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 重氢、超重氢

B. 氧气、臭氧

C. 红磷、白磷

D. 乙酸、丙酸

2.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

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

2He,每百吨3

2

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

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

2

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确的是()

A. 4

2

He原子核含有4个质子

B. 3

2He和4

2

He互为同位素

C. 3

2

He原子核含有3个中子

D. 4

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4

2

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性:H2SO4>H3PO4

B. 非金属性:Cl>Br

C. 碱性:NaOH>Mg(OH)2

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下列各组中每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A. NaOH H2SO4(NH4)2SO4 B. MgO Na2SO4HNO3

C. Na2O2KOH Na3PO4

D. HCl Al2O3MgCl2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KOH中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B. HF中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过程中能量变化

8.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ⅡA族

B.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Ⅷ族

C.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零族

D.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

9.下列各图中,表示该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只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

B. 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 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释放能量

D.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11.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是()

12.下列说确的是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 原电池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13.已知某反应a A(g)+b B(g)=2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A、B、C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A B C

起始浓度(mol/L) 3.0 1.0 0

2 s末浓度(mol/L) 1.8 0.6 0.8

A. 9∶3∶4

B. 3∶1∶2

C. 2∶1∶3

D. 3∶2∶1

14.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确的是()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正反应和逆反应不再进行

15.在密闭容器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达到平衡时通入18O2,再次平衡时,18O存在于()

A. SO2、O2

B. SO2、SO3

C. SO2、O2、SO3

D. O2、SO3

16.关于(商品名称为氟利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是平面型分子

C. 只有一种结构

D. 是非极性分子

17.1874年22岁的特霍夫和27岁的勒贝尔分别提出碳正四面体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如图所示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A.结构示意图

B.电子式

C.球棍模型

D.比例模型

18.如图为元素F、S、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于F、S、Cl的说确的是( )

A. 非金属性:F>S>Cl

B. 原子半径:Cl>S>F

C. 稳定性:HF>HCl>H2S

D. 离子半径:Cl->S2->F-

1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C.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D.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

2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

C. 氯化镁的电子式:

D.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X+、n Y-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21.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小

B. 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X+半径比n Y-小

C. Y原子核所含质子数比X多

D. m

22.原电池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确的是()

A. 硝酸可能为电解质溶液

B. 锌可能为原电池正极

C. 铁的质量不变

D. 铜可能为原电池正极

23.将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②④

24.有关的烷烃的叙述:①都是易燃物;②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③碳原子数相邻的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3”,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

D. ①②

25.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12C与14C

B.金刚石与石墨

C. CH4 与C2H6

D.H2O与D2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 mol Y单质比1 mol 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

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 ℃和58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放入V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A+bB cC(s)+dD,当反应进行到第t min时,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n/2 mol,C增加了3n/2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反应达到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 ,b= ,c= ,d= 。

(2)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为v(B)= 。

28.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

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 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8 min时,v (正)________v(逆)(填“>”、“<”或“=”)。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答案

1.A

【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则

A、D和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正确;

B、O

2和O

3

是单质互

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红磷和白磷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D、乙酸与丙酸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

2

原子团,属于同系物,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的判断,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运用“四同”概念进行物质判断时,常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要注意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四同”。

2.B

【解析】A. 4

2He原子核含有2个质子,A错误;B. 3

2

He和4

2

He的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正确;C. 3

2

He原子核含有3-2=1个中子,

C错误;D. 4

2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所以4

2

He不具

有较强的金属性,D错误,答案选B。

3.D

【解析】试题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不选;B、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用元素周期律。C、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考点:元素周期律

4.C

【解析】A、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A正确;B、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

式为,C错误;D、HF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D错误,答案选A。

5.C

【解析】A、H

2SO

4

中只含共价键,A错误;B、MgO中只含离子键,HNO

3

中只含

共价键,B错误;C、三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正确;D、各物质均只含一种化学键,分别是共价键、离子键和离子键,D错误,答案选C。6.A

【解析】A、KOH中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正确;B、HF中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B错误;C、某些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

但属于离子化合物,如NaOH、Na

2O

2

等,C错误;D、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

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斥力)形成离子键,D错误。答案选A。

7.A

【解析】A.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如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存在少量放热的分解反应,A错误;B. 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B正确;C.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正确;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过程中能量变化,即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把握常见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焓变的计算及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明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反应中能量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8.D

【解析】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是Mg2+,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位于第三周期ⅡA族,答案选D。

9.A

【解析】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答案选A。

10.A

【解析】A项,物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除了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外,化学能还会转化成光能等,错误;B项,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正确;C 项,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正确;D项,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正确;答案选A。

11.C

【解析】A、两个电极的材料均为锌,活动性相同,无法构成原电池,A错误;

B、蔗糖溶液为非电解质溶液,无法构成原电池,B错误;

C、锌、石墨和硫酸铜溶液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C正确;

D、没有形成通路,无法构成原电池,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注意原电池的四个判定方法:观察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观察溶液——两极插入溶液中;观察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观察本质——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2.D

【解析】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B、原电池中的

电子移动方向是:负极→外电路→正极,B错误;C、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可以是溶液中的离子或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D。

13.B

【解析】v(A)∶v(B)∶v(C)=∶∶=3∶1∶2,反应速率之比

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B、C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答案选B。

14.C

【解析】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错误;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反应限度,B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C正确;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不停止,D错误;答案选C。

15.C

【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平衡后三种物质均存在18O,答案选C。

16.C

【解析】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个H完全等效,该有机物可看成甲烷的取代产物,所以2个F原子和2个Cl原子都位于四面体顶点,其结构只有1种,A错误;B、根据A中分析可知B错误;C、根据A中分析可知C正确;D、由于C-Cl键与C-F键键长不相等,是极性分子,D错误,答案选C。

17.D

【解析】比例模型能表示出甲烷的空间构型,又能表示出分子中C、H原子的相对大小,所以甲烷的比例模型更接近分子的真实结构,故选D。

18.C

【解析】非金属性:F>Cl>S,原子半径:S>Cl>F,离子半径:S2->Cl->F-。

19.C

【解析】A、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衡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A正确;B、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等,B正确;C、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公式中,浓度的单位是mol/L,时间单位常用s、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D正确。答案选C。点睛: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

时间的平均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由于固体和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因此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

20.C

【解析】A.氯元素为17号元素,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A错误;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为碳—12,B错误;C.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C正确;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

分子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答案选C。

21.D

【解析】X、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两种主族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二者核外电子数相等,X处于Y的下一周期,且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则A.X处于Y的下一周期,且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X的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大,A错误;B.令X、Y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b,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m=b+n,故a-b=m+n,即X和Y 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B错误;C.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处于Y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大小为:X>Y,所以Y原子核所含质子数比X 少,C错误;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X m+半径比Y n-小,D正确,答案选D。

22.D

【解析】A、由于反应中放出了氢气并生成了Fe2+,故知电解质溶液不是硝酸,A错误;B、由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知,电池的负极为铁,B错误;C、在反应中负极不断被消耗,铁的质量减少,C错误;D、正极应是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因此铜可能为原电池正极,D正确,答案选D。23.B

【解析】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应为较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①>②;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说明①较活泼,金属活动性①>③;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说明④为负极,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④>②;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较活泼,金属活动性:③>④,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①>③>④>②,故选B。

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24.D

【解析】试题分析:①烷烃都是易燃物,正确;②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正确;③烷烃的碳原子数相邻的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 2”,故其中正确的是①②,选项D 正确。

考点:考查有关的烷烃的叙述正误判断的知识。

25.B

【解析】A 、12C 与14C 都是原子,属于同位素,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 错误;

B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 正确;

C 、CH 4 与C 2H 6是结构相似的物质,属于同系物,不属于同素异形

体,故C 错误;D 、H 2O 与D 2O 都是水分子,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

异形体,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②不同单质。

26. 第三周期ⅦA 族 Si ac Si(s)+2Cl 2(g)===SiCl 4(l) ΔH =-687

kJ/mol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 为Si 元素,Y 为O 元素,Z 为Cl 元素。(1)Cl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 族。(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 。(3) a .氧气与H 2S 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生成硫单质,

说明氧气的氧化性比硫强,从而说明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选项a 正确;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选项b 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根据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递变知,H 2O 比H 2S 受热分解的温度高,选项c 正确。答案选ac ;(4)

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2Cl 2(g)===SiCl 4(l) ΔH =-687 kJ/mol 。

点睛:本题考查氯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原子半径及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氢、碳氧化物的性质判断。本题借助性质及框图推断元素及物质,并对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做出正确判断,是一道形式较新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题,如果此题再涉及到化学键相关知识的选项知识点会更全面一些。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是高考必考的容之一,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将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相结合,向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方向发展。

27.(1)2 1 3 2

(2)2n tV

mol·(L·min)-1 【解析】(1)反应转化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n(D)=n mol∶n/2 mol∶3n/2 mol∶n mol=2∶1∶3∶2。

(2)v(B)= /2mol L min 2n n V t tV

=?mol·(L·min)-1 28.(1)2A B

(2)0.05 mol·L-1·min-1

(3)否=

【解析】(1)分析图中从反应开始到第4 min时,A、B的物质的量变化为:A减少0.4 mol,B增加0.2 mol,可知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且反应为可逆反应(因为反应最终达到化学平衡),因此化学方程式为2A B。

(2)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0.4

24min

mol

L

=0.05 mol·L

-1·min-1。

(3)4 min时,反应尚未建立平衡,正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8 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