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第六单元导语(主题:父母之爱),本组的学单元目标是什么呢?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你认为谁最关心你?是啊!从古至今,赞颂母亲的诗句、篇章有很多。母亲用她无私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爸爸给予儿女的爱。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第17课,体的爱验生命中另一份伟大的爱-----------父爱。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指名读,教师正音

你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2、出示我会写的字

指名读

在这些字中哪些字笔画易错难写。重点范写砸

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左右结构:杉、矶、混、墟、爆、砾、砸、颤

上下结构:昔

半包围结构:疾

上中下结构:曼

3、检查读文

(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文中是主要讲了谁?(父亲和儿子)在大地震中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师引导学生将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串联起来说清楚)这篇课文记述(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使30万人受到伤害。第二段(第2~4自然段):讲一位父亲来到学校教学楼废墟前清理挖掘,要救儿子。第三段(第5~11自然段):讲父亲挖掘时,许多人绝望地走开还劝他罢手,但父亲只有一个救儿子的念头。第四段(第12~20自然段):讲父亲挖到第38小时后听到儿子声音,得知有14个孩子活着,与过路人一起搭救。

第五段(第21~24自然段):讲50分钟后14个孩子获救,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拥抱在一起。

还可以怎样分:① 1-4自然段②5-11自然段③12-24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文。

四、感受大地震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啊,可是父亲与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怎样一对父子?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文中提到的关键词是什么?

这是一对()的父与子

为什么说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让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共同探究吧!

五、阅读推荐

《背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张北县民乐街小学周文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通过语言描写理解儿子的了不起。 3、获得自己对父爱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层次] 1、感受父亲的“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的承诺。 2、探究儿子对“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信任。 3、思考我们对“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理解。 [教学步骤] 1、读出感悟 2、读出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继续去感受父爱创造出的伟大奇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你到达了哪个台阶。 生:我达到了有感情。师:那你从文中随便挑一句话读读。 生读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谈朗读的体会。

师小结:我们也应该像这些同学一样不仅要读出字面的意思,还要走进父亲的心理,读出体会,读出感悟(出示幻灯片)。今天就要把这种方法用到整篇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细读品味,感受“了不起” 1.读文,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起感受他们创造出的生命的奇迹。请默读2—12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并画下来,也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在巡视中发现同学做批注的方法不正确,就及时出示幻灯片中的批注示例,及时的进行纠正。)2.交流父亲的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开始交流吧,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预设: (1)生: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冲”比“跑、走”更急切,更写出了父亲在急切地盼望着儿子能平安的回来。师:就在父亲冲到学校时,那个昔日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时父亲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 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 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 (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 3、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5 B 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 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 (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 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 一位父亲…… 儿子…… 最终…… 三、小结方法 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 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龙凤小学张培龙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郭敬,今年24岁。2007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现在砖寨营乡任教。我从小热爱教育事业,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学习新课改精神,在自身的努力和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几年来,我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上课,我就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父母之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紧接其后的习作训练内容也是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 二、说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教学难点: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四、说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和缺点等方式参与习作。 五、说学法 1、先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内容和范围。

2、确定中心,抓住典型事例,突出父母之爱的伟大。 3、先说后写,写后再说,师生评议,查漏补缺。 4、参阅范文,学习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 六、说教学过程 1.总结学生三分钟口语训练内容,导课。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生齐读。今天我们习作的主题就是《父母的爱》。 2.激情拓思。 (1)同学们回忆一下本组课文中哪些事让你感受到父母爱的伟大? (2)说说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3.顺学而导 (1)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1)清楚。(2)感人。 随机板书写作方法(随机板书)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升华情感。(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4.激励习作。 回顾自己回报父母的事。 5.例文引领 出示例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学生习作。 六、说板书 父母的爱 生病语言 学习神态 饮食动作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图文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 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墨红中心小学施小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于1994年1月17日凌晨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而在这次地震中,当儿子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的信念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思考这句话的意思,通过提出疑问展开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3.分析文中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在具体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父亲的了不起: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眼神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教师点拨: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此时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中你看出了什么) 教师点拨: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双眼布满血丝”是因为父亲许久没睡了,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的时候眼睛里会布满血丝;父亲的衣服之所以会破烂不堪,因为被瓦砾、钢筋等尖锐的东西钩破了;“到处是血迹”,说明尖锐的东西钩破的不仅是父亲的衣服还有父亲的身体。④教师小结:可是父亲有没有因为这些而停下来包扎自己的伤口没有,他依然在挖……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呢为什么他不认为没有希望了,因为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江边完小:陈改香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主要从说教材、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6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 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 3、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北安市和平小学毕艳萍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北安市和平小学毕艳萍 一、教材分析 我指导的是五年级图书阅读指导课。主题是“快乐阅读,品味亲情”。我选的图书是《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系列丛书。书中一个个故事发人深省,令人感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技能目标: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旨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五、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还有个别学生朗读时缺少情感。 情感方面:学生喜欢阅读。对新课充满热情。 个性心理:本班学生活泼大胆,善于表达。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积极性强。 方法和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一读二品

三悟,复述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教法 以情感诱发为主,通过筛选文中具体的信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配合多媒体教学,直观有效。 七、学法 自主学习法。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这节阅读指导课,充分体现了自主阅读的思想理念。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通过名人名言导入新课。“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和学生讨论读书的好处,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接着我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学过的亲情故事。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这些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深深的父爱和母爱)这节课我们再读一本描写父母情深的书——《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板书主题:快乐阅读,品味亲情)然后师生共同回忆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一读二品三悟。(板书) (二) 导读 导读《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使学生感受深深的父母之爱,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师: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读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请同学们认真听。(课件展示,学生边看边听)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师:一个好的故事总能打动人的心弦,文中使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是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发言。)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1、上课时先挂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2)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3)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了不起。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说教学过程 1、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子) (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质疑问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齐读,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为什么父亲了不起? 为什么儿子了不起? 为什么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本环节以重点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进行质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为学习下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体会父亲“了不起”。

习作父母的爱说课稿

二、说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歌曲升华情感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予你生命的人是谁?那 么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父母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而他们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这怎能不叫人赞叹呢?下面就让我们在闫维文的一首《母亲》中体会母爱,升华亲情吧!我想每一个做儿女的人,听了这首歌都会有所忆,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会激起对父母的无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 2、习作内容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内容及要求。指生读 问:怎样写才能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父母的爱呢?(板书:真 情实感) 从本组四篇课文提炼写作方法 在我们第六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中,哪几篇写了父爱?哪几篇写了母爱?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样的父爱和母爱?作者是怎样体现父母的爱的?生汇报 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描写来写这次习作,老师这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想欣赏吗?生欣赏片段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溢着浓浓的父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

爱,也可以借助机会,与父母说说心里话,还可以给父母提建议。(要求:说父母爱的同学要讲清楚父母对你爱的一件事;说心里话的同学希望你敞开心扉,提建议的同学要把意思表达明白,语句要连贯。) 小组说,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给评价) 过渡: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把父母对你的爱铭记在心里,并且知恩图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你们刚才所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篇篇佳作,写好这次习作不仅激励着你,而且感动他人。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写好? 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老师真为你们感 到高兴,老师没有可送给你们的,就送给你们几句名言警句吧,我们一起读读。课下把作文完成,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些名言警句恰当地用到你的作文中 最后让我们在崔京浩的一首《父亲》中结束这节课吧! 写法点睛: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习作中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一、简介父母的基本情况 如果你是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母,并向大家讲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那么在文章的开始时,你可以先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父母的基本情况。比如,写写他们的年龄、外貌、职业或者性格。在描述时要抓住父母的特点,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详写父母关爱的具体事例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_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出自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orG,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 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昔日的欢声笑语,如今已变为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惨烈的变化。孙老师这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的图片,同学们来看一看。)

父母的爱口语交际说课稿-推荐下载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及习作教材解读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教材分析 《写父母的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 作,是继本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 透了”》、《学会看病》之后安排的一次由阅读向习作的延伸。本组课文,展现 的是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目的是使学生以爱唤醒爱。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父母挚爱的感悟与感恩。 习作要求教师要广开言路,引导学生感受爱,体会爱,表达爱。引导学生 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在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父母的爱,让学生在生活中细 节上逐步体会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从而了解父母的辛劳。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设定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选择最想和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并在写完后读给父母听从而培 养学生习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根据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表情达意方面,我又将此次的教学目标分为 三个层次。优生能具体流利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中等生能联系实际生活,完整较具体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能力弱者, 只要求较完整较具体地把自己内心对父母想说的话进行表达。让学生说出心中 真实的想法,是本次作文教学的重点,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 父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是教学难点。 为达到此次的习作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情感教学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提供给学生多维的材料启迪学生的习作思维。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素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素材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_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_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1年《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 从八月的贵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汉参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思索,我探寻,我不断走进文本,贴近学生。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它促使我在专业上更快的成长,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感谢全国小语会为我们语文老师搭设这样一个梦想舞台,感谢所有在我成长道路上洒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谢为我这堂课付出无数心血的 ___们、专家们、老师们。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这是一篇老课文,很多 ___都上过这一课,光是人教网上挂出的设计就有好几个,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很难。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 ___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疑促读,简化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 ___者和引导者。” ___“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我觉得,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大家看,上课伊始,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行质疑, ___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具体描述___父与子的了不起。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 ___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二、挖掘资源,丰富学生素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义小谭春燕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2、所在的地位和作用: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此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安排学习的,这样不仅为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以及掌握重点字、词和理解句子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以后的阅读教学埋下伏笔,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教材及一般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组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重点抓往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这两种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6、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组教材“父母之爱”这一专题,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感受父子情深,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读中感悟。学生则通过多层次(如初读,细读,精读),多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的朗读,以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爱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三、说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展示地震图片:这是一次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你们看:昔日美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地砸坏,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这就是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使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几万顶房倒屋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 2.导入:可就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实录说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实录说课 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人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这些文章体现了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感。其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声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

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由于目标3既是领悟表达方法的具体体现,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所在,因此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本课的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采用“定位——切入——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四、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探究释疑,悟情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