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日照市东港区教育局电教站安伯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

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它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是数与形结合的优美典范。

教学目标

一、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经历探索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二、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探究结果。

四、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学具准备:

方格纸、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尽量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玩数学”的情境,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在探索勾股定理时,主要通过直观的,乐于接受的拼图法去验证勾股定理。在本节课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探究结果。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酷6网上曾经出现一个报道:人类一直想弄清楚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人”,我们怎样才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呢?

为什么我国科学家向太空发射勾股图试图与外星人沟通?这个图形蕴含怎样的秘密?

师: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什么把这个图案作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这个图案蕴含着怎样博大精深的知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

板书课题《勾股定理》

二、画图实践,大胆猜想

1.活动一: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师: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地面图18.1-1

师: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生:S

A +S

B

=S

C

师:图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生: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是否其余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呢?

3 / 5

学生们思考。

2.活动二: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思考以下问题:

(1)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何关系?

(2)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有何关系?

(3)依据活动一和活动二,请大胆提出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回答给出的问题。

师:是否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都满足此关系?

(222c b a =+)

由学生归纳,得出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c b a =+

师:这是个真命题吗?我们来探究一下。

三、动手拼图,定理证明

活动三:现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请同学们动手拼一拼。

1.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拼成一个正方形;

2.请从你拼的图形中验证222c b a =+;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小组代表通过投影上台展示探究结论。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吗?(请把你探究报告中了解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生共同对几种拼法总结交流。

4.介绍赵爽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和美国总统证法。

四、探古博今,感知勾股

1.师:被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称为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c b a =+。

2.师:我们来看一下,古代数学家是怎么研究这个定理的。

(1)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2)介绍我国古代勾股定理的证明。

(3)介绍国内外关于勾股定理的应用。

五、学以致用,体会美境

课件展示练习:

1.求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2.求下列图中表示边的未知数x、y的值。

3.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 _cm2。

4.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运动的勾股树。

六、总结升华,完善报告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你还有什么想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师:牛顿——从苹果落地最终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从朝夕相处的三角板发现了勾股定理

虽然两者尚不可同日而语

但探索和发现的价值,也许就在身边。

也许就在眼前——

还隐藏着无穷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勾股定理”……

祝愿你们——

修得一个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练就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开启新的探索——

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之谜……

3.作业:

把今天数学课的感受写进探究报告中,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去探索、研究勾股定理,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8.1勾股定理

S

A +S

B

=S

C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学以致用——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玩数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

这一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真正做到了先激发兴趣,再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的自主学习。这堂课将信息技术融入利于创设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5 / 5

勾股定理教案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情景引入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而且在高等数学和其他学科中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正因为这样,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都已发现并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因此有许多名称。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家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另一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勾股定理也称为勾股弦定理。 二.导入课题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1、 观察图1—1,正方形A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B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C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SA+SB=SC 结论1: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2.图1—1、1—2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3.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结论2: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 2 c b a =+ 4.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

三、解读探究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求斜边长x. 分析可直接利用勾股定理. 解由勾股定理,得,所以. 由,可得. 例2.在中,,若,则 例3.如图,中,AB=13,BC=14,AC=15,求BC边上的高AD. 三、基础练习 1.△ABC,∠C=90°,a=9,b=12,则c =_______. 2.△ABC,AC=6,BC=8,当AB=________时,∠C=90°. 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 cm,则它的高为_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和12,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大家易错的解答题第4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8厘米,一只蚂蚁在木块表面从A点爬到B点,求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得出如下方案: (1)前、右两面展开,沿展开面的对角线爬行; (2)前、上两面展开,沿展开面的对角线爬行; (3)左、上两面展开,沿展开面的对角线爬行。 这三种方案通过计算对比得出,将前、右两面展开,小蚂蚁走展开面的对角线路线最短。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进行变式训练: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6厘米,高5厘米,蚂蚁沿外表面爬行,从左下角A点爬到相对的右上角B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 经同学们思考得到解题方法: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将此长方形纵切平分,沿平分后矩形的对角线

走路线最短。 为强化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王老师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变式题: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4厘米,高8厘米,蚂蚁沿外表面从圆柱体左下角A点爬到相对的右上角B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 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很快地求出了答案。 … … 教学探究: 王老师在出这道变式题时,我在想:蚂蚁若从A点沿着侧面的高线和上底面的直径爬到B点,这样走路线是否最短呢?以变式二为例我将两种方法对比计算,得出还是上述方法正确。 但这一想法促使我继续思考,假如圆柱体的地面直径和高变了,结果又怎样呢?我自己设计了一道变式题: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5厘米,高2厘米,蚂蚁从圆柱体左下脚A 点爬到相对的右上B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通过计算比较得到,蚂蚁蚂蚁沿着侧面的高线和上底面的直径爬,这样走路线是否最短。 引发我深层次地思考探究:在不同的情况下到底选用哪种方法? 课后,为探究这一问题,我编了三道变式题: (1)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2厘米,高5厘米,蚂蚁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公开课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刘洪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三:例题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五:归纳小结。 活动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活动内容及目的 1、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2、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发展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问题与情景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我国著名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些特性。 (1)、现在请你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师生行为 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图 A B C A B C B C A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五、利用现代手段,全面验证 思考: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斜边的平方呢 几何画板演示:书本 网格中任画一个直角△ABC,不妨取AC=3,取BC=4,分别以AC、BC、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P、Q、R。然后回答问题: 1、正方形P的面积=---------,与BC的关系如何 2、正方形Q的面积=---------,与AC的关系如何 3、正方形R的面积=----------,与AB的关系如何 4,三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确定三边的关系。 得到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六、讲解例题,功过新知 书本例题赏析 七、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书本第51页 八、加深记忆,课堂小结 学生谈体会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去猜想三边关系。 2、用几何图形和几何画板验证勾股定理。 (二)证明猜想。 目前世界上可以查到的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几百种,连美国第20届总统加菲尔德于1881年也提供了一种面积证法,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割补、拼接图形计算面积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种证明方法,下面咱们采纳其中4种(教师制作教具演示, )来进行证明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 3.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你认为还有什么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几何上看,勾股定理是讲:以RtΔ斜边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分别以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我国古代学者,就是用这种思路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1.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2、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 ∠C 的对边为a 、b 、c 。 A B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鱼窝头中学初三级何辉琼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数学思考: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 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 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

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教学程序 地面图18.1-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方案#(精选.)

教学设计(《勾股定理》为主题) 班级:2015级3班学号:2015060336 姓名:吴玲性别:女 序言: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入,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领域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中也被广泛地应用,而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工具。 勾股定理知识是我国数学领域的璀璨明珠,代表着历代人民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结晶。通过学生亲身再次重温它的得来的过程从中感触我国数学知识源远流长和数学价值的伟大从中得到良好的思想的熏陶。

教学活动1 活动一: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 形的三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地面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提问:1)上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的直 角三角形是否也满足这种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观察这个砖铺的现场的? (从基本砖铺材料、图形单元、位置形态进行观察:铺设材料是 正方形砖块,其中丰富的图案都是由等腰Rt△色块作为基本单元 构成。) A B 由于对角线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者手工拼图可以发现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正方形的基本方法(充分展示出了等腰直 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构关系)。

3)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对正方形进行 剪切、拼贴然后再将它们关联(由正方形的边长关系到等腰直角 三角形)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合围(以等腰直角三 角形的三边为边) 教学活动2 活动二、深入探究→网络信息 等腰Rt△有上述性质其它的Rt△是否也具有这个性质呢? 网格 提问: (1)你是如何计算那个建立在Rt△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的? 怎样探索“其它”的Rt△的三边关系呢? 目标体验:有区别的看待直角三角形(从地板上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出发,构建“其它”直角三角形并且在它的三边建立正方形以 突出便利于探究性学习的网格图形)。 (2)要求学生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并以它的三边为边长(根据定义法辅用以直尺)建立正方形。 (3)计算各正方形面积并验证这个Rt△的三边存在的关 系。

勾股定理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推理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_____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___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2=c2﹣b2,b2= c2﹣a2及c2=a2+b2.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___.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___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 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___. 3.勾股定理的应用 (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 (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 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 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 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 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 ④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 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4.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_________.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典型例题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教案

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 【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CD⊥AB于D,求: (1)AC的长; (2)S△ABC; (3)CD的长. 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AC=AB2-BC2=12cm; (2)S△ABC= 1 2CB·AC= 1 2×5×12=30(cm2); (3)∵S△ABC= 1 2AC·BC= 1 2CD·AB,∴CD = AC·BC AB= 60 13cm.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在△ABC中,AB=15,AC=13,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 (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

探索勾股定理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 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 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 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 吗?》中写出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 2 1 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A B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3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内容,分三课时完成。本节说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勾股定理的探索证明以及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知识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时内容有学习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及简单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分析、发现、猜想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对a2+b2=c2的直角三角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对a2、b2、c2的结构特点与几何中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产生联想,确定以面积来证明猜想的基本思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图形性质的基本方法,但是学生对用割补法和面积法证明几何命题还存在障碍,不能快速有效地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 (2)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对待事物的看法有一定的个性见解,探究欲强。 二、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简单的运用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和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好的课堂结构不是那种“填鸭式、膨胀式”的结构,而应该是留有很大余地的可塑性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分析 我国古代《学记》说,教师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激励他们而不强加逼迫,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而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在学习定理时,先设计好观察、实验用的图形。通过自己观察、实践探究出的新知识,进一步亲自动手尝试,对图形割、补、拼、凑,从而达到面积割补法的证明思想,从而让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在定理证明的探究过程中,以充满启发性的问题引路,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策略 【教法】引导探索法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具准备】剪刀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正是基于上述的指导,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 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 同探索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 形: ★问题: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 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 填写表格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 般直角三 角形的性 质 独立完成 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 表达 紧扣课题,自 然引入 探究活 动二意在让 学生通过观 察、计算、探 讨、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般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 正方形C的 面积计算是 一个难点,为 此设计了一 个交流环节 议一议意在 让学生在结 论2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 现直角三角 形三边关系, 得到勾股定 理 巩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

§ 17. 1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过程 探究活动一: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 ABC ,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你发现了什么?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探究活动二: 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况 观察下图并填写:(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思考:(1)你发现了三个正方形I、u、川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你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正方形I 的面积 (单位面积) 正方形U 的面积 (单位面积) 正方形川的面积 (单位面积) 较大的图 较小的图 证一证 命题1的证明方法有多种 方法一: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利用“赵爽弦图”证明 .(图一)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 由上面你得到的结论,我们自然联想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 质呢?观察下图并填写:(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2)你发现了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猜想: 命题1 :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b 2=c 2

勾股定理学案

课题:18.1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P22———24页 四、课堂阅读 1.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 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2.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那么就有 ________________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 ∠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A B b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