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特殊句型配套练习

汉语特殊句型配套练习

汉语特殊句型配套练习
汉语特殊句型配套练习

汉语特殊句型配套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真是太荒谬了。

It’s utterly ridiculous!

2.端午节吃粽子。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eat Zongzi(pyramid-shaped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3.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经过那段正在搞基建的地方。

A gloomy afternoon saw me taking my routine path through that construction site.

4.假日里年轻人三三两两在公园里漫步。

The young people in pairs and couples rambled about the park on holidays.

5.也就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原来我对于幸福的理解是那么的肤浅。

That moment brought about a sudden revelation on me. How superficial my idea of happiness had been!

6.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Our aim in propagating the line of the congress is to build up the confidence of the whole Party and entire people in the certain triumph of the revolution.

7.平日读报,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时,总有把它剪下来的欲望。

When I come across a good essay in a newspaper, I am often inclined to cut and keep it.

8.我与他的关系相当平常,在他成为我的同桌前,我们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

There was nothing unusual between us. Before he came to sit beside me we had spoken very little to each other, never beyond a few words.

9.我们的一生中,交换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Give-and-take takes place all the time in the whole course of our lives.

10.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Parents all hope that their children will have glorious future, and they spare no effort to turn that dream into reality.

二、篇章练习

一粒沙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参加长跑的选手在走过一片沙滩时,鞋子里灌满了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地把沙子倒出,便又急急地继续往前跑。可是仍有沙子留在他的鞋里,在他以后的路程中,那沙子磨着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疼一步。但他并没有停下把鞋子脱掉,抖出磨自己脚的沙子,而仍是匆匆前进,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因脚痛难忍,他不得不止步,最后放弃了比赛。当他忍着揪心的痛把鞋脱掉时,他发现让自己痛苦了几小时并放弃比赛的竟只是一粒沙子。

看来,有时阻挠我们前进的不是高山、深渊,而是极细小的一粒沙子。为了避免因一次轻微的过失遭指责,我们便编出谎言来掩盖。于是从编造第一个谎言开始,我们便背上了两个沉甸甸的包袱:“过失”与“谎言”。以后的日子,便常常为掩饰“过失”与“谎言”而不得不再造出新的谎言,此次自己便不得不在紧张、担心、悔恨的岁月中熬过。那第一个谎言就是一粒沙。

A Grain of Sand

Here is a story. A participant in the long-distance race got his shoes filled with sand when he was crossing a beach. He had to stop to get the sand out hastily before he resumed running. Unfortunately there still was sand rubbing the sole and its effect became increasingly telling so

that each step meant a twinge of pain. Reluctant to halt and get rid of the sand he continued to run in spite of the pain until he could stand no more. He dropped out of the contest just a few yards from the finishing line. As he managed to get out of the show he was surprised to find the cause of his lasting torment was only a grain of sand.

It seems that the greatest obstacle on one’s way forward may not be a high mountain or a deep valley but a grain of sand that is hardly visible. To avoid blame on a minor fault one may tell a lie. That adds a burden to a heavy heart and weighs it down. In the days to come he will have to fabricate one falsehood after another to cover the lie he told and the fault he committed. Thus he will never be able to free himself from lingering anxiety, worry and regret, to the ignorance that all his sufferings originate in only a grain of sand---the first lie he told.

活出个性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模子打碎了。

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真正成为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说他什么都行,例如是一种职业、一个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索,总是为外在事物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An Identity of One’s Own

In the eternal universe, every human being has a one-off chance to live---his existence is unique and cannot be renewed, for the mold with which he was made, as Rousseau said, was immediately broken by God.

Fame, wealth and knowledge are merely worldly possessions within the reach of anybody striving for them. But your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about life are your won and not to be shared. No one can live your life over again after your death. A full awareness of this will point out to you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existence is your distinctive individuality or something special of yours. What counts is not your worldly success but your peculiar insight into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your commitment to it, which can add luster to your personality.

It is not easy to be true to oneself and show what one really is. Many a person in the world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for you can take his job, his status or his social role as his identity,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erson himself. It does do him justice to say that he has no identity of his own, if he doesn’t know his own mind, has to follow others’ advice or let others arrange things for him; if his life, always occupied by external things, is completely void of an inner world. You won’t be able to find anything whatever, either his brain nor his heart, that truly belongs to him. He is, indeed, no more than a shadow cast by somebody else or a machine capable of doing work on borders.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说 一、判断句 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两种类型:“是非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1.是非判断句对事物本身或肯定或否定,可分为三个系列: (1)“……者……也” 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夫将者.,国之辅也.。(……者……也) 此谋攻之法也.。(……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者也) 粟者.,民之所种。(……者……) 刘备天下果雄(……) (2)“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则”、“即”、“是”、“惟(维)”等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 (3)副词系列。文言判断句,还常以“非”、“素”、“必”、“皆”、“诚”、“亦”等副词来表示,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又构成另一个系列: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和谓语间不是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一般可分为三类。 (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象”。如: 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 故凡不学而无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潜水)者也。(2)谓语解释原因。如上述“因果判断句”,不另举例。(3)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能形成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如:百乘,显使也(带领一百辆车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夫战,勇气也(打仗是凭勇气的事)。 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句词或句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文里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句。文言中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②“……,……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一)宾语前置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一、判断句 1,者……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⑤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二、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为乡里所患《周处》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构成“主语+见+动词+于+名词”的格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其它: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lecture 11 翻译技巧十 常见句型的翻译

翻译技巧十、常见句型的翻译: ●一、定语从句的翻译 ●二、状语从句的翻译 ●三、名词性从句的翻译 一、定语从句的译法 Attributive clauses are widely used in English. In many cases, sentences are made very long because of attributive clauses. Henc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correct comprehension and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Different attributive clauses may express different meanings such as purpose, concession, result and so on. An attributive clause usually follows the word it modifies. This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 In Chinese there is no post-position attribute and there can’t be too many modifiers preceding the modified word. All this causes changes in translating some sentences which contain attributive clauses. 幻灯片3 I、译成前置定语 一般说来,限制性的定语从句可提前译成定语。还有一些定语从句,虽然并不明显地带有限制性质,但本身较短,和被修饰语的关系紧密,也可译成前置定语。 1. To be sure, a great rebuilding project would give jobs to many of those people who need them. 诚然,一个宏伟的重建计划也许能为许多需要工作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2. This is the solider who just returned from the front. 这是刚从前线回来的战士。 3. Chengdu—A city you will never want to say goodbye after arrival. 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4.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people have begun to become aware that cities are also areas where there is a concentration of problems. 可是,近几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也是问题成堆的地方。 幻灯片5 当然,有些起附加说明作用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也有不同程度的修饰限制作用,有时也可以译为前置定语。 5. 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 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6. He liked his sister, who was warm and pleasant, but he did not like his brother, who was aloof冷漠 and arrogant高傲. 他喜欢热情愉快的妹妹,而不喜欢冷漠高傲的哥哥。 幻灯片6 II . 译成后置并列句 A、一些结构比较复杂,或者意思上有较强的独立性的限制性定语从句,通常可译为后置的并列句。采取这种译法往往要重复关系代词所代替的词,比如:有时可在此词之前加指示词“这”、“这些”或人称代词“他”、“他们”等等,来使译文明确。 7. This volume is prepared as examples for writing compositions which, as it were, has been taken as a difficult task. 本书旨在为写作提供范例,可以说这一直是一个难题。 幻灯片7 8. Matter is composed of molecules that are composed of atoms.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9. But listen, I met a man, who said you could solve this problem. 听着,我遇见一个人,这个人说你是有权解决这个问题的。 10. Day light comes from the sun, which is a mass of hot, glowing gas.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 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新版)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说 一、判断句 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两种类型:“是非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1.是非判断句对事物本身或肯定或否定,可分为三个系列: (1)“……者……也” 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夫将者.,国之辅也.。(……者……也) 此谋攻之法也.。(……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者也) 粟者.,民之所种。(……者……) 刘备天下果雄(……) (2)“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则”、“即”、“是”、“惟(维)”等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 (3)副词系列。文言判断句,还常以“非”、“素”、“必”、“皆”、“诚”、“亦”等副词来表示,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又构成另一个系列: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且相如素.贱人。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亦.妄人也已矣。 2.因果判断句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肯定或否定。“因果判断”表达的意思是“……是因为……”,或“……的原因是……”例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橘柚生于江南,而民(各地的人)皆甘之于口,味同也.(是因为人们对味道的感觉相同)。 从表现的形式看,可分三种类型:“一般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和“特殊判断句”。 1.一般判断句指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以上例子都是有判断标志的句子,不另举例。 2.简略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包括两类,一类是无任何上述标志的判断句,一类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例如: 荀卿,赵人。 夫鲁,齐、晋之唇。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特殊判断句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

英语和汉语互译中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

古代汉语越王勾践世家选段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归纳完整版

古代汉语越王勾践世家选段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戹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1、越复伐吴。复,副词,又。 2、吴士民罢弊。罢,通“疲”,疲惫。 3、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肉、膝,名词作状语,译为“把肉(袒)、用膝(行)。 4、孤臣惟命是听。命,宾语前置。 5、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虚词用法) 6、且夫君王蚤朝晏罢。蚤,通“早”,早晨。 7、范蠡乃鼓进兵。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8、不者且得罪。不,通“否”,否则。 9、吾置王甬东。省略句,“甬东”前省略了介词“于”。(省略句) 10、君百家。君,名词用作动词,做……君。 11、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1.死古:①丧失生命②尸体今:单指丧失生命 2.大古:通“太”,如姜太公今:指大小之大 3.布古:本义是麻布今:发布,宣布;陈列,展开 4.尝古:曾经今:品尝 5.听古:张口笑的意思今:用耳朵感受声音 6.意古:①心意②预料,猜想今:意思 7.亦古:胳肢窝今:副词,作“也”讲 8.欲古:欲望,中性词今:贪欲,情欲,物欲,多用于贬义 9.取古:获取猎物或抓获俘虏时,断取左耳今:指获取,求取,嫁娶等义 10.属同“嘱”古:连接今:嘱托,请托 11.不古:本义指花萼今:指否定 12.君古:①指古代帝王、诸侯②统治今:敬词,对对方的尊称 13.面古:以背相向,反手缚于背后今:脸

古汉语特殊句式

古汉语特殊句式

————————————————————————————————作者: ————————————————————————————————日期:

古汉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 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 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完整版)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一、判断句形式及例句 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③栗者,民之所种。(……者,……) ④虢,虞之表也。(……,……也) ⑤忠义者圣贤家法。(……者……) ⑥刘备天下枭雄。(……) 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 ⑤审谛之,顿非前物。 二、被动句的形式及例句 1、“于”字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为”字句: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为……所”式: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见”字句: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于”式: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形式及例句。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省谓语、主语] ⑵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①(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②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③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⑷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⑸分句的省略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四、倒装句式 (一)宾语前置句的形式及例句

浅析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

浅析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 【摘要】:被动句是古代汉语语法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依据有无形式标记,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可分为形式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两大类,而形式被动句又分为若干小类。文章通过对古代汉语被动句概念的界定,类型的探析,可以深化我们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识别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能力。 【关键词】:被动句;概念;形式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我这个题目为”浅析古代汉语里的被动句”。但由于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再加之查找的资料不充分,所以在这个题目下我只从两大方面谈谈自己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 一、被动句概念的界定 被动句是一种表述主语遭受情况的句子,句中主语全为动作的承受者而非动作的施动者。既表遭受,当然就不是自己乐意接受的,因此这种句子一般只表示受损失或者不希望出现的情况。 被动句出现较晚,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曾谓:”在远古汉语里,在结构形式上没有被动和主动的区别。直到甲骨文金文里也还是这种情况。真正的被动式在先秦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它的出现是春秋以后的事。”①然而唐钰明等作过统计,汉语被动句金文中13见,《左传》19见,《墨子》23见,《荀子》36见,《战国策》48见。可见,王力先生讲的金文里没有被动和主动区别的见解,是不够精确的。大量文献语言材料的考察和研究表明:被动句肇始于金文,继之不断发展,形式渐趋多样。 被动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被动句就是被动句式, 即由被动式充当全句(或分句) 谓语的句子。它指既包含一个表被动意义的动词又具有形式标志(如”于、为、为~所、见、被”等) 的类似于词组或短语性质的结构形式, 如”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被尚书召问”等等。广义的被动句还包括意念被动句, 即只表达被动意义而无形式标志的句子。 被动式就是被动结构; 先有被动式, 后有被动句, 二者不是等同的, 属于不同的层次和平面。二者在表达”与主动相对的被动”这个意义上没有区别, 但只有被动式(被动结构) 作全句(或分句) 的谓语的句子才是被动句。有的句子虽然包含作定语的被动式和作宾语的被动式, 但不能算被动句, 如”然见将军之仇报, 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史记·刺客列传》) 和”吾闻先即制人, 后即为人所制” (《史记·项羽本纪》) 二例句, 就不能算是被动句。被动式可以是句, 但不一定是句。 接下来,文章将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做进一步探析。

英语翻译常用句型(加精)

英语翻译常考句型详解 1.It is not that…but that… 这不是说…,而是说… 「例文」It is not that the scales in the one case, and the balance in the other, differ in the principles of their construction or manner of working; but that the latter is much finer apparatus and of couse much more accurate in its measurement than the former. 「译文」这并不是说在一种情况下所使用的磅秤和在另一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天平在构造原理上或工作方式上存在差别,而是说与前者相比,后者是一种更精密得多的装置,因而在计量上必然更加准确。 2.nothing else than 完全是,实在是 「例文」What the man said was nothing else than nonsense. 「译文」那个人讲的话完全是一派胡言。 3.as引导的特殊状语从句,翻译时做定语从句处理。 「例文」We hope the measures to control prices, as they have been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will succeed. 「译文」我们希望,政府已经采取的控制物价的措施将取得成功。 4.名词+or+名词结构中,or后的名词是同位语,应译为即…;或者称…. 「例文」Moreover, technology includes techniques , or ways to do things , as well as the manchines that may or may not be necessary to apply them. 「译文」再者,除机器外技术还包括技艺,即制作方法,而运用这些记忆并不一定都需要机器。 5.more…than…结构有三种译法:than连接肯定形式的从句时,该从句译为否定句;在比较的基础上表示选择关系时,可译为与其说…不如说;进行同类比较时,译成比…更. 「例文」The complexity of the human situation and injustice of the social order demand far mor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ociety itself than some politicians are willing to admit in their speeches. 「译文」人类社会形势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的不公正性要求对社会基本结构进行彻底变革,而一些政客口头上是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 「分析」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连词than前为主句,than后为从句。虽然本句是进行程度上的比较,但从句意义是否定的, 故译成否定句。 6.no more …than 与not… any more than no more …than 与not… any more than同义,不可简单地看成是more …than的否定形式。具体地说,这一结构可能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否定形式,也可能是一种较特殊的类比形式。其翻译方法有二;表示同类否定比较时,可译为不比…更或都…同样不;表示比喻关系时,可译为正如…不,…也不. 「例文」The food on the ship was no better than on any other ship on which Billy had sailed. 「译文」这条船上(供应的)食品并不如比利工作过的其他船上的(食品)好。(括号里的词是可以省略的。) 「分析」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主句是The food …no better , than on any other ship 是省略了比较对象的比较状语从句,从句o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ship.本句中no more… than用于同类否定的比较,可译为不如…. 7.not so much as与其说…不如说… 「例文」Science moves forward, they say, 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echniques and tools. 「译文」新学派科学家说,科学的发展与其说源于天才伟人的真知灼见,不如说源于改进了的技术和工具等等更为普遍的东西。 「分析」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插入语they say是主句,Science moves forward,……and tools是宾语从句。not so much……as 连接的是状语,as引导的状语从句中,由于上下文清楚,主谓语都省略了,即as(sciencemoves forward.)because of……not so much……as也可译为与其说……不如说……,它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和more than有相似之处,也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选择,被比较的事物也同属一个范畴。所不同的是,more……than表示前重后轻的逻辑关系,而not so much… as和less than表示前轻后重的逻辑关系,这两个结构中信息重心落在句尾,因此不必倒过来译,只须按原文的词序顺译即可。

英语高考常用句型翻译

英语高考常用句型翻译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高中英语常用50句句型翻译 1、你没有必要提前预定音乐会的票(need n.) 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book the ticket for the concert in advance. 2、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是没有好处的(good n. show) It is no good showing off in the presence of so many experts. 3、如果你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熬夜是没有用的(use) It is no use staying up late if you can’t focus your attention on your study. 4、抱怨交通状况是浪费时间(waste) It’s a waste of time making complaints about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5、我觉得你有必要在应聘之前接受一些训练(it) I find it necessary for you to have some training before you apply for a new job. 6、我突然想起来我忘记提醒班长集合的时间了(occur)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i forgot to remind the monitor of the gathering time. 7、似乎John对於赢得胜利没有什麽信心,你最好对他说些鼓励的话 It seems that John is not very’d better say a few encouraging words to him. 8、第一眼见到她,我就忍不住爱上她了(the first time) The first time i saw her, i could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her. 9、你在阅读上花时间越多,取得进步越大 The more time you spend in reading, the more rapid progress you will make. 10、他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他从不丧失信心,从不半途而废(halfway) The reason why he achieved success was that he never lost heart and gave up halfway. 11、重要的不是你说些什麽而是你如何演讲(matter) What matters is not what’s in your speech but how you deliver your speech. 12、再努力一下,你就能成功(effort) Make another effort, and you’ll succeed. 13、尽管教学经验不足,他总是全力以赴的满足学生的需求(spare)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古代漢語的特殊句式?a?a判斷句、被動句 一、判斷句 1、性質 2、基本特點 3、主要形式 4、表達功能 5、關於?°是?±、?°為?± 1、性質 名詞謂語句 判斷屬性或類別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左傳?¤隱公元年》)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說》)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 2、基本特點: 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賈生洛陽之少年(《賈誼論》) 3、主要形式(4種) 1>?°?-?-者,?-?-也?±類 2>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3>在主謂語之間加?°則、即、誠、乃、皆、必、宜、亦?±等副詞,加強判斷,突出語氣。 4>表否定判斷,在主謂語之間加否定副詞?°非?±。 1>“……者,……也”類 “者”表示提頓,“也”加強判斷句的肯定確認語氣。 ①“……者,……也” ②“……者,……” ③“……,……也” ④?°?-?-,?-?-者也?± 比較:?°者?±字用法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史記?¤陳涉世家》)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客何為者)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2>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賈生洛陽之少年(《賈誼論》) ?此人(屠者朱亥)力士 (《史記?¤魏公子列傳》) 3>在主謂語之間加“則、即、誠、乃、皆、必、宜、亦”等副詞,加強判斷,突出語氣。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前出師表》) ?吾(新垣衍)乃梁人也(《史記·魯仲連列傳》) ?是皆秦之罪也 (《戰國策·秦一·蘇秦始將連橫》)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史記·陳涉世家》) ?此宜禽獸夷獄所不忍為(《柳子厚墓誌銘》) ?汝誠人邪(《段太尉逸事狀》) 4>表否定判斷,在主謂語之間加否定副詞“非”。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謀攻》) ?(惠子對莊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秋水》) 4、表達功能(表示的意義) 1>表解釋或分類。這是判斷句的基本功能。 2>表比喻。 3>表複雜的解釋說明的內容。 ?人有亡鈇(音膚,斧頭)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顔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古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句式

古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句式 第四讲古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句式 古今汉语的句法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古汉语的句子类型就句子的语气和语调而言,也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古汉语的句子成分也同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但是同中有异,古汉语的某些句式,某些说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或者被现代更为明确、严密的表达方式代替了。我们要特别注意古汉语的特殊句式,立足于“同”,着眼于“异”,才能事半功倍地掌握文言句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现将古汉语的四种基本句型及其句式,分别说明如下。 (一)陈述句——所谓“陈述句”,即告诉别人一件事,表示 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断定语气的句型。表示肯定语气的陈述句叫 “肯定判断”(肯定句);表示否定语气的陈述句叫“否定判断”(否定句)。肯定判断句和否定判断句,统称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是通过主语+判断词+判断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的,形成“主词…(不)是…宾词”的句式。

但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在文言文中一般不用作判断词,而是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里、这样”等。如“吾父死于是”的“是”,即指代“捕蛇这个差使”。又如“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所以,善于使人民亲附的人,这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此句的“是”(这)字后面,用副词“乃”(才是)表示判断,这就清楚地表明这个“是”字是指示代词。在古汉语中用“者”、“也”这两个虚词表示肯定判断,最为常见的肯定判断句式有三种:(1)“…者…”。例如:“粟者,民之所种。”(榖米是农民种的。);(2)“……也。”例如:“农,天下之本也。”(农业是国家的根本。);(3)“…者…也。”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上述的三种判断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是…”的肯定判断句式。古汉语肯定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语音停顿,不是代词。“也”是语气词,表示一句话的完了。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两种表示肯定判断的特殊句式:一是用“乃”、“则”、“即”、“皆”等副词置于名词谓语前,表示肯定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应是)公子扶苏。”//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就是)退。”// “梁父即(就是)楚将项燕。”// “环滁皆(都是)山也。”二是用“为”(是)作为判断词,表示肯定判断。例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