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莱阳一中林燕

【教材版本】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分析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通过解析货币的基本职能,提高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教学内容:

本课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框下设三目,分别讲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和纸币。

第一目是货币的本质。围绕商品的含义、货币的产生、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第二目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介绍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同时介绍其他三种职能。第三目是纸币。本目从货币发展的角度讲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和电子货币的问题。三目之间的内在逻辑是:由商品引出货币——由货币的起源、本质到货币的职能——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二)教材结构

本节课的逻辑结构是:由商品引出货币---由货币的起源、本质,到货币的职能---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依据: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现实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

突破方法: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亲身感悟理解掌握。 教学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依据:高一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又刚刚接触经济生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展示生活案例,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以理解。

三、学情分析

刚刚踏入高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根据高一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的特点,以及本框题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的特点。我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从而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商品、货币、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2、提高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大型记录片《货币》序幕,引出本节学习内容。 同学们,正如纪录片所描述的,货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展示不同的神情图片:

刚刚这组图片展示的,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神情不一,情绪不同?钱的原因。也就是货币。那么货币到底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导入新课,既创设问题情景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讨:一、货币的本质 【探究活动1】商品的含义 (1)多媒体导入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 参考教材P4第一段内容思考什么是商品?

超市里的日用品 母亲为你织的毛衣 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 菜市场的蔬菜

②以上哪些是商品?为什么?③商品与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商品,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用图示表示商品与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3)幻灯片展示思考题:判断以下哪些是商品?

①收到朋友送来的生日蛋糕。②农业税取消前,农民上交给国家的粮食。

③奥运选手们获得的金牌。④卖给回收站的废品。⑤抗震救灾中,人们捐赠的救灾物资。

⑥城镇居民用的自来水。⑦添加了瘦肉精的猪肉。

设计意图:商品含义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由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知识点,既可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商品,既能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又能加深对商品概念的理解。

【探究活动2】商品的基本属性

幻灯片展示探究题:①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②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通常考虑哪些因素?

③生产者为什么要出卖商品?④生产者为什么要重视商品的质量?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人们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者出卖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人们总是希望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以生产者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生产者重视质量的理论依据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能够引导学生更准确、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师设疑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都是用什么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钱,即货币。但最初的商品交换不是这样的,这中间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探究活动3】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1)多媒体导入图片:十九世纪非洲某集贸市场情景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①要让他们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②你能想出让交换变得更方便的办法吗?

学生经过探究思考,教师总结得出结论:物物交换需要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实际交换中,往往要费很大的周折才能交换到自己需要的的商品。最终大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大家都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这时,就产生了一般等价物。

幻灯片展示商品交换图示:

牛奶

食盐

矛头

咖啡

珍珠

食盐

牛奶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有了一般等价物以后,商品交换就变成了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而一般等价物所起的作用就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探究活动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多媒体导入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①用猪、羊等作为一般等价物有什么缺陷?

②历史上人们为什么长期以来都习惯使用金银来购买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呢?

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金银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相比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金银上,货币就产生了。

教师幻灯片展示货币产生的三个阶段实物图,梳理货币产生的过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与一般等价物的异同,得出结论:货币与普通商

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区别是: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最后,幻灯片展示马克思的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

设计意图:货币的本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大量图片展示,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思维,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教师进一步引导,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所以货币从产生的时候起就具有两大职能:一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价值尺度职能;二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流通手段职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货币是如何行使这两种职能的。

共同探讨:二、货币的职能 【探究活动1】价值尺度

牲畜 贝壳 布匹 金银

历史上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为媒介

物物直接交换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

(1)多媒体导入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①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②他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后,教师总结:商店里各种商品的标价指的是商品的价格,这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即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它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图片表示的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探究活动2】流通手段

(1)多媒体导入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①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用公式表示一下这一商品交换的过程。

②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顺利地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

引导学生回顾货币产生的知识: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同时进行的,公式是商品--商品。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即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图片中的货币起到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3)幻灯片展示马克思关于商品交换的论述: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知识中讲过的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重视商品的质量?思考“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后进行小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者要想把商品顺利地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必须为购买者着想,重视商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设计意图: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和重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核心和重点,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图片资料,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感受货币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职能。设计第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紧密联系前边所学商品知识,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并且使学生体会要实现由商品--货币的跳跃,生产者需要做很多,这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探究活动3】货币的其他职能

(1)幻灯片出示思考题:

下面商品交换中货币执行了哪种职能?

①台彩电标价3000元。 ②张三在市场上用10元钱买一斤肉 ③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④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⑤老王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 ⑥中国援助利比亚500万美元

(2)引导学生看书p7相关链接:自主学习货币的其他职能,判断以上各题货币执行了什么职能?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这两种基本职能,还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这三种职能。

设计意图:货币的这三个职能,不是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会做选择题即可。所以,让学生自己看书,教师点拨来解决。 共同探讨:三、纸币

教师设疑过渡:最初的货币是由金银充当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用什么呢?

学生纷纷回答---纸币。还可以用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演化过程,了解纸币的有关知识。

【探究活动1】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1)多媒体导入图片:

(一)

(二)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一):①鲁智深是用什么来买酒和肉的? ②如果你是店小二,你能用眼看出那些碎银子的成色和重量吗? -----------------------------说出金属货币的缺陷

图片(二):①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 与金属货币相比,它有哪些优点?

②由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交子

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原有的金属货币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不能兑现的情况,引起诉讼和民众不满。1023年,宋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货币以备兑换,这就是最早的纸币。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①由金属货币购买商品,每次都要称重量,查成色,很不方便。

②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重要原因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的职能。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并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③由于私人发行纸币信誉缺乏保证,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教师进一步设疑引导:你平时到食堂买饭用什么?到超市买东西,除了用现金支付外,还用什么支付?

引出信用卡(具体内容下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电子货币时代。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总结货币的发展过程:

幻灯片展示货币发展历程图示:

教师设疑过渡: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可以购买一切商品,是财富的象征,那就多发行一些人民币发给老百姓,这样不就实现国富民强了吗?

【探究活动2】纸币的发行规律

(1)多媒体导入材料:

1937—1949民国时期100法币购买力的变化: 1937年购买黄牛2头,39年能买一头猪,41年能买一袋面粉,43年能买一只鸡,45年能买鸡蛋2个,46年能买固本肥皂1/6块,47年能买煤球1个,48年能买大米3粒,49年能买大米2.45/10000000粒。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如果纸币发行少了会出现什么结果?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以及每种面额的纸币的发行数量。但国家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发行过少,会阻碍商品流通,引发通货紧缩。

设计意图:纸币发行规律及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刚刚接触经济生活、并且生活经验不足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先通过展示生活案例,然后教师讲解,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这一难点知识。由于教材第八课财政知识会详细介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在此处,学生刚接触经济生活,深层次理解有难度,不用深入讲解,学生了解即可。

【探究活动3】透析社会现象——爱惜人民币

多媒体导入图片

针对图片反映的人民币在实际使用中反映的问题。社会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防范意识和道德素养。认识到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标。

六、板书设计

七、巩固练习:

1、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录制的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A.自然物品可以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2、市场上销售的被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食品()

A、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再具有正常的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用于交换

商品

货币

纸币

含义

基本属性

产生

本质

职能

产生

含义

发行规律

D、不是商品,因为国家已禁止销售

3、老李首付10万元购买标价50万的房子,10年还本付息47万,这里的10万、50万、

47万分别执行了货币 ( )职能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即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设计意图:巩固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

八.课后作业设计:

《企业管理报》载文指出,在注重产品质量方面,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可以作为一个范例。

在松下电器公司,有一个产品陈列室,里面陈列的不是锦旗、奖状和本企业引以为自豪的

各种新型产品,而是各种劣质品和次品。用公司人士的话说:“我们要让员工记住,这是

本公司的耻辱,以便时时提醒他们,不要让这种耻辱再在自己的手里发生。”

运用商品的知识回答:日本商人重视产品质量这一特点,对我国的商品生产者有何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