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

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调查、记录和整理 1课时

2 练习一 1课时调查、记录和整理。(教材第1、第2页)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2.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课件。

师:新学期开学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

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生1: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生2:是啊,用大家喜欢的颜色做校服,我们会更喜欢穿校服,也会更好地投入学习。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教学例1。

师: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师: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我们可以让班里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然后最喜欢红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最喜欢黄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依次进行就能统计好班里同学选择的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师:在班里进行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吗?为什么? 生1:虽然我们只是全校的一部分,但是其他班级的同学选择的结果也许跟我们是相同的,依此类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也应该是这样的。

生2:我觉得一般来说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我们班应该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

生3:学校就是由一个个像我们这样的班级组成的,我们班也是随机抽取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现在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记录的结果回答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统计表及问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 2.教学例2。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来决定呢? 生: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就像我们投票选举班干部那样无记名投票。

师:好啊!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老师要收起来了。

学生写选票,老师收齐。

师:写好选票之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生:我们应该进行唱票,有人记录,有人监督。

师:很好。看,老师这有几个同学记录的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记录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位同学采用了不同的记录方法。第一位同学是画“正”字法记录,第二位同学是画“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材,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意图、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建议与处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根据《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数与代数 1、运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小括号) (教材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四则计算含义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认识和会用小括号。 2、除法意义,2~9的除法口诀,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设计意图) 3、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加减法(一)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步发展抽象思维。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4、找规律 (教材设计意图)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在找规律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5、认识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空间与图形

·认识锐角、钝角、图形平移和旋转 (教材设计意图)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并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教材设计意图)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意义;会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式统计表。同时,在进一步体会统计过程中,感受统计思想,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培养初步统计观念。 三、教材编写特点 1、教材“算”“用”结合,加强应用 教材首先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单元来安排。这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基础上,解决加减、乘加(或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二,结合表内除法内容,在学习表内除法后又安排了一节“解决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领会“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方法和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理解,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则就是结合其他教学内容也十分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例题和练习(如P.89第7题,P113例第3题等)。 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以解决问题引出计算,在重视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理解算理和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2、改进了认数优化了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我国计数方法即四位一级的特点,把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二步进行编排,先千以内数的认识,再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既放缓了学习大数的坡度,又有利突破读写的难点。教材还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与写的联系,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

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目录(沪教版)-上海二年级数学教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教室 2.掷双色片 3.听着数、摸着数 4.数射线 5.两个5是10、零 6.美丽的星座 7.小于、等于、大于 8.课间大休息、玩积木 9.买冰淇淋、运动会 10.对应与比较 第二单元 1.小胖过生日 2.加与减 3.10的游戏 4.合在一起 5.绿地 6.小胖下车 7.还缺几个 8.秋游 9.小胖上车 10.加减混合 11.数楼 12.在书中射线上做加、减法 13.连加、连减 第三单元 1.20以内数的排列 2.海底世界 3.数点块 4.它们与10的关系、它是几与几

5.乘火车 6.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7.相像的题 8.加进来、减出去 9.加倍与一半 10.数砖墙 11.退位减法 12.进位加法 第四单元 物体的形状 第五单元 1.大家来做加法表 2.兄弟姐妹 3.比较 4.相邻的题 5.巧算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1.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2.游数城 3.玩数图 4.比一比 第二单元位置 1.左与右 2.在街上 3.上、中、下、左、中、右 4.路(前后,左右) 第三单元100以内的数及其减法 1.十个十个地数 2.百数图 3.数的表示

4.数射线上的数 5.百数表 6.数龙——百的数列 7.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8.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 9.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 10.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2.笔算加法(进位) 1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4.笔算减法(退位) 15.郊外活动 16.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第四单元应用 1.长度比较 2.度量 3.线段 4.长度计算 5.人民币 6.统计 7.时间 第五单元整理与提高 1.两位数加法 2.两位数减法 3.交换 4.滑雪 5.天气统计 6.各人眼中的20 7.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8.数学广场——七巧板 9.我们的郊游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游海岛——谁先上岸 2.估算 3.“吃掉”的是几 4.三位数加法 5.加与减 6.轻与重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

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材,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意图、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建议与处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根据《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数与代数 1、运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小括号) (教材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四则计算含义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认识和会用小括号。 2、除法意义,2~9的除法口诀,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设计意图) 3、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加减法(一)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步发展抽象思维。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4、找规律 (教材设计意图)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在找规律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5、认识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空间与图形 ·认识锐角、钝角、图形平移和旋转 ·估量

(教材设计意图)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并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教材设计意图)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意义;会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式统计表。同时,在进一步体会统计过程中,感受统计思想,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培养初步统计观念。 三、教材编写特点 1、教材“算”“用”结合,加强应用 教材首先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单元来安排。这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基础上,解决加减、乘加(或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二,结合表内除法内容,在学习表内除法后又安排了一节“解决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领会“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方法和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理解,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则就是结合其他教学内容也十分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练习(如P.89第7题,P113例第3题等)。 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以解决问题引出计算,在重视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理解算理和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2、改进了认数优化了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我国计数方法即四位一级的特点,把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二步进行编排,先千以内数的认识,再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既放缓了学习大数的坡度,又有利突破读写的难点。教材还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与写的联系,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在数的大小比较中,把估计结合起来,有利培养学生数感。增加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和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有机结合在一起,还把认数和用数表达、交流予以加强。这样把认数、口算、估计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 除数 5、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X 份数=总数 6、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样; 并能够重合。 7、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8、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9、单价X 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 加、减法。 12、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加减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被除数= 商X 除数+ 余数 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是10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百是1000 )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1000) 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 位、千位;万位。 17、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1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 万位。 20、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位多的比数位小的数大:数位相同的;第 21、位相同比第二位;第二位相同比第三位;第三位相同比第四位…… 2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0。 23、写近似数的方法:约是整千看百位;约是整百看十位;都约是整十看个位。(≥5 前一位加1 ; ﹤5 前一位不变) 24、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5、1千克=1000克“克”和“千克”化;有0去掉三个0;无0加上三个0 26、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天平秤来称。 27、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约重1克;2袋盐约重1000克;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题

数学书中练习题 一、填空 1、有15个方木块,(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2、将下列算式用“>”排列 35÷7 42÷6 7×7 72÷8 36÷6 二、画一画、填一填 1 问题: 列式: 2、做一做, (1)ΔΔΔΔ 画出Ο,是第一行的3倍, 列式: (2)ΔΔΔΔ ΔΔΔΔ ΔΔΔΔ ΔΔΔΔ Δ是 的( )倍。 (3)自己画一画,Ο是Δ的3倍。 3、 世界杯B 组得分统计表 4、分别画出将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 后得到的图形。 分别画出将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10格后得到的图形。 画出将向下平移1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 5、圈一圈,列算式 ( ) 6、

7、请写出除法算式。(1)6除以3等于2。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三、解决问题 1、小明今年8岁,小明爸爸今年35岁。小明爸爸50岁时小明多大? 2、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儿童票每张5元钱,成人票每张8元钱。用20元钱买票够吗? 3、跳绳比赛,1号同学跳了64下,2号同学员跳了56下,3号同学跳了8下,4号同学跳了40下。(1)2号同学跳的是3号同学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红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 (1)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 (2)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5、6个小朋友一起吃三个蛋糕,每个蛋糕被分成了8块,平均每人分到几块呢? 6、、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7、、一瓶药30片,医生告诉小明每天吃三次,每次吃两片,请问这一瓶药够吃几天的? 8、寄信的时候,本市要贴8角的邮票,外地贴1元2角的邮票。小明有3封信寄本市,1封信寄外地,一共要花多少钱? 9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二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二年级组

目录 1、简单的推理(一) (2) 2、简单的推理(二) (3) 3、简单的推理(三) (4) 4、解决问题 (5) 5、趣味数学(一) (6) 6、趣味数学(二) (7) 7、趣味数学(三) (8) 8、数学故事 (10) 9、数学活动(一) (11) 10、数学活动(二) (13) 11、一题多解(一) (15) 12、一题多解(二) (16) 13、一题多解(三) (18) 14、找规律 (一) (19) 15、找规律 (二) (20) 16、找规律 (三) (21)

例1、猜球游戏。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现在把它们放到盒子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想一想:我摸出其中一个,你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学生:有的猜是白色的,有的猜是黄色的。 分析:猜得准吗?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吧:我摸出的不是黄球,那我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你是怎么猜的? 做一做:合作探究,经历体验推理过程 (一)师生互动猜珠子游戏 1、出示红、白两颗珠子,指名一生上台,师生一人拿一颗珠子,给出提示(师:我拿的不是白珠子。),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2、汇报交流推理过程。 (二)、师生互动猜铅笔、橡皮的游戏 一生出题、说提示,师生一起猜,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 思考题: 一次数学考试,小华、王东、张平和赵明的成绩分别是98、100、97、95分,其中张平得了最高分、小华不是98分,王东不是低分。这四个人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例1:☆、△、○各代表什么? ☆﹢☆﹢☆=18 ☆=() △+☆=14 △=() △+○+○+○=20 ○=() 思路导航:根据三个☆的和是18,可知1个☆是18÷3=6,1个△加一个☆是14,而1个☆=6,那么1个△就是14-6=8.1个△加3个○是 20,△=8,那么3个○就是20-8=12,1个○是12÷3=4. ☆=(6)、△=(8)、○=(4) 做一做:1、○+○+○=15 ☆﹢☆﹢☆=12 △+△+△=18 △+☆+○=() 2、△+○=24 ○=△+△+△ △=()○=() 3、△=○+○+○+○+○△×○=20 ○=()△=()

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二)空间与图形 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 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是新的教学内容,本套教材开始系统地、有步骤地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浅显的方式呈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这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五)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 教材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 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 学生举手回答。(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测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支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学生体会: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 让学生用铅笔去测量课桌的高和凳子的高。 1.指导学生明确测量方法。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先通过教材的情境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学生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物体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曲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了教具的实用性,为了让学生容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学生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用的物体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全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一方面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课程资源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平移与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左上图) ②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右上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委曲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委曲过程,以非常概括、严格、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光鲜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简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简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详尽单元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例外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例外。(左上图) ②用例外的测量标准测量例外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右上图)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例外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例外。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金羊镇郭家寨小学褚玉婷) 一、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

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