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药发展建议

中医药发展建议

中医药发展建议
中医药发展建议

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疾病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由于无法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释,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中医的地位收到了挑战。

一、中医药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1、中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有普遍的认可和敬重。

2、使用中医药治病要比采用西医西药治病便宜,减轻国家和病人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推广和落实全民健康保健制度。中医药廉价有效,在预防及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尤有所长,为西医药所不及。

3、中国中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水平还很低,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等。无论从国家到地方,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4、结合我市中医药发展的现状,除邹平县中医院外,其它县级中医院无不面临遇到发展瓶颈,举步维艰,更有甚者,只能倒闭。

二、对我市中医药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把全市的中医药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化,加强全市中医院之间的技术和人才交流。

2、实行中医药体制改革,在教育、临床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中药及制剂、科研等方面按照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政策,使中医药的发展摆脱违背中医发展规律的阴影,走上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3、加大对中医药扶持。现在中医药报销范围较少、报销比例偏低,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既有利于中医药的普及和发展,也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举措。

中医药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中医院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做出改变,适应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邹平县中医院朱旭东)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68550

中医科五年发展规划 (2014~2019) 医院中医科是我院在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号召下,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和医院发展需要而成立的科室。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医科的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为人民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环境,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根据《医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科现状,发展趋势,现制定我科五年发展规划。 一、人才梯队建设 我科目前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中医临床专科学历人员2名。是我科专业队伍的主要力量。未来将按照“大医厚德,生命相托”的院训打造我科人才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交流,不断加强我科医德医风建设。进行科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急救操作,要求人人掌握气管插管,电除颤,呼吸机使用等急救技术。医护人员要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理解并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辨证论治。达到中西并重,优化结合,相互补充。有计划地选派科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科室还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并引进研究生1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不断壮大我科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发挥技术水平。 二、专科建设 目前我科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及脑血管疾病。未来五年我科依然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也是现实之需要。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和我科特色专业建设,未来五年我科将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脾胃病等慢性病的

中医药预防和治疗。不断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加强中医科,康复科,中药房三者之间的联系。建设成三位一体的服务系统。康复科以针灸、理疗、功能锻炼为主参与于临床,中药房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并引进中药颗粒制剂,先进煎药设备,密切配合临床,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便。如此才能发挥各科室最大优势。争取在一年内跨入示范中医科行列。我科将深入开展中医药对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中医药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中药+针灸理疗降低脑血管疾病致残率的临床研究。 三、新项目开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我科优势,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临床科研,五年里我们将开展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研发,脑血管方面将实现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服务系统,即早期及时进行中西医救治,及时溶栓,挽救缺血半暗带,中药化痰通腑,醒脑开窍等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之优势,争取不失时机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急性期的参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死率;恢复期运用中药、针灸、理疗、肢体及语言等功能锻炼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再次中风。此外还要进行中药防治慢性心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降低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研究。重症监护方面将开展中央心电监护系统。 四、科研、带教方面 我科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科室,我科在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申请课题,申报项目,逐步完成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康复,慢性心衰,慢阻肺的辨证论治、专方专药的研究等项目。不断提高带教水平,通过制作电子课件,每周病例讨论,设专题讲座等,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体现老师带教水平及业务熟练程度。 五、科室文化建设

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中医科的客观选择 中医科是综合医院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方面,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关于重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作用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 一、综合中医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医院投入少,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 1.2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对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利用不够,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得中医科室的服务范围在缩小,中西医发展的差距在继续拉大; 1.3中医科室由于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相关的中医药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通过西医服务创收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缺乏竞争力; 1.4中医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不少优秀的中医人才或中医专业的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 1.5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工作中时有被别的科室排挤或歧视等现象发生。在医疗工作中,经济效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科室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发展中医特色和维持科室效益不能两全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医治疗提高科室经济效益,这也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必须要面对的。 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充分认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是前提条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有利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是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近年来,正是由于各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了临床疗效和运行绩效,承担了较大的业务量,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他临床科室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为病人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及现代诊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提供了及时、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促进了综合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运行绩效的提高,中医科室在综合医院中的地位逐步得以提高,作用逐步得以显现,成为综合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综合医院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综合医疗服务的医院,显然,缺少了中医是不行的。从当前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所处的地位来看,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方面,中医药日益显示出不可缺少的作用与优越性。尤其是在疑难杂症、功能性疾病、慢性病、临床心理问题及非手术期治疗等方面,中医科室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实践证明,建设和发展好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对于办好一所综合医院是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的。 三、建设和发展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 近年来,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综合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大批综合医院中医医疗用房和医疗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发展前景

我们研究的是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中医护理的发展无非是两点,第一点就是以疗效为中心,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第二点就是必须改变中药汤剂粗、苦、繁、重的服用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说在中医人才的培养方面相当的欠缺甚至已经严重的偏离了方向。他们的调查结果如下:全国各中医药大学、中医各院课程表,西医课程占40%、公共课程占10%、选修课程占5%,中医课程占不到一半,有的中医经典被排除考试课程之外,学习好的学生从三年级就忙者考研,背英语单词,看政治课程,复习生理学,有的学生为了考研,甚至不参加临床实习,这样的学生根本没法学好中医。 而中医的研究生教育更是背道而驰,整天忙于西药基础课程、英语六级、论文答辩,这样的人才很难把握中医的精髓, 也就是说,当代社会根本没有中医发展的条件,学习时间非常有限,甚至有专家说,中医需要从小学起,并且至少实习两年以上,才能说对中医有点了解。他们认为中医的根本精髓便是“辩证论治”,无此一条,发展中医便是虚谈,而甚至有调查显示中医院有百分之六十点二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辩证施护,目前开展临床辩证施护的普遍较低。 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而在中医的药材及使用方面,操作繁琐,道地药材较少,保存较差,煎煮麻烦等等类的观点层出不穷。 这就直接的说明了为什么至今中医的发展仍然是如此的缓慢 虽然发展前景如此堪忧,但也不能全部否认它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形式还是很乐观的。 随着 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激烈的职场竞争的更是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人们寻求一个更好的高质量的放松场所 经济的飞跃让人们更注重养生之道 那么保健与美容就将登上重要的社会舞台,然而现在很多的美容机构之所以收益甚微,原因就在于他们大多数打着中医的幌子而没有真正的扎实的中医技术。在此大家可以顺便了解下当前美容业发展的困惑 一是,加盟商没有做好产品和基础知识的培训,还有缺少终端客户服务和指导 二是,人才的竞争和流失,是美容院的服务和品牌价值得不到提升。 三是,经营缺少创新,做法陈旧,服务老套 四是,没有做好客户的贴心管理,忽略了客户的家庭和朋友人脉关系 其实目前美容行业的发展模式还需要大大的改进,他的管理模式还是相当的不成熟。例如,当前美容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家庭模式,第二

中医科如何发展_共3页

中医科如何发展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 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中医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在社会医疗市场异常激烈竞争 的考验下,求得自我生存和发展,是综合性医院中医科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发扬中医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推动示范中医科的发展不失为解决问 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专科专病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医疗市场的竞争是人才、技术、设备、诊疗特色和优质服务的竞争,但是中医药基础水 平低,底子薄,在规模、设备、人才等方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与西医内外科相比存在着 明显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 “发展现代医学和我国的传统医药”、“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也是中医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WTO后,中医药事业必须抓住机遇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空间。 实践证明,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要发展必须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一个企业需要品牌,同样一个医院也需要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专科专病优势是综合 性医院中医科的品牌优势。 发挥专科专病特色浓、治疗手段多样化、临床疗效好而吸引大量病人,不但可以提 高医院的中医科的知名度,而且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的专科建设可 使专科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从而加强医院的竞争能力;通过专科建设,由点到面,可以 促进中医药学的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学科建设构架中医 药学体系,从而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我们中医科2004年完成门诊量125,140人次,经济 收入2170万元,在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中做到这个成绩已经难能可贵了。 二、专科专病建设要发扬中医特色 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 鲜明的特色优势。社会需要中医,主要是希望通过中医中药解决疾苦。因此中医药要有市场,要受到群众的欢迎,主要靠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的发展和专科专病建设的基点放在中医特色上。 中医药学的特色在何处?首先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中医药源远流长,它对人体生命的 起源、疾病的发生及疾病的诊治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经过数千年验证的辨证论治 体系是中医药治疗技术的精髓,是治病的法宝,必须保持和发扬。在发扬中医优势方面, 应重视充分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可以运用穴位经络治疗方法及薰、洗、敷、蒸等技术。在专科专病建设中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医的诊疗特色,没有中医特 色的诊疗方法,就不可能有中医专科。我院伤科除继承了中医科伤科传统治疗外,还综合 了陆氏银质针疗伤的经验,并配合了推拿手法,使伤科疾病的治疗做到“短高快”,受到了 病人的热烈欢迎。 三、专科专病建设总体思路和方法

关于中医药发展趋势的思考

认清形势放眼未来 ——关于中医药发展趋势的思考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科学,在近代西医学的冲击下,近百年来逐步退缩,而西医却出现了一日千里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中医科学将如何生存和发展,下面笔者谨提出几点看法,望同道指正。 中西医发展状况比较 从有记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黄帝内经》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而中医的发展历史比这更久远;西医只有短短一二百年的历史,传入我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从开始在中国发展到现在,就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长期占领了超过70%以上的医疗市场。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相信西医的人群占有人口总量的绝对多数,而相信中医的人群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西医不但有一支数量多质量高的科技队伍,而且从看病到药品的生产销售,都是高投入高回报并出现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中医则相反,出现了队伍逐步缩少、人员素质呈下降趋势不可逆转、药品的销售也长期处在低投入和低回报的不良状态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传承链。中医学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自然科学,由于它的传承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在中医学上经常出现的秘方一词,即指一种医疗手段是在一定

的范围内和地域内保密存在的,这一思维使受益者范围缩少,而且掌握它科学性的人也极有限,不能得到发扬光大;而师徒授受的有效传承方式不利于大规模培养后继人才。 2.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技能评估体系和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中医师的技能评估,基本上是沿用了西医师评估的方法。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这一评估体系目前不能反映出中医师的真实水平,出现了能看病的医师学历低职别低不够资格,而不能看病的医师却有高学历高职别的现象。另一方面就中医师的培养和教育而言,应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循环过程。而目前的教育是以理论为主的教育,使医师的职称与能力脱节。 3.人们对于中医治病疗效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受到经济、时间、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容易对于中医疗效产生误解,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人们把快治快好作为选择治病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西药对于身体的毒副作用;二是高水平的中医师不多,疗效不确定;三是中医治疗的方法及标准不统一,所使用的药材无法实现量化的统一标准;四是对于恶性的重症病人办法少且手段不多。 中西医的诊疗优劣比较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 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 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 老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 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 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 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古代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砭刀、骨针、石镰等。《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它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曰:"帝女令仪狭作酒,进之于禹",可见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是最早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金属器具广泛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如刀、针、斧、锯、矢和镞等。医疗工具出有了改进和提高,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甲骨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考古发现藁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一、中药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医药的大量引进,中国传统医药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没落。不过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医药又重新受到国人的重视与青睐。万物皆分阴阳,药有中西之分,中西药之间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①中西医药相比之下中药有以下不足之处 1.中药疗效慢,西药立竿见影 西药有饮片,(缓释)胶囊,(粉)针剂等,尤其以其退热药见效快。而且注射用药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跳过了胃肠吸收这一环节。西药饮片虽然有崩解时限,但西药吸收后其作用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中药(包括成药)普遍疗效慢。在中药各种制剂当中吸收最快的还属汤药,然而汤药除那些发汗药可以很快地退热以外,其他像理气、祛风、化湿、温补、润燥等这一类的中药还要坚持服药才会有疗效。 2.中药的熬制过程过于繁琐 中药的熬制方法多种多样:有些要先煎,有些要后下,有些要包煎。还有煎煮中药时要放多少水,火候多大,煎煮多长时间,剩多少药汤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还有很多复杂的煎煮方法,比如煎煮后兑白酒,一些胶状药如阿胶,鹿角胶需要洋化等等。大多数病人不清楚这些问题,言传口授也不如西药吃几个是几个来的方便。 3.中药质的问题。 从中药的种植开始就伴随着中药的质量问题。以前的天然药材无污染,疗效好。现在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迫使人们想方设法使产量增大。药还是那些药,但是药“胖”了,称量时还按照分量称,其有效成分必然减少,这只是其一。其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个大家都知道。其三,加工工艺,为节省成本,增加效率,中药炮制方法由人工化走向了机械化,但机械化毕竟是单一的,没有人工的灵活多变,北京同仁堂口号“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其注重的就是中药饮片的质量。其四,储藏问题中虫蛀,发霉状况常见,由此很多药材需要冷藏保存。 4.中药量的问题。 某些中药饮片容易失水导致分量减轻,如生地,熟地,黄精,当归,瓜蒌,麦冬等。还有一些中药容易吸水而导致分量增加,如枸杞,吴茱萸。更有些饮片容易虫蛀;另外,中药是以两(克、钱)为单位的,称量方面有一定的误差,西药以粒、毫升为单位,所以中药分量的把握没有西药精准。 5.好的中药有,好的中医难求。 中医诊断都是靠望闻问切,而这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何有名的中医都是老中医,就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正确地辩证,合理地开方。但是老中医实在不多,大多是年轻的医生,中医发展任重道远。 6.部分中药相对来说很贵。 常用中药相对西药来说就几百来种,大多中草药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但有些很贵,如人参,西洋参等。动物药也相对来说价格不菲,如冬虫夏草,穿山甲,鹿茸,羚羊角粉等。有些中药难求,如牛黄多靠人工合成,但效果没有天然牛黄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中医药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基础条件差、特色优势淡化、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发展中医药事业刻不容缓。在此,对于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预防保健能力 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村卫生室要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够运用中西医两法开展诊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深入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通过增加执业注册地点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以保障民众健康为基础,宣扬中医药文化为目的。另外可在我县范围内建设名中医工作室,邀请本县名中医,甚至省市名中医定期坐诊,以打造中医药论治为主、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服务机构,为全县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服务。 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完善城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合理制定中医“治未病”相关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纳入职工体检,再逐步纳入干部保健、职工医保等报销范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新增中医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扶持基层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师带徒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实行中医

中医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思考

【关键词】国学生命科学文化自卑中医药的魅力人文中医药管理中医药发展中医应该归在国学中,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1 中华瑰丽的珍宝——中医药的魅力 “所谓国学,包括文、史、哲三大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逻辑等方面。《诗经》、《书经》《易经》又是国学之首”。[1]《诗经》是文学艺术的代表,《书经》是史学的代表,《易经》是哲学的代表。中医恰恰源于《易经》,哲学家通过综合观察,类比研究,加以演译、抽象,从无限变易的现象中邻悟到各个领域的规律和原理。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进步,几千年的漫长时间,博采了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人文诸学科的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为古代唯物辨证法与中医理论实践的结晶,逐步形成中医学特色,独具一格的中医学辨证法,中医学辨证法正是中医科学体系中瑰丽的珍宝。是我们祖先研究人类生、老、病、死,反复实践验证的宝贵财富,它也将成为哲学家和医学科学家研究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命科学。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注重人与天地自然的大整体和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小整体,人与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的统一性,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动态性,并以维物辨证法为特点的方法体系,就是中医深深地扎在国学之中的无法切断,也不能切断的根。 中医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存在的生命科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辨证施治,从四诊八纲到药物方剂,认为“人的生病是某种致病因素导致阴阳气血失衡和谐所致,人的心理活动不顺应社会客观规律也会生病。治疗原则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辨证论治,调节人体机能,使阴阳气血恢复平衡协调,使七情六欲顺应社会客观规律而愈病”。[2] 中医不像形态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从尸体解剖学上看到有形的,能够服人的科学性。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中医是把人体与天地自然联系起来的动态医学,他以功能及生命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是无法从尸体解剖学和形态学上找到科学概念的。因为人死了,生命运动就停止了、消失了。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证明中医理论的可贵。国外科学家对人体生物钟的研究,针麻的研究,气象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节气与人体的关系的研究等,都证明它有很高的科学性。这些现象在我们中医学来讲,数千年前老祖宗早已初步掌握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运用于人民的保健事业。中医是我们祖先近三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经实践检验的真理,它将发挥重大的科学原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也将很快发展为人类的生命科学。 笔者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很多西医药解决不了的绝症、危症、难症、奇病、怪病都被一个一个解决了、痊愈了,难道这不是中医药的魅力吗?这不是中医的科学性吗?掌握了这一套科学原理,就可随心所欲、遇病不慌,从容处置,辨证施治,就能施展中医药魅力无穷的优势。 2 古人的风采与不幸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能透过墙壁看到人,并能看到人体内部的一切,当然并不仅是扁鹊一人有这种本领,人这种超微观的思维信息,能够透过任何东西,不受阻挡,这是科学不好解释的。对人体内经络的运行,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内脏与体表之间的联系,一天十二时辰与人体内外各部分的关系,日、月、星辰的运动,四时节气的变化与人体的联系,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等,都是通过人体经络系统进行的。这些有关人体整体联系,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人体自在运动,自动调节等现象,说明中医理论的总结也与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锻炼有密切关系,同时更是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两千多年前的扁鹊就可透视人体,华佗就可以刮骨疗毒,开颅手术。这说明我们祖先的才智不比今人差。

实用文库汇编之中医科的发展的建议

作者:风骤起 作品编号:31005C58G01599625487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中医科的客观选择 中医科是综合医院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方面,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关于重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作用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 一、综合中医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医院投入少,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 1.2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对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利用不够,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得中医科室的服务范围在缩小,中西医发展的差距在继续拉大; 1.3中医科室由于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相关的中医药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通过西医服务创收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缺乏竞争力; 1.4中医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不少优秀的中医人才或中医专业的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 1.5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工作中时有被别的科室排挤或歧视等现象发生。在医疗工作中,经济效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科室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发展中医特色和维持科室效益不能两全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医治疗提高科室经济效益,这也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必须要面对的。 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充分认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是前提条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有利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是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近年来,正是由于各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了临床疗效和

中医科发展规划

中医科发展规划 在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我院已于2012.12.11年成立中医科病区,经过2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为更好地发展祖国医学,弘扬中医文化,落实省卫计委的各项文件要求,推动中医药建设,把传统医学知识服务于广大患者,初步做如下规划: 一、继续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 1.开展中医药服务方面:目前我院中医科可以提供中成药调剂、针灸、推拿、少量中药饮片、多种理疗、艾灸、拔罐、穴位敷贴等多种中医药服务。如需开展更多中医药服务,我科人员尚需进一步学习,但我个人觉得现有技术服务仍没有开展的很好,下一步要全面开展现有中医药服务,除了我科病患享受中医药服务以外,积极将中医药服务推广到西医临床科室,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中医药服务。病区和门诊有适合工作开展的基本中医诊疗设备,现有设备可以满足我科中医药基本业务的开展。 2.关于病源问题:目前我科病区实际床位30张,占全院总床位数不足5%,我科病区住院病人数一直不多,另我科病人住院时间长,床位周转率低。我科希望院领导积极支持我科发展,请相关兄弟科室如有适宜行中医治疗者,可转入我科。请院办等多对我科予以多种渠道宣传,增加其社会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 3.中医病历管理:我科将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规范中医药处方书写,加强中医药质量管理。 4.中医专科、专病及中医预防医学建设:我科将结合现有特点

和医院发展重点,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形成自己的专长,下一步我科将设置中医妇科、治未病诊疗中心等,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并将进一步研究探索,钻研技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中医专病1-2个。 二、加强和中药房联系 与中药房建立密切联系机制,及时配置全面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以满足中医科临床需求,积极督促中药房开展例如煎药、炮制等服务,以满足广大患者需求。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中药房联合对临床中药用药安全起到监督作用,指导临床中药的合理使用,严格规范中医科人员抗生素使用。 三、继续加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科室制定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鼓励科室人员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项目、课题,积极向医院争取经费支持,在未来5年左右时间,努力提高科室成员职称水平,至少有2-3名副高以上中医师。 加强中医科教研室力量建设,培养新的中医科教学人员1-2名,增强我科教学力量。同科教科积极联系,开展中医药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医药临床技能,提倡“西学中,中学西”,两条腿走路,在全院开展中医药讲座,普及中医药基本知识,扩大中医药在全院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中西医交流奠定基础。 组织我院护理人员,学习基本中医药护理知识,可适当用于临床,服务患者。 三、继续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改制品种泛滥以及缺乏标准和规范等已成为主要制约瓶颈。因此,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才能从世界医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该所研究员王智民不无忧心地说。 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医药在世界上生存状况可分为三类:一是融入类。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传统医药和西药均受到政府支持,大众也认可。二是立法类。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部分省(州)出台法规,加强管理,保护中医中药的合法地位。三是放任型,既非合法也非不合法,比如希腊、瑞典。只要不出医疗事故等,这些国家普遍任其发展。 由于地位尴尬,使得中医药虽然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市场,但普遍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 机遇:世界中药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西医“一统”医疗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医院发展的若干建议

医院发展的若干建议 我院近几年临床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做大做强医院规模、加强临床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科研、基础的发展。科研就是临床的发动机,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就是医院知名度的保障。医院的管理工作与配套设施的跟进也就是比不可少的。作为一名来院工作近十年的医务工作者,有几点建议: 1、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目标 医院发展应当有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医院规模应当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 2、医院的文化建设 中医文化不仅仅就是表面文章,实际的、内涵建设缺乏。 医院要有凝聚力,科室要有凝聚力。切实让“院容我荣、院耻我耻”深入人心。 3、加强劳动纪律。考勤不仅仅就是流于形式。 4、后勤保障工作 要切实为临床服务。临床科室有24小时值班,后勤也应当有24小时值班。 5、提高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 以血液透析室为例,血液透析室全年无节假日,经常接受急诊任务,但就是每天的值班费仍然与全院其它科室相同,节假日全体人员上班并无任何形式的补助。(由于透析机与工作人员的限制,基本很难实现补休)

6、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平培养不就是简单的进修学习。目前进修学习都就是前往西医院(包括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没有人进修学习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的学习除外。 所有的进修学习都就是临床学习,没有科研方法与科研思路的培训。 7、各科室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医院整体实力及优势科室的纵深发展。 8、学术气氛不浓厚。院内交流机会少,请省内或国内大专家来院讲学的机会少。 加强图书馆的工作,给医务人员基本的文献阅读、查阅的保障。 9、在全省影响不够,对进修生吸引力不高。 10、各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兄弟科室缺乏了解,科室之间缺乏协作。医院各科室在省内、国内就是什么水平定位不明显。 11、中医优势发展缓慢,没有突破性进展。以肾病科为例,肾病科的西医诊断水平在全国的中医院内首屈一指,即使就是在西医院内也不差。治疗方面,西医治疗与大型西医院的差距不大,差距在处理疑难重危复杂病例上,而处理疑难复杂病例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而中医治疗依旧就是缺乏特色,缺乏“拳头产品”,缺乏在国内中医肾病界叫的响的名医。

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的思考

综合医院中医科工作是综合医院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方面,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关于重视发挥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作用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大限度的挖掘、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值得探讨,现结合我院及我科的实际情况谈一点的体会。 一、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的发展普遍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投入少,规模小,设施不齐全,功能不配套;二是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对综合医院的综合优势利用不够,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得中医科室的服务范围在缩小,中西医发展的差距在继续拉大;三是中医科室由于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相关的中医药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仍然存在通过西医服务创收来解决生存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缺乏竞争力;四是中医人才流失较多,尤其是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不少优秀的中医人才或中医专业的毕业生改变了就业方向。这些问题在我院、我科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如医疗设备落后、陈旧,工作中时有被别的科室排挤或歧视等现象发生。在医疗工作中,经济效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科室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所以,我科也面临发展中医特色和维持科室效益不能两全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医治疗提高

科室经济效益,这也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必须要面对的。 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推进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充分认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是前提条件。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有利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有利于提高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是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近年来,正是由于各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着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了临床疗效和运行绩效,承担了较大的业务量,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他临床科室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为病人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及现代诊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提供了及时、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促进了综合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和运行绩效的提高,中医科室在综合医院中的地位逐步得以提高,作用逐步得以显现,成为综合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综合医院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综合医疗服务的医院,显然,缺少了中医是不行的。从当前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所处的地位来看,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方面,中医药日益显示出不可缺少的作用与优越性。尤其是在疑难杂症、功能性疾病、慢性病、临床心理问题及非手术期治疗等方面,中医科室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再者,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更是得到公认,例如一些新的传染病,西医未确诊之前,中医就可通过辩证施治,早期介入进行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实践证明,建设和发展好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对于办好一

中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医疗用房面积不足,限制医院发展 二OO九年四月国务院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提出“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 随着我院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的落实,目前床位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医疗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医院目前门诊部和住院部集中在一幢楼,也不符合医院院感要求。希望政府协调解决,为我院增加面积,使医院有更大的空间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人才匮乏,成为中医院发展难题 中医院在2003年改制后,老的已经退休,新的无法补充,老、中、青人才梯队严重断层,而且中医院特别渴望吸引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加入,人才匮乏成为中医院发展的一道难题。希望多为中医院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各类学科带头人,为中医院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备的落后和缺乏,影响医院发展 三院重组合并以后,虽然医院经过不懈的努力增加了大量的设备,但设备缺口依然很大,胃镜、数字X线摄影(DR)、数字胃肠机等常规设备依然没有。希望可以增加对我院的设备投入,增加我院硬件实力。 四、政策的局限,影响中药制剂的开发使用

目前在我院应用的烧伤科的烧伤膏1-4号,肛肠科的洗剂、栓剂,针灸科的治疗多种头痛的中药,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但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较烦琐,而且需要大量的经费。希望可以简化手续,使好的中药制剂,更方便地为患者服务。 五、建议设立中医事业专项经费,加大财政投入比例 在《山西省发展中医条例》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发展中医事业专项经费,根据财力情况增加对中医事业的投入,扶持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事业经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建议我区增加发展中医事业专项经费,加大对政策设入比例,扶持中医事业的发展。 六、建议发挥中医特色,加大中医报销比例 全国中医院平均住院治疗费用仅为综合医院费用的60%左右,中医药具有“简捷、高效、廉价”等特点,鼓励患者就医时选择中医治疗,是我国现阶段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的有效方式。建议我区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在医保和新农合政策方面加大对中医的倾斜力度,鼓励选择中医治疗,有效缓解我区人民群众看病贵的局面。甘肃省在医保和新农合患者选择中医院住院治疗时,起付标准可以降低一个档次,而且还提高10%报销比例的政策优惠。安徽省医保和新农合患者在中医院治疗起付线降低100元,而且报销比例提高10%。其它很多省、市、地区也出台了提高中医、中药治疗住院报销比例10%--30%,有个别地区中医药治疗100%报销的优惠政策。 榆次区中医院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二日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但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中医药理论、中医医疗模式、中医药灵验秘方及相关成果、中医药人才等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中医教育、科研、医疗模式、宏观管理等关键因素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1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医药传承的根本。中医药理论是经历代医家的实践探索,系统总结而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完整医学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脱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谈中医药继承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目前,全国有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1],为国家培养约27万中医人才2],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

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比例越来越大,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着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割裂了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着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工夫更无从谈起。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科研的发展方向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其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科学。中医药历来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讲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讲病因、病理、病位;中药讲性味归经,西药讲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