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答: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创新: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问题.①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②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只有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才是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不可知论。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关系

答: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4.实践的特点及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答:⑴特点: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的制约)⑵从实践中理解社会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有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答:⑴规律(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就是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⑵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1)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的作用;2)意识具有

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事物的普遍联系

答: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7.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

答:①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心得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旧事物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③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8.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关系

答:一、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的前提2)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⑵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得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互相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9.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①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是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和核心㈠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㈡质量互变规律:①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②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③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1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使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感知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答: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②人类认识

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界性.③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14.真理与谬误

答: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铁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全面的.要真正的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当人们把超出特定的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相符合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⑴因为这是由①真理的本性和②实践的特点决定的⑵①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实践的特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6.价值及其特性

答: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特性:①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主体性:价值本身特点直接与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③社会历史性:价值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决定的④多维性: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答: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②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上层建筑的

意识也称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核心]政治法律思想(为阶级和国家服务)、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⒉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反之…..)

1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答:生产力基本要素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反映生产力的水平的物质标志)②劳动对象

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9.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

答: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图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 ②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是通过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社会作用表现出来的.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国家同阶级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它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20.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答:①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③改革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2.无产阶级的政党的群众路线

答: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①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利益放第一,实现好…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发展,共富裕…….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答: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反之错)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商品价值)

24.商品的价值量

答: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成反比。

25.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答: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作用:①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6.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1、资本指的是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意味着货币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3、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所以货币只有购买到了劳动力才能产生剩余价值从而成为资本4、要购买到劳动力必须要劳动力成为商品。

27.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商品中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①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②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

28.什么是社会再生产

答:社会生产时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29.资本主义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答: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它是工人所创造价值中的很小一部分,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并不归工人,而是作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3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⑴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⑵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⑷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 ⑸资本主义再生产

的周期性。

3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答: 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是资本主义专政对内职能:①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②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统治.③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关系.④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 对外职能:①包围本国的主权和利益,预防别国的入侵.②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③组织经济,文化的国际交流,协调本国与他国的利益关系。

32.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 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

答: 第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第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1)财政政策: 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分配,从而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都有巨大的影响.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更具有经济手段、利益诱导的特征.在货币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宏观经济调节,一是对利率的调节,二是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3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的基本形式

答: 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 (1)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界限,在国际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过程.(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国际化是与生产国际化同步发展起来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生产国际化是生产力的国际扩张,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际扩张.(3)它们互相依赖互相融合,构成整个经济生活的国际化。

3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答: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的两个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因此,恩格斯在本章中以主要篇幅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着重阐述了他们学说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也指明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表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空想性,集中表现在理论基础上就是他们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由此出发,社会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考察的结果,而是个别“天才人物”发现的永恒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这种“天才人物”的出现,也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是一种纯粹偶然的现象.社会主义的实现不需要经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只靠对剥削者的说服劝导就行了.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之所在,以及离开阶级斗争不切实际的去谈论和设计社会主义等.但瑕不掩瑜,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学说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首先,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他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得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其次,空想社会主义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出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6.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1、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大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人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3、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38.社会主义改革

答: ①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社会主义存在在基本矛盾所以需要改革.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对象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即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④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②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③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④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⑤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

德品质.⑥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6、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市场的含义是()。 A.商品买卖的场所,在一定空间下聚集了商品,便于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B.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生产关系 C.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D.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交换的总称 2、按照管理理论,企业管理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 A.合理组织生产力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职能;B.计划职能和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D.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 3、管理幅度是指()。 A.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数目;B.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C.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数目;D.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4、下列关于直线-职能制与直线制、职能制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直线制各级领导人执行全部管理职能,不设职能机构与职能人员;直线-职能制虽然也不设职能部门,却为各级领导配置了职能人员 B.职能制管理职能不集中于企业主要领导人,而是由各职能部门去承担;直线-职能制的命令、指挥都集中在企业最高层 C.直线制适用于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分工较细的企业;职能制则适用于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生产过程不太复杂、生产技术简单的企业 D.三者中,职能制最有效率,直线制次之,直线-职能制效率最低 5、假设你是某企业的顾问,在企业原有产品需求增长率停滞或下降,原有产品市场集中程度高,扩张余地小或费用高的情况下,你会建议企业采用()战略。 A.集团化;B.产品差异;C.合资经营;D.多元化 6、()是指以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决策的各个阶段根据目前状况和历史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 A.风险性决策;B.经验决策;C.确定性决策;D.主观性决策 7、依据购买者的购买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市场细分成()。 A.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工业品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品市场 8、在关系营销中,频率营销属于( )级关系营销。 A.一;B.二;C.三;D.四 9、产品线是指()。 A.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组产品;B.满足同类需求的一组产品; C.满足同类需求的多组产品;D.满足不同需求的一组产品 10、就汽车制造厂来说,如果生产轿车、卡车和大客车三类产品,而每一类产品又分别有三种、四种、五种型号,那么这个厂的产品宽度与深度分别为()。 A.宽度为3,轿车、卡车、大客车的深度分别为3、4、5 ;B.宽度为3,深度为12 C.轿车、卡车、大客车的宽度分别为3、4、5,深度为3 ;D.宽度与深度都为3 11、销售量大、面广的商品一般适用()的分销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管理学考试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学考试考试试题A 及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管理学》考试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着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总结法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3、环境的不确定矩阵中,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属于单元______。 A.简单、稳定 B.简单、动态 C.复杂、稳定 D.复杂、动态 4、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______。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5、_____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6、在“天、地、彼、此”中,“地”是指_________ A.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企业竞争对手 C.企业自身条件 D.外部一般环境 7、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 A.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的标准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交叉混合的 C.非正式组织的危害要大于积极作用 D.非正式组织会发展组织的惰性 8、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9、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文化组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立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10、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方式。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团队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组织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结合例子说明决策的主要步骤。 3、经理人员的影响力来源有哪些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三、论述题(20分) 1、什么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他们之间的有何区别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请举例说明。

管理学概论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谈谈内部审计作用的主要表现。 答: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二个方面: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避免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而带来的各种损失,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舞弊和欺诈行为;保证呈送给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据以决策的财务和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帮助改进风险管理,并为有效利用公司资源提供保证,防止资源的损失浪费;促进公司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命令能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公司的社会声誉。 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督促被审单位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现目标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实际的和潜在的管理漏洞;针对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已经达到有效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成本最低;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巩固经营成果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促进内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公司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2、目标具有哪些特征? 答: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目标的特点。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明确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行动导向的(action-oriented)、务实的(realistic)、有时间表的(time-related)。或称之PRAMKU。 3、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由于非正式沟通不必受原则.规定的限制,因此它在组织内通常比正式沟通还要重要和普遍。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1)沟通形式多样,弹性大,速度快;(2)一些来自非正式沟通的信息,经常能使决策者更全面.准确地认识问题,提高决策的合理性;(3)通过非正式沟通,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改善成员的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改进组织绩效。 非正式沟通的缺点:<1)非正式沟通经常是在非常广的范围和非常多的个体之间发生,由于人们的技能.知识.态度的差异,所传信息常常失真和歪曲;(2)难以控制,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经过散布,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破坏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非正式沟通在组织中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消除的。非正式沟通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管理者应了解它并学会利用它,发挥它在组织沟通中的积极的作用。小道消息对团体有有利的一面,但大多数情况下它对团体却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掌握应对小道消息的方法。由于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2.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3.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4.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 5.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B ) A.直线型组织结构B.扁平式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 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 7.人员的配备工作,属于(B )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 8.下列选项中,属于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A ) A.中下层可以有日常的决策权限B.中下层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C.中下层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D、以上都是 9.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D) A.安全的需求B.社交的需求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D.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2.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17.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18.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管理学概论(高升专)模拟题

管理学概论(专科)模拟题 一、单选共60题 第i题:领导实质是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 A. 沟通力 B.交流力 C.影响力 D.协调力答案:C 第2题: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 A.决策 B.控制 C.协调 D.领导答案:A 第3题:按照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顺序来排列,管理职能可以排列成() A.计划—组织_领导—控制 B.组织—计划_领导—控制 C.计划_领导_组织—控制 D.领导_计划_组织—控制答案:A 第4题:“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下列哪种组织结构的基本思想() A.事业部制 B.职能制 C.直线制 D.直线职能制答案:A 第5题:为了消除腐败,某部门除了大力提倡工作人员严格自律之外,还一直实行着岗位轮换制度,规定处级以上干部在同一岗位二工作不得超过五年。这种做法可以认为是一种()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间接控制答案:A 第6题: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的组织系统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形成一种非长期固定性组织,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被称为()A.事业部制B.矩阵制C.委员会制D.网络制答案:B 第7题:用工作轮换法来培训管理人员的好处是() A.使受训者了解企业务部门的业务内容和所需技能,并熟悉各部门的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B. 了解企业管理与运行的全貌及各部门 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彼此的协同关系 C.培养出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与全局观念 D.以上A、B、C都是答案:D 第8题:管理幅度扩大、管理层次减少,反映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哪一种趋势() A.网络化 B.扁平化 C.多元化 D.虚拟化答案:B 第9题:在下面的描述中,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 B.决策是SWOT分析 C.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D.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答案:C 第10题: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答案:B 第11题:一车间主任,对自己手下人常说一句话:“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车间主任把他的手下都看成了()A.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C.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答1 B 第12题: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它们从低到高的了顺序是()。 A.生理的、安全的社交或情感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的、生理的、社交或情感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自尊的、社交或情感的、安全的和生理的需要 D.生理的、自尊的、安全的、社交或情感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A 第13题:实施控制的第一步是()。 A.制定控制标准 B.衡量实际绩效 C.分析衡量结果 D.采取管理行动答案:A 第14题:团队型的领导风格是()。 A. 1.9 型 B. 9.1 型 C. 5.5 型 D. 9.9 型答案:D 第15题: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 A.能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B.能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 C.能保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D.能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感的因 素答案:A 第16题: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可分为()。 A.上行沟通、下行沟通 B.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C.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D.上行沟通、斜向沟通答案:B 第17题:传者采取某种形式把他所要传达的信息变成对方所能理解的信息的过程是()。 A.译码 B.反馈 C.传播 D.编码答案:D 第18题:针织服装商店设童装部、女装部、男装部,这种部门化的方法是()。 A.顾客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职能部门化 D.地区部门化答案:B 第19题: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点在于()。 A.各方面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未知 B.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C.各方案在各自状态下的损益值未知 D.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已知答1 C 第20题:下列哪种情形不应该考虑促进组织的分权()。 A.组织规模扩大 B.组织活动分散化 C.组织环境复杂多变 D.维护政策与命令的一致性答案:D 第21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答案:A 第22题:在员工考绩中,允许员工参与确定自身绩效目标和评价自己工作情况的方法是()。 A.排队法 B.两两比较法 C.关键事件法 D.目标评定法答案:D 第23题:在人员的配备中,不需要考虑的人员配备原则是()。 A.公开招聘 B.因事择人 C.动态平衡 D.因才使用答案:A 第24题:激励过程的岀发点是()。 A.紧张感 B.目标 C.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D.不满意答案:C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2分*10) 判断题(2分*10) 名词解释(4分*4) 简答题(7分*4) 论述题(16分*1) 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P187): 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2、新闻价值(P49):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隐私权(P199):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4、出版自由(P171): 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5、言论自由(P171):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的倾向性(P43):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表现的一种特性。7、新闻舆论监督(P152): 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8、新闻事业管理(P205):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4)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现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及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58)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1)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第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管理学》XXXX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2006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 1.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B.有效地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D.制定组织目标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创立了( )。 A.人文关系学说 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学说 D.社会关系学说 3.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工作是有目的的行为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4.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 B.协调性 C.权变性 D.关键性 5.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 A.群众评议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特尔菲法 6.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30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 )。 A. 150 . B. 300 C. 500 D. 700 7. 20世纪初期,有一位社会学家提出了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他就是( )。 A.赫伯特·西蒙 B.哈罗德·孔茨 C.马克斯·韦伯 D.林德尔·厄威克 8.如果企业进行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那么,它需要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种企业适于采用( )组织形式。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均权式 D.不确定 9.评价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有关信息的获得来源于( )。 A.上级人员 B.下属人员 C.高层领导 D.协作部门 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

管理学概论试习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一、判断(10个,每个1分,共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 5 6 7 8 9 10 1 A B C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学说

7、根据费德勒权变模型,下列对领导者有利的情景是()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强; 8 A B C D 9、美国 A B C D 10元,市 A、3万件 B、4.5万件 C、6万件 D、7.5万件

11、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性、非程序化 B、战略性、程序化 C、战术性、程序化 D、战术性、非程序化 12 A B C D 13 A 14 A B C D 15、巴纳德代表的是() A、决策理论学派 B、社会合作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新闻学概论》试卷答案

安徽大学20 06 —20 07 学年第一学期 《新闻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公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的共同特 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 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又可以称为知情权、知晓权,是指公众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的信息的权 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借助新闻媒介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观点辨析(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新闻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 (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 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 (3)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3、(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包括:事实与意见分离;超然中立的态度;平衡原则。 (2)报道者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不可能实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2)两者的区别: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3)两者的联系: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两者会出现一定的复合现象。 2、(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3、(1)娱乐新闻是那些以文艺和娱乐界事实为素材的新闻。它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外,还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属于软新闻的范畴。 (2)娱乐新闻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起到社会解压的作用。 (3)但是娱乐新闻的泛滥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传媒2018年4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传媒2018年4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1、A 2、B 3、A 4、C 5、A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如果说“阳春白雪”通常指的是高雅文化,那么“下里巴人”则是? A大众文化 B小众文化 C精英文化 D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是:A 2、下列成语可用于形容大众文化的是? A阳春白雪 B下里巴人 C引商刻羽 D曲高和寡 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媒介中,哪种保存信息的能力最强?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电影 正确答案是:A 4、怀特认为,报纸编辑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是? A运输者 B传令官 C把关人 D舆论领袖 正确答案是:C 5、下列研究或理论中,否认媒介暴力内容对儿童具有强大效果的是? A净化假说 B模仿假说 C沃森的《诱惑天真无邪的心灵》 D1982年全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报告 正确答案是:A 6、下列人物中,哪位属于自由主义传播思想的代表人物? A希特勒 B斯大林 C弥尔顿 D麦奎尔

正确答案是:C 7、谁提出了“顽固的受众”的说法? A李普曼 B英尼斯 C卡尔·霍夫兰 D雷蒙·鲍尔 正确答案是:D 8、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A土地 B能源 C资本 D知识与创意 正确答案是:D 9、近代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毕昇 B本杰明·戴 C古登堡 D施拉姆 正确答案是:C 10、文革后最早的电视广告是上海电视台于1979年播出的? A雷达表广告 B联想集团广告 C茅台酒广告 D参桂补酒广告 正确答案是:D 11、对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A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 B大众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倾向 C选择性理解会减弱信息的效果 D大众媒介改变态度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不属于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是? ACBS BBBC CNHK DPBS 正确答案是:A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菲德勒所确定的对领导的有效性起影响因素的三个维度是。 A A.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B.职位权力、领导者性格、领导者素质 C.职位权力、下属素质、领导者素质 D.下属素质、管理跨度、任务结构 2.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______。A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3.关于组织文化的功能,正确的是________。 A A.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 B.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 C.组织的领导层一旦变动,组织文化一般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立即消失 D.组织文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旧有的价值观念 4、业务决策,如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属于。C A.风险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5.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 C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6.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______。C

最新管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80614资料

期末作业考核 《管理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简答管理的特征。 答:第一,管理既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实践的组织形式。 第二,管理的载体是组织,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第三,管理既是一个有机系统,又是一个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四,管理既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五,现代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二者的统一。 2.简答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战略。 (2)规模。 (3)技术。 (4)环境。 (5)权力控制。 3. 简答领导的组织功能。 答:组织功能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合理地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把组织的三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组织功能是领导的首要功能,没有领导者的组织过程,一个组织中的人、财、物只可能是独立的、分散的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的生产力,通过领导者的组织活动,人、财、物之间的合理配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简答对领导定义的理解。 答:第一,领导包含领导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领导客体则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间的密切合作与良性互动。 第二,领导是一种活动,是引导人们的行为过程,是领导者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去完成工作、实现目标的过程。 第三,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必须有追随者,领导者必须有影响其追随者的力量。第四,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群体的行为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5.简答决策的特点。 答:(1)目标性。 (2)可行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