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什么叫有效教学(1)

什么叫有效教学(1)

什么叫有效教学(1)
什么叫有效教学(1)

什么叫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我做一下简单分析。“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准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动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我认为“有效教学”并不是难懂的新概念,教师以朴实、扎实、平实的教风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学生学习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所以,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使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注重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实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但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个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注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注重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升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或编写环节上有交叉或重叠部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教学设计的结果或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而教学策略自然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但教学策略不只是表现为方案,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展开。教学设计时必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订、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全盘考虑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设计一旦完成就比较定型了,它可以是对整节课或整个单元的设计,也可以是对整个科目的设计。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而教学策略的运用范围和时空比较窄,一般主要集中在某一课时、某一内容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有不同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必定要受到一定教学思想的制约或指导,但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思想位于较高层次,属于理论、观念形态。教学策略虽包含有理论,但本质上是属于操作形态的东西,是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具体化。同一种思想指导下,结合不同的背景、条件,由不同的人来开发,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同一种教学策略,也不必然都源于某一种教学原理或思想,它可以源于多种教学原理、教学思想。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都是可操作性的,因此国外有学者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模式,这是欠全面的。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也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机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实小有效教学评估细则

实小有效教学评估细则 e实验小学有效教学评估细则 (20**年9月修订) 根据学校《有效教学评估制度》,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分项目评估打分操作要点 1. 备课 (1)对照要求,综合组内、片内平时检查和校内视导、期末检查情况,酌情给100~90、89~70、69~60、59~0分。 (2)凡存在以下问题,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扣分。 ①备课不及时,无教案就上课(即有缺、漏备现象),每次扣5分。 ②整篇抄袭或使用旧教案,每篇扣5分。 ③经学校同意采用集体备课形式,须每篇教案均有实质性修改意见或教后反思,每缺少1篇扣5分。 (3)凡有以下实绩,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加分。 ①教案或教学后记发表或参评获奖,分校、片、市、大市、省、国家6级,相应加2、 4、6、10、12、15分(获奖非一等奖打对折加分)。 2. 上课 (1)对照要求,综合组内、片内平时检查和校内视导、期末检查情况,酌情给100~90、89~70、69~60、59~0分。 (2)凡存在以下问题,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扣分。 ①学校评课等第低于良好,扣10分;低于合格,扣20分。 ②上课不准时进课堂、随意并班上课、随意让(占)课时、随意拒绝(阻止)学生正常上课等,每次扣5~10分。

③课上发生教育事故,每次扣5~100分。 ④学生课堂常规差,教师不采取或无力采取有效措施,扣5~20分。 (3)凡有以下实绩,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加分。 ①承担公开课分校、片、市、大市、省、国家6级,相应每次加2、4、6、10、12、15分。 ②参加评优课分校、片、市、大市、省、国家6级,相应每次加4、8、10、15、20、30分。(学校评课得优参照加分,获奖非一等奖减半加分。) 3. 训练(布置和批改作业) (1)对照要求,综合组内、片内平时检查和校内视导、期末检查情况,酌情给100~90、89~70、69~60、59~0分。 (2)凡存在以下问题,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扣分。 ①作业本不齐,无正当理由,缺1本,扣5分。 ②作业量明显不足,课本上习题未完成,扣10分。 ③错批、漏批、订正不复批等,每次扣5分。 ④制作类作业未要求学生完成,或学生完成后未批阅,或不记载成绩,或成绩记载不齐等,酌情扣5~10分。 (3)凡有以下实绩,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加分。 ①作业批改细致,能写指导、鼓励性评语,酌情加5~10分。 ②作业内容、形式和批改的方式等有实质性、长期的改革创新举措,酌情加5~10分。 4. 辅导 (1)对照要求,综合组内、片内平时检查和校内视导、期末检查情况,酌情给100~90、89~70、69~60、59~0分。 (2)凡存在以下问题,在第(1)项得分基础上,再据实扣分。 ①因辅导学生而随意不让学生正常上课,每次扣5分。

有效教学 期末试卷

云南师范大学2013级公共限选课 《有效教学(中学)》(A卷) 学院年级专业________ 学号姓名 (闭卷,20分,20分钟后收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0.5分,共计5.5分) ★请把你认为各题正确的选项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1、逆向教学设计不包括下列( ) A、学习内容 B、物理空间 C、教学对象 D、教学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常犯的错误不包括( ) A、目标太多,不能实现 B、目标笼统抽象,不能检测 C、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 D、将三维目标彼此独立 3、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包括( ) A、教学过程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B、尽量多的讲解课堂知识 C、教学过程应不要局限,尽量扩展 C、学生应独立学习,防止作弊,不要小组学习 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应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的是( ) A、教学任务 B、课堂反馈 C、基本原理 D、教学目标

5、以下哪项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 A、趣味性 B、学术性 C、循序性 D、精确性 6、下面哪条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消极影响( ) A、不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干涉 B、一般不会干扰课堂的正常的正常教学秩序 C、对教师和学生身心造成极度的阴影和伤害 D、严重的课堂问题甚至会导致师生的对立情绪 7、不属于课堂行为产生的因素是( ) A、学生因素 B、教师因素 C、环境因素 D、心理因素 8、课堂评价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建设性 B、选择性 C、中立性 D、情境性 9、关于课堂评价的主要功能说法不正确的( ) A、评价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 B、课堂评价具有导向的作用 C、评价具有激励学生的作用 D、有助于诊断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那些方面 10、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犯的错误不包括( ) A、重视数量,不看质量 B、不考虑学生的情况 C、类型单一 D、要求不清晰 11、下列不属于中小学生教师批改作业常见问题的是() A、作业只有评语,不批不改 B、作业反馈不及时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华中师范大学有效教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56483--华中师范大学有效教学期末备考题库15648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 )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教学。 A.学习 B.教导 C.教学 D.有效教学 正确答案:D (2)( )是指个体由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或经验过程所导致的身心方面出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A.学习 B.教导 C.教学 D.有效教学 正确答案:A (3)( )是由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习两种实体性活动构成的一种总体性的活动,其基本含义是指教师教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A.学习 B.教导 C.教学 D.有效教学 正确答案:C

(4)( )是指学习过程完成后学生身心素质所发生的变化。 A.学习结果 B.学习效率 C.学习动机 D.学习心情 正确答案:A (5)( )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规划和设计。教育目标是由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的体系。 A.教育目标 B.学习目标 C.课程目标 D.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A (6)( )是教育宗旨或教育总目的在特定课程领域中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学校培养目标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的具体化。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情感 正确答案:C (7)( )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形成与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 A.发展 B.学习目标

C.课程目标 D.素质教育 正确答案:A (8)( )认为,人类创造的知识虽然能以一定的符号形式存在于学习者之外,或者说能先于学习者而存在,但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原封不动地进入学习者的头脑,成为学习者掌握的知识。 A.建构主义 B.行为主义 C.蒙台梭利主义 D.实用主义 正确答案:A (9)( )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对主体活动与主体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揭示。 A.皮亚杰 B.杜威 C.泰勒 D.维列鲁 正确答案:A (10)( )是指学习者以记录在一定媒体中的,以文字、数理逻辑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符号形式而存在的文化科学知识作为对象的学习。 A.符号学习 B.操作学习 C.交往学习 D.观察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1)

教学策略设计(1)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架 第二节教学策略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 教学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适用性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随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新的教学策略。例如小学识字教学就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教学策略。教

学策略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其反映教学过程规律的程度,取决于它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与个性化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占典文论中“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3.稳定性与灵活性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思想性与技巧性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二) 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 1.指导思想

有效教学期末(1)

1、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答:正确。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确定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据是教材。答:错误。教学目标的三大依据是学生、社会生活、知识。 3、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答:正确。教师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解为各个层级的学习目标。一对一是指一条学习目标达成一条课程内容标准;一对多关系乃设计出多条学习目标,以达成某项内容标准。而多对一关系则是可实现多项内容标准的学习目标。 4、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答:正确。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基本的课程资源。7、一切能够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答:正确。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8、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学参考书。答:错误。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9、奖励存在隐蔽的代价。答:正确。1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一旦奖励减少或消失,就会在客观上起到一种与奖励相反的作用。2不必要的奖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倘若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令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再给学生奖励,可能会起到削弱内在动机的作用。10、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答:正确。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那些以学生学习状况或教学情景问题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教学行为往往是直接的,外显的,经过专门设计的;而辅助教学行为常是间接的,有时是内隐的,偶发性较强。11.、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答:正确。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是否有效,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才能判定;教学能否有效地改善并更为有效,同样需要依赖于评价结果的运用。13.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答:错误。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做一个鉴定,而是应以教学的改善为目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 14. 评价目标决定评价的设计答:正确。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评价设计提前旨在引导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通过评价来回答的。16. 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答:错误。衡量一节课的标准并不只看教师教的怎么样。教师教的怎么样只是一方面。还要保证课堂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教的行为就是为了学生想学,会学,学好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衡量一节课好坏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达到要求的学习目标。只有学生会学,学好,这才是好的一节课。20. 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答:错误。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为。课堂管理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在学生出现任何问题行为,尤其是那些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行为时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且能够未雨绸缪,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21. 课堂管理的目标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答:错误。课堂管理的首要功能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课堂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师生通过互动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以确保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所有的课堂管理活动或行为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顺利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建立并设法维持一定的秩序,创设有效的环境。课堂管理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23. 学习目标是教学准备的起点。答:正确。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固定着教与学的方向。1. 有效的反馈应当具备哪些特征?P书252页(1)反馈必须是清晰地。(2)反馈必须是及时的。(3)反馈必须是持续的。(4)反馈必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2. 谈谈你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教与学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种活动1.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主体不同;目标不同;活动形态不同;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法不同;活动的时空范围不同。2.学是教的依据,教依据于学:学的规律;学的主体;学习风格;学生的认知结构。3.教影响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制约作用。4.教与学在时空上是部分重合的。3. 为什么说学是教的依据? P书本77页最后一段教学不是凭空的,而是依据学来进行的。教是人的有自觉的活动。教的直接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实现,教必须通过学才能实现其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使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是以学为依据的。4. 你认为知识与智力存在何种关系?这种关系对教学有何启示?在教学中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掌握知识为主,并努力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1.掌握知识应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2.发展智力则不能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对立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5. 教学中如何安排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首先,从总体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其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再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最后,教师都必须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采用哪一种方式。总之,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6. 你心目中的有效教学应当有哪些特征?(一)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二)研究并理解学生(三)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四)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五)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六)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9. 简述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的变革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过于重视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过于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新课程的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三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关注终生发展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12. 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简述并例举教学目标陈述的ABCD法。答:1.以教师为主体2.用教育目的替代教学目标3.有内容无行为4.有行为无内容5.目标过于琐碎Audience行为主体: 是学习者不是教师Behavior行;为动词: 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Condition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

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八)教学策略的类型 1、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1)内容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有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也就是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形式型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三种类别。 (3)方法型号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

教学策略设计(2)-模板

教学策略设计(2)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架 第二节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较多,但就新语文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比较,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体验出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聚焦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实现这—理念,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走向“主人”——体验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化社会观确信教育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整个方面(“完人”、“全人”观)。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非传统意义的“接受”,人不再是纯粹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消极的收纳者,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足够宽广的空间中“自由”地翱翔。可以表现为:允许学生不迷信“权威”,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写他们自己的文章,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 2.走向“生活”——体验的情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

临床流行病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得研究对象就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得关系,正确得说法就是( ) A、就是相互独立得两门学科 B、只与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就是临床医学得一门分支学科 D、就是一门临床医学得基础学科 E、就是预防医学得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得不正确说法就是( ) A、就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就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得学科 C、不就是流行病学得一个分支 D、就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与评价得方法学 E、就是实践循证医学得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得主要特色不包括( )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就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得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得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得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得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得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得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得质量评价主要围绕( )进行。(多选) A、研究得真实性 B、临床得重要性 C、研究成果得实用性 D、研究课题得新颖性 E、研究课题得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就是错得?( ) A、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得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得样本数 2.随机抽样得主要目得就是( )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得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得影响 E、提高样本得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得就是( )

有效教学期末试卷(新)

. 有效教学复习题(一) 一.辨析题 1.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发现学习越多越好。(×)答:发现学习的局限性:(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习的适用范围有限;(3)发现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具备条件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4)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2.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答:课堂管理是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不等于问题行为。 3.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答: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一节课是否是好课,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方法和内容是否协同一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4.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答: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 5.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答: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通常表现为间接的、隐性的,可以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它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反向教学设计的程序。 答:(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2)学习目标; (3)评价任务; (4)学习活动,包括内容和实施。 2.简述讲述法的有效策略。 答:(1)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3)运用“规则——例证——再规则”程式; (4)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关于这三种教学策略教科书上已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谈,我只说点自己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策略俗称“搭脚手架”,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框架、线索、路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支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提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依次提供,就像建房子时搭脚手架一样,要根据房屋建筑的高度来逐渐升高。 所谓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应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或案例开展自学、协作与探究。这个问题或案例就如同一个“锚”,起到固定学习活动(船)的中心和范围的作用,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锚”来逐渐展开。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启动一项学习活动,再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习活动深入开展。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是指要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随机”地进入同一个学习主题,从而加深对学习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理解。 上述三种教学策略只是提供了一种粗略的指导学习的思路,具体如何开展需要结合学习内容由教师创造性地发挥。开展教师指导的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要复杂得多,条件要求要高得多,效果也较难确定。当然,如果开展得好,学生的收获也较听课要大得多。所以我说这种活动式教学法是教学法中的“尖端技术”,只宜用于一些合适的课程、合适的内容。如果普遍推广,不仅成本极高,效果也未见得佳。 何克抗教授针对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策略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这一思想是很好的。但在教学中到底如何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何教授提出的过程模式,我的理解是:双主模式实际上是在确定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后,加了一个选择的“枢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应该决定下面的教学是选择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教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学为主。这个思路我也是比较赞成的。 一般来说,在大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教学内容属于结构严谨的学科、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条件不太充足、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强、评价体系以考试等传统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教为主;反之,在小班教学、目标比较灵活时间比较充裕、教学内容属于结构松散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评价以作品和论文等多元评价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学为主。 至于有些人还提出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我以为无论是以教为主,还

教学策略设计(2)

教学策略设计(2)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架 第二节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则较多,但就新语文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比较,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体验出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些课程的基 本理念可以聚焦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实现这—理念,我们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走向“主人”——体验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化社会观确信教育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整个方面(“完人”、“全人”观)。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非传统意义的“接受”,人不再是纯粹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消极的收纳者,学生

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足够宽广的空间中“自由”地翱翔。可以表现为:允许学生不迷信“权威”,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允许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写他们自己的文章,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2.走向“生活”——体验的情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表现在: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例如日常生活“语文化”——在看报、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等活动中学用语文,校园生活“浯文化”——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中学用语文,社会生活“语文化”——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学用语文)。 3.走向“活动”——体验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可以表现在阅读实践类活动(例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举办“读书报告会”、背诵古涛文比赛等)、口语交际类活动(例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故事会、专题辩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学生定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说明教学目标或课题,使学生了解所谓的掌握是什么涵义,自己应提供哪些证据证明自己已经达到教学的要求。 2.学习方法指导 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须花上一些时间对尚未接受掌握教学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学习程序与方法。主要指导事项包括:确立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态度;每个学生依据考试表现单独评定成绩,同学之间不作比较,鼓励每一个同学获得优良成绩,成为掌握者;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学生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后,均须接受测验并提供反馈/矫正程序;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3.实施教学 首先进行班级团体教学,教学结束在移到下一单元教学之前,实施单元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学生分成掌握组与非掌握组,给予非掌握组以补救性教材与教学,直到其掌握为止,方可进入下一单元教学。给予掌握组学生以充实性教学,使之进入第二单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遵循“起始班级教学——诊断进步测验——证实掌握或实施个别修正”的顺序进行单元教学,在学期结束时,则对全班同学进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掌握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个手段不是用来对学生区分等级的,而是验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同时,布卢姆等人认为只要提供需要的时间和帮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是不同学生对学习特定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媒体种类认识可能会不一样。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有时也称暗示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通过与他人充分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以达到陶冶修改和培养人格的目的,因此,这是一种主要用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当然在认知教学的某些领域如外语教学中也广泛运用。该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 2.自主活动 教师安排学生加入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智力操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 3.总结转化 通过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和经验转化为指导其思想、行为的准则。

有效教学期末

一、辨析题 1、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答:正确。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确定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据是教材。 答:错误。教学目标的三大依据是学生、社会生活、知识。 3、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答:正确。教师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解为各个层级的学习目标。一对一是指一条学习目标达成一条课程内容标准;一对多关系乃设计出多条学习目标,以达成某项内容标准。而多对一关系则是可实现多项内容标准的学习目标。 4、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答:正确。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5、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 答:错误。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但是不是最好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一定的优缺点。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6、在各种座位安排方式中,秧田式是最差的。 答:错误。秧田式也有其优点:使教师易于观察和控制班级学生的课堂行为,易于系统讲授;学生人生相对不受限制,学生之间减少干扰,注意力容易集中。 7、一切能够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答:正确。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8、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学参考书。 答:错误。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9、奖励存在隐蔽的代价。 答:正确。1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一旦奖励减少或消失,就会在客观上起到一种与奖励相反的作用。2不必要的奖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倘若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令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再给学生奖励,可能会起到削弱内在动机的作用。 10、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答:正确。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那些以学生学习状况或教学情景问题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教学行为往往是直接的,外显的,经过专门设计的;而辅助教学行为常是间接的,有时是内隐的,偶发性较强。 11.、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答:正确。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是否有效,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才能判定;教学能否有效地改善并更为有效,同样需要依赖于评价结果的运用。 12. 评价目标即学习目标 答:正确。1.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相应的内容主题;2.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同样的认知要求;3.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是相匹配的;4.学习目标融合于评价与学习活动整合中。

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docx

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在学校课题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区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有了一些思考和做法,现汇报如下。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理论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培养能够自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要求教育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面向社会开放,要求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课题研究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一致,满足了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理论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高低上,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一个人文化背景的广阔与否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这便是一个人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语文素质所起的作用。根据这一发现,我们确定了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了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

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那么怎样拓宽呢?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开放指的是在教学中改变由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现象,把决定学习内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选择教科书上的内容,而且可以选择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如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互联网上的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内容,都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教学形式开放包括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的开放指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向课前、课后、家庭、社会开放。学生可以预先知道所学内容,课前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做好预习。可以将课内未解决的问题带出课外、带向图书馆、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生活,去查阅、去观察、去思考、去与不同的人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教学方式的开放指采用不同的课型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如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采访式、实验式、演出式、条馆式。小组式、实话实说式等等,最大限度地开发。 为使课题研究中,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