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导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三、判断题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6.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7.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8.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9.“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判断题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三、判断题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第六章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

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三、判断题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第七章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洛克《教育漫话》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 B.内容 C.方法 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

A.形式 B.策略 C.模式 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

A.平等 B.民主 C..合理 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

A.辅导 B.定向 C.目标 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 B.协调 C.评价 D.反馈

三、辨析题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4.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5.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6.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7.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8.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

9.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

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

导论

一、单选题

1.D 2.A 3.C 4.B 5.C

二、判断题

1.× 2.√ 3.√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D

7.B

8.B

9.C

10.D 11.D 12.A 13.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C 2.B 3.D 4.C 5.A 6.C 7.A 8.C 9.B 10.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D

6.D

7.B

8.D

9.C 10.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8.×9.×10.√

第六章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5 CBADA 6—10 CDCCD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七章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5 BACAB 6-10 ACDBB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性质: 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 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 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参考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参考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参考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08政教内部资料 绪论(多出选择题 ) 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课本P1-P9) 1. 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 (1) 孕育时期: 孔子的《论语》 、 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著作。 (2) 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著.作. 《学记》 ,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的 昆体良 所著 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培养》 。 2.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标志: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 ,探讨“把 .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 德国心理学 家和教 育家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 (1)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a. 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 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 班.级.授.课.制 . 。 c. “.经.验.—.—.描.述.”.的.写.作.及.论.述.方.式. 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d.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 ,将人的一 生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的教育家。。 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英)、卢.梭.(法)、裴.斯.泰.洛.奇. (瑞士)、福.禄.贝.尔.(德)、康.德.(德)等。 ? ? ?? ????? ???? ?? 3.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1)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的《教育论》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 德国教育家 拉伊 的《实验心理学》 ,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 ..—.—.整.理.—.—.表. 现.”三个阶段。 (3) 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儿.童.中.心.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论断 “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4)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的《教育学》 ,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的规律,标志着社会主 义.教.学.理.论.... 的 诞生。 4. 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1) 美国心理学家 布卢姆 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 三类。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的 《教育过程》 ,他提倡发.现.学.习. 。 (3) 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 的 《教学与发展》 。 (4) 苏联教育家 巴班斯基 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目的、内容)、心理方面(动 机、意志、情绪、思维)和控制方面(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第一章 教育的涵义(以选择题为主) 一、 教育家对教育的宽泛与偏狭解释(课本 P17) 1 、宽泛: 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2、偏狭: 斯宾塞 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 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二、 教育起源(课本 P30-P31 ) 1 、动物起源说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 (2)活化文化功能 (3)文化选择功能 (4)文化批判功能 (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认识发展理论”: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识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时期(0-2)2.前运算时期(2-7)3.具体运算时期(7-12)4.形式运算时期(12-15)最后一个阶段儿童思维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主要表现在: 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既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 3.不均衡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向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4.个别差异。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其身心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也有差异。 5.整体互补性。整体互补性反映个体的身心发展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原理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____、___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____、初等教育、__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是____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2.终身教育 3.教育功能 4.人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表现?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实践的性质。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不统一、不明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案例】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区选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1997年至2001年,深圳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教育学原理重点(一)——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首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

教师招聘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最全的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A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 D.乌申斯基 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3.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B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詹姆斯 D.卢梭 4.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B)。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5.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 A. 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洛克 D.克伯屈 6.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大学》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首先发生在(D)。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C)。 A.否认了心理因素 B.否认了模仿的教育意义 C.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D.否认了本能的教育意义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主要是通过(C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11、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西周 1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C )。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大学》 13.“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源于(C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道德经》 14.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指(B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15.老蜂教幼蜂筑巢的活动是属于教育活动,秉持这一观点的是(A )。 A.利托尔诺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 孟禄 1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D )。 A.沛西·能 B.格塞尔 C. 利托尔诺 D.孟禄 1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最主要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 D )。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等级性 D.社会性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自于儿童的(D )。 A.想象 B.游戏活动 C.语言 D.模仿 19.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是属于(C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知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4’=20’): 1、教育学: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成人 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 ●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5、教育目的: ●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具体 说来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 育活动。 7、个人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 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8、课程: ●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教育存在 9、学科课程: ●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 学习时数和期限。 10、活动课程: ●也叫经验课程。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 直接经验的课程。 11、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育学理论和实际前沿性 论文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初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秦汉。()(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8.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精品文档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概念是指儿童现有 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 、、四个阶段。 3、存在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决定。 4、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分析、综 合与评价六个层次。 5、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的 形成或改组。 6、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的教学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育论》 D、《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生理前提 D、外部条件 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学体育教材可采用墨子 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说法说明了()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A卷

相关主题