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建筑材料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本课程与其相关的后续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等。

三、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习中在突出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这一主线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材料的标准、选用、检验、验收和储存等施工现场常遇问题的解决。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以够用为度,不做过多、过深的阐述。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1、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理解: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建筑材料的应用技术和管理问题。

五、教学总体要求

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学习本课程提出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组成,掌握材料的性质及技术要求。

2、了解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3、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4、理解材料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

5、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理解材料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6、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选用要点和检验标准。

7、理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8、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3学分,课内总学时为54学时,课程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环节

为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特点,将采取自学、面授辅导、录像、IP 课及实验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应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学习和掌握各章节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按照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形成性考核册)、参加和完成所要求的试验实践。

三、多种媒体教材及相互关系: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IP课、录相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

文字教材对每章节提出学习要点和具体掌握深度、课后作业的要求及学习建议。录象主要是针对教材的重要内容进行集中讲授,以统一全国各地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要求和解决边远地区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作为文字教材内容的强化与深化。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发挥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四、考核

本课程考核内容以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学员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五、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建筑材料的分类。

3、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4、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5、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方法。

教学要求:

本章属于概述性的内容,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2、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3、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方法。

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1、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

2、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吸水性、吸湿性、抗渗性、耐水性、抗冻性;导热性、热容、耐燃性与耐火性;吸声性与隔声性。

3、材料力学性质:强度与强度等级;弹性与塑性、韧性与脆性,硬度与耐磨性。

4、材料的耐久性:耐久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的概念。

2、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相应的指标。

3、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4、理解材料的耐久性的概念及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三、建筑石材

教学内容:

1、岩石的基本知识:造岩矿物、岩石的种类及性质。

2、常用的建筑(装饰)石材:毛石、料石、饰面板。

教学要求:

1、了解造岩矿物及岩石的分类,理解各类岩石的主要性质。

2、理解常用建筑(装饰)石材的品种。

3、掌握各类建筑(装饰)石材的应用。

四、气硬性胶凝材料

教学内容:

1、石灰:石灰的品种和生产、石灰的熟化和硬化、石灰的技术要求,石灰的性质和应用。

2、石膏:石膏的生产与品种、石膏的凝结与硬化,石膏的技术要求,石膏的性质与应用。

3、水玻璃:水玻璃的生产与组成,水玻璃的硬化,水玻璃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概念和常用品种。

2、掌握石灰的品种、熟化的概念和凝结硬化的原理,掌握石灰的技术要求、主要性质及正确应用。

3、理解石膏的凝结与硬化的原理,理解石膏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4、了解水玻璃的组成及硬化的原理,理解水玻璃的性质与应用。

五、水泥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以硅酸盐水泥和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为重点。

教学内容:

1、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矿物组成及特性;水泥的水化、凝结与硬化和技术性质;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2、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3、其他品种的水泥:高铝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及彩色硅酸盐水泥、膨胀和自应力水泥、中热及低热水泥、低碱度水泥。

教学要求:

1、了解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矿物组成及特性。

2、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特性及应用。

3、理解水泥石腐蚀的概念和掌握避免的方法。

4、掌握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品种、特性及选用。

5、了解其他品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六、混凝土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核心章节,以普通混凝土为重点。

教学内容:

1、混凝土的概述。

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水泥;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水;外加剂;掺合料。

3、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性质:工作性、工作性的测定、工作性的影响因素。

4、硬化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强度与强度等级、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强度的措施;混凝土的耐久性概念、影响因素、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5、混凝土质量的评定:强度分布特点、配制强度的确定、质量的控制及评定。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目标,设计过程,配合比的基本参数、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设计例题。

7、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的概念及种类、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和其他外加剂的简介。混凝土掺合料的概念、作用、品种及应用。

8、其他品种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制品。

教学要求:

1、了解混凝土的组成及特点。

2、理解混凝土对粗、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3、理解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确定及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关系。

4、掌握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了解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评定原则和常用统计量。

5、掌握骨料的颗粒级配、细骨料细度模数和粗骨料最大粒径的评定方法。

6、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调整工作性的原则及方法。

7、理解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强度等级的确定。掌握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8、掌握混凝土外加剂的概念与常用品种的特性、掺量及应用方法。了解混凝土掺合料的作用、品种、掺量及应用方法。

9、理解常用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的作用机理。

10、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

11、了解轻混凝土的种类、特性及应用。

12、了解其他混凝土的品种、特性及应用。

13、理解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七、建筑砂浆

教学内容:

1、砌筑砂浆:组成材料、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

2、抹面砂浆:普通抹面砂浆、装饰抹面砂浆。

3、其他品种的砂浆:防水砂浆、保温砂浆、吸声砂浆、耐酸砂浆。

教学要求:

1、掌握砂浆和易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2、掌握砌筑砂浆的强度及配合比的测定。

3、了解抹灰砂浆与装饰砂浆的常用品种及特点。

八、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

教学内容:

1、块体材料:烧结普通砖,新型墙体材料:烧结多孔砖及空气砖、蒸养砖、炉渣砖。

2、建筑饰面陶瓷制品:釉面砖、墙地砖、陶瓷锦砖。

3、建筑玻璃:基本知识、平板玻璃、安全玻璃、节能玻璃。

教学要求:

1、掌握烧结普通砖的基本概念及限制使用的原因,重点掌握新型墙体材料的品种及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