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

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

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1、情境铺垫。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航模放飞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他们的发明创造作品(出示情境图,组织观看)

2、读懂图意。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结合学生的回答,解读活动衣架与移动书签,体会发明创造)

3、提出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

l 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l 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

1、将护栏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要知道需要多长的护栏,必须知道什么,即让学生明白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2、探究如何得到花坛一周的长度,初步感知周长。出

示探究提示:

l 指一指、画一画。利用学具(花坛模型图片)找出不同形状的花坛一周的长度。

l 量一量,算一算。量出这些花坛的边长,算出他们一周的长度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

l 想一想,说一说。你能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l 探究时先独立思考并尝试,不会的可小组商量。

2、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峄城南关小学郝琳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思考并回答:课件出示

l 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需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l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实质上是求什么的问题?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多样化与优化。出示探究要求:

(1)怎样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方法)为什么?(周长的意义)

(2)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3)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设计意图:探究指导明确方向,所有问题一次性放给学生,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

3、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阴平教研室李强

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

问:1号蟹池是什么形状的?要求它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谁的面积?使学生明确:表面上是求1号蟹池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完成第二次转化。

问: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进行研究。)那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用你手中的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比划比划。(引导学生猜想出可否转化成平形四边形,)

3、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出示探究提示:

l 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着拼成平行四边形

l 观察对比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面积、底、高等

l 你能否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l 根据你推出的公式计算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

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五年级因数倍数阴平刘兴华

探究问题: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都能摆成方阵吗?其他

数行不行?

出示探究要求:

l 动手做:用棋子或纸片分别代替1、2、3、4、5、6、7、8、9、10、11、12这些数摆一摆(或画一画),在能摆成方阵的数下面作标记。

l 观察:看哪些数能摆成方阵?哪些数不能摆成方阵?

l 找一找:分别找一找这两类数的因数,看你有什么发现?

反例

1.小组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小棋子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2.找4、6、8、9、10……和1、2、3、5、7……的因数。

5、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

1、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思考:怎样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呢?(学生会自觉选用条形图)

(2)出示空白表格条形统计图,看懂图意。

(3)师生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课件上完成)

(4)观看条形图,发现从图上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

2、认识折线统计图

过渡语:看来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有没有从图上能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呢?

生答后板书:折线统计图

(1)出示空白表格图,看懂图意。(侧重横轴、纵轴)

(2)师生共同描点。如我们知道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在横轴找表示1998年这条竖线(课件闪烁),然后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300吨横线(课件闪烁),这两线的交点(红点──课件闪烁)就表示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这个过程,我们给它起了一个专门的名字─描点(板书:描点)。描点后通常要在这个点的一边标注上数字,也叫“标数”。

(3)学生描点。下面请同学们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出1999至XX年日处理垃圾吨数的“点”,并标上数。

(4)教师示范连线。把表示数的点,按先后顺序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多媒体把依次相邻的两点分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5)学生自主连线。(完成小组的作品)

3.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优越性(特点)

问题: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务必让学生发现并体会:

l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垃圾无害化日处理的吨数,而且能看出1998—XX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l 折线统计图与条形图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都由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组成

l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我们作出预测。如从XX年开始,处理能力总体是上升的。因为折线统计图,是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趋势。所以人们常常根据这种变化趋势,预测后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但偶然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预测只是一种预测,决不能当成真实的结果。

4. 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预设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预设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预设3: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

(1) 结合图示让学生指认各个花坛一周的长。课件分别出示各个花坛,让学生指认并说出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即初步感知周长,初步会表达: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正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正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

(2) 汇报测量与计算方法与结果。通过长方形花坛、正方形花坛感知4条边相加。通过扇形花坛、圆形可以用绳子围一圈,再把绳子取直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分析与比较,概括周长的概念。结合汇报,让学生观察比较,明确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都是沿着花坛的边,首尾相接围了花坛一周,即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请你现在想想一下它们的周长。

2、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生展示探究成果并解释理由

师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即把1米长的木条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米和画图表示,即两个方面来理解1÷3的结果

观察算式 1÷3= 1÷4=初步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阴平教研室李强

汇报交流结合探究提示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如

l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拼的?学生开始汇报展示(分直角、锐角、钝角进行)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各种三角形的拼摆情况,体会转化思想。

l 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生:……(略)

l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地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l 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的?

生:……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图形、实物也是一样。周长是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首尾相接。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就是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

2、三年级可能性总结临山小学褚芹

通过复习,我们再次认识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可能”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

数量有关,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 可能性小。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表示。

3、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

(1)问:观察 1÷3= 1÷4= 2÷9=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除法中的被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子,除数就是分数中的分母。

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被除数÷除数=

(2)分数与除法有没有不同?生说后师即时概括:除法是一种运算,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分数是一种数,他也可以表示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3)思考: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即解释: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4)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反例: 正负数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正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能不能用今天学过的正负数知识为自己打一个分数?

学生自主发言。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其实对于正负数,我们的祖先早有研究,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吧!

出示资料。(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则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 小结:看了以后,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想不想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呢?那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共同进步。

反例回顾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这三单元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哪些新的收获?同学之间先交流一下。对于还有问题的同学,在课下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还有问题的话,可以请教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把这三个单元掌握的扎扎实实。因为遇到了你,我感到非常的幸福,老师会永远记住,一个个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复习课“回顾整理,再现新知”片段赏析

三年级可能性复习

回顾整理,再现新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整理可能性的一些知识。板

书课题

1、出示研讨的问题,学生个人思考,小组研讨。

l 大家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哪些知识?

l 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l 什么事等可能性?

2、全班汇报。学生先谈论对上面3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组织倾听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量多---可能性大

可能性等可能性

数量少---可能性小

最后小结: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可能”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跟数量有关,可以用分数表示。

四年级万以上数的认识复习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知识回顾,板书要点。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总复习,这节课我们将对第一单元“万以上的数”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万以上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万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改写大数

比较数的大小

2、问题研讨,提升认识。(逐个研讨下面的问题)

l 怎样读写万以上的数?举例说明。

l 什么是近似数?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医个数的近似数?举个例子。

l 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样吗?为什么?

l 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每个方面的问题作简要讲述

四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

如出示下面的研讨问题并逐个研讨

1、如何口算78÷6= ? 390÷30= ?

2、怎样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它有什么作用?

4、我们学习了那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问题1: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务必使学生掌握,把被除数分成整数数和较小的两位数,分别相除再相加。对于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可借用乘法口诀,想乘法算除法。

问题2:教师从计算的法则、试商的方法、商的位数判断以及验算等方面进行小结。

问题3:要让学生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是除法特有的变化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问题4:要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如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总价=单价×数量速度=路程÷时间

六年级圆的复习

一、问题引领,再现新知。

1、出示一个圆,问:谁能说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圆进行解读,最后落点在:圆与定点等长的点的轨迹,是封闭的曲线图形

2、怎样画一个圆?在同圆内半径、直径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画圆先确定圆心的位置,再把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就是圆。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板书:d=2r r=

3、什么是圆周率?它的值是多少?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认识?

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确: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目前算到了小数点后的6万亿位,做题目一般取,一般人背到。

4、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明确二者从概念、公式到单位的区别,板书公式。

C=πd C=2πr S =πr2

5、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中间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策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把绕在圆周上的绳子拉直再测量或采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滚动的痕迹。这种把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图形的方法,是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圆面积的推导: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6年级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现在请回想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l 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l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运用了怎样的策略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柱体占有空间的大小,通过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我们得到计算公式为:V=sh 运用这一公式我们可以解决与圆柱体体积相关的数学问题。下面有没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呢?好,下面开始练习挑战。

练习题目设计赏析

1、正负数

(1) 教材第74页(试一试)第1题。

本题一是让学生体会正负数可产生于标准差,二是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可按如下的方式处理

1、出示题目,读题审题,让学生先说-

2、+2等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再解读他们的具体含义

2、第一袋味精与第二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为什么?第三袋与第四袋呢?

3、第5袋味精合格吗?为什么?

4、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类似的标注?

2、握手次数

一场体育比赛中,一共有10名运动员。如果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找找规律,求出结果。

l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侧重理解每两个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的意思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模板.doc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B

最新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据了数一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 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二 活动目标: 学习多种按群计数的方法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陇县温水镇中心小学王焕成 摘要::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活选取素材。 关键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020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2020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

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_棒?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 3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3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

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掌握、理解. 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 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 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生活 情境图 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并让其板演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

教学设计 1、认识线段——陈艳华........................................................................12、认识线段——张玉云........................................................................33、认识厘米——王勇...........................................................................54、确定位置——张艳莉........................................................................75、认识角——周娟 (10) 6、除法竖式——严蔚 (12) 7、观察物体——刘倩 (16) 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刘妍慧 (18) 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黄斌 (20) 10、24时记时法——成小丽 (23) 11、24时记时法——王德祥 (25) 12、认识分数——陈芝娟 (28) 13、认识分数——孔祥华 (30) 14、平均数——虞益锋 (33) 15、找规律——胡晓颖 (35) 16、找规律——王春晴 (39) 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黄亚蕾 (42) 18、三角形的认识——吴静 (44) 19、认识负数——顾娟 (46) 20、认识负数——傅燕娟 (49) 21、小数加法和减法——尹素文 (51) 22、找规律——孙春育 (53) 23、认识公顷——梅志华 (55)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刘国文 (57) 25、认识比——吴存明 (60) 26、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徐志刚 (62) 27、百分数的认识——陆建民 (64)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括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括号》优 秀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设计说明 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因此本课时从以下两点进行设计: 1.用对比促深化,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领悟,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有序。 2.在解决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时,体会有序思考的作用。 数学教材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

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一个人受益一生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只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模仿解决,是根本行不通的,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运用恰当的思想方法解决。在教学中,设计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进行有序运算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的不少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混合运算,总结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继续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力。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教师用简短的语言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已有认知,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教和学都有了明确的目标。 ⊙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一、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小文获多少枚? 小玉获多少枚?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生: 生:4枚 生:4枚 生:4+4=8 4 2=8 2×4=8 学生互相说表示 的含义 3′ 1′ 同学们积极观察评 比栏,很高兴看到自 己和他人的学习成 果,愿意表达自己的 看法。 操作观察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问:一把小伞用5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回答: 2′ 3′ 能积极参与动手摆 小伞的活动,愿意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加比赛活动积极 性非常高,愿意与同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案范例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 案范例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 a、8 4 b、8 8 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7、一个房间长10米,宽4米.在地面上铺正方形的地砖,如果地砖边长是20厘米,需要地砖多少块?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教案范例二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汇总]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 执教者:姓名单位:×省×市×县××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年级(上或下)册第×页××。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 1( 活动内容: 2(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 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部编版小学数学包装教案优秀范文总汇

部编版小学数学包装教案优秀范文 总汇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包装》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 6×8= 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 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 . 6 扩大到10倍2 6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篇二: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 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 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 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 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 后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 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 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平均数”教学实录 一、建立意义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如果张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欢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姚明和 乔丹那样。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 的小强、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上星期,他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把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及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今天是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大肥羊学校”参观。 走进校门,就看见校长慢羊羊在给大家出口算题。我们和他们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1、出示: 30×2 500×3 2000×4 2000×4你都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都是从个位乘起的,你为什么不从个位乘起啊?

我们先算2×4,就是把2000看成了2个千,2个千乘4等于8个千,所以是8000。 问:想一想,在计算着三道题的时候我们是怎么算的? (都是把多位数乘一位数变成了一位数乘一位数。) 这里,“变”在数学里叫做转化。(板书:转化) 2、师:同学们算得这么快,校长非常高兴,亲自带大家去参观学校的图书 馆。(出示课件) 校长说——我们学校打算再买一些图书,您们愿意帮我算算价钱吗? 出示课件: 学校图书馆买了3本《365夜故事》,每本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列式。 估算。 师:28×3到底等于多少呢? 请你把这道题笔算出来。 注意:为了节约时间。只列式并笔算,不写答题。 师:找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竖式。 师:你算得和他一样吗?那我们再跟估算的结果比较一下,还是比较接近的。 这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今天我们继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