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0-14课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0-14课知识点

10---12课知识点

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

一.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目的:讨论和确定新形势下全党的根本任务

时间:1956.9

内容:(1)毛泽东致开幕词

(2)刘少奇做政治报告

(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5)选举领导人

意义:中共八大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背景:(1)八大后,出现了生产速度增长的新气象,党内许多人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2)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清,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护士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大跃进:特点:在盲目求快、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下,片面追求工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的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表现: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全民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形式:政社合一

特点:一大二公

结果: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错误泛滥原因: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②对国情认识不清③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训:(1)制定政策时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立足于基本国情,不能急于求成,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2)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三.国民经济调整

原因:1958年冬,中央开始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时间:1961.1

会议: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效果:到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到改善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党,是一个用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

11课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一.石油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

1.自近代以来,我国石油基本依靠从外国进口—洋油

2.1959年我国科研勘探人员在东北松辽盆地找到工业性油流

3.1960年开始石油会战,王进喜跟随会战大军从甘肃玉门油田来到大庆

4.1960年4月,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5.1960年12月,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6.铁人精神: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奉献为民

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1962年焦裕禄受命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2.兰考三害:风沙、内涝、盐碱

3.196

4.5焦裕禄病逝,《人民日报》发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焦裕禄精神:襟怀坦荡、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恪尽职守

三.雷锋之歌

雷锋精神:对党和国家无限热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

共同精神:公而忘私,乐于奉献

12课文化大革命

原因:(1)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时间:1966.5—1976.10

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的发表

开始标志:1966年5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和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矛头对准了刘少奇)

指挥机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口号: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

过程:(1)红卫兵运动(2)全面内乱(3)全面夺权(4)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最大冤案)(5)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9,林彪等人乘飞机出逃在蒙古温度尔汗机毁人亡)(6)动乱中的经济(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邓小平恢复领导工作,国家形式出现好转)(7)“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8)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结束标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10)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影响:(1)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2)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遭受破坏(3)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教训:(1)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安定团结至关重要

(2)发展经济是立国之本,必然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3)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3课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一.国防: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3.1955.1,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做出研制原子弹的决策

4.1956年初,钱学森等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建议

5.1964.6,我国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6.1964.10.16,中国西北罗布泊大漠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7.1966.7,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增添了一个新兵种,共和国拥有了一支高科技装备的武装力量,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8.1966.10,实现了导弹和核弹头的结合

9.1967.6.17,在钱三强等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二.空间技术: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着手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计划

2.1970.4.24,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带着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们接收到了《东方红》乐曲(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1975.11,成功发射了一颗可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

4.1981.9,我国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发射3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三.农业

1.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

2.1970年,袁隆平在海南岛发现雄花不育的野生稻,为我国育成杂

交水稻打开了突破口

3.1972年,杂交水稻被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

4.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为科学献身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2001.9,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核能安全研发和利用提出意见:①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努力②加强相关立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③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核能安全开发与生产能力④努力寻找新的能源,研发获取能量的新技术

14课登上国际舞台

一.中美建交

背景: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政治孤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中美建交原因:国际:①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③民族解放运动高潮④中苏关系破裂

国内: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中国需要打开局面,扩大国际交往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统一

过程:1.乒乓外交(1971年初,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3.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表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4.1978.12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5.1979.1.1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美建交影响:①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②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推动了中国建交高潮的出现③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美关系如何发展?①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坚持求同存异,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③通过对话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两国间的分歧④美国必须恪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二.重返联合国

时间:1971.10月26届联合国大会

地点:纽约联合国总部

两阿提案: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向大会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的提案

结果:10月25日通过了两阿提案,1971.11.1,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中华人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①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②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推进③有利于我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④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⑤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有

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二.中日建交

时间:1972.9

标志: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意义:中日建交对于两国和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①国家实力及国际地位②国家的利益③国际形势的变化

认识:①弱国无外交②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③外交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