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美抗震设计中地震波选取方法比较研究

中美抗震设计中地震波选取方法比较研究

中美抗震设计中地震波选取方法比较研究
中美抗震设计中地震波选取方法比较研究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与抗震评估方法综述

第37卷 第1期2005年3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1Xi’an Univ.of Arch.&Tech.(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7 No.1 Mar.2005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与抗震评估方法综述 邢 燕,牛荻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 要: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是21世纪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而新建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在役结构的抗震评估及加固设计则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二个重要方面.对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性能设计理论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设计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建立在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及加固理论与方法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结构性能;抗震设计;抗震评估;在役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930(2005)0120024205 Ξ Summariz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nd evaluation method XING Yan,NIU Di2tao (School of Civil Eng.,Xi’an Univ.of Arch.&Tech.,Xi’an710055,China) Abstract:Performance2based design is the development current of seismic design of the21th century.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allevi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 are seismic design of new structures and seismic evaluation as well as the retrofit design of existing structures.The methods of performance2based desig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actuality and existent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at performance2based design is applied to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design. Key words:performance;seismic design;seismic evaluation;existing structure 1989年美国加洲Lorma Prieta地震(Ms7.1)和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s6.7),伤亡数百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200亿美元;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Ms7.1)[1],死亡5500多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花费两年多时间,耗资近1000亿美元.2000年我国台湾发生的7.6级地震,死亡2103人,房屋倒塌上万,对经济影响也十分巨大.上述震害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的仅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目标的设计理论,在抗震设计理念、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按规范设计的建筑物可以避免倒塌而不危及人的生命,但一次地震,甚至一次中等大小的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就大大超过了社会和业主所能接受的程度.因此,现代及未来的建筑不仅要防止倒塌,还要考虑控制经济损失,保证结构使用功能的延续等问题. 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erformance2based seismic design,简称PBSD),其基本思想是以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为基础,针对每一种设防水准(如50a超越概率为6312%, Ξ收稿日期:2003207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78044) 作者简介:邢 燕(1979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役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研究.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明山区实验小学 2011年3月

明山区实验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为大力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根据市、区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进校园活动,努力创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 一、充分认识学校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明山区实验小学成立于2006年1月,分主校和分校两个校区。主校系原塔东小学,教学楼使用近20年;分校系原胜利小学,教学楼使用30多年,系C级危楼。因此,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采取有力措施,把提升师生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抗震减灾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障发展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师生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科普氛围,努力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原则是: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坚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教育,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加强师生地震科学素质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我校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措施 1、成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编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程序,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4、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班主任定期召开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主题班会或者讨论会,解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班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防震减灾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听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 5、在校园网络、校报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

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

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有组织和系统的开展华润电力渤海新区2×300MW热电联产机组工程防震减灾工作,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和演练,增强对区域内破坏性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地震应急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况,制订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华润电力渤海新区2×300MW热电联产机组工程建设期间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国发〔2005〕11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办函〔2005〕36号)《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国震指办〔2002〕1号)《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预案》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4.1 次生灾害:地震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破坏。

4.2 生命线设施:指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系统以及通信、交通等共用设施。 4.3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震及地震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房屋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物品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财务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置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文物古迹和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场地和文物古迹破坏不折算为经济损失,只描述破坏状态。 5 职责 5.1 公司基建期间防震减灾指挥部组成与主要职责 5.1.1 公司防震减灾指挥部组成 公司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调度全公司防震减灾工作。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全区地震的预防、应急与救灾工作。 公司防震减灾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总经理 副指挥长:副总经理助理总经理技术总监财务总监监理总监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各施工单位负责人、安全专业人员、监理副总监、当班值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综合部,综合部负责人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5.1.2 公司防震减灾指挥部主要职责: 5.1.2.1 向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报告震情、灾情,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5.1.2.2 确定和宣布临震应急或震后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5.1.2.3 统一领导全公司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事故抢险,根据震情、灾情向上级部门提出援助请求,尽快恢复生产,保证发供电的安全。 5.1.3 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5.1.3.1 制定防震减灾培训演练工作方案和计划上报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后实施;指导检查各施工单位的防震减灾工作; 5.1.3.2 汇集、上报震时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 5.1.3.3 贯彻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

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综述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综述摘要:基于结构功能的设计理论是90年代国际上提出的新概念,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变革。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结构性能的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研究内容、设计流程;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已被世界地震工程界广泛应用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最后就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位移位移延性系数能力需求曲线 discuss on aseismatic design based on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bstract: aseismatic design based on structural performance was put forward firstly in 90’s of last century. it was a reform of design ideas .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content and process of the design theory. the method of design based on displacement which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was emphasiz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was analysed. keywords: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seismatic design, displacement, modulus of displacement ductibility, curve of capability demand. 前言: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原则的设计方

DB41∕T 1755-2019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

ICS 91.120.25 P 15 DB41 河南省地方 标 准 DB 41/T 1755—2019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评价规范 2019 - 02 - 13发布 2019 - 05 - 13实施 河南省地 方标准公共服务 平台

DB41/T 1755—2019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评价内容和要求 .................................................................... 1 3.1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 1 3.2 基础条件与防范措施 ............................................................ 1 3.3 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 2 3.4 应急预案与演练 (2) 4 评价方法 .......................................................................... 2 4.1 评价项目和分值 ................................................................ 2 4.2 评价过程 ...................................................................... 2 4.3 评价结论 ......................................................................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分表 (3) 河南省地 方标准 公共服务 平台

Logo创意设计的表现方法

标志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牌的核心,标志就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小小的标志要通过简练、概括、完美的图形进行表现,同时还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难度比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这就需要设计师运用智慧,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创意表现方法。 标志设计技法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旨在是打破常规。创意的实施需要将思维与行动结合起来,它来自生活中总结和提炼,又取决于不经意间闪烁的灵感,是我们设计的源泉。标志设计中,好的创意会使原本生硬的概念变得有生命力,说服力,并且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是视觉上的吸引观众,还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一些标志创意设计的表现方法。 1、点 点是相对的,不同的点,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圆点饱满、圆润、充实;方点稳重、刚健;三角形的点尖锐;自然形态的点质朴、灵动。 2、线 线是点的集合、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性质,直线刚强、僵硬,斜线具有方向感和运动感,曲线柔美。不同的线蕴含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在视觉上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3、面

面是相对点和线而言的、具有宽度和长度,规则的几何形具有理性、稳重、刚毅、冷峻、严肃的特征,圆形具有丰满、典雅、灵动的特征,有机的自然形态具有自然、质朴、易识别的特征。 立体化标志 立体化是将平面图形通过必要的处理、从视觉上具有立体的、空间的感受,以增加信息量、增强视觉感受。 共线标志 共线标志是找到图形和文字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一条巧妙的、共用轮廓线,形成彼此相互存储、相互制约,显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共形标志 共形标志是找到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相似或相互依存的部分,创造出一个两形共存的组织结构,这种构形完全是设计师的主观和理智的创造,形成奇特的视觉感受。 透叠标志 透叠标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相互穿透,利用正负形关系,形成新的、现实当中不可能存在的图形。透叠标志突破了物形的三维立体限制,形成一种幻觉,在视觉上形成极强的吸引力。

学校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学校防震减灾工作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1381学校防震减灾工作制度School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rk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国家、省、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要求,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载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就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规划目标 普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我校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综合防震能力。 (三)主要任务 1、加强校园基础信息调查提高学生对于地震灾害防御

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并实施学校地震安全方案,推进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防震减灾避险知识,对学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火灾等内容的防范自救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儿童防震避险的理念、常识和心理素质等,保证两年举行一次及以上的演练,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以及师生自救互救技能和应对突发地震的能力。 3、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知识受教育程度;充分发挥校园网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作用。 4、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保证从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系统内工作人员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学校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 5、学校为周边社区防震减灾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四)具体计划

抗震设计方法概述

本学期的“工程结构抗震分析”课程首先介绍了地震与地震震害以及结构抗震分析的必要性和其方法的发展过程,然后简单回顾了一下结构动力学基础,接下来认识了地震波与强震地面运动的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方程,最后重点讲述了几种抗震设计分析方法——反应谱分析法,时程分析法(弹性和弹塑性),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人对强震地面运动特征和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在进行建筑、桥梁以及其它结构物的抗震设计时,一般都要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抗震设防标准选定、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反应分析、抗震性能验算以及抗震构造设计,其流程如图1 所示。 本文将着眼于图1流程中的第3个步骤, 从我国现行规范中的3种最常用的结构响应分 析方法出发,简单介绍一下其各自的基本概念 和适应范围(具体原理和计算过程在此不再详 述,读者可另查阅相关课本和规范),以及现有 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初学者对结 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作为 本人对本课程的学习总结。 一.3种最常用的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1.底部剪力法 定义: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 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 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一种计算方 法。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 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 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 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 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 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 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定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 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

最经典的抗震设计思路

一。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 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到了60年代,随着地面运动记录的不断丰富,人们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反应谱,第一次从宏观上看到地震对弹性结构引起的反应随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当时规范所取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明显小于按弹性反应谱得出的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这些结构大多数却并未出现严重损坏和倒塌。后来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时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将在一系列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经受地震作用。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使结构在一定水平的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足够的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 由以上可以看出,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抗”到允许结构屈服,并赋予结构一定的非弹性变形性能力的“耗”的一系列转变。 二。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及关系 在当前抗震理论下形成的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其主要内容是: 1.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一般先以一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即中震的),再以不同的R(地震力降低系数)得到不同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即小震的)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 2.制定有效的抗震措施使结构确实具备设计时采用的R所对应的延性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抗震构造措施。 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是基于对结构非弹性性能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关系,关系主要指在不同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下,结构的屈服水准与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间的关系。其中R为弹塑性反应地震力降低系数,简称地震力降低系数;而为最大非弹性反应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称为位移延性系数;T则为按弹性刚度求得的结构自振周期。 60年代开始,研究者在滞回曲线为理想弹塑性及弹性刚度始终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周期,不同屈服水准的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做动力分析,得到了有关弹塑性反应下最大位移的规律:对T大于1.0秒的体系适用“等位移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最大位移总等于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反应最大位移。对于T在0.12-0.5秒之间的结构,适用“等能量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弹塑性变形能等于同一地震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变形能。当“等能量原则”适用时,随着R的增大,位移延性需求的增长速度比“等位移原则”下按与R 相同的比例增长更快。由以上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以结构弹性反应为准,把结构用来做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三 篇 篇一: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为规范XXX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为宗旨。贯彻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针,坚持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制定全年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工作计划,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中心的议事日程,落实活动经费。 二、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工作领导组,明确职责分工,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布置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三、组建基地防震减灾讲师团。邀请县地震办培训科普教师,在各年级设立防震减灾科普老师,形成在县地震办指导下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规范运作。 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满足寿县防震减灾知识、法律、法规的普及的需要。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的方式、手段、平台,使基地真正发挥科普教育作用。 五、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综合层次,完善硬件设施。基地要不断更新增加项目,定期更新科普宣传内容,增加配备必要的现代传谋设备,提高科普教育的手段。 六、开展大型防震减灾宣教活动,营造基地科普宣传氛围。每学期开展大型科普活动不少于一次,定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普讲座,全年不少于四次,积极引导广

大居民群众参与基地科普活动。 七、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办好地震兴趣小组、参观地震测报点,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夏令营等工作。 八、健全必要的防震减灾科普资料,各类活动要有记载,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九、扩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广泛了解并参与到基地的活动中来。

未来抗震设计发展趋势之我见(内容清晰)

未来抗震发展趋势之我见 作者:张子北发布:2015.05.29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逐步实现,在可预见的未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小地震灾害所引发的损失,必将是我国未来几年最急迫的课题。因此,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地震预防和抗震设计理念,以及新兴的抗震材料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急迫!本文通过比较传统的抗震方法和新兴的设防理念,介绍了新理论的优越性以及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字】 地震抗震传统结构发展趋势 【正文】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家制定了未来几年的城镇化规划,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伴之而来的由自然灾害而带来的损失也越大。为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有效提高建筑安全等级则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且更需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关乎生命,关乎未来,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所有危害建筑的自然灾害当中,地震危害首当其冲。在人口密集区的一次大型地震,不仅给该地区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带给本地区人民无以平复的生命灾难的创伤!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和比较难预测的特点。目前,地震的监测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即使做到震前预报,如果建筑及其设施的抗震性能薄弱,也难以避免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的抗震设防是建筑防震减灾的关键性任务。随着城镇化道路步伐的加快,未来抗震研究与发展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变得极具挑战性,就此,分析未来抗震技术的发展也变得不可或缺。 二、地震的机理及破坏力 地震,俗称地动,其本质为一种自然现象。触发此种自然现象的原因极多,如:地层受到挤压而断裂错动,局部岩层的坍塌,火山喷发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震动以波的形式向上传递至地表时引起地面的运动,形成地震。震中距越小,破坏力越强。其中,以构造型地震的破坏性为最大,影响面为最广。而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则因为成因的不同,影响较小,破坏性也较小。 类型成因影响

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防灾救灾管理制度 为了应对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冰冻、地质灾害等各种突发灾害事故,根据就XXXXXXX的实际情况,特制订防灾救灾管理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电厂管辖区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 1.防灾救灾原则 1.1 自然灾害发生后,公司应灾害的大小级别立即启动《XXXXXX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1.2 自然灾害跨区域、跨单位的,公司应急指挥部应服从政府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国家防灾救灾法律法规,遵守政府在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安排。 1.3 平时做好日常灾害预防工作,结合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对防灾减灾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重点对灭火器材、排水(洪)系统、防洪设施、自动报警设备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1.4 提前安排特殊时段如节假日和汛期、雷雨、台风、高温、严寒等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值班工作。提前储备防灾减灾物资和工具。 1.5 与周边企业单位加强交流联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 2.防灾救灾工作准备 2.1 物资准备

2.1.1 整合公司各部门现有储备物资和仓库物资,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 2.1.2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采购、调拨和运输制度。 2.2 人力资源准备 2.2.1 完善公司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2.2 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2.3 宣传、培训和演习 2.3.1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利用厂区宣传栏、互联网平台等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 2.3.2 每年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演练《应急预案》1-2次,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2.3.3 建立公司各部门通讯录或全体员工通讯录,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公告机制。 2.3.4 根据电厂建(构)筑物及周边地形特点,规划本公司人员、设备紧急疏散路线图和避险区,并公示全体员工。 3.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3.1 现场人员发现险情,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的程序向上报告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摘要:地震具有突发性,且可预见性低,因此应以贯彻预防为主要方针,而其最根本的就是要搞好抗震设防和提高现代高层建筑抗震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两方面进行概述。 地震是自然灾害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之一,它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和可预见性低,所以为了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有效提高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以预防为主,从根本上有效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何尽量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一、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是一种难以把握的随机振动,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准确预测房屋遭遇的参数和特性无非是现代建筑科技的挑战。抗震在结构分析方面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未充分考虑非弹性性质,空间结构作用和阻尼变化,材料实效等诸多因素,因此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赖计算得到的结果。长期抗震经验总结的抗震工程基本概念和抗震工程的基本理论应是抗震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同时也是良好结构性能的决定因素。 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中经常出现的“轻灾区有重灾,重灾区有轻灾的现象,就是由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不只是在结构上还有对房屋周围场地条件的破坏。例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粉土沙土液化,地表的错动

与地裂。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和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是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的最好选择。 (2)避开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例如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河岸和边坡边缘、采矿区、软弱场地土、非岩质陡坡、在平面分布上岩性状态成因明显不均匀的场地土。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设计出完美的方案,还应该做好建筑物的补救措施。因此,通常建筑师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对结构的布置与材料使用进行探讨,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合情合理,不偷工减料,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1、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建筑结构体系应该尽量避免由于部分结构或作建筑构件破坏而造成整个结构失去抗震能力,甚至失去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赘余度以及内力的重分配能力,即使由于地震而使得建筑结构的部分构件丧失,其他的构件依然可以承担其建筑载荷的能力,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xx学校建于1983年3月,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余人,在职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 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县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 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月份在“.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下雨天学校大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 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比如,今年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县地震局陈研

图形创意表现形式与手法

图形创意表现形式与手法 本文主要介绍图形语言及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并对几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解剖。读者在考虑采用何种表现形式时,要对设计的创意与表现内容进行认真的理解与分析,根据内容选取最佳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创意。探索图形表现的形式与方法,有助于读者掌握图形创意表现的组织规律,使之对图形表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只有经过深思熟虑、认真组织的图形才能与创意思维相映生辉。在设计表现中,读者要勇于打破单一的传统的思维惯性,充分发挥想象性思维的创造力,利用各种形式的有机组合,将想象和意念形象化、视觉化,创造出具有原创性意义的新颖有趣的视觉形象。 一、图形语言 图形语言是现代社会中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形式。图形语言从狭义上解释就是指形象、色彩、质感、量感等因素及它们之间的构成关系。图形语言相对于设计作品就如同文章中的字、词、句,也可看成舞蹈中的肢体动作,音乐中的音符。一般来说,文字可以表达较为明确的概念,但它的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只有在一定的国度或地域里,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都认识和理解时才能够顺利地传播。而图形语言更形象、直观、具体,它不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且视觉传达冲击力更强烈,更易于大众理解与接受。因此图形语言不仅有传达记事的性质,更能帮助人们理解,弥补文字的不足。正如德国着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教授所说:“一幅好的设计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而不是靠文字来注解。”图形语言有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魅力,它依靠优美的造型、巧妙的构图以及鲜明的色彩就能直观、形象地传播概念、信息和情感,并能够打破不同国界、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而产生共鸣。 口头语言是有地域性的,而图形语言恰恰是超越国界地域的“国际性语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对于同一图形而言,人们的理解往往是相通的,图形在很多地方起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图形语言的基本目的是传播信息。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易于消费者理解记忆,要求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必须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 生活中,图形语言传达的准确性远远超过了纯粹的语言文字。文字虽然能比较良好地记录和传递信息,但不能消除传播过程中理解再现的模糊性。图形则更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生动直观地再现形象,使人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图形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将这一特殊的视觉语言世界化,直观地反映出大众所关注的话题。日本着名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图形设计作品,不需要用文字解释,仅通过其简洁、概括、富有创意的图形,就能让观众明白其中的主题与内涵,并让观众在他的图形世界中不断揣摩、回味,从而领略其中的奥妙。 二、图形创意表现形式 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创造新颖、有趣的视觉形象,必须认真探究图形的表现形式,掌握图形表现内在的组织变化规律和构形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衍生出新的图形形态,从而进一步丰富图形表达语言,使现代图形创意更具活力,形式更多样。 图形创意表现有其自身的构成语言和组织特点,我们可以从图形的形态特征出发,探讨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从中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了解图形表现形式的内在规律将有助于设

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

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 摘要:该论文从1、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2、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及关系;3、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4、我国抗震设计思路中的部分不足;5、常用抗震分析方法这五个方面,结全重庆大学白绍良老师的教义来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及我国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讨论 关键词:结构设计抗震 一。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 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 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到了60年代,随着地面运动记录的不断丰富,人们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反应谱,第一次从宏观上看到地震对弹性结构引起的反应随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当时规范所取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明显小于按弹性反应谱得出的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这些结构大多数却并未出现严重损坏和倒塌。后来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时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将在一系列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经受地震作用。由此,也逐渐

形成了使结构在一定水平的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足够的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 由以上可以看出,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抗”到允许结构屈服,并赋予结构一定的非弹性变形性能力的“耗”的一系列转变。 二。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及关系 在当前抗震理论下形成的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其主要内容是: 1.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一般先以一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即中震的),再以不同的R(地震力降低系数)得到不同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即小震的)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 2.制定有效的抗震措施使结构确实具备设计时采用的R所对应的延性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抗震构造措施。 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是基于对结构非弹性性能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关系,关系主要指在不同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下,结构的屈服水准与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间的关系。其中R为弹塑性反应地震力降低系数,简称地震力降低系数;而为最大非弹性反应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称为位移延性系数;T则为按弹性刚度求得的结构自振周期。 60年代开始,研究者在滞回曲线为理想弹塑性及弹性刚度始终

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防灾救灾管理制度为了应对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冰冻、地质灾害等各种突发灾害事故,根据就XXXXXXX的实际情况,特制订防灾救灾管理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电厂管辖区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 1.防灾救灾原则?? 1.1自然灾害发生后,公司应灾害的大小级别立即启动《XXXXXX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1.2自然灾害跨区域、跨单位的,公司应急指挥部应服从政府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国家防灾救灾法律法规,遵守政府在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安排。 1.3平时做好日常灾害预防工作,结合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对防灾减灾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重点对灭火器材、排水(洪)系统、防洪设施、自动报警设备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1.4提前安排特殊时段如节假日和汛期、雷雨、台风、高温、严寒等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值班工作。提前储备防灾减灾物资和工具。 1.5与周边企业单位加强交流联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 2.防灾救灾工作准备???

2.1物资准备?? 2.1.1整合公司各部门现有储备物资和仓库物资,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 2.1.2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采购、调拨和运输制度。 2.2人力资源准备?? 2.2.1完善公司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2.2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2.3宣传、培训和演习?? 2.3.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利用厂区宣传栏、互联网平台等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 2.3.2每年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演练《应急预案》1-2次,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2.3.3建立公司各部门通讯录或全体员工通讯录,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公告机制。 2.3.4根据电厂建(构)筑物及周边地形特点,规划本公司人员、设备紧急疏散路线图和避险区,并公示全体员工。 3.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3.1现场人员发现险情,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的程序向上报告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