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6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6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6赫尔驱力还原学习理论

一、赫尔学习系统的基本公设

1、一级学习系统:S E R=D*S H R

赫尔学习系统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1)与需要相关的动机状态,赫尔称之为驱

力(D);(2)通过强化产生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赫尔称其为习惯(H)。从而引出了赫尔最基本的假设(Hull,1949):S E R=D*S H R。通过这种定量的方法,可以把行为看作是行为所依赖的两个变量——驱力与习惯——的函数。在赫尔的体系中,驱力是非常一般的、不指向特定行为的;而习惯是非常具体的。因此,习惯(S H R)表明了特定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倾向。赫尔的另一个公设是:“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可见,驱力还原可以导致新的反应。后来,赫尔对自己的公设作了修正。他认为,每一种驱力状态都有一种独特的驱力刺激(drive stimulus,简称S D)。当某些方面的需要激活了内部感受器时,这种生理需要就会被转化成一种驱力状态。这种感受器的激活,形成了一种驱力刺激(S D)。

2、二级学习系统:

赫尔在他的公式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构成——诱因动机(K),公式就成了:S E R=K*D*S H R。赫尔的学习系统有了两种动因:原有的一级驱力因素;新加的二级诱因。这样,就有了两种学习:(1)一级学习系统,即刺激-反应的学习;(2)二级学习系统,即建立在二级强化物和诱因动机基础上的学习。从而引出了两个概念:二级驱力(secondary drive)与二级强化(secondary reinforcement)。

3、学习系统中的其他变量:

(1)刺激强度的动机机制(V)

赫尔认为,对于一定程度上的习惯力量来说,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潜能也就越高。这样,赫尔的方程式就成了:S E R=K*D*V*S H R。

(2)强化延迟(J)

强化延迟得越久,反应潜能就越弱。因而,赫尔的方程式有添加了一个构成:

E R=K*D*V*J*S H R。

S

(3)反应潜能(S E R)

反应是一个因变量,而反应潜能则是一个中介变量。只有当反应潜能超过反应阈限(reaction threshold)时,才能唤起反应。

(4)抑制潜能(I)

赫尔还假设,存在着一些抑制行为、阻止行为表现的因素或抑制潜能(inhibitory potential,简称I)。他认为存在着两种抑制:反应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这两种都是作为负的反应潜能而起作用的。所谓“反应性抑制”(reaction inhibition,简称I R)是指,在任何时候,只要反应一发生,就会产生反应性抑制,即反应机制开始趋于疲劳。赫尔把反应性抑制引入他的系统,是为了解释自发恢复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解释这种事实:有机体在密集训练时比分散训练时操作水平要差一些,这是因为在密集训练时,反应性抑制没有机会消散的缘故。所谓“条件性抑制”(conditioned inhibition,简称s I R)是指,有机体如果在某种情境中作出一种反应,但没有伴随强化,那就会增加条件性抑制的程度,这就像强化某一反应会增强其反应强度一样。这样,事实上就有了两种学习机制:一种是使受强化的反应更可能出现;一种是使没有受到强化的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因此,赫尔的方程式可以变为:

E R=K*D*V*J*S H R-(I R+S I R)。

S

(5)波动机制(S O R)

赫尔认为,即便实验者尽一切努力使习惯力量和驱力水平达到最高限度,使抑制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反应强度的血多变化无常。赫尔假定,波动是一种抑制,是随机变化的。因此,赫尔的方程式可以变为:S E R=K*D*V*J*S H R-(I R+S I R)-S O R。

PS:稍作总结:赫尔的反应强度可用如下公式表示:S E R=K*D*V*J*S H R -(I R+S I R)-S O R,其中,K

表示诱因动机,D表示驱力,V表示刺激强度的动机机制,J表示强化延迟,I R和S I R分别表示反应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S O R代表波动机制。

二、赫尔学习系统中派生的中介机制

1、部分预期目标反应(r G)

部分预期目标反应(fractional antedating goal reactions,简称r G)是赫尔用来作为诱因动机(K)的支撑物的机制。赫尔对学习的解释主要依赖于对强化的解释。赫尔坚持认为,强化是由驱力还原构成的。

2、强化梯度(gradient of reinforcement)

有两类强化的时间梯度。一类是以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cs)之间的时距为基础的,这主要表现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另一类以反应与强化之间的时距为基础的强化时间梯度,这主要表现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延迟越久,对学习的妨碍也就越大。而且,离目标近的刺激-反应联结,比离目标远的联结够强些,其联结的强度是根据离目标距离远近按顺序递减的。

3、习惯族系等级系统(habit-family hierachy)

之所以称为“族系”,是因为它们都是根据共同的部分预期目标反应(r G)整合在一起的;之所以称为“等级系统”,是因为它们是根据以往受强化的优先程度按顺序排列的。有机体之所以作出某种选择,是因为这种反应在以往受强化的机遇比其他反应更大些,因而,与这种选择相联系的反应潜能也比其他选择的反应潜能更强些。

三、评论

从赫尔把学习理论主要集中在强化的原则上这个角度来看,赫尔的理论与桑代克的效果律较为接近,而与格思里的邻近理论与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相对立。赫尔理论体系之所以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主要原因有两条:一、他试图形成一个包摄一切的理论体系是不切实际的。从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趋势来看,趋向于建立一种能抓住学习过程某些特点的学习模式,而不似乎大一统的理论框架。二、赫尔过于醉心于用数学公式来构建行为系统。赫尔最了不起的,是他随时准备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观点的态度。

PS:幸好赫尔的大多数公设现在看来都是有错误的,不然我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数学逻辑和思维水平还真理解不了他的有些东西。当然,不排除有酸葡萄心理,不过,赫尔的精神与科学态度倒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四、赫尔学习理论的影响——斯彭斯定量刺激-反应理论

1、斯彭斯的基本观点

斯彭斯认为,研究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参照系内,使行为理论在较高水平上得到精确的量化。他的基本假设是:行为具有足够的秩序和规则,是可以对行为作出合乎规律的描述的。

2、斯彭斯对赫尔公设系统的修正

有人称斯彭斯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半强化和半临近的理论”。斯彭斯认为,工具性反应的习惯强度(H)是反应在某种情境中发生的次数的函数,它与强化物是否呈现无关。在他后期认为,习惯强度是刺激-反应联结的次数与强化次数的函数,至于强化量是无关紧要的。

诱因动机(K)等于部分预期目标反应(r G),或r G部分预期目标刺激(s G)。于是,斯彭斯就把赫尔的诱因动机(K)与部分预期目标反应(r G)这两个概念合二为一了。这一方面简化了赫尔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诱因动机(K)原有的不确定性。

尽管斯彭斯也认为反映潜能是由驱力(D)、诱因动机(K)和习惯(H)决定的。斯彭斯的方程式为:E=H(D+K)。

3、赫尔与斯彭斯对泛化与辨别的解释

赫尔论泛化:两个刺激越是相类似,其中任何一个刺激就越有可能代替另一个刺激引起

条件反应。这两种刺激在同一维度上的差异,可以被描述为这一维度的泛化梯度。他还强调,习惯强度和反应潜能的泛化是随驱力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斯彭斯论辨别:条件性抑制(S I R)会形成一种负刺激(negative stimulus,简称S_),并会泛化到整个刺激维度上去;而习惯(S H R)则会形成一种正刺激(positive stimulus,简称S+),它也会沿着刺激维度把习惯强度泛化到这一刺激维度的其他点上。斯彭斯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1)形成正刺激(S+)的习惯强度随每一次的强化而增强;(2)形成负刺激(S_)的抑制性潜能随每一次不强化而增强;(3)兴奋性潜能和抑制性潜能都会泛化到其他刺激上去;(4)正刺激(S+)泛化的量值大雨负刺激(S_)泛化的量值;(5)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是以代数方式相互作用的;(6)最有相对最强习惯潜能的刺激最有可能发生反应。

4、评论

同赫尔一样,斯彭斯认为,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或形成习惯的过程,但他更强调通过有控制的实验分析来探索学习心理的规律。同斯金纳一样,斯彭斯的理论也可称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但他试图分析强化的性质,而斯金纳则不讨论这个问题。斯彭斯的理论有时又像格思里的理论一样,被称为邻近理论,因为他的部分预期目标反应(r G)可以被看作是格思里的一种动作-产生的刺激,都是为了说明有机体在达到目的以前反应不止的原因。所以,称斯彭斯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半强化和半临近的理论”是贴切的。

成人学习理论

构想软件模型,把以前的关于学习理论的读书笔记重新拿来看,整理 思路。 1928年桑代克《成人学习》,标志着西方成人学习理论研究的开始。 西方成人学历分为三个学派: 一、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思想: 1970《现代成人教育实践:成人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四个基本论点: 1 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其自我概念将从依赖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转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成人学习者掌握自学方法,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2 成人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为成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成人自身的个体经验就是一种学习资源; 成人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更有意义; 成人的经验有时会形成某种学习定势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经验的作用并不全是积极的。 3 成人学习计划、学习目的、内容、方法等与其社会角色任务密切相关; 了解不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势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围绕成人学习需要开展工作; 具有相同学习需要的成人能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4 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学习目的逐渐从为将来工作准备知识向直接应用知识转变 其特点是: 1 明确划分了现代成人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区别 2 带有浓厚的人文注意色彩 3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缺陷不足: 1 过分强调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差异,忽视了这二者之间的共性 2 片面强调教育对个人的适应,忽视了个人对教育的适应 3 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成人学习生活情境理论 (一)麦克卢斯的余力理论: 成年期的特点:个体的能量需要与实现需要的可能性之间寻求平衡的生长变化的综合时期。 核心论点:生活余力可因能力增加或负担减少而增加;也可因负担增加或能力减少而减少。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能力或负担来改变和控制余力。能力与负担的比率是影响个体生活情境的重要因素。当能力与负担相当时,生活情境是稳定的;当负担超出能力,或由于负担失去控制使负担超出能力的倾向难以逆转时,生活情境讲变得十分脆弱,甚至崩溃。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 1.(山东省临朐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如图所示,对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m 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 A .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 B .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回复力 C .重力、支持力、回复力、摩擦力 D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解析:弹簧振子m 受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三个力的作用,故选A 。 2.(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在简谐运动中,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下列各组中描述振动的物理量总是相同的是( B ) A .速度、加速度、动量和动能 B .加速度、动能、回复力和位移 C .加速度、动量、动能和位移 D .位移、动能、动量和回复力 解析: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其加速度、动能、回复力和位移总相同,故选B 。 3.(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和12 m 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能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 C ) A .f k B .2f k C .3f k D .4f k 解析:上面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其做简谐振动的回复力,故f =0.5ma ,kA =1.5ma ,由上两 式解得A =3f k 。 4.(吉林省八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一个在y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图(1)~(4)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 、F 、a 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和加速度)( C )

A.图(1)可作为该物体的v-t图象B.图(2)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C.图(3)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D.图(4)可作为该物体的a-t图象 解析:因为F=-kx,a=-kx m ,故图(3)可作为F-t、a-t图象;而v随x增大而减小,故v -t图象应为图(2)。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示范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公式;了解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和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结合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而掌握新知识,以培养其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定义; 2.难点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 三、教具:弹簧振子,挂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机械振动? 答: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提问2:振子做什么运动?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机械振动的情况:机器的振动,桥梁的振动,树枝的振动,乐器的发声,它们的振动比较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振动都是由简单的振动的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开始。刚才演示的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提问3:过去我们研究自由落体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的? 今天,我们仍要从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研究简谐运动的运动性质;从动力学(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简谐运动的特征,再研究能量变化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第二次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 提问4:大家应明确观察什么?(物体) 提问5:上述四个物理量中,哪个比较容易观察? 提问6: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还是变力?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 小结: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提问7:简谐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 小结: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时,加速度等于零。 提问8:从简谐运动的运动特点,我们来看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让我们再来观察。提问9:振动前为什么必须将振子先拉离平衡位置?(外力对系统做功) 提问10:在A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1:在O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2:在D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3:在B,C点,振子有动能吗?系统有势能吗? 小结: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程青阳 11104510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二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质量考察有明显注重趋势,因此各高校对待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停留在一味的灌输知识层面上,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不少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大学的学习比高中更复杂,更有难度,大学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的独立和自觉能力,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人生轨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什么样的学习动机才是正确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理论如何在教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本文在接下来将予以介绍。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迁移教学模式 当前,许许多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无不在各自的领域潜心研究自己的课题,希望能有一天实现突破,在有关学生教育课题上的研究也大有人在,他们有的在基层学校里教学,希望通过亲身感受从学生的反应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也有一些人,

他们没有到学校里与学生面对面,而是选择了在自己的书房翻阅各种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书籍,然后期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线索,我们或许不能对此提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也许他们真的能够发现什么。什么是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大学生学习动机偏差问题的策略是怎样的?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在哪方面?我将针对这几个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介绍和说明。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1】 动机是激发人们对某件事情采取行动的心理诱因,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用来考虑,也同样存在一种物质促使人们去做一件事,这种物质是行动的使然,它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导

课时分层作业 8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课时分层作业(八)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和能量 (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A.可以是恒力 B.可以是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力 C.可以是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的力 D.一定是变力 D[由F=-kx可知,由于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在变化,因此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一定是变力.] 2.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回复力与位移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B[由F=-kx可知,回复力F与位移大小x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故选项B正确.] 3.关于简谐运动的回复力F=-kx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长度 B.k是回复力跟位移的比值,x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C.根据k=-F x,可以认为k与F成正比 D.表达式中的“-”号表示F始终阻碍物体的运动 B[对弹簧振子来说,k为劲度系数,x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对于

其他简谐运动k不是劲度系数,而是一个比例系数,故A错误,B正确;该系数由系统本身结构决定,与力F和位移x无关,C错误;“-”只表示回复力与位移反向,回复力有时是动力,D错误.] 4.如图所示,在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板上,固定着一根原长为l0的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弹簧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小球,此时弹簧被拉长为l1.现把小球沿斜板向上推至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然后突然释放,求证小球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解析]松手释放,小球沿斜板往复运动——振动.而振动的平衡位置是小球开始时静止(合外力为零)的位置. mg sin θ=k(l1-l0) 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为x,受力如图所示,小球受三个力作用,其合力F合=k(l1-l0-x)-mg sin θ,F合=-kx.由此可证小球的振动为简谐运动.[答案]见解析 考点二简谐运动的能量 5.(多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在t=3.2 s时,振子的() A.速度正在增大,加速度沿正方向且正在减小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学设计

《11.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回忆前面学的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方法? 课件展示:两种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①x-t 图像为正弦曲线 ②F-x 满足 F=-k x的形式 下面用第二种方法来判断竖直的弹簧拉一个小球的 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提醒:先找平衡位置。因为x为振子到平衡位置的位 移。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 平衡位置:0kx mg = 振子在C 点受到的弹力为:()0' x x k F += 振子受的回复力 ()kx kx kx mg x x k mg F mg F -=--=+-=-=00' 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符合简谐运动的定义 问:此时弹簧振子的回复力还是不是弹簧的弹力?(不是)那是什么?指点受到的合力 重力和弹力的合力 所以说:回复力不一定是弹力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 振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在振动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分析:x ;a;F;v 三、简谐运动的能量 因不考虑各种阻力,因而振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用CAI 课件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分别显示分析x 、F 、a 、v、E k 、E p 、E 的变化情况) 观察振子从A →O→B →O →A的一个循环,这一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A →O 、O →B 、B →O、O→A ,分析在这四个阶段中上述各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定性分析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分析:弹簧振子由C →O的变化情况 分步讨论弹簧振子在从C →O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和总能量的变化规律。 ①从C到O 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如何?大小如何变化? 由C 到O 运动过程中,位移方向由O →C ,随着振子不断地向O 靠近,位移越来越小。 ②从C 到O 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回复力有什么特点? 小球共受三个力:弹簧的拉力、杆的支持力和小球的重力,而重力和支持力已相互平衡,所以回复力由弹簧弹力提供。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简谐运动 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2.回复力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3.回复力的方向 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4.回复力的表达式 F=-kx。即回复力与物体的位移大小成正比,“-”表明回复力与位移方向始终相反,k是一个常数,由简谐运动系统决定。 二、简谐运动的能量 1.振动系统(弹簧振子)的状态与能量的对应关系:弹簧振子运动的过程就是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过程。 (1)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2)在平衡位置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2.简谐运动的能量特点:在简谐运动中,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而在实际运动中都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因此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1.回复力的来源 (1)回复力是指将振动的物体拉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同向心力一样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2)回复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如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如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还可能是某一力的分力。归纳起来,回复力一定等于振动物体在振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时不能再加上回复力。 2.关于k值:公式F=-kx中的k指的是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而不一定是弹簧的

劲度系数,系数k由振动系统自身决定。 3.加速度的特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k m x,表明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振 子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4.回复力的规律:因x=A sin(ωt+φ),故回复力F=-kx=-kA sin(ωt+φ),可见回复力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1.根据水平弹簧振子图,可分析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如下: 图11-3-4 振子的运动A→O O→A′A′→O O→A 位移方向向右向左向左向右大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回复力方向向左向右向右向左大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加速度方向向左向右向右向左大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速度方向向左向左向右向右大小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振子的动能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弹簧的势能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系统总能量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当堂达标 1、(多选)如图11-3-2所示,物体系在两弹簧之间,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k,k2=2k,两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现在向右拉动物体,然后释放,物体在B、C间振动,O 为平衡位置(不计阻力),设向右为正方向,物体相对O点的位移为x,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1-3-2 A.物体做简谐运动,OC=OB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2.1 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溯源 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注意到了迁移现象。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教学思想,他还要求学生“由此及彼”。但直到二百多年前才有人提出一个系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相对独立,各司其责。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能力。而且,一种官能改进了,其他所有官能也会在无形中得以加强。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各种官能分别训练来实现的。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 James)开始了最早的迁移研究。他和他的四个助手以自己为被试,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一种学习是否影响后一种材料的学习。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启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1903年,桑代克(Thorndike)对注意、记忆和知觉辨别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提出了“相同元素说”。其主要思想为:迁移就是将先前学习任务中获得的特定行为应用于新的任务中。两项学习任务间之所以有迁移,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元素,也就是有共同的刺激——反应联结。迁移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使这些联结得以加强。迁移也即相同联结的转移。相同元素说后来被吴伟士修改为共同要素说,意即只有两种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因素才能影响另一种因素。这一学说是一种机械的迁移观,只能解释机械的具体的特殊迁移,难以揭示人类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 贾德在1908年设计了水下击靶实验研究迁移,结果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原理和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他强调前后两种学习包含的共同原理原则及学习者对这种原理原则的概括是迁移产生的两个条件,因此,学习者对原理掌握得越好,越有可能在新的情境中产生迁移。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突破了桑代克相同要素的局限,第一个将相同要素的范围上升到更抽象的原理原则,同时把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共同原理原则的概括作为迁移的基本条件,从而扩大了迁移研究的范围。 格式塔心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概括化理论,苛勒根据“小鸡觅食”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关系转换说。他认为学生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其实质就是指两种学习情景中存在某种相似的关系,这是迁移的前提条件,而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景的共同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关键和根本。 此外,鲁宾斯坦提出了分析概括说。他认为学习迁移在于通过综合分析,揭示出两个课题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从而产生对解决方法的概括,因而综合分析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概括是学习迁移产生的真正本质。 这些学说虽然强调的是迁移的各个侧面,但都离不开概括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早期的迁移理论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迁移的某些规律,对今天的迁移研究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表现在:1)学习情境因素方面。早期迁移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强调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是迁移产生的条件。桑代克强调两种材料外显的、具体的、元素的相似。苛勒和贾德则强调两种材料内隐的、深层的、整体的相似,即原理、原则和关系的相似。形式训练说强调前后两种学习所要求参与的

系统崩溃后还原的三种方法

系统崩溃后还原的三种方法 其实,系统还原的启动都是通过运行rstrui程序来进行的,我们可以找到系统还原的后台程序,进入C:/windows/system32/restore目录,找到rstrui文件,然后右键单击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以后只需双击该快捷方式便可快速启动系统还原。在DOS环境的命令行提示符下直接输入“rstrui”或是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strui”后回车,也可以同样启动系统还原。 安全模式下利用菜单进行系统还原 有时候Windows XP无法用正常模式进入,但是还能进入安全模式的话,我们可以在安全模式下启动系统还原进行系统恢复,具体的步骤是: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选择“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一个还原点(一个过去的具体时间),“确定”后系统即会重启并完成系统的还原。 利用命令行运行系统还原 当系统已经崩溃连安全模式也无法进入,但能进入“带命令行提示的安全模式”,我们可以在命令行提示符后面输入“C:/windows/system32/restore/rstrui”并回车,也可以进行系统还原。 利用还原盘进行系统还原 如果这几种方法不行的话,那就考虑用专门的还原盘来进行还原。有还原软盘和还原光盘两种,还原软盘可以在平时在即制作(这里就不介绍了),在市场上也可以买到还原光盘。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操作系统都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进行系统的还原。具体的操作是,把盘插进盘区,系统就可以自动运行盘里的还原软件进行系统的还原。 当然,不是任何程度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还原来恢复系统的,如果系统被很大程度上的破坏,那也只有进行系统的重新安装了。只有我们在平时少去修改系统盘,如果不懂就不要去动注册表,一般来说系统是不易出现问题甚至崩溃的。

系统还原使用方法

“系统还原”的使用方法 在Windows XP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功能,通过对还原点的设置,记录我们对系统所做的更改,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使用系统还原功就能将系统恢复到更改之前的状态。 一、实战系统还原功能 1.准备工作 使用该功能前,先确认Windows XP是否开启了该功能。鼠标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系统还原”选项卡,确保“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未选中,再确保“需要还原的分区”处于“监视”状态。 2.创建还原点 依次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运行“系统还原”命令,打开“系统还原向导”,选择“创建一个还原点” /“下一步”按钮填入还原点名,即可完成还原点创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创建系统还原点时要确保有足够的硬盘可用空间,否则可能导致创建失败。设置多个还原点方法同上,这里不再赘述。 3.恢复还原点 打开“系统还原向导”,选择“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点击“下一步”,选择好日期后再跟着向导还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恢复还原点之后系统会自动重新启动,因此操作之前建议大家退出当前运行的所有程序,以防止重要文件丢失。 二、系统还原功能高级操作 1.设置系统还原 系统还原功能会占用大量硬盘空间,可以通过“设置”功能来保证硬盘空间。要想取消“系统还原”功能,只需按上文所述方法操作,取消“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删除系统还原点,释放硬盘空间。若只对某盘的还原设置,取消选择“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选中“可用的驱动器”项中所需要分区,点“设置”,选中“关闭这个驱动器上的系统还原”可禁止该分区的系统还原功能。另外还可给分区限制还原功能所用磁盘空间,选中需设置的分区,点“设置”后,在弹出设置窗口中拖动划块进行空间大小的调节 2.释放多余还原点

学习迁移理论的实质和应用

迁移理论与汉字教学小议 摘要: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时至今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学习理论,或者说是学习的条件论,围绕迁移这一概念,各个学派都根据自身的理论立场,对迁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围绕迁移产生的条件而进行研究的。而对于迁移整体论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比较典型的几个迁移理论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迁移的整体把握。同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研究迁移理论的实践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迁移整体论汉字教学 1、引论 “国内外许多相关知名学者和语言心理学家对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已经有近300 年的历史。”1如所周知,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迁移理论学说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理论”。但是,我们发现以上这些学说都是围绕“迁移如何产生这一问题”而展开的讨论。对于“迁移”本身是什么,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当然,对于一个概念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渠道,而看似最为简单的往往是最难做到的。可以说整个人文科学之中,大家所烦恼的就是对于概念的解释或是界定。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迁移”的描述“一个人将以前在学习或问题解决时获得的经验及知识应用于新情景时即为迁移” 2,“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景中的运用”3,“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在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詹姆斯)”5,“个人在学习中获取的各种信息,不仅应该长期保存,而且还应该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去,这就涉及到迁移问题。”6总结以上关于“迁移”的各种描述,可以概括为如李红先生所讲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描述多少有些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相混淆的弊端。我们认为“迁移”是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学习的结果应该是对一个新知识、技能等的具体应用。但是由于“迁移”是一个复杂的隐性过程,我们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为了确定“迁移”存在与否,只能借助“迁移”的外显来衡量。例如;我们说一个人是否学好一个技能要看他学了以后是否会用,如果会用就是“迁移”成功。如果不会用就是“迁移”失败。我们觉得无论成功与失败,只要有学习发生就会有“迁移”出现。一个人没有学好一项技能不等于他没有学习。但是我们在评价学习的成果时,总是以成败论英雄。而这个成败在今天更多的表现是对分数、名校的追捧。在大家都在大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我们并不否认学习成果的重要,我 1刘晓莉:“迁移理论及其应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美]约翰·桑切克:《教育心理学》,第318页。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261页。 4李红:《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教学心理学》,第255页。 5李红:《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教学心理学》,第255页。

系统还原手动GHOST使用教程及用U盘安装XP系统

系统还原手动GHOST使用教程及用U盘安装XP系统 一、准备工作 1、ghost是著名的备份工具,一般的ghost光盘(盗版系统盘或者网上下载的系统镜像)都自带 ghost11.2。 二、用ghost11.2备份分区 使用Ghost进行系统备份,有整个硬盘和分区硬盘两种方式。下面以备份我的C盘为例,推荐当你的C盘新装(重装)系统后,都要用GHOST备份一下,以防不测,以后恢复时10分钟还你一个全新系统!ghost11.2支持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 将光驱驱设为第一启动盘,插入光盘重启电脑进入 ghost11.2。 启动进入ghost后,画面如下

图1 已经进入 Ghost 图1中显示程序信息,直接按回车键后,显示主程序界面,如下图2所示 图2 打开程序菜单 主程序有四个可用选项∶Quit(退出)、Help(帮助)、Options(选项)和Local(本地)。在菜单中点击 Local(本地)项,在右面弹出的菜单中有3个子项,其中 Disk表示备份整个硬盘(即硬盘克隆)、Partition 表示备份硬盘的单个分区、Check 表示检查硬盘或备份的文件,查看是否可能因分区、硬盘被破坏等造成备份或还原失败。我这里要对本地磁盘进行操作,应选Local;当前默认选中“Local”(字体变白色),按向右方向键展开子菜单,用向上或向下方向键选择,依次选择Local(本地)→Partition(分区)→To Image(产生镜像) (这步一定不要选错) 即1-2-2如下图3所示

图3 依次选择产生镜像 确定“To Image”被选中(字体变白色),然后回车,显示如下图4所示 图4 选择本地硬盘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计算机软件 姓名:张磊学号:1110451006 摘要: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不断在学习不断在进步,高考中白万雄狮过独木桥,老师家长都在考虑智力问题,其实占半壁江山的还有非智力因素,有些人有智力但是就是不想学习,这就是没有学习动机,另一些人智力一般般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深山的孩子想走出大山),产生了很大的动力,使他们金榜题名。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终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儿时期学得多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影响,孩子学习了一些知识,当他们学习其他知识时由于以前的学习就会使新的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这就是学习迁移,所以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关键字: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迁移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一、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求知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1】这些需求在马斯洛的眼里是有层级的,即从低到高,低层的是人体生存所必需的,人在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低层次是人体的基本需求,高层的是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完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生活程中,会遇见

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我们以前没有看见过的,我们就会对其产生好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感,大部分的我们会问身边的人,我们所看见的或听见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求知的欲望,是我们想知道,通过一些途径去寻求答案,当然,现在的我们会上网查资料去了解。 2、学习动机的成就理论 当人们面临失败时,就会产生挫败感,这挫败感可能来自别人的嘲讽、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因为自己的某方面不足而完全否定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等等。这是对失败的情感反应,而人是有自尊的,会有避免失败的意向,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或者一些目标,无论如何也要排除困难,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比别人都做得更好,一雪前耻,当成功的光环照耀在他(她)的头上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其实这也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寻求更高的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达到更高的境界。例如,小学时,你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过去的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这次你失误了,当着全班人的面前,老师读了你的分数,这时你的自尊心严重受打击。为了挽回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你努力学习,在下次的考试中你一雪前耻。上初中后,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很多,你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了,这时的你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的目标,因为你知道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只有不断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努力去做,当你真的全身心去做,当你成功了,你就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感觉很好,你想一直拥有这种感觉,所以你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学案 北京 蔡雨翔 2013.04 教学目标: 1.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2.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量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在已学的知识当中,我们知道不同的运动受的力也是不同的,例如: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物体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都在改变,但方向总指向圆心。那么物体简谐运动时,所受合力有何特点呢 ? 当把弹簧振子从它静止的位置O 拉开一小段距离到A 再放开后,它会在A -O -B 之间振动。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我们把这个 力叫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定义:受到总能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且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3、特点: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不是什么新的性质的力, 4、来源:振动方向的合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还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对于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回复力就是弹簧的弹力。 振子由于惯性而离开平衡位置,当振子离开平衡位置后,振子所受的回复力总是使振子回到平衡位置,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就形成了振动。振动的平衡位置O 也可以说成是振动物体振动时受到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5.回复力与位移关系 弹簧振子的位移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即初位置是平衡位置,位移可以用振子的位置坐标x 来表示,方向始终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外侧)。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因而回复力的方向与振子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反。对于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回复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振子的回复力F 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 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 二、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F=-kx 式中F 为回复力,x 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k 是劲度系数,负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总相反。 大量理论研究表明: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回复力总满足F=-kx 的形式。式中k 是比例常数。这就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这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方法。

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第三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的规律。 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3、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量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弹簧振子所做简谐运动的分析,得到有关简谐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知道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2、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体做简谐运动时的回复力和惯性之间关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回复力和惯性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是这一对立面能够使物体做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对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1、物体做简谐运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总结。 2、关于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与归纳、推导与列表对比、多媒体模拟展示 教学用具: CAI课件、水平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前面两节课我们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了简谐运动的规律,不涉及它所受的力。 我们已知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

动,所受合力为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物体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指向圆心。那么物体简谐运动时,所受合力有何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二)新课教学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振动形成的原因(以水平弹簧振子为例) 问题:(如图所示)当把振子从它静止的位置O 拉开一小段距离到A 再放开后,它为什么会在A -O -A '之间振动呢? 分析: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 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①回复力:振动物体受到的总能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且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 回复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是什么新的性质的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或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等。 振动物体的平衡位置也可说成是振动物体振动时受到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②形成原因:振子离开平衡位置后,回复力的作用使振子回到平衡位置,振子的惯性使振子离开平衡位置。 (2)简谐运动的力学特征 问题:弹簧振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是什么关系? 分析:由振动过程的分析可知,振子的位移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即初位置是平衡位置,位移可以用振子的位置坐标x 来表示,方向始终从平衡位置指向外侧。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因而回复力的方向与振子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反。 对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来说,回复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振子的回复力F 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 成正比,即 F=-kx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论文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孙云 (淮安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迁移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起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一些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2-0019-01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国外关于迁移的思想可追溯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时代,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John Lock(1632-1704))最早提出学习中“迁移”的概念。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回也,闻一以知十”。人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等等都是关于学习迁移的说法。很多著名心理教育学家认为迁移指的是先前学习的知识对新学习的技能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加法的学习会影响乘法的学习,平面几何的学习会影响立体几何的学习,等比数列的公式会影响求和公式的学习等等。迁移理论在作用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时候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迁移作为基本的学习现象和教育目标之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迁移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有关迁移的研究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改变,从关心迁移结果到关心迁移的本质,从注重迁移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题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题 1.(多选)(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月考)一个物体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物体运动过程中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振幅 B .物体先后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叫做振动周期 C .物体在1秒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频率 D .物体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叫做相位 解析:偏离平衡位置最大的距离叫振幅,故A 错误;物体先后以相同的运动状态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叫做振动周期,故B 错误;物体在1秒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频率,故C 正确;物体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叫做相位,故D 正确。 2.(多选)(四川省广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间振动),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正方向,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振动曲线,由曲线所给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t =0时,振子处在C 位置 B .t =1.0s 和t =1.4s 振子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 .t =0.9s 时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速度 D .t =0.4s 时振子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5cm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 =0时,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说明振子处于B 位置,故A 错误;t =1.0s 和t =1.4s 振子处于OB 之间,所以加速度都指向正方向,B 正确;0.9s 时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振动,此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方向指向负方向,C 错误;质点振动方程y =- 0.1cos 2π1.2 t (m),当t =0.4s 时,y =0.05 m,D 正确。 3.(山东海岳中学高二下学期质检)如图所示,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很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艇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cm,周期为3.0s 。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cm 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是( C )

第六章成人学习理论习题201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 《员工培训与开发》2016-2017学年第六章习题 考核对象:考试时间:30分钟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计20分;请在相应选项上打勾) 1.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始于() A. 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2.成人学习以()为中心 A.生活 B.学习 C.问题 D.任务 3.成人的学习能力在()岁时达到顶峰 A. 25 B. 30 C. 35 D. 40 4.“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重复性的反射作用使动物的某种习惯得到强化,并逐步固定下来”是哪个成人学习理论的学派的内容() A.行为学派 B.认知学派 C.认知学派 D.人本学派 5.()认为,“搭桥”学习(受不同文化熏陶和情境影响的人的相互学习)帮助不同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并更有效地一起工作。A.达罗斯 B.德克斯 C.凯伦·E·沃特金斯 D.保罗·弗莱雷 6.()的核心观点是:学习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学习是交往、

交往工具、活动本身以及活动所发生的背景的综合。 A.质变学习 B.非正式和偶发学习 C.情境认知论 D.权力与成人学习 7.根据席尔瓦和汉森的四种学习风格模型,理解型是() A.感官—思考 B.感官—感受 C.直觉—思考 D.直觉—感受 8.下列不属于心理自我管理理论维度的是() A.功能维度 B.水平维度 C.范围维度 D.垂直维度 9.通过对成人学习理论的学习,我们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七条原则。其中之一是以()为中心原则 A.学员 B.教师 C.课程 D.方法 10.假如员工认为,企业培训内容与个人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一致时,有助于自己在工作变动较多的情况下应对不同的任务和问题,就会加倍工作与努力学习。因此,培训一定要遵守()原则 A.反馈 B.呈现与保持 C.迁移 D.练习与强化 二、多项选择题(6题,每题4分,计24分;请在相应选项上打勾) 1.下列关于成人学习,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研究者在诺尔斯的研究基础下,总结出成人学习六大特点 B.成人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取代了对教师的依赖性 C.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 D.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小,比较随意

预装XP系统一键恢复到出厂状态的操作方法

预装XP系统一键恢复到出厂状态的操作方法 问题描述 预装XP系统一键恢复到出厂状态的操作方法(适用机型:ThinkPad X60,X60S,T60,R51e,R60,R60e,R60I,T61,R61,R61I,R61E,X61,X61T,X61S,Z60M,Z60T,Z61T及ThinkCentre M52,M55,M55e,M57,A52,A53,A55,A57,A61等预装XP系统的机型) 注意:在您做一键恢复到出厂设置前,请一定要备份您的各个分区的重要数据到移动硬盘或者其他计算机。因为一键恢复到出厂状态后,您存在电脑上的资料就都没有了。如果您有多个分区而仅恢复C盘的话,也同样请您备份其他几个分区的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分区操作有可能会影响到一键恢复功能。如果您以后需要分区,建议您备份好各盘的数据资料,同时通过Create Recovery Media功能创建一套完整的XP系统恢复光盘(该光盘可将您的机器恢复到出厂状态,如果您需要了解创建恢复光盘的方法,可联系800-990-8888咨询,或在https://www.sodocs.net/doc/981064646.html,上获得在线支持)。 本文档是预装XP系统一键恢复的操作步骤,供您需要时参考。整个恢复时间可能要在2小时左右。(根据机器配置所用时间也会有不同) 解决方案: 1.按下电源键开机,再画面出现Thinkpad 图标时,连续按几下键盘左上角的长条蓝色键ThinkVantage(或者按F11),几秒钟后就会出现以下界面。

2.界面出现“请等待服务完成初始化” ,请您稍等。 3.此时界面出现一个关于RNR软件的简介,点继续。

4.出现一键恢复的主操作界面,点击复原系统。 5.出现以下提示,点击”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