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0910--《黑龙江社会科学》-后现代理论作为环境法学研究的话语策略

200910--《黑龙江社会科学》-后现代理论作为环境法学研究的话语策略

200910--《黑龙江社会科学》-后现代理论作为环境法学研究的话语策略
200910--《黑龙江社会科学》-后现代理论作为环境法学研究的话语策略

200910--《黑龙江社会科学》-后现代理论作为环境法学研究的话语策略

后现代理论作为环境法学研究的话语策略选择

侯佳儒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

站,100088)

摘要:

对话语策略问题的关注是后现代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后现代话语本身就是一套话语策略、一套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对后现代理论的关注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当前应该纠正对后现代理论的误读、误用现象,正确理解我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处境和法学研究的大环境,使后现代理论成为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工具。

关键词:

环境法环境法革命后现代理论

一、问题提出

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到目前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研究倾向:第一阶段环境法学者借助可持续发展观理论来检讨传统法学价值理念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极影响,探讨当今环境危机背后的法学理论根源;第二阶段关注环境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的沟通和对话,在梳理、反思传统部门法学理基础上对其展开前提性批判,并对构成传统法学前见、前理解的知识体系、基本信条进行解构和重建的尝试;而第三个阶段则明确提出要致力于一场对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全方位改

侯佳儒(1977- ),男,籍贯吉林白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法学博士,研究兴趣:环境法、民商法。邮政编码:100088。

写,致力于“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在环境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引入和运用颇为值得关注。1

时髦,太时髦了!——当有人提及“后现代”、“后现代主义”之类词汇,很多人头脑中可能都会不自觉地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一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现代话语就开始风靡全球。与这一趋势相联系的,往往是前卫的艺术、激进的观点、时尚的话题、前沿的探讨,因此说“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时髦,似乎也并不为过,而且看来很客观。另一方面,针对“后现代”、“后现代主义”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思潮,一开始就有两种立场鲜明、截然相反的态度,支持者热情高涨、摇旗呐喊,反对者嗤之以鼻,冷眼相向,这两种态度的背后实际上都可以加上这样的脚注:“时髦,太时髦了!”——不过支持者认为,这种“时髦”代表着潮流、趋势、走向,而反对者认为,这种“时髦”只不过是一种理论界的“流行事物”、片刻的理论狂热,因此它转眼就会因为过时而被人们弃之凋敝——有论者将后现代主义斥之为“颓废的虚无主义”,有论者指责后现代主义“无目的,无政府,乱七八糟”,是一种“东拼西凑的大杂烩”2——对于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些描述似乎也能说出理论界的一种普遍心态。为此,本文将把后现代理论作为一种“话语策略”来考察,把后现代理论应用作为“话语策略选择”问题来分析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并检讨目前研究中对后现代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后现代理论话语与话语策略选择问题

首先要说明,“话语”和“语言”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最简单的方法表述二者关系就是,语言一旦被说出或者写出,它就成了“话语”。而且后现代主义者所谓的“话语”主要指三大类:第一是“作为某种知识体系的论述手段的话语或商谈,这显然是以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作为主体的那些人所说的‘话’”。3对语言的关注,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特点。特别是对后现代理论家来说,对传统语言表达方式的抗议和挑战是其重要内容。在后现代视野下,话语本身不再视为是纯粹的语言问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中根据当时当地的力量对比所产生的说话现象”,因此话语的产生和增值或散播,“早已超出语言的单纯领域,而变成了话语运作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社会力量进行较量和协调的总和,它本身就是一种关系

1参考《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东南圆桌”。

2参见王治河:《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3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达活动中的创作生命力;它不但以批判和‘解构’传统观念和道德原则为目标,而且也以反传统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进行自我表现。”4

三、当前环境法学研究中的后现代话语策略应用

(一)后现代理论对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意义

后现代话语最适合用来研究环境法这一法律现象。环境法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起源的时间上与后现代理论思潮的兴起几乎同步,这很自然让人们对二者存在某种关联产生预期和想象。事实上,将环境法及其兴起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后现代法律现象。后现代话语的兴起,可以被视为是西方理论界对二十世纪战后西方社会现实的一种积极反映,而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本来就是战后西方最为引人瞩目的社会现实,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环境问题和后现代话语兴起也存在某种关联。尤为重要的,正像国内环境法学者所强调的那样,环境法具有“革命”的特征,环境法的这种“革命”特征本身就反映了其与传统法学理论存在深度隔阂;新兴的环境法需要新的话语体系,而新兴的环境法邂逅新兴的后现代话语,二者的契合本就自然而言,浑然天成:环境问题、环境法兴起能为后现代话语的正当性提供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而后现代话语容纳了新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增量,正好为新兴的环境法提供理论支持,这二者的关系正如美国学者凯尔纳所言:“理论话语可以解读为对历史危机所做出的反应,对动荡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反应,以及对先前稳定或熟悉的生活和思维模式的解体而引发的社会和知识骚乱的反应。新理论和新观念阐述了新的社会经验,因而,新兴话语的激增意味着社会和文化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5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尽管环境法学者一直在强调“环境法革命”,但就实际影响而论,环境法学者最大的“革命”莫过于将后现代理论话语引入中国部门法学研究。这个说法不是低估已有研究的价值,恰恰相反,是对“环境法革命”从更深层次捕捉到其隐含的意义:按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观点,“人类从来也不是生活在实在之中,而是生活在对实在的各种表征之中”,6因此如果一开始就致力于改变人们表述问题、表征世界的语言符号系统,这就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想象,这种“革命”早已不是对传统法学个别论点、信条的修正,而

4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5[美]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英文版前言,第9页。

6[美]约瑟夫·纳托利:《后现代性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法律英语词汇大全

一、律师部分 案件受理费court acceptance fee 案情重大、复杂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case 案由cause of action 案子case 包揽诉讼monopolize lawsuits 被告defendant(用于民事、行政案件); the accused (用于刑事案件) 被上诉人appellee ?p??li: 被诉人respondent; defendant 本案律师councel pro hac vice 本地律师local counsel 毕业证diploma; graduation certificate 辩护词defense; pleadings 辩护律师defense lawyer 辩护要点point of defense 辩护意见submission 财产租赁property tenancy 裁定书order; ruling; determination(指终审裁定) 裁决书award(用于仲裁) 裁决书verdict(用于陪审团) 采信的证据admitted evidence; established evidence 草拟股权转让协议drafting agreement of assignment of equity interests 查阅法条source legal provisions 产权转让conveyancing 出差go on errand; go on a business trip 出国深造further study abroad 出具律师意见书providing legal opinion 出示的证据exhibit 出庭appear in court 传票summons; subpoena 答辩状answer; reply 代理词representation 代理房地产买卖与转让agency for sale and transfer of real estate 代理公证、商标、专利、版权、房地产、工商登记agency for notarization, trademark, patent, copyright, and registration of real estate and incorporations 代理仲裁agency for arbitration 代写文书drafting of legal instruments 待决案件pending case 当事人陈述statement of the parties 第三人third party 吊销执业证revocation of lawyer license 调查笔录investigative record 调查取证investigation and gathering for evidence 调解mediation 调解书mediation 二审案件case of trial of second instance 发送电子邮件send e-mail 法律顾问legal consultants 法律意见书legal opinions 法律援助legal aid 法律咨询legal counseling 法庭division; tribunal 法学博士学位LL.D (Doctor of Laws) 法学会law society 法学课程legal courses 法学硕士学位LL.M (Master of Laws) 法学系faculty of law; department of law 法学学士学位LL.B (Bachelor of Laws) J.D ( juris doctor缩写,美国法学学士) 法学院law school 法院公告court announcement 反诉状counterclaim 房地产律师real estate lawyer; real property lawyer 非合伙律师associate lawyer 非诉讼业务non-litigation practice 高级合伙人senior partner 高级律师senior lawyer 各类协议和合同agreements and contracts 公安局Public Security Bureau 公司上市company listing 公诉案件public-prosecuting case 公证书notarial certificate 国办律师事务所state-run law office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诉讼international litigation 国内诉讼domestic litigation 合伙律师partner lawyer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law office in partner-ship; cooperating law office 合同审查、草拟、修改contract review, drafting and revision 会见当事人interview a client 会见犯罪嫌疑人interview a criminal suspect 兼职律师part-time lawyer 监狱prison; jail 鉴定结论expert conclusion 缴纳会费membership dues 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 onus probandi 决定书decision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探讨的多向展开专题研究_李承贵

主持人语:近20年来,深受西方诠释学影响的中国哲学诠释学研究,在模仿中前行,其中也不无令人兴奋的成果。然而,如何发掘、整理、升华、定位中国哲学本有的诠释观念与方法,仍然是摆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面前的任务之一。本专题即是此问题探讨之尝试。李承贵教授别出心裁地提出“逆转理解”法,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某些范畴、概念或命题的意涵,需要通过“逆转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周可真教授则对“同情之理解”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追踪,肯定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殊的诠释方法;包佳道博士通过对杨时诠释“中”的探讨,揭示出“经典文本的相互发明”、“阐洛扬洛的道统坚守”、“体用道事的整体诠释”三大特点。总之,本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哲学诠释方法展开了深入探讨,论述精当,问题彰明,主张独特,希望通过本组专题研究拓宽人们对中国哲学诠释学思考与研究的空间。 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13)04-0001-12 特约主持人: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题嘉宾: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可真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包佳道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逆转理解” ——通向中国哲学范畴真实意涵的特殊路径 李承贵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46) 收稿日期:2013-01-04 基金项目: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0JDXM008) 作者简介:李承贵(1963—),男,江西万年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在中国古代哲学文献中,对哲学范畴陈述的方 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较为常见的陈述方式是:先 是一个“主词”,接着是一个“谓词”,“谓词”可能是一 个名词,一个动词,一个词组,或是一个句式,不管形 式如何,它们都是对“主词”的陈述。不过,由于“谓 词”是随在“主词”之后的,因而如果“谓词”是对“主 词”意涵的陈述和说明,那么,这种解释在方向上就 有“逆向”的性质,即是由后面的“谓词”的意涵“逆 转”推出前面“主词”的意涵,这就是所谓“逆转理解”法。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理解法相当普遍。如下选择数个案例展开讨论。一、“逆转理解”案例分析本文所说的“逆转理解”,案例遍布中国古代哲学文献中。这里从儒家、道家、易学等文献中择取部分案例加以展示,以作为说明此种理解法的根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检讨。案例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说的话。 ··1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的翻译知识讲解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的 翻译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的翻译 acquiring company 收购公司 bad loan 呆帐 chart of cash flow 现金流量表 clearly-established ownership 产权清晰 debt to equity 债转股 diversity of equities 股权多元化 economy of scale 规模经济 emerging economies 新兴经济 exchange-rate regime 汇率机制 fund and financing 筹资融资 glob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全球金融体系 global integration, globality 全球一体化,全球化 go public 上市 growth spurt (经济的)急剧增长 have one's "two commas" 百万富翁 hedge against 套期保值 housing mortgage 住房按揭 holdings 控股,所持股份 holding company 控股公司 initial offerings 原始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首次公募 innovative business 创新企业 intellectual capital 智力资本 inter-bank lending 拆借 internet customer 网上客户 investment payoff period 投资回收期 joint-stock 参股 mall rat 爱逛商店的年轻人 means of production 生产要素 (the)medical cost social pool for major diseases 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并购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一)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一) 一、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一)导言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学法学教育职能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法学教育一直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未经大学法律教育而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历来是极为普遍的情况。相反,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法律职业人士的专业化是西方法律至今仍然保留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特征之一。如此巨大的差异包含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法律如何形成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传统?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如何?哪些原因促成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这种分离对中国当代法学教育产生了何种影响?中国进入法治社会的过程是否应伴随着法律职业人士的专业化?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合与分,既不是当代中国特有的问题,也不是脱离一定过程而突发的问题,相同或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出现。因此,重温被忽视的经验而得到启发,或许要比当今层出不穷的新思路可靠一些。本文试图在前后关系的背景下,显示法学教育制度的成因,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回顾沿革过程而求知,寻求现实与历史的,是本文的主要方法。 (二)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与西方法律 罗马是古代法学教育的发源地。正如梅因描述的那样,法学一度独占了罗马共和国的“集体智力”,法律职业吸引了众多睿智之士。除军事生涯之外,习法是通向财富、名誉和权势的主要途径。因此,法律学校遍布罗马社会。当时的法律职业有:法律顾问(jurisconsultus)、辩护人(orators)、诉讼代理人(procurators)。在公元四世纪之前,罗马社会一直没有公立法律学校,私立机构孕育了最初的法学教育,而且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据此,似乎有理由认为:最初的法律职业产生于民间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并将私人业务作为它的主要领域;在法律人士专业化作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私立法学教育机构显然是它的起点 美国学者沃森和伯尔曼都注意到:中世纪的法学教育完全脱离所在地法律而自成一体。在11世纪到13世纪的波伦亚法学院,罗马法教授们讲授的法律“完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法律英语常用词汇

法律英语实用单词讲解 accord释义:accord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符合,一致,在法律英语中则表示和解或和解协议,指指债务人和一个债权人达成的、以偿还部分债务免除全部债务责任的协议。如reach an accord达成和解协议,accord and satisfaction和解与清偿等。 acquire释义:acquire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获得,获取,而且通常指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在法律英语中通常指对公司的购买,收购,我们通常所说的M&A,即是acquire的名词acquisition和merger 的缩写。如The foreign investor has acquired more than 10 PRC domestic enterprises engaging in related industries within a year. 外国投资者一年内并购中国境内关联行业的企业超过10个。 act释义:act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行动,行为,在法律英语中通常理解为作为,与不作为forbear 相对应。如:Notwithstanding anything contained in this Act, the Minister may, 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Commission, direct the Commission to act or forbear from action释义:act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行动,在法律英语中则理解为诉讼,相当于suit或lawsuit,如initiate an action提起诉讼,win an action在诉讼中获胜,defend oneself in an action在诉讼中为自己辩护等。 adopt释义:adopt的最常见含义是采用,通过,如adopt a law通过一项法律,adopt a proposal 采纳一个建议等,这种用法在法律英语中也较为常见。另外,adopt在法律英语中可能会用到一个含义是收养,如adopt an orphan according to law根据法律规定收养孤儿。 admission释义:admission是admit的名词,在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是承认或接纳。在法律英语中,则通常是法律程序中的一个用语,意思是采纳,采信(证据),如The defendant challenged the admission of the evidence by the court on the ground that the evidence was irrelevant.被告以证据没有相关性为由反对法院对其予以采信。 affect释义:affect是普通英语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单词之一,意思是影响,通常用在口语和非正式的场合中。但在法律英语,affect(本义没有改变,仍然是影响),确实非常正式的用法,通常不能用influence 等单词替换。如The failure of either party at any time or times to require performance of any provision hereof shall in no manner affect its right at a later time to enforce the same.任何一方在任何时候未要求另一方履行本协议任一条款,并在不影响其以后强制执行该条款的权利。 affiliate释义:affiliate是法律英语的常见单词之一,意思是关联方,关联公司,也可以associate或connected person表示。如“Affiliate” means any person or company tha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trols a Party or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ontrolled by a Party,including a Party's parent or subsidiary, or is under direct or indirect common control with such Party.“关联公司”指直接或间接控制一方(包括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或受一方直接或间接控制,或与该方共同受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任何人或公司。 agent释义:agent也是法律英语中常见单词之一,意思是代理人,代理商,通常指商业代理,如果指非商业性质的代理,如替别人出席会议等,则可用proxy。 例句:Nothing in this Agreement or in the performance of any of its provisions is intended or shall be construed to constitute either party an agent, 1egal representative, subsidiary,joint venturer,partner,employer,or employee of the other for any purpose whatsoever. 参考译文:本协议的任何内容或本协议任何条款的履行,无意表示、亦不应被理解为任何一方为任何目的可以充当另一方的代理人、法定代表、子公司、合营方、合作伙伴、雇主或雇员。

中国哲学中有关先验论的研究综述

中国哲学中有关先验论的研究综述 赵严严 对于认识论来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占据特殊的地位。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9页)按照通常的理解,“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何者具有“第一性”,这是第一方面即“本体论”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思维”如何把握“存在”,这是第二方面即“认识论”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哲学教科书,还是在不少学术论著中,这种“一分为二”的理解都被当成理所当然的观念而被接受下来。 然而问题是:这样把“本体论”与“认识论”截然分开,当成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的做法是否合理?在近代哲学那里,存在着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和离开“本体论”的“认识论”吗?这种“一方面”、“另一方面”的理解方式,是否具有哲学史和学理上的充足根据? 如果深入中国哲学的内在逻辑,就可发现,“思维与存在”关系之所以构成中国哲学最为重大的基本问题,恰恰体现在近代哲学这样一种深刻的努力,即它试图把“认识论”与“本体论”这两个方面内在地统一起来,把“本体论”建立在“思维原则”的基础上,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角度来重新解决和展开本体论问题;换言之:在“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问题域里,“存在”是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思维”则被视为通达“本体论”、解决“本体论”问题的根本途径。“思维”与“存在”、“本体论”与“认识论”这两个方面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是相互缠绕和内在联结的。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若加以对认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也可以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大获裨益。 话虽如此,然而杨泽波先生却提出质疑:人心向善是否还有更为演示原始的原因。在此前,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中国哲学中,“人心向善”也是各家有关天赋先验的还是后天经验的争论的焦点话题。作为中国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提出较为朴素的天赋先验理念“仁”的孔子,他认为先知先觉的人的观念是圣人本身固有的一种品质,而孟子则提出更为系统的天赋先验的“四端”说,认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杨泽波先生在他的《》中论述道,依据伦理心境来解说,良知良能,良心本心之所以是向善的动因,是因为伦理心境在形成过程中,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的内容带进本心,使人养成一种好善恶恶的心理。受到这种力量的驱使,人便可以不受到利欲的干扰,人们便可以成德成善了。 这样一贯的解释在伦理学的视阈中是正确的,然而转入至实际的生活情况来看时却并非如此。中国哲学中,儒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时时常以“人兽之别”来评述。孟子在论述“四端”说时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他认为,人跟禽兽的差别极其微小,仅仅在于人是否有这些“心”和“仁义”等道德观念。这些,各位大儒更加看重的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发现动物界也会有诸如人类的“爱亲”“互助”甚至是自我牺牲的原先都是不为人知的行为。人虽然较其他生物高级,但是,倘若仅仅以人兽之别仅仅以单纯的“心”和“仁义”等道德观念体现人类的道德性和尊严与价值,恐怕这是极不容易的。毕竟,动物界存在的“善”将如何解释。 再次,杨泽波认识到,在伦理心境形成过程中,社会生活的道德内容对人心肯定会有所影响,故人们才有向善恶恶的心理,所以向善而趋。我们也应当承认,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一些不道德的内容却对人的内心有所偏小,因为大多数人都向往着善和美,而作恶的只占极小一部分。但是,既然道德内容与不道德内容都对人有影响,人们应该平均地面对这两种情况。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综合上述论证,杨泽波先生认为,人性中有天生的向善的自然倾向,从而承认了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潜能或倾向,而此种潜能或倾向,则便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天赋的先验的。A3对于中国古代持有天赋先验论学说的哲学家来说,人心中的那一种灵明,或仁,或善,都是与生俱来的,

金融术语中英文对照

金融术语中英文对照

ABS 资产担保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ies的英文缩写)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加速折旧 Acceptor 承兑人;受票人;接受人 Accommodation paper 融通票据;担保借据 Accounts payable 应付帐款 Accounts receivable 应收帐款 Accredited Investors 合资格投资者;受信投资人 指符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条例,可参与一般美国非公开(私 募)发行的部份机构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Accredit value 自然增长值 Accrediting 本金增值 适用于多种工具,指名义本金在工具(如上限合约、上下限合约、 掉期和互换期权)的期限内连续增长。 Accrual basis 应计制;权责发生制 Accrued interest 应计利息 ACE 美国商品交易所 Acid Test Ratio 酸性测验比率;速动比率 Acquisition 收购 Across the board 全面一致;全盘的 Acting in concert 一致行动;合谋 Active assets 活动资产;有收益资产 Active capital 活动资本 Actual market 现货市场 Actual price 现货价 Actual useful life 实际可用年期 Actuary 精算师;保险统计专家 ADB 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英文缩写)

ADR 美国存股证;美国预托收据;美国存托凭证(参见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栏目) ADS 美国存托股份 (American Depository Share的英文缩写) Ad valorem 从价;按值 Ad valorem stamp duty 从价印花税 Adjudicator 审裁员 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调息按揭 (ARM) Admitted value 认可值 Advance 垫款 Affiliated company 关联公司;联营公司 After date 发票后,出票后 After-hours dealing 收市后交易 After-market 后市 [股市] 指某只新发行股票在定价和配置后的交易市场。市场参与者 关注的是紧随的后市情况,即头几个交易日。有人把后市定义为股 价稳定期,即发行结束后的30天。也有人认为后市应指稳定期过 后的交易市况。然而,较为普遍的是把这段时期视为二级市场。After-tax profits 税后盈利/利润 Afternoon session 午市(股市) Age dependency (ratio) 年龄抚养比率 Agency account 代理户口;代客户买卖户口 Aging analysis of accounts 帐龄分析 AGM 周年大会 (Annual General Meeting的英文缩写) Agreement 协议;协定 Alert message 讯息提示 All-or-none order 整批委托 Allocation 分配;配置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Ξ 李 丽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博士生 香港沙田) 摘 要 法律文件的英汉翻译在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归纳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即专业性、正式性、客观性及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法律词汇翻译的方法和对策。关键词 法律翻译 法律词汇特点 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 Abstract Translation of legal documents is now playing an ever -increasing role in China.This paper first surveys four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vocabulary ,namely ,professionalism ,formalism ,objectivity and exactitude ,followed by a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s pecif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ng legal vo 2cabular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K ey Words Legal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vocabulary translation methods translation strate 2gies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多。法律文件的翻译将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要做好法律文件的英汉翻译,我们必须了解法律英语的一些特点。所谓法律英语,“是指法律界通用的书面英语(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协定、判定和裁定等),尤其是指律师起草法律文件(合同、章程、协议、契约等)惯常使用的语 言。”[1] 法律英语在词汇、句式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尝试归纳出法律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四大特点,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1 专业性 “法律语言部分地是由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组成,部分地是由日常用语组成。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在日常用语中即使有也很少 使用,如预谋、过失、非法侵害等。”[2] 除了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之外,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词汇,一旦到了法律文本中,便具有了区别于日常意义的法律意义。这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法律词汇的“专业性”。下表列举部分英语单词的普通意义和法律意义: 英语单词 日常意义法律意义adverse 相反的非法的battery 电池伤害、人身攻击condemn 谴责判刑、定罪declaration 声明、宣言申诉书exhibit 展出物证hear 听见听审immunity 免疫力豁免权leave 离开休庭proceed 进行起诉report 报告揭发sentence 句子判决undo 解开勾引、诱奸vacation 假期休庭期warrant 保证拘捕令 除了这些普通词汇所具有的专业意义之外,法律英语中还保留了一些外来词和旧体词,这也是法律词汇专业性的一个体现和标记。 外来词:现代法律词汇中保留一些来自拉文的词汇,如: ad hoc 专门地bona fide 真诚地 de facto 事实上的inter alia 除了别的因素以外in re 关于 mutatis mutandis 已作了必要的修订pari passu 按相同比例per se 自身pro bono 为了公益pro rata 按比例 第18卷3期2005年8月 中国科技翻译CHIN ESE SCIENCE &TECHNOLO 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18.No.3 Aug.2005 收稿日期:2005—03—09/14

法律英语常用词汇最全

法律英语常用词汇大全

法律英语常用词汇大全 一、律师部分 案件受理费court acceptance fee 案情重大、复杂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case 案由cause of action 案子case 包揽诉讼monopolize lawsuits 被告defendant(用于民事、行政案件); the accused (用于刑事案件) 被上诉人appellee 被诉人respondent; defendant 本案律师councel pro hac vice 本地律师local counsel 毕业证diploma; graduation certificate 辩护词defense; pleadings 辩护律师defense lawyer 辩护要点point of defense 辩护意见submission 财产租赁property tenancy 裁定书order; ruling; determination(指终审裁定) 裁决书award(用于仲裁) 裁决书verdict(用于陪审团) 采信的证据admitted evidence; established evidence 草拟股权转让协议drafting agreement of assignment of equity interests 查阅法条source legal provisions 产权转让conveyancing 出差go on errand; go on a business trip 出国深造further study abroad 出具律师意见书providing legal opinion 出示的证据exhibit 出庭appear in court 传票summons; subpoena 答辩状answer; reply 代理词representation 代理房地产买卖与转让agency for sale and transfer of real estate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出现,可以追溯到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公开出版。它标志着中国学者开始以现代哲学的眼光来整理和诠释中国古代的思想内容及其发展过程。自此之后,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和多种视角,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了多个层面的清理和挖掘,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每一种方法都包含着研究者自己的研究理念以及对古人思想的独特见解。经过近百年的艰辛探索,逐渐形成了四套集方法和理念为一体的比较成熟的系统框架。我借用库恩的术语,将它们称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这四个范式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并理所当然地享有崇高的权威。人们只要一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便自觉不自觉地落入这四大范式,既受到它们的激励,也受到它们的 制约。 因此,对这四个范式进行理性的反思,将有助于我们清理思路,扬长避短,更好地领会古人的智慧。 一、冯友兰范式 冯友兰是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最早创立者之一。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突然进入近现代,人们置身其中的整个语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古代的一些自明的东西,现在变得晦暗不明了。比如,在古人看来,成圣成贤是人生的第一要义,无需证明;需要证明的只是成圣成贤如何可能,以及怎样做才能成圣成贤的问题。周敦颐的《通书》前九章都在阐释诚、神、几,曰圣人之意(即何为圣人的问题),第十章揭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旨(即人当以圣人为标准的结论),至于人何以要成圣成贤的问题没有明确提及;此后讨论的重心转向了成圣成贤如何可能以及如何用力的问题,核心的问题乃是第二十章提出的圣可学乎与有要乎的问题。程颐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也只问圣人可学而至欤和学之道如何,不及何以要学圣人的问题。但是,现代语境从根本上颠覆了使古代人认之为自明的东西得以成立的整个世界图式、历史叙事和价值体系,也即打碎了整个古代语境,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现代语境。这种全新的现代语境,要求一切都要用理性来重新衡量。过去自明的东西面对理性的拷问,突然变得不可理解了,如:为什么要成圣成贤?为什么成圣成贤是人生第一要义?自明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其自明性,建立在其上的全部理论学说,顿时也都变成荒唐而难以理喻的东西。这就需要用新的概念系统,对古人的思想学说重新加以解释。不同的概念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解释框架,那些被证明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现代解释框架就成为范式而迅速被人接受。冯友兰第一次成功地建立了这种范式。 冯友兰范式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普遍哲学模式,二是民族哲学模式。另外,冯友兰后来还接受过阶级分析模式,但毕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同于他自己原创的前两个模式。所以,严格说来,冯友兰范式主要指前两部分。 对普遍哲学模式的探讨,胡适做得更早,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就是想用考据的方法和实用主义的理念来重新解读中国古代思想。但他做得不成功,也没有最后完成。所以,普遍哲学模式的创立还得算在冯友兰头上,其标志就是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的出版。(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于1933年由神州国光社出版,全书上下两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多次再版。) 当时,金岳霖的审查报告非常敏锐地揭示了它的意义。他认为,所谓中国哲学,可以指中国的独特哲学,也可以指在中国的普遍哲学;而冯友兰选择了后者,即在中国的哲学,或者说普遍哲学在中国的表现。(注: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金岳霖学术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8-282页。)冯友兰据以理解普遍哲学的基础是新实存论,其核心是共相理论。他认为,普遍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般与特殊或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他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强大解释力。后来他把自己的这个模式加以自觉总结,就形成了《贞元六书》中的《新理学》。这个解释模式的生命力是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大全必备单词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大全必备单词 在英语的学习中,词汇量的积累无疑是很重要的,有关金融方面的英语单词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一些常用金融英语词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H 合理预期 rational expectation 核心资本 core capital 合资企业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红利 dividend 宏观经济运营良好 sou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宏观经济基本状况 macroeconomic fundamentals 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or adjustment) 宏观调控目标 macroeconomic objectives(or targets) 坏账 bad debt 还本付息 debt service 换汇成本 unit export cost;local currency cost of export earnings 汇兑在途 funds in float 汇兑支出 advance payment of remittance by the beneficiary's bank 汇率并轨 unification of exchange rates 活期存款 demand deposits 汇率失调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混合所有制 diversified(mixed)ownership 货币政策态势 monetary policy stance 货款拖欠 overdue obligations to suppliers 常用金融英语词汇:J 基本建设投资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基本经济要素 economic fundamentals 基本适度 broadly appropriate 基准利率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中国法治建设挑战和机遇同在

中国法治建设:挑战和机遇同在 《中国司法》杂志总编刘武俊 2012-07-24 09:56:54 来源:人民法院报 备受瞩目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1)》已经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学会连续第四年发布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报告。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于向国内外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进展,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作为一直关注中国法治进程、多次参加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编撰的学者,笔者认为,透过《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1)》,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和问题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中国法治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2011年的中国法治建设,向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完善这个体系,如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如何把法治建设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上,将是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更加紧迫和现实的任务。 立法工作要在加强民生立法和完善法律体系上继续给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立法工作的重心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从数量主导型立法转变为质量主导型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同时,中国的立法重心也正在由经济立法为主转向加强社会立法,民生立法也将驶入快车道。预计今后会有更多关涉公民权利保护和社会发展的民生法律出台。 司法工作要在能动司法和树立司法公信力上继续“给力”。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也必然由立法转到司法,司法公信力建设无疑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法治建设的重心。 “能动司法”依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司法工作响亮的主题词。“能动司法”是充分彰显司法能动性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政策,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实现司法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当然,在强调能动司法的同时,也不能够不切实际地赋予司法过高的、不现实的社会管理功能。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于审判这个“第一要务”,公正高效能动地审执好每一起案件,在办案中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 司法改革需要深化、需要更上一层楼。新时期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讲大局”、“重宣传”、“重规律”、“接地气”,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司法改革要“讲大局”。从本质上讲,司法改革是司法领域的利益格局调整,必然涉及到有关公检法司等各家政法部门的利益调整。因此,在涉及利益调整的司法改革上,有关政法部门必须上升到“讲大局”的高度,尊重司法规律,顾全司法大局,服从司法基本规律,服从党中央的领导。政法各部门要在司法改革上

从方法视角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

从方法视角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 ” 近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这既可以从发表的为数不少的研究文献上得到证明,也可以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获得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上佐证。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在方法上的确当性还是一个需要认真清理的问题,这类研究还必须经受方法论上的检验,否则研究的有效性就难以保证。 一、方法的孱弱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自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构成面。但是,从梁启超出版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到萧公权发表《中国政治思想史》,关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思想内容,就一直被糅合进一般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加以处理。到1949年前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这一提法的正当性还不为学界所承认。后来的泛政治化思维,就更是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纳入封建主义的范畴了事,将之进行简单的否定,缺乏起码的理论分析逻辑和历史清理的严谨理性。 近20年,三重机缘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其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顺带地成为这一研究热潮中的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的相关反思中,中国传统政治体系再一次成为”现代”政治体系的对照物,相应成为被批判和抛弃的对象。”走出中世纪”的呼号大体上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中国传统政治诸方面的历史积淀之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后来理性的思考提供了条件。其二,在同一时期流行的现代新儒家思潮及其研究活动,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性分析奠立了基础。相对于以往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而言,对于新儒家思潮的关注,驱使人们重新检讨过去那种面对传统文化仅只是批判的不确当姿态。并在此基础上带着”同情”与”敬意”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现代解释。无疑,这推动人们去慎重检讨传统政治文化遗产及其现代价值问题。其三,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在上个世纪90年后期已经走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口。这驱动了政治理论的研究活动。也使得政治理论走到了理论活动的前沿舞台。其间,先起的西方现代政治哲学著作的出版热,以及后起的西方古典政治哲学著作出版热,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现实的推动与理论的筹备,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发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并不因为这些机缘本身就具备了自己研究的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