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劳动教育对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意义

(完整版)劳动教育对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意义

(完整版)劳动教育对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意义
(完整版)劳动教育对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意义

劳动教育对形成学生优良品德的意义

内容提要: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使人高尚,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

关键词:

劳动劳动教育热爱劳动

正文: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使人高尚,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

一、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 %,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应在家长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某小学校的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掏出来,还给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同学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人家?她居然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

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劳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糊了。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讯器。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头是装了米和水的锅,一头是相当重量的沙罐。当饭熟时气体蒸发,重量减轻,沙罐下垂接通电源,电铃便自动报警。如果人在外面,听不到电铃的声音,报讯器还可以自动将炉门关闭。这项成果,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之美德

据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分钟,

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 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10 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汽车和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另据报载,美国和加拿大有17个城市每年举办“铁孩子运动会”参赛者是7至14岁的少儿,比赛内容是连续进行长距离游泳、骑车、越野和长跑。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报名参赛,角逐“铁孩子”的桂冠。无独有偶,日本中学普遍设有一门锻炼课程,即在严冬组织学生身着短裤进行户外长跑,旨地培养孩子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生活富裕的国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开眼界。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孩子未免被娇宠得过了头。然而,眼下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过于娇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这实在怨不得他人,从72分钟比12分钟的数字里,就不难得出,责任主要在父母身上。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不是个简单的习惯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大问题。一代青年如果不爱劳动,将后患无穷。古代巴比伦的消亡,与其民族好吃懒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决不能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过后全忘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圣贤们身体力行给劳动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意义。《抱朴子·广警》中说:“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宋代罗大维在《鹤林玉露》中说:“民劳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万恶生。”中国古代的禅著《百丈丛林清规》的主要精神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认为人不可不参与劳作,每个人都有奉献的义务,才有资格吃饭。制订该清规的百丈怀海禅师不仅是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实践者。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他到了90岁,弟子看到师父年老,不忍心让他再到田里工作,又不敢劝师父,只好把他的锄头藏起来,找不到锄头的百丈虽然不下田,但也不吃饭,他绝食三日,弟子劝他吃饭,他说:“我不是规定过,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吗?”弟子只好把锄头还给他。传说他活到96岁,工作到临终最后一天。

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美德,在当今孩子的身上出现了异化,做父母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是一种保姆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带来外观华美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曝晒,它只能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生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倾注爱心时,父母们忽视了孩子不可能永远在“温室”里生存的事实。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讲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曾让许许多多关心中国革命的人睡不着觉。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德育及其意义

教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当下各大高校内,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影响重大,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改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目标,高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既要改变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教育的片面认识,努力增强“渗透”意识,提高“结合”本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业务之中,努力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要努力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要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要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首先,大力建设优秀网站,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力量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加强校园论坛建设,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校园论坛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

小学公民道德教育

小学公民道德教育 为认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在全校掀起一个公民道德建设热潮,进一步推动我校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基地,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抓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我校始终要求各位教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加强道德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系统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校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深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分年级、分层次、有计划地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之中,形成了全员参与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围绕"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我校积极宣传本校各班的“精神文明小标兵”、“诚信好少年”的典型事迹,并组织全校老师学习共产党员标兵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校风,营造浓厚的环境与文化氛围。 (二)抓活动,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把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深化,结合不

同层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开展活动,倡议全体同学努力做到: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引导全体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活动中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学校校风校纪建设,使公民道德规范细化入心,并落实到每一名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中。 二是开展了学习环保知识,争做"小卫士"活动。 (三)抓环境,营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社会氛围 为营造学校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拓展德育建设的内涵和领域。实施了"家长教育素质工程",以家长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结合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举办讲座,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了科学教子的能力。学校还组织了"亲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使学生和家长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因为,只有思想品德健康的学生,才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可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 要着手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造成学生存在思想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解决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出生于90年后,从他们出生那天起,实际上就是个‘小皇帝’。因为,有国家各种法律多重保护,有众多亲人的宠爱。他们被浸在爱的海洋里,对于爱,他们已麻木了,也相当不珍惜父母的爱以及老师的爱。他们以己独尊,以己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因此,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不服从老师的教育。另外,他们从小没有受过挫折,意志力弱根本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应该说现在的学生思想品德变差是极为容易的。 要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光靠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首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我们一线教师为了达到此目的,曾做过如下尝试:在寒暑假里,要求学生回家跟随自己父母一同劳动或工作一周,写好劳动的感受与收获,回校后评比与交流。这样身同感受,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为了自己作出了多大牺牲。同时,要求学生作家庭调查,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统计自己家中经济的收入与支出情况,通过调查,学生会发现,父母辛苦挣来的钱财大部分都用在自己身上。通过体验和调查,学生自然长大许多,成熟许多,他们心中不仅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会产生感恩父母的想法。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效果。 一个学会感恩父母的学生,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他来学校,目的明确,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他们将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动力之源。 另外,学校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以及每个角色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就会准备各种知识与能力,为将来出社会担当角色做准备。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员:黄玉娟 在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问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重不重要?他们肯定不自觉的觉得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学习的重要相比,把道德教育放在次要位置。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儿童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3。2亿家庭的泱泱大国,这巨大的教育资源,应该在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长大后成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前些年,有人认为:小学生只要把语数学好,能写能算就行了,思想品德课学不学没关系。这种想法,不但学校老师有,社会家长也为常见。 许多思想教育家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数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

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美好的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相反,污蚀的环境只能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与人的关系是辨证的、不可分割的。由于人生活在环境之中,社会上的各种环境对人有诱惑作用、浸蚀作用,而青少年身上缺少意志力,缺少做人因素的抵抗力,如果从小不好好接受品德教育,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思想没有准则,行动容易越轨,就明显昭示未来的世界观。 事实证明,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多学少也不一样。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幼年是世界观的模仿阶段,只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科书的漫画和生动故事来深入诱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教材的每一课都蕴含着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教材内容大多以具体的人物或事物作为载体,当然也有少量一些已被大家所认可的、富有哲理的寓言童话故事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89944446.html,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卢翠英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第02期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是大学教育学生的中心工作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社会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时代对大学生们在个人素质涵养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思想政治信仰、理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处在模糊与迷茫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就应该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启蒙和教育,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思想政治的问题,耐心倾听学生的合理倾诉,为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不断地加强与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就是在于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要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关注、了解和分析,才能够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者。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作用。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就是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步骤。经过实践的一再证明,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思想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有所松懈,就会有很多的不正确的思想冒出来寻找自己的领地。因此,高校大学生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系统的、深入的、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中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社会群体,是实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加强和促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就变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如果现代高校的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那么就会对我们的社会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班主任如何有效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新华镇中心小学马海英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学生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政治态度、价值观与世界观、道德品质、成才理念等方面,需要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满爱心。学生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越亲近和信任他,教师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爱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励等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上进的信心。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培养好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班会,形成团结、向上、文明、进步的集体舆论。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指导开展文体活动是新形势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这既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又是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之一 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德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

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2019年精选文档

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变。社会的快速进步,对 人们的思想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社会思潮的形成,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变迁下,思想 政治教育对于及时更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准确定位人们的社会认 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正确思维的必然需要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但是,经济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不良思想的滋生。在一定的范围 内,信仰缺失,道德缺失,社会风气急转直下。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想中的弊端,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变迁的 理解,从而使行为走上正确的轨道。 2.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思想保证 我国的发展和进步依托于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一个民族拥有什么的样的发展理念,就会走向什么的发展道路。在国家建设 和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跟随着发展的现实。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内容要与国家发展进步统一起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是 快速,思想政治教育就越会显示出其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

够从所有环节上达到思想的保证,能够使思想的进步和发展与国家进步和发展形成一致性。 3.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人们的思想建设。而思想建设是人们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提高全民素质的形势下,思想教育就是首先要未完成的教育内容。思想教育的成败决定了人们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人们能否坚持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融合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民的思想进步能够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长期教育原则,建立思想教育工作的常态机制 我国的教育内容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贯穿于教育活动的 主线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武装头脑,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思维形成,融合现代化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教育模式。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类学校,都应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机制。建立常态机制,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走形式,而是 真正符合教育的宗旨和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实施教育和考 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2.注重能力培养原则,实施学习与讨论同步进行的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停留在课堂上,不是只是理论的阐述,而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社会现实相融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可以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 毛泽东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地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可见对未成年人培养教育,事关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小思想品德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 1、进行常规训练。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结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不一定做到。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时时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要做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学生才能有信心和决心,久而久之,才能使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内化。 2、用教师品格影响学生。 小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对于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知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师,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3、教师用“真爱”与学生“心灵”沟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赋予“真爱”。只有爱心打动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关注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其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

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关注着现在的独生子女,心里总是一丝淡淡的担忧,我觉得学习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了,而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老师最为无奈的等待,唯一能够争取的是教育者的积极配合与关注。

浅谈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身边我可以看到:现在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作业经常不完成,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就我所教的班级也是如此,尤其是交流语言,很多都是不礼貌的用语;对老师同学不尊重,主要表现在上课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同桌或同学,甚至还故意去骚扰同学,最终演变成打架了;做错事了不敢承认错误,还一直洋洋得意,心里没有一点的认错思想;再者有些学生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些种种都极度表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差,同时也能够映射出这个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因为孩子的这些不良品质的出现,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小学生不好教了,但同时使我认识到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是从一落地就开始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自我,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概念,不尊重教师,我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摆正孩子们思想认识,从而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不仅重视智育,也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提升情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拥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方面是学校的课堂教育。榜样示范法,是进行思品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老师应该严以律己,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好学习的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把自己的烦恼还给学生,让学生无端地忍受巨大的痛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应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导读: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 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

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试想那些学生们的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 有个人想成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里乞求。上帝一时心热,便给了他一篮子品德。那个人苦恼地说: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钱呀!上帝说:没错呀!我给你的是品德,因为品德能使你换来金钱呀!那个人不解地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几年后,他果然成为一位大富翁。尽管这是人们杜撰的故事,但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品德能够创造财富。 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没想到,此项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的好消息。 关于品德名言 1、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浅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体会

浅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体会 【摘要】本文作者先提出学生在品德方面经常发生的问题和它的原因,然后结合本人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几种方法。 【关键词】品德教育耐心方法 学校品德教育素质的怎样就是衡量本学校的社会位置,对社会的影响,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体制…等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校把学生培养在品德方面健康的人是每位教师和学校的不可推迟的使命。 目前虽然在学校抓好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通过电视,网上看了以后学过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重视在这种情况上要仔细探索,找出原因教改他们,让他们培养在品德方面健康的人。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政治方向,世界观,品质等三方面。其中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全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它指的是人们对全体事物态度和看法。 品质――就是爱集体和全心全意的为人们服务的革命精神。这就是品德的根本标志。 因学生生活的时代,遇到的社会环境,积累的生活经

验不一样,所他们的发展也不一样,品德状态的反应也有异的。因此教师必须抓好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的起点。在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从这种方法中选用。一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就算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有个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最高形式。 虽然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促进健康品德教育,但是不重视教育方法,形式,一部分学生的品德发生许多问题。 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学生基本情况. 弄清该学生的家庭,学校,班里,跟别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跟师生团结,最好来往的朋友等情况,然后选择教育方法。 2.了解学生年龄段,性格。 教师绝不要同样对待学生,应采用一个钥匙开一个锁子的方法,因为年龄不一样的学生的性格也不一样,能接受的教育范围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跟学生年龄和性格来进行教育。 3. 尊敬,爱护和相信学生,重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一般希望别人对自己相信和得到别人的友谊,特别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大大提高他们自信,也很听老师的教育,所以给他们准确评价时,他们得到认可自己,诚信提高向上兴趣。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加强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6 “ “ 一 中学生思想素质现状 1.自信、个性张扬、接受新鲜事物较快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和繁荣,多数家庭对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很多中学 生都有一技之长,如音乐、舞蹈、美术等才艺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加上信息时代资讯的发 达,他们有条件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新事物,手机、电脑、各种数码产品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因此,在很多场合,他们都表现出极度的自信、独立、张扬,甚至于自负。 2.自私,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存在极端 无论是参加社会活动还是学校活动,只要是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参与。 我曾经对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在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发生矛盾时,你会如何选择?”有 17%的同学选择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并非认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舍小家 保大家”的价值取向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赤裸裸地坚持“无利不往“人都是自私的”观 点确实让人震惊! 3.心理问题多、抗压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从小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在父母 的庇护和喝彩中长大,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但有着强烈的自我成才的欲望。当离开父母 进入学校后,每天生活在竞争、受到管理的环境中,而这些是他们在家庭中从没有经过的, 由此导致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经常会因为一点挫折或困难就会感觉人生失意,轻者出 现学习势头不足、逃课、厌学等现象,重者则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4.人生观、价值观错误,道德判断出现偏颇 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骂人、破坏公物,是目前在中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调 查发现,目前,全国青少年烟民递增者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生, ~20 岁人群的吸烟率为 9.9%。 问及一些学生,为什么抽烟喝酒,有的回答竟然是“这样显得比较帅比较?,其他同学看见了 会崇拜我”。又如, 当你周围发生不良现象时,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的选择中, 挺身而出, 当面制止”的仅占 6%,而选择“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却占 35%以上。 5.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 神,贪图享乐 具体表现为轻视劳动,怕苦怕累,稍干些活就叫苦不迭,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劳动技能 都没有掌握;零花钱很多,整天嘴巴里都有东西吃,更有甚者上课也不例外;衣着讲究,穿 名牌,互相攀比的现象越来越多。 二 加强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社会大环境和社会的不良风气给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都造成了不可 低估的消极影响,使他们心灵扭曲,过早地成为社会人。因此,在经济建设中要紧抓精神文 明建设,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家长学校”,从家庭教育中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言行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第一步。而家庭教育不 当则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调查发现,家庭的百般溺爱、家庭暴力、放任不 管等是造成青少年道德沦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 3.学校要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 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通过教师的外在引导教育 和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诚实勇敢、善良正直、积极进取、遵纪守法 的优秀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拓宽思想素质建设的形式和方法。开展普法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