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时作业8分析

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时作业8分析

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时作业8分析
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时作业8分析

课时作业(八)

[学业水平层次(A)]

1.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阶段顺序正确的是( )

A.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双核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花粉粒

B.小孢子母细胞→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双核期→花粉粒

C.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花粉粒

D.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双核期→单核期→花粉粒

【解析】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称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然后经过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到花粉粒。

【答案】 C

2.(2015·临沂高二检测)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产生花粉植株的过程或中间结构,其中在两种途径中代表的内容不相同的是( )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由题图可知,①过程为脱分化过程,两途径是完全相同的,②为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是不同的。若②为胚状体,则③为分化;若②为愈伤组织,则③为再分化,因此③也是不同的。④均为丛芽,是相同的。

【答案】 C

3.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

B.对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时采用醋酸洋红法

C.焙花青—铬矾法能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D.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完全一样

【解析】在选择花药时,镜检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中,最常用的方法为醋酸洋红法;对于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因细胞核不易着色,可采用焙花青——铬矾法;焙花青——铬矾法可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醋酸洋红法与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不同,前者需将花药用镊柄捣碎,后者在染色前需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

【答案】 C

4.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培育,发育成完整植株。进行组织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

A.茎尖B.子房壁

C.叶片D.花粉粒

【解析】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由于基因重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本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繁殖名贵花卉时,为了防止发生性状分离,既不能用种子繁殖,也不能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

【答案】 D

5.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诱导花粉植株成功及诱导成功率高低的因素( ) A.不同的植物 B.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

C.花期的早晚 D.花粉的数量

【解析】不同的植物、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花期的早晚、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等因素都会影响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对花期而言,选择早期的花药培养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对花粉的发育时期而言,选择单核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答案】 D

[能力提升层(B)]

6.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分裂形成的一个花粉粒中的一个花粉管细胞核和两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是( )

A.AB、Ab、Ab B. AB、AB、AB

C.AB、aB、aB D. aB、ab、ab

【解析】一个小孢予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中的细胞核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花粉管细胞核和一个生殖细胞核,生殖细胞再经

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所以花粉管细胞核和两个精子基因型相同。

【答案】 B

7.下列关于花药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材料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选择花药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对于选出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

D.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可以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为植株

【解析】影响花药培养成功率的因素有多种,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将花蕾用酒精和氯化汞溶液进行消毒。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或幼小植株时,需要分瓶培养,才能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或将幼苗分开。

【答案】 D

8.接种和培养花药时应注意的事项全对的一组是( )

①不损伤花药②彻底去除花丝③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④花药开裂释放出的幼小植株会分别发育成单倍体,无需分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花药受损伤,易从受损部位产生愈伤组织;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幼小植株形成后由异养转为自养,需要光照;花药开裂释放出的胚状体要尽快分开,分别移植到新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难以分开。

【答案】 A

9.关于胚状体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花药培养中,由小孢子发育成胚状体

B.可直接由器官上发生

C.在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先由细胞形成一个胚性细胞团,再发育成胚状体

D.不同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一般是同步的,在一个培养物材料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

【解析】由于花药的花粉的发育程度不同,培养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

胚状体的发生一般是不同步的。

【答案】 D

10.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子,下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___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过程,X代表的是____________,③表示的是____________过程,④表示的是诱导________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________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来源于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________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________________。

(3)植株甲进行________________,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乙、丙两种植株中,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________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________种,该植株群体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种。花粉培育在育种上的特殊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开辟育种新途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产生花粉植株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花药离体培养一般经过脱分化、再分化两个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一般对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1)脱分化再分化胚状体分化(或发育) 生根

(2)激素单倍体细胞的全能性

(3)染色体加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无性生殖

乙一多缩短育种年限

[拓展探究层次(C)]

11.下列有关月季花药培养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花药培养可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至长出幼小植株再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B.镜检花粉时可用醋酸洋红法或焙花青——铬矾法染色,后者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C.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

D.如果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幼小植株,还需对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解析】花药培养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后,要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再分化生芽、生根,发育成幼小植株;由于花粉植株常出现染色体倍性变化,需对再生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答案】 A

12.(2015·晋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组织培养玉兰花所需营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S培养基中既需硝态氮又需铵态氮

B.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供糖

D.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

【解析】本题应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通常植物本身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不需从外部供给糖,但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异养的状况下,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糖类,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

【答案】 C

13.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得到大量幼苗的两种方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基础都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花药能诱导为单倍体植株的原因是花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尽管遗传物质是体细胞的一半,但仍具有全能性

C.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必须经过移栽炼苗后,才能移到大田栽培,而花药离体培养不需要

D.植物组织培养中若发生突变,则其后代可能表现出突变性状,但是花药离体培养中的突变,一定表现相应突变性状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都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尽管花药细胞中遗传物质是体细胞的一半,但仍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或遗传信息),因此仍具有全能性。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若发生隐性的基因突变,由于基因成对存在,所以后代不一定表现其突变性状,但仍能保持亲代的性状;而花药中的基因单个存在,若有突变,性状就发生变化。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试管苗,都必须通过移栽炼苗后才可进行大田栽培。

【答案】 C

14.为提高玉米产量,科学家在育种和栽培过程中进行研究。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回答:

(1)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发育成植株D,取D的花药培养成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为植株G。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________分裂;从育种方式上分析,D→G属于________育种。

(2)D植株上的小孢子母细胞形成精子所经历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首先要经过“小孢子四分体时期”,这里的“四分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其后某个时期对离体刺激最敏感,一般来说在

________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3)选取茎尖放入A瓶中培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取D植株茎的切段放入A瓶培养,首先要进行________,一般是刷洗后用流水冲洗20 min,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后再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________s,立即取出,在无菌水中冲洗并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再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 min,取出后在__________中清洗至少3次,以______________。

(4)C和F试管苗不能直接栽培到大田中,要进行________。

【解析】(1)由茎尖经A、B、C发育为D为组织培养,D为正常植株,由D 到F为花粉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植株G,为单倍体育种,其生长发育过程的细胞分裂均为有丝分裂。(2)花粉在单核期对离体刺激最敏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3)选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的原因是茎尖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容易表达出全能性。另外该处细胞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培育出无病毒植株。若对D 茎的切段进行培养,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4)C和F试管苗不能直接栽培到大田中,应先进行试管苗移栽培养。

【答案】(1)有丝单倍体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四个小孢子连在一起单核

(3)茎尖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嫩细胞,更容易通过培养表达出全能性,细胞刚刚分裂产生,还没有被病毒或细菌感染,可以直接培养出无病毒植株外植体消毒6~7 无菌水漂净消毒液

(4)试管苗移栽

15.如图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单倍体育种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是把幼小的花药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放在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配制该培养基时,需要的物质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三种)

(2)过程②是花药在MS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的脱分化,发生多次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

(3)过程③是诱导再分化出芽和根,最后长成植株,长成的植株(不考虑核与核之间融合)是________植株,其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生产上无推广应用的价值,若要使其结子结果,可在移栽后在幼苗的________滴加适宜浓度的B物质,通常用到的B物质是________。

(4)过程②与过程③所用培养基有差异,主要是________的差异。

【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需要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等,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2)脱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此过程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3)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对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后,则恢复可育性。

(4)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答案】(1)水、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琼脂、植物激素、有机物等(任答三种都可) (2)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有丝分裂(3)单倍体茎尖秋水仙素(4)植物激素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 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 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 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 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 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先秦时期,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研究 专题六作业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改革专题研究 专题六作业(必做) 学习完本专题后,回答以下问题: 语文教学范式从“授受”到“对话”转型的原因探究。(必做)答:第一,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头戏。对话作为一种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阅读教学研究领域。从“对话”角度研究阅读教学,究其根本目的,是要从理论上来探讨阅读教学的本质,并有效指导阅读教学的实践。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对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理念,也不是将文学批评、哲学理论和一般的教学理论中的“对话”思想简单地移植到阅读教学中来,“对话”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具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双重意义。但从目前阅读教学对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理论上讲,关于阅读教学对话的研究还存在着认识上的种种偏差;从实践层面上讲,目前存在着持守着接受式教学而忽略对话或无视对话,追求对话但实际上实施的是假对话等等误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对话理念与对话理论深入到教育教学中来,由此带来了阅读教学的深刻转型:即由传统的“接受范式”向“对话范式”的转换。 阅读教学接受范式是我国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或将继续存在的一种教学范式,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对教学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1.接受范式的阅读教学本质观:知识灌输 其实,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不是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是将自己的知识原封不动的复制后“粘贴”给了学生。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学生就是“白板”,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 2.教学目的观:传授正确的知识和真理 这种阅读教学的“接受范式”再将文本客体化的同时,也将学生客体化了。从而使学生变成了接受训练的机器。 3.教学方法论:讲析方法论 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目的决定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的接受范式里,重视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能力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教师通过讲解自己或者是教参中对教材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师和教学参考的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理性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的接受范式里,有一种既定的假设就是教师的知识一定比学生多,学生想要了解的东西一定得由教师通过讲解来获得,否则学生永远是无知的。因此,需要教师详细的讲解、详细的分析,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反观这种方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完全是被忽视的。 4.师生观:主客关系 在阅读教学的接受范式里,教师虽然与学生面对面,但却不是对话关系,而是一种对立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权威的象征,这体现在,一方面教师高高的站在讲台之上,学生则“插秧式”的端坐在讲台之下,是讲台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力;另一方面,教师所教的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作业

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 1.(2017广东中山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放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了“暖日”“杨柳”“浓春”“海棠”这些春日里优美的景色,是乐景哀情的写法。 B.“浓春醉海棠”的诗意是“浓浓春意使海棠也沉醉”,“醉”用拟人的修辞,把海棠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富有诗意。 C.“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 D.“燕坐独焚香”中的“独”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独”表达的情感不一致。 E.本诗首联的“醉”是诗眼,因为被陶醉的不只是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颔联、颈联、尾联叙事抒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2.(2017江西二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 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石砚。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 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2017安徽安庆一联)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11分)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专题六至专题八的作业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也遇到过“学生单词、句型和课文都背过了,可是让他们写作文学生就束手无策” 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要抓好课本教学,夯实英语基础。课本给学生提供基本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及文化背景等。学生应把课本中的知识学透记熟。课本中的许多句型需要学生记熟。在学习每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把其中的重点句型找出来,经过反复练习,熟记于心。每个单元的Grammar Focus当中的句子我都会要求学 省生去记忆。 其次,要让学生广泛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作为初一学生,要找一些简短的有趣的英语短文来阅读.老师要给与正确的引导。参考范文,借鉴好的文章。我们可以给学生写一些范文并与学生所写的文章相对照,找出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文章读给全班学生听并提炼出最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句子加以记忆和背诵。 再次,在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同时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英语写作是探索用书面语言完成思想表达的一门艺术,它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语言的输出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指用书面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英语写作是人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从长期记忆的仓库中撷取思想和语言材料并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把材料组织成英语文章。其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英语写作又是一个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即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英语写作能力是写作主体(作者)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体。 一.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必须达到的写作目标是: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3.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卡和邀请卡;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都相继加大了阅读与写作部分的分值尤其是写作,不仅体裁日渐丰富多彩,而且题材也日新月异。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了解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并运用到平时写作训练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二.提咼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注意句型结构的掌握,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 句子是一篇文章的脊梁,是表达其中心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英语句子有自己的基本句型。 作为写作训练的出发点,掌握好基本句型才能写好文章。初中英语要求学生了解并能使用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类型。而几乎所有的复合句都是在这几种基本句型的基础上衍生和变化。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能掌握这五种基本句型,并能熟练运用。 S+V My head aches. S+V+O

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化学 专题8课时作业

专题八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选择题 1.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 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 与NaHCO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 A.pH:②>③>④>① B.c(CH3COO-):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①>③>②>④ D.c(CH3COOH):①>④>③>② 2.(2009·天津理综,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0.1 mol/L 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均减小 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3.(2010·海南,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K (Ag2CrO4)=2.0× 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 sp 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 A.AgCl>AgI>Ag2CrO4 B.AgCl> 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4.(2010·福建理综,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Na+可以大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SO、K+可以大量共存 C.由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专题作业

专题八辞意、风韵俱佳的《西厢记》与元代杂剧 课后专题作业 专题作业: 1、掌握《长亭送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用400字简 要说明。 答:思想内容: 《西厢记》思想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竖起一面反礼教的旗帜。二、塑造了一对叛逆精神的形象崔莺莺和张生。第一部分:写莺莺与张生的路上接触,作品紧扣途中景物,抒写莺莺恋恋不舍的缱绻之情和内心痛苦。第二部分:写莺莺、张生饯别的情景。作品紧扣宴席上的把盏、供食,描写莺莺的痛苦和愁恨之情。第三部分写宴后将别时,莺莺对张生的赠言和叮咛,以及别后莺莺的孤寂、愁闷。“长亭送别”的第三部分,它展现了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的第三个画面:长亭分别。在这幅画面中,更进一步地刻画了莺莺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西厢记》通过崔、张两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并最终获得美满婚姻的描述,表达了反对礼教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王实甫在剧中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观,肯定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渴望,肯定了情性的不可遏制及它的正当性。 艺术特色:一、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写。《长亭送别》这一折戏,不仅写出了人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感情潮汐的人物心理。二、雅俗共赏的语言,在这折戏里,王实甫善于化用前代名作中的优美成句,也善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隽语,这两副笔墨交替使用,得心应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就为从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情感的节律,提供了必要的艺术手段。同时王实甫善于化用唐诗、宋词中的语言,出以新意,拓宽意境,给人以新鲜之感。作者借助夸张、对比,刻画人物心理。夸张、对比,情状如绘地刻画出莺莺与张生难分难舍,真实反映出一对恋人被活活拆散的愁郁心理。同时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作者给客观景物涂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让景物为表现主人公的忧闷心理和离愁别恨服务,真正达到了情与景交融为一,取得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2、赏析“赴长亭途中”的三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 《叨叨令》,根据其意境展开想象,改写成现代诗歌。 答:【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都是莺莺前往长亭途中唱的,是“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八个字的生发。 【端正好】这支曲子,主要采取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接下来的【滚绣球】则是从正面刻画了莺莺的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写出了莺莺的愁与恨。 【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都是莺莺内心独白,把莺莺的怨、恨、依恋反反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第三讲作业

专题八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 第三讲作业 1、举例说明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性? 答: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 对正强化物的选择有着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例如,对于儿童来说,通常最有效的社会性强化物包括:社会奖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表扬、“干得好!”、“很好!”等。但家长或老师轻轻地拍孩子的头作为强化物可能对低年龄、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出现了自主倾向,学生就不会特别愿意别人拍他的头了。性别差异也显而易见,女孩子很小就对芭比娃娃、贴纸、化妆、过家家等玩具或游戏感兴趣,而男孩子则更喜欢玩具汽车、玩具飞机、恐龙模型、枪支玩具等。不同个体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糖果、甜食,有人很喜欢而有的人则不太喜欢;对于辣的食物,有的人当作美食,有的人则避而远之;同样,对于肉食的喜爱,也是有差异的。此外还会有一些个体出现异食的情况,即对不能食用的、对人体也无益处的物质当作食物吞食。 2、分析为什么在应用消退法时,被矫正者的行为会变得更加严重? 答:当人们看到儿童的行为变得更加严重时,往往很担忧,并且担心对其带来更多的伤害,因而往往采取退让的做法。在应用消退时,应当谨记“行为在变好之前会变得更坏”的规律。其原因是之前个体的哭闹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时,都能得到强化(甚至是间歇强化),导致这些行为被增强,即使偶尔没有得到强化物,也会被理解为是需要等待(符合间歇强化的原理),因此这些问题行为就会持续,甚至变得更严重以重新得到强化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坚持消退的应用,当行为持续一定程度,就会发展到转折点,从而开始变好,一旦变好,该行为的发生率会急剧下降。因此,做好行为观察、记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数据和绘制的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行为发展的趋势,从而增强应用行为矫正策略的信心。 3、分析正强化、惩罚、负强化之间的关系。 答:一、正强化 1、概念 正强化就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当个体表现某个行为时,立即得到令其满意的结果,则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趋于上升。简而言之,正强化就是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2、正强化的要素 正强化中有四个要素: (1)情境,任何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情境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情境发生改变则行为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特别重视环境刺激的作用,绝不能脱离开特定的情境来谈论纯粹的行为和强化物; (2)行为,与应答性条件反射原理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形成的行为都是由个体主动发出的,而不是被动地与本能行为联结而形成行为,行为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不良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愉快的刺激结果,也可能带来部愉快的刺激,这都取决于个体在特定刺激下会如

专题八-习题八-课后作业-李增耀-146540

专题八课后作业习题八 1、分析学校德育评价的功能。 答:学校德育评价主要有以下功能: 其一,信息反馈的功能。通过德育评价,德育系统的控制者得以将原先设想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德育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德育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一定的调整,以求得德育目标的实现。 其二,管理功能。德育管理要根据德育工作现状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进行管理,而有关这些信息通过德育评价可以获得。现代德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施目标管理,为此必须借助于德育评价。 其三,教育功能。德育评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手段。德育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并不仅仅是为教育者所用,而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的。受教育者通过德育评价了解自己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为行为改变决策提供依据。在德育评价中,受教育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掌握评价标准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2、如何运用学校德育评价的原则。 答:学校德育评价有着具体原则,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1)教育性原则德育评价在德育工作中是手段,就其本身的性质来说是中性的,但它作为德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却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因此,德育评价手段在德育的实际运用中,其价值如何并不能从评价手段本身简单地得出结论。手段必须为目标服务,这就必然要求德育评价必须从德育目标出发,以德育目标作为自己的方向。德育评价工作的好坏,最终要以能否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来衡量。 (2)客观性原则德育评价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要求若要真正实现,就必须对德育工作全面情况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这样才能使教育者依据正确的信息反馈,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3)科学性原则德育评价要做到客观,必然要求遵循科学的原则,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评价结果才能是客观的。德育的现实情况是复杂的,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它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4)多元化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开展自我教育与自我批评,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是对学生权利和人格情感的充分尊重和负责,因为“他法”无法体悟“我”所体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德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5)动态化原则动态诊断式是通过德育评价,找出学生素质构成及发展上的问题与不足。过去在德育目标上存在一些弊端,目的与目标不分,甚至用目的取代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深度。学校德育评价要改变同一目标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心理、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出发,把德育评价的目标看作是各个阶段的素质发展的要求,即将一元化的德育评价目标分成若干个结构和指标体系要素,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的层次的具体目标和德育的起点,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这种有针对性的动态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最充分的发展,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3、分析学校德育评价的程序。 答:学校德育评价有以下基本程序: (1)确定学校德育评价目的。在学校德育评价实施中,目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方法,甚至评价标准都可能大相径庭。因此,在学校德育评价的实施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德育评价目的要与德育目的保持一致。目的总体设计是

专题六、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

专题六“主角”和“配角” 阅读材料6.1 设计教学驾驭课堂提高效率 编写按:学校的重点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学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优化教学过程,又是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搞好教学设计才能达到的。因此,搞好教学设计,就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注重在一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下的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具理性化特点,理念应是设计的灵魂。一些教师的备课教案存在着教学设计上的“程式化”、新理念运用上的“形式化”的倾向。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追求新理念、迫切想用好新理念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处于新的急于接受、旧的难以割舍的矛盾之中。这正是教育转轨时期现代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观念的相互矛盾与碰撞。 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做到备课和教学设计紧贴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课堂教学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验,有必要调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切实从学生实际需要和教案的实用性出发,抓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二、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结构、顺序的安排上,力求合理。但同时也考虑到各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而给教师留出了很大自主创新空间。因此教师就应对所教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处理,使之更适于学生实际,更利于学生接受。其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适当删减 删减是指对课时计划中的教学内容中某些内容做出适当删除。它不应该是为减少知识的传授量而随意做出的,而是在经过认真的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当地的环境特点以及自身的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确定具体应删减哪些内容。经过这样的处理,能够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更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适当补充知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难免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满头雾水。若能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知识,必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三)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 数学中有很多知识如概念、法则等,如果都用繁琐的语言叙述未免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而且其接受信息、内化知识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如果将这些信息以标本、图片、录像资料、CAI软件等直观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展信息交流渠道,教学效果必会事半功倍。 二、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而设计。没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往往是教师如何表演的设计。 40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显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占有的时间愈多,留有学生的时间就愈少。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体现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但在具体的操作上,显得表面化,往往以小组学习包揽自主、合作、探究的全部内涵。应当思考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价值所在,真正发挥其功能。自主,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就

专题八作业手册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八) 1.C[解析] NaCl在溶液中电离出Na+和Cl-,Na+含有2个电子层、Cl-含有3个电子层,则离子半径Cl->Na+,根据图示可知,a离子为Cl-,b离子为Na+, A错误;没有告诉该NaCl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该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B错误;b离子为Na+,带正电荷,应该吸引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图示水合b离子不科学,C正确;Cl-、Na+都不水解,NaCl溶液呈中性,D错误。 2.A[解析] 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相应反应为2Fe3++H 2S2Fe2++S↓+2H+),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相应反应为4Fe2++O 2+4H+4Fe3++2H2O),根据反应可知,该脱硫过程不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A错误。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B 正确。二价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C正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D正确。 3.A[解析] 在除去Cu2+和Fe2+后加入Na2CO3溶液生成NiCO3沉淀,所以溶解废渣时若用稀盐酸代替稀H2SO4对制备不会有影响,A错误;CuS比FeS更难溶,向含有Cu2+溶液中加入FeS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CuS,B正确;NiSO4与Na2CO3反应生成NiCO3沉淀,而后过滤,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样可提高NiSO4的浓度,所以流程中a~b的目的是富集NiSO4,C正确;该晶体为结晶水合物,从溶液中得到该溶质晶体的实验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