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文/江怀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概述。

发达国家海洋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墨西哥湾、西非、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潮流。

二、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现状。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目前从全球来看,形成的是“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产量在迅速增长,以上是第二部分。

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特点。与陆上相比,海洋有狂风巨浪,另外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这是美国墨西哥湾在05年因为飓风的平台遭到了损坏。

2.勘探方法的特点。陆上的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原理上来讲,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就是钻井工程的特点。无论是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4.投资风险特点。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因此它的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这张图,随着深度的增加,成本在增加。但是海洋勘探开发也有优势,比如说在海洋的地震,地震船是边前进边测量,效率比陆上要高。以上是第四部分。

五、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况。

我们讲一下世界海洋的格局,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工程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的装备,但是目前把开发装备认为是主体,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格局,目前

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中深和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海域发展。美国和欧洲等国则以研发和建造深水超深水的平台装备为核心。目前我们划分三个阵营,第一个阵营主要是欧美的公司,它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的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和关键配套设备的供货。第二个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在总装制造领域快速发展,而且占有一席之地,我国还是在制造一些低端的产品,因此我们处在第三阵营。

六、欧美公司在装备设计和高端制造领域世界领先。

这个主要的公司有法国公司、意大利公司和美国公司。亚洲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日渐成熟,在亚洲,韩国、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是主要的海洋工程制造国,韩国垄断了钻井市场,到09年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X造船手持钻井船33艘,市场占有率达到94%。韩国和新加坡则占据了FPSO改装和新建市场,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7%和82%。亚洲虽然在装备造中,目前发展较快,但是在装备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我们国家在2000年以来,共建造的平台是40余座,但是70%以上是欧美公司设计,其中自升式平台的设计主要是美国、荷兰的公司,半潜式平台设计有美国、挪威和意大利等公司。

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大国也进入了工程制造领域,因为近年来,依托本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巨大需求,巴西和俄罗斯开始培育本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因此也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新的竞争者。

1.世界海洋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目前海洋的油气工程服务市场,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装备发展的方向,另外可以找到装备的市场。

2.海洋物探技术服务市场。目前的现状,物探行业市场增幅开始放缓,09年呈下降态势,04-08年地震市场价值翻了一翻,2008年物探市场容量创历史新高,主要物探公司收入持续增长,08年四季度开始,包括到09年底,市场开始回落。

我们再看一下海洋板块的服务情况,CGV、PGS增幅也很明显。全球物探市场队伍不断增大,物探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球有71支海上地震队伍在全球作业。

地震作业队伍上升趋势明显。海上地震的服务市场的日费,在金融危机以前,从曲线来看上涨很明显。目前海上物探市场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3D勘探船。

金融危机下旧船提前退役,新船推迟建造,这个主要是09年的形势。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出现饱和的资源闲置情况,特别是常规的二维勘探船和老化船只,但是从长远来看,三维多缆船和新技术船仍然旺盛,全球海上3D船将持续增长。这是海上三维地震船的数量,因为三维地震对我们来说,对勘探来讲,三维地震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把地下的储藏在三维空间描述得非常清楚,这样我们在油气的生产的时候就非常便利。

物探新技术公司遭到重创。这个指的是09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很多的油公司多用一些低成本的常规技术,物探的新技术公司,像EM、GS,这是海上电磁勘探,还有船舶技术的ION公司,它的收入受到了重创。这张图是08年和09年一季度的对比,这是ION、EM、GS也是08年一季度和09年一季度,下降非常明显。第二方面我们介绍一下国际物探市场总的发展趋势,行业总体保持垄断竞争的格局,强者更强,竞争更加激烈,因为长期以来,物探行业一直没有停止过并购活动,尤其是以行业巨头为最,经过新一轮的洗牌,像CGG通过合并,成为行业老大,WGC也不断收购一些特色公司,在迅速发展。目前WGC、CGV、PGS和BGP掌握了全球竞争性的物探市场,份额在70%以上。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基本矛盾将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行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进一步凸显,油公司加大对一体化服务的需求,目前地球物理技术已经跨越了勘探阶段继续向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生产延伸,高密度、大信息量、采集处理解释集成一体化的物探技术与装备成为发展的趋势。数字化将引领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

行业领导型企业从软件、设备到技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为行业设置了更高的技术壁垒。竞争重视低成本,向低成本技术和服务质量并存转移,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大,油公司一方面要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求提供新的技术和高服务质量来满足其需求。油气勘探重点向海洋转移,当前陆上的常规油气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陆上石油在201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将更大规模依赖于海上油气产量的增长,因此海洋将逐渐成为新的勘探开发的热点,非洲、中东、南美将是物探的热点区,海上地震勘探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大海域,墨西哥湾、西非、巴西和亚太,东南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也非常非常,随着该区的政治环境逐渐改善,有望成为下一轮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在上述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除欧洲、北美以及少数政局比较稳定的地区和国家外,多出处于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恐怖活动时有发生,地区安保形势十分复杂。

资源国有化浪潮改变了各石油公司传统的竞争地位,国家石油公司日益成为物探公司的重要客户。07年5月,世界石油当时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勘探的终结,确切来说是国际石油公司的终结,因为新一轮的国有化浪潮是国际石油公司可获得的常规油气勘探的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未勘探的远景区几乎都掌握在国家石油公司中,这就意味着国家石油公司的勘探市场,就是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市场越来越小,国家石油公司在资源国有化的浪潮中不断做大做强,已成为石油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他们现在主张自己开采本国的资源,直接找油田服务公司为其提供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支持,这就为国际物探公司创造了直接为国家石油公司提供服务的机会。全球物探市场将再经历一个短暂的冬季后影响新的繁荣,预计2010年到2015年物探市场将迎来新的繁荣,物探的装备也将迎来新的辉煌。以上是物探市场。

3.下面介绍一下海上钻井工程服务市场。

首先是海上钻井市场的现状。海上钻井装置需求旺盛,近年全球获得重大的勘探发现中有50%来自于深水,我们讲到的是大于500米的深水,美国墨西哥湾和以外的海域,钻井装置的利用率在95%左右,甚至达到了100%,一些在建的钻井装置也签下了多年钻井工程承包合同。这个是到07年全球钻井船,实际上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一个趋势。海洋钻机的日费不断上涨,由于需求旺盛,导致海上钻井装置日费持续上涨,在北海,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日费05年6万美元,到08年8月份,20万美元,增幅非常大。全球深水半潜式平台的日费05年17万美元,08年50万美元。许多新的深海的钻探的费用也在飘升,墨西哥湾钻探的成本达60万美元,但是在02年才是15万美元。这是2000-2007年钻井船日费的变化情况,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海洋装备还是大有可为。装置作业能力更深,08年全球有近70家公司投资建造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几乎全是海上钻井承包商,海上钻井装置的发展趋势,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额定作业水深更大,钻深能力更强,结构设计更优化,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更可靠,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更高,作业更安全、舒适、高效。海上钻井装置的造价不断攀升,随着海上钻井平台现代化的程度、作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08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造价是1300-2000万美元,半潜式平台造价为4000-6500万美元,最高达7800万美元,钻井船造价从去年1000万美元到目前的5000-6500万美元,最高达到7400万美元,因此装置的造价也在攀升。

大型跨国公司成为深水勘探开发的主力军,因为深水开发需要强大的财力和技术支持,就同样一口勘探井的钻井成本来比,比如陆上石油,浅海石油和深海石油的成本是1:10:100甚至更高,全球有100多个进行海上勘探开发的国家中,目前有50多个国家在进行深海的勘探。几个大型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深水勘探的主力军,目前拥有深水储量的,排在前十位的世界大公司,第一是BP,然后是

埃克森美孚、壳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埃泥、雪佛龙等,市场份额非常大。

海上钻井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弱,总体而言,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结束,随着短期内金融危机导致的油价波动,从长期来看,石油市场供求关系还会趋于紧张,石油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仍然起到主要的作用,钻井将继续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从国际市场上来看,钻井业务占整个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54%左右,这样我们钻井装备所占的份额也是非常大的,随着经济的复苏,钻井服务市场的规模将会得到恢复和加大。以上是钻井的情况。

4.下面介绍一下测录试市场。

国际测录试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金融危机带来了短期的调整,这是99-2008年市场变化情况,从99年到2008年,增幅也是非常明显,因此可以说这个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

国际测录试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的转变,竞争依然很激烈,测井市场斯伦贝谢、贝壳休斯、哈利伯顿三大公司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威德福通过并购等发展跻身了测井四大巨头的行列,这四家公司拥有82%的市场份额,斯伦贝谢一家独大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目前的市场份额是45%。录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大公司的退出和转移,中小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哈里伯顿逐渐退出国际录井市场。

以技术为主和为导向的市场局面仍然存在,国际大型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多年的市场经验已经认识到,通过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壁垒和规模,才能获得垄断性的地位和超额的利润,有许多大型国际服务公司即使在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专注于其核心业务的研发,向市场推广新的技术和服务。每年拿出收入的3%-4%的投入到研发中。斯伦贝谢08年的投入是8.19亿美元,保证了其在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我们讲装备的时候,其实技术和装备是不分的,技术是通过装备来实现。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迅速,随钻测井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侵蚀电缆测井市场的份额,国家石油公司主导地位越发加强,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提出新的挑战。

国际商务环境逐渐恶劣,08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都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在恶化,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的举措,引起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这样加剧了各国经济的困境,延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勘探开发的难度和环境风险不断加大,油公司已经从陆相已经向深海甚至极地地区进军,对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地海域的条件将更为严峻,这样对我们的技术和装备要求也更高。中小型地区服务公司的迅速蔓延加大了行业的竞争,如测井市场威德福的迅速崛起,主要是通过收购和兼并其他测井公司,测井收入在99年的时候是1.45亿美元,到08年是9.85亿美元,年增长率在30%,打破了像斯伦贝谢等三家大公司的垄断地位。

七、世界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

海洋油气地质调查,我们在讲技术的时候是靠装备来实现的,所以有的时候我是提到技术不提装备,主要是海岸、岛屿地质观察。二,浅海的地质观察。三,海洋航空地质观测、海洋地貌调查、海洋地质图的绘制,海洋非地震物探方法。海洋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低成本的,目前也得到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的青睐,海洋磁法勘探、电法勘探,这是目前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最先进的电磁法勘探的装备,这是斯伦贝谢公司电磁法勘探的装备。

海洋四维勘探的装备和技术目前延伸到开发阶段,可以描述出剩余油,因此也受到了油公司的重视。海洋地震船的调查,全球共有22家公司从事海上地震勘探的作业,共有船只125艘。

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开发技术,海洋的开发,技术上和陆地上,在技术上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海洋开发时间比较短,15-20年左右,因此海洋技术和陆上技术又有区别,首先是低井网密度、高采油速度。因为陆上,井打得越来越多越好,海上要少打井,一套井网开采多套油层,因为陆上不同的井网开采不同的层析,海上就不一样,一定要用一套井网。人工举升增大生产压差,提高采油速度。采用面积井网注水开发油田。海洋的联合群体开发,因为海洋开发成本都比较高,这样我们在开发一个大油田的时候,比如这个油田比较好,这样我们建一套的装备和管线,把周围的小油田,用一套设备把它开发出来,这就叫联合群体开发,这样降低了整个油田的开发成本,这样油公司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海上油田的开发模式,我们的装备也是两种,首先是半海半陆式的,我们采油的这些装备在海里,但是油气分离的装备是在岸上,这样我们叫半海半陆式开发。这张图是英国北海的一个项目。另外还有一个全海式开发方式,什么叫全海式?就是采油采气在海上,但是油气分离也在海上,我运到岸上的时候,油和气就是商品,首先有几种方式,向装机固定平台的全海式方式,这是半潜式平台的,我们可以看不同的装备,这个浮式,这个是墨西哥湾的一个全海式,下面是挪威北海油田的全海式,这样的也是挪威北海油田的FPSO全海式开发方案,下面是巴西海域的。

八、开发装备。

因为开发装备随着从浅水到深水划分得比较系统,开发装备划分了像定位系统、设备模块、海工结构物、外输系统、水下装备、工程船舶等。首先看一下钻采平台,这个是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水深要有不同型号的装备。油气系统,我们在陆上开发的时候有一个计量间和中转站,还有一个联合站,实际从计量间到联合站,应用的装备是油气水分离的,FPSO油气水在船上实现了分离,这样不用建很长的管线,减少成本,所以FPSO降低了开发成本。

目前海上连续油管作业装备是一个比较大型、比较先进的装备,有注入头、滚筒、控制室、惊吓钻机组合、井控系统等。这个是哈利伯顿公司目前的装备。(录像)这一套装备是集成的,这个是连续油管,进到注入头,给它动力,将它下到井底。下一个是进入储层,定位非常准确,可以停到任何一个位置。下注过程中可以监控出它的深度。海上钢丝绳的作业,目前油公司也比较欢迎这种作业,是一个比较经济有效的。国外直井很少,多数是多分子井、大位移井或者水平井,所以钢丝绳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驱动轮。在海洋的生产过程中,目前都是压裂投产,我们看一下哈利伯顿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这个装备下入一次完成两种作业,然后再进行第二个储层,到第二个储层进行定位,然后进行射孔,然后进行压裂。这项技术在海洋勘探开发中是非常适用的技术。下面我们看一下贝克休斯进行油管作业的一个装备,这套自动化的装备是怎么完成它的作业的,现在是把作业工具下到井底,然后有一个定位系统,我们看一下是一个液压系统进行定位,膨胀,然后定位,定位以后就可以进行作业,下面有一个切割的装置,连续油管给它切开,这样可以打捞上来,就完成了作业。

目前我们讲到了海洋主要都是多分子井,其他多分子井,划分的时候,种类也叫水平井,目前我们在海洋作业里,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要求我们的装备在不同储层有不同的倾角,装备作业的时候,要实现你的自动化程度高,而且进入储层要非常准确,我们看一下哈利伯顿的一项目前世界顶尖的技术,它是一个定向射

孔的技术。是一个定向射孔的装置,就是我们说的设备,可以完成大段上百米的储层进行射孔,因为海上勘探开发的油田,一般都要找它的储量丰度比较高的,就是单井产量要高。下面看到的是它的定位系统,这个定位系统设计得非常巧妙,根据中国人从小玩不倒翁,在这个原理基础上通过一些非常巧妙的设计完成它的定位系统。

下面是下入的过程,刚才讲到了常规油气资源,目前开发已经达到了饱和,而且目前我们找到的都是一些资源环境比较差的地方来开采海洋的油气,而且地质构造都比较复杂,我们看一下它在下入井筒的过程中,现在是一个直井段,射孔装置在直井段下入,这个储存,储层几乎平行于海平面,我们在压裂射孔的时候,就是压裂投产,这是目前的油公司油气井生产的必备技术,我们看到这个储层是上下的,所以我们叫做定向射孔。而且射孔,可以365度地进行射孔,哈利伯顿的这项技术射孔是定位以后点火,进行射孔,下面看一下它射孔以后储存的图形,射的是一个薄层,只能沿两个方向射,要是厚层可以365度,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装备我们就介绍到这儿。

九、国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发展的经验。

第一,是重视基础地质研究、调查评价工作,尤其重区域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和类比。

第二,重视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美国曾多次国家出钱,在墨西哥湾开发一些海上技术和装备,用于深水的油气开采,效果也很明显。另外在国外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实施改革和对外开放,鼓励引进外资和合作进行勘探开发。美国95年通过了一个矿区使用费补助法,规定随着水深的增加,矿区使用费逐渐减少,推动了墨西哥湾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还有其他国家有很多,包括印度尼西亚都是,深水的时候可以免收你的使用费,这样发展了深水技术和装备。

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的展望,目前它的发展方向还是智能化,现在有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电子化、自动化、深水化、环保化。

结论与认识

墨西哥湾、西非及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的潮流,发达国家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以上是结论。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海洋石油开发现状 世界石油开发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 世纪61 年代末期,才真正进入近代石油工业时代。1869 年是近代石油工业纪元年,从此,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迅速增长。尽管在19 世纪末,美国已在西海岸水中打井,开始了海洋石抽生产,但真正成为现代化海洋石油工业,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石袖是以1947 年美国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钢质平台为标志,逐步进人现代化生产。 1990-1995 年期间全世界除美国外有718 个海上新拙气田进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在欧洲,有265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其配是亚洲,有l88个,非洲102 个,拉丁美洲94 个,澳大利亚41 个,中东21 个。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新油气目中,储量、天然气田生产能力、油田生产能力排在~ 前 5 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在此期间,全世界18个国家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见表 发展最快的是北美,从1989 年的410 口上升到1993 年的500口。全世界有242 个海上油气田投入生产,其中油田139个,气田103个。从分布上看,西北欧居第一位,共投产67个油、气田,其中油田40个,气田27个。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石油总投资额为3379亿美元。 1990-1995年期间,全世界(不含美国)共安装了7113座平台,其中有83座不采用常规固定式平台,而采用半潜式、张力腿式和可移式生产平台。巴西建造了300~1400m深的采油平台,挪威建造的张力腿平台水深达350m,中国南海陆丰22I生产储

油船和浮式生产系统工作水深约为355m。有41个国家大约安装370多座水深不超过60m的浅水采油平台。 总之,世界平台市场需求量增加,利用率在提高。 二、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与发展趋势 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各国都很重视。21世纪,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世界油气资源潜力还相当大,有待发展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勘探和开发,以提高发现成功率和采收率,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海洋石油的开发已为全世界所瞩目,世界海洋石油的日产量也在逐年增长。随着陆上石油逐渐枯竭,海上油气的开采将会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石油的开发也将不断向南、深、难的方向发展,其总的趋势如下。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今后的世界石油勘探业将是希望与困难井存。一方面,还有许多远景盆地有待勘探,成熟盆地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油气新远景区可能是深海水域、深地层和北极盆地。另一方面,20世纪四年代的油气勘探己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范围内寻找新油气田,增加油气勘探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本直线上升。石油地质工作者将面临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探井成功率,增加探明储量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今后的石油地质科技将向三个方面发展. ①加强盆地数字模拟技术的研究,以深入解剖盆地,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②加强综合勘探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探井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 ③加强开发地质研究,探明石油储量,帮助油藏工程师优化石油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二)地质勘探技术 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海上数据采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缆、多震源及多船的作业方式,这样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研究和应用适于海上各种开发区的观测方法,实现海上真三维地震数据来集;研究大容量空气枪减少复杂的气枪组合;开发海上可控震源;不断增大计算机容量,提高三维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解释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人机交互解释的需要,并向小型、多功能、综合解释方向发展。对未来交互解释站计算机能力的期望是100 M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2000万条指令∕s,高分辨率荧光屏,软件可移植性。新一代交互解释站将具有交互处理能力,具备叠前、叠后、反演、模拟等处理功能,能作地质、测井、VSP横波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将物理的定量分析和地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地层和岩性解释。 (三)钻井工艺技术 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钻井技术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勘探的效果和油气的产量,而且由于钻井成本占勘探开发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它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所需要的投资额。基于这一点,提高钻井技本水平和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戚本对油气田勘报开发具再重要意义。 过去的10年是钻井技术发展的10年,钻井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钻测量系统可以把井眼位置、钻井妻数和地层参数及时传送到地面,从而能够实时了解井下情况和监测钻进过程,随锚测量还大大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相钻井效率,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提高了钻井过程的实时控制和预测能力,实现钻井过程的系统优化、连续控制井眼轨迹技术提高了定向钻井水平;基础研究的加强,促进了钻头设计、钻头性能预测等方面的改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发展和新型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出现,不仅显著提高了钻头机械钻速,而且成功地解决了非均质破裂研磨性地层的经济钻进问题;优质泥浆和固控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层的钻井问题,提高了钻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 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 (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 (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 (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 (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 (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 (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 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1.3研究会概况 (1)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研究会创建于1984年,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下、由有志于推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程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全国性技术与经济研究的非盈利学术性社团组织。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变迁,其业务主管部门先后从原国家经委、能源部变更到国家计委、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经贸委。现在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社政字第4366号)。 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该研究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炼油化工专业委员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石油和石化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2)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该协会是1982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13个部委联合组建,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由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公司、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协会设有秘书处、洗选加工部和环保节能部三个职能部门和《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编辑部。下设有“低热值燃料发电分会”、“煤转化专业委员会”、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文/江怀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概述。 发达国家海洋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墨西哥湾、西非、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潮流。 二、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现状。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目前从全球来看,形成的是“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产量在迅速增长,以上是第二部分。

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特点。与陆上相比,海洋有狂风巨浪,另外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这是美国墨西哥湾在05年因为飓风的平台遭到了损坏。 2.勘探方法的特点。陆上的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原理上来讲,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就是钻井工程的特点。无论是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4.投资风险特点。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因此它的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这张图,随着深度的增加,成本在增加。但是海洋勘探开发也有优势,比如说在海洋的地震,地震船是边前进边测量,效率比陆上要高。以上是第四部分。 五、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况。 我们讲一下世界海洋的格局,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工程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的装备,但是目前把开发装备认为是主体,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格局,目前

海洋油气田开发审批稿

海洋油气田开发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

海洋油气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专项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船舶工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也是经略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要。 为了有效支持船舶工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2017实施了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通过专项的实施,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具体表现:第一、推进了重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示范应用,使得我国船舶行业的产业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第二、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配套设备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取得一定突破,部分设备实现了装船应用;第三,相关试验检验平台建设得到积极推进,试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为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保证;第四、海洋环保技术日趋完善,行业绿色制造能力有效提升;第五、船舶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第六、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加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了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虽然通过支持重大项目,一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取得突破,推动了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但是,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设备自主化装船率仍需提高,部分高端产品尚需攻坚,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等相关服务发展需要提速。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竞争缓慢这一切都证明了继续执行本专项十分必要。 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发展目标出发,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在全球海洋资源开发中突显出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为满足我国在国际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需进一步突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加快船舶工业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实施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一、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 (一)海洋油气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专项 开展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上平台拆解装备、张力腿平台(TLP)、液货装卸及外输系统等油气开采装备的国内制造、示范应用,实现主力装备结构升级、突破重点新型装备,提升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和国产化配套系统水平,形成我国海洋油气的装备体系。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 2015年,中国GDP增长6.9%,增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全年经历了股市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人民币大幅贬值等重大事件,CPI和PPI分化加剧,工业生产低位徘徊。国内投资增速显著回落,外贸下降幅度较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首要力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对GDP增速贡献率下降至41.8%;外贸出口估计下降1.8%,对GDP增速贡献率为-1.2%;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对GDP 增速贡献率上升至59.4%。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一些积极变化。非必需品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34.6%,通信器材增长35.9%。贸易结构优化转型,在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6%,船舶、航空航天等资本品出口已具备一定优势。工业生产迈向中高端,资源类、高耗能等传统行业增速放缓。随着“一带一路”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对沿线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出口均呈两位数增长。 石油消费情况 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首破60%,成品油净出口量连续三年大幅递增 2015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估计为5.43亿吨,比2014年增加0.25亿吨,剔除新增石油储备和库存因素,估计实际石油消费增速为4.4%,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石油净进口量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4%,增速比2014年高0.6个百分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6%。 天然气消费情况 天然气消费增速创10年来新低,供应总体过剩,淡季压产冬季供应紧张;气价改革持续推进 2015年,受经济增速放缓、气候温和、气价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来的新低。受压产影响,全年产量为1318 亿立方米(不含煤层气),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为6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管道气和LNG进口量分别占56.7%和43.3%,对外依存度升至32.7%。全年天然气总体供应过剩,但受季节性用气不均衡、储气库工作气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淡季被迫压产,冬季仍面临调峰保供的压力。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深水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全球范围内,海上油气资源有44%分布在300 m以深的水域,已于深水区发现了33个储量超过8 000万m3的大型油气田;此外,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含碳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总含碳量的2倍,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是陆地冻土带的100倍以上。到2004年末,全世界已有124个地区直接或间接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海洋有84处,通过海底钻探已成功地在20多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岩心;同时,在陆上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已获得成功。 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在我国南海海域已经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及生物等标志,但我国目前油气开发还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在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开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寻求新的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技术现状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的导管架平台和重力式平台正逐步被深水浮式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所代替(图2),各种类型深水平台的设计、建造技术不断完善。目前,全世界已有2 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最大工作水深张力腿平台( TLP)已达到1 434 m、SPAR为2 073 m、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FPSO)为1 900 m、多功能半潜式平台达到1 920 m以上、水下作业机器人(ROV)超过3 000 m,采用水下生产技术开发的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 192 m,最大钻探水深为3 095 m。与此同时,深水钻井装备和铺管作业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全世界已有14艘在役钻探设施具备进行3000 m水深钻探作业能力,第5代、第6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已在建造中(图3)。第6代深水钻井船的工作水深将达到3 658 m,钻井深度可达到11 000 m;深水起重铺管船的起重能力达到14000吨,水下焊接深度为400 m,水下维修深度为2000 m,深水铺管长度达到12 000 km1)。 2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技术现状 若从1956年莺歌海油苗调查算起,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合作开发到自主开发的技术突破,已经具备了自主开发水深200 m以内海上油气田的技术能力,建成投产了45个海上油气田,建造了93座固定平台,共有13艘FPSO (其中8艘为自主研制)、1艘FPS(浮式生产装置)、4套水下生产设施,形成了3 9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未来的15-20年,将是我国海洋钻井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均制定出各自的深水钻井装备计划。在未来5年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投资1200亿元用于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投资是其中的主要部分,需新建各种固定和移动式生产钻井平台70多座,其中新建多座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另外,我国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均已开始了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的研究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研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将有力促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现状 当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块,水深不超过300m,钻井深度在7000m以内,水下生产系统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海上原油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9.2%。资料显示,我国拥有海洋钻井平台的数量相对较少。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石油公司,中海油拥有平台的基本情况为:固定平台65座、自升式平台9座、半潜式平台3座、FPSO 14座。 从海洋装备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80年代后,我国在半潜式钻井装备研制方面有所突破。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及石油钻采装备的研发更新力度,海洋装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 从我国海洋装备造船业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的专业造船公司。但就平台建造而言,国内目前具有一定研制基础和建造经验的公司主要包括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第1家年造船总量突破100万吨的企业,曾完成我国第1艘双体钻井浮船“勘探1号”的建造,并建造过4200m3LPG船,“胜利3号”坐底式钻井平台等。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内第1家年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的船厂,目前已经建成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2座和2台600T龙门起重机等。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曾建造了我国“胜利2号”钻井平台、“胜利3号”作业平台、“辽河1号”自升式钻修井平台等。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特大型综合性造船企业,拥有一般船台4个,半坞式船台1个,船坞5座等,迄今为止,共建造自升式、半潜式等平台36座。 从海洋装备研究机构情况来看,我国专门从事海洋装备研究的机构较少,具有系统研究海洋石油钻采装备的机构则更少。就单元技术而言,主要研究单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分析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分析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支撑着世界工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来源。我国是重要的石油消费大国,人口多,地域广阔,工业化规模广等,使得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但是,现阶段的石油资源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为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支出。为缓解当前状况,应加强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合理性开发,针对此项问题,文章就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模式的战略性构建予以分析。 标签: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战略 海洋中蕴含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存在着固态、液态、气态等多种形式。然而,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个领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大,陆地资源状况严峻,部分区域出现了枯竭的状态。为了支撑我国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海洋资源,注重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合理化开发,运用深水处油气开采技术对海洋内的相关资源进行开采,能及时获取新能源,进而替代原有的能源供社会各个领域的使用。 1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先进性的勘查与开采技术 通过对现阶段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现状的有效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国家实力、人为素质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勘查与开采技术相对落后,致使油气资源开采质量与效率不高。我国地产丰富,海域面积相对较广,在管辖范围内的海域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为油气开采提供优质的开采平台[1]。但是,尤其勘查与开采技术不过关,是制约油气资源开采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油气资源开采方面相对落后,科学技术含量低,缺乏先进的海洋勘查设备与探测设备,制约着油气开采的质量,是当前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社会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过大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各个领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油气资源常常是供不应求,由于技术的约束,导致油气开采效率不高,开采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能源紧张的状态始终未得到有效的缓解。为了维持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我国不得不采取能源进口措施,2012年,我国进口原油达到约2.8亿吨,越来越依赖于石油进口方式,致使资金费用大量流失海外,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性。来自国土资源局的消息,中国的陆海天然气沉积量为600万km2,但是三大石油公司在相关数据登记时,其所登记的数据为435km2[2],真实的开采情况要远远低于登记的数据,使得天然气开采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1.3 油气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恶劣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维修深圳公司 招工简章 联系人:韩小姐 联系电话:8 电子邮箱: 二○○八年三月

公司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英文缩写“CNOOC”,以下简称中海油)是中国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50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中海油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纯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大良性互动的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缩写“CNOOC Engineering”,简称海油工程)是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以海洋油气田开发及配套工程的设计、建造与海上安装为主营业务,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国有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96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公司股票(代码:600583)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理念、运作程序、管理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连续三年被评为“CCTV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表明了市场对公司整体质量和规范运作的高度认可。目前,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培育、提高深水作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设计与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洋工程公司迈进。 维修公司是海油工程公司下属的以海洋石油平台维修及海洋石油工程水下支持服务为主的分公司,包括天津塘沽本部、深圳分公司、三亚分公司,拥有一支技术全面、装备精良的水下检测和专业维修队伍,拥有英国公司生产的100马力水下机器人和ACFM水下结构裂纹检测等国际先进设备,以及配套完善的潜水设备。曾组织过东海平湖气田、南海涠州油田群的海底管道检测维修和中国最大海上气田—崖城13-1气田的海陆停产维修,正在组织因遭受台风袭击而受损的流花油气田的维抢修工作。维修公司目前已将水下工程作为发展的重点,提高潜

详解世界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

经典技术与装备展示,设计师的世界你可懂?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海洋领域约占60%,世界新增储量的70%来自海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按勘探阶段可分两类,第一类主要有海洋地球化学勘探、海洋拖缆地震勘探、四维勘探、可控源电磁勘探以及微生物勘探技术,第二类以勘察船为主的探井技术以及光学传感器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以各种海上平台为主,包括浅海钻采的固定平台、自升式平台,深海钻采的半潜式平台、钻井船和FPSO,以及起重铺管船、定位系统、外输系统、水下设备和工程船舶技术等。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向深海技术发展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日渐成熟。 图1 深海概念 1.浅海勘探技术及装备

油气目标地球化学探测。海洋油气目标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勘探目标区,其目的是识别目标区可能存在的海底油气渗漏,查明目标区的油气潜力,进而为钻探井位优选提供依据。 在对目标地球化学探测发现的海底油气渗漏异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结果综合评价,把海底表面渗漏与深部含油气系统结合起来,从烃类生成、成熟、运移和演化入手,揭示含油气系统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目标区和局部构造进行排序,选取最有利的位置,提出井位建议。 海洋拖缆地震技术。海洋地震勘探在水深大于3~5m时,采用地震工作船施工,激发系统采用多枪气枪激发,接收系统采用压电检波器,按不同需要固定在海上拖缆上,工作船引导拖缆按测线方向前进,形成边行驶,边激发,边接收的工作方法。海洋地震勘探需要精确的实时卫星定位系统,随时记录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准确位置,包括海水流向造成的拖缆不同偏移方位。因此海洋地震勘探与陆地相比,其方法和装备都要复杂得多(见下图)。 图2 海上拖缆地震勘探工作 海上地震拖缆模式主要应用在采集二维、三维以及四维地震数据上,由于其数据采集的高效性,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模式被广泛使用,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模式不受水深的限制,在浅水水域和深水水域都可以进行地震数据采集。 海洋四维地震。因为海底电缆(OBC)技术的进步以及OBC采集得到广泛的支持,海上4D地震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世界上油田的平均采收率只有35%左右,大部分为死油区。4D地震信息经测井和开发信息标定后,可识别出泄油模式和死油区的位置。据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估计,在可以利用4D的地区,4D地震技术通常可使油田剩余可采储量的10%变为可采储量,而由此增加的费用不到1%。4D地震技术可使发现石油的几率提高到65%~75%。在世界上包括北海、东南亚和墨西哥湾等地区开展了四维地震工作。 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的工作方法与海洋地震的OBC工作方法类似,场源由位于船上的多频率信号发射机及位于海底的供电偶极拖曳系统构成,在海底测点上部署电磁信号采集站。一般工作流程为:首先按设计投放电磁采集站并测定实际坐标,开始自动记录;接着激发场源即海底的供电偶极拖曳系统按设计路线,以一定周期脉冲电流连续激发,沿采集站分布测线位置在海底上方 30~50m/min匀速移动;最后释放采集站上的水泥重块,回收电磁采集站,搬迁至下一排列或测线。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中国油气田分布及储量产能情况分析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教程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章海上油气开采工程概述 海底油气资源的存在是海洋石油工业得以进展的前提。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一、海上油气开采历史进程、现状和今后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经历如下几个时期: 早期时期:1887年~1947年。1887年在墨西哥湾架起了第一个木质采油井架,揭开了人类开发海洋石油的序幕。到1947年的60年间,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滩海油田,大多是结构简单的木质平台,技术落后和成本高昂困扰着海洋石油的开发。 起步时期:1947年~1973年。1947年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划时代开端,美国在墨西哥湾成功地建筑了世界上第一个钢制固定平台。此后钢平台专门快就取代了木结构平台,并在钻井设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海上石油开采已遍及世界各大洋。 进展时期:1973年~至今。1973年全球石油价格猛涨,进一步推进了海洋石油开发的历史进程,特不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的北海和深水油气开发的需要,人们不断采纳更先进的海工技术,建筑能够抵御更大风浪并适用于深水的海洋平台,如张力腿平台(TLP)、浮式圆柱型平台(SPAR)等。海洋石油开发从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

期,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1倍。进军深海是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开发的要紧技术趋势之一。 二、海上油气开采流程 海上油气田开采可划分为勘探评价、前期研究、工程建设、油气生产和设施弃置五个时期: 勘探评价时期:在第一口探井有油气发觉后,油气田就进入勘探评价时期,这时开发方面的人员就开始了解该油气田情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将今后开发所需要的资料要求,包括销售对油气样品的要求,提交勘探人员。 前期研究时期:一般情况,在勘探部门提交储量报告后,才进人前期研究时期。前期研究时期要紧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ODP)。前期研究时期也将决定油气田开发基础,方案的优化是最能提高油气田经济效益的手段。因此,在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 ( ODP )上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得到石油公司高级治理层的批准。 工程建设时期:在工程建设时期,油藏、钻完井和海洋工程方面的要紧工作是成立各自的项目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组织差不多设计编写并实施,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进行全过程的治理和操纵,使之达到方案的要求。油藏项目组要紧进行随钻分析和井位、井数等方面调整;钻完井项目组紧密与油藏项目组配合进行钻井、完井方案的实施;海洋工程项目组负海上生产设施的建筑;生产方面的人员也会提早介入,并进行投产方面的预备。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现状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测前景良好。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油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余依次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北海海域、墨西哥湾海域、中国南海以及西非等海域。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两极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

国内油气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油气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石油储备开采现状 (一)总体储备开采情况 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8年国土资源公告》显示,2008年我国发现和证实了15个亿吨级油气储备区,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石油亿吨、天然气6472亿立方米。 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全球石油储量持续小幅攀升,2008年增长%至亿吨。天然气储量连续两年持平于万亿立方米后,2008年小幅上扬%至万亿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亿吨,占世界的%,储采比年。产量占世界总量%,需求占总量%,年需求增速约为%,大于世界1%的平均增速。中国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42%,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探明程度在30%~60%为勘探中等成熟阶段,是储量高基值的发展期。我国石油勘探潜力还很大,国内油气资源探明率仅%,远低于世界平均73%和美国75%的水平。天然气勘探处在早期勘探阶段,探明程度%,潜力大,发现大气田的几率大。截至2008年底,我国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亿立方米,占世界1771048亿立方米的%。 (二)分地区储备开采情况 截至2007年底,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亿吨(其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吨),比上年增长%。石油采出量亿吨,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吨,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亿吨(其中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亿吨)。2007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位居前列的油田包括:中国石油冀东南堡;中国石油长庆姬塬;中国石油大庆古龙;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塔河;中国海油天津金县1-1;中国石化胜利大芦湖;中国石油新疆红山嘴;中国海油天津锦州25-1;中国石油辽河月海。这9大油田合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吨,占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 2007年按行政区划分石油储量情况 单位:万吨截至2007年底,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亿立方米(其中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天然气采出量亿立方米,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亿立方米)。2007年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位居前列的 气田包括:中国石油大庆徐深气田;中国石油长庆神木气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气田;中国石油西南广安;中国石油吉林长岭Ⅰ号气田;中国石化勘探北方松南气田;中国石化勘探南方普光;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中国石油西南荷包场;中国石油西南高峰场;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马井;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孝泉。这12大气田合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占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 (三)分企业储备开采情况 2008年,中国石油集团全面实施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取得一批重要勘探成果,特别是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获得重要发现和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新发现了长8整装储量,新增控制加预测石油地质储量达数亿吨;在苏格里西一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题综述#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任克忍王定亚周天明沈大春陈才虎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简述了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在研制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通过分析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认为未来5~10a将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此对我国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依托重大海洋石油装备工程项目,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研制,尽快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全面提升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的制造水平。 关键词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现状差距发展趋势建议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能力由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进性所决定,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是推动技术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我国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企业在几十年的陆地装备研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海洋石油水上装备设计制造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已实现了大部分设备的国产化;而作为海洋石油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石油水下装备由于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发达国家所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的自主勘探开发。 11装备简介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主要包括钻井隔水管系统、井口井控设备、采油树、水下管汇系统、水下基盘、控制系统、增压系统及水下处理系统等。 (1)钻井隔水管系统钻井隔水管系统从钻井平台一直延伸到水下防喷器,形成了钻井液的循环通道。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海水,支撑各种控制管线(主要包括节流和压井管线、钻井液补充管线、液压传输管线等),吊装水下防喷器,为钻杆、钻具顺利下入井口提供导向。国外主要生产商有Ve-t co、Ca m eron、Aker Kvaerner等公司。 (2)水下防喷器水下防喷器是海洋石油钻井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有效防止井喷事故发生,是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水下防喷器组一般由4~6部单双闸板防喷器和1部环形防喷器组成,上部连接隔水管装置,下部连接海底井口装置。与陆地防喷器相比,水下防喷器具有通径大、耐高压、防腐蚀、耐冲击、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国外主要生产商有Ca m eron、Shaffer、H ydril等公司。 (3)水下采油树水下采油树的使用始于1967年,至今已有1200多套水下采油树应用在250多个采油项目中。它需要满足海水压力、腐蚀、风浪、暗流等复杂环境的使用要求,工作压力较高,采用电、液控制。国外主要生产商有F MC、Vetco、Aker Kvaerner、C a m eron、Dri-l Quip等公司。 (4)水下集输系统水下集输系统是指在钻完井后,用于油气集输的生产管线、出油管、井口之间的连接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生产管线、出油管线和钻井的交互界面;注入气体和化学物质,控制流体;分配电力和液力控制系统;支撑管汇,出油管线以及缆线;保护管线和阀门正常工作;在水下机器人操作过程中提供支撑平台。国外主要生产商有F MC、Vetco、Aker K vaer ner、Ca m er-on、Dri-l Quip等公司。 21发展历程及现状 海洋石油水下装备最早于1961年在北海油田开始应用,至今已经历了47a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发展历程如下:11979年第1个电液控制水下集输管汇系统;o1991年第1个水平采油树;? ) 151 ) 2008年第36卷第9期 石油机械 CH I NA PETROLEU M M ACH I NER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