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型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https://www.sodocs.net/doc/a118404384.html,

抗菌药物介绍

药物化学课学什么 1、了解各类药物的发展历史,从中领悟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机遇。 2、研究构效关系,了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3、了解各类药物的治疗范围、毒副作用。 4、学习了解各类药物的合成方法及相关化学知识

抗菌药物 一、概述 1.定义 抗菌药物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麻疯药,抗真菌药。 2.抗菌药物分类 2.3 抗生素和抗菌剂的发展历程 磺胺类1936 青霉素类1940 四环素类1949 氯霉素类1949 氨基糖苷类1950 大环内酯类1952 糖肽类1958 链阳性菌素类1962 喹诺酮类1962 半合成和全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1970-1999 噁唑烷酮类2000

第一章 磺胺类抗菌药物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ulfa-drugs )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传染病得到控制。特别是该类药物作用机理的阐明,开辟了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对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磺胺类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发现 1932年Domagk 发现百浪多息2 可使鼠、兔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SO 2NH 2 H 2N N H 2N NH 2 N SO 2NH 2 1 2 1908 年 1932 年 1933年报告了 2 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个病例。 百浪多息的缺点:水溶性小,毒性较大。 结构改造-合成了水溶性百浪多息 3 。 N aO 3S C H 3C O N H S O 3N a N O H N S O 2N H 2 3 2.药效基团磺酰氨基的确立 SO 2N H 2 H 2N S O 2N H A c H 2N 2、3的基础上法国巴斯特研究所合成了一系列偶氮化合物,由于偶氮是生色基团,所以开始认为偶氮是药效基团。但研究发现只有含磺酰氨基的偶氮才有抗菌活性,无磺酰氨基的偶氮化合物无抗菌活性。2、3在体外均无抗均活性,只有在体内有抗均活性,在服药人体内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 理规定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八?利用信息化手段,HISS系统及合理用药软件,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和临床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一医院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二医院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这篇文章全说清楚了!

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这篇文章全说清楚了!

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这篇文章全说清楚了! 本文将对NOACs的适用范围、抗凝效果的评估、拮抗剂的作用机理等3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值得收藏!作者丨一条锦鲤来源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非维生素K拮抗的口服抗凝药(NOACs)包括直接抑制II因子的达比加群和抑制Xa的沙班(-Xaban)类药物(如利伐沙班)。尽管在现阶段的临床研究中NOACs还在没有拮抗剂的状态下“裸奔”,使用NOACs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也并不大于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s,华法林),但当使用NOACs的患者出现了危及生命的出血或者需要行急诊手术时,能迅速逆转抗凝作用的NOACs的则更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NOACs的使用指征目前NOACs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房扑下的卒中预防、静脉血栓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全身情况较差病人的静脉血栓预防等4种情况。图1:NOACs适应证NOACs有3个固有属性与严重出血或施行急诊手术相关:起效快:NOACs的抗凝峰值在口服药物后1-3小时,因此发生出血或施行急诊手术时间与末次服用的时间间隔非常重要。半衰期短:与华法林相比,NOACs药物半衰期更短(分别为36-42小时以及10-14小时),在不使用拮抗剂情况下,针对服用NOACs后出现出血的支持治疗时间要短于华法林。手术方面,在服用NOACs后8-12小时即可进行急诊

手术。经肾排泄:所有NOACs的排泄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肾脏,评估肾清除率对于大出血及需要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以及手术打击都可能造成急性肾损伤,此时NOACs的清除率会相应下降。因此,当我们在处理使用NOACs发生出血或需要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时,需要格外注意:①确定使用的具体药物、剂量以及该患者存在的需要抗凝治疗的适应证;②确定距离上一次服药的时间;③评估出血的严重性或急诊手术的紧迫性;④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评估肾功能。2NOACs抗凝效果的评估使用NOACs时不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然而评估凝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帮助确定急诊手术施行时机、确定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中NOACs的累积量。图2:现阶段评估NOACs抗凝效果的试验汇总达比加群低剂量使用时以浓度依赖性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药浓度增加到一定水平后aPTT则进入平台,且结果的敏感性与试剂盒选择有关。相比之下,凝血酶时间(TT)对于达比加群的定性更有意义,在仅有少量达比加群存在时,TT 也有显著的延长。同时,稀释的PT、蛇静脉酶凝结显色分析可以实现达比加群定量试验,两种试验都可以在血药浓度0~50 ng/ml范围内准确测定出达比加群浓度。有研究表明使用旋转弹性测量法进行的粘弹性试验与血中达比加群水平 也有相关性,或成另一潜在的定量试验方法。沙班类药物对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市卫生局办公室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二级医疗机构职能。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荆楚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全院各科室。 四、活动内容 (一)健全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附件1),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将抗菌药物预警制度临床应用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提高指标权重。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摸清底数,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事管理委员会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在前 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培养专业人员,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培养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鼓励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四)分级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指导本院合理用药的工作职能,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 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 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 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 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 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 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短期

抗菌药物专项考核答案

抗菌药专业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2016年度) 日期:姓名:成绩: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实施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A); A.院长 B.医教科科长 C.临床科室主任 D.主任医师 2、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C) A. 院长 B.医教科科长 C.临床科室主任 D.主任医师 3、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B) A.30% B.40% C.50% D.60% 4、肿瘤专科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C) A.1% B.5% C.10% D.20% 5、肿瘤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D)以下。 A.10DDDs B.20DDDs C.25DDDs D.30DDDs 6、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C) A. 0 B.50% C.30% D.25%

7、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ABCD) 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 未获知致病菌前,可根据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结合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8、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分别为(ABC) A. 非限制使用级 B. 限制使用级 C. 特殊使用级 D.一般使用级 9、关于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下列正确的是(ABCD) A. 医师经培训须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分级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B.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考核合格,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C. 中级以上医师考核合格,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D. 初级以上医师考核合格,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10、抗菌药物分级用药指征是(ABC) A.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B.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 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C.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D.治疗轻度感染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11、下列属于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ABCD)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概念与诊治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概念与诊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周新 导读:咳嗽是社区门诊医师特别是呼吸专科医师遇到的常见症状。剧烈、严重、频繁的咳嗽,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和工作, 还可能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属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什么叫UACS,它的临床对策和临床处理又是怎么样的? 咳嗽很常见,引起咳嗽的原因也很多,其中UACS与咳嗽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一、UACS与咳嗽 (一)UACS的概念: UACS的概念:由上呼吸道疾病如普通感冒等通过鼻分泌物后流和/或炎症刺激引起的咳嗽统称为UACS。 PNDs:Postnasal drip syndrome (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由于尚无法明确上呼吸道疾病导致的咳嗽是由鼻后滴流、直接刺激或上呼吸道咳嗽受体炎症引起,2006美国ACCP指南编撰委员会一致建议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替代PNDS。 (二)上呼吸道疾病引起UACS的途径 上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分泌物后流和咳嗽受体炎症刺激,从而刺激迷走神经,传达到咳嗽中枢,运动神经然后引起咳嗽反应。(三)咳嗽的分类 按照咳嗽的持续时间将咳嗽分为3类: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嗽的主要病因: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等。其中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普通感冒咳嗽的发生机制为:A.病毒引起的鼻分泌物后流。B.病毒感染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导致上呼吸道传入感觉神经敏感性增高。 2、亚急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感染后咳嗽,占48.4%,UACS /PNDs占33.2%,咳嗽变异性哮喘,占15.8%。因此UACS /PNDs也是感染后咳嗽的原因之一。 3、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UACS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其中,鼻-鼻窦疾病均可引发UACS:包括变应性鼻炎、常年的非变应性鼻炎、感染后鼻炎、细菌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解剖学异常导致的鼻炎、理化刺激引起的鼻炎、职业性鼻炎和药物性鼻炎和妊娠鼻炎等。 慢性鼻-鼻窦疾病引起UACS的病因分布: 一一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 综上所述:UACS/PNDs是急性和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根据《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及范围: 1、三级权限药师:可使用非限制级使用级药物、限制使用级药物及由抗感染治疗会诊专家组会诊同意后的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药物。 2、二级权限药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药物、限制使用级药物。 3、一级限制药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药物。 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非限制使用级药物:青霉素G钠、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氨苄甲氧苄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甲硝唑、克林霉素、磷霉素、盐酸特比萘芬。 限制使用级药物: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依替米星、妥布霉素、阿奇霉素、替硝唑、酮康唑、氟康唑氯化钠。 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DDD 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30% 6、首次使用时间合理率≥90%(术前0.5-2小时) 7、预防使用疗程合理率≥90%(预防使用时间小于24小时) 8、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五、抗菌药物使用的要求: 1、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2、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三级权限)医师开具处方。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使用限当天量,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申请表)。 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使用时间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5、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六、口腔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特点: 口腔颌面部手术包括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手术。 Ⅰ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Ⅱ类:即清洁—污染手术,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三甲评审抗菌药物核心条款一般条款专项

抗菌药物4核心条款2一般条款专项 4.5.2.3【C】1.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2.抗菌药物使用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3.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相应级别的处方权。4.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使用。 4.6. 5.1【C】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2.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3.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上述制度与规范。【B】1.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15.5.1【C】1.药事管理组织有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2.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4次/年。3.有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4.15.5.2【C】1.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实行责任制管理。2.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能够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持。3.有本院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完成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至少每6个月一次。 ★4.15.5.3【C】1.手术室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2.有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对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规范管理。3.对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常规监控和有效管理,并有月报告制度。★4.15.5.4【C】1.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有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的制度与程序。 1、查看文字资料和记录: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记录。(4.15.5.1)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是否有干预措施及干预前后分析报告;每月至少要抽查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门诊处方、100份急诊处方和30份住院病历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相关资料与记录完整。(4.15.5.1)(3)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记录。(4.15.5.1)(4)参加地区或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情况。 (4.5.2.3) (5)当年度医院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15.5.1) (6)呼吸科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情况。(4.15.5.2) (7)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完成细菌耐药监测分析与干预管理情况。(4.15.5.2) (8)“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及监控与干预管理情况

居民服药用水的研究与进展

居民服药用水的研究与进展 发表时间:2018-04-26T15:53:03.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常宁徐立勤[导读] 最好用白开水服用药物。白开水对药片,药水有溶解,稀释作用,既能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又便于对药物吸收。 (湖北省襄阳市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襄阳 441003)【摘要】服药用水除了白开水可以送服药物外,其它的茶水,果汁,饮料不宜送服药物可以说人人皆知的事情,但是为了图方便省事,随手端起正饮用着的茶水送服药物,也是我们常看到的事情。因此,喝水是否恰当对药效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其实不论治疗什么病,服药用水都是有禁忌的。下面就口服药用水选择进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口服药;用水;宜忌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61-02 吃药时难免要喝水,用什么样的水?用多少水来送服药物更科学呢?如果饮水不科学,还会影响药效。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殊不知,部分药品与热后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已成为影响人们服药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慢性病长期需要药物控制的患者甚为重要。药大多都很苦,所以很多人愿意选择用甜甜的饮料送服药物,可是你知道吗?饮料里含有的某种物质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化学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威胁到你的生命,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白开水送服药物。如一般果汁含维生素C等维生素及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有机酸。若用果汁饮服阿司匹林,保泰松,土霉素,红霉素等,就可使药性因水解而受破坏。四环素与奶品饮料也不宜同时服,因奶品中的钙与四环素生成不溶性络合物,影响药物吸收。带有苦味的药,中医认为具有清热,作用,同时可健胃,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更好的消化食物。有的人吃药不用水,有些人随便拿些饮料,茶水之类一送了之,这些做法都不正确。服药时最好保持站立或坐位。不要躺着吃,服药后也不要立即躺下,至少坐几分钟。喝水越多,接触面越大,对药物的吸收利用效果越好。因为牛奶中的钙会与药物结合,影响吸收,利用,茶水中的鞣酸会使药物沉淀,分解,破坏,影响疗效。浓茶可使乙醇片,康彼身片等酶制剂失去活性。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时,饮酒或其他乙醇制品,可增强降糖作用而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对于患者恢复期的食欲不振,常需借助于某些药物的苦味以发挥其特殊的效用。 有些人患了病习惯用碳酸饮料,茶水、饮料、牛奶,绿豆汤来送服药物?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美年达等,其中含有二氧化碳与胃酸综合后,增加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等)的吸收,可能间接导致过量,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碳酸饮料会增加布洛芬等药物的胃肠刺激。此外,碳酸饮料还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 茶饮料,中药和西药都不应该用茶水送服。茶含有较多的鞣质,鞣质可降低酶制剂(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多酶片)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使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磺胺类药物)失去抗菌活性,毒副反应增加。鞣酸可与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铁锌制剂产生沉淀,不仅阻碍了药物的吸收,对胃粘膜的刺激也特别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胃部不适等不良症状。鞣制与洋地黄类,麻黄碱,奎宁等生物碱生成沉淀,变性,失活,使其疗效降低。鞣酸能对抗潘生丁的扩冠作用。茶叶里含有2%-4%咖啡碱和微量的茶碱,可可碱,具有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等作用。口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镇咳药咳必清,以及中药知母,贝母,酸枣仁等,也不宜饮茶,因为茶与这些药物起拮抗作用,降低疗效。含乳饮料,牛奶,含乳饮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总体来讲能够明显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药效。用含乳饮料服药,很容易令胃肠出现钙化物,导致药力失效,严重者更会生成胆结石,肾结石。含乳饮料内丰富的钙离子,可与四环素族,异烟肼生成络合物,使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减弱抗菌作用。钙离子还可导致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时易产生中毒反应。此外,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含有组胺,不应与抗过敏药同服(扑尔敏,氯雷他定),以免造成体内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另外服用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可能加重腹泻。因此,在服药前后1~2小时内最好也不要喝含乳饮料。绿豆汤,服中药时,绿豆汤是人们喜爱的消暑饮品,能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功效卓著。绿豆本身是一味中药,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如果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腮腺炎,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表现),便秘等热症,实证时,在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中药(黄连,黄芩,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等清热类中药)同时饮用绿豆汤,不会影响药效,两者还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但如果有脾胃虚寒,身体阳虚表现,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麻木,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痛经等虚寒之证,正在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温补类药物(如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及温经散寒类中药(如桂枝,干姜,细辛)时,则应避免服用,否则,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而且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服中药时能否喝绿豆汤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及所服中药性味而定。服西药时虽然关于绿豆影响药效的传闻很多,但目前为止还未有确切证据表明绿豆能让某种药物失效。现代研究发现: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淡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盐酸,叶酸,矿物质钙,磷,铁等。此外,绿豆中还含有牡荆素,鞣质,黄铜,香豆素,生物碱,植物,皂苷等生活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决定了它具有调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等作用。绿豆中的蛋白质,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因此,在误服农药导致中毒或重金属(如,铅,铁,镉,汞等)中毒时,可服用绿豆汤或用生绿豆研粉冲服来解毒。从而保证了疗效及减少了不良反应。 因此,最好用白开水服用药物。白开水对药片,药水有溶解,稀释作用,既能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又便于对药物吸收。又有利于加速排出体外,所以,一般来说,服药时用白开水送服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童卫杭.服药用水讲究多[N].现代护理报.2017/8/5.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考试试题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① 患者感染病情② 感染的病原菌种类③ 抗菌药作用特点④ 以上3 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① 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②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③ 隐球菌脑膜炎④ 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① 慢支急性发作②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③ 急性肾盂肾炎 ④ 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①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②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③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① 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② 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③ 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① 昏迷② 中毒③ 上呼吸道感染④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①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② 长期用药预防③ 晚期肿瘤患者④ 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①手术开始前24小时②术前60分钟内③手术开始后2小时④手术结束后2 小时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① 切口感染② 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③ 肺部感染④ 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①手术后3天②术后24小时③术后1周④用至患者出院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 红霉素酯化物② 利福平③ 氟康唑④ 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 氨基糖苷类② 克林霉素③ 利福平④ 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① 头孢菌素② 青霉素类③ 克林霉素④ 氨基糖苷类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① 腹腔感染② 感染性心内膜炎③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④ 孕妇无症状菌尿 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① 哌拉西林② 头孢哌酮③ 头孢他啶④ 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①青霉素②头孢曲松③两性霉素B④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①克林霉素;②SMZ/TMP ;③氨苄西林/舒巴坦;④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① 氯霉素;② 头孢噻肟;③ 青霉素;④ 多粘菌素B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 试题答案

项目名称:2019年兵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全员培训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试题答案 1、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 A、对绝大多数G+与G-、需氧菌与厌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B、产ESBL 菌株所致严重感染的首选药 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D、对于沙雷菌属、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产碱杆菌等的抗菌作用大多优于头孢他啶 E、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的作用优于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b ) A、亚胺培南——肾毒性大,易代谢,需与酶抑制剂联用;R位碱性强,易导致神经毒性 B、美罗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C、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提高蛋白结合率,半衰期延长;神经毒性降低

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E、比阿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几乎无神经毒性 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其中亚胺培南发生率较高,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发生率较低,故亚胺培南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 C、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 D、可导致皮疹、瘙痒、发热、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E、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血液学方面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但一般能为患者所耐受 窗体底端 2、下列哪种酶(c )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 A、KPC酶 B、A类酶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整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

镇咳祛痰药样稿

第四章镇咳祛痰药 第一节镇咳药 一、概述 咳嗽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清除气道的分泌物和异物,阻止呼吸道感染的扩散。因此,咳嗽一般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亦见于健康人体。但同时它也是许多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疾病主诉之一,是呼吸道受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自行缓解,不必应用镇咳药(antitussive drug),需排痰时如单独应用镇咳药则有害无益,而应与祛痰药联用;对无痰或少痰且咳嗽过于频繁剧烈、影响休息时,应适当应用镇咳药。在应用镇咳药前,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有痰而咳嗽过剧者,可用祛痰药与较弱的镇咳药合用,不宜单独应用强镇咳药,因此合理应用镇咳药可减轻患者痛苦,还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是对症治疗的正确手段。对于剧烈无痰的咳嗽,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或者经对因治疗后咳嗽未见减轻者,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原发疾病的发展,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并发症,应该采用镇咳药物进行治疗。若咳嗽伴有咳痰困难,则应使用祛痰药,慎用镇咳药,否则积痰排不出,易继发感染,并且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部分患者可以发生持续性干咳,这是由于抑制剂抑制激肽代谢的结果,采用激肽拮抗剂可抑制咳嗽反应。 虽然镇咳只是消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但它是呼吸系统疾病必不可少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近20年来,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

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非特异性镇咳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进展】 目前镇咳药的应用具有局限性,许多镇咳药缺乏确切的镇咳效果,或具有患者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所幸随着对咳嗽反射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选择性阿片类和阿片类似受体激动剂、辣椒素受体(VR)拮抗剂、速激肽受体(TK)拮抗剂、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类合成抑制剂、钾通道开放剂、Cl离子通道调节剂、5-TH受体拮抗剂、GABA-B 受体激动剂等都是正在研究中的热点。这些研究有望获得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少的镇咳药物。 二、分类及作用机制 【分类】 咳嗽反射弧包括了咳嗽感受器、迷走传入神经、延髓咳嗽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广义上讲,一个药物凡有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具有镇咳作用。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和机制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两大类。中枢性镇咳药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前者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如可待因,非依赖型中枢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喷托维林、磷酸苯丙哌林、盐酸二氧丙嗪等。外周性镇咳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性镇咳药、支气管解痉性镇咳药、粘膜保护性镇咳药。有些药如苯丙哌林兼具中枢性及外周性镇咳作用。 【作用机制】 镇咳药大多通过对延髓咳嗽中枢的抑制或对气管黏膜的局部麻醉而起镇咳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 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

抗菌药物专项考试A

抗菌药物专项考试A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2.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 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 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 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4.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 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 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 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6.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 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 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 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7.头孢哌酮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 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主要职责中以下那条是错误的( E ): A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B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C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D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E 管理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的购买、储放等事宜。 2.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A)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本机构药物管理部门

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制度

舟山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令第84号[201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二、医务处负责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目录详见附件1。 四、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五、院感科负责对本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六、临床药师负责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七、检验中心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