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在人群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易患此病。

人至中老年,动脉血管逐渐开始退化,慢慢由老化变至硬化。人体微细循环血管、运动神经等首先开始硬化。

单纯靠1种方法治疗偏瘫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本法采用气功、中医、催眠、点穴、刮痧、丹药等为一体的治疗方法,较为全面,循经推拿,按跷,排病气,拍松粘结的脉道,气功疏导、补气、化血栓、行内气、意识导引、肢体牵引、通经活络、整体调理、重点改善,内服丹药,补髓生血,强肾理肝,要穴刺激一整套方法。一般偏瘫,皆可在短期内康复,更甚者通过一次性治疗,而达行动自由无碍,气功师给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如一身体较强壮的人初患此症,用点压秘穴、按跷,基本上可一次治愈。对于几年的患者,就要耐心点,全套手法套着用。

对人体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此处只讲原发性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通过活检发现有些三叉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认为有些因素使三

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面部三叉神经以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疼痛以面颊、上下颌、舌最为常见。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和流涎,称为痛性抽搐。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咀嚼等可诱发,一般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或数分钟,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都很正常,多呈周期性发作。本病程长,很少自愈。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关键在于止痛为目的。先止痛,继以采用多次催眠诱发自身恢复的潜能,辅以气功、药物、按摩、

拍打、静功等手段,共同促进神经恢复正常。

三叉神经痛属“偏头风”或“面瘫”的范畴。

此症痛的部位在头面部,与内脏肝胆胃关系密切,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同时又与风邪密切相关。风寒毒邪外袭,导致寒凝血瘀于头面,或平时过食煎炒辛热之物致肝胆郁热或胃火,痰火蕴积,火热上炎,或复因内毒乘虚而入、引动痰火,引起风火痰循经上攻于头面,久病不食,迁延日久,久痛入经入血,往往导致瘀血避阻而成顽痛之症。

一.风寒型:发作性剧痛多以前额及眉棱骨周围为甚;患处有冷麻木感,甚则肌肉抽搐,伴有恶寒肢冷,身倦乏力,口

淡,清涎多,纳呆,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细缓。

主以温经散寒,祛风镇痛。

二.风火上炎型,此症多见于面颊、上、下颌部阵发性电击样剧痛,患处如火灼样,或有齿龈肿胀,痛甚有面肌抽搐,

伴有面红目赤、流泪、口干口苦、烦渴引饮,大便秘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主以清热泻火、祛风镇痛。

三.瘀血避阻,此症由上述2症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持续发作时间长,常常以夜间剧痛如锥刺,

伴有面色暗晦形瘦纳呆,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或细涩。

主以活血通络,祛风镇痛。

急性脑血管疾病

此症指各种血管性原因而引起的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其发病急骤,故称脑血管意外,脑卒风、中风。

本病因有血管壁、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液成分等诸多因素,而且往往是几个因素同时存在而发病。

此症表现特点:一是起病急骤,往往在瞬间、数分钟、数小时至多1―2天内,脑部损害症状即达到高峰;二是脑部受损症状的局烂性。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与偏瘫、失语等局灶症状。症状差异极大,决定于脑部受损血

管部位、大小、程度、侧肢循环等因素。

本病治疗原则主要围绕防治脑水肿,保护脑功能及进行病因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率。

此症中医学见于中风、击仆、偏枯、风痱、风懿、厥证、真头痛等病症之中,总属中风病范畴。

本病卒中暴厥,为闭为脱,易致阴阳离决,死亡率高,缓则脑脉避阻,清阳之气失劫舒展,瘫痪诸症难于康复致残率高,

调理治疗不当,易复发,故本症以综合治疗为佳。

一. 脑出血

此症通常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动脉破裂出血。其原因约70―80%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其次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情绪激动、暴力等导致血液骤升而发病。出血部位约80%在大脑半球,20%在脑干及小脑。

临床以急骤起病,常以几分钟或几小时脑受损症状即达到高峰。

由于缺氧、缺血、脑水肿、脑肿压迫而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全脑症状和失语、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等脑部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重者可出现脑疝或合并消化道出血等。临床凡中年以上,在活动状态下突然起病,伴有脑部受损的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如瘫痪,结合有高血压病史或起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⑴肝阳上亢:平时有头痛、头晕、头涨、心烦易怒、急噪时觉肢体麻痹,形体较壮实,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头痛加剧或伴

有呕吐,面色潮红,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强痉拘急,喉中痰鸣,鼻酣气粗,大便秘结。

⑵肝肾阴虚:平素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少寐多梦,形体消瘦,面色潮红,腰膝痉软,肢麻,五心烦热,在活动状态

下,突然头痛加剧,喁僻不遂,甚则神识不清,肢体抽搐,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主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⑶痰浊上扰:平素头痛、头晕、胸脘胀痛,恶心泛涎、神瘦肢倦,面白唇暗,突然头晕头涨或头痛加剧,或恶心呕吐、

泛涎、伴有喁僻不遂,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主以健脾化浊,涤痰通络。

⑷痰热腑突,平素过食肥甘厚味,头晕、心烦、失眠、口臭、突然头晕加剧,喁僻不遂,甚则神识不清,鼻酣痰鸣,肢

体强痉拘急,顶强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主以通腑泄热,化痰醒脑。

此病尤在病人刚犯病时间不长,采用本法效果甚佳,在活动四肢,全身推拿,常规点穴,不可忽视心理疗法,和患者谈心,取得信任,相信你能治好他的病,患者也有强烈病愈的愿望,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松,除体表、经络放松,连五脏的经络也要放松,全身骨髓放松。此法按催眠要领进行。重在调动患者自身潜能和自我恢复的积极性。

秘中之秘

在点穴按摩后,重新点揉涌泉、足三里、承山、委中、夹瘠、大椎、百会,每穴1分钟,然后再按委中穴10分钟,此时该点秘中之穴----眼眶骨,此穴对内脏,对头颅内神经的瘀阻、血栓和全身经络有重要的起死回生作用。曾用此1穴为多位拄拐杖的患者治疗,基本上1次让患者扔掉拐杖而自己慢慢步行。因此称此穴为秘中之秘。眼眶也叫眉骨,不但能治愈多种头痛病,尤对偏瘫堪称奇效,只是患者一般不愿忍受那种痛苦而十分难受的疼痛,这就要靠气功师在按此穴时的力度一定要适当,先是轻触放上,然后缓缓加力。即:气功师两大拇指轻轻放在患者眼眶处,以十分稳沉的手法缓缓加力。如此15分钟。注意两大拇指要扣住眼眶边缘,左手拇指往头方向,右手拇指下颌方向扳,无论患者是躺、坐,

手法都一样。

在扳完此穴后,立即鼓励患者下来走一走,患者若怕,气功师协助牵患者手。一边鼓励,一边牵着走,关键在于第一步。提醒患者:“你能恢复,你已经恢复了,啊,你恢复的很好,走吧,大胆地迈步吧,你健康了,自由了!”让其他人也

进行击掌鼓励。

只要身体较强壮者,一般1次性即能行走,身体太弱,年龄较大者,不宜此法,宜药物。患者没有信心、激情,切莫急

躁,患者自己绝望了,是很难恢复的。

治疗原则和基本手法:

疏通经络,舒筋活血,剥离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功能。

基本手法也是各种常用手法,有按、点、拨、晃、放、推、舒、抿、拉、提、撞、震等法。

1.按法:静而深透之法,在体表停留时间较长,加意念透力于体内。

2.拨法;也称活散之法,作用于筋骨、肌肉之间的弹拨,利于剥离粘连。

3.点法:静陈之法,作用于经络、血脉系统,能镇静止痛,祛瘀笑肿。

4.晃法:活动之法,四肢有节律地晃动,可屈晃,即大腿屈缩,气功师一手握脚,一手扶膝头,顺逆摇晃能舒筋活络,

滑利关节。

5.放法:即缓动法,主指四肢的有意扶起,让其自动下落,利于通筋。

6.推法:系手掌向上或向下频频推进动的动作,作用于血脉系统,促气血畅通。

7.舒法:系掌或指抚摩捻揉动作,作用于皮肤于筋肉之间,利于散瘀温热解痛。

8.抿法:强功法,屈压动作,但不晃动,主伸屈筋肉。

9.提法:牵动、抖动,作用于筋肉、血脉之间,整逆归顺,增强功能。

10.拉法:动展之法,即两端对抗性牵引动作,量力而行,不可莽撞。

11.撞法:动补之法,握住骨的末端向上推顶撞动,能行气生新,强壮筋骨。

12.震法:震动法,掌、空心掌敲击、捶打,引动传导,作用于通络,活气血。

在民间,这些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气功师灵活使用,目的在于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舒筋活络,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机能。

刮痧

此症外状是患者经络受阻,气血不通等,实际上此症与内脏都有密切的关系。气功师在刮痧时须按刮痧要领顺人体肌肉、经络走向刮。备好刮痧油、刮痧板,以水牛角刮痧板为佳,其次为玉佩,必要时也可用瓷勺。必要时备火罐,或用点燃的高度高粱酒炙,手法要快。炙,可以加温、加热、驱寒、祛风等。不懂针灸,或缺乏针灸经验者,不要用针试扎。

全身性刮痧,重要经络、部位为要点,力度适当。

对患者不强求刮出痧,一般刮出紫、黑、暗红痧都会慢慢自消。

每次刮痧的时间间隔约3―5天为宜。

刮痧后,患者不宜吹风,接触冷水。饮一杯温水,切忌食冷、洗凉水。

皮肤过敏、皮肤病和皮肤溃疡、有疮、新伤口未愈合,骨折处禁忌刮痧。

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腹水者的腹部、全身浮肿者禁忌刮痧。

下肢浮肿,下肢静脉曲张,刮的方向是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耳、眼、鼻、舌、口、唇、前后二阴、肚脐禁刮。

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禁刮。

孕妇的腹部、腰骨部、乳头禁刮。

小儿卤门未合时,头颈部禁刮。

治中风偏瘫秘方

熟牛骨髓一碗、熟蜜一斤,干姜3两(炒研细末)、炒面1―2斤、云南白药2小瓶,加麝香更佳。

先将牛腿骨数十斤,放在大锅内煮,煮透、捞出,稍凉、用铁锤砸骨倒髓,然后过滤去渣,再加姜粉末、云南白药、熟蜜,调匀,加炒略黄的面粉,先调揉成稍硬的团,再揉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装瓶密封,防潮、防热。

患者早晚各服20丸,用白酒或米酒送服。空腹、饭后因人而异。

服药后休息,禁受风、活动。禁食生冷,肥甘厚味。

治疗程序:

1. 审视患者年龄、体质、病症所属及心理状况。

2. 气功师按人体经络走向,从头到脚进行全身性刮痧,病灶部位是要点。对病灶处,可采用拔罐法,或高

度酒点燃火炙。

3. 点穴按摩时也可从头到脚进行。例头顶:百会、四聪、玉枕、风池、哑门。面部:迎香、人中、太阳等穴。胸部:天突、璇玑、玉堂、膻中、中亭、中皖等穴。后背:大椎、身柱、灵台、中枢、脊中、命门、腰阳穴、腰俞、长强等穴。以及脊柱旁1.5寸的2条膀胱经进行点拨收功。上肢:十宣、劳宫、合谷、列缺、内关、神门、手三里、曲池、少海、肩井等穴。下肢:涌泉、然谷、内庭、解溪、足三里、飞扬、承山、阳陵泉、合阳、委阳、委中、承扶、唤跳等穴。其次对脊柱的正面每一节进行点按,然后再在脊柱左右两侧进行点按,寻找疼痛点。哪疼的最厉害,在哪多下功夫。也有左痛右治,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等,气功师灵活使用。

4.再次进行眼眶骨扳按和委中、命门的长时间点按。

5.发放内气,全身性动作,重点:灌顶、注入真气、补其虚。意在舒筋、活络、排病气。

6.让患者早晚服用丹药,并记录每次的反应情况。

7.进行自我总结,调整治疗方法,设计出下次治疗的方式、方法。

8.作好医案记录,尤其是治疗前的记录,发病时间、症状、现状等,越详细越好。可作治疗后的参照、总结。

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 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送 到专业的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 不治之症,除了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作业治 疗、推拿、药物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外,还可进 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 复的程度。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对其 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神经肌肉电治疗,预防肌肉萎缩,对大 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 僵硬。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 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 宜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 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 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 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 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 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 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 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 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 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 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5、注意早期康复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 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 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 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17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的临床 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 后遗症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专人管理模式;卒中;偏瘫;家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49-02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并 且其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随之逐年增加,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严 重的危害着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因此,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和 防治工作是降低患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做好患者病程中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 良好预后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 人管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就诊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 共计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n=30) 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 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4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8.96±8.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6例, 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0.21±9.12)岁。两组患者 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并无显著性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时 间为3个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并由专人进行负责,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膳食计划,例如,对于风火上扰型的患者,宜食绿豆、芹菜等;对于痰瘀阻络型的患者,饮食应多食用桃、梨等,禁食羊肉、鸡肉等。②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详细讲解关于脑卒中的疾病知识以及护理方法,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 信心,增强患者对于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③以循证理论为理论基础,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训练计划。护理人员需保证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有效的提升患者 的免疫能力和自护能力,但不会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受伤。④为患者提供耳穴贴压疗法。在贴压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进行辨证选穴,确保患者在诊疗 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统计学分析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偏瘫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早期介入治疗对于偏瘫患者将来功能恢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即可早期介入:(一)良肢位的设计:所谓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偏瘫患者典型的痉挛模式表现为:头向患侧屈曲、面向健侧、肩关节内收、内旋;肩胛骨后挚、下沉;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豢屈、尺偏、手指屈曲、下肢内收,内旋、髋膝关节伸展。足下重、内翻。早期注意偏瘫患者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和减轻上述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此阶段,治疗师应取得家属配合,并教会他们如何帮助患者翻身及保持各种正确的体位。例如:为防止上肢内收、内旋、挛缩和手浮肿,应将患侧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手略高于心脏的位置。(二)体位变换,为了预防褥疮,应每隔2h进行一次体位变换。由于偏瘫患者有一侧肢体丧失运动功能,感觉也无完全丧失,除处于昏迷状态、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外,一般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掌握变换体位的间隔时间。临床上采用的体位有仰卧位,半仰卧位和侧卧位等。(三)当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预防关节的挛缩。一般情况下应与治疗师到病房床边进行训练。(四)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利用起立床或可调节角度的病床,从倾斜45度;5min开始,每日增加倾斜10~15度,延长站立5~10min,两项交替延长,直至坐位训练,以便早期离开病床。 当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出现自主运动,有一定功能时,应鼓励患者在正确的姿势和模式下完成相应的动作,即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即强化训练。其神经生理学原理为: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弱——强),正当的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到远的顺序发展;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期通过姿势反射得到加强;早期的动作是在屈、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向前发展的;正常运动与姿势取决于协同作用,与拮抗肌的相互平衡影响;2、动作的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但并非按部就班,其间可有跳跃和重叠。而且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学习,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发展肌力和耐力。 患者因病致残后,一般出现五个心理变化期,即Kruegey分期:1、震惊期:对残疾尚无心理准备,表现为情感上的麻木或震惊,一般经历数小时或数天;2、否定期:否认自己的残疾,以避免心理上的痛苦,一厢情愿曲解病情,不愿了解病情的预后;3、抑郁期:表现为心情压抑,产生无用感、无助感,对所有的人或事物都失去兴趣,悲观绝望,不愿与他人主动接触;4、对抗独立期: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去做,偏要依赖他人;对康复训练持不积极态度;5、适应期:承认自己终生残疾的事实,并积极采取措施去适应残疾,寻找方法减轻痛苦以适应残疾的生活;由于患者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家属在一起,因此作为陪护人员,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的心情应及时给予开导,劝说。当患者接受训练而效果不显著时,就应积极与患者、治疗师沟通找出问题所在。 应鼓励患者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而不应该有报怨和不满出现,否则容易损伤患者的自尊心。在训练过程中经常给予鼓励,对患者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重视心理疏导:这是家庭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多项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综合征。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和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脑脑卒中康复,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内开始,训练时应循序渐进。过去有些人过分强调卧床休息,全面制动,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因此,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坐位平衡床上动作训练。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过渡到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目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康复医院,但患者出院后,若能在家中注意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行走的同时,不忽视了日常生活的作业疗法,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孪缩。 加强饮食康复: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不可忽视睡眠康复: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应多采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其它部位慢,康复的效果也没有其它部位明显,患者往往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信心。由于其它部位的功能恢复比较快,患者常常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这些容易看到成果的部位的训练上来,而忽略了对偏瘫上肢的必要的照顾和锻炼,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偏瘫上肢问题,如:关节活动受限、肩痛、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水肿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上肢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从而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由于偏瘫上肢长期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大脑很少能够接受到患侧上肢的信息,使大脑不能对患侧上肢进行有效的重新支配,患侧上肢就可能形成习惯性的废用。尽管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困难,也比较缓慢,但患者和家属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患者健侧卧位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健侧卧位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⑷仰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仰卧 治疗者一手插入患者肩胛骨下面,另一只手握住患者前臂 治疗者用握住患者前臂的手拉患者的上肢向前并抬高他的肩部,另一只手将他的肩胛骨向下推 ⑸患者自助活动(此活动每天要多次练习) 患者仰卧或坐位 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握住,患侧拇指在最上面 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 然后患者利用健手帮助患手把上肢上举过头,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 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指导 一、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 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二、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中风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 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以及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年老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性综合征。早期康复锻炼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因此,脑中风康复锻炼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进行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处理训练、洗 澡、家务劳动及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用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挛缩。 四、加强饮食调理。中风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 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大量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因潮湿、摩擦等原因,皮肤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镜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要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水一二杯白水,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五、重视睡眠。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 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侧卧时应注意患肢在上。为了避免褥疮,病人最好睡充气床、充水床等,注意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这是预防褥疮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每次翻身后轻拍病人背部,帮助排痰,但要注意翻身时尽量不要使病人的皮肤与床面摩擦。六、重视语言康复训练。对失语者,要进行口语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训练患者用喉部发音, 或用咳嗽或用嘴吹气诱导发音。随家属发音和说单词,应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所教的内容应适合病人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还应让病人看电视、听广播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七、注意保护关节。脑血管如果引起较严重的偏瘫,病人常常需要卧床很长一段时间,因而 会导致瘫痪肢体的关节病损,主要是由于瘫痪肢体肌无力废用性萎缩,使关节周围的肌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做家庭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做家庭康复训练据调查数据统计,脑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的高死亡现象,给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专家温馨提示: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专家温馨提醒大家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应该注意哪些发那个面? 家庭康复训练之一——饮食动作 喝水时,需要把水送到嘴边,这一过程需要手的握持,上臂的举物等动作以及上肢的平稳、准确动作。拿杯子、瓶子与水壶的动作比用汤匙及端碗容易,所以饮水的动作根据难易程度,可由拿杯子喝水练起,进而用碗、匙训练。进餐活动中,患者的手臂动作也是很重要的。病人(病前习惯用右手做经常性的活动,如用筷子、写字、用工具等),若为脑卒中后左侧偏瘫者,对进餐影响较小,只需右手固定餐具即可。若为右侧偏瘫就极为困难,这时必须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行系统训练,一直到右手能恢复各种主要动作的进餐能力为止。 家庭康复训练之二——洗漱动作 重度瘫痪的患者不能行走,可坐在床上洗漱;中度、轻度瘫痪的患者,要能逐步步行到卫生间。开始时用健康的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渐锻炼使用患手。洗脸时要固定好洗脸盆,以防弄翻。患手泡在水中,健康的手协助按摩,并去掉指甲间污垢。 家庭康复训练之三——更衣动作 更衣动作的基本条件是起码能保持坐位姿势及一侧上肢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因此,应早期对患者上肢各关节进行活动与肌力训练。一般来讲,病人的衣服应宽大、松软、平滑,使病人穿脱方便,穿着舒适。此外,一些衣服可在设计与缝制上做改进,便于病人的穿脱。比如肥大的衣服(尤其是衣袖与裤腿)、前开身的衣服穿起来就方便得多,质轻、柔软的衣料比沉重、粗厚、滞涩的衣料穿着方便、舒适(尤其是衣服衬里)。另外,旁恩说病人一只手扣纽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衣服用纽袢就不好扣,而按扣就比纽扣好些,最方便的是尼龙搭扣。此外,鞋带、腰带改用松紧带,这样在脱衣裤时,就会带来不少方便。

偏瘫的运动处方

偏瘫的运动处方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机理: 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康复机理,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外,还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因此,对本病的康复治疗除积极抢救损伤的脑细胞、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和侧枝循环的形成外,还要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作用。 近十多年的经验表明:通过良好设计的患侧主动性运动的再训练方法,有可能使患者 患侧运动功能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从而获得正常的活动。这种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不意味着损伤和死亡的上位神经元再生,而是建立在大脑的可塑性基础上的功能重组。功能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因此,功能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这是一个在学习的过程.。 偏瘫医疗体育的原则 (一) 做好功能评定和功能预后估测,确定康复目标争取早期开始康复训练,以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和促进功能恢复. (二) 功能锻炼首先着眼于改善整体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加强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三) 功能锻炼要适量,安全,循序渐进,并与其他康复措施密切结合. (四) 发展代偿功能,补偿运动功能. (五) 加强康复护理和心理康复,消除悲观消极情绪,提高康复的积极性. (六) 学会日常生活活动(ADL)简便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七)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职业康复,鼓励病人回到社会中去. 四.偏瘫功能评定为制定康复目标,观察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预后估测等,应采 用客观,全面和实用的评定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 徒手肌力检查(MMT—T) 2. 运动功能(MFT) 3. 关节活动范围(ROM—T); 4. 感觉功能检查; 5. 智能状态检查; 6. 语言能力检查; 7. 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检查8. 平衡能力检查; 9. 日常生活动作检查(ADL--T); 10. 步态分析及步行能力的检查. 五.偏瘫功能预后的估测:功能预后的估测有助于确立适当的康复目标.脑血管意外的预后,主要决定于脑内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年龄,全身状态和并发症等.其次则为是否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上肢功能预后:发病后如果上肢的偏瘫功能恢复期是IV期以上时,则偏瘫状态能迅速得到改善,经1—2月治疗即可达到IV期,III期以下时,预后则不良. 下肢功能预后:通常偏瘫病人使用矫形器具约90%可恢复步行功能.发病后如果在仰卧位患肢能做空中曲伸者,可恢复到独立步行;患肢能伸展上举者,可恢复到用拐杖步行水平. 手指功能预后:手指功能预后估测比较复杂.如果发病后经过1个月不能屈曲手指,经过3个月不能伸展指时,将成为残疾手. 六.偏瘫病人体疗康复方法偏瘫体疗康复大致可分为急性期(卧床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等三个阶段. (一) 急性期体疗: 发病后一周大致可望脱离危险,但3周内死亡率仍较高,故体疗必须在意识恢复,并发症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进行.此期治疗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康复护理和心理康复:要加强康复护理和思想疏导,解释病情,使病人面对现实,树立对治疗信心,能主动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中风病人的家庭康复治疗

中风病人的家庭康复治疗 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脑神经元的代谢需求远较其它组织为高,而能源的贮存极为有限,需靠不间断的血液循环随时供应。发生中风的最后原因是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循环所能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主要是葡萄糖)之间骤然供不应求所致,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因而坏死或损伤,受这部分脑细胞控制的身体功能也因此受到限制。 一、中风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风(缺血性和出血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甚至完全闭塞或易于破裂。 2.动脉栓塞:来自心脏和大动脉或其他器官的不溶于血液中的栓子,随脑动脉进入颅内而阻塞脑的血液循环。 3.动脉炎:包括感染性如风湿、结核、梅毒、寄生虫等动脉炎,非感染性的结缔组织病性脉管炎,巨细胞动脉炎等、 4.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 5.血管损伤:颅脑损伤、手术,插入导管、穿刺等直接损伤。 6.心脏病:除瓣膜病变易发生心源性栓子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亦可影响脑血液循环,导致中风。 7.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白血病、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液凝固状态改变、血粘度异常等。 8.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可促进或造成动脉硬化等血管损害。 9.药物反应:过敏、中毒,影响血液凝固,伴血管改变等。 10.肿瘤:血管肿瘤,肿瘤并发血管病变。 二、容易患中风的危险因素 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一些因素与中风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而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分别有以下几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