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

实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旅游资源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类型、形成机制、开发功能、合理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地理学、水文学、生物学、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生态学、文学、美学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从职业能力培养入手,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特点、开发功能等,并熟悉各类旅游资源合理的规划、开发与保护的规律与对策,为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教学思路

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教学应强调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课堂讲授、学生述,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侧重启发式教学,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授课信息量。讲求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资源学理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基础地位,理解和掌握各类旅旅游

资源的特点及其规划、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方法。

2、能力要求

(1)学生树立起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识。

(2)学生具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的能力。

3、实训要求

在教学中,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容在专业教学中与其他的联系

与本门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课程是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学、旅游景观鉴赏等课程。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教材:福义、保宁主编的《中国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

参考书:

1、桂华主编《旅游资源学》大学1999年版

2、丁季华主编《旅游资源学》三联书社1999年9月版

3、林正秋著《中国旅游与民俗文化》人民2000年版

4、皱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1999年版

5、钱今昔主编《中国旅游景观欣赏》,书社1993年版

6、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人民1996年版

7、流方《旅游与》,旅游教育1993年版

8、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大学1989年版

9、凝高《中国名山》教育1987年版

10、周沙尘《中国的流泉飞瀑》青年1987年版

(七)本大纲特点

本大纲根据职业类学生的特点,重点讲述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够用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于实际生活,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本章容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对旅游资源学建立起比较综合的、基础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其容,正确认识旅游资源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教学容

一、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容

三、旅游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点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的掌握

作业要求:识记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点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涵,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分类的原则、依据。

教学容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及涵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旅游资源的类型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含义及涵、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原则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的掌握

作业要求:识记旅游资源的含义及涵

第三章中国地质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形成原因及基本类型、地区分布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教学容

一、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及成因

二、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教学重点:掌握地质旅游资源的含义及成因和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教学难点:地址旅游资源成因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中国地貌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地貌旅游资源的概念,掌握地貌旅游资源的成因特点、旅游功能、类型、分布等容,并对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的地质地貌结构特点作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容

一、地貌旅游资源的含义及成因

二、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三、地貌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游功能

四、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重点:掌握地貌与旅游的关系、地貌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游功能和观赏

型山岳旅游资源的特征

教学难点:地貌与旅游的关系及旅游功能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的案例分析

第五章中国风景水体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水体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旅游景观中起着重要的构景作用。为此,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在了解其构景要素的基础上,掌握风景河段、漂流河段的特点及选择;了解湖泊、瀑布的类型与开发条件;了解我国泉的分布及潮汐的情况。

教学容

一、风景水体旅游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二、风景水体旅游资源的构景要素及旅游功能

三、风景水体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教学重点:风景水体旅游资源的含义及特点和构景要素及旅游功能以及江河风景河段、溪涧风景、风景湖泊、瀑布的成因及开发、风景泉、风景海域的吸引功能。

教学难点:风景水体旅游资源构景要素及旅游功能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六章中国风景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风景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含义,了解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学生应明确掌握气候、气象、天象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云雾、雾凇、冰雪、烟雨、蜃景、宝光景等现象及其成因。

教学容:

一、风景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含义

二、风景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与旅游的关系

三、云雾、雾凇、冰雪、雨景、蜃景、宝光景等气候气象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云雾、雾凇、冰雪、雨景、蜃景、宝光景等气候气象

教学难点:风景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特点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七章中国观赏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具有美学的特征,形成了赏花旅游、观鸟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观赏生物旅游资源构景要素和旅游功能、观赏植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旅游开发。

教学容

一、观赏生物旅游资源的含义、与旅游的关系

二、观赏生物旅游资源构景要素和旅游功能

三、观赏生物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四、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重点:掌握观赏生物旅游资源构景要素和旅游功能、观赏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旅游开发及保护。

教学难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旅游开发及保护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八章中国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特征、旅游功能、类型,掌握人类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文物地区分布等。

教学容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作用

二、历史文物古迹的特点及旅游功能

三、历史文物古迹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重点:掌握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作用、历史文物古迹的特点及旅游功能、社会历史文化遗址和古代建筑。

教学难点:历史文物古迹的特点及旅游功能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九章中国城镇类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特点、类型及分布。

教学容: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特点、分类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功能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布及特点

四、中国特色小城镇的类型、分布、旅游现状及开发保护

教学重点:掌握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及旅游功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的特点和特色小城镇的旅游现状及开发保护。

教学难点:历史文化名城分布的特点和特色小城镇的旅游现状及开发保护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十章中国民族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了解资源分布及旅游功能。

教学容

一、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二、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功能及地区分布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功能和分类。

教学难点: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中国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正确认识文学艺术与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熟悉其特点,掌握其旅游功能。

教学容

一、文学艺术与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二、文学艺术与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教学重点:掌握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游功能。

教学重点: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旅游资源审美(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与旅游资源美学的关系,掌握旅游资源审美特征,了解旅游资源审美的意义。

教学容

一、旅游美学与旅游资源美学

二、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审美的掌握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和容,理解评价的容。

教学容

一、旅游资源调查

二、旅游资源评价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和容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容

教学难点: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容和旅游资源评价容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6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开发、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程序,熟悉旅游规划的特点、类型和容,了解区域旅游规划报告的基本容。

教学容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开发的关系

三、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程序

五、旅游规划的目的、意义

六、旅游规划的特点、要求、类型、容

七、旅游规划报告的基本容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原则、旅游规划的目的和特点、旅游规划的类型和容。

教学难点: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原则和旅游规划的类型和容。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第十五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环境的概念,认识是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措施,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目标。

教学容

一、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概念

二、破坏旅游资源环境的因素

三、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对策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及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环境的特点、破坏旅游资源环境的因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及目标

教学难点:掌握旅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对策

作业要求:完成本章案例分析

三、课时分配

四、课程考核

1、成绩的组成

根据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加强对教学的过程管理,成绩按平时20%、

(包括提问、作业、期中测试)和旅游资源学理论知识的笔试80%进行总评。2、考试的形式

期中、期末均闭卷考试。

五、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补充说明

本课程通过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资源学期末试题教学内容

一.概念解释 1.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民俗风情:是泛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的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3.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的地域综合体。 4.节事活动:指特殊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5.环境容量:在不损害区域目标所规定的社会和生物状况的前提下,所允许使用资源的最大游客量。 二.单选 1.二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A.旅游商品类,园林类 B.文学类,生物类 C.生物类,园林类 D.地质地貌累,民俗类 解析: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1古人类遗址2古代历史文化遗产3、近代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1宫殿建筑2、祭祀建筑3、民居建筑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1、服饰2、饮食3、节日节庆4、风物特产 人文旅游资源的简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人文景观旅游资定义: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可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招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强有力的生命力 3、有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活跃性

山西旅游资源调查教学大纲.doc

山西旅游资源调查实训大纲 一、课程概述 山西旅游资源调查是围绕山西旅游资源分类,特征、构成等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过程。先行课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主要以山西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现场到景区实地调查教学手段来强化对山西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方案确定和组织过程,掌握调查地区信息的收集过程与方法,学会旅游地图的利用,学会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三、教材教参 教材: 《旅游规划和开发》,马勇、李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2 年7月教参:《山西旅游导读》,康玉庆、常永翔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年8月第1版 四、实训方式 实训采取学生假期到所在家乡的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方式,应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 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山西旅游资源其特征及属性,评价其现状与开发水平,能够正确填 写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结束后并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实训内容 1.选定某一?旅游地,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基本内容:评价区自然环境调查,评价区人文环境调查 重点:自然环境调查(概况、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条件、水体环境和生物环境)难点:自然 环境调查(地质地貌条件、水体环境和生物环境) 2.该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分布调查 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分布 重点:旅游资源特色,对该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特性进行描述 难点:旅游资源分布,对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布局进行调查分析描述 3.旅游资源调查相关表格的使用 基本内容:填写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表格,某旅游地旅游资源单体品质统计表

重点:能根据调查景区如实填写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表格难点:能根据调查景区如实填写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表格 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个方面八个评价指标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分为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五项评价因子,总计85分。 利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赋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值记录,见表 表1-1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 对表1-1进行分值统计。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N90分)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 — 74分)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45 — 59分)、一级(30—44分)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此外,将W29分列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据此可得出主要旅游资源.单体的品级分布情况。根据上述打分, 该旅游地主要旅游资源单体等级分布如表1-2o 表1-2某旅游地旅游资源单体品质统计表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褶皱景观和节理断层:褶皱景观是指岩层在手水平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地壳的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本身固有的强度时,其连续完整性被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即节理断层构造。 3自然保护区: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資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惜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資源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4.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古人类文化遗址: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 6.旅游资源: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和将来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客体。 7.民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风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像,是区别不同民族或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 8.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9.旅游人文环境: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 10.旅游资源空间客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空间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旅游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表现在广域性、和地域固定性。 2.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分为和精神的愉悦性。 3.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包括山东泰山、、福建武夷山以及。 4.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为、岳阳楼和。 5.中国的四大名塔为: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云南大理的千寺塔和。 6.中国四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 7.青海塔尔寺“三绝艺术”中有两绝是佛教绘画,即和壁画,还有一绝是。 8.唐朝的帝王陵墓封土形制是。 9.现存的西方古建筑风格主要有、哥特式建筑和。 10.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主体建筑由、皇穹宇、、皇乾殿四部分组成。 11.东岳泰山山麓下地岱庙是东岳大帝的祖庭,它与、北京故宫、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建筑群。 二、连线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天下第一名泉杭州虎跑泉 天下第二名泉苏州虎丘观音泉 天下第三名泉扬州大明寺泉 天下第四名泉镇江金山中泠泉 天下第五名泉无锡惠泉 2、构造湖扬州瘦西湖 火山口湖敦煌月牙泉 火山堰塞湖青海湖 风蚀湖长白山天池 河迹湖五大连池

3、流水地貌浙江普陀山 岩溶地貌福建武夷山 海岸地貌乌尔禾“魔鬼城” 丹霞地貌路南石林 风沙地貌长江三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旅游资源 2.岩溶地貌 3.瀉湖 4.园林 5.历史文化名城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述西南地区岩溶发育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4.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5.简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及是哪位菩萨的道场。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828033304 适用专业:旅游规划执笔人: 适用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审核人: 学时: 54 制(修)订时间: 2013.12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旅游规划”该课程是一门内容综合性强、实践依赖程度大且技术含量高的 课程,旅游规划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知识面十分广泛,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 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如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 规范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分析和全盘理解能力。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让学生撑握旅游规划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熟悉 旅游市场调研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与内容,理解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的写作 规范,并能熟练运用CAD 、Photoshop等相应软件进行规划图件制作。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⑴培养和提高具有一定学科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旅游规划 类人才专业技能。⑵促进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具有的基本素养:具备一定外语表 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能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管 理工作。⑶服务于专业知识资格证书考试,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规划”课程涉猎广泛的多学科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生物学、 气象学、园林学、民族学、城市规划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相关 基础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的实际问题。所以与本专业开设的

城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住宅设计、建筑造型等其它课程是专业内容知识的延伸和包含、相互补充和相互交叉的整合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规划设计框架内容及规划原则,掌握旅游主题及旅游区功能分区知识;掌握旅游项目设计方法、步骤;掌握区域旅游整合基本知识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⑴具有中小尺度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能力;⑵具有景区旅游线路设计能力;⑶具有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现状、问题能力并能提出初步整合方案的能力;⑷具有正确识读和制作旅游地图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旅游资源学考试重点(参考)

名词解释: 1.革命遗址:近百年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或革命先进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纪念地纪念物或其遗址。 2.宝城宝顶: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一种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4.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 5.革命遗迹:曾经在某一地点发生革命事件,原来的遗物和建筑物经过战争已经不完全或不存在,但还有遗迹的准确地点可查。 6.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黄肠题凑:P147是古代帝侯贵族的一种墓葬形式,始于上古,兴盛于汉。汉代帝侯之墓的椁多用黄心柏木垒嵌而成,称作“黄肠题凑”。 8.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亿万年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能使人产生兴趣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9.革命旧址: 10.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P272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作出定性的评价或分级,一般无具体数量指标。 11.崖洞葬:亦称崖墓葬、悬棺葬等,是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利用自然崖壁平台、洞穴、缝隙安放棺木。 简答: 1.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有什么意义? 答:①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②分类过程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③掌握其特点、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及科学研究服务。 (1)把旅游资源从固定不变的形象转变为生动活跃,可以变化,可以改造(乃至可以残遭破坏)的事物形象,从而增加了旅游资源给人的活力感。 (2)把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心理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不同旅游者的爱好和追求不同,他们的旅游目的和动机不同。动态分类可为旅游者提供更具体详尽,正确可靠的资源信息。 (3)把旅游资源与开发者和经营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旅游开发者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动态以及旅游者的要求,确定开发方向、开发战略及具体项目的开发利用办法。 (4)动态分类可以使人们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可改造性与客源市场的可调节性这二者的统一协调,以缩短新旅游区的开发期,稳定和延长老旅游区的旺盛期,使旅游事业长期处于繁荣昌盛的局面。 2.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及其特点与分布?P50 答:丹霞地貌是由一系列硬度较小、易受风化的红色沙砾岩,在风化剥落、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下,所形成的丹岩赤壁及有关地貌形态。 特点——①山体呈红色、褐色②顶平坡陡、奇峰异石③峰壑交错、丹山碧水 分布——我国丹霞地貌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北部、湘南、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河北等地,已发现三百五十多处丹霞地貌。 3.风景河段与漂流河段的选择与特点?P60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旅游心理学 作业.doc

旅游心理学作业一(客观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2.心理学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___ ____ _觉。 3.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过程要经过__ ______和心理的两个历程。 4. 根据心理学有关理论,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认识过程、________ __ 和意志过程。 5.有的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心理现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____ ____。 6.一切行为都是特定的、和的表征,其心理和行为机制模式可公式化为。 7.心理学研究认为,各种刺激必须达到某一最低限度(绝对感觉限阈),才能有效地引起_____ ___器官的反应。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明能加强或减弱人的行为。 9.____ __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组合一分子的倾向。 10. 知觉__ ____ 性是指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11. 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12._____ _ 效应指的是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 13.___ ____印象指的是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14.当一个人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_ ____。 15.和是构成旅游行为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基本要素。

《旅游资源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与开发》教学大纲 ()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编号: 前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学分:总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主干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主干课、专业课。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概论与分类、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形成与旅游功能、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过程,使相关专业学生在旅游专业学习、旅游行业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应用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体系,弄清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旅游功能或吸引因素,从而明确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形成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能力,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设计的新动向和各学派观点,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应用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设计的理论于实际之中。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学时 第一章绪论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对比归纳,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与旅游资源的特征,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重点:旅游资源概念与特点 难点:旅游资源的概念与范畴判别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并详细分析两分法分类方案、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以及介绍其他分类方案,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掌握常用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学会用主要分类方案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区别及分类;要求学生知道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方法。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重点:两分法分类方案、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难点:理解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等分类基本理论。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地文景观的概念及形成机理,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以及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及其旅游吸引因素;学会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了解地质作用过程的机理及与地貌形成的关系以及了解一些典型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重点:地文景观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难点:地文景观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第四章水体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水体的形成与类型;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及功能;各种类型的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要求学生掌握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构景的主要因素及旅游功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水体类的旅游资源;了解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和一些典型水域风光类的旅游资源。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重点: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及功能、各种类型的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第五章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气象气候的概念及其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和旅游功能;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康乐型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海滨气候、山地高原气候和乡村气候等旅游气候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气象气候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及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会对不同的旅游气候类型进行认识与评价;了解康乐型气候和评价方法。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重点: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海滨气候、山地高原气候和乡村气候等旅游气候的特点、康乐型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第六章生物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生物景观与旅游的关系;生物景

旅游资源学复习Word版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自然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古人类文化遗址即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是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它们反映了人类起源的某种独特性质,不仅是人们探索生命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的重要实证,而且对旅游者有一种奇妙而神秘的吸引力。 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自然景观。 5.旅游资源调查是服务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期基础工作。 6.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某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剖析、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7.旅游资源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总体布局、项目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 8.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9.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0.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至于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1外营力又称外动力。由地球以外所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地壳结构构造和地壳岩矿成分的动力。 12.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3.内营力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水平挤压力,可以造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这种强大的力来自地球内部。 14.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15.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功能。

15春福师《旅游资源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旅游资源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以丹霞地貌为代表的地质公园为()。 A. 江西龙虎山 B. 江西庐山 C. 云南石林 D. 四川龙门山 正确答案:A 2. 以下中草药植物属我国名贵药材的是() A. 当归 B. 天麻 C. 三七 D. 枸杞 正确答案:B 3. 以下选项中不是中国“四大名镇”的是() A. 开封朱仙镇 B. 湖北汉口镇 C. 江西景德镇 D. 山西运城镇 正确答案:D 4. 植物中的“岁寒三友”是指() A. 松、竹、柏 B. 松、兰、菊 C. 梅、竹、松 D. 菊、柏、松 正确答案:C 5. 西岳华山最能体现的旅游属性是() A. 险峻美 B. 幽静美 C. 奇特美 D. 雄伟美 正确答案:A 6.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为资源的旅游活动 A. 自然环境 B. 人文环境 C. 森林环境 D. 气候条件 正确答案:A

7. 从旅游角度来讲,海拔( )山地旅游价值最高 A. 100-500米 B. 500-2000米 C. 1000-3500米 D. 3500米以上 正确答案:C 8. 目前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城墙不包括是() A. 南京城 B. 郑州商城 C. 平遥城 D. 湖北江陵城 正确答案:B 9. 原始社会文化发现数量最多的是() A. 石器 B. 陶器 C. 青铜器 D. 玉器 正确答案:A 10. 园林构景手法很多,其中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能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构景手法称之为() A. 借景 B. 夹景 C. 对景 D. 分景 正确答案:B 11. 世界十大名果中有“超级水果”之誉的是() A. 西瓜 B. 中华猕猴桃 C. 荔枝 D. 葡萄 正确答案:B 12.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 ) A. 旅游地的生态容量 B. 旅游地最大容人量 C. 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D. 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接待得旅游人数 正确答案:A 13. 秦汉时形成的墓葬建制是() A. 大封大树 B. 覆斗方上 C. 因山为陵 D. 宝城宝顶 正确答案:B 14. 中国佛教石窟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XZ0106313 课程名称:旅游景区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Tourist Attraction Management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旅游教研室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 面向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目标:《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管理的定义、特点及基本原理; 2.在掌握旅游景区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上,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 3.认识旅游景区战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并掌握旅游景区的竞争战略和战略联盟; 4.掌握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及方法; 5.掌握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旅游景区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形象设计、创新开发等; 6.认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体系,并能独立进行景区质量调查与分析,提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对策; 7. 掌握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并了解绿色旅游景区创建及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认证等相关内容; 8. 掌握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内容与设计方法 9. 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包括资源开发、行政管理、营销服务、安全管理等各方面。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旅游景区管理结构体系及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并实际操作旅游景区开发、经营与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问题等等;能够通过探讨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摸清旅游景区的大致发展趋势;能够初步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旅

《旅游学》课程教学大纲

《佛山旅游产业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7009301 课程名称:佛山旅游产业专题 英文名称:Foshan Tourism Industry 课程类别:17009301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它以佛山市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相关产业基本发展状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It takes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Fos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mainly studies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t mainly includes six aspects of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industries, namely "food, housing, travel,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world tourism, and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16个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佛山市旅游产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的产业基本发展状况。并期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山整个旅游产业基本脉络,且对其中的部分方向产生持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佛山旅游产业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讲解该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内容、考试题目、参考书目,让学生了解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 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 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 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 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 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 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 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 8.摩氏硬度计 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 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 12.沉积岩的构造: 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 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 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 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 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 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 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 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 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 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 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23.泉水按水温分为:冷泉(22°以下)温泉BDB(22°~37°)热泉(38°~43°汤)高热泉(43°以上汤); 24.风景游憩林分为: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林地功能:观赏、休闲、疗养。森林公园:休闲、度假。 25.海市蜃楼多发地:海湾、沙漠、山顶。如威海蓬莱阁(次数最多、最奇幻)、连云港海州湾、渤海长岛、北戴河东联峰山、庐山五老峰、塔克拉玛干沙漠; 26.云雾景观:雨凇、雾凇、云海。雾凇发生地如,吉林松花江畔、黑龙江伊春库尔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雾凇。 27.四大避暑胜地:庐山、莫干山、北戴河、鸡公山; 28.避寒胜地: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北海; 29.园林游憩区按所有者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区园林;

川大《旅游学概论》18春在线作业2

(单选题) 1: 属于非政府间的国际旅游组织的是()。 A: 世界旅游组织 B: 万国邮政联盟 C: 欧洲共同体 D: 国际旅游联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饭店连锁集团的成员饭店使用统一的字号、统一规格的设施设备和统一的服务标准,从而易于在市场上树立起本集团形象则主要体现了()。 A: 资本优势 B: 市场营销优势 C: 技术经济优势 D: 管理优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由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对经授权受理外币兑换业务的各银行和其他代理机构的交易登记进行汇总,然后计算出某一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旅游收入或国际旅游支出的方法是()。 A: 银行报告法 B: 估测法 C: 综合法 D: 混合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在饭店合作集团中出现最早的合作集团形式是()。 A: 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B: 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C: 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D: 预订系统合作集团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对于收入过低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组织他们外出旅游被称为()。 A: 奖励旅游 B: 大众旅游 C: 资助旅游 D: 社会旅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规定就业员工享有带薪假期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瑞士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旅游交通工具是()。 A: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轮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在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中,喜欢新奇,好冒险,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的是()。A: 自我中心型 B: 多中心型 C: 近自我中心型 D: 近多中心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从旅游需求理论而言,实现个人旅游需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 A: 可自由支配收入

《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旅游管理(020210)专业(独立本科段) 旅游资源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1837)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旅游资源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 学时: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成因及特点,并能用它分析、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保护对策。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理解地质地貌、水体、生物、气象气候和天象、古建筑、古代陵墓、城镇、古典园林、宗教文化、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的成因及特点。掌握旅游资源分区原则、中国旅游资源分区,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规划。 [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学科基础课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的概念(识记) 旅游资源的特点(简单应用) 第二节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领会) 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方法(领会)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分类(领会) 第二章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领会) 第二节地质作用和地貌成因 地质作用(简单应用) 地貌成因(领会) 第三节地质旅游资源 岩石(简单应用) 化石(简单应用) 地层(领会) 构造遗迹(领会) 地震灾变遗迹(领会) 第四节地貌旅游资源 山岳峡谷(领会) 火山(领会) 岩溶(简单应用) 海岸与岛礁(领会) 干旱区景观(领会) 冰川(领会) 第三章水体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水体资源与旅游(领会) 水体资源构景要素(识记) 水体旅游资源类别(领会) 第二节风景河段 河流及其分段(领会) 风景河段的特点与选择(简单应用)第三节漂流河段 漂流河段的特点与选择(综合应用)漂流河段举例(领会) 第四节湖泊 湖泊类型(简单应用) 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识记)第五节瀑布 瀑布类型(领会) 瀑布景观要素(简单应用) 第六节泉 地下水及其类型(领会) 泉的类型例举(领会) 第七节潮 潮汐和潮汐变化(识记) 钱塘涌潮与海宁观潮(识记) 第四章生物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生物的旅游意义(领会) 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简单应用) 生物旅游资源的分类(领会) 第二节植物 观赏植物(识记) 奇特植物(领会) 珍稀植物(识记) 风韵植物(识记) 古树名木(领会) 第三节动物 观赏动物(识记) 迁徙动物(领会) 珍稀动物(识记) 第四节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领会) 世界自然保护区(识记) 中国自然保护区(识记) 第五节动、植物园及田园风光 动物园(领会) 植物园(领会) 田园风光(识记)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1、旅游资源概念:凡能激发起旅游者动机,并能产生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自然的、人工的和精神的事物和现象。 2、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多样性。指总体上类型的丰富多样。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多样性。②美学观赏性,旅游资源价值最大、最普遍的意义体现在美学观赏性。主要是外在美感、气势,其次是内在的美学。③区域分异性,这是旅游地理学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决定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历史背景(古、今政治、经济、文化)。④时效性即资源与时间的关系。(一是指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随时间的推移在改变,美感变好与变坏、规模大与小等;二是指某些资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时节才能出现;三是某些旅游资源随着区域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在不同时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时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色。)⑤要素组合性:自然资源的组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组合、人文资源的组合。⑥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出售观赏、体验权 3、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4、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按

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集合归类。 5、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①同质性原则:即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区分出较大的类别,也就是把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划归一类。同级同类的旅游资源应该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②差异性原则:较大类别的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必要条件。人们就是根据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③递次性原则:根据同质性依次划分出不同的级别的类型。大类、基本类型;大类、亚类、小类。 6、旅游资源分类方案:最普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二分法:(1)自然旅游资源:①地质(岩石、化石、地层、构造遗址、地震灾害遗址);②地貌(山地、峡谷、喀斯特、风蚀风积景观、冰川遗址、火山熔岩、黄土景观、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他地貌); ③水体(冰川、湖泊、瀑布、泉、海洋、其他水体);④气象气候与天象(气象、气候、天象)。⑤动植物(植物、动物、动植物园);⑥综合景观(自然保护区、田园风光、其他综合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①历史古迹(古人类遗址、古战场遗址、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他古迹);②古建筑(防御工程、宫殿、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瞭望观赏建筑、起居建筑、其他建筑);③陵墓(帝王陵墓、名人陵墓、其他陵墓);④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游憩园林);⑤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⑥城镇(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⑦社会风情(民俗、购物);⑧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