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高考文综试题分析

1.文综、单科+新教材大综合+旧教材大综合共11套(大综合地理分值低、难度小):

⑴文综共六套

①全国卷四套(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全国甲卷:甘、宁、青、新;

全国乙卷:川、吉、黑、滇、贵、渝、湘、鄂(难度大);

全国丙卷:闽、浙、晋、豫、皖、赣、冀、鲁(较易);

全国丁卷:陕、琼、藏、蒙(老课程卷);

②自主命题两套:京、津各一套。(自主命题的原则,尤其是第一年自主命题:不在出彩上做文章,在平稳着陆上下工夫,不出错误就是成功。为了平稳,试题就难免平庸。)

⑵单科共三套:

①粤——国家考试中心命题;②苏单独命题;③沪单独命题。

2.2004年高考试题总的评价:

平淡没有新异、有凑数的嫌疑,类似会考试题。今年高考命题在质量上有些倒退,明年不会这样做了,因为这样不利于重点学校选拔人才,高分太集中,阅卷过程中后来要求很严格。

3.个人的一些意见与想法:

⑴“宗教”考纲中已经删除,但2004年文综还是考了;广西无霜期、积温也考了;⑵大路题、常规题较多(洋流与航行、黑河区域),并且变化较少(应该创设新情景、应该回避大路题);

⑶江苏省考江苏本省的最后一题虽然有人叫好但是题目太大而且有些呆板,有些像会考题,恐怕这是领导意志的体现。⑷潜水位与河流的互补题(有争议,第二个小图可以推论出小河在脊背上流,这与课本中的一般规律性知识相违背,但是也有这种情况,如山口附近冲积扇上流的河流就是在脊背上流的);⑸“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图,7月份降水量最大,并没有伏旱,答案是“浙江南部”也不符合一般规律,伏旱期7、8月份降水反而较多,可能是台风造成的降水,纵坐标标注有错(0、90、100)。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这类硬伤错误较多,措辞方面的、排版方面的等等。⑹有一种题出的太多了:一个纬度地面距离差为110千米。⑺关于选择题“串题”的问题,只是一种命题方式,不一定非要如此,这样更加限制了知识的覆盖面,上海的选择题命题就不是这样。⑻高考的导向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学生由背书变为背图了,由经纬网地形图判断地形,导向上有问题。⑼有古文的题目“深山藏古寺意境”选项不太好说。⑽反映岩石圈板块的图数量不好说,有异议。⑾景观欣赏的问题不好说。

命题专家(张亚南、朱翔)对高考的解释

1、文综出题要“多炒菜、少拼盘”;对综合题的作答,要求学生从空间、时间、世界观、综合等四个维度去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

2、综合怎么考,一是要扣住综合的精神,即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二是扣住综合发展的大势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即可持续发展,其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主要的。(04年文综命题的主题是发展,05年为和谐)

3、高考考的案例,要渗透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分析的成分加强,探究的成分加强。要求教师平时上课是要注意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分析案例要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环扣一环,联系的分析问题,不要形而上学。

4、关于“能力立意”,考试内容有考试目标决定,考试目标又由教学大纲和教材决定。

5、关于考试内容。内容首先定位于学科主干知识,不能太细。考查的是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综合题如果偏离了学科主干知识,那么在试题中就应该提供充足的辅助知识去帮助学生理解答题。

6、关于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材是素材,不要过分依赖。考题的材料都来自社会,图表可能来自于近几年所作的研究工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考试应该是考生地理文化素养的重新调用。教师通过教教材,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8、高考命题的材料和切入点都是随机的。热点问题也没有特别的时间性和地域性,有些问题是永恒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9、高考中会出现半开放性试题(即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答案出现),完全的开放的试题,在高考中是无效试题,不会出现。

10、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

试卷情况:

1.文综+单科+文理综合+综合能力测试共12套。

⑴文综共六套:

①全国卷三套(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全国卷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10省;

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广西3省;

全国卷Ⅲ:川、云、陕、贵、新、宁、甘、内蒙古、青、海南、重庆11省市。

②自主命题三套:

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

⑵单科地理三套(自主命题):上海、江苏、广东。

⑶文理综合试题一套(考试中心命题):辽宁

⑷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自主命题):上海、广东。

2.2005年高考试题总的评价:

◆全国卷Ⅰ普遍反映难度偏大,立意新颖,亮点较多;卷Ⅱ和卷Ⅲ尤其是卷Ⅱ主要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主干知识,熟题很多,有凑数的嫌疑,考生感到不陌生,试题不偏、不怪,平淡无新异。

◆全国卷Ⅰ和卷Ⅲ自然地理是考试的重点(占将近70%),第二卷非选择题中单科题自然地理部分是考生感到比较难的试题,如两卷中的36题第⑴问,是今年地理试题中较难的题目。其他版本文综试题自然和人文比例基本上是1:1。

◆全国卷和地方自主命题卷普遍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图表的考查。(只有全国卷Ⅲ今年图表比重下降,仅有四幅图和两个表格)

◆没有刻意回避考前人们普遍认为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如能源安全问

题;中东海湾地区;印度洋海底地震、火山、海啸;中部经济崛起;红色旅

游(1、2);西部土地荒漠化;华北春季沙尘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

队成功登顶;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建成;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中国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人口与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台湾问题(1、2);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等)。但不同版本对于热点问题的体现形式、设问立意的层次不同,导致难度不同。

◆各地自主命题百花齐放(京、津、苏、沪、粤),新课改理念进一步体现,应引起06年备考的注意(沪、粤)。

例:3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共8分)(广东05年高考地理试题)

(半开放性题目)

实验用材:有轴的球状物,地球仪,撑开的雨伞,墨水和清水等

实验步骤:1.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滴

2.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

3.观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转方向,

4.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2、3步骤,但偏转方向与2步骤相反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左偏新教材中地图版课本内备考中适当注意新教材→备考中适当注意新教材◆利用经纬网区域空间定位依然是命题人热衷的兴奋点,并且在全国卷Ⅰ上有进一步加细的趋势。这种导向如果过分也会出现导向上的问题——学生由背书转为背图了。

◆除全国卷Ⅰ外,许多版本高考试题中大路题、常规题仍然较多,并且变化较少(求稳)(北京和广东卷不错)——应该创设新情景、回避大路题,体现高考选拔性考试的性质。(下面展示的这些05年不同版本的高考题图形相信多年送高三的老师并不陌生,有些甚至设问也不陌生!)这同时也给我们以启发:在平时的备考中经典的大路题仍然有必要作为典型例题适当扩展精讲精练,加以落实!经典题要力争做出新意,“教材题型化、经典题型教材化”!

二、重点分析全国文综卷Ⅰ(山东卷)

1.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

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D.鄂尔多斯高原

4.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①运输成本增加②垄断的加强③供需关系的改变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题:该题以我国的石油需求和进口为载体考察了与之相关的油气储存条件、石油进口通道上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西气东输、油价上涨等内容,试题平易但鲜活生动,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彰现“生活地理”的课程理念。

(1)宏观上体现热点——“能源安全问题”;(2)尝试学科间综合——第4小题跨学科与政治结合;(3)强调学科内横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T2;(4)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T3;(5)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T1、T4。

1、3、4题比较容易判断。2题抓住“6月下旬”这一时间进行推断:此时盛行西南季风,正值雨季,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洋流;此时太阳直射点大致在20oN—23.5N°徘徊,而油轮航线为于10oN以南,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方;吉隆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的马来半岛上,C项不正确。A、C、D三项比较容易辨别,因此可用排除法解答。

启发:该题反映出高考在“时间与现象”的考查上越来越细腻(B项),对思维缜密性的要求提高了,这在12题中也得到了体现。

存在问题:第2题的正确选项“B”的表达有一定的问题。“南侧”不准确,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西南”、“南”和“东南”三种可能,能用一个“南”字概括吗?若把“日影”改成“正午日影”,或把“南”改为“偏南”,此题才比较完善。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5~7题。

5.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6.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7.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5——7题:黎巴嫩、科威特不在考纲所列的八个国家之中,看似有超纲之嫌,实际上其考查指向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学过的经典方法进行计算、推理的能力。该题反映了高考对热点的关注是通过题目的内涵实现的,即在热点的外壳下,逐一展现学科的基本知识,折射出扎实的知识底蕴。

(1)坚持依据经纬网空间定位;(2)强调热点地区的基础图像,试题中所出现的国家和地区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热”的地区,如选择题5中的黎巴嫩和科威特、39题中的印度尼西亚。(3)突出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推理过程及估算能力;

解析:5题①、②两个国家面积小且相距不远、都位于中东、对两国位置的确定难度较大。因此要借助熟悉经纬线作参照、结合临海的方位等信息来判断两国的临海。

6题根据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形势可确定①、②两国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就可对②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做出判断。

7题据图所示,推出

甲、乙两地相距12个经度

(距离约为111X12Xcos30

千米),5个纬度(距离1

11X5千米)。因图示区域较小,甲、乙、丙可近似看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几何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甲乙间距离约为:55 5千米X 1210千米,所以选C项.但在应考中也可以根据甲乙间的经度差大体估算:比111X12X cos30长一些,1300千米比较符合实际。

存在问题:试题中共有三处需要空间定位,其中黎巴嫩和科威特分别相临的海域所给的比例尺太大,范围太小,使学生定位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么细的定位是否体现出地理能力,是否有利于中学的地理教学,还值得商榷,弄不好容易回到80年代地理高考的方式。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

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 B.P C.Q D.R

8——9题: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该题着眼于区位原理的活用,将地理的定性描述与数学的定量分析融为一体,其设计宗旨是:重理性分析,轻感性认识。该题是本卷的一大亮点,但因平时缺乏相应的能力训练,考生答题正确率极低。

解析:8题因O点到M1,M2,N距离相等,根据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质量和距离成正比及原料指数的定义,可以确定工厂选址在O最合理的实质是:该工厂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一个单位的M1、M2。

9题由上一题的结论可进一步推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在原料地M1、M2到市场N的产品三者之间,哪一个的运输量最大,工厂的最佳选址就会向哪一个靠近。

(1)考查学生理性抽象思维的过程;(2)力图体现教材中关于经济地理研究模式;(3)丰富了图像考查的形式;

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11.从图4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12.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10——12题:该题是图表阅读与数据处理有机融合的典范,构思巧妙。从设问读图信息开始,逐层深入,难度呈阶梯式增长,思维上从信息获取、解读、应用层层递进、浑然一体,使题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解析:10题根据题干信息“叶绿素在10米到20米间先升后降”可找出叶绿素对应的曲线为①;海水温度随深度递减,因此曲线③是水温;因监测点位于长江口外,受河川径流影响表层盐度较低,所以曲线②表示盐度。

11题根据第10题的判断结果,与图示对照分析即可找出答案,B、C、D选项都比较明确,只有A项迷惑性较大。

12题该题对时间判定的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与常规训练中区分冬季、夏季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此时表层水温约为17℃可排除A(冬季)、 C(夏季)项,海洋热容量大,吸热慢二月达一年中最低值;夏季过后放热也慢,秋季水温仍较高,17℃是符合实际的,这道题是所有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选对的占10%多一点。

(1)抽象统计图表考查水温和盐度的基础知识;(2)从教学中既强调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又强调垂直分布规律;(3)依托时间尺度大跨度的考查区域地理事实。

注意:8—9题、10—12两个题组的解答应注意:大题目题干的信息为各题的;已知条件,前一题的结果为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的解决印证前一题的解决印证前一段的答案。

36.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36题:该题以大比例尺的平面图(主要是水系)和剖面图为载体设置情景考查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能力层级分明,对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尤为突出。水系是地形,气候的“指示物”,能承载和反映区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信息,所以试题选取以水系为主题的平面图作为命题素材,构思巧妙、立意高远。试题的这种呈现方式使有效信息比较隐蔽,试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多数考生得分率异常的低。30分的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

解析:低山、丘陵广布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构成了该区域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区域特征,围绕中心问题,运用地理的方法和思维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型”。

(1)描述和阐释地形特征,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读图、比较和描述能力。大部分考生不能通过比较海拔高度、河谷轮廓对地形特征作出准确描述。

(2)、(3)考查用可持续发展思想预见流域内的开发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它重在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答卷情况看考生能借助表象做出第一步的判断,但深入分析,展开论述明显不足。

分析土地开发潜力的思路是:低山、丘陵广布——土地垂直分异明显——耕作业、林果业、水电开发;土地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只答出“防止水土流失”而漏掉“应避免坡地垦荒”;对“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不能穷尽一切条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这说明考生思维只停留在较浅层次,对地理成因、形成条件等深层机理缺少足够论述,在复习中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小题:突出依据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特种的能力(体现对“阐释和表述事物的能力”考查);既考查地理事物水平分布又考查垂直分布及二者的对应关系;通过小路的分布反映地形起伏的变化;

(2)小题:由自然地理过度到人文地理体现学科内综合;结合具体区域突出人文地理考查的热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运用原有知识储备和本题信息的结合,合理组织答题思维结构;

(3)小题:强调图文信息的结合应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组织答题思路;强调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意:该题对我们高三教学的启示是:在复习设计上,重点把功夫下在如何创设学生运用知识的情景上以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思想方法上。

3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_ ____,它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同喷发的原因。

39题:该题的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火山喷发的原因”属于基本地理过程的范畴,意在引导学生用发展、动态的眼光去认识地理事象,而这恰恰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和关注的。

解析:(1)等深线是2005年新增加的考点,只要理解了等深线的含义,相对高度的计算比较容易。利用经纬度定位结合海岛轮廓可完成对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认定。

(2)根据图示等深线的海拔可确定岛屿附近海底地形为海沟,应属于消亡边界,两侧板块以挤压作用为主。

(3)以上一题的答案作为条件,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描述火山喷发的原因。

(1)小题:不回避热点地区和重大地理事件,考查落脚点在基础知识;空间定位信息简单,利于学生判断;适当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考试说明的变化——考查等深线;

(2)小题:回归教材基础知识;复习中的整体规律分布与考查中的大比例尺局部区域的分布关系;

(3)小题:答案组织凸现思维的过程性——碰撞、俯冲、熔融、喷出;地理学科的关键语言准确;

存在问题:

1.II卷试题设问方式颇为费解,多道试题易引起歧义,使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命题者的实际意图,使本来很简单、很基础的试题变成难度很大。如39(3)的“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在试题情景下很容易理解成“为什么1853年喀拉喀托火山会喷发”,而不是命题者的本意“这里为什么容易火山喷发”,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正地理水平。不少学生反应说试题有点“偏”,其实就是弄不清命题者的意图。如 36(1),对该区域的地形特征要求说出地形类型及分布,但对地形的变化趋势(地势)未做要求。36(2)忽视了立体农业,优势农产品系列开发,水力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潜力”究竟是什么理解,如果已经有耕作业,那耕作业还能算潜力吗?设问不明确,答案太草率,都不利于地理教学。2.第39题中的关于国家、首都和板块名称的考查,这种识记的内容竟有10分之多,似乎与考试中心一直所倡导的能力立意有点背道而驰。

3.试题的区分度偏小。试题有些过于简单,如印度尼西亚和首都雅加达;而有些试题却太难,如选择题的第8、9题。

三、05年文综(全国卷Ⅰ)试卷与试题特点:

◆题量和各学科分值比例保持稳定,题型有所变化,试题难度明显增大。

今年文综试卷共计39个考题,总分300分。其中选择题为35个考题,140分,与去年相同。非选择题为4个大题,共160分。与去年试卷相比,非选择题题量继续保持稳定。政治、历史、地理三学科在试卷的分值均为100分,与去年相同。

选择题中,政治学科12题,占48分;历史学科12题,占48分;地理学科11题,占44分。非选择题中,政治为52分,历史为52分,地理占56分。其中36题为地理题(共36分);37题为历史题(共32分);38题为政治题(共32分)。39题为政、史、地三科综合(共60分)。

命题坚持了“源于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但考后学生有所反映的是题目的难度梯度太大,容易的题目学生感觉太简单,如选择题第一组题中的(1)、(3)题。难度来的太快,分量有点过大,如第3题组和第4题组。

从题型来看,今年政治学科试题中,首次出现了图表分析题。

今年试题量保持稳定,有所变化的是:38题由去年的“三问”变为今年的“四问”;39题由去年的“六问”变为今年的“八问”,试题答案内容有所增加。从各地考点得到的信息看,绝大多数考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答完试卷。

从试卷抽样结果来看,两大部分试卷的平均分均有所下降。I卷的平均分由去年的108分,下降至今年的94.47分;Ⅱ卷平均分也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低10分以上),其中36题第

1小题(16分)的平均得分只有3.56分,是自2000年第34题第1小题(满分4.00,平均得分0.3

9)之后的地理学科第2个低得分题。

◆直接再现所学知识的题目很少,角度新颖,灵活性强,体现了“活学活用”。

试题中以某一对象为中心提供材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题目多,而且设问比较新颖,尽管这些题目并不难,却体现着对“活学、活用”的要求,角度新颖、灵活性强,图文信息量大,强化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时代感强。从本试卷看,仍然是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处理和分析图文信息的能力,本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全部是在图示信息下设问:选择题4组题5幅图、第36题和39题各3个小题全部在两幅区域图示下设问,而且这些图在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如第5—7题组,判断两个国家不能靠死记硬背,要求学生能把平时所学地理基础知识汇整起来,如①图中纬度位置是340,西部临海,根据我们学过的地中海气候即分布在这样的位置,再根据题中所给的亚洲这个条件,就容易确定该海域是地中海。再如第10—12题组,判断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除需求基本的海水内部温度,盐度变化曲线等地理知识和规律外,还应该了解水下生物(叶绿素含量)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水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原理才能解决。第8—9题组更是摆脱了常规的区位因素的考察模式,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下知识的重现,给出现成的几何示意图让学生做出基本的分析和判断。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可以说即巧妙又恰当。

受题量与分值的限制,试题不再强调学科本身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覆盖,而是以某一对象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切口小,纵向挖掘深,考核的知识面和能力要求比较完整,如卷Ⅱ的36题。

◆继续坚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体现出较好的综合性。

综合性依然是今年文综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从整个试卷来看,36、37、38题均为学科内综合,分数为100分,占Ⅱ卷总分的62.5%。39题学科间综合,分数为60分,占Ⅱ卷总分的37.5%。

从地理学科来看,第36小题给出我国亚热带地区季风气候区的小区域平面图和地形剖面图,综合考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能源开发等人文地理基本知识。第39题中的前3小题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考查印度洋海啸这一自然灾害的成因。

◆突出热点,关注和谐(今年文综的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还是今年文综试题的一大特点(不回避热点,但热点专业化、微观化)。试卷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地理试卷关注了地理学科的重大现实问题。第1-3题围绕“我国石油安全和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变化”(能源问题)考查石油的储存构造、我国西气东输问题;第5-7题围绕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命题;第36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查小区域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第39题考查了印度洋海啸这一举世震惊的自然灾害(与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伤亡时事热点相呼应,总分值达30多分。在政治历史学科中涉及的更多。

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如地理学科第36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2.贴近热点充分体现了试题鲜明的时代和社会性。

这就要求地理教与学要面对现实问题,关注热点问题,培养考生运用相关概念、原理与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注重学科主干知识和分析处理图文信息能力的考查。

据分析统计,今年试题继续注重对学生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地理学科试卷中涉及的地理知识主要有石油问题;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地球经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形、气候特征、水文、植被;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的影响;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陆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及影响条件;工业生产及工业区位;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国土整治);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等,都体现了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应用水平。

在对学生的能力考查上,地理学科还体现了自己学科的特点——地图。如在地理试题中共设有六组图(文综试卷共有9幅图表,其中6幅是地理学科的,而且每道题都有相应的图表。“无图不成题”,充分体现了地图语言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其中国家略图、区域平面图与地形剖面图、海域等深线图各一组,地层示意图、工业区位三角形图、水域监测数据合成直方坐标图各一幅。每幅图都提供了相应题目的“地图语言信息”,着重考查考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利用地图进行判断的能力,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特点;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36题的切入点并不难,门槛较低,甚至抛弃了让学生感到头痛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的河流直观地表现了一条从南到北流淌的河流。本题中所用到的基础知识有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形-低山丘陵;气候-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文-水量丰、富水能,农业-生产类型;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与水能开发等等。因题干中明确说明了图示区域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初中课本中有对南方地区的讲解,在高中选修课二中有专门对南方低山丘陵的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正确理解题意,利用题干和地形图、剖面图给出的信息,归纳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和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从降水、地势起伏、流域面积、峡谷地形等多角度分析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36题(1)的原形是初中地理第一册中“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试题要求把湄公河的知识迁移到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又能结合南方低山丘陵的具体特点描述和阐释三个地形剖面图的地形特征,体现了知识的“刺激扩散”。并利用这种特征调动已有的知识论证和探讨(2)和(3)的问题。

◆在时间与地理现象的考查上越来越细腻,对思维的缜密性要求上提出更高要求(T2、T12)。

◆与数学知识综合较多,涉及面之广是历次高考少见的。

本次文综试题中地理与数学学科的知识综合较多,涉及面之广是历次高考少见的。

四、05年文综地理学科能力要求:

◆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能力的考查。

◆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考查。

◆突出对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和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的能力考查。

◆注重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四、试卷抽样分析

我们分别对Ⅰ卷、Ⅱ卷进行了抽样分析,样本个体来自不同地、市的上百个考场。经过认真统计与分析,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Ⅰ卷所抽样本容量为10288,个体来自530余个考场。经认真统计与分析得到各类数据如下:

Ⅱ卷所抽样本容量为2405,个体来自50多个考场。经过认真统计与分析得到各类数据统计图表如下:

五、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地理尤其是地形、地质知识分值比重太大,人文地理知识分值偏少(卷Ⅲ也存在同样问题)。

经初步统计,在地理学科内容中,若按学科分,自然地理知识分值约为人文地理知识分值的2倍。今年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所占比重很大(如:1 、 2、 6、 7、 10、 11、 12、 36 (1)(3)、39 (1)(2)(3)题)达近70%,这种情况是近年来所没有的,而其中尤其以地形、地质基础知识考查比重较大,如第1—4题组图为地层示意图,其中第一题考查地质构造与矿产的分布的关系;第5—9题组①②两图均为等高线地形图,第36题为地形剖面图及其分析;第39题为海域等深线图,其中第(1)(2)(3)小题考查了相对高度、板块构造以及火山形成等地形地质知识。总分值为40分之多,这给我们的感觉好像不太合理,知识分布太偏窄。

◆部分选择题内容难度过大,有些试题又过于简单,区分度低。

试题的区分度偏小。试题有些过于简单,如印度尼西亚和首都雅加达;而有些试题却太难,如选择题的第8、9题。第39题中的关于国家、首都和板块名称的考查,这种识记的内容竟有1 0分之多,似乎与考试中心一直所倡导的能力立意有点背道而驰。

◆Ⅱ卷部分试题设问方式不明确易引起歧义,部分试题答案制定欠妥(T36),个别试题的表达存在一定问题(T2、T39)。

II卷试题设问方式颇为费解,多道试题易引起歧义,使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命题者的实际意图,使本来很简单、很基础的试题变成难度很大。如39(3)的“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在试题情景下很容易理解成“为什么1853年喀拉喀托火山会喷发”,而不是命题者的本意“这里为什么容易火山喷发”,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正地理水平。不少学生反应说试题有点“偏”,其实就是弄不清命题者的意图。如 36(1),对该区域的地形特征要求说出地形类型及分布,但对地形的变化趋势(地势)未做要求。36(2)忽视了立体农业,优势农产品系列开发,水力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潜力”究竟是什么理解,如果已经有耕作业,那耕作业还能算潜力吗?设问不明确,答案太草率,都不利于地理教学。

选择题第2题的正确选项“B”的表达有一定的问题。“南侧”不准确,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西南”、“南”和“东南”三种可能,能用一个“南”字概括吗?若把“日影”改成“正午日影”,或把“南”改为“偏南”,此题才比较完善。

文综一第39题目的信息有误

一是爆发时间为1883年而不是1853年

二是死亡人口的国别是印尼,确切地说应当将澳大利亚改为苏门答腊

估计是出题目的人担心提示信息太多,作了修改,值得商榷。导致澳大利亚36000人死亡也太难以置信了哦.如果这样,真不知道但是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成什么样子了。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应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历史学科,高考时政范围)。

如37题中“土耳其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考点就不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之内。

第 39 题是 2005 年高考湖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政、史、地综合部分。该题非常巧妙地把印度洋海啸热点与万隆会议、亚非峰会、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联系起来,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该套试题中出得最好的一道试题。该题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时 2005 年 4 月 24 日的亚非峰会热点超出了 2005 年高考政治时事范围。

◆地理空间定位考得过细(T5——7)。

试题中共有三处需要空间定位,其中黎巴嫩和科威特分别相临的海域所给的比例尺太大,范围太小,使学生定位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么细的定位是否体现出地理能力,是否有利于中学的地理教学,还值得商榷,弄不好容易回到80年代地理高考的方式。

六、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题能力差,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没有读懂题意就下笔)。

◆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榨干材料)。

◆迁移知识的能力差,简单照搬复习资料的答案,不善于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归纳、概括、提炼,重新加工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

◆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实际阅卷过程中就是“死扣字眼”,要点罗列全面、清晰)

◆卷面问题。(写字比卷面字稍大一些为宜,最好用蓝色笔书写)

七、几点启示:

◆学习《高考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

◆钻研地理课本,用好地理教材,强化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研究高考试卷,把握命题走向。

◆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地理教学。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地理能力的长期培养和提高。

◆复习备考中多选取鲜活的地理案例。

八、对06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导向:

◆⑴利用经纬网区域空间定位依然要高度重视(尤其是热点区域)(T5—7、T39三个图)。

◆⑵为了体现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自然地理要适当加深,人文地理可能向两个方向命题:地理规律、原理的定性分析与数学定量估算融合(T7、T8—9、T39⑴);强调新情景下依据图文资料进行一个区域整体地理思维之后,再整合重组答案(T36)(请看下列几个例证)

◆⑶传统经典的地理主干知识、主干原理规律以新颖的角度再上一个新层次考查(T2、T12、T36、T39⑶)。

◆⑷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要贯彻06年备考过程的始终,这是学科特色,最能体现“地理味”,将永考不衰。

◆⑸学生的答题方法技巧要在平时的综合训练中高度重视(选择题中多用排除法;两个小区域图的整合拼接;榨干材料得高分;要点罗列、相关地理专业术语组合;答题的三个一等等。九、近两年文综高考试题大题考查知识点统计

十、对我们的备考会产生怎样的启发?

◆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域,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思维方法。

◆紧紧抓住区域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交通与工业、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

试卷情况:

1.文综+单科+文理综合+综合能力测试共12套。

⑴文综共六套:

①全国卷三套(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全国卷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10省;

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广西3省;

全国卷Ⅲ:川、云、陕、贵、新、宁、甘、内蒙古、青、海南、重庆11省市。

②自主命题三套:

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

⑵单科地理三套(自主命题):上海、江苏、广东。

⑶文理综合试题一套(考试中心命题):辽宁

⑷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自主命题):上海、广东。

2.2005年高考试题总的评价:

◆全国卷Ⅰ普遍反映难度偏大,立意新颖,亮点较多;卷Ⅱ和卷Ⅲ尤其是卷Ⅱ主要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主干知识,熟题很多,有凑数的嫌疑,考生感到不陌生,试题不偏、不怪,平淡无新异。

◆全国卷Ⅰ和卷Ⅲ自然地理是考试的重点(占将近70%),第二卷非选择题中单科题自然地理部分是考生感到比较难的试题,如两卷中的36题第⑴问,是今年地理试题中较难的题目。其他版本文综试题自然和人文比例基本上是1:1。

◆全国卷和地方自主命题卷普遍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图表的考查。(只有全国卷Ⅲ今年图表比重下降,仅有四幅图和两个表格)

◆没有刻意回避考前人们普遍认为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如能源安全问

题;中东海湾地区;印度洋海底地震、火山、海啸;中部经济崛起;红色旅

游(1、2);西部土地荒漠化;华北春季沙尘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

队成功登顶;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建成;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中国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人口与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台湾问题(1、2);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等)。但不同版本对于热点问题的体现形式、设问立意的层次不同,导致难度不同。

◆各地自主命题百花齐放(京、津、苏、沪、粤),新课改理念进一步体现,应引起06年备考的注意(沪、粤)。

例:3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共8分)(广东05年高考地理试题)

(半开放性题目)

实验用材:有轴的球状物,地球仪,撑开的雨伞,墨水和清水等

实验步骤:1.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滴

2.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

3.观察并描述墨滴流痕的偏转方向,

4.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2、3步骤,但偏转方向与2步骤相反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左偏新教材中地图版课本内备考中适当注意新教材→备考中适当注意新教材◆利用经纬网区域空间定位依然是命题人热衷的兴奋点,并且在全国卷Ⅰ上有进一步加细的趋势。这种导向如果过分也会出现导向上的问题——学生由背书转为背图了。

◆除全国卷Ⅰ外,许多版本高考试题中大路题、常规题仍然较多,并且变化较少(求稳)(北京和广东卷不错)——应该创设新情景、回避大路题,体现高考选拔性考试的性质。(下面展示的这些05年不同版本的高考题图形相信多年送高三的老师并不陌生,有些甚至设问也不陌生!)这同时也给我们以启发:在平时的备考中经典的大路题仍然有必要作为典型例题适当扩展精讲精练,加以落实!经典题要力争做出新意,“教材题型化、经典题型教材化”!

二、重点分析全国文综卷Ⅰ(山东卷)

1.图1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

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D.鄂尔多斯高原

4.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①运输成本增加②垄断的加强③供需关系的改变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题:该题以我国的石油需求和进口为载体考察了与之相关的油气储存条件、石油进口通道上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西气东输、油价上涨等内容,试题平易但鲜活生动,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彰现“生活地理”的课程理念。

(1)宏观上体现热点——“能源安全问题”;(2)尝试学科间综合——第4小题跨学科与政治结合;(3)强调学科内横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T2;(4)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T3;(5)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T1、T4。

1、3、4题比较容易判断。2题抓住“6月下旬”这一时间进行推断:此时盛行西南季风,正值雨季,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洋流;此时太阳直射点大致在20oN—23.5N°徘徊,而油轮航线为于10oN以南,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方;吉隆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的马来半岛上,C项不正确。A、C、D三项比较容易辨别,因此可用排除法解答。

启发:该题反映出高考在“时间与现象”的考查上越来越细腻(B项),对思维缜密性的要求提高了,这在12题中也得到了体现。

存在问题:第2题的正确选项“B”的表达有一定的问题。“南侧”不准确,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西南”、“南”和“东南”三种可能,能用一个“南”字概括吗?若把“日影”改成“正午日影”,或把“南”改为“偏南”,此题才比较完善。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5~7题。

5.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6.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7.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5——7题:黎巴嫩、科威特不在考纲所列的八个国家之中,看似有超纲之嫌,实际上其考查指向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运用学过的经典方法进行计算、推理的能力。该题反映了高考对热点的关注是通过题目的内涵实现的,即在热点的外壳下,逐一展现学科的基本知识,折射出扎实的知识底蕴。

(1)坚持依据经纬网空间定位;(2)强调热点地区的基础图像,试题中所出现的国家和地区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热”的地区,如选择题5中的黎巴嫩和科威特、39题中的印度尼西亚。(3)突出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推理过程及估算能力;

解析:5题①、②两个国家面积小且相距不远、都位于中东、对两国位置的确定难度较大。因此要借助熟悉经纬线作参照、结合临海的方位等信息来判断两国的临海。

6题根据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形势可确定①、②两国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就可对②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做出判断。

7题据图所示,推出

甲、乙两地相距12个经度

(距离约为111X12Xcos30

千米),5个纬度(距离1

11X5千米)。因图示区域较小,甲、乙、丙可近似看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几何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甲乙间距离约为:55 5千米X 1210千米,所以选C项.但在应考中也可以根据甲乙间的经度差大体估算:比111X12X cos30长一些,1300千米比较符合实际。

存在问题:试题中共有三处需要空间定位,其中黎巴嫩和科威特分别相临的海域所给的比例尺太大,范围太小,使学生定位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么细的定位是否体现出地理能力,是否有利于中学的地理教学,还值得商榷,弄不好容易回到80年代地理高考的方式。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

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 B.P C.Q D.R

8——9题: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该题着眼于区位原理的活用,将地理的定性描述与数学的定量分析融为一体,其设计宗旨是:重理性分析,轻感性认识。该题是本卷的一大亮点,但因平时缺乏相应的能力训练,考生答题正确率极低。

解析:8题因O点到M1,M2,N距离相等,根据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质量和距离成正比及原料指数的定义,可以确定工厂选址在O最合理的实质是:该工厂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一个单位的M1、M2。

9题由上一题的结论可进一步推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在原料地M1、M2到市场N的产品三者之间,哪一个的运输量最大,工厂的最佳选址就会向哪一个靠近。

(1)考查学生理性抽象思维的过程;(2)力图体现教材中关于经济地理研究模式;(3)丰富了图像考查的形式;

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11.从图4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12.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10——12题:该题是图表阅读与数据处理有机融合的典范,构思巧妙。从设问读图信息开始,逐层深入,难度呈阶梯式增长,思维上从信息获取、解读、应用层层递进、浑然一体,使题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解析:10题根据题干信息“叶绿素在10米到20米间先升后降”可找出叶绿素对应的曲线为①;海水温度随深度递减,因此曲线③是水温;因监测点位于长江口外,受河川径流影响表层盐度较低,所以曲线②表示盐度。

11题根据第10题的判断结果,与图示对照分析即可找出答案,B、C、D选项都比较明确,只有A项迷惑性较大。

12题该题对时间判定的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与常规训练中区分冬季、夏季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此时表层水温约为17℃可排除A(冬季)、 C(夏季)项,海洋热容量大,吸热慢二月达一年中最低值;夏季过后放热也慢,秋季水温仍较高,17℃是符合实际的,这道题是所有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选对的占10%多一点。

(1)抽象统计图表考查水温和盐度的基础知识;(2)从教学中既强调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又强调垂直分布规律;(3)依托时间尺度大跨度的考查区域地理事实。

注意:8—9题、10—12两个题组的解答应注意:大题目题干的信息为各题的;已知条件,前一题的结果为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的解决印证前一题的解决印证前一段的答案。

36.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36题:该题以大比例尺的平面图(主要是水系)和剖面图为载体设置情景考查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能力层级分明,对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尤为突出。水系是地形,气候的“指示物”,能承载和反映区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信息,所以试题选取以水系为主题的平面图作为命题素材,构思巧妙、立意高远。试题的这种呈现方式使有效信息比较隐蔽,试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多数考生得分率异常的低。30分的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

解析:低山、丘陵广布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构成了该区域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区域特征,围绕中心问题,运用地理的方法和思维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型”。

(1)描述和阐释地形特征,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读图、比较和描述能力。大部分考生不能通过比较海拔高度、河谷轮廓对地形特征作出准确描述。

(2)、(3)考查用可持续发展思想预见流域内的开发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它重在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答卷情况看考生能借助表象做出第一步的判断,但深入分析,展开论述明显不足。

分析土地开发潜力的思路是:低山、丘陵广布——土地垂直分异明显——耕作业、林果业、水电开发;土地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只答出“防止水土流失”而漏掉“应避免坡地垦荒”;对“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不能穷尽一切条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这说明考生思维只停留在较浅层次,对地理成因、形成条件等深层机理缺少足够论述,在复习中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小题:突出依据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特种的能力(体现对“阐释和表述事物的能力”考查);既考查地理事物水平分布又考查垂直分布及二者的对应关系;通过小路的分布反映地形起伏的变化;

(2)小题:由自然地理过度到人文地理体现学科内综合;结合具体区域突出人文地理考查的热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运用原有知识储备和本题信息的结合,合理组织答题思维结构;

(3)小题:强调图文信息的结合应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组织答题思路;强调应用能力的考查。

注意:该题对我们高三教学的启示是:在复习设计上,重点把功夫下在如何创设学生运用知识的情景上以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思想方法上。

3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_ ____,它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同喷发的原因。

39题:该题的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火山喷发的原因”属于基本地理过程的范畴,意在引导学生用发展、动态的眼光去认识地理事象,而这恰恰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和关注的。

解析:(1)等深线是2005年新增加的考点,只要理解了等深线的含义,相对高度的计算比较容易。利用经纬度定位结合海岛轮廓可完成对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认定。

(2)根据图示等深线的海拔可确定岛屿附近海底地形为海沟,应属于消亡边界,两侧板块以挤压作用为主。

(3)以上一题的答案作为条件,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描述火山喷发的原因。

(1)小题:不回避热点地区和重大地理事件,考查落脚点在基础知识;空间定位信息简单,利于学生判断;适当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考试说明的变化——考查等深线;

(2)小题:回归教材基础知识;复习中的整体规律分布与考查中的大比例尺局部区域的分布关系;

(3)小题:答案组织凸现思维的过程性——碰撞、俯冲、熔融、喷出;地理学科的关键语言准确;

存在问题:

1.II卷试题设问方式颇为费解,多道试题易引起歧义,使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命题者的实际意图,使本来很简单、很基础的试题变成难度很大。如39(3)的“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在试题情景下很容易理解成“为什么1853年喀拉喀托火山会喷发”,而不是命题者的本意“这里为什么容易火山喷发”,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正地理水平。不少学生反应说试题有点“偏”,其实就是弄不清命题者的意图。如 36(1),对该区域的地形特征要求说出地形类型及分布,但对地形的变化趋势(地势)未做要求。36(2)忽视了立体农业,优势农产品系列开发,水力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潜力”究竟是什么理解,如果已经有耕作业,那耕作业还能算潜力吗?设问不明确,答案太草率,都不利于地理教学。2.第39题中的关于国家、首都和板块名称的考查,这种识记的内容竟有10分之多,似乎与考试中心一直所倡导的能力立意有点背道而驰。

3.试题的区分度偏小。试题有些过于简单,如印度尼西亚和首都雅加达;而有些试题却太难,如选择题的第8、9题。

三、05年文综(全国卷Ⅰ)试卷与试题特点:

◆题量和各学科分值比例保持稳定,题型有所变化,试题难度明显增大。

今年文综试卷共计39个考题,总分300分。其中选择题为35个考题,140分,与去年相同。非选择题为4个大题,共160分。与去年试卷相比,非选择题题量继续保持稳定。政治、历史、地理三学科在试卷的分值均为100分,与去年相同。

选择题中,政治学科12题,占48分;历史学科12题,占48分;地理学科11题,占44分。非选择题中,政治为52分,历史为52分,地理占56分。其中36题为地理题(共36分);37题为历史题(共32分);38题为政治题(共32分)。39题为政、史、地三科综合(共60分)。

命题坚持了“源于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但考后学生有所反映的是题目的难度梯度太大,容易的题目学生感觉太简单,如选择题第一组题中的(1)、(3)题。难度来的太快,分量有点过大,如第3题组和第4题组。

从题型来看,今年政治学科试题中,首次出现了图表分析题。

今年试题量保持稳定,有所变化的是:38题由去年的“三问”变为今年的“四问”;39题由去年的“六问”变为今年的“八问”,试题答案内容有所增加。从各地考点得到的信息看,绝大多数考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答完试卷。

从试卷抽样结果来看,两大部分试卷的平均分均有所下降。I卷的平均分由去年的108分,下降至今年的94.47分;Ⅱ卷平均分也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低10分以上),其中36题第

高考文综地理答题模板教学教材

高考文综地理答题模 板

高考文综答题模板:地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北京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解析)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B 项错误是“中西交通起点”及“楚文化具有明显的西域特征”,这与事实不符。C项与本题资料的事实不符。D项从本材料无法得出“楚国与西域有广泛交流”,更得不出“生活方式趋同”。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 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解析:A项“百家争鸣”在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已结束,《汉书》形成于东汉。B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代久远,与东汉《诗》、《书》位列官方史书没有直接关系。D项无关。C项正确,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导致后代《诗》、《书》位列官方史书的主要原因。 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夕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A项错误在于该材料得不出“官府垄断茶利”及“商业环境恶劣”。B项得不出“农产品“减少”,货币使用率“高低”。D项题意无关。C项反映出张咏知县的做法,反映出内心固守的“重农抑商”思想。故正确。 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解析:A项错误在于“仅作为”、“不参与”政事与事实不符。B项本材料无法得出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C项与事实获得“票拟权”不符。尽管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是仍需服从君权的需要,该材料反映出皇权“至上”,故D项正确。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2018年全国卷3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6.(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政法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 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利条件: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37.(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学科&网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 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 晴朗,气温低。 不利条件: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 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 替控制)。

38.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39.追责问责,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立责任清单,落实责任制,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强调权责一致,明确主体责任,依法问责,有利于提高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公信力和政府威信。 40.(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 (2)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弘扬革命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心系祖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41.(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2.略

2015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第1、2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1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B、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B、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第6-8题 6、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B、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 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7、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图、禹王谷、铁塔公园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8、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图3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9、10题

2017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本部分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2017?北京)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2.(4分)(2017?北京)如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12分)(2017?北京)如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8分)(2017?北京)如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8.(4分)(2017?北京)如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完整版)高考文综大题答题模板(第3版)最新版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 - 副本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年第二学期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12.图6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3.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图6 B.《离骚》抒发了作者优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D.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 14.图7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 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 A.官营手工业渐衰落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C.商品经济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15.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1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颅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与时俱进

17.图8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图中日 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 中“贸易的钥匙”。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①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②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③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④日本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国际风云变幻万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一根“定海神针”,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的关系。被喻为“神针”的是 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D.“一国两制”构想 19.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自由的动物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20.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12世纪时罗马法出现于意大利和欧洲中部一些自治市的法典中,以解决自身的法律缺陷,罗马法的程序规则被整理并引入法庭中。这些现象出现源于罗马法 A.是成文法,有利于按律判决和量刑B.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罗马国家的兴衰 C.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的既得利益D.体系完备、程序严谨有一定普适性 21.图9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④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年北京卷文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 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 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 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B.200千米 C.500千米D.2 000千米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读图3,回答第4、5题。 4.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4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A.黑B.青C.港D.黔 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图6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第8题。 8.该图体现

高三复习考试地理原因类大题答题模板

大题模板之地理原因题 1.地理原因(地理判断与比较及原因分析)、地理区位分析、地理条件分析 原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地理重在自然)(因素) 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01)大气方面 ◆影响气温的因素: 例1: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 ①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②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④城市人口密集,汽车尾气等排放加剧温度提高。 例2: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②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③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④沙漠广布,增温快 ⑤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分析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原因: 例3: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

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升温快,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故日较差大。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类型及原因分析) 例4: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例5: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气候成因分析: 例6:“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①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②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 例7: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多大风沙尘天气。

(word完整版)2019年北京卷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 分)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 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14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 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 ?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 ?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 ?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15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 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 ?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 .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6.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 .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 .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17.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18.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 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政治协商制度④民主集中制 A .①② B .③④C.①③D.②④ 19.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0. 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

我是一个经历高考的人,尤记当年的艰苦时光。三点一线,但我挺过来了。现在把历年的高考试卷,传于网上,有答案。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最后 祝各位同仁高考考出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你的理想,努力吧,奋斗吧,拼搏 吧,永远支持你!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7页。第II卷8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题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 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 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

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A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 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读图3,回答第5题。 5.四个大洲中, A.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8题。 8.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 ①铁矿②大城市③交通线路④钢铁消费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6,回答第9题。

2018届旅游地理答题模板突破专题含高考地理真题考试大纲

2018年选修地理旅游地理答题模板突破专题 【高考真题例举】 1、(2010年新课标卷)(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图中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10分)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2、(2011年新课标卷)读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 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 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3、(2012年新课标卷)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壁画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此地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降水少,此处又有风沙的掩埋更有利壁画的保存。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限制游客的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度;加强监 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4.(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 建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 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图11示意三沙市的 地理位置。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 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独特性: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旅游规划;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口供给; 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5.(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 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 吸引了大量游客。图9示意神龙架及其 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 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 然原因。

高考试题文综历史(北京卷)含答案详解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回答第12、13题。 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 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项。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 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 据图可知,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 该区域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 芒种至小暑期间, A.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 内蒙古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 1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 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 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男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 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 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 《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 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 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 15.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16.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 阁权力得到加强 B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 .②③ C

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

2020年高考文综北京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16页)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16页)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0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1~3题。 1. 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 ) A. 气温高,日较差大 B. 风小雾大,降水多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 日出晚,昼短夜长 2. 英国 ( ) A. 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 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 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3.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 A. 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 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 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 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 图中所示山地 ( ) 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解析(附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试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图1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图2,回答3~5题。 图2 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4.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5.在图3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图3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点,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图4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时时时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N °°°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使用完毕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 图,回答第一题。 1.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 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4.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 桂、甘、豫 读图4,回答第5,6题。 5.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6.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 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