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1

《宋词》赏析

伍世荣

渔家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奉节镇守西北边塞。据说他镇守西北时特作《渔家词》数首,表述镇边将士的劳苦生活,现仅存一首。

本词上阕侧重写景即富有边塞独特的风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起句点明区域,次句写所在地的大雁到了秋天即向南飞“无留意”透出了这个地区的秋天寒风萧瑟的荒凉景象,接着以千幛、长烟、落日、孤城这些所见与前面的所闻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充满了萧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下阕侧重于抒情,抒发了作者抵御外患、建功立业的决心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起句诉尽了杯酒难消的浓浓乡愁,次句用典,表明了战争不胜、无计还乡,可要取胜,以宋的微薄兵力谈何容易的苦闷心情。深夜传来悲凉抑扬的羌笛声,大地铺满了冷霜。如此凄凉的寒夜,使得满腔爱国执情和思乡情切的词人思潮翻滚,怎堪入眠。结句道出了将军和征夫共同的情愁:想尽快取得胜利,而战局又无进展,因而难免思念家乡、挂念亲人,此情复杂而又矛盾。愁更难堪,情更

凄切。

这首词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摩边塞风光,抒爱国热情。首开边塞词作。全词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派柔弱无骨、嘲弄风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辛豪放词风的先声。

2012.11.27

读书笔记2

《初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精解》新解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苏东坡出任山东太守时,由于连年干旱,土地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十分艰苦,苏东坡带领属官及人民到旱情较重的地方求雨,后来终于大丰收,苏东坡便又带领属官去祭天时所写的一首歌词不达意。在《初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精解》一书中的赏析是:苏东坡在去祭天的路上,骄阳似火,想喝酒而不得,浑身发困,便到路旁人家去敲门,想讨口茶解渴。

本人深觉这一理解有失准确,理由有三,其一,作为太守,就算是苏东坡这样的好官,也少不了前呼后拥;随从会不给他带上酒?更别说茶了;其二,作为太守,他怎么可能连买一壶酒的钱也没有,而

只能忍着酒困呢?其三,作为一个有黄瓜等菜蔬交易的地方会没有酒卖?只要花点钱,就算是劣酒至少也能买一点来解解困吧。其四,太守出出巡,怎能无车无马?既有车有马,如何嫌酒困路长?有以上四个理由,我认为原书之解有失公允。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才恰到好处呢?不防这样来理解:一户勤劳的农人家,到了盛夏,地里的果蔬成熟了,男人忙着去地里采摘果蔬(黄瓜只是果蔬中的一份代表)挑到市场上去卖,女人在家里忙着纺织,整个村子缲车一片声响。男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集镇上的古柳下叫卖,晌午时分,卖完了黄瓜准备回家,可是劳累了一天,全身困乏,又烈日当空,晒得农人只想躺下,又想弄点酒来解解困,但却如何也舍不得辛苦挣来的那点儿钱,只好到路边去敲敲门,试着问问路边人家,想找点儿茶权充酒来解解困乏。这样理解,理由有三:一、农人没钱,那点儿卖瓜钱要拿回去养家糊口,不能拿去买酒喝;二、一个农人,干活时不可能随身带上茶带上酒,此时此刻就自然想喝茶喝酒;三、农人没车没马,忙活了一大半天,现在又要步行回家走得人困力乏,想喝茶喝酒,纯在情理之中。

这样一解,全词于情于理都相符。你说是吗?

2012年11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