重点在于知识的整合,系统归纳,提高学生的读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型: 专题复习课 【真题展示】 此类题在近五年的各地高考卷中经常出现,属于高频高点,所以把这个点单独摘出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训练,从而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风向的判读 (一)、通过等压线图、火山灰厚度等值线图或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一】 (2013全国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B (二)、通过风向符号图、指向标、风玫瑰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二】 1005.0 L 1000.0 图4 N ·甲 997.5 100 0 200km 1000.0 等压线/hPa

(三)、通过当地的气候类型或所处的风带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三】 (2013四川)读图2,回答3~4题。 3.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 东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答案】3.B (四)、通过沙丘、旗形树冠等地理景观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四】 (02春季文综卷)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7小题。 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答案】7.B 二、风力的判读 【高考真题五】 (2013高考新课标二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2)分析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0~200米 200~500米 500~1000米 1000~2000米 海洋 河流 例

2019届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地理 工业革命是现代明的起点,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进入21世纪,互联网、新能、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使整个工业生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下图示意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四次工业革命对应的生产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规模化生产 B.第二次工业革命——智能化生产 .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自动化生产 D.第四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 2.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因素是 A.电能的大规模使用 B.电话通讯技术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D.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工业结构与布局可能 ①由分散布局趋向集中布局②由集中布局趋向分散布局 ③由批量生产转向定制生产④由定制生产转向批量生产 A.①② B.②③.③④D.①④ 广东为我国人口大省,尽管每年净流入人口领先全国!但也面临劳动人口总量不足和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的双重压力,这些将持续影响广东的创新动力和中、长期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图为广东省原计划生育政策下不同年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据此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广东省最近一次的人口生育高峰可能是 A.1970年 B.1980年.1990年D.2000年 5.据图中信息判断,广东省未人口数量一直增加的年龄段是 A.0-20岁 B.20-40岁.40-60岁D.60岁以上 6.下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上题中人口问题的是 A.坚持原计划生育政策 B.鼓励广东省人口向外迁移

.推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D.引进吸纳大量的国际移民 难言岛(74.9°S,163.8°E)位于南极洲罗斯海西岸的维多利亚地,地理位置优越,我国将在此新建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难言岛地势西高东低,西侧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梁,东侧为平地和丘陵,其附近的特拉诺瓦湾地区是南极洲下降风最强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难言岛逐月平均的风速、风向示意图及风向度数表。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推断难言岛 A.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强于夏半年 B.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强于冬半年 .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强于冬半年 D.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强于夏半年 8.据材料推测难言岛4?9月风速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A.极昼为主,气温较高,海陆热力差异较大 B.极夜为主,气温较低,盛行西风风力强劲 .极昼为主,气温较高,极地东风影响显著 D.极夜为主,气温较低,冰川气流下降强烈 在大西洋表层洋流中,有一支被称为“暖输送带”。它将海洋在热带获得的热量经北美墨西哥地区向格陵兰岛、西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湖泊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一)内力湖 1.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湛江湖光岩。熔岩堰塞湖:火山岩浆下泄 堆积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2.构造湖:由于地壳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构造湖特征鲜明,湖岸陡 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如东非大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 昆明滇池等。 (二)外力湖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 形和沉积物。 1. 河成湖:①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②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 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 湖。如北美洲五大湖。 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靠 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一些形成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于 海洋隔离,陆地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杭州西湖。) 4. 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 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二、亚洲湖泊 (一)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 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 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 尔湖。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 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二)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 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三、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含沙量、结冰情况、盐度情况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一)湖泊的水位: 1、湖水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残留海水 湖水来源与湖盆所处的地形有关: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泉水)。 温湿区——河水。 寒冷地区——冰雪融水。 2、湖水的排泄: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1、“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其考察线路如下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和________。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答案:(1)地域性(沿海分布)泰山“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2)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旅游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保护相统一,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环保宣传等。 2、2017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读海南岛图,完成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国务院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 (2)阅读海南客源情况变化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 (3)海南岛的境外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7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 破百万人次,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对海南岛地区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比较海南岛与俄罗斯的差别会正 确回答第(3)题。 答案:(1)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 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2)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 上升,并占主导地位。 (3)该国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南岛与俄罗斯景观反差大;旅游价格相对低。 (4)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问题,酒店、房价上升等。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循环经济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 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数据表明:用1千克鱼食,生产至少50千克蔬菜和0.8千克鱼肉。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右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 A.固体杂质B.二氧化碳C.氮、磷元素D.有害细菌 2.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 A.缓解热岛效应B.提供绿色食品C.提高资源利用D.环境绿化美化 3.有人提出,采用普通泡沫浮床,在长江三角洲池塘推广该系统,其面临的问题为( ) A.产品集中上市B.设备投资过大C.能源浪费严重D.劳动力成本增加 1.C氮磷元素是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无土栽培的蔬菜会大量的吸收水中氮磷钾,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给鱼留有良好生存环境;蔬菜吸收水中固体杂质、二氧化碳、有害细菌很少,选择C。 2.B缓和热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不是家庭,A错;可以提供没有污染的食品,B对;提高资源利用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C错;环境绿化美化不是该系统主要目的,D错。 3.A我要大面积发展该系统生产,就会导致产品集中上市,数量大冲击市场;该系统设备简单投资不大,能源消耗少,劳力成本低,不会成为生产问题。选择A。 读日本某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 A.饲料、燃料、肥料B.饲料、肥料、燃料 C.燃料、饲料、肥料D.燃料、肥料、饲料 5.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有 ①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②改善农田施肥结构 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④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B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特点。读图,①为榨油之后的油渣等,是家畜饲养的良好饲料;家畜粪尿经过堆肥化可形成有机肥料②,施用到油菜、水稻田;食堂废油经过加工之后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作为燃料③用到农机的农业生产中,所以从而实现了物质循环。所以B项正确。 5.A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好处。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①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②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变变废为宝,增加农产品种类,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故A项正确。在生物燃料在农机、公交车使用中,仍然有燃烧废气等排出,所以不能实现④污染物零排放。故BCD项错误。 读曹妃甸工业区火电建设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模式总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湖泊

湖泊 一、湖泊的类型 (一)按成因分类 (二)按盐度分类 (1)淡水湖: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或降水较多的地区)。 (2)咸水湖:为内流河终点,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河流。因蒸发盛,盐度较大;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青海湖、纳木错、里海、死海等。 二、湖泊的特征 【典型例题1】右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1)~(2)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典型例题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典型例题3】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 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 指出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湖水盐度影响,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8分)三、湖泊的效益与价值 (1)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旅游等。 (3)科考价值。 四、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咸水湖】自然: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淡水湖】主要是人为: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 对湖泊本身: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22世界地理分区考点 01东亚及日本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22世界地理分区考点 01东亚及日本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东亚地区概况 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多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4.经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世界重要水稻、茶叶、蚕丝产区。 二、日本

【考点】 1.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农业单产高:水稻产量自给甚至出口 ①自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

②社会原因: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渔业发达:捕鱼量排世界第一 ①自然原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 ②社会经济原因: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需求大。 2.“三湾一海”工业带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且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典例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东亚部分区域图。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

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区时的计算 特别提示: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三、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四、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高考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在全球仅有那么4-5个著名冰泡湖。如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俄罗斯的贝尔加湖。而这一奇特景象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已知的就有2个,一个就是被报道的漠河观音山景区的莲花湖。还有一个在新疆赛里木湖。什么是冰泡湖.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宛如镶嵌在通透湛蓝宝石里的一朵朵马蹄莲,神奇壮观。 注:区域小尺度专练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练习,题后备有参考答案详解。均围绕冰泡湖湖小切口小尺度专门训练,符合新课标高考理念。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是著名的“冰泡湖”。

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形成冰泡湖奇观。 读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赛里木湖冰泡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 A.准静止锋徘徊不前B.快行冷锋过境 C.沙尘暴天气的袭来D.锋面气旋控制 2.推测冬季将积雪吹离赛里木湖的大风多为( )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 3.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 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 【答案】 1.B 2.A 3.A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冰泡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气温的急剧降低,由此推断能够使冬季赛里木湖区气温急剧降低的天气条件是快行冷锋的过境,从高纬度地区移来的冷气团迅速控制该地区,使气温迅速降低到0°C 以下,上升气泡形成冰泡,故B正确。 2.根据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推断该地冬季应当受西风的影响,即偏西风的影响,故A正确。 3.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冰泡景观,故A正确。 (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月考)“冰泡湖”是作为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严冬礼物,最基本的形成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分解形成甲烷等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急速降到冰点以下。中国科学院某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23.A 24.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25°N-32°N和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埃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2问,该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位要求较

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 (2019?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9?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微专题 微专题二 湖泊学案

微专题二湖泊 [核心知识必备]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 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答案(1)A (2)C 2.(2018·山东烟台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微专题八 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

微专题八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Z 知能整合hinengzhenghe K 考题调研aotidiaoyan (2018·甘肃兰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零下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下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1)据图,指出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2)说明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原因。 (3)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 【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原来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

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积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缺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左图是冬季气温曲线,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日中气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右图是夏季气温曲线,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2) 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主要从水分、热量、土壤角度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有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沉积深厚,土壤肥沃。(3)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气温低,易受冻害。冷空气将山谷原来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约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缺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G 归纳拓展uinatuozhan 1.气温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品质 (1)气温高——生长周期短——上市时间早——价格高。 (2)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上市晚——品质好——价格高。 (3)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2.温度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传统文化和地理实践力详解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传统文化与地理实践力 传统文化与地理实践力 一、选择题(共44分) 灯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古代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或绫绢、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兴村是一个有着数百余年灯笼制作历史的“灯笼村”。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销售紧俏。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灯笼制作技术正面临失传和逐渐衰落的境地。下图为古代灯笼作坊图。据此回答1~3题。 1.杭州市西兴村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优越的海陆位置 B.温暖的气候条件 C.丰富的竹材资源 D.广阔的消费市场 2.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制作的灯笼,其主要作用是 A.指示风向 B.照明引路 C.驱兽捕虫 D.农田分界 3.浙江杭州西兴灯笼逐步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京杭大运河淤积 B.电灯泡的发明 C.消费市场的萎缩 D.劳动力的老龄化 贵州石桥皮纸是采用传统全手工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特有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皮纸具有纸质洁白、柔韧性强、纤维长、耐拉力、纸面平整、光泽度好、吸水性强、保存时间长等优点。石桥皮纸生产工艺复杂,技艺传承主要靠口头传授,耗时长,要求严。近年来,石桥皮纸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下图为贵州石桥皮纸作坊场景图。据此完成4~6题。

4.石桥皮纸深受书画爱好者喜欢主要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品质优越 C.知名度高 D.文化底蕴深厚 5.石桥皮纸保护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是 A.核心技术面临失传 B.产品销售市场狭小 C.生产加工技艺落后 D.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6.目前石桥造纸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A.扩大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B.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C.加强技艺创新,完善产品体系 D.拓宽营销渠道,打开国际市场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7~8题。

(完整word版)2019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1

2019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和印度 Goldstone公司合作,计划于2021年3月以前打一个印度本土化的电动巴士制造中心,并计划向其他南亚国家出口电动巴士。2018年6月5日, Gold stone-BYD发布印度制造的电动巴士,其中5辆出口到尼泊尔。 Goldstone-BYD目前每年在印度组装大约600辆公交车,计划在2018年底前将产量提高到2000辆左右。目前,在印度, Gol stone-BYD销售的电动巴上的本地化率为35%。据此完成1~3题。 1.印度吸引中国比亚迪公司投资建厂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市场需求量大 B.产业协作条件好 C.技术力量雄厚 D.劳动力充足廉价 2.比亚迪公司尽快占据印度市场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组装产量 B.加快产品本地化进程 C.投资城市道路建设 D.增加品牌专卖店数量 3.为尼泊尔设计的电动巴士最应突出 A.续航能力 B.涉水能力 C.爬坡能力 D.耐热能力 猕猴桃喜光怕晒,叶大而薄,新枝娇嫩。其属藤本植物,攀附是猕猴桃生存的法则,生长速度比乔木和灌木快很多。猕猴桃原产于我囯,新西兰引进改良为奇异果。在新西兰北岛普伦蒂湾畔的公路上驱车飞驰,便可以看到路旁高耸的树墙,把成千上万的奇异罘庄园圈隔成一块块精致的碧绿(图1)。虽然我国的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但是有十多种野生猕猴桃品种成为濒危种质。读图1,据此完成4~5题。 4.新西兰奇异果庄园周边高耸的树墙的主要作用是 A.遮阳 B.防风 C.美化环境 D.减弱噪音 5.我国十多种野生猕猴桃品种成为濒危种质,主要原因是 A.果农种植水平参差不齐 B.果农过度施用农药 C.不合理的森林砍伐 D.猕猴桃科研经费匮乏 观察发现,山地降水量与坡度呈正相关。下图为根据气象观 测站数据绘制的祁连山北坡东、中、西段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 化曲线,海拔约2500m的A气象站位于甲段,降水量明显偏离冋 海拔降水曲线。读图2,据此完成6~8题。 6.图2中代表祁连山北坡东、 中、西段降水曲线的依次是 A.甲段、乙段、丙段 B.甲段、丙段、乙段 C.乙段、丙段、甲段 D.丙段、乙段、甲段 7.降水曲线中部所示年降水量 突然减少的原因是 A.坡度增大 B.坡度减缓 C.水汽含量减少 D.水汽含量增大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3.3湖泊学案(全国通用)含解析

微专题湖泊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湖泊概念 1.湖泊: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础,湖盆底部的原始地形及平面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湖盆成因。根据湖盆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湖盆概括为以下几类: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如断裂和褶皱等)形成的构造湖盆;因冰川的进退消长或冰体断裂和冰面受热不匀而形成的冰川湖盆;火山喷发后火口休眠形成的火口湖盆;山崩、滑坡或火山喷发使物质阻塞河谷或谷地形成的堰塞湖盆;水流冲淤或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水成湖盆;由风力吹蚀形成的风成湖盆;此外尚有大陨石撞击地面形成的陨石湖盆等。 二、湖泊的类型 1.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九类: 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

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 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2. 按盐度分类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

师说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武汉光谷是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据此回答1~2题。 1.武汉光谷企业布局的原则是( ) A.靠近市场 B.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C.水陆交通便利 D.靠近原料产地 解析:武汉光谷是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品牌,是高新技术产业,受技术因素影响最大。故选B。 答案:B 2.关于武汉光谷工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生产规模大 B.产品主要供应湖北及周边省区 C.产品更新换代较快 D.生产成本中,工人工资所占比重很大 解析:高新技术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品面向全球,在生产过程中科技投入比重最大。产品更新换代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 答案:C 创意产业通常包括广告、时尚设计、电影、数码娱乐、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和文物交易等。下图是北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3~4题。 3.北京创意产业分布特点是( ) A.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 B.集聚分布在高等院校周边 C.集聚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区 D.具有向沿江沿湖分布的趋势 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北京创意产业分布特点是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 答案:A 4.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 ) ①水陆交通便利,网络通信发达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③更加接近市场,可快速获取信息 ④劳动力廉价,运营成本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河流径流量小,所以水运能力差;北京是我国古都之一,因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京科技水平高,人口众多,创意产业消费市场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doc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商业贸易与金融 ⑴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①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⑵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大城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地区--------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形式 ⑶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⑷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①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②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⑸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①世界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 ②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五个基本气候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

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人类活动的地域的联系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亚欧大陆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秦岭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秦岭 一、单选题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可能会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① C.①D.① 2.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甲地某人在北京时间5:40看到日出,该日最可能处在() A.3月份B.6月份 C.9月份D.12月份 1.B 河流源头有着溯源侵蚀的能力,会切穿山脊,导致与附近的河流相连,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地势更低的河流夺取海拔稍高的河段,带来部分河段改向。观察等高线图及图示区域河流可能袭夺相连处,推知①处河流流量可能会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A 诗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意思是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只有甲地是四地中海拔最高的点,且站在甲地向北看才能看到渭河水。乙地海拔不及甲处高,丙丁位于太白山南侧,受图中太白山峰的阻挡看不到北侧渭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B 北京时间5:40日出,秦岭主峰经度约107°E地方时约5点日出,算出昼长约14小时,且甲地海拔高,日出早,日落晚,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接近昼长最长,6月可能性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某学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

从南麓开始攀登山峰,进行生态考察。下图为秦岭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年降水量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秦岭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位于() A.1500~2000米之间B.2000~2500米之间 C.2500~3000米之间D.3000米以上 5.秦岭南麓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被侵蚀而成 B.流水侵蚀、搬运而成 C.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向斜向下弯曲而成 D.秦岭北侧岩体下陷,渭河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4.C 先在年降水量线(图中虚线)上找出降水量最多的点,然后作垂线落在地形剖面线上(图中的实线),两者的交点为降水最多的地点。最后从交点向左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的交点为海拔高度,可读出海拔高度为2500~3000米之间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A 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南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A。 6.D 渭河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断层下降的一侧,是秦岭北侧岩体下陷,渭河携带泥沙沉积而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