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1-4单元教案

2011-10-29 15:37:37| 分类:数学教案|举报|字号订阅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师:认识了克、千克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自主练习P6—1、2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200g

薯片

150g

2.5元2.5元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5页,吨的初步认识,以及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构想: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条鲸鱼体重约34()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3吨=()千克5000千克=()吨

②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5千克=()克

7000千克=()吨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6—9自主练习,复习、巩固吨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体质量

教学构想:通过,填写适当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同时,通过情境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克、千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1、资料交流。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

(增强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性)

2、感悟生活中的“吨”,教师补充资料

二、巩固提高

1、我问你答。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3吨=()千克2000克=()千克6000克=()千克50吨=()千克

※最后一个略有难度,可以给学生一点讨论时间

2、排排队(从大到小排)

1)3千克3吨3克

2)2千克2500克2吨1500千克25000克

※你发现了什么?

4、自主练习P7—6 (同位讨论解决方案)

1)可以把4吨转化为4000千克,在把6个600千克连加

2)可以用600千克×6=3600千克,3600千克〈4吨

5、自主练习P7—7

猎豹体重80()鲸鱼体重34()袋鼠体重30()

每小时跑100()每小时游30()每小时跑50()

(此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同位合作完成降低难度)

三、拓展延伸

200kg

300kg

400kg

200kg

50kg

50kg

200kg

你能搭配出1t吗?有几种方案?

四、作业布置

调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体重,想一想大约多少同学合起来体重是1吨?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对吨、千克和克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构想: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

一.引导复习

1、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1)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一吨,相当于10头100千克的猪;相当于2头500千克的牛;相当于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二、情境导入

1、师: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三、作业布置

实践作业: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学解读: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引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通过看、掂、估、称等活动逐步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境引入,提出问题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获得的?

[学生自由交流]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

(一)认识克

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

[学生猜测,师适当记录,然后用天平实际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出自己猜测或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的1克的差距]

2、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计、验证。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

[学生可能结合自己常见的小食品,进行举例]

2、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

(二)认识千克

一、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食品、生活日用品包装上的标注来说明1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实际掂一掂两袋盐、两瓶清洁液的重量。]

二、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三、说一说:你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五、自主练习:

课本第6页1、2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六、课后实践:

第3题,记录相关数据,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具、称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投影出示蜂鸟、袋鼠、鲸鱼三种动物]

师:看到这三个动物,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引导从体重上进行比较]

那么我们在描述它们的体重时,所用的单位一样吗?分别用什么?

2、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达到150吨,那么1吨究竟有多重呢?

二、合作交流

1、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如一车煤约重4吨、40个25千克的学生合起来是1吨、100袋大米约重1吨等]

2、师:1000千克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

3、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吨”?

[学生交流,如车的载重量、电梯的承重量等]

三、小常识

课本第5页:生活中常见的秤,你认识哪些,是在什么地方见过的?

[学生交流]

四、自主练习

课本第4、5、6、7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五、课后实践:

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分别是用什么作单位来计量的?把它们记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超市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学会了吗?

1、交流:同学们逛过超市吧?通常会买些什么?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食品?重多少?多少个水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交流]

3、一定吃过不少西瓜,你们家通常买多大的西瓜?用手比划一下。10个、20个……这样的西瓜大约重多少?

4、超市的信息中,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

二、丰收园

1、在刚才的超市问题中,你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

3、己一个评价,说一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努力?

[学生自由交流]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题教学内容:

信息窗1、口算除法与估算

信息窗2、笔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验算

信息窗4、综合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1――P1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汇编(精)

应用题 1、玩具厂生产了960个电子玩具,每3个装一盒,每5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 2、王辉爸爸买了3大盒茶叶,一共要付810元,平均每个大盒里有6 小盒茶叶,平均每小盒茶叶多少元? 3、王老师要把156本图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图书? 4、有两堆煤,一堆560吨,另一堆286吨,一辆汽车每次能装运9吨。这辆车一共用多少次才能拉完这两堆煤? 5、有一堆煤120吨,一辆大货车能载重8吨,一辆小货车能载重5吨,请问: ①、如果2辆小货车来运,多少次能把煤全部运完? ②、先用一辆大货车运5次,余下的用一辆小货车来运,还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6、有50只小羊要过河,现在只有一条船,且每次现载8只小羊,那么这些小羊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渡河? 7、9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8、中秋节快到了,糕点房将640个月饼,每4个装一盒,每4盒又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9、学校买回8箱皮球,每箱20个,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级分得多少个? 10、一本故事书172页,小红已经看了67页,剩下的打算一周看完,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1、小丽看一本329页的书,看了4天,还剩2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2、小强从图书馆借一本3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13、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53米,修了27天,还有360米没修,这条 路全长多少米? 14、食堂原有26袋面粉,又运来138袋,平均每天要用掉4袋,这些面粉可以用多少天? 15、4个小队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队13人。平均每人摘12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6、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17、一张课桌(18元)和一把椅子(42元)是一套,实验小学准备买4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18、小文想买两种笔记本各一本,其中一种一本12.5元,另一种一本23.8元,那么她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19、淘气给妈妈买了一个水杯用了2.9元,买了一顶帽子比一个水杯多用了3.5元,又买了一副手套,三样东西正好用了12元钱,一副手套多少钱?20、一副乒乓球拍7.8元,一个乒乓球1.5元,张林带了10元钱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找回多少元钱?合多少角钱? 21、本学期每个学生订了11个作业本,三年级一班有48个同学,他们大约要订多少个作业本? 22、光明小学有6个年级,植树节植树,每个年级大约植树120棵,光明小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23、超市每天卖出饮料6箱,6月份一共可以卖出饮料多少箱? 24、一条绳子剪去3.8米,还剩1.7米,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5、水果店运来39箱橘子,每箱15千克,又运来706千克梨,运来的梨比橘子多多少千克? 26、商场一月份售出豆浆机27台,售出榨汁机的台数是豆浆机的23倍,售出的电磁炉比榨汁机多186台,电器商场一月份售出电磁炉多少台?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第1章 第3-4页自主练习答案 1、21 21 32 11 10 34 12 22 2、93÷3=31( 元)3、 66÷3-22(厘米)66÷6-11(厘米) 4、 14 13 11 43 140 130 110 430 5、 (1) 840÷4=210 (2)630÷3=210 6、66÷6=11(盒)66÷3=22(盒) 7、48÷4=12(元)99÷9=11(元)39÷3=13(元)买第二箱橙子最合算。 8、第一组:21 30 120第二组:220 310 23 9、400÷5=80(元)360÷3=120 (元)880÷8=110(元) 80<110<120,猕猴桃最贵。 10、84÷2=42(毫米)42×9=378(毫米) 第6-8页自主练习答案 2、267÷3=89(下) 194÷92=7(下)89<97,小宁跳得快一些。 4、104~4=26 5、40 100 11 43 40 0 31 10 6、 8、小亮:162÷3=54(周)小玲:162÷6=27(周) 9、(1)266÷7=38(页)(2)略 10、15 30 45 60 75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11、 144÷6=24(人)144÷8=18(箱) 12、(1)192÷8=24(2)644÷7=92(人)644×8=5152(元) 第11-13页自主练习答案 2、(验算略)

3、945÷9=105(只) 4、(说说略) 5、321÷3=107(个)660÷6=110(个) 6、前三道题都不对,第四道题对。 7、168÷7=24(页) 8、(说说略) 104 48 109 240……1 76 56 92 304 9、432÷4=108(个)510÷5=102(个) 108>102,小刚打字快一些。 10、38 40 71 76 11、(从左到右) 160 52 104 630 856 12、3×2=6(种) 38×3+8=122(元) 38×3+15=129(元)26×3+8=86(元) 26×3+15=93(元)12×3+8=44(元) 12×3+15=51(元) 13、324÷4=81(厘米) 第15-17页综合练习答案 1、21 12 11 12 40 110 70 50 2、 3、16 18 13 12 13 14 19 14 5、190 95 285 57 456 52 312 104 728 364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题型突破卷 图形与位置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卷3图形与位置 提升点1:方向的辨认易错点) (一)物体的相对位置 1. (1)甜品屋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2)书店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3)布店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二)运用生活常识解决方位问题 2.太阳快要落山了,小明和小丽放学回家,小明家在学校的东面,小丽家在学校的东南方向,你能在下图中填出他们的家吗? (三)运用比较法解决选择路线的实际问题 3.小鹿周末想去小狗家给小狗过生日,可小鹿起床晚了需要赶时间,请你帮小鹿找一条最近的路线。 提升点2:平移、旋转的应用

(一)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二)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图形在方格纸中的占格问题 5.下面方格纸中的两个图形共占多少个方格? 提升点3:周长的含义 6.下图的周长=16+14+18=48(厘米),这样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7.下图是一个心形栅栏的示意图,怎样测量心形栅栏的周长?

提升点4:图形的周长应用 (一)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或宽),求长方形的宽(或长) 8.已知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宽是60厘米,求桌面的长是多少厘米?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周长问题 9.有三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若把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和长靠在一起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 1.(1)西南(2)东南(3)西北 2. 3.400+300=700(米) 400+600=1000(米) 700+400=1100(米)700米<1000米<1100米 所以中间这条路最近。 4.略。5.9个方格 6.不正确,因为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7.答案不唯一,如:用线绕心形栅栏一圈,展开后,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得出心形栅栏的周长。 8.360÷2=180(厘米) 180-60=120(厘米) 答:桌面的长是120厘米。 9.4+4+4=12(厘米) (12+6)×2=36(厘米) 答:大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姓名____等级____ 一、我会填。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 表示较重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表示。 (2)1千克=()克()千克=1吨 (3)一袋大米重10千克,200袋这样的大米重()千克,也就是()吨。 买2()苹果需要6元钱1()800 元一个西瓜重2() (4)3吨=()千克8000克=()千克 ()t=5000kg6000g=()kg (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粒花生米大约重1()。 ②两袋盐重1()。 ③小明的体重是25()。 ④一辆卡车最大载重8()。 ⑤一根火腿肠重40()。 ⑥一条鲸鱼体重40(),每小时游50()。 一个鸡蛋重52() 小明身高145()43()

一头牛大约重300() (6)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6吨○5900千克900㎝○90dm 8㎏○8000g3t○2999㎏ 9800㎏○10t6米○60厘米 (7)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4千克3900克4000千克 ()>()>() (2)3030克1千克1吨990克 ()<()<()<()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千克。() (2)5千克铁比5千克棉花重。() (3)小红的身高是13千克。() (4)一瓶矿泉水净重500克。() (5)克、千克、米都是质量单位。() (6)200千克比199米大。() (7)一个桃子重50千克。() (8)一头小猪重25千克,40头这样的小猪重1吨。()

三、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2、5×0×4=5×6=18+9×2= 18÷3=32÷8=81÷9= 42÷7=24÷3=9×5= 50千克-20千克=1千克-700克= 3、列竖式计算 703-528=356+748= 600-249=195+277= 四、解决问题。 1、妈妈买来5袋洗衣粉,每袋2千克,用去了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弟弟体重30千克,哥哥的体重比弟弟的2倍多4千克,哥 哥有多重?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我认真,我会填:(40分) 1、3千米 =( )米 6500千克 =( )吨( )千克 6米 = ( )分米 45毫米 = ( )厘米( )毫米 3吨 = ( )千克 7000米 = ( )千米 120分 =(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 )吨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 一支牙膏长15( ) ② 一个苹果重120( ) ③ 一张床长2( ) ④ 火车每小时行180( ) ⑤ 一块橡皮重5( ) ⑥一袋面粉重25( ) 3、( )里最大能填几。 6 ×( )﹤ 5 0 ( )× 7 ﹤ 2 5 ( )× 9 ﹤ 5 2 4、40 的8 倍 是 ( ) 5个6 1 是 ( ) 6个500的和的末尾有( )个0,是( )。 5、一个数除以6,商是8,余数最大是( ),此时这个数是( ) 。 6、长方形( )边相等。正方形( )边相等。 7、用4、0、6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8、在 里填上“>”或“<”。 5 351 4 12 1 2吨○2400千克 7 47 6 14 4 0×12○0+12 9、填一填: 长方形 正方形 边长数 6cm 14cm 周长 84m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 对的在()里打“√”,错的打“×”(5分) 1、小刚体重80克。 ( ) 2、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 ( ) 3、在装有红、黄、白乒乓球的袋子里,可能会摸出绿色乒乓球。( )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 三、左挑右选出真知——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5分) 1、一位数(0除外)乘三位数的积是( )。 A.四位数 B.三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 A.一定相等 B.可能相等 C.一定不相等 3、 一张大人床长( ) A. 20分米 B. 20厘米 C. 20米 4、盒子里有10粒白棋,2粒黑棋,摸到( )的可能性大。 A.黑棋 B.白棋 C.红棋 5、□96是一个三位数,□96×6的积最接近3000,□是( )。 A.3 B.4 C.5 四、我会算:(24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694×7≈ 243÷3≈ 306×8≈ 0÷9= 210×4= 720÷9= 长 18m 70dm 宽 5m 4cm 40dm 周长 26cm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一头牛约重480( )。(3)一头鲸重60(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 5400千克=( )吨=( )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 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 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 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式子 1、小轿车说:“我车上有3位乘客。”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是 小汽车的2倍。”大客车说:“我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7倍。” (1)、吉普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二)、知道份数与每份数用乘法 1、小丽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苹果,要小丽把苹果分给在家里的每 个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每人分3个, 一共要多少个苹果? 知识点二、整百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 (一)整十整百的计算技巧 40×3= 40×3= 40×3= 400×3 = 40×30= 400×30= 4000×3 = 40×300= 4000×300= 【计算的时候先不看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算完后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 个零均写到积后面,切记为因数零的个数和】 知识点三、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三年级有200位小朋友来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座位,每排43 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知识点四、笔算乘法 乘法竖式要注意,首先数位要对齐。多位在上少在下,别忘进位的数字。 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这个跟竖式的加减法类似的,从个位算起。 从个位开始,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 竖式计算 不进位的乘法进位的乘法中间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 242×4=365×4=604×5=750×4= 脱式计算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409-2300 323-60×8 7×(555-377) 16×7×9 应用题类型 (三)和倍问题【找单位一】 (1)几倍问题 1、根据线段图列式: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三年级,现有学生31人。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知识领域:(1)数与代数: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用连乘、连除、乘除两部计算解决问题。②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③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2)空间与图形:①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②面积、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蕴含信息。(4)综合与实践:①运用轴对称知识自制粘贴画,体会对称美。②经历调查、分析、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室及为题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②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③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54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除法的口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周长和周长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时、分、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

1. 直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2) 小丽小强 谁走得快些?大约要几百元? 2.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梨花庄要挖一条60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0米,还要再挖4天才能完成任务。平均每天需要挖多少米? 4.3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5. 用彩灯线装饰树木。5棵树用了75米彩灯线,照这样计算,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

6.李红买1副三角尺和1把直尺,一共用去5.3元。已知三角尺的价钱是3.5元。 (1)直尺的价钱是多少元?(2)直尺比三角尺便宜多少元? 7.一个正方形菜地的四周用篱笆围成,共用篱笆120米。 (1)这个正方形菜地占地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种2棵西红柿,这块地一共可以种西红柿多少棵? 8.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下图。 (1)号投中最多,是个;号投中最少,是个。 (2)平均每人投中个。 (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 1.72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 一共卖了多少钱? 3 180个苹果可以装多少袋? 4.一辆汽车上午11: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小芳拿10元钱买了一枝0.8元的铅笔和一个8.8元的文具盒。 (1)买铅笔和文具盒一共用了多少元? (2)剩下的钱够买一块5角的橡皮吗? 6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 ,“能不 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 了比较这一步。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 第四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 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 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 米。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 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③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 )。但米和千 米进率是1000 ④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0 )。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 100) 7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 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 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 不同,无法比较大小。例如:16 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如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 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长 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 分米、厘米、毫米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年和月 1、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 分、秒 2、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 月、十二月,每月31天; 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熟记:月份天数歌谣或拳头记忆法 (同一年)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 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例 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 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 天,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全年365天, 合()个星期零()天。(平年天数: 31×7+30×4+28=365) 365÷7=52(个)……1(天) 闰年全年366天,合()个星期零() 天。(31×7+30×4+29=366) 366÷7=52(个)……2(天)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 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 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1 / 2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被除数÷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 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 积因数=积÷因数 第四单元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但米和千米进率是1000 ③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但平方米和公顷进率是10000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数÷进率(进率100) 7、公顷、平方千米

(完整)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精选应用题110道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5.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共176人,每人买3本,三、四年级一共买了多少本? 6.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7.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8.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9.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0.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

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1.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2.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3.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4.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15.啄木鸟一天能吃45只害虫,青蛙1天能吃68只害虫。啄木鸟和青蛙3天共吃害虫多少只? 16.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17.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18.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9元,全年要多少钱? 19.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0.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稻田镇中心小学杨秀凤 信息窗2: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4页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先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学生学会年、月、日的知识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年、月、日 (1)引导探索 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教师讲解: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 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31天:1、3、5、7、8、10、12 大月 30天:4、6、9、11 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29天:2月闰年特殊月 28天:平年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 (2)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 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 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 (2)歌诀法(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学生记忆)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 4、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