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2019年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2019年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2019年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为立足点,以历史课程学习为依托,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做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以“三以”高效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建设为抓手,以教学常规落实为保障,借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调动和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历史教学,要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恰当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教学进度

四、教学策略和建议

1、认真学习和理解、把握《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评的起点。新学期,我们要做好课程标准的落实工作。一是学习和了解新版《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含义和实施要求,把握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年级目标和内容目标,不同年级在实施时选准着力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时时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对每课、每单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要有全面、准确的理解,恰当实施,教、学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结合《标准》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注意激励和鞭策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坚持全面评价,让学生明了对与错、是与非,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曾这样忠告我们。

2、深钻细研教科书,认真备课,高效上课。

研究和吃透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要做到:一是明确学习内容在整本教

科书(或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本课内容与前、后课内容间的联系,掌握本课

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明确历史线索,做到概念清楚、观点明确、史实具体;二是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能力培养点、方法训练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因素,运用

教科书中穿插的图片、图表、引文和思考题,理解知识,学会方法,培养历史学科

素养;三是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等。四是思考《历史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内涵,明确并恰当实施,让学生参与到历史

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感悟历史,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尽量避免(或减少)结论式的教学,切忌灌输式、填鸭式、画下来背过式的旧式思维教学。

认真备课是高效上课的前提。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如何全面把握、深刻理解教材?2.如何有效确立教学目标?3.如何科学分析、合理整合教材?4.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间、课堂内外、小组间、巩固与联系等几个关系?5.如何把课上出历史味?6.如何合理选择并运用史料?7.如何发挥教师的语言优势?8.如何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9.如何有效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10.如何选择有效和高效

的教法?11.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其次,在具体操作上:一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等集体备课的作用。明确问题,共同思考、讨论,成果共享。二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课标要求和深入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制定体现三维要求的学习目标,并用显性的动词(如记住、说出,学会……)来统领。目标落实的主体是学生,是课堂上教、学、练、测的核心,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同时也是学习方法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三要精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撰写。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一个准备和梳理的过程,备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要明确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思考这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问

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材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是什么,是如何阐释的,哪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探究,还需要补充的什么材料,怎样呈现内容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等。要切实避免只在备课中笼统的提出和抄写问题、答案的做法,这样忽视了对教法、学法的思考和设计、撰写,缺少思考过程,最终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在下课后反问自己“我是不是又讲多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自我反思的结果,也是备课不充分的具体体现。

四要课中备课。在巡堂指导时,及时了解学情,针对变化进行课中备课,为后面的精讲点拨做好铺垫,这样师生共同可以围绕问题共同参与,最大量的避免“又讲多了”这一类的问题的再次发生。五是围绕目标设计本课内容的课堂练习和检测,提高学习效率。六是认真撰写教后反思,及时总结上课和备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水平。七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立体教学。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的特色。要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手段,选择、运用网络资源,制作高水平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提高课堂效率和历史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乐学、爱学,进而喜欢历史课。八要高质量的编制导学案。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质量的高低关乎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好的学案要包括准确的学习目标、恰当的学习问题(包括自主学习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时间约定、适当的留白供学生书写、精当的课末检测试题、简约的下一课预习案等,力争做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

高效上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要进行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课型

模式、流程的教学研究。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在为自己的教学进行初步定位的基

础上,锤炼教学艺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品位、效率和

艺术性,提出自己的“特色教学法”,进而实现个性化成长和特色化发展。

高效上课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目标达成为落脚点。

1.以自主学习为前提。要求先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有课堂的合作研讨。要求

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中主动动脑思考,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后积极反

思总结。

2.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备课中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教师预设的问题,一是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增强学生思

维的深度;二是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挖掘与理解,使问题解决具有探究性;三是要有生成性,要注重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是课前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预习,通过独立思考

解决有关问题,学习有关知识,对未解决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二是课堂上,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课前预习小组成员未解决的问题,再讨论解决课堂

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仍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全班合作解决。在此过

程中,教师要适时引领、点拨、总结、升华。三是课后,学生对学校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对所学知识再思考,再质疑。

3.以目标达成为落脚点。问题的设置与解决,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问题解决后,要跟上恰当的训练和检测,力促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预习生疑—课堂研讨解疑—课后反思再疑。“生疑”—“解疑”—“再疑”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思维加深、能力提升的过程。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研究教法、学法的有效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地说,课堂上,“新课程的实施鼓励老师走下三尺讲台。老师走下讲台让教学活动收到了意外效果,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老师不离三尺讲台让自己远离了学生。”“教:删减低效的复述,讲解指导更加有效;学:抛弃热闹的做秀,探究活动更加真实;练:剔除无效的对答,训练巩固更加扎实;评:改变无序的点评,点拨评价更具魅力。”(潍坊教科院逄凌晖语)

“历史课要‘有情’,要感人;历史课要有故事,要有血有肉;历史课要有思考,有叩问;历史课要有创意,凸显个性。”(孙爱妮《历史教学优质课“优”在哪里?》)

要把历史课上出历史味。“历史味是一项基本要求。……历史课没有历史味,很多情况下恐怕是源于授课者的‘跨越式发展’思路:较低层次的目标还没完成,就急着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学生对历史现象还不甚了解,就急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历史的本质;学生对历史过程还不明就里,就急于引导学生去总结历史的规律;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茫然无知,就急于引导学生去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定性。……这正如不去领着学生品尝体会美食大餐的味道,却热衷于从中提取出各种维C片、营养素来直接给学生服用。其结果就是把美食搞得索然无味或走样变味。”(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怀举)

高效课堂的实施与推进,课堂评价是关键。为此,以“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否与师生的生命发展相和谐”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围绕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学习组织过程的科学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实效性等方面,凝练出了高效课堂的“三八六”评价模式:课堂整体要“三看”(一看学生学习状态,二看学习过程,三看学习效果);学生层面要“八看”(一看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二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参与,三看学生自主学习是否主动,四看学生思维是否深刻活跃,五看合作探究是否恰当合理,六看达标训练是否切实有效,七看三维目标达成是否高效,八看反思升华是否深入到位);教师层面要“六看”(一看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深入,二看三维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三看教师把握学情是否全面,四看教师课堂设计是否科学,五看教师调控课堂是否有效,六看教师课堂评价是否得当。)

“三以”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落实“六让六学”。“六让”,即:让“脑

子活起来”,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能够质疑,能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让“眼睛

瞪起来”,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研究;让“嘴巴张开来”,学生能说、会说;让“双

手动起来”,学生能够做,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让“空间用起来”,课堂教学要

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让“时间放开来”,要关注和研究学生的闲暇时间、课外时间。“六学”,即:“阳光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明白地学”,也

就是学生知道学什么;“正确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怎么学;“有收获地学”,也就

是学生知道学得怎么样;“有责任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找谁帮助和帮助谁;“有

价值地学”,也就是学生知道学了干什么。

“三以”高效课堂,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为先导,其核心在于课堂结构与环节

流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和“学科化”,既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互助、合作与探究,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要

求教师“精讲”,但不是盲目地以讲授时间的长短来评判教师讲的“多”与“少”,决不是一味地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学习能动性的同时,也注

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重视练习和检测,及时总结分析,查漏补缺。

重视发挥训练的作用,充分利用手头的各种材料,加强训练,举一反三,学会

迁移应用。重视精选训练题,宁愿教师多费事,不让学生多费题,事半功倍。

搞好反思性教学,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检测的目的,尤其是单元

考试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测和分析,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要充分利用检测和

分析这根杠杆,调控好我们的教和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次考评结束后,认真对

照《初中教师教学规范》中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试题、卷面、错题、

考试成绩的分析,分析和查找学生学习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轮的教

和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科成绩。

4、加强规范性教学。

把开学的九月份确定为“规范月”,抓教师校本研究活动的规范、备课的规范、上课的规范,抓学生学习活动的规范等。

七年级:进一步巩固和规范学生在第一学期学期期间形成的听课、笔记、练习、答题、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等各方面的学习策略。让学生进一步适应初中的学生生活,切实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改变,对于转变快的学生进行巩固,对于转变慢的学生要加强引导、指导,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提出要求并即时落实要求:上课时,学生书桌上要有哪些学习用品?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标注教材?怎样思考、做题?写错的字和划错的线怎样处理?哪些语言是历史学科语言等等;学习小组要怎样构成和怎样活动?等等。只有明确要求并强化训练,才能形成习惯,好的习惯影响整个初中学段,乃至后半生孩子的学习。

八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历史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规范训练、历史学科

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把握应是关键。同时要关注全体学生,尽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九年级:尤其要注意衔接中考的训练。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如何让学生转化压力为动力?那就是快速的接近中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课学习和学习内容的复习,看中考试卷(尤其是潍坊近三年的中考原题),品味中考试题的特点,研读中考题的答案组织,接近、接受、内化,成为一种习惯。提倡每位九年级的历史任课教师都要有建立一个试题库:不仅有近几年潍坊本地的历史中考试题,还要有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烟台、威海等附近几个地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也要有近几年的高考和高中的一模二模三模试题等。教师在研读试题中提升自身水平,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成绩。

七、八、九年级的学生都要进行答题的规范性教学训练。一要规范审题,要养成看题、思考、组织答案的正确习惯,要有的放矢,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轻重。二要识记教材中最基本的语言,学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答题。三要进行正确写字、清晰书写的训练,做到文从字顺,字迹清晰,按要点分条。四是要学会做材料分析题。怎样入手,怎样读材料,怎样看问号,怎样组织答案等。这一个比较慢的训练过程,要有正确的方法引导,一定量的练习和时间作保证,出现错误后的即时订正,每节课、每个单元都进行不间断地、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和指导等。方法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师简答讲述一下学生就能把握的,不要一味的埋怨学生笨、不会思考,只有耐心的引导和训练,才能看到预期的变化。

5、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行动起来。一要抓住“课程观念转变”,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是体现在备课中、课堂上和听评课研究活动中。二要抓住“教学方式趋向”的转变: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这是课改中最重要的,而且这种趋向不是单纯教学方式的变化,而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剧本设计的参与者;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而鼓励和承认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举一反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2)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保留和挖掘本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以来取得的经验、成果,大力改造课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学案导学”、“我参与、我学习、我收获”等方面的成果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为新时期的历史课题注入新的活力。

(3)习惯养成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工整书写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严密审题的习惯、逻辑表达的习惯等,都有关乎学生素养的提高。今后教学要在识字写字、思考质疑、审题解题、表达交流等方面严格要求,扎实落

实,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平日对字的积累,养成不漏写、不错写,工整、规范的书写习惯,把练字和书写结合起来,做作业、答卷都要以练字的要求来书写,不把练字孤立起来落实;在阅读中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提问;在课堂学习和作业的解题答题中,审题细致,答案组织逻辑,表述清楚,观点明确;在日常生活中,乐于阅读,善于动手,勇于思考,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4)关于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三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理念,更多的是对理念和要求的阐释,不是对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不是历史课堂教学不需要模式?我认为不是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刚转科教历史的“新”教师而言,模式的学习和运用显得更重要,有时候模式是对基本教学的要求和框架,有句话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模式有些模糊的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可以结合安丘教研室关于“三以”课堂的基本理念和2016年潍坊教科院下发《关于潍坊市初中小学有效课堂基本要素的通知》文中关于历史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潍坊教科院下发的关于“345”优质高效课堂(历史篇)的基本要求,把其中的四段当作是四个要素去落实。并恰当衔接、糅合,学习并走出模式,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课堂,创出特色。

(5)当前的课堂中要不要教师的讲述?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必要的讲述,可以讲清概念,扫清历史学习障碍;讲清背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讲清过程,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指出,“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这样说,“历史学骨子里就是讲故事。这就是我对史学的理解……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讲故事,把被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戏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老师要善于讲故事。”

当然,我们反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一讲到底。教师要通过备课,作出充分的准备,根据具体的课堂进展情况,选择恰当方法,对适当的内容进行讲述,展示历史本身魅力,激发学生内在情怀,实现教师自我价值。切忌信口开河、喋喋不休、反复强调,又絮絮叨叨。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为大家推荐2篇优秀的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 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000字一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 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 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 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 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 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 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 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 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 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一、“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进入高三下学期,学校教学工作也以高三迎考为核心了。对于整体的安排是必要的。 比如进行市统一举行的适应性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时地检验并训练学生所学,也会 给教师在教学进度上带来一些影响。除需要细致研究适应性考试试题,明确高考方向外, 还应对预先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但总的调整原则是既要完成学科规定的教学任务,也要在 调整过程中充分体现高考的方向。比如在二模后,学校加大了对学生高考模拟考试的训练,在选题中就要切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依据大纲要求及考试方向来进行。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 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 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 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初中历史教学个人研修日志

初中历史教学个人研修日志 我是从教三年的历史老师,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参加教师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这里我浅谈我自己教学积累: 一、注重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从经验上来说我谈不上,经过我这几年的教学我从中总结到一些。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专研,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2、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做出阐述,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扼杀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通过网络研修,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上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的紧迫性。让我有所收获的同时,更让我深受鼓舞。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3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指正和批评!以下是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览!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

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2】 世界历史已基本教完,在复习之际,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五次瓜分,浅析对五次瓜分的理解与总结。 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几次主要的瓜分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两国签定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处,自北极向南极划一条假想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新发现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以西归西班牙占有,此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1529年,西、葡两国又在萨拉哥萨签订新

初中历史远程研修总结

初中历史远程研修总结 不知不觉中,为期1个月的研修培训学习结束了。本着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等,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在这次的培训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学习。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认真收看视频,并做好笔记;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二、积极的查阅各种资料,实行培训学习。 我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先对专题的内容、外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习时旁边总有几本书以便即时的实行查阅。 三、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实行反思。 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各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积极的实行即时的反思;并将自己的反思写成文章上网与各位同仁进交流,以提升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水平。 四、积极的参与互动学习。 在培训的过程中,每天我都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阅读来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积极参与每一培训课程结束后的集体反思活动。 随着远程研修尾声的到来,满心都是深深的不舍,这些天来,享受着远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来能够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能够如此激-情澎湃!研修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然纵有千般留恋万般不舍,我们终要分手,只能在心灵一隅,在三尺讲台,在每一寸教育的土地把远程研修珍藏!虽然再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但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更多不足,这将督促我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 (一)必须更新教学观点,贯彻落实原则。 新编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及世界发展潮流编写的,融于了现代教育理念。所以我们的教学理所当然应该依此指示精神设计。也就是说,更新教学观点,落实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1 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 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_1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素质、改进历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革,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历史。下面是学识网小编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一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

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以趣引学,奏好预习、听课、复习三部曲。 (一)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 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1).“语文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2).“提纲式”阅读法。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自己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即利用有关教辅用书或教师颁发的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的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有关历史知识。 (3).“问题式”阅读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可转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我们利用地图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一一对照,就能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宿州二中历史教研组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发展,教材的变更,教师素养的提高,学生年龄与教材深浅的结合,教学设备及条件存在状态,其他学科任务的难易度,学科间知识是否能在相对同步中互相支撑,历史本学科框架结构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协调性,家长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认识等要素,无不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着影响。 在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容量与课时有限的矛盾。现行教材把教本变成了干枯的读本,要求学生自读,并能从中认识和思考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可深入、可拓展。基于这一理念,课程伸缩性增加了,造成教学容量自然增加与每个学习单元有限课时的矛盾。 第二,历史课知识结构的板块模式,与初中教材严重脱节,给学的学习造成许多困难,师生双方均陷入应对无策的困境。 第三,高中历史教材的模块式编写方式,造成历史学科知识碎片化。高中学生在15——16岁的年龄段还不能够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专题性的结构必然造成专业化知识的深入,形成浅了不理解,深了“啃”不动的僵局。事实上学生也没有时间和能力深入钻研,这样必然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这个问

题是由于课标所决定的,教师不可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第四,教材知识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在一些专业性知识方面表述更加深入。例如:物理学领域中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光电量子论等。社会科学领域所涉及的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剩余价值学说,智者学派,国家政体等。宗教思想上的先定论,因信称义等。音乐美术方面的古典音乐、印象派绘画等。这些都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深入,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否在同时期其他学科中同步进行,则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够同步而行,学生不具备这份“资源”,历史教师又不具备这份“资本”,造成历史教学很难解析这类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因而,教学深度的把握和正确传输历史知识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第五,体现学生为主的课堂,究竟“主”是什么含义,定位的差异,理解的不同,便会造就课堂“形”与“质”的差异,“虚”与“实”的难辨,如何体现“主”的地位,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难题。。 第六,如何落实开放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是有实际困难的。开放式学习,需要校外、课下学习的空间、条件和一定的时间,但学生课业负担不能保障时间。实践中根本不可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设想的新课程培养目标,使新课程的理念成为空中楼阁。 第七,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但现行教材基本上是一种政治教科书,从政治的层面贯彻国家意志,历史学科本应具备的人文因素十分贫乏。历史教育本来应当是公民养成性教育,培养有真正公民意识和人文意识的人,但现实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种实用主义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研修日志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作用很大。导入的作用有:一是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例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导入中设置悬念,诱发好奇心。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使学生很想知道结果,常常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结果,从而造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心态。教师应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导入的内容要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使本课的重难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导入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学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什么是导入呢?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我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有两种: 一是复习导入法,这种导入方式即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甲骨文和青铜器》一课中,我是这样来做的。 教师提问:首先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 在公元前1300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在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教师提问:在约公元前1046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武王伐纣。 教师讲述:千百年来,这座废弃的都城一直都默默无闻,直到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经常在田地里挖到龟甲或兽骨,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们便随意把挖到的龟甲和兽骨扔到河边或用来填坑。后来,有一个剃头匠,因为染上了一身脓疮,无钱医病,无可奈何中将随地乱扔的甲骨碾成粉末,涂在患处。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创面脓血被骨粉吸干了,患处很快就好了。甲骨这种神奇的功效被传开,村里的读书人给这些甲骨起了一个名字:龙骨。后用作药用。 1898年,在北京为官的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他服用的中药龙骨中,注意到上面的文字,这引起他的兴趣,他将达仁堂药店里带有文字的龙骨全部买了下来,研究这些文字。这种文字就是什么呢?由此引入甲骨文 二是历史故事导入法,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大约距今300万年左右,地球上就出现了人类。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呢?我国古代流传着女娲水和黄泥造人的故事。西方则流传着上帝造人的传说。那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女娲造人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教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导入以引领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展。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一部分。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实验成果见诸报刊。06年,我校英语“愉快教学研究”获市教委立项并取得了成果。我当时就深深感到,初中生从年龄段上看,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这次参加国培学习,听了许多专家讲课,在教学理论上有了一些提高,对“快乐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历史课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相当艰巨,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了。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回顾近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教训,结合专家的理论指导,现就初中历史课引入“快乐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各位学员教师共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

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在讲“三国鼎立”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导入新课;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断,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 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或者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例如讲“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曾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共10篇)

篇一: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三是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

我的初中历史研修日志

我的初中历史研修日志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2年,期间常向同事请教并商讨历史教学问题,探究历史教学新方法,对历史教学进行探讨与学习。 长久以来,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的学习,死记硬背。通过对教育改革方面的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在教学工作中谈到的有效性教学,要求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的机会。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把教育改革中的新要求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呢? (一)抓好理论学习和培训。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首先是优秀的受教育者”,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强化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科理论和教科理论的自学。我在本学期做法如下: 1.历史教研组举行一次教学理论读书会,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畅谈交流读后感受; 2.经常进学校阅览室,广泛地阅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做好摘抄笔记。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1.抓好每一节课,将上课时间都作为自己的试验时间,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2.定期执教课题研讨课。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联系课题研究内容上好公开课。 3.结合自己的课例写好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做好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积累工作。 4.写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并进行组内交流。 (三)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1.认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备课组是教学研究的最基层组织。实施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单元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教学经验的交流,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通过先自备,后集体备,最后个人二次备课的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2.开展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认真听取每一堂公开课,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展开讨论。 3.向本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质课教师和具有丰富经验教师学习,将业务水平的提高落到实处。 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通过学习挖掘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历史本来就是丰富的、多侧面的,因此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内课外的资源加以整合,最终化为己有,进行大胆的调整,找出最佳方案。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历史)

我的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石门实验中学齐云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 上传: 肖美林更新时间:2012-5-18 13:53:57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 吉安县梅塘中学肖美林 我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个个年头了,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经验、教训以适应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一,兴趣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理想阶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实现成功目标的关键所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画龙点睛的诗词、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语言精炼,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寓意深远,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给人美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知易懂的名言诗词导入新课或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