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功教育的几点感悟

成功教育的几点感悟

成功教育的几点感悟
成功教育的几点感悟

成功教育的几点感悟

自2000年9月至今,我已从事教育许多年了。期间担任过语文、数学、体育、思品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承担过班主任、主任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工作的热情虽然经历过低谷期,但对成功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始终都没放弃过。学过小学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听过专家的学术报告,看过很多关于教育的书籍,静下心来想,成功教育要有三个要素,要有“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

▲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第一是期望。教师要相信学生,对学生有美好的期望,使学生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心灵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学生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教师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成功教育“三个相信”的教育信念: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一、儿童的三个心理特点

认定教育方法的合理性的主要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儿童的特点,至少有三个特点与成功教育有关。第一,儿童天生是喜欢成功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也不仅仅

是儿童喜欢成功,教师、校长、局长、市长哪一个不喜欢成功呢?只是儿童在这方面的特点更为突出,儿童常常在成功中认识和发现自己,增加自我有效感。第二,儿童喜欢被称赞,这是人们都能感受到的,而成功教育三个要素之一就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的评价。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强调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这与第一点一样,是人们其本特点之一。第三,儿童天生是喜欢活动的,这个特点很重要,因为成功是与活动相联的。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成功,学生喜欢活动,教师才有可能通过活动帮助儿童取得成功,以往人们总是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讲和示范,否认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必然也就否认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缺少活动,缺少成功,学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也就无法形成。

二、反复成功可能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

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一个人之所以很愿意从事某一方面的事,往往与其成功的经历有关。儿童做某一件事,获得成功,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儿童就越来越积极的投入到这方面的学习。反复成功提高了儿童的成就动机和自信心。

三、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历来人们只信奉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对于儿童,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儿童,新的失败,不但没有成为成功之母,反而往往成了他们新的更大的失败之母,这不是大家都亲眼目睹的事实吗?对于他们来说,缺少的正是成功的机会,新的成功可以使他们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展。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对于儿童,尤

其是学习困难学生,成功也是成功之母,甚至可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四、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

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功。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怎么会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正是在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刻意追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成功。当然即使这样,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还会有失败,失败显然是常常会发生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其目的和途径都不应是设计失败。这样说并不是反对失败,从群体来说战胜挫折的力量来源于信仰,从个体来说来源于自信。

我的教育故事——感悟班主任工作

我的教育故事——感悟班主任工作 内容摘要: 教师把爱装进学生的口袋,口头的、书面的、言语的、行动的,让一个孩子生活在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关键字:班主任感悟 常听人说:做老师累,做班主任更累。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如今,从事教师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了,而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间零零点点加起来也只有四年,回想做班主任工作四年的时间里,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伤感,班主任工作像一个五味瓶陪伴着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这四年,是我痛并快乐的四年,也是我不断成长进步的四年,更是我十五年里最充实、幸福的四年。下面是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3年3月,从事了近六年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我,加入到班主任的行列,接任了一(4)班的班主任。当时的自己认为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都能做下来,管五十几个孩子,那又有何难?结果从我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发现很多问题:嘈杂的教室、垃圾平铺的地面,歪歪扭扭的桌椅,杂乱无章的桌面、工具东倒西歪的卫生角……,何时进班,我都觉得像是进入了刚刚爆炸过的案发现场上。面对班里的种种问题,我总是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努力的去改变,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就这样,好强的我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开始了我的班主任生涯。 我认为教孩子学习,首先教会孩子学会做一个大写的“人”。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第一步就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把班级环境建设作为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第一抓手,让孩子们当垃圾宝宝的爸爸妈妈,送垃圾宝宝回家。孩子们都很负责,一段时间的培养,地面的垃圾少了,就连平时经常被忽略的垃圾桶附近也变得干干净净。教室里的垃圾少了,我们班里的“弯弯腰”小天使多了。同时,我要求学生起身收凳,还给每个小组选了一名专门摆桌椅的同学,负责本组桌椅的整齐,任何时间,桌椅都要在一条线上,不定时进行评比,对有方法、效果好的负责同学给予奖励。再来就是向学生提出桌面整洁的要求:上课所用课本、铅笔盒、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摆放在桌子角,其余东西不允许出现的桌子上;下课时摆放好桌面才能离开座位,任何时候桌面上不能放多余的物品。这一系列的细节要求,学生学得很快,再加上我的强化训练,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教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面、桌面整洁了,桌椅整齐了,一切变得舒服了。 一个班级的环境只是外部表象,班级的整齐素质还体现在纪律和氛围。有人说过:一块田你不种庄稼就会长草,我认为孩子年龄小,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差,老师不教给他该做什么,他无所事事,就会自己找事:喧哗、打闹,造成混乱无序的状态。为此,我专门为早晨到校制定了班级公约——《到校三步曲》:放下凳子摆作业,大声朗

《学习的本质》读书感悟

《学习的本质》 最近根据集团要求统一阅读了《学习的本质》,读的比较慢,边读边结合教学来思考,原来我们271集团研究的好多教学理论与实践都和学习的本质有关,让我找到了继续追随271教育的理论依据。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花点时间吸取营养。我是在幼儿教育的文章里看到这本书的推荐,翻开看才知道是一本教育学的著作。 文字比较晦涩,可能是翻译的问题,除了英文以外,我们对其他文字的翻译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特别是专业领域的翻译。 书的结构很清晰,分三个大的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批判了现有教学模式和理论基础,从学出发,对如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第二部分,作者针对学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几种使用的学习模式;第三部分,作者对教育者如何指导学习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由于边读边思考,所以阅读比较慢,基本上40页的时间大概6个小时左右。作者安德烈言简意赅地讨论了学习的许多方面,但是,作者的重点在于对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建议方案,下面我将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学习:书中提到“人是一台学习机器”。那么什么是机器,什么是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说到机器,第一感觉就是冷冰冰,没有温度,单一的重复的操作,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做着既定的事。追本溯源,元学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学习”这一行为习惯。或许会给“学习”增加一些温度吧。我一直认为“目的论”是促进学习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并且是源于学习者本身的“目的论”。那么如何促进他人的学习,学校教育以及教育模式什么样的才最为合适。271教育的教学模式是真正的让学生发现学习,指导为什么学习,学习会用到什么地方,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教育,我感到很骄傲。 其次,关于怎样学习,我大概总结出了几点:首先,学习还要以学习者的先有概念为出发点,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改变原有的心智结构,打破先有概念,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才能真正的学习;接着提出了三种主流思想——传统学习,建立在训练的基础上,所谓的建构教学法。每种思想都有利弊,其实我觉得并不能用一种模型囊括学习的所有方面,每种模型只是针对某一方面,关注的点不同而已。另外,学习需要大脑的配合。学习时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元都处于兴奋状态,手脑并用,学习效果会更好;最后,我想说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动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把它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我想,一个有动机的学生,他会具有一种维持计划目标进行到底的一种支持,有源源不断地精力去实现它。 而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他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看不到学习的价值,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可能会采取逃避的策略,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于为什么学习,现实一点讲,现在的学生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找个好点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样说或许有些肤浅,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真的想去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有这种比较现实的想法,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迷茫,我学这些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维持生活,一旦他们发现有些东西的学习与他们以后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自然就不愿意去学习了。其实,学习并不是像那些人想的那么表面,它是一个神秘的东西。首先,学习是一种寻找;对不同的人来说,它可能是一种乐趣、一种热

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十篇

篇一:高中生活经历与体会经历总结写作分享] 时间飞逝,转眼高中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来,我付出了,我也收获了。我付出的是时间,获得的是知识;我付出的是无数个朝霞的错失,但是我看到的是人生的彩虹,因为我在与时间的奋斗中成熟了自己的思想,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有人夸张地说,不经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确实,高中三年是人生的读书生涯中最充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体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跟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只有拼命地“吸”,人才可以不断地完满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不断地收到更多的知识。在知识地吸取中,我更明白了一个更重要的词,那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才可以让知识更好地流传到人的大脑中,而知识的流入也促进了人的智慧的增长。在高强度的学习当中,人需要有强健的身体,而强健的身体是靠不断地锻炼来提升的。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所以,在学习之余,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锻炼,在锻炼中让自己的体格更加健壮,也让大脑在有氧运动中变得更加兴奋学习的效果更好。三年的高中生活,让我们的思想渐渐成熟。经过磨练了的心智让人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以沉着冷静的心态来对待。在面对学习上的苦难的时候,能够敢于挑战,善于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生活的困难方面,则能够通过以同学、老师的沟通协调让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在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直接按也结成了坚实友谊,在这些友谊的驱动下自己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篇二: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 记得两年前的那个盛夏,我第一次走进五中的校园,看见一个个正在寻找班级的高一新生,一张张略显稚嫩的笑脸,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我记得那早早就在教室里等侯我们的班主任,记得我那第一个同桌低声问可不可以坐在我旁边,记得那艰苦却又有意义的军训,我也记得第一次考试的小紧张记得成绩公布后的小小失落,记得第一次在绿茵场上的大汗淋漓,记得第一个运动会和同学们拼了命似的冲向终点,我记得我在五中这片不大却充满温馨的土地上做过的一切。在这将近三年的时间里,班级的名字换了许多次,班主任换了好几位,最初的成员也支离破碎的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还不熟悉,却会慢慢熟悉的新同学,但是同学间天真的笑容没有变,紧张的学习气氛没有变,心底里那个最初的梦想更是不会改变,只为明年的六月我们能从容地走进考场不留遗憾。高中这三年,我学会了更多的知识,交到了更多的朋友,懂得了应该孝敬爱我们的父母,懂得了应该有集体荣誉感,懂得了怎样与人合作交流,懂得了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高中这三年,我得到了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心,同样也会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在同学生病的时候送上一句问候。高中这三年,我会永远铭记,铭记我从稚嫩到成熟的华丽蜕变,铭记我从这里学会的那些做人的道理。我会带着我从这里学到的一切,走向那片属于我的更广阔的蓝天。 [篇三: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 没有拼搏过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没有经历过高中生活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人生。在高中三年生活行将结束之时,我才深刻体会到这句活的含义。高中三年让收获了许多,也让我成长了许多,是我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催化剂。高一新入学,懵懵懂懂的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整洁大气的校园,温文尔雅的师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时的我,还未感受到那种为人生而放手一搏的肃穆紧张的气氛,而是中规中矩的学习,悠闲的过着安静的日子,而与同学的亲切友谊,对师长的无限景仰及对国情世事的关注都在不知不觉中展开,这是高一

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精)

培训总结 2014年4月13日,我参加了2014年曲靖市中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通过这一轮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乐观对待教育事业 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杨和平专家《主动成长收获幸福》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魏书生说过:当你每天都能把这些极小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的时候,你自然在天天尽到了生存责任的同时,每时每刻都能享受到生存的快乐与幸福!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自己一直在成长着,不断地困惑,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收获着幸福。成长的感觉真好!我在忙碌与进取中渐渐地走向成熟。我会为我的梦想继续努力,在以后的路上,会有平坦也会有泥泞,但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会一如继往地风雨兼程。 我坚信收获的季节会随之而来,我终会收获专业发展带来的幸福,收获来自学生给予的幸福,收获物质回报馈赠的幸福,收获来自家庭倍增的幸福,收获职业归属产生的幸福。 二、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

教育的读书心得(9篇)

教育的读书心得(9篇) 教育的读书心得第一篇: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

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学习《我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

学习《我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 利用假期我们学习《我的教育故事》,深有感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如今的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我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充满着很多限的困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用赞美表达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现代社会,孩子的各方面的压力较大,甚至是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再加上他们表达的途径较少,心理压抑严重。在此前提下,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经常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会尝过赞美的甜头。有一个麦姓学生转入了我的班级。曾经在初一的时候,他上课心散,行为举止差,甚至做事比较冲动,有过打架的经历。上课不爱发言,对学习缺乏信心,对父母亲、老师有逆反心理。于是我找他谈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处境,赢得他的信任。他终于愿意说话了,人也自信多了,跟同学相处和谐了。在学习上,我也帮他树立信心,提高成绩,终于,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性格开朗了,在很多方面

均取得进步。 当然赞美也不等于不批评。一味的表扬甚至无原则的表扬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真正的真、善、美。只不过要掌握得适当罢了。在学生的缺点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能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然,我们必须负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 二、教师要以德育人,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提高学生 社会、家长、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人才,而在此同时,一味的说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教师只有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老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从平常的日常小事做起,以自己的一点一滴行动去感化他们,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品质人才,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以上是我假期学习的一点体会,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修订稿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 感想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聚焦课堂教学读书体会感想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本书,现在我来谈一谈学习《聚焦课堂教学》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是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问题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们应避免矫枉过正,由轻过程走向轻结论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其中还涉及一个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功能及地位问题。因为知识构成了结论的内核,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决定了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我们反对将知识作为现成的、僵化的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但是这不等于说包含知识在内的正确教学结论在学生

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更不能将问题简化为新课程只要过程,不要结论,或者只顾教学过程的热闹,不顾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只讲过程的推进,而完全无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所有上述这些观点和做法教是错误的。 三是科学地看,新课程提倡重视结论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真义在于仍应将理解和掌握知识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所谓的正确结论中仍包含诸多知识目标。但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一点上,应当注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讲和记忆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标的局限,以争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并重,因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体验、感悟的因素,学生的聪明才智与独特个性正是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句话,强调过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识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职业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 ※※※

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其次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才观、评价观、能力观、教学观。了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 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 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 主体。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 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

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 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 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 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 着眼于具体的拆平和任务。 (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 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 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 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 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 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 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6)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 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 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 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 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7)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 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

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

教育工作感悟从受教育经历中获得的教师经验

教育工作感悟从受教育经历中获得 的教师经验 如果现在的你还是一名学生,你希望拥有一种怎样的学习环境呢?对于我而言,希望拥有的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正能量的和谐环境。当然,现在的所想与自己以前的学习环境也不无关系。 上学期间有一段时间练习网球,但最后出现的状态是每逢网球课就非常的紧张。曾经一度给自己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付出那么多还没有进步,不如直接放弃吧!再加上体育老师当时只关注技术水平好的同学,对我们这些进步不明显的学生没有丝毫的鼓励和帮助,这就更加剧了自己对网球的恐惧和厌烦。但作为一名体育生,并不想就这样放弃,于是就想各种方法让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尽量放松下来,结果是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即只要认真学习、好好练习,总有一天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而且,我会在练习过度紧张的时候通过唱歌来进行放松,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我已经不再恐惧网球这项技术了。当然,作为一名体育生有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但是,针对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又会怎样调节呢?或者说会直接放弃。

因此,正是因为自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才会在担任网球老师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的去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波动,尽量通过自己的耐心讲解和包容让学生喜欢上网球这项运动。 每个学生的经历不一样,那么他们的起点也会有差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该规定好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用饱满的爱心和包容去对待每一位力求进步的学生,用妥善的语言调节学生心理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不平常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自信的种子。 如果现在的你还是一名学生,你希望拥有一种怎样的学习环境呢?对于我而言,希望拥有的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正能量的和谐环境。当然,现在的所想与自己以前的学习环境也不无关系。 上学期间有一段时间练习网球,但最后出现的状态是每逢网球课就非常的紧张。曾经一度给自己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付出那么多还没有进步,不如直接放弃吧!再加上体育老师当时只关注技术水平好的同学,对我们这些进步不明显的学生没有

教育专著读书感悟

教育专著读书感悟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教育专著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专著读书感悟篇一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高中毕业十年聚会教师感言

在高中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分别了太久太久,屈指一算整整20年,寒来暑往近两个轮回。想当初,我们懵懵懂懂进入鄄城二中,同窗苦读,朝夕相处,在相同的压力下挣扎求索,在艰苦的条件中成长成熟。今天回想起来,那高中时代生活的一幕幕、一桩桩仍然历历在目,让人激动不已!可记得当年睡过的大通铺,可记得半夜起来我们一起打老鼠,可记得排着长长的队在吉山河边上的壮观一尿,可记得操场上伙夫蛋子大战张恒旗,可记得教室里那做不完的试卷,听不完的老师的谆谆教导?可记得晚上的操场埋藏着我们多少深深浅浅的心事?可记得学校前的树林里,学校西边的麦地里镌刻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情怀,还有我的初恋,你的暗恋,他的没有说出的话,她的藏在心里的爱,等等等等。 那3年发生的故事,沉淀了20年依然那么新鲜,那么让人感动,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咀嚼、去收藏。特别是当我们走上社会,在品尝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之后,在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才发觉鄄城二中的岁月和同学之间真诚、质朴的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诗,一首抒情的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会议安排我代表外地学生发言,我受宠若惊,我何德何能敢代表那么多的同学,我只代表在河南濮阳工作的同学,向母校、向老师总结汇报一下我们在生活 上和工作上取得的一点成绩,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与时俱进,年龄稳步增长,增长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自从离开鄄城二中以后,我们从来不敢懈怠,时刻紧跟历史潮流,保证了我们的生理年龄以每年一岁的速度稳步增长,截至今年,较毕业时的年龄翻了一番多,增幅达113.56%,增长速度与世界先进国家保持同步。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年来,我时刻牢记邢英华老师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教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生活水平较之在母校时有了显著提高,吃胡葱花面叶的次数由原来的每学期一次提高到现在想吃就吃,基本杜绝了吃干粮配咸菜就凉水的清贫生活,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比如我,体重由毕业时的106斤,增加到目前的160斤,增幅达到54%,增长速度超过了濮阳市电业局的财务总监王根、市民政局的的科长王圣曾和酒店老板武剑华,大长了人民教师的志气,灭了腐败分子和资本家的威风。同时,也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增了光,添了彩。 三、成功建立了小家庭,并且模范遵守一夫一妻制度,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个过程比较坎坷,我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曾经暗恋过**同学,相中过王慧林的媳妇。工作后,王圣增的夫人也给予了热心介绍。因寂寞难耐,谈过几次恋爱。谁知屡战屡败,轻轻松 松被踹。嫌我不讲穿戴,嫌我长得不帅。嫌我属于沱(驼)牌没有气派。最后总算明白,随便找个就不算失败。此项工作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还是很光明的,我经过屡败屡战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为社会的稳定,特别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社会地位迅速得到提升,受尊重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回想刚刚离开鄄城二中的时候,我们那时的地位何其卑微,见人就叫大哥,叫老师,叫叔叔,叫爷爷,最多有人问自己叫声哥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尤其是随着体态的发胖,头发的下岗,我们的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程度迅速提高,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叫大哥,叫老师,叫叔叔,甚至是叫爷爷的,尤其是在1996年,我的受尊重程度得到质的飞跃,竟然有人向我叫爹,当然,她是我的女儿。就在前几天,我的自信心又一次得到了膨胀,我在鄄城街上看到一位风度翩翩、婀娜多姿的美少女,

新教育读书心得(10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10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第一篇: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

我的教育经历和感悟

我的教育经历和感悟 ----石家庄二中王学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行们,下午好! 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经历和感悟。 我知道我之所以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做的好,而是因为我有经历。 我始终坚信:所有的经历都可以转化为经验,所有的成功都是对失败的修改。 我愿意与年轻的老师分享从教30年的几点感悟:年轻时的困惑:地位低、收入少、生源差, 我该以何种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一位好朋友的祷告词:请上帝赐给我足够的勇气,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请上帝赐给我足够的胸怀,去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请上帝赐给我足够的智慧,去区分哪些是能改变、哪些是不能改变。 感悟一:接纳与改变的智慧 1 我不能改变社会,但我可以相信社会越来越公平,相信未来越来越好;相信付出就有回报,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天助自助之人,相信奋斗的力量; 2 我不能改变家庭背景,但我可以比别人更加努力;我不能选择我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但我可以选择比他人更加勤奋,但我可以使我的孩子成为富二代; 3 我不能改变我的学生,但我可以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去接纳、欣赏、帮助,学生也许真的就会越来越好; 举例,高三开学换学生,仍然努力,一年后成绩超越,学生是受益者,学校是受益者,我自己也是更大的受益者。 投射效应,心理实验-脸上伤疤,智子疑邻,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你看自己就是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你认为学生不好时,你会发现他哪都不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提出—1960年,两名老师,最优秀的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部是智商超群,一年后进步巨大,分数是其他班的好几倍,跟踪发现都做出了非凡业绩;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点,是你期待的,赞许、信任、期待你的学生。 4 我不能改变老师这份职业,但我可以改变对这份职业的态度, 做班主任很辛苦,右手定则,右手有力气,灵巧,辛苦,有价值; 同样道理我们的工作越辛苦,付出的越多,我们就变的更加能干,正因为辛苦我才可以快速成长,付出的过程就是你我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社会竞争力增强的过程,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成为人群中的右手,就会成为学校缺不了的人才。 当我们被调皮的学生气得浑身发抖时、当我们被班里的工作搞得焦头烂额时、当我们为了班里学生的成绩夜不能寐时、我们就会思考就会想办法就会进步就会成长就会逐渐变成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不要去想付出有何回报,付出是年轻人成长的必需、是进步的代价,我们不是在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自己的前途为自己的成长在工作,这样想我们就会心理平衡、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一切,就会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坦然。 感谢一个一个调皮的学生、一个个困难、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委屈,才是我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心胸得以开阔、忍耐能够长久、心理能够平衡。 我们都登过泰山,每迈出一步,就付出一份,也就升高一个台阶,登山如此人生也如此。 如果你想快速的成长为一名名师、成为人群中右手的人,就心甘情愿地去当一名班主任、去努力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这就是中国古代倡导的:吃亏是种福气。世界是平的,你吃亏一定有人占便宜,10个人中有一个人想报答你,你的命运就改变了。 这就是西方《圣经》所倡导的:付出之人是值的祝福的。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范文5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范文5篇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一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

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

高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一)

高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一) 摘要高职的专职班主任,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下的辅导员了,他们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引导与管理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 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工作体会 笔者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几年来先后担任本院计算机专业三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如何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做好高职学生的班主任,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高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中肩负多重职能的群体 作为高职的专职班主任,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下的辅导员了,他们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常的班级管理,与各学科教师的联系协调;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面临毕业给学生正确的就业指导……总之,现代意义上的高职班主任的工作是具有多重职能的。这就给我们专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班主任不仅仅要成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更要成为学生的“父母代言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 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人”。 班主任工作多重职能,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独生子女这一代“小皇帝“式的成长过程,使进入高职的学生更有着他们的特殊性。要使他们在三年的时间中顺利的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大专生,接受社会的挑战,是我们专职班主任必须去做的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确不容易,它不仅需要班主任有广博的知识,勤奋的工作态度,还需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同事、学校、家长之间的关系。单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跟学生的关系处理不当的话,班级工作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各种教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高职教育的班主任与普通高校的班主任大不相同,他应该是和学生相处时间比较长的,感情较深,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班主任的工作能否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对班级管理的工作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处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呢?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以诚待人,把握心理,对症下药。“沟通从心开始”,一个班主任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则其教育是乏力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取得学生信任。信任不是强求得来的,只有坦率而真诚的参与学生生活,在理解的前提下与学生沟通思想,以自己言行规范学生的行为,感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自己不仅成为良师而且也是益友。当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一员后,学生就会和你无话不谈,你才能他们的话语中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适应性,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需要,窥探到他们的内心,这样有利于你“对症下药”,尤其学生层次不同,所处的时期不同,心理需求就不同。研究他们的心理需要,就必须多和学生接触,多和学生打交道,多和学生共同生活,使自己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尽量多的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有关“背景”材料,努力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知,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始端”,唯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行为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成为学生的“自己人”教师也应当尽量多的让学生了解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熟人”,使其在老师面前感到安全、亲切、可靠。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并从中得到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在共同的生活中,老师的人格、学识、品行、习惯等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会影响到学生,使之发生变化,在变化中使学生进步。同时,由于学生不再把老师看成“权威”,所以,学生、老师都会在共同的教与学活动中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如,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自然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