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互联网原理与应用

实验名称:SOCKET网络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标:

a、进一步掌握UDP及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b、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

c、学习应用C语言与WinSock2进行简单的无连接的网络程序设计,实现网络数

二、实验原理:

1、关于使用套接字编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a) 半相关与全相关

(b) TCP/IP协议的地址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short sin_family; /*AF_INET*/

u_short sin_port; /*16位端口号,网络字节顺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32位IP地址,网络字节顺序*/

char sin_zero[8]; /*保留*/

}

(c) 套接字类型

TCP/IP的socket提供下列三种类型套接字。

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数据报式套接字(SOCK_DGRAM)

原始式套接字(SOCK_RA W)

(d) 基本套接字系统调用

(1) 创建套接字──socket()

(2) 指定本地地址──bind()

(3) 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与accept()

(4) 监听连接──listen()

(5) 数据传输──send()与recv()

(6) 输入/输出多路复用──select()

(7) 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2、用于无连接协议(如UDP)的SOCKET系统调用流程框图

3、面向连接协议(如TCP)的SOCKET系统调用流程框图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路由器

四、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a、用于无连接协议(如UDP)的SOCKET系统调用流程框图:

b 、面向连接协议(如TCP )的SOCKET 系统调用流程框图

五、实验步骤:

服务员

建立连接

数据(请求)

数据(回答)

send() Socket() connect ()

recv()

客户

Socket() Bind()

等待来自客户的数据

recvfrom() sendto() 数据处理 服务员

数据(请

数据(回

Socket() sendto()

recvfrom() 客户

bind() Listen() Socket() Bind()

等待来自客户的连接请求

accept()

send() recv() 数据处理

互联网及其应用简答题

1.简述IP地址的功能 依照TCP/IP协议,每一天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都有唯一的一个地址标准标识,这个标识叫做IP地址。IP地址类似于电话网中的电话号码、它是每个主机和网络设备的地址号码、与其他网络层协议一样,寻找网络地址对于IP数据报文在互联网中进行路由选择极为重要。地址的选择过程就是通过互联网为IP数据报文选择地址的过程。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进行数据信号与模拟信号转换的设备。我们知道,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而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那么在计算机和电话线之间需要一个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技术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再将接受到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由计算机处理,因此调制解调器就出现了。 3.简述中继器的分类 按照中继器连接媒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粗缆中继器,连接两个粗缆段,细缆中继器,连接两个细缆分段;双绞线中继器,共享型集线器HUB实际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双绞线中继器,光纤中继器,将两个光纤连接在一起;混合型中继器,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媒体连接在一起。 4.简述Web的几个工作阶段 Web的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属于HTTP的下层基础,它们是连接、请求、答应、关闭。在连接阶段,Wed客户程序试图与服务器连接。如果超时会有一条街是信息已示通知。一旦与HTTP连接成功,客户程序向服务器发送一条请求,过指定的所有协议,并告诉用户它所寻找的目标和用户应答方式,架设服务器能够满足请求,它就执行答应,答应也要指出所用协议,最后,连接关闭。 5.简述代理(Agent)的作用 代理的作用是手机被管理设备的各种信息并响应网络中SNMP服务器的要求,要它们传输到中心的SNMP服务器的MIB数据库中。代理包过:智能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管机任何合法节点的计算机。 6简述Internet的主要应用 Internet的应用分为基本服务和扩充服务两部分。基本服务包过:自由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扩充服务是由某些专用应用软件或用户接口提供的服务方式,如BBS、WWW等。 7.简述OSI模型及其各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应开放系统互选OSI模型的层次结构,可以讲TCP/IP协议系列分为四个层次结构,它们是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应用层。链路层也成网络连接口。网络层也称Internet层,即网络互联层,它处理网上分组的传送以及路由至目的站点。传输层提供两台计算机之间端对端的数据传送。应用层处理特定的应用。 8.简述网桥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训报告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生姓名:张三、李四、王五、陈曦指导教师:董尼 所在系:电子工程系 所学专业:网络工程 年级:13级 2015 年7 月

目录 1. 引言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4. 实验任务及实验思路 4.1 实验任务 4.2实验思路 5. 数据包分析 5.1 第一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5.2 第二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5.3 第三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三次握手协议的分析 许静、陈雪妹、陈莲、邓明丽、张慧慧、朱慧慧 摘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急剧加快,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为了适应新的社会节奏,都需要通信帮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单位的竞争能力。 TCP是面向连接的,所谓面向连接,就是当计算机双方通信时必需先建立连接,然后数据传送,最后拆除连接三个过程。本论文介绍了在通信过程中TCP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三次握手过程及对抓包之后的报文分析。关键词:TCP、三次握手、报文

1引言 1.1 选题意义 本实训研究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在体系结构上突出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前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 1.2报告研究目标 在Windows系统下分析一次通信过程中实施抓包,并对TCP数据包的每个组成部分在三次握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及对抓包之后的报文分析,掌握T CP 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TCP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能够分析TCP 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理解TCP会话的概念;三次握手的过程。 2实验目的 掌握TCP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TCP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能够分析TCP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掌握三次握手的过程;掌握使用Wireshark 进行数据包捕获、过滤的方法。 3实验原理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协议,它支持多种网络应用程序,适用于传输大批量的文件,检查是否正常传输TCP需要先建立连接才能进行通话。 TCP必须解决可靠性,流量控制的问题,能够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多个接口,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数据,TCP也必须能够解决通信安全性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一:名解/填空/选择/判断(我也不知道是啥) 1.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 通过网络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按照共同遵循的网络规则,配有相应的网络软件的情况下实现信息交换、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数据: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 3.信息: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4.信号: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5.信道:传送信息的线路(或通路) 6.比特:即一个二进制位。比特率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数据传送速率) 7.码元:时间轴上的一个信号编码单元 8.波特(Baud):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波特率为每秒传送的码元数(即信号传送速率)。 9.误码率:信道传输可靠性指标,是一个概率值 10.数字信号:计算机所产生的电信号是用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0、1 比特序列的电压脉冲 信号,这种电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11.模拟信号:电话线上传送的按照声音的强弱幅度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信号 电平是连续变化的 12.信息编码:将信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方法 13.数据编码:将数据用物理量表示的方法。 14.带宽:信道传输能力的度量。 15.时延:信息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16.时延带宽乘积:某一信道所能容纳的比特数。时延带宽乘积=带宽×传播时延 17.往返时延(RTT):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所经历的时间RTT ≈2×传播时延 18.通信的三个要素:信源、信宿和信道 19.噪声:任何信道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会对传输的信号产生干扰,称为“噪声” 20.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传输数据的信道。(如ADSL、ISDN、DDN、ATM、 局域网) 21.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CATV、无线电广播、电话拨号线路) 22.数字通信:在数字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 23.模拟通信:在模拟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 24.串行通信:将待传送的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按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的方式称 为串行通信 25.并行通信;利用多条并行的通信线路,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同时通过8条 对应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每次发送一个字符代码 26.单工:数据单向传输 27.半双工:数据可以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例:对讲机) 28.全双工:数据可以双向同时传输(例:电话) 29.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以太网(局域网) 30.频带传输: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通过电话网络传 输数据 31.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 解调。闭路电视的信号传输

北邮scilab_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二时域仿真精度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时域取样对仿真精度的影响 2. 学会提高仿真精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无穷,+无穷)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 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这样一个时间段。为此将把s(t)按区间[-T/2 ,+T/2 ]截短为按时间间隔dert T均匀取样,得到的取样点数为N=T/dert T.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s(t)。Dert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率,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是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1/t; 。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那么必须有 才能保证不发生频域混叠失真,这是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设 则称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那么不能用 此仿真程序来研究带宽大于这的信号或系统。换句话说,就是当系统带宽一定的情况下,信号的采样频率最小不得小于2*Bs,如此便可以保证信号的不失真,在此基础上时域采样频率越高,其时域波形对原信号的还原度也越高,信号波形越平滑。也就是说,要保证信号的通信成功,必须要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如果需要观察时域波形的某些特性,那么采样点数越多,可得到越真实的时域信号。 三、实验步骤 1.将正弦波发生器模块、示波器模块、时钟模块按下图连接:

时钟设置0.01,得到的结果如下: 时钟设置0.3,以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五、思考题 (1)观察分析两图的区别,解释其原因。 答:因为信号周期是1,而第一个图的采样周期是0.01,所以一个周期内能采样100个点,仿真出来的波形能较精确地显示成完整波形,而第二个图采样周期是0.3,所以一个周期内只有三个采样点,故信号失真了。 (2)将示波器的控制时钟的period的参数改为0.5,观察仿真结果,分析其原因。 结果如下: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多线程Web服务器 1实验目的: 用JA V A语言开发一个多线程的WEB服务器,它能并行服务于多个请求。发送网页文件,让网页文件能够通过在URL中制定端口号来被浏览器使用。 2实验代码及截图 class ConnectionThread extends Thread { Socket client; int counter; public ConnectionThread(Socket cl,int c) { client = cl; counter = c;

} public void run() // 线程体 { try { String destIP=client.getInetAddress().toString(); // 客户机IP地址 int destport=client.getPort(); // 客户机端口号 System.out.println("Connection "+counter+":connected to "+destIP+" on port "+destport+"."); PrintStream outstream=new PrintStream(client.getOut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 instream=new DataInputStream(client.getInputStream()); String inline=instream.readLine(); // 读取Web浏览器提交的请求信息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inline); if (getrequest(inline)) { // 如果是GET请求 String filename=getfilename(inline); File file=new File(filename); if (file.exists()) { // 若文件存在,则将文件送给Web 浏览器 System.out.println(filename+" requested."); outstream.println("HTTP/1.0 200 OK"); outstream.println("MIME_version:1.0"); outstream.println("Content_Type:text/html"); int len=(int)file.length(); outstream.println("Content_Length:"+len); outstream.println(""); sendfile(outstream,file); // 发送文件 outstream.flush(); } else { // 文件不存在时 String notfound="Not Found

Error 404-file not found

"; outstream.println("HTTP/1.0 404 no found");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B方真 实验二模拟信号幅度调制仿真实验班级:10通信工程三班_________ 学号:2010550920 ________________ 姓名:彭龙龙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王仕果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TLA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坎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3.1信号及系统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1时域取样及频域取样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R, +R)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 -R, + R)这样一个时间段。 为此将把s(t)按区间T, T截短为 2 2 S T(t),再对S T(t)按时间间隔△ t均匀取样,得到取样 点数为: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 T Nt t s(t)。显然△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 率, (3-1) △ t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时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H,那么必须有f H W 丄才能保证不发 t 2 t 生频域混叠失真。设 1 B s 2 t 则称B s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 (3-2) t,那么不能用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四)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嵌入式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月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2013-11-04 实验室:C310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VLAN间路由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VLAN的基本工作原理 2、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和命令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1、2台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2、2台三层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将你们平台上 的两台交换机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 2、VLAN基本配置:

PCA:VLAN2 PCD:VLAN3 PCC:VLAN2 PCB:VLAN3 10.1.1.2/2410.1.1.3/2410.1.1.4/2410.1.1.5/24 交换机B 图1 VLAN 基本配置 (1) 请按照图1组建网络实验环境。 (2) 将两台交换机的端口1和2做链路聚合,请把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 中。(7.5分) System Sysname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1/0/1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 to 3 Interface ethernet 1/0/2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 to 3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2 Interface ethernet 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2 Interface ethernet 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2 (3) 在两台交换机上做VLAN 配置,使得: a) 聚合的链路被用作trunk 链路。 b) 交换机A 上的端口3—12属于 VLAN 2、 端口13—24属于VLAN 3,其余的 端口属于VLAN 1。 c) 交换机B 上的端口3—5属于 VLAN 2、 端口6—8属于VLAN 3,其余的端口 属于VLAN 1。 请把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Vlan 2 Port ethernet 1/0/3 to ethernet 1/0/12 Vlan 3 Port ehternet 1/0/13 to ethernet 1/0/24

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及应用

1. 一个长度为1000字节的分组经距离为2500km的链路传播,传播速度 2.5*10^8m/s。传输速率为2 mbps,它需要用多长时间? 更为一般的,一个长度为L的分组经距离为D的链路传播,传播速率为S,传输速率为R bps,它需要要用多少时间?该时延与传输速率相关吗?(d/s+l/r+T传输时延) 2.因特网协议栈中的5个层次是什么?在这些层次中,每层组要任务是什么? 答:英特网协议栈的5 个层次从上倒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的主要任务: 应用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HTTP SMTP FTP) 传输层:提高了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的服务(TCP UDP) 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TP)

链路层:将整个帧从一个网络元素移动到邻近的网络元素 物理层:将该帧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3.DNS:因特网的目录服务:提供哪些服务?答:主机名到IP地址转换的目录服务(域名系统) 主机别名 邮件服务器别名 负载分配 4.SKYPE针对两个重要功能使用P2P技术,它们是什么? 答:1)用户定位2)网络地址转换(NAT) 5.为什么HTTP,FTP,SMTP,POP3的运行在TCP而不是运行在UDP上? 答:因为与这些协议相联系的应用都要求应用数据能够被无差错的有序的接收。TCP 提供这种服务,而UDP 不提供。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

提供的是不可靠数据传输。 6.假定ALIICE使用一个基于web的电子邮件帐户(如HOTMAIL或GMAIL)向BOB发报文,而BOB发报文,而BOB使用POP3访问他的邮件服务器来获取自己的邮件。讨论报文是怎样从ALIICE主机到达BOB主机的。列出在两台主机间移动该报文是所使用的各种应用层协议答:信息从Alice 的主机发送到她的邮件服务器,使用HTTP 协议。然后邮件从Alice 的邮件服务器发送到Bob的邮件服务器,使用SMTP 协议。最后Bob 将邮件从他的邮件服务器接收到他的主机,使用POP3 协议。 7.是非判断题 A,假设用户请求由某些文本和两副图片组成的WEB页面,对于这个页面,客户将发送一个请求报文并接受三个响应报文(F) B,两个不同的WEB 页面(例如:https://www.sodocs.net/doc/9917812594.html,/research.html及https://www.sodocs.net/doc/9917812594.html,/students.html)可以通过同一个持久连接发送(T)

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原理软件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原理软件实验

实验一 低通抽样定理的验证 1、 实验目的: 1、利用SystemView 模拟来验证低通抽样定理。 2、熟悉SystemView 的基本操作,学会基本的分析方法。 2、 实验原理: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m s s T T m H )2(πω,s T πω≤|| 该式的物理意义是: 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沿ω轴平移s T m π2),2,1,0(Λ±±=m 再相加起来,在区间),(s s T T ππ-叠加的结果为一条水平直线,即为一固定数值。则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等于2W Baud 。抽样定理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理论基础,对上限频率为f H 的低通型信号,低通抽样定理要求抽样频率应满足: 其中,对于恒定频谱的冲激函数,通过低通滤波产生低通型信号,再进行低通抽样,最后滤波重建原始信号。仿真分析时,三路信号的频率分别设为10Hz 、12Hz 和14Hz ,设置低通滤波器的上限频率为14Hz ,,低通抽样频率选为50Hz 。 3、 实验步骤: (一) 设置“时间窗”参数: ● 运行时间:Start Time: 0秒;Stop Time: 1.5秒; ● 采样频率:Sample Rate= 100Hz 。 (二) 创建的仿真分析系统图: H s f f 2≥

(三)参数配置 ●信源:3组正弦,f1=10Hz.f2=12Hz.f3=14Hz ●抽样:f= 50Hz ●模拟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50Hz ●加法器:将3个信源信号叠加 ●乘法器:加入抽样 ●3个分析窗:三路正弦相加获得的原信号、抽样获得的信号和恢复后获得的信 号 (四)运行并观察结果 4、实验结果: 运行后,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分别为三路正弦相加获得的原信号、抽样获得的信号和恢复后获得的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一、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验一 实 验 报 告 实验日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 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 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 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 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 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 TLAB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 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 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 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 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 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次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四、实验步骤 (1)分析程序program1_1 每条指令的作用,运行该程序,将结果保存,贴在下面的空白 处。然后修改程序,将dt 改为0.2,并执行修改后的程序,保存图形,看看所得图形的效果 怎样。 dt=0.01 时的信号波形 Sinusoidal signal x(t) -2-1.5-1-0.500.51 1.52 Time t (sec) dt=0.2 时的信号波形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黄春毅 适用层次:专升本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03年10月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黄春毅 审稿:罗哲 审批:王建军 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Internet》(廖疆星、黄智诚、关彦强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学习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信息与技术经济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 一、课程的学习目的 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单纯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而“信息素质”教育,又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Internet的各项服务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网络信息查找能力,使学生尽可能地快速、

本原理、Internet各项服务的基本过程、工作原理、应用工具和应用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 Internet简介 1、本章学习要求 ⑴、应熟悉的内容: ●Internet概念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Internet ●TCP/IP协议 ●WWW的发展和特点 ⑵、应掌握的内容: ●Internet的功能 ●TCP/IP协议的参考模型 ●IP地址 ●域名系统 ⑶、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WWW的工作原理 ●上网步骤 2、本章重点难点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低通滤波器频率与m(t)相同 三、实验步骤 1. 要求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 2. 连接各模块完成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3. 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的频率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10hz、12hz、14hz。 抽样信号频率设置为28hz,即2*14hz。(由抽样定理知,) 将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14hz,则将恢复第三个信号(其频率为14hz)进行系统定时设置,起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设为1khz。 3.观察基带信号、抽样后的信号、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结果 最上面的图为原基带信号波形,中间图为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最下面的图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 五、实验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正如前面实验原理所述,满足抽样定理的理想抽样应该使抽样后的波形图如同冲激信号,且其包络图形为原基带信号波形图。抽样后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恢复出的信号波形与原基带信号相同。 由此可知,如果每秒对基带模拟信号均匀抽样不少于2次,则所得样值序列含有原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从该样值序列可以无失真地恢复成原来的基带信号。 讨论:若抽样速率少于每秒2次,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会产生失真,这种失真被称为混叠失真。 六、实验建议、意见 增加改变抽样率的步骤,观察是否产生失真。

实验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码元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发送的,接收端只要能够正确地恢复出幅度序列,就能够无误地恢复传送的信号。因此,只需要研究如何使波形在特定的时刻无失真,而不必追求整个波形不变。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奈奎斯特准则要求在波形成形输入到接收端的滤波器输出的整个传送过程传递函数满足:,其充分必要条件是x(t)的傅氏变换X ( f )必须满足 奈奎斯特准则还指出了信道带宽与码速率的基本关系。即R B =1/T B =2? N =2B N。 式中R b 为传码率,单位为比特/每秒(bps)。f N 和B N 分别为理想信道的低通截止 频率和奈奎斯特带宽。上式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R B /B N =2。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滤波器。 升余弦滤波器的带宽为:。其中,α为滚降系数,0 ≤α≤1,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设计实现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 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设计图如下

网络系统集成与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综合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NetSim模拟器的安装配置 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交换机各项基本配置。二、实验内容及测试结果: 您设计的拓扑图: 测试结果:

三、算法或核心技术思考体会: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不仅仅要熟悉掌握命令,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小心在小心和谨慎在谨慎,必须要注意配置的模式,,不论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脱轨,就意味着你必须重新配置,一个不小心导致的是全部的重新开始,也许造成的就不是重新开始这样的小事故,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打起精神,一定要认真仔细,有耐性。在实验的时候,应该先分析实训题目,看清楚实训要求,比如,第一个项目要求R1,R2,由于我的不细心没认真审题没有把路由器名字改为R1,R2,导致从做一遍,这就是教训。 四、附件(源代码)(可选) 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erface e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interface s0 R1(config-if)#ip address 222.1.1.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xit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表示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MATLAB的信号工具箱来表示常用信号的方法。 【实验环境】 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 1. 周期性方波信号square 调用格式:x=square(t,duty) 功能:产生一个周期为2π、幅度为1 ±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其中duty表示占空比,即在信号的一个周期中正值所占的百分比。 例1:产生频率为40Hz,占空比分别为25%、50%、75%的周期性方波。如图1-1所示。 clear; % 清空工作空间内的变量 td=1/100000; t=0:td:1; x1=square(2*pi*40*t,25); x2=square(2*pi*40*t,50); x3=square(2*pi*40*t,75); % 信号函数的调用subplot(311); % 设置3行1列的作图区,并在第1区作图plot(t,x1); title('占空比25%'); axis([0 0.2 -1.5 1.5]); % 限定坐标轴的范围 subplot(312); plot(t,x2); title('占空比50%'); axis([0 0.2 -1.5 1.5]); subplot(313); plot(t,x3); title('占空比75%'); axis([0 0.2 -1.5 1.5]);

图1-1 周期性方波 2. 非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 调用格式:x=rectpuls(t,width) 功能: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以t=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矩形波信号。该函数横坐标范围同向量t决定,其矩形波形是以t=0为中心向左右各展开width/2的范围。Width 的默认值为1。 例2:生成幅度为2,宽度T=4、中心在t=0的矩形波x(t)以及x(t-T/2)。如图1-2所示。 t=-4:0.0001:4; T=4; % 设置信号宽度 x1=2*rectpuls(t,T); % 信号函数调用 subplot(121); plot(t,x1); title('x(t)'); axis([-4 6 0 2.2]); x2=2*rectpuls(t-T/2,T); % 信号函数调用

Internet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Internet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l、IP地址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 2、IP地址与域名通过域名系统DNS进行转换。 3、Internet采用的协议簇是TCP/IP。 4、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试验研究网络、学术性网络和商业化网络三个历史阶段。 5、在EMail的发送和传输过程中,编码是指二进制文件转换成文本格式。 6、防火墙的实现技术可以从层次上大体划分为报文过滤和应用层网关两种。 7、通过中继系统实现网络互联的基本方法包括:节点级互联和主机级互联。 8、Web检索工具土要包括以下类型:目录型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和多元搜索引擎 9、IP地址与物理地址相互转化需要通过DNS、_TCP/IP协议进行转换。 10、一个C类网第一个字节范围是3个字节,最多可以有256个主机,典型C类网IP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12、Intranet的建设与应用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软件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公路、汽车与货物,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12、智能大厦的“5A”标准比“3A”标准多了:消防自动化系统、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 13.将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他们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若结果相同,则说明这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 14、常见的Iitranet开发模式有传统模式和Internet模式。 15、IP电话是利用Intemet实现远程通话的一种先进方式,目前有PC到PC、PC到电话、电话到电话三类IP电话。 16、WwW浏览器是一个客户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户获取Internet上的各种WWW资源。 17、当你用Telnet登录到远程计算机系统时,你事实上启动了两个程序,一个叫Telnet客户程序,它运行在本地机上,另一个叫Telnet服务器程序,它运行在要登录的远程计算机上。 18、ARPAnet的最具有影响的是开发并使用TCP/IP协议。 19、结合级互联和主机级互联是通过中继系统实现网络互联的基本方法。 20.TCP门P协议模型有4个层次,它们从底向上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1.搜索引擎是一种利用网络自动搜索技术,对Internet件,各种资源进行标引,并为检索者提供检索的工具。 22.FTP采用了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FTP在传输文件时,要在客户程序和服务进程之间建立两个TCP连接,它们分别是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其中控制连接在整个FTP连接存在期间一直存在。 23.Intranet是Internet概念与技术在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24.Intranet应用模型是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二层模型上发展而来的,被称为Intranet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模型。 25.Intranet应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查找、网上资源共享。26.一个数据报由报头和数据区两部分组成。 27.Intemet正式中文名称是互联网,Internet最常用的两个基本服务是WWW、电子邮件E-Mail。 28、计算机要连接到Internet,必须安装TCP/IP协议。 29、IP协议是TCP/IP协议组中最主要的一个协议,IP协议的y要功能包括:IP数据报传送、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一、通信原理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八 一、实验内容 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pi*t)+2cos(1000*pi*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二、实验原理 1、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信号AM 该幅度调制是由DSB-SC AM信号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得到,其表达式及时间波形图为: 应当注意的是,m(t)的绝对值必须小于等于1,否则会出现下图的过调制: AM信号的频谱特性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发现,AM信号的频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s(t)是利用均值为0的模拟基带信号m(t)和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如图所示: m(t)和正弦载波s(t)的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若调制信号m(t)是确定的,其相应的傅立叶频谱为M(f),载波信号c(t)的傅立叶频谱是C(f),调制信号s(t)的傅立叶频谱S(f)由M(f)和C(f)相卷积得到,因此经过调制之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fc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带宽为2W,并且频谱中不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只是由于模拟基带信号的频谱成分中不含离散的直流分量。 3、单边带条幅SSB信号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要求信道带宽B=2W, 其中W是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从信息论关点开看,此双边带是有剩余度的,因而只要利用双边带中的任一边带来传输,仍能在接收机解调出原基带信号,这样可减少传送已调信号的信道带宽。 单边带条幅SSB AM信号的其表达式: 或 其频谱图为: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MATLAB软件的应用,学会对一个连续信号的频谱进行仿真,熟悉sigexpand(x2,ts2/ts1)函数的意义和应用,完成抽样信号对原始信号的恢复。 二.实验内容 设低通信号x(t)=cos(4pi*t)+1.5sin(6pi*t)+0.5cos(20pi*t); (1)画出该低通信号的波形 (2)画出抽样频率为fs=10Hz(亚采样)、20Hz(临界采样)、50Hz(过采样)的抽样序列 (3)抽样序列恢复出原始信号 (4)三种抽样频率下,分别分析对比模拟信号、离散采样信号、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的差异。 原始信号与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之差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发现和结论? (5)三种抽样频率下,分别分析对比模拟信号、离散采样信号、恢复信号的频域特性的差异。 原始信号与恢复信号的频域波形之差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发现和结论? 实验程序及输出结果 clear; close all; dt=0.05; t=-2:dt:2 x=cos(4*pi*t)+1.5*sin(6*pi*t)+0.5*cos(20*pi*t); N=length(t); Y=fft(x)/N*2; fs=1/dt; df=fs/(N-1); f=(0:N-1)*df; subplot(2,1,1) plot(t,x) title('抽样时域波形') xlabel('t') grid; subplot(2,1,2) plot(f,abs(Y)); title('抽样频域信号 |Y|'); xlabel('f'); grid;

定义sigexpand函数 function[out]=sigexpand(d,M) N=length(d); out=zeros(M,N); out(1,:)=d; out=reshape(out,1,M*N); 频域时域分析fs=10Hz clear; close all; dt=0.1; t0=-2:0.01:2 t=-2:dt:2 ts1=0.01 x0=cos(4*pi*t0)+1.5*sin(6*pi*t0)+0.5*cos(20*pi*t0); x=cos(4*pi*t)+1.5*sin(6*pi*t)+0.5*cos(20*pi*t); B=length(t0); Y2=fft(x0)/B*2; fs2=1/0.01; df2=fs2/(B-1); f2=(0:B-1)*df2; N=length(t); Y=fft(x)/N*2;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材料单人地

标准文档 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测量占空比为25%、50%、75%以及100%的单、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1)流程图 (2)源代码 ①单极性归零码 clear all close all L=64; %每码元采样点数 N=1024;%采样点数 M=N/L;%码元数 Rs=2;%码元速率 Ts=1/Rs;%比特间隔 fs=L/Ts;%采样速率 Bs=fs/2;%系统带宽 T=N/fs;%截短时间 t=[-(T/2):1/fs:(T/2-1/fs)];%时域采样点 f=-Bs+[0:N-1]/T;%频域采样点 EP=zeros(1,N); 实用文案

for loop=1:1000 a=(randn(1,M)>0);%产生单极性数据 tmp=zeros(L,M); L1=L*0.5; %0.5是占空比 tmp([1:L1],:)=ones(L1,1)*a; s=tmp(:)'; S=t2f(s,fs); P=abs(S).^2/T;%样本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各个样本的功率谱的数学期望 EP=EP*(1-1/loop)+P/loop; end figure(1) plot(t,s) axis equal grid figure(2) plot(f,EP) axis([-20,20,0,max(EP)]) grid 实验结果: 占空比为50%的单极性归零码

占空比为50%的单极性归零码功率谱修改占空比可得到以下图形 占空比为75%的单极性归零

占空比为75%的单极性归零码功率谱 占空比为100%的单极性归零码

占空比为100%的单极性归零码功率谱 ②双极性归零码 L=64; N=512; M=N/L; Rs=2; Ts=1/Rs; fs=L/Ts; Bs=fs/2; T=N/fs; t=[-(T/2):1/fs:(T/2-1/fs)]; f=-Bs+[0:N-1]/T; EP=zeros(1,N); for loop=1:1000 a=sign(randn(1,M)); tmp=zeros(L,M); L1=L*0.5; tmp([1:L1],:)=ones(L1,1)*a; s=tmp(:)'; S=t2f(s,fs); P=abs(S).^2/T; EP=EP*(1-1/loop)+P/loop; end figure(1) plot(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