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

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

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
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

冷库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的案例分析

冷库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

连云港天缘食品有限公司最近新建一座大型冷库,它先后分两期实施。2006年竣工的一期工程为三层,容积23000M3,容量5500吨(按肉类计算--下同),2007年竣工的二期工程为四层,容积35000M3,容量8500吨,共计14个冷藏间,总容积58000M3,容量14000吨;另有冻结间4间,计40吨/日。冷藏间设计温度为-22℃;冻结间原设计为-25℃,后来将冷风机面积增加,实际能达到-30℃以下。

该工程由国内贸易工程设计院设计,制冷工艺安装工程由烟台冰轮集团施

工。原设计制冷工艺部分是手指令程序控制,计算机辅助管理。后来我们将制冷工艺系统改为全自动程序控制,由冰轮集团配合我们对图纸作了部分修改。

冷库制冷系统有氨系统和氟系统两种。在小型冷库中一般使用氟系统,它能比较容易地实现自控;大中型冷库用的则是氨系统,由于氨制冷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以前氨的自控元器件不过关、控制技术不成熟,搞自动化的较少。现在,

随着技术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冷工业已经成为可

能。目前,有一些新建的冷库在上自动化,我省苏南就有二、三个中型氨系统的

自动化冷库,但设备都是全进口的,利用国产设备实现氨系统冷库全自动控制的,连云港天缘食品公司冷库在我省还是第一个。

冷库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其制冷与配套动力系统,可以保证了制冷设备和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达到高效、节能、安全的目的。据冰山集团(原大连冷冻

机厂)的资料介绍,自动化冷库较传统冷库一般可节电21%。天缘食品冷库的

机房(含二期容量)和一期库房于2006年1月开始安装,4月中旬进行自动控制的调试,5月中旬完成;2007年8月二期库房竣工后并入使用。至目前为止已接近两年,自动运行情况较好,对出现一些问题,及时作了适当地修正,证明对

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是完全可行的。初步核算一年多来单位容量耗电量约为

0.25kw.h/吨.日,是普通冷库耗电量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低于国家二级企业规定的标准0.3kw.h/吨.日,而且98%以上是用的低谷电,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冷库制冷系统与设备配置:

2--1、系统配置

制冷系统分-35℃、-30℃、-10℃三个。-35℃系统用于冻结间,-30℃用于

冷藏间。这两个系统采用配搭式双级压缩循环,共用一个中间冷却器(-10℃)

自动化工程案例分析

《自动化工程案例分析》课程总结报告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已经步入了第四年的光景。短暂的回眸,激荡起那一片片的涟漪,却才开始发现,案例分析,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四位老师的倾情传授,为我们的大学生涯留下的不止是斑驳的光影,还有那一缕盘旋不去的温情。 四位老师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很多详细的实例,这些例子和我们所学的知识相互印证,加深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让我们对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让我们更加有勇气,更加自信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作或者是研究生的学习生涯。 叶老师给我们演示的是“中石化某油库计量系统”。首先叶老师讲了背景:中国石化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一年的原油加工量约为亿吨,其中原油依赖进口,因此,如何降低原油的采购运输成本成为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问题。原油运输大型化或者原油运输管道化已成为中国石化降低原油输送成本的主要手段。国外的油库管理中已经引入了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对油库日常的收发油品作业、储油管理、油库监控系统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而我国的油库自动化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各种计量仪表的精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比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健全。我国的油库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系统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各种系统操作方式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人工开票、开阀、手动控泵的原始发油手段。这些系统一方面是可靠性不高,影响油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

面没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有关人员能够方便及时的了解现场的实时运行情况以及历史生产信息,不能为生产调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同时也不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自动化项目浏览: 油库监控自动化系统 原油调合自动化系统 选矿自动化系统 嵌入式项目浏览: 智能防溜系统 海关油气液体化工品物流监控系统 综合项目要求,从整个系统分析,我们需要: 自动化/嵌入式项目浏览 投标与方案 监控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调试 监控系统验收 项目管理 油库是储存和供应石油产品的专业性仓库,是协调原油生产和加工、成品油运输及供应的纽带。长期以来,我国油库数据采集工作中的许多操作都是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一方面,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另一方面,也不便于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现场的实时运行情况,不利于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随着自动化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 - 制度大全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安全意识(理念):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意识。 1.从重要性说:安全是第一,安全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没有了安全所有的工作都将可能是徒劳。(只是可能,但不要抱侥幸心理,抱侥幸=冒险)没... 一、安全意识(理念):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意识。 1.从重要性说:安全是第一,安全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没有了安全所有的工作都将可能是徒劳。(只是可能,但不要抱侥幸心理,抱侥幸=冒险)没有安全就没有阳光的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员工的饭碗和平安。 2.从企业管理工作的结构 说:安全管理工作是基础工作,是日常工作。 3.从企业效益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安全是一种隐性的、长期的效益。是企业的最大效益。 4.从企业投入说:安全投入明的是在花钱,隐性的是为了企业更少的花钱。安全投入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基本效益,进而扩张更大的效益。现代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效益最大化就得创造最多的收入,而付出尽可能少的成本。但安全投入是最必要的成本之一。 二、安全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和落实。 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人们必须怎样做,做到什么,不能怎样做。 安全制度包括:卫生管理、质量管理、用火用电用水用汽用油管理、劳动保护、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养护维修、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安全设施的使用保管及人员培训。而制度的落实才是制度的实质,才是制度的真实体现。 三、安全责任心 1.员工责任心 整套制冷系统的运行安全与否,除了原设计及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外。再者 就取决操作人员如何正确操作、管理制冷系统,取决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这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心)。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过程要求做到勤看、勤查、勤听、勤摸、 勤记录。 2、管理层的责任心 ? 管理层应十分重视生产安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跟踪检查抓落实,在安全生产上要舍得投入。 四、日常工作中如何预防事故(故障)的发生 ? 减少故障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 1.要有一批技术全面/熟练,责任心强的操作管理人员.(据相关资料表明90%的故障是由于操作或维修不当而造成的) 2.正确掌控整个系统运行状态 (1)完整地/系统地/熟练地掌握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整个系统设备管道阀门的布置)(包括每台设备的构造和原理) (2) 整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压力/温度/液位/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合理、经济. (3)制冷系统四大部件热负荷应匹配(机房主机热负荷/冷凝器热负荷/库房冷却设备热负荷和

氨制冷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食品冷冻厂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设备安装有限公司2011年3月10日

石狮市东益食品冷冻厂冷库工程项目。经双方协商,制冷安装工程由泉州市丰泽南方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承担。为保证安装质量和按期完成安装任务,并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施工方案如下: 一、工程概况及工艺特点: 氨制冷机房设置8ASJ170氨压缩机3台;配套CXV-1120蒸发式冷凝器2台; 50P-40屏蔽氨泵6台;系统配套附属设备9台,分别为:ZA-5.0贮氨器2台、ZA-3.0贮氨器1台、ZL-8.0中间冷却器1台、DXZ-3.5低压循环桶3台、YF-150氨油分离器1台、JY-500集油器1台。 工程地点:石狮市祥芝镇海洋科技园,按照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的施工图纸施工。工程拟定于2009年3月13日开工,争取于2009年7月13日竣工。施工项目包括:1、制冷系统设备安装、工艺管道制作安装。 制冷系统的特点是经压缩后的氨蒸汽在充分冷却条件下液化,而液化后的液体在低压条件下可以迅速汽化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们利用这一物质易于压缩、又易于汽化的特点,将压缩机、换热设备、节流机构等组成蒸汽压缩式循环制冷系统。 该系统使用的是活塞式压缩机(即往复容积型压缩机),是靠进入气缸的气体体积的缩小,使单位体积中气体分子密度急剧增加而使气体压力升高,通过蒸发式冷凝器冷却后的高压氨液经节流阀后进入蒸发器中,氨液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二、施工检查和验收依据: 1、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劳部发[1996]140号文《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 5、GB50274-9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及开闭环实例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及开闭环实例分析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并从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方面对自动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列举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几个实例,结合实例分析了开环控制和闭环的优缺点,并对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开环、闭环 1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及发展概述 所谓的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称为控制器)操作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状态或参数(称为被控量),使其按预先设定的规律自动运行。 一般情况下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20世纪40-60年代,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解决单输入单输出问题,主要采用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此阶段所研究的系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对非线性系统,分析时采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不超过两个变量。 1.2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20世纪60-70年代,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分方程可以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时变的。 1.3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方向发展。“大系统理论”是用控制和信息的观点,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题的技术理论基础。而“智能控制”是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 2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按照控制方式和策略,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一种简单的控制系统,在控制器和控制对象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控制器产生任何影响,如图1所示。在该类控制系统中,对于每一个输入量,就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工作状态和输出量,系统的精度仅取决于元件的精度和执行机构的调整精度。 控制量输出量 图1 开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技术简介 (4) https://www.sodocs.net/doc/a113200319.html,简介 (4) 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8) 2.1需求规定 (8) 2.2运行环境 (8) 2.3数据库设计 (8) 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 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 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 2.4结构 (11)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 3接口设计 (12) 3.1用户接口 (12) 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 (13)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2000

氨制冷系统安装施工验收规范SBJ12-2000 1总则 1.0.1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制冷系统管道内工作介质的工作温度高于-45℃的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包括以氨(NH3)为制冷剂的各类冷藏库;人工制冷设施中以氨为制冷剂,氯化钠(钙)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等为载冷剂的各类制冷装置的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 1.0.3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必须按工程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2氨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管道、阀门、自控元件、仪表、管件及涂料、保温材料等必须具备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等的有关规定。 3 氨制冷系统的安装应按本规范各章节规定的内容进行质量检查,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单,并由有关负责质检的人员进行签证。 1.0.4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制冷设备的安装 2.1 一般规定 2.1.1 本章适用于以活塞式、螺杆式、回转式氨制冷压缩机为主机,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冷式冷凝器及其制冷辅助设备的安装。 2.1.2 氨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制冷设备及阀门、压力表等必须彩氨专用产品。阀门管件等严禁采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与制冷剂接触的铝密封垫片应使用高纯度的铝材。

法兰、螺纹等连结处的密封材料,应使用耐油橡胶石棉板、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氯丁橡胶密封液或甘油一氧化铝等。 2.1.3 制冷设备基础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2.2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 2.2.1 本节适用于带有公共底座整体出厂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和压缩机、电动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等部件在同一公共底座上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对于解体出厂或无公共底座的制冷压缩机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执行。 2.2.2 对于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有关规定。 2.3辅助设备的安装 2.3.1 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集油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泵等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其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尺寸并应符合设计文件中设备管道接口的方向;对于空气分离器等吊挂式辅助设备,尚应检查其支、吊点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3.2 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吹污,吹污可用0.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进行,次数不应少于3次,直至无污染物排出为止。 2.3.3 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2.3.4 无特殊要求的卧式辅助设备安装水平偏差和立式辅助设备安装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宜大于1/1000。 2.3.5 有油包和放油口在设备一端的贮液器、卧式氨液分离器、卧式蒸发器等设备的安装,

自动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过程控制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班级:0910030201 学号:2009100302119 姓名:张松成绩:

2012年11月14日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基本指令,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掌握交通灯控制的多种编程方法,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技巧。 二、实验说明 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按以下规律显示:按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的顺序。南北红灯亮维持25秒,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并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在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同时,南北红灯熄灭,绿灯亮。东西红灯亮维持25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0秒,然后闪亮3秒后熄灭。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如图1、图2所示。 图 1

图 2 三、实验步骤 1.输入输出接线 输入SD 输出R Y G 输出R Y G I0.4 东西Q0.1 Q0.3 Q0.2 南北Q0.0 Q0.5 Q0.4 2.编制程序,打开主机电源编辑程序并将程序下载到主机中。 3.启动并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 四、参考程序 方法1:顺序功能图法 设计思路:采用中间继电器的方法设计程序。这个设计是典型的起保停电路。

方法2:移位寄存器指令实现顺序控制 移位寄存器位(SHRB)指令将DATA数值移入移位寄存器。S_BIT指定移位寄存器的最低位。N指定移位寄存器的长度和移位方向(移位加=N,移位减=-N)。SHRB指令移出的每个位被放置在溢出内存位(SM1.1)中。该指令由最低位(S_BIT)和由长度(N)指定的位数定义。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与调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氨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

氨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制冷是指用机械方法,从一个有限的空间取出热量,使该处的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这个过程是靠热传递来完成的。制冷技术是一项工艺极其复杂,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尤其是系统中的氨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使人窒息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生产都有潜在的较大的危害性。所以要求制冷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属冷库设备的构造、结构、性能、特点、分布情况、工艺流程、运行原理,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并具备查患排险能力,这样才能胜任制冷运行和管理工作。下面就围绕察尔森水库管理局冷库氨制冷设备四大主要部件及其制冷工作原理谈谈自己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一、制冷工作原理 察尔森水库冷库属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它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氨罐、油分离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集油器,水冷却装置,各种阀门、压力表、测温仪和高低压管道组成。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最基本的部件。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之外,

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即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液在系统内不断地发生形态变化,进行冷热变换完成制冷。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活塞式压缩机是目前广泛用于大中型冷库的制冷机型。察尔森水库安装了一台6AW10型单级氨压缩机和一台8ASJ10型双极氨压缩机,均是大连冷冻机厂生产的。活塞式压缩机主要由机体、曲轴、连杆、活塞、进排气阀组、安全阀、能量调节机构,润滑系统和直联式电动机配装而成。 6AW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 6”表示压缩机有6缸(3个排气缸,3个吸气缸),“ A”表示以氨制冷剂,“W表示气缸排列的样式如果字母W型,“10”表示汽缸直径为10厘米。该机活塞行程为200毫米,转速为960转/分,标准制冷量为2900000千焦/ 小时, 电动机功率为37千瓦/小时, 该机能将库温降至-30C。 8ASJ10型压缩机的总体结构是:“8”表示压缩机为8个汽缸,“A”表示氨制冷剂,“ S”表示汽缸排列样式像扇子型,“J”表示单机两级,即在一台机体上没有低压级和高压级,两次压缩制冷。其中6个缸(3个低压吸气缸,3 个低压排气缸)为低压级,2 个缸(1 个高压吸气缸,1 个高压排气缸)为高压级,该机分设高压腔和低气腔两次分别做工制冷的目的是:分割高低压缸压力差,做梯级压缩制冷,以取得较低的温度,该机能将库温降至 -45C,标准制冷量为4100000千焦/小时,电动机功率为31千瓦/小时.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编号:AQ-JS-0819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 措施 Safe oper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氨(NH3)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33.4℃,溶点—77.7℃。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 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 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

(整理)几个开环与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例子

2-1 试求出图P2-1中各电路的传递函数。 图P2-1 2-2 试求出图P2-2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图P2-2 2-3 求图P2-3所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1)求图(a )的 ()()?=s X s X r c (2)求图(b )的() () ?=s X s X r c (3)求图(c )的 ()()?12=s X s X (4)求图(d )的 ()() ?1=s F s X 图P2-3 2-4 图P2-4所示为一齿轮传动机构。设此机构无间隙、无变形,求折算到传动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粘性摩擦系数和()()() s M s s W 2θ= 。

图P2-4 图P2-5 2-5 图P2-5所示为一磁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设工作时电枢电流不变,控制电压加在励磁绕组上,输出为电机角位移,求传递函数()() () s u s s W r θ=。 2-6 图P2-6所示为一用作放大器的直流发电机,原电机以恒定转速运行。试确定传递函数() () ()s W s U s U r c =,设不计发电机的电枢电感和电阻。 图P2-6 2-7 已知一系统由如下方程组组成,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s X s W s W s W s W s X s X c r 87111--= ()()()()()[]s X s W s X s W s X 36122-= ()()()()[]()s W s W s X s X s X c 3523-= ()()()s X s W s X c 34= 2-8 试分别化简图P2-7和图P2-8所示的结构图,并求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图P2-7 图P2-8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目的: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 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建立此验收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于以活塞式、螺杆式、回转式氨制冷压缩机为主机,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冷式冷凝器及其辅助设备。责任部门:运营处设备 1引用标准: 1.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1.2《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 1.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1.4《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定》GB9237 1.5《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 1.6《液体无水氨)GB536 2制冷设备的安装 2.1一般要求 2.1.1氨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制冷设备及阀门、压力表等必须选用氨专用产品。 2.1.2阀门、管件等严禁采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 2.1.3与制冷剂接触的铝密封垫片应使用高纯度的铝材。 2.1.4法兰、螺纹等连结处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油橡胶石棉板、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氯丁橡胶密封液或甘油一氧化铝等。 2.2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 2.2.1本节适用于带有公共底座整体出厂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和压缩机、电动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等部件在同一公共底座上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的安

装。对于解体出厂或无公共底座的制冷压缩机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的有关规定执行。 2.2.2对于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有关规定。 2.3辅助设备的安装 2.3.1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集油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泵等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其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位臵、尺寸并应符合设计文件中设备管道接口的方向;对于空气分离器等吊挂式辅助 设备,尚应检查其支、吊点的位臵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3.2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吹污,吹污可用。 0.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进行,次数不应少于3次,直至无污物排出为止。 2.3.3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 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2.3.4无特殊要求的卧式辅助设备安装水平偏差和立式辅助 设备安装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宜大于1/1000。 2.3.5油包或放油口在设备一端的贮液器、卧式氨液分离器、卧式蒸发器等设备的安装,应以2/1000的坡度坡向放油口一方。 2.3.6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应水平安装,氨液进口端应高于 另一端,其坡度应为2%。 2.3.7安装在常温环境下的低温设备,其支座下应增设硬质 垫木,垫木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垫木的厚度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方式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 3.分析典型案例,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4.学会用框图来归纳控制系统实例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理解和分析简单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控制与设计”第二节的内容,其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控制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以及两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并熟悉它们工作原理和作用。 生活中不乏简单控制系统的应用,人们对此往往象看待日出日落一类自然景色般的习以为常。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用控制的思维看周围的存在,分析其道理,理解其基本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以及根据控制系统方式分类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类,并侧重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和分析了控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获得了有关控制及其应用的初步感性认识和体验,但是对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机理还缺乏了解,他们对进一步了解控制系统的知识是有探究的欲望的。结合前面的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分析案例中控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有怎样的工作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策略: 1. 教法: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采用“案例情景—机理分析—总结归纳-认识提升”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教与学置于具体的案例情景当中,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本着“回想—分析—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2. 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特别是引导学生会学用系统框图来抽象概括控制系统、帮助分析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资料、技术试验工具、材料等

PWM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3.设计内容 (3) 4.设计总结 (10) 4.参考书目 (11) 5.附录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 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部门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方案的选择: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题目:PWM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要求: 1.要求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定温度为230度,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器件,要求无余差,超调小,加热速度快。 2.硬件采用51系列单片机,采用固态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 3采用keil c作为编程语言,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 4.要求用protel设计出硬件电路图。 5画出系统控制框图。 6 画出软件流程图。 3.设计内容 3.1 PID控制原理 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这一控制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一样的控制器称PID控制器

3.1.1.模拟PID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为了说明控制器 (t)与实际输出信号n(t)进行比的原理,以图1.1的例子说明。给定输入信号n (t)-n(t),经过PID控制器调整输出控制信号u(t),u(t)对目较,其差值e(t)=n 标进行作用,使其按照期望运行。 常规的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同1.2所示。该系统有模拟PID和被控对象组成。图中r(t)是给定的期望值,y(t)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值构成控制偏差e(t): e(t)作为PID控制的输入,u(t)作为PID控制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构成PID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构成PID控制的规律为: 其中:Kp为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为控制器的未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目的:为确保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的安装质量和安全运行,促进安装技术的进步,特建立此验收规。 适用围:适用于以活塞式、螺杆式、回转式氨制冷压缩机为主机,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冷式冷凝器及其辅助设备。 责任部门:运营处设备 1 引用标准: 1.1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75 1.2《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74 1.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35 1.4《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定》GB 9237 1.5《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 1.6《液体无水氨)GB 536 2 制冷设备的安装 2.1 一般要求 2.1.1 氨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制冷设备及阀门、压力表等必须选用氨专用产品。 2.1.2阀门、管件等严禁采用铜和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 2.1.3 与制冷剂接触的铝密封垫片应使用高纯度的铝材。 2.1.4 法兰、螺纹等连结处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油橡胶石棉板、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氯丁橡胶密封液或甘油一氧化铝等。 2.2 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 2.2.1本节适用于带有公共底座整体出厂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和压缩机、电动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等部件在同一公共底座上的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的安

装。对于解体出厂或无公共底座的制冷压缩机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75的有关规定执行。 2.2.2 对于制冷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组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74的有关规定。 2.3 辅助设备的安装 2.3.1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集油器、低压循环贮液器、氨泵等设备就位前,应检查其基础及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尺寸并应符合设计文件中设备管道接口的方向;对于空气分离器等吊挂式辅助 设备,尚应检查其支、吊点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3.2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吹污,吹污可用。 0.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进行,次数不应少于3次,直至无污物排出为止。 2.3.3辅助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单体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2.3.4无特殊要求的卧式辅助设备安装水平偏差和立式辅助设备安装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宜大于1/1000。 2.3.5油包或放油口在设备一端的贮液器、卧式氨液分离器、卧式蒸发器等设备的安装,应以2/1000的坡度坡向放油口一方。 2.3.6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应水平安装,氨液进口端应高于另一端,其坡度应为2%。 2.3.7安装在常温环境下的低温设备,其支座下应增设硬质垫木,垫木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垫木的厚度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