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案课程

课题:第18章勾股定理复习课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许镇中心初中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 ∠ACD=90°,在Rt△ACD中,只知道CD=1.5,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 a,BF=a,那么在Rt

详细解题步骤如下: 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则BE=CE=2a,AF=3a,BF=a 在Rt△CDE中,DE2=CD2+CE2=(4a)2+(2a)2=20 a2 同理EF2=5a2, DF2=25a2 在△DEF中,EF2+ DE2=5a2+ 20a2=25a2=DF2 ∴△DEF是直角三角形,且∠DEF=90°. 注:本题利用了四次勾股定理,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必练习题。 题型四: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 例题4 如图4,已知长方形ABCD中AB=8cm,BC=10cm,在边CD上取一点E,将△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求CE的长. 解析:解题之前先弄清楚折叠中的不变量。合理设元是关键。 详细解题过程如下: 解:根据题意得Rt△ADE≌Rt△AEF ∴∠AFE=90°, AF=10cm, EF=DE 设CE=x cm, 则DE=EF=CD-CE=8-x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BF2=AF2,即82+BF2=102, ∴BF=6cm ∴CF=BC-BF=10-6=4(cm) 在Rt△EC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EF2=CE2+CF2,即(8-x) 2=x2+42 ∴64-16x+x2=2+16 ∴x=3(cm),即CE=3 cm 注:本题接下来还可以折痕的长度和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题型五: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垂直—— 例题5 如图5,王师傅想要检测桌子的表面AD边是否垂直与AB边和CD边,他测得AD= 80cm,AB=60cm,BD=100cm,AD边与AB边垂直吗?怎样去验证AD边与CD边是否垂直? 解析:由于实物一般比较大,长度不容易用直尺来方便测量。我 们通常截取部分长度来验证。如图4,矩形ABCD表示桌面形状,在A B上截取AM=12cm,在AD上截取AN=9cm(想想为什么要设为这两个长

公开课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刘洪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三:例题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五:归纳小结。 活动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活动内容及目的 1、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2、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发展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问题与情景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我国著名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些特性。 (1)、现在请你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师生行为 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图 A B C A B C B C A

人教版勾股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得题目就是《勾股定理》,所选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我将遵循幸福课堂四步教学法,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流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就是几何中重要定理之一,在数学得发展中起着重要得作用。一方面就是对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数量关系得深入与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九年级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鉴于这种理解,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得实际应用,而且有着承前启后得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经过七年级得学习,以储备相应得知识基础,初步具备基本得数形知识,归纳信息得能力;但由于生活经验少,在综合分析事物时,考虑问题可能不会很全面,需要教师引导。 根据新课标得要求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得基础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三个维度得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得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与从特殊到一般得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得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得民族自豪感与钻研精神。 结合新课标对本课得要求,我将本节课得重点确定为:勾股定理得证明与运用 难点确定为:用面积法等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讲清教材得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得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说说。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得原则与郭思乐教授得生本教育理念,我决定采用“定向----自学 ----交流---提升”得模式,以倡导学生自学,增加尝试探究,强化检测提升,

勾股定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18.1 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能把已有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3、能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并会根据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及其三边,从而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于图形解决相关问题。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已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探索勾股定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想一想: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二)探索交流,得出新知

探讨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如图,在Rt △ABC 中,∠C=90° ∠C 所对的边AB :斜边c ∠A 所对的边BC :直角边a ∠B 所对的边AC :直角边b 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a 、b 、c 三条边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1)我们先来探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2500年前已经有数学家发现了,今天我们把当时的情景重现, 请同学们也来看一看、找一找。 如图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S A +S B =S C 即:a 2 +b 2 =c 2 也就是说: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议一议:如果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还会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 分析: S A +S B =S C 是否成立? (1)正方形A 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S A = 个单位面积。 (2)正方形B 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S B = 个单位面积。 (3)由上可得:S A +S B = 个单位面积 问题:正方形C 的面积要如何求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方法一: “补”成一个边长为整数格的大正方形,再减去四个直角边为整数格的三角形 方法二:分割成四个直角边为整数格的三角形,再加上一个小方格。 综上: 我们得出:S A +S B =S C 即:a 2 +b 2 =c 2 也就是说: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概括: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c a C B b A c a C B b

最新勾股定理单元复习教案

年级数学科辅导讲义(第讲)学生姓名: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勾股定理 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若a,b,c是一组勾股数,则ak,bk,ck(k为正整数)也必然是一组勾股数。常用的几组勾股数有3,4,5;5,12,13;6,8,10;7,24,25;8,15,17;9,40,41等。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圆柱形物体表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②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5.直角三角形的判别: ①定义,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②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拓展: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 精讲点拨 考点1. 勾股定理 【例1】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 变式1 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变式2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它的高是________ 变式3 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所对的边, (1)已知c=4,b=3,求a;(2)若a:b=3:4,c=10cm,求a、b。

考点2. 勾股定理的证明 【例2】如图: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大的正方形,求证:2 2 2 a b c += 变式 如图:由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大的正方形,求证:2 2 2 a b c += 考点3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3】 如图,A 市气象站测得台风中心在A 市正东方向300千米的B 处,以107千米/时的速度向北偏西60°的BF 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1)A 市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写出你的结论并给予说明; (2)如果A 市受这次台风影响,那么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 变式1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Y qzx Bmm 【内容和教材分析】 内容教材第31-33页,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只是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关系.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运用.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2.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及辨别其真假性. 【教学突破】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题设实际上是给出了三条边的条件,其形式和勾股定理的结论形式一致.证明在此条件下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从特例推向一般,设置两个动手操作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做判断. 3.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理解它们通常困难不大.但对那些不是以“如果……那么……”形式给出的命题,叙述它们的逆命题有时就会有困难,可以尝试首先把命题变为“如果……那么……”.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先画出图形,根

《勾股定理》评课稿

评课稿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地联系起来。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勾股定理。因此,我认为孔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内容把握准确,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方法选用适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渗透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堂课中,孔老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清晰,对学生的评价中肯又不失幽默。设计的问题层次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这两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 孔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典例示范——跟踪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孔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孔老师从勾股定理的历史和毕答哥拉斯的发现两个小故事自然地引入了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趣激学,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同学们想知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数学定理吗?”来激发学生,为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孔老师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从“形”到“数”这一认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走上讲台说出解题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及应用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三环节——典例示范:在运用勾股定理之前,再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对于2002年世界数学大会的会标的解释,既阐明了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同时国歌的奏响也加强了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孔老师的正规书写也给学生很好的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勾股定理是只针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用,同时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对学生基本学习行为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第四环节——跟踪练习:孔老师对于习题的安排非常合理到位,有针对性,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首先安排巩固性习题,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其次是开放性习题,克服思维的狭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五环节——拓展提高:孔老师这一习题的安排很好的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教育,公共环境的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一道普通的试题即考察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很好地教会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达到了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的共同提高。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孔老师采用前呼后应的方法对本堂课进行小节,这样能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于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同时,孔老师还告知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问题,要学习古人钻研的精神,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鼓励。

(完整版)勾股定理专题复习(经典一对一教案哟)

卓越教育教案专用 学生姓名授课时间:授课科目:数学 教学课题勾股定理知识点解析(二) 重点、难点能准确证明勾股定理,并能将以灵活运用。 教师姓名年级:初二课型:复习课 一、作业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 二、课前回顾 对上次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并评讲 三、知识整理 知识点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即:a2+b2=c2) 注意:○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2应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确定那条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也就是斜边,在Rt△ABC中,斜边未必一定是c,当∠A=90时,a2=b2 +c2 ;当∠B=90时,b2=a2 +c2 例1.(1)如图1所示,在Rt△ABC中,∠C=90,AC=5,BC=12,求AB的长; (2)如图2所示,在Rt△ABC中,∠C=90,AB=25,AC=20,求BC的长 (3)在Rt△ABC中,AC=3,BC=4,求AB2的值 A C B 图1 C B A 图2

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证明 (1)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可以用测量计算,可以用代数式的变形,可以用几何证明,也可以用面积(拼图)证明,其中拼图证明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思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 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啊a ,b ,c ,满足a 2+b 2=c 2足,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此判别条件也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注意:○1在判别一个三角式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时,a 2+b 2是否等于c2时需通过计算说明,不能直接写成a 2+b 2=c 2。○2验证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较小边长)+(较长边长)=(最大边长)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1.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17.1_勾股定理(1)_优质课比赛教案

课题:18.1勾股定理(1) 博兴五中蔡海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定理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 生的运算能力、转换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及定理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三月风筝飞满天,同学们都放过风筝,风筝的线是已知的,地面上的距离是可测的,风筝的飞行的高度能求吗?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能解决了。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学生喜欢的放风筝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1、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1: 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某种数值关系。 思考: (1)你能发现图中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你能发现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师生互动:教师解说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学生观察、交流、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归纳结论,总结发现方法。 活动2: 类比上述方法在方格纸上探索两条直角边不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2 若每一个小方格面积为1个单位面积,那么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为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结论呢? 由上述方法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 斜边为c ,那么222c b a =+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动手探索、计 算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归纳结论。 活动3 拼图证明勾股定理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并用面积法证明这个命题。 小组代表展示实践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概括归纳勾股定理。 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拼图验证结论,通过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拼图和证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代表展示实践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概括归纳勾股定理。 三、应用实际,加深理解 通过简单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内容有一个进一步深化,理解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系统归结 请同学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课本P 69,习题18.1第1、2题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南湖中学孙沛磊

【点拨】:题干没图,应根据题意画图,注意不要遗漏可能的情况。 ^ 思考:通过这些题,你认为在运用勾股定理时有哪些注意点 2.探究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问题1:判断以线段a 、b 、c 为边的△ABC 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若是,并说明哪条边为斜边 (1)a=7 b=3 c=2 (2)a=3 b=4 c=5 (3)a=3 b=4 c=5 【点拨】: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时主要准确判断斜边 ,注意区别 (2)、(3)。 问题2: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且满足等式ab c b a 22 2=-+)(, 则此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点拨】:注意等式变形,找出三边数量关系。 问题3:一个三角形三边长比为1:3: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 【点拨】:对于比例问题,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方式来解决。 探究小结:通过这些题,你有哪些体会 3.探究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综合应用 题型一:折叠问题 问题1: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 AE 重合,求CD 的长. 变式1:在矩形纸片ABCD 中,AD=4cm ,AB=10cm ,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求DE 的长。 , 探究一、 二: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最后学 生通过练习总结知识应用过程的方法、 思想。 - 探究三: 独立思考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出在解决折叠问题、展开问题时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 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探究一、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归纳进一步理解和总结知识应用所蕴含的方法和数学思想. 】 探究三意在巩固提升学生综合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类能力和数学思想。 [

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 公开课获奖教案

18.1平行四边形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重点) 2.掌握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重点) 3.利用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解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图形,它具有十分和谐的对称美.它是什么样的对称图形呢?它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 =∠D,∠1=∠2.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AC=∠ACB,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AD∥BC,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推出即可. 证明:∵∠1+∠B+∠ACB=180°,∠2+∠D+∠CAD=180°,∠B=∠D,∠1=∠2,∴∠DAC=∠ACB,∴AD∥BC.∵∠1=∠2,∴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方法. 探究点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 【类型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边长 如图,在△ABC中,AB=AC=5,点D,E,F分别是AC,BC,BA延长线上的点,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DE=2,则AD=________. 解析:∵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DE=AF=2,AD=EF,AD∥EF,∴∠ACB =∠FEB.∵AB=AC,∴∠ACB=∠B,∴∠FEB=∠B,∴EF=BF.∴AD=BF,∵AB=5,∴BF=5+2=7,∴AD=7.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

勾股定理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习题课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课题:勾股定理习题课 授课类型:复习课 日期:3月17日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四、教学方法:例题讲解法 五、典型例题 (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1.(1)如图,分别以Rt △ABC 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 1,S 2,S 3表示,则S 1,S 2,S 3之间的关系为 。 . (2)以△ABC 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 1,S 2,S 3表示,如果S 1 +S 3=S 2 则此三角形是 三角形。 2.教材29页13题 (二)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3.如图,Rt ⊿ABC 中,∠C=90°,AC=6,AB=10,D 为BC 上一点, 将AC 沿A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上,求CD 的长。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4.一根70cm 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30cm 的长方体木箱中,能放进去吗?(长方体的高垂直于底面的任何一条直线) S S S 3 A C B D C ′

5.教材29页14题 (四)最短路程-展开图 六、家庭作业 1.教材39页9题 2.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b 及h.求证:2 22111h b a =+ 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 、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 七、教学反思

认识勾股定理公开课教案教案

1. 1 探索勾股定理 第 1 课时 认识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 姿态优美的树, 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 它由若 干个图形组成, 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各组图形大小不一, 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的初步认识 【类型一】 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 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CB = 90°,AB =5cm ,BC =3cm ,CD ⊥AB 于点 D ,求 CD 的长. 11 解析: 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再根据 S △ABC =2AB ·CD =2AC · BC ,求出 CD 的长. 解: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CB = 90°, AB = 5cm , BC = 3cm ,∴由勾股定理得 AC 2 2 2 2 2 2 1 1 AC ·BC 4×3 =AB -BC =5 -3 =4 ,∴ AC = 4cm.又∵S △ABC = 2AB ·CD =2AC ·BC ,∴ CD = AB = 5 = 12 12 (cm) ,故 CD 的长是 cm. 55 方法总结: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 的积,这个规律也称 “弦高公式 ” ,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 类型二】 勾股定理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1.探索勾股定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 重点、难点 ) 、情境导入

如图,已知 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 AB 2+AC 2=2(AD 2+CD 2) . 解析: 结论中涉及线段的平方, 因此可以考虑作 AE ⊥BC 于点 E ,在 △ABC 中构造直角三 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证明: 如图,过点 A 作 AE ⊥BC 于点 E.在 Rt △ ACE 、 Rt △ABE 和 Rt △ADE 中, AB 2=AE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BE 2,AC 2=AE 2+CE 2,AE 2=AD 2-ED 2,∴ AB 2+AC 2=(AE 2+BE 2)+(AE 2+CE 2) = 2(AD 2- ED 2) + (DB -DE )2+(DC +DE )2=2AD 2-2ED 2+ DB 2-2DB ·DE + DE 2+DC 2+2DC ·DE + DE 2=2AD 2+DB 2+ DC 2+ 2DE (DC - DB ).又∵ AD 是△ABC 的中线,∴ BD = CD ,∴ AB 2+ AC 2= 2AD 2+ 2DC 2= 2(AD 2+ CD 2). 方法总结: 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把需要证明的线段联系起来.一般地,涉及 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问题时,通常沿着这个思路去分析问题. 类型三】 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解析: 应考虑高 AD 在 △ABC 内和 △ABC 外的两种情形. 222 解: 当高 AD 在△ ABC 内部时,如图① . 在 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 BD 2=AB 2-AD 2 =202-122=162,∴ BD =16;在 Rt △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2= AC 2-AD 2=152-122=81, ∴CD = 9.∴BC =BD +CD =25,∴△ ABC 的周长为 25+20+15=60. 当高 AD 在△ABC 外部时, 如图②. 同理可得 BD = 16,CD =9. ∴BC = BD - CD =7,∴△ ABC 的周长为 7+20+15=42. 综上所述,△ ABC 的周长为 42 或 60. 方法总结: 题中未给出图形,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时,易漏掉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如在 本例题中,易只考虑高 AD 在 △ABC 内的情形,忽视高 AD 在△ABC 外的情形. 探究点二: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如图,以 Rt △ABC 的三边长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 则图中△ ABE 的面积为 _________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AE =BE ,所以 S △ABE =21AE ·BE =12AE 2.又因为 AE 2+BE 2=AB 2,所以 2AE 2=AB 2, 1 2 1 2 9 所以 S △ABE =14AB =41×3 =49;同理可得 S △AHC + 在△ABC 中,AB =20,AC =15,AD 为 BC 边上的高,且 AD =12,求△ ABC 的周长. AB =3,

勾股定理说课稿范例

勾股定理说课稿范例 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勾股定理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华师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总第19章第2节探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勾股定理 公开课获奖教案

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 【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AC=AB2-BC2=12cm; (2)S△ABC= 1 2CB·AC= 1 2×5×12=30(cm2); (3)∵S△ABC= 1 2AC·BC= 1 2CD·AB,∴CD = AC·BC AB= 60 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在△ABC中,AB=15,AC=13,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 (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5 +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17.3 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第17章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2.勾股定理的应用. 3.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本章中,我们探索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勾股定理,并学习了如何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介绍了勾股定理的用途;本章后半部分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它的应用.其知识结构如下: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______和等于_______的平方.就是说,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这就是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___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有关线段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 22222222,,b a c a c b b c a +=-=-=,2222,a c b b c a -=-=. 2.勾股定理逆定理 “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为________.”这一命题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根据边的关系解决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定理的证明采用了构造法.利用已知三角形的边a,b,c(a 2+b 2=c 2),先构造一个直角边为a,b 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证明第三

边为c,进而通过“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定理成立. 3.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n (n 为正整数)的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用来证明两直线是否垂直,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不仅可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还可以判定哪一个角是直角,从而产生了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新方法: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来证明,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3)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最大边,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若2<+c b a 22,则三角 形是钝角三角形.所以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首先要确定三角形的最大边. 二.课堂展示 例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cm 和8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90°,AB=13,BC=4,CD=3,AD=12,求证:AD ⊥BD . 三.随堂练习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321,421,521 C .3,4,5 D .4,721,82 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