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红色少年的故事

红色少年的故事

红色少年的故事

读《红色少年的故事》有感

六年级杨紫怡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我读的这本《红色少年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少年英雄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些面对凶恶敌人坚强不屈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他们的条件非常艰苦,生活非常困难,却表现得相当勇敢。书中,既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雄个体,也有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英雄群体;既有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英雄,也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他们中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坚贞不屈的姐妹花,勇敢机智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韩余娟……这些故事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在战争年代,无数的红色少年面对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以及敌人的凶残,表现的那样坚强、勇敢和不屈,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们有的牺牲了。但是它们的精神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他们为学习榜样。学习他们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他们藐视困难,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非常舒适,甚至不懂得什么是艰辛,也没看过敌人的凶残,只知道依赖和温暖,但我们要记住这幸福的生活是无数先辈浴血奋战得来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少年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祖国、开拓创新的好学生,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完整版)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 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 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红色经典故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 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 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

儿童故事 小红帽

小红帽 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成天戴着顶红色的帽子,大家都叫她小红帽。 有一天,妈妈对小红帽说:“小红帽,你奶奶病了,把这篮点心给她送去吧。路上可要走好呀,不要离开大路,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贪玩,见到奶奶要问好,记住了吗?”“记住了。”小红帽接过点心,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奶奶家住在郊外的森林里。小红帽走啊走啊,走地小脸红扑扑的。有一只大灰狼老远就盯上了小红帽。“哈哈,太好了,只有小红帽一个人”。他走到小红帽面前,“你好,小红帽,你到哪儿去啊?”大灰狼认识小红帽,小红帽可不认识大灰狼。 小红帽说:“我奶奶病了,妈妈让我送点心去。” “喔,你的脸红扑扑的,象个小肉丸;你的心肠也不错,我挺喜欢你的。”大灰狼说着流下了口水。 “噢,那你奶奶住哪儿呀,她是不是也像你一样胖乎乎的” 小红帽笑起来:“呵呵,我奶奶她比我胖多了。她就住在前面有三棵大橡树地方,园子是用葡萄树围起来的,可漂亮了。” 大灰狼越听越高兴了,他在心里盘算着:“呵呵,我今天真是太走运了,我先去吃那个老太婆,再吃那个篮甜点心,最后再吃这个小嫩人。” 大灰狼用甜甜的声音对小红帽说:“小红帽,你看这里的花开的多好看啊,鸟儿叫得多好听啊,时间还早着呢,你应该在这儿好好的玩一会儿,是不是啊?” 小红帽张大眼睛,看见七彩的阳光穿过森林,一来一去地跳舞,跳跃在

美丽的鲜花边。小红帽想:“多美丽的花啊,如果我能带束鲜花给奶奶,她一定会高兴的。”想到这里,小红帽飞快地奔向了大森林,去采那些最美丽的花。她早就把妈妈的话给忘了。 大灰狼见小红帽越跑越远,撒腿就往奶奶家跑。他一口气就跑到奶奶家,嘟嘟嘟地敲起门来。奶奶躺在床上问:“谁啊”“是我,小红帽,妈妈叫我给你送点心来了”大灰狼故意压低了嗓子学小红帽说话。“我起不来,门没有上锁,你自己进来吧,”奶奶把大灰狼当成了小红帽。” 大灰狼一听连忙推开门,走到奶奶床前,掀开被子,一口就把奶奶吞了下去。 接着,大灰狼又穿上奶奶的衣服,戴上奶奶的帽子,躺在奶奶的床上,装扮成奶奶,等者小红帽。小红帽哪里知道奶奶已经被大灰狼吃掉了。她正在森林里摘花呢,她摘了那么多花,捧都捧不动,突然,她想起妈妈叫她给奶奶送点心的事。小红帽赶快回到大路上,找到那只篮子,向奶奶家跑去。 到了奶奶家,小红帽发现门开着,觉得很奇怪,就大声叫了起来:“奶奶,奶奶,你好吗?”奶奶没答应,小红帽走进门一看,奶奶躺在床上,帽子戴得很低,把整个脸都遮住了,样子怪怪的。 “咦,奶奶,你的耳朵怎么变得这样大呀?” “耳朵大,好听清你说话呀。” 大灰狼扪在被子里说。 “你的眼睛怎么变得这样大呀?” “眼睛大,看得见你来呀。” “你的手为什么这么大呀?” “手大,好把你抓住呀。” “你的嘴为什么这么大,大得真是吓死人?”呵呵,嘴巴大,好把你吞下!” 大灰狼刚把话说完,掀掉被子,跳下床,一口就把小红帽吞进了肚子里去了。现在大灰狼已经撑得动不了了。它实在吃得太饱了,倒在床上,忽忽

红色经典故事朗诵

我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个革命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碉堡,解放了隆化。他那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儿童,绝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来报效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说的是在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遇敌人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大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我读完文章后,眼睛都湿润了,我觉得这一幕很让人感动: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我想到董存瑞是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汶川大地震的抢救中,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闯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这位战士也像董存瑞一样,具有一种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我觉得董存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了,但我们仍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今后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红色故事《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 我是二年四班的-----,今天我讲的故事是《闪闪的红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倒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听说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村子,解救了潘冬子。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冬子的爸爸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爸爸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村庄又陷入了恐怖之中。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村子,转入了深山老林。可是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牺牲了,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的试探,最终砍死了胡汉三,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谢谢!

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敬爱的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4)班的,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是—— “小萝卜头”学文化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生活在狱中,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

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谢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红色经典故事 (3)

精心整理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 131945年7 过硬,4次,获3 5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

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刘胡兰 1946 1946 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故事(四)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红色经典小故事 (2)

红色经典小故事 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小萝卜头”学文化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

红色革命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

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自古英雄出少年(海娃) 1937年7月7日的一一声炮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受华战争,中华儿

红色经典小故事(红小丫的故事)培训课件

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张悦祺。今天我要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1935 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被分在了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年纪小小的王新兰很聪明,许多东西一学就会。她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每人发了一块布,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累了不准地上坐,坑

洼积水不能喝。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这时的王新兰小脸蛋冻得通红的,她还是坚持,打着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走完长征更是人生的奇迹。正所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儿童红色故事演讲稿

儿童红色故事演讲稿 红色故事演讲稿 ——赣州市文清小学环城校区江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刘胡兰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刘胡兰牺牲67周年纪念日,我们深切缅怀她!让我们重温一下刘胡兰姐姐的英勇事迹,永远记住刘胡兰姐姐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刘胡兰是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受到中国三代领导人题词的少年女英雄。 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文水县。中共县委决定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认为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主动留了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掩护伤员撤离,还配合武工队处死了敌人保长石佩怀,对敌人震动很大。

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进刘胡兰家乡搜查,抓走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等6人,形势非常危急。刘胡兰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可天刚刚蒙蒙亮,敌人就包围了整个村子,强令全村所有人到观音庙集合,刘胡兰也被迫来到场地上。她早有预料,摘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斗争。 刘胡兰最终在叛徒“石五则”的出卖和现场指认下,当场被捕。国民党大胡子军官黑着脸审问她:“你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怎么样?” 大胡子恶狠狠地说:“今天要你自白,不说就要你的命。” 刘胡兰冷静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自白的。” 大胡子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了你是共产党。” 刘胡兰知道已被叛徒出卖,她把头一扬,自豪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大胡子问:“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刘胡兰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大胡子又问:“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 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大胡子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女孩都如此厉害。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他奸笑着哄骗说:“刘胡兰

红色经典小故事主题班会(1)

“红色经典小故事”主题班会 一、时间:2012年9月26日 地点:六(2)班教室 参加人员:本班全体同学 二、班会目的: 1、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历程。 2、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故事,感受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气概。 3、通过朗诵、歌唱、知识竞赛、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的切身感受。 三、班会前的准备: 1、阅读红色经典故事。 2、讲述长征的故事。 3、写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受。 4、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四、班会过程方案: 主持人1:老师、同学们,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就让我们走进红色经典故事,寻访中国共产党伟大而光辉的历史足迹。“阅读红色经典抒发爱国情怀”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2 :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是妈妈!是谁创造了新中国?是 中国共产党。妈妈给了我们浓浓的爱,我们应该首先感谢妈妈。中国共产党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更要感谢党、歌唱党。

主持人1 :当我们慨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知道,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同学们,最近我们一直在读《长征故事》,你印象最深的哪一个故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2 :我常常在想,这么多的先烈,有的是十几岁的孩子,是柔弱的女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去呢?是什么精神鼓舞着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呢?每一次,我读《长征故事》,每一次我看解放战争的电影电视剧,我都情不自禁地问妈妈,问自己,问这些革命烈士们是为了什么。 主持人1: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无畏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和平的生活。我也是因为读了《革命英雄故事》而深深感动的。你听,这是谁的声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对,这是夏明翰的就义诗,他不仅是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的优秀儿子,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主持人2 :对,还有很多仁人志士都写下了这样的豪迈诗句。请听《我的“自白”书》。 (学生代表上台背诵)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

走进孩子心田,用红色经典故事教育孩子

延安保小德育教育工作创新案例 走进孩子心田,用红色典型故事教育孩子 延安保小——张整萍 内容摘要:延安保小处于城乡结合之处,学生生源以进城农民工子女为主,单亲、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保小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底蕴。我在培养孩子爱国、好学、诚实、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将红色文化渗透到课堂中,利用校史室、校本教材、老槐树、重走行军路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红色故事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关键词:城乡生源复杂好学爱国诚实友善养成教育德育为首 一、以延安保小“红色文化”的优势为育人背景 延安保小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创建的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为了避免日寇的飞机的轰炸,1939年2月原“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小学(时称保小)”落脚安塞县白坪村;1947年3月,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侵犯延安,“保小”随军转移、东渡黄河,辗转华北,进入北京后,发展成现在的北京育才学校。“保小”在白坪村的岁月,虽然是简陋的礼堂,露天的教室,却培养出了李铁映、布赫、伍绍祖等近千名杰出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延安保小的生源比较复杂,有单亲、有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以我校“红色文化”为载体,即用红色教育中的故事,真心、真爱去教育、陶冶孩子情操,力争孩子们都能做到勤奋好学、爱国、诚实、友善、真正做到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落实了德育为首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守得云开见月明,风雨过后见彩虹。我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德育教育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以“红色文化”为内容抓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 案例一:用爱去感化,用爱去包容 单亲孩子、留守儿童缺乏的不仅是关爱,更缺乏的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引领。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不少的“问题生”。 高xx是五年级学生,在今年开学两周转到我班来。刚刚来没几

儿童故事小红帽

儿童故事小红帽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红帽 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成天戴着顶红色的帽子,大家都叫她小红帽。 有一天,妈妈对小红帽说:“小红帽,你奶奶病了,把这篮点心给她送去吧。路上可要走好呀,不要离开大路,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贪玩,见到奶奶要问好,记住了吗”“记住了。”小红帽接过点心,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奶奶家住在郊外的森林里。小红帽走啊走啊,走地小脸红扑扑的。有一只大灰狼老远就盯上了小红帽。“哈哈,太好了,只有小红帽一个人”。他走到小红帽面前,“你好,小红帽,你到哪儿去啊”大灰狼认识小红帽,小红帽可不认识大灰狼。 小红帽说:“我奶奶病了,妈妈让我送点心去。” “喔,你的脸红扑扑的,象个小肉丸;你的心肠也不错,我挺喜欢你的。”大灰狼说着流下了口水。 “噢,那你奶奶住哪儿呀,她是不是也像你一样胖乎乎的” 小红帽笑起来:“呵呵,我奶奶她比我胖多了。她就住在前面有三棵大橡树地方,园子是用葡萄树围起来的,可漂亮了。” 大灰狼越听越高兴了,他在心里盘算着:“呵呵,我今天真是太走运了,我先去吃那个老太婆,再吃那个篮甜点心,最后再吃这个小嫩人。” 大灰狼用甜甜的声音对小红帽说:“小红帽,你看这里的花开的多好看啊,鸟儿叫得多好听啊,时间还早着呢,你应该在这儿好好的玩一会儿,是不是啊”

小红帽张大眼睛,看见七彩的阳光穿过森林,一来一去地跳舞,跳跃在美丽的鲜花边。小红帽想:“多美丽的花啊,如果我能带束鲜花给奶奶,她一定会高兴的。”想到这里,小红帽飞快地奔向了大森林,去采那些最美丽的花。她早就把妈妈的话给忘了。 大灰狼见小红帽越跑越远,撒腿就往奶奶家跑。他一口气就跑到奶奶家,嘟嘟嘟地敲起门来。奶奶躺在床上问:“谁啊”“是我,小红帽,妈妈叫我给你送点心来了”大灰狼故意压低了嗓子学小红帽说话。“我起不来,门没有上锁,你自己进来吧,”奶奶把大灰狼当成了小红帽。” 大灰狼一听连忙推开门,走到奶奶床前,掀开被子,一口就把奶奶吞了下去。 接着,大灰狼又穿上奶奶的衣服,戴上奶奶的帽子,躺在奶奶的床上,装扮成奶奶,等者小红帽。小红帽哪里知道奶奶已经被大灰狼吃掉了。她正在森林里摘花呢,她摘了那么多花,捧都捧不动,突然,她想起妈妈叫她给奶奶送点心的事。小红帽赶快回到大路上,找到那只篮子,向奶奶家跑去。 到了奶奶家,小红帽发现门开着,觉得很奇怪,就大声叫了起来:“奶奶,奶奶,你好吗”奶奶没答应,小红帽走进门一看,奶奶躺在床上,帽子戴得很低,把整个脸都遮住了,样子怪怪的。 “咦,奶奶,你的耳朵怎么变得这样大呀” “耳朵大,好听清你说话呀。” 大灰狼扪在被子里说。 “你的眼睛怎么变得这样大呀” “眼睛大,看得见你来呀。” “你的手为什么这么大呀” “手大,好把你抓住呀。”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1000字.docx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1000字 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红色经典故事

常胜将军粟裕 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上海仅一江之隔的苏中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10篇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10篇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一):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头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