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福利国

高中历史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福利国

高中历史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福利国

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自1891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民性。

2.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3.均平性。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人群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轻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丧失劳动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以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保健服务,尽可能达致全体公民平均的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为保证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同样的福利,瑞典还采取“罗宾汉式”抽肥补缺的福利政策,从财政收入富庶的地区补贴福利支出存在缺口的地区。

4.政府负担。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瑞典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社会福利保障资金和各类社会服务费用,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存在个人缴纳一定比例费用外,均由政府承担。此类费用支出基本上是各级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瑞典GDP的36%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该市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2/3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为维持这种高福利支出的财政需要,瑞典实行了高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就平均达到38%。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 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分配方式。福利制度从创设至今,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危机、调整五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福利制度发展为由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和项目组成,并且各有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的制度,虽说其最初目的之一是为了驱散社会主义的威胁,但它对于战后缓和经济危机,缓解劳资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分配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 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 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 的离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例如,美国大部分社会福利开支是以政府转移支付形式进入低收入家庭,在贫困家庭或个人较高边际消费作用下,这些支付的90%以上形成了社会购买力,使 美国经济不断维持了一种较高的有效需求状态。[2]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 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新变化1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了令世人广泛关注的新现象和新变化:由于苏东剧变的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空前的低潮;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人类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发生了哪些主要的新变化?如何正确判断与看待世界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形势?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又应采取哪些新思路、新战略?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些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不仅是新变化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导致其它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极其深远。这次科技革命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中的军备与军事技术的竞争,到50—60年代开花结果;它源于美国,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战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危机感、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需要,也由于受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机制十市场机制的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和增长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也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完美版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过程 本课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这两个子目所讲述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出现这一子目所讲述的内容,其出现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本课的引言部分是导入新课的重要内容,建议教师能用二战结束时和结束十年后德、日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提出问题:战后这些国家为什么能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从而在探究历史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学习。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讲述本子目时,建议教师能从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入手,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材叙述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30年代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以上两点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议教师采用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材料(文字或数据),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在战后普遍出现,是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0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前一阶段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下,各国发展很快。然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在讲述本目内容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二、建立“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出现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又一表现,也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本目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其实质是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实质。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二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20世纪六

福利资本主义的逻辑

福利资本主义的逻辑 读《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阅读艾斯平-安德森的这本《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是个矛盾的过程。 它的行文严谨意涵深刻,似乎每句话里面都可以引申出许多的观念,又与其他段落与章节形成完整体系。正因此,对于我这个社会福利的初学者来说,阅读每个段落都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尝试理解行文的真意,同时不得不面对大量陌生的专业用语;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感觉到一个个概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对福利的理解的也不断深入,有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通透感,但后来通常发觉实际上只是自以为理解了的错觉。 这个阅读的矛盾过程,自然不可期待能获得什么货真价实的真知,最后也没有将整本书读完。不过回顾起来,观念的积累和更新,确实可以算作阅读中最大的收获了。 一什么是“福利国家”? 本书的题目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顾名思义作者是将实行不同福利资本主义的国家按照体制分成了三个类别。因此书中大量使用到了“福利国家”、“福利体制”、“福利世界”等词,但是在书中并没有对它们进行准确的定义。而似乎是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法在传达他的含义。 有时候会疑惑这样直接使用这些未加厘定的概念是否会导致不准确与偏颇,但后来发现界定这些概念的确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这些概念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各领域,而且因为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分类与模式,内涵相当模糊。艾斯平-安德森在这本书中引用了教科书上常见的定义:“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但他紧接着就对这个定义提出了一大堆问题来质疑。但质疑完了后他并没有正面提出他的定义。 在书后附的译者跋中,郑秉文教授补充到福利国家这个概念的基本范畴应该包括转移支付、物资服务和充分就业。通过这种方式,才基本让人明白了福利国家的大概内涵。 二为什么会出现福利国家? 对于这个复杂问题,我认为艾斯平-安德森的这本书提出的核心逻辑概念是“商品化”与“非商品化”。 1.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前商品化

如何正确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命运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总旋律,并将会长期保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借鉴的“双赢”局面。两种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任何一方在短时期内或在不久的将来都不会完全战胜另一方,资本主义不会,社会主义更不会。资本主义没有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寄生、腐朽、垂死,还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经过了大大小小数次经济危机后还是能够快速转机,寻找到新的生机,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不例外。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复苏的迹象,真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既是我们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就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面。,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改革,从传统形态转变为当代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滞后和失误,在社会主义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苏联、东欧等一批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倒向了资本主义轨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历史进程中的低潮,处于痛苦的历史转型期。这样,世界资本主义不仅加固和强化了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且在地域范围上也得到了扩展。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命运的认识上,在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上,产生迷茫与困惑。在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以“世界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和命运。 (一)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的新科技革命、自我改革、资本扩张,导致它获得新的发展。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的容纳能力,当代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它依然具有的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能力,源于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主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统治方式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统治方式 所谓福利国家,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方式。 在福利国家里,国家通过政策或者制度,规定最低的住房、医疗、工资和教育等标准,通过高税收缩小贫富差距,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其主要载体是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分配,使每一个公民能保证一定水准的社会福利。 单从现象上看,生活在福利国家的公民,没有的贫富差距的鸿沟,没有紧张的生存压力,竞争也不激烈,生活安逸舒适,社会矛盾缓和,人们的幸福指数较高。而福利国家既有别于经济发达、节奏紧张、贫富差距巨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别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多种分配体制并存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一种新的现象。 那为什么会出现福利国家呢?实际上,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因为贫富分化造成社会下层的贫困引发政治上的动荡实际上往往是玉石俱焚两败俱伤的局面,西方国家的政治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改革社会制度,制定有利于社会下层的福利政策实际上是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稳定。正如肯尼迪所言,“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可谓道出了某些国家实行福

利政策的实质。英国前首相萨切尔夫人曾说过一句话,“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很显然安全网就是福利国家制度,而梯子大概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们在财产拥有上应该体现个人的才能,私有财产之间还不能因福利制度而大家一致的公平。 虽然福利国家的福利程度高而且范围广,但其高税收和福利平均化却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北欧各国的高福利是靠征收高额累进税来支撑的。税收过高,意味着追加的劳动生产物大部分将落入政府手中,这就“截断了劳动与收益之间的联系”,打击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同时,由于福利政策给予无业者和失业者的社会保险同在职人员的收入相差无几,依赖社会保障不但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且不用纳税,其结果是不愿意工作的懒汉越来越多,造成了一批寄生于该制度的“食利者”阶层,这批“食利者”的存在,不仅破坏了福利制度建设的初衷,而且造成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则把上述现象称为福利国家中的“工作泄劲”,他指出,在高税收和高福利的情况下,产生出一种所谓“替代效应”,即人们宁愿以多缺勤来取代过去的多工作,以便在家里从事某种服务性生产,有的甚至干私活,搞黑市交易,或者以“失业”替代“就业”,以便靠失业救济金生活而等待更好的工作。他认为高税收和高福利所造成的人们“工作泄劲”问题,乃是生产率下降的一个深刻原因。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期 杨金海 要认识社会主义、必先认识资本主义,这是一种重要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就明确提出,要反对那种离开研究现实的资本主义而设计社会主义的空谈家,认为“实际的社会主义是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21页)今天看来,这一思想还相当重要.因为资本主义今天还在发展,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存在;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作为全球社会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首光,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相对沦、量子力学等问世,原子能、电子技术,特别是20出纪中叶诞生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起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l9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时代推进到了20世纪至今的信息时代。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发生了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革命。随之,人类的全球性交往活动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席卷各国,彻底冲破了传统民族国家 之间的森严壁垒,把全球生产力和经济结构连为一体。 由于高新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特别是高新科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美国近几年来的所谓“新经济”就是以高新科技和由此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还主要是IT产业即信息产业)为基础的。 其次,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新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的全球社会产业结构变化迅速,传统的产业主要是农业和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而信息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跨国公司的日益增多,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多种经济结构开始向一体化的全球社会经济结构转变。 资本流动结构和资本积累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商业资本在流通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已经让位于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新自由主义的推行,金融资本又逐渐独占鳌头。与此相应,资本积累方式和财富占有方式也由传统的积累物质财富逐渐转变为积累金融货币财富。 全球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加速一体化的同时,中心化与边缘化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传统的东西差距仍在扩大,新的南北差距发展更快。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色教案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色教案】 教学目标: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 时间,这些国家的 经济发展水平就 远远超出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前,进 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链接思考: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什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 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 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 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 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 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 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 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2、70年代以后: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主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演变:产生于19世纪末;一战间加强;一战后削弱;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危机爆发后,加强(美、德、日、意);二战中,高潮;二战结束至70年代,普遍发展;70年代以来,减少干预,发展为干预与市场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福利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何谓新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有三个主角:跨国公司,参与者,与作为旁观者、伙伴和人质的国家。这里主要讲跨国公司、参与者这两个角色,国家这一主角就自然明了了。跨国公司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几个要点:(1)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它到世界各地寻求市场份额取得市场地位;它收购兼并企业。但是收购和兼并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增加生产能力,而是为了增加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2)跨国公司不是自然而然产品的社会化。80年代跨国公司主要是扩大生产领域,铺开经营阵线。现在则是想搞专业化生产,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扬长避短。这就意味着风险也增大了。这样一来,跨国公司就面临一对矛盾的两个诱惑:获利的专业化和减少风险的多样化。 (3)跨国公司也会涉足到金融业务。生产性跨国公司也拥有自己的金融部门,它们就在做着股票买进卖出的工作。参与者主要的参与者有如下几类:一是国际投资者。他们占有世界58%的金融资本,控制了按世界平均人数计算每人四千美金的财力。其主要分布于保险、退休养老基金、互冲基金等领域。二是家庭式资本主义。三是二战后繁荣过30年的资本主义。如福特公司的流水作业线、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等。这类公司的管理人员其理念是,利润不是唯一目的,目的是把业绩做上去,扩大量。四是我们指称的新资本主义。这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上而不是直接把钱投进去。新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直接金融。据资本市场的直接需求而决定策略。新资本主义的另一特点是资本股权的高度分散。所以公司的精力放在股票价值上而不是公司的眼前利润上,通过发行股票而占有资本,获利更大。投资人关心股价升涨。因此,体制性投资人想取得最大的收益。对于新资本主义的反对意见新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大众化。即搞人民资本主义。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不可能,反对意见如下:金融市场制造了不平等。大投资者制造市场;大投资者投资引导大家的投资;因此我们面临的是垄断而非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反对对企业认知的肤浅,及对整个经济认知的肤浅。这种肤浅导致他们对经济的评估是从外部去看经济的运作。金融资本的银行评估企业则是从资金进出账情况来评估。这样,作为体制性投资者的银行往往就大错特错。另外也存在一些金融委员会,只是听企业领导的话,他们对子公司的内幕也是不了解的,知之甚少。第二种就是经济审计部门。搞审计可能对公司的状况也知之不多。审计师对跨国公司的作弊防不胜防。第三种就是金融顾问(分析师),如会计事务所。可分析师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也是没有太大客观依据的。直接金融投资总的来讲成本要贵得多。因为在金融市场中需要中介人。而中介人的收费是令人咋舌的。他们需要的报酬比公司上层所要花的费用还大。因此,金融市场实际上是高风险的市场。投资人有风险,企业也有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就需要一个衍生产品。问题是,当今世界上衍生产品市场经济已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只要把金融市场参与者加起来,他们每一环节都要捞一把。有一个提法是,这种金融投资的回报达20%-50%。但买股票的人可能只能拿到5%,甚至5%都拿不到,所以直接投资方法要比信贷的成本大得多。现在的金融市场助长了腐败。投资人买不买股票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是对股票的预期。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因特网上股票还很热门,而企业实际已经开始亏本了。往往在买股票时有很高的期望值。因为买股票的人是指望将来升值的可能性。这样一来,腐败和贿赂就不可避免了。企业的领导人对公司情况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们越做假对他们的好处越大。只要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案

(封面)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优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 2.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3.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2.通过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教学,引导学生概括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阐释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2.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3.通过对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量膨胀,右翼势力抬头的介绍,提醒学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增强反

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教学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恢复经济的?由此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②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2.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①恢复的时间:战后至50年代初 ②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 4.欧盟成立:1993年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本质

当资代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原因及其本质 【摘要】福利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英国1601年颁布的《贫穷法》,该法旨在安抚因“圈地运动”而失地的大量农民。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繁荣,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福利国家”政策,尽管这些政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资本主义阶级的剥削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关键词】资本主义高福利原因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从胎儿到天堂”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宣称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间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即所谓实现了充分就业,实现了公平合理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端都可以在“福利国家”中得到解决。【1】不可否认这一政策对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把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理性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实施所导致的困境和最新进展,进而深入把握其本质,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资本主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内容和成果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老年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内容。这些保险一般以在职职工在工作期间每年按期交纳的部分收入、政府承担的部分财政支出与雇主承担的相应部分共同组成。当职工年老退休、失业或患病而丧失工作能力时,可领取部分津贴,以资补偿。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服务享受。【2】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需要提出的是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补助的项目与分类不尽相同,某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内容,可能在另外一些国家成了社会福利补助。例如,失业补助政策在美国属社会保险内容,在澳大利亚却属社会福利补助内容。这一社会福利制度,使公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孤寡、交通、教育、住房、休假等无一不在其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1970年和1949年比较,美、日、西德、法、英等国制造业工资分别提高了48.8%、289.7%、242.4%、120.4%、46.1%。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群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电视机、电冰箱、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已经普及。工人居住条件有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劳动时间有所缩短,由战前的每周47小时缩短到40小时。【3】 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原因 第一,马克思说. 劳动力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造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空前的繁荣。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一方面,要长久保持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以激发其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生产劳动的新需要:因此,战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福利国家”政策的首要原因 第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和反对通货膨胀的经济斗争和要求改善政治地位的政治斗争连绵不绝、此起彼伏。面对日益强大的工人有组织的斗争,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专题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梳理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 (1)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③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①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②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 ②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 ③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4.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1)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3)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对于这些法律文献,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内容,而且一方面要理解其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理论旗帜,有的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直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其对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的构建作用,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5.资本主义的发展: (1)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启示(见下表) 时期表现(特点) 主要原因启示20世纪五 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①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开拓市场,赚取

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特色教案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特别是德国,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 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 时期”。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链接思考: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什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 教学目标: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难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哪一点?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 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

历史纵横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2、70年代以后: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 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主导。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国家的实质: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历史纵横 “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制度的完备及作用: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演变:产生于19世纪末;一战间加强;一战后削弱;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 济危机爆发后,加强(美、德、日、意);二战中,高潮;二战结束至70年代,普遍发展;70年代以来,减少干预,发展为干预与市场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其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福利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和影响 2、掌握美国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地原因、内容和效果 3、掌握美国“新经济”出现的背景、概况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1、归纳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2、按时间顺序分阶段掌握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3、通过辩证法分析理解“新经济”出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体会经济政策的变化依据经济发展形势而变化 3、体会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1、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难点:1、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等经济理论。 2、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资本主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开始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何发展?在不同时期,美国经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所谓的“新经济”是什么?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子目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新调整 子目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经济方针新变化

子目三:美国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变化 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核心)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